"

大正二年,1913年11月22日,德川慶喜因肺炎去世。

享年,77歲。

他是德川幕府在位最短的將軍,卻是最長壽的。

比開創者德川家康,還多活了2年。比他的前任,德川家茂,多活了56年。

他本來在1869年就可以死的,或自殺,作為武士階層的首領;或被殺,作為叛軍集團的老大。

但,這些都沒發生。

事情還得從頭講起。

一、黑船來航

1840年,英國的堅船利炮轟開了清朝的國門。這事,日本人很快就知道了。

他們惴惴不安,他們害怕。

清朝那麼大條都敗在歐洲人手下,哪天他們開著幾條船來日本,還不像割草一樣?

日本人在戰戰兢兢中過了十幾年,擔心的事,終於成了現實。

1853年7月8日,美國海軍少將馬休·佩裡率艦四艘闖入江戶灣,要求遞交國書,讓日本開港。

"

大正二年,1913年11月22日,德川慶喜因肺炎去世。

享年,77歲。

他是德川幕府在位最短的將軍,卻是最長壽的。

比開創者德川家康,還多活了2年。比他的前任,德川家茂,多活了56年。

他本來在1869年就可以死的,或自殺,作為武士階層的首領;或被殺,作為叛軍集團的老大。

但,這些都沒發生。

事情還得從頭講起。

一、黑船來航

1840年,英國的堅船利炮轟開了清朝的國門。這事,日本人很快就知道了。

他們惴惴不安,他們害怕。

清朝那麼大條都敗在歐洲人手下,哪天他們開著幾條船來日本,還不像割草一樣?

日本人在戰戰兢兢中過了十幾年,擔心的事,終於成了現實。

1853年7月8日,美國海軍少將馬休·佩裡率艦四艘闖入江戶灣,要求遞交國書,讓日本開港。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黑船來航紀念碑 圖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巨大的黑色艦船嚇壞了德川幕府。卻也還沒有自亂陣腳。

他們虛與委蛇,說這事得天皇批准。

美國人答應了,他們說,明年,我們還會來的。

第二年春,美國人果然又來了。

這次,船七艘,人更多。

烏洞洞的炮口下,幕府退無可退。

何況,美國人也沒有裝出凶神惡煞的樣子。

兩國互贈了禮物,美國送給日本最新電報機以及火車及鐵軌模型,還有一些種子。

日本呢,喊了幾位相撲大力士,一手夾一草袋大米,似乎是想嚇唬嚇唬美國人。

清朝與列強的戰爭,沒有在日本重演。

答應了開港通商的德川幕府,權威一落千丈,開始了滅亡的進程。

以前,幕府是不容置疑的。

各藩大名,老婆孩子都在江戶,作為人質。

他們的商鋪,也開在城裡,成為他們揮霍的金錢來源。

他們自己,按遠近,或一年一次,或兩年一次,要前往江戶城參勤交待。

名義上是幫助將軍處理政務,實際上,這項延續了兩百多年的制度,是把他們調離自己的領地,免得生出反心來。

"

大正二年,1913年11月22日,德川慶喜因肺炎去世。

享年,77歲。

他是德川幕府在位最短的將軍,卻是最長壽的。

比開創者德川家康,還多活了2年。比他的前任,德川家茂,多活了56年。

他本來在1869年就可以死的,或自殺,作為武士階層的首領;或被殺,作為叛軍集團的老大。

但,這些都沒發生。

事情還得從頭講起。

一、黑船來航

1840年,英國的堅船利炮轟開了清朝的國門。這事,日本人很快就知道了。

他們惴惴不安,他們害怕。

清朝那麼大條都敗在歐洲人手下,哪天他們開著幾條船來日本,還不像割草一樣?

日本人在戰戰兢兢中過了十幾年,擔心的事,終於成了現實。

1853年7月8日,美國海軍少將馬休·佩裡率艦四艘闖入江戶灣,要求遞交國書,讓日本開港。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黑船來航紀念碑 圖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巨大的黑色艦船嚇壞了德川幕府。卻也還沒有自亂陣腳。

他們虛與委蛇,說這事得天皇批准。

美國人答應了,他們說,明年,我們還會來的。

第二年春,美國人果然又來了。

這次,船七艘,人更多。

烏洞洞的炮口下,幕府退無可退。

何況,美國人也沒有裝出凶神惡煞的樣子。

兩國互贈了禮物,美國送給日本最新電報機以及火車及鐵軌模型,還有一些種子。

日本呢,喊了幾位相撲大力士,一手夾一草袋大米,似乎是想嚇唬嚇唬美國人。

清朝與列強的戰爭,沒有在日本重演。

答應了開港通商的德川幕府,權威一落千丈,開始了滅亡的進程。

以前,幕府是不容置疑的。

各藩大名,老婆孩子都在江戶,作為人質。

他們的商鋪,也開在城裡,成為他們揮霍的金錢來源。

他們自己,按遠近,或一年一次,或兩年一次,要前往江戶城參勤交待。

名義上是幫助將軍處理政務,實際上,這項延續了兩百多年的制度,是把他們調離自己的領地,免得生出反心來。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東京建都三十年時,大名參勤交待的表演)

參勤交待是成功的。

對於將軍而言,少了造反之憂。

而大名們,則可以燈紅酒綠,享受無盡。

他們的默契被美國人打破。

大名對將軍、武士對頭領的忠誠,因數千年未有之變故,生出了嫌隙。

二、尊王攘夷

美國人來了,英國人來了,法國人來了……

日本跟列強簽訂了一系列通商條約。有些條款不平等,有些卻是互惠。

對這個曾經只向清朝與荷蘭打開國門的小國來說,勾鼻鷹目的洋人是醜陋的。

既然幕府已成賣國賊,那麼,只有天皇,才是主心骨。

孝明天皇是個很傳統的人,愛好漢學,能寫漢詩,痛恨洋人。

反對開國的武士們,希望能團結在天皇周圍,把洋人趕到海里去。

尊王攘夷的一個前提是,倒幕。

其實幕府也是被迫開國啊,他們也想關起門來,繼續過著小日子。

說白了,幕府就是冤大頭。

在攘夷一事上,幕府與朝廷,本質上並無區別。

區別在於,方法。

朝廷及一些武士認為,乾乾幹,把洋人打跑。

而知道厲害的幕府,則清醒得多。他們的學者,早就研究過清朝的悲慘遭遇了。

他們知道,唯在開放中變得強盛,才有力量攘夷。

雙方的矛盾不可調和。

幕府抓殺攘夷派,釀安政大獄,殺吉田松陰等人;外圍組織新選組,在局長近藤勇、副長土方歲三等率領下,搗毀攘夷派聚會的池田屋。長州藩攘夷骨幹險遭團滅,後來成為明治維新三傑之一的木戶孝允——此時還叫桂小五郎——因遲到,倖免於難。

"

大正二年,1913年11月22日,德川慶喜因肺炎去世。

享年,77歲。

他是德川幕府在位最短的將軍,卻是最長壽的。

比開創者德川家康,還多活了2年。比他的前任,德川家茂,多活了56年。

他本來在1869年就可以死的,或自殺,作為武士階層的首領;或被殺,作為叛軍集團的老大。

但,這些都沒發生。

事情還得從頭講起。

一、黑船來航

1840年,英國的堅船利炮轟開了清朝的國門。這事,日本人很快就知道了。

他們惴惴不安,他們害怕。

清朝那麼大條都敗在歐洲人手下,哪天他們開著幾條船來日本,還不像割草一樣?

日本人在戰戰兢兢中過了十幾年,擔心的事,終於成了現實。

1853年7月8日,美國海軍少將馬休·佩裡率艦四艘闖入江戶灣,要求遞交國書,讓日本開港。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黑船來航紀念碑 圖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巨大的黑色艦船嚇壞了德川幕府。卻也還沒有自亂陣腳。

他們虛與委蛇,說這事得天皇批准。

美國人答應了,他們說,明年,我們還會來的。

第二年春,美國人果然又來了。

這次,船七艘,人更多。

烏洞洞的炮口下,幕府退無可退。

何況,美國人也沒有裝出凶神惡煞的樣子。

兩國互贈了禮物,美國送給日本最新電報機以及火車及鐵軌模型,還有一些種子。

日本呢,喊了幾位相撲大力士,一手夾一草袋大米,似乎是想嚇唬嚇唬美國人。

清朝與列強的戰爭,沒有在日本重演。

答應了開港通商的德川幕府,權威一落千丈,開始了滅亡的進程。

以前,幕府是不容置疑的。

各藩大名,老婆孩子都在江戶,作為人質。

他們的商鋪,也開在城裡,成為他們揮霍的金錢來源。

他們自己,按遠近,或一年一次,或兩年一次,要前往江戶城參勤交待。

名義上是幫助將軍處理政務,實際上,這項延續了兩百多年的制度,是把他們調離自己的領地,免得生出反心來。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東京建都三十年時,大名參勤交待的表演)

參勤交待是成功的。

對於將軍而言,少了造反之憂。

而大名們,則可以燈紅酒綠,享受無盡。

他們的默契被美國人打破。

大名對將軍、武士對頭領的忠誠,因數千年未有之變故,生出了嫌隙。

二、尊王攘夷

美國人來了,英國人來了,法國人來了……

日本跟列強簽訂了一系列通商條約。有些條款不平等,有些卻是互惠。

對這個曾經只向清朝與荷蘭打開國門的小國來說,勾鼻鷹目的洋人是醜陋的。

既然幕府已成賣國賊,那麼,只有天皇,才是主心骨。

孝明天皇是個很傳統的人,愛好漢學,能寫漢詩,痛恨洋人。

反對開國的武士們,希望能團結在天皇周圍,把洋人趕到海里去。

尊王攘夷的一個前提是,倒幕。

其實幕府也是被迫開國啊,他們也想關起門來,繼續過著小日子。

說白了,幕府就是冤大頭。

在攘夷一事上,幕府與朝廷,本質上並無區別。

區別在於,方法。

朝廷及一些武士認為,乾乾幹,把洋人打跑。

而知道厲害的幕府,則清醒得多。他們的學者,早就研究過清朝的悲慘遭遇了。

他們知道,唯在開放中變得強盛,才有力量攘夷。

雙方的矛盾不可調和。

幕府抓殺攘夷派,釀安政大獄,殺吉田松陰等人;外圍組織新選組,在局長近藤勇、副長土方歲三等率領下,搗毀攘夷派聚會的池田屋。長州藩攘夷骨幹險遭團滅,後來成為明治維新三傑之一的木戶孝允——此時還叫桂小五郎——因遲到,倖免於難。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近藤勇)

攘夷派也不消停。

1860年,製造了安政大獄的幕府大老(話事人)井伊直弼被刺殺,史稱,櫻田門外之變。

4年後,著名開國派學者佐久間象山被四大人斬之一的河上齋彥當街砍殺。

尊攘派與幕府的矛盾難以化解,欲行中道、聯姻皇室與幕府的公武合體派,沒有什麼生存空間。

14年腥風血雨,最終,雙方在戊辰年一較高下。

三、日本內戰

1868年1月3日,新繼位的明治天皇,頒佈《王政復古大號令》,撤銷幕府。

在第14代將軍的爭奪中,德川慶喜敗北。幕府內憂外患之下,他卻被推出來接替早死的德川家茂。

德川慶喜不能辱沒了乃祖的威名,他宣佈天皇命令無效。

1月27日,以薩摩、長州二藩為主力的新政府軍,在京都城外的鳥羽伏見地區,與幕府軍接戰。

戊辰戰爭開始。

幕府軍總數15000人,新政府軍是他們的三分之一。

然,幕府雖有很多死忠粉,但已不得人心。

新政府軍,卻在尊王與攘夷的口號之下,一往無前。

此戰,幕府軍主力被滅,德川慶喜逃往江戶。

本來,他們還有一戰之力。可,幕府內部卻有恭順與主戰兩派。

最終,在恭順派勝海舟主導下,德川慶喜隱退寬永寺,江戶無血開城。

德川慶喜投降了,幕府軍卻沒有投降。

他們邊打邊退,一路撤往東北會津。

會津之戰,自8月23日始,9月22日開城投降,整整一月,十分慘烈。

很多未成年男女參與其間,九死未悔。

大量婦女自殺身亡。

政府軍則對他們的激烈反抗十分憤怒,下令幕府軍戰死者,不得掩埋。

時值夏秋之際,天氣仍熱。死體腐爛,鳥啄狗啃,臭氣熏天,儼然人間地獄。

至12月,方許收葬。

這等大仇,會津人狠記在心,若干年後,廢藩置縣,會津之名不存,但他們仍對長州、薩摩人恨之入骨,至今心結未解。

"

大正二年,1913年11月22日,德川慶喜因肺炎去世。

享年,77歲。

他是德川幕府在位最短的將軍,卻是最長壽的。

比開創者德川家康,還多活了2年。比他的前任,德川家茂,多活了56年。

他本來在1869年就可以死的,或自殺,作為武士階層的首領;或被殺,作為叛軍集團的老大。

但,這些都沒發生。

事情還得從頭講起。

一、黑船來航

1840年,英國的堅船利炮轟開了清朝的國門。這事,日本人很快就知道了。

他們惴惴不安,他們害怕。

清朝那麼大條都敗在歐洲人手下,哪天他們開著幾條船來日本,還不像割草一樣?

日本人在戰戰兢兢中過了十幾年,擔心的事,終於成了現實。

1853年7月8日,美國海軍少將馬休·佩裡率艦四艘闖入江戶灣,要求遞交國書,讓日本開港。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黑船來航紀念碑 圖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巨大的黑色艦船嚇壞了德川幕府。卻也還沒有自亂陣腳。

他們虛與委蛇,說這事得天皇批准。

美國人答應了,他們說,明年,我們還會來的。

第二年春,美國人果然又來了。

這次,船七艘,人更多。

烏洞洞的炮口下,幕府退無可退。

何況,美國人也沒有裝出凶神惡煞的樣子。

兩國互贈了禮物,美國送給日本最新電報機以及火車及鐵軌模型,還有一些種子。

日本呢,喊了幾位相撲大力士,一手夾一草袋大米,似乎是想嚇唬嚇唬美國人。

清朝與列強的戰爭,沒有在日本重演。

答應了開港通商的德川幕府,權威一落千丈,開始了滅亡的進程。

以前,幕府是不容置疑的。

各藩大名,老婆孩子都在江戶,作為人質。

他們的商鋪,也開在城裡,成為他們揮霍的金錢來源。

他們自己,按遠近,或一年一次,或兩年一次,要前往江戶城參勤交待。

名義上是幫助將軍處理政務,實際上,這項延續了兩百多年的制度,是把他們調離自己的領地,免得生出反心來。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東京建都三十年時,大名參勤交待的表演)

參勤交待是成功的。

對於將軍而言,少了造反之憂。

而大名們,則可以燈紅酒綠,享受無盡。

他們的默契被美國人打破。

大名對將軍、武士對頭領的忠誠,因數千年未有之變故,生出了嫌隙。

二、尊王攘夷

美國人來了,英國人來了,法國人來了……

日本跟列強簽訂了一系列通商條約。有些條款不平等,有些卻是互惠。

對這個曾經只向清朝與荷蘭打開國門的小國來說,勾鼻鷹目的洋人是醜陋的。

既然幕府已成賣國賊,那麼,只有天皇,才是主心骨。

孝明天皇是個很傳統的人,愛好漢學,能寫漢詩,痛恨洋人。

反對開國的武士們,希望能團結在天皇周圍,把洋人趕到海里去。

尊王攘夷的一個前提是,倒幕。

其實幕府也是被迫開國啊,他們也想關起門來,繼續過著小日子。

說白了,幕府就是冤大頭。

在攘夷一事上,幕府與朝廷,本質上並無區別。

區別在於,方法。

朝廷及一些武士認為,乾乾幹,把洋人打跑。

而知道厲害的幕府,則清醒得多。他們的學者,早就研究過清朝的悲慘遭遇了。

他們知道,唯在開放中變得強盛,才有力量攘夷。

雙方的矛盾不可調和。

幕府抓殺攘夷派,釀安政大獄,殺吉田松陰等人;外圍組織新選組,在局長近藤勇、副長土方歲三等率領下,搗毀攘夷派聚會的池田屋。長州藩攘夷骨幹險遭團滅,後來成為明治維新三傑之一的木戶孝允——此時還叫桂小五郎——因遲到,倖免於難。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近藤勇)

攘夷派也不消停。

1860年,製造了安政大獄的幕府大老(話事人)井伊直弼被刺殺,史稱,櫻田門外之變。

4年後,著名開國派學者佐久間象山被四大人斬之一的河上齋彥當街砍殺。

尊攘派與幕府的矛盾難以化解,欲行中道、聯姻皇室與幕府的公武合體派,沒有什麼生存空間。

14年腥風血雨,最終,雙方在戊辰年一較高下。

三、日本內戰

1868年1月3日,新繼位的明治天皇,頒佈《王政復古大號令》,撤銷幕府。

在第14代將軍的爭奪中,德川慶喜敗北。幕府內憂外患之下,他卻被推出來接替早死的德川家茂。

德川慶喜不能辱沒了乃祖的威名,他宣佈天皇命令無效。

1月27日,以薩摩、長州二藩為主力的新政府軍,在京都城外的鳥羽伏見地區,與幕府軍接戰。

戊辰戰爭開始。

幕府軍總數15000人,新政府軍是他們的三分之一。

然,幕府雖有很多死忠粉,但已不得人心。

新政府軍,卻在尊王與攘夷的口號之下,一往無前。

此戰,幕府軍主力被滅,德川慶喜逃往江戶。

本來,他們還有一戰之力。可,幕府內部卻有恭順與主戰兩派。

最終,在恭順派勝海舟主導下,德川慶喜隱退寬永寺,江戶無血開城。

德川慶喜投降了,幕府軍卻沒有投降。

他們邊打邊退,一路撤往東北會津。

會津之戰,自8月23日始,9月22日開城投降,整整一月,十分慘烈。

很多未成年男女參與其間,九死未悔。

大量婦女自殺身亡。

政府軍則對他們的激烈反抗十分憤怒,下令幕府軍戰死者,不得掩埋。

時值夏秋之際,天氣仍熱。死體腐爛,鳥啄狗啃,臭氣熏天,儼然人間地獄。

至12月,方許收葬。

這等大仇,會津人狠記在心,若干年後,廢藩置縣,會津之名不存,但他們仍對長州、薩摩人恨之入骨,至今心結未解。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意大利人捐建的會津義士紀念碑)

會津戰後,幕府軍倖存者轉往北海道。

北海道,原是蝦夷人住地。幕府將軍全稱徵夷大將軍,徵的正是他們。

歷史就這樣弔詭,如今,這裡成為幕府最後的戰場。

幕府海軍司令榎本武揚在此成立了蝦夷共和國。被選為總統。

這也是東亞歷史上第一個以共和國命名的政權。

新選組的土方歲三,在其中任陸軍奉行並,相當於陸軍次長。

蝦夷共和國僅存百餘天,便被新政府軍攻滅。

土方歲三在援助戰友時,被槍擊中身死。

據傳,他是被後面打來的子彈擊中的。

"

大正二年,1913年11月22日,德川慶喜因肺炎去世。

享年,77歲。

他是德川幕府在位最短的將軍,卻是最長壽的。

比開創者德川家康,還多活了2年。比他的前任,德川家茂,多活了56年。

他本來在1869年就可以死的,或自殺,作為武士階層的首領;或被殺,作為叛軍集團的老大。

但,這些都沒發生。

事情還得從頭講起。

一、黑船來航

1840年,英國的堅船利炮轟開了清朝的國門。這事,日本人很快就知道了。

他們惴惴不安,他們害怕。

清朝那麼大條都敗在歐洲人手下,哪天他們開著幾條船來日本,還不像割草一樣?

日本人在戰戰兢兢中過了十幾年,擔心的事,終於成了現實。

1853年7月8日,美國海軍少將馬休·佩裡率艦四艘闖入江戶灣,要求遞交國書,讓日本開港。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黑船來航紀念碑 圖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巨大的黑色艦船嚇壞了德川幕府。卻也還沒有自亂陣腳。

他們虛與委蛇,說這事得天皇批准。

美國人答應了,他們說,明年,我們還會來的。

第二年春,美國人果然又來了。

這次,船七艘,人更多。

烏洞洞的炮口下,幕府退無可退。

何況,美國人也沒有裝出凶神惡煞的樣子。

兩國互贈了禮物,美國送給日本最新電報機以及火車及鐵軌模型,還有一些種子。

日本呢,喊了幾位相撲大力士,一手夾一草袋大米,似乎是想嚇唬嚇唬美國人。

清朝與列強的戰爭,沒有在日本重演。

答應了開港通商的德川幕府,權威一落千丈,開始了滅亡的進程。

以前,幕府是不容置疑的。

各藩大名,老婆孩子都在江戶,作為人質。

他們的商鋪,也開在城裡,成為他們揮霍的金錢來源。

他們自己,按遠近,或一年一次,或兩年一次,要前往江戶城參勤交待。

名義上是幫助將軍處理政務,實際上,這項延續了兩百多年的制度,是把他們調離自己的領地,免得生出反心來。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東京建都三十年時,大名參勤交待的表演)

參勤交待是成功的。

對於將軍而言,少了造反之憂。

而大名們,則可以燈紅酒綠,享受無盡。

他們的默契被美國人打破。

大名對將軍、武士對頭領的忠誠,因數千年未有之變故,生出了嫌隙。

二、尊王攘夷

美國人來了,英國人來了,法國人來了……

日本跟列強簽訂了一系列通商條約。有些條款不平等,有些卻是互惠。

對這個曾經只向清朝與荷蘭打開國門的小國來說,勾鼻鷹目的洋人是醜陋的。

既然幕府已成賣國賊,那麼,只有天皇,才是主心骨。

孝明天皇是個很傳統的人,愛好漢學,能寫漢詩,痛恨洋人。

反對開國的武士們,希望能團結在天皇周圍,把洋人趕到海里去。

尊王攘夷的一個前提是,倒幕。

其實幕府也是被迫開國啊,他們也想關起門來,繼續過著小日子。

說白了,幕府就是冤大頭。

在攘夷一事上,幕府與朝廷,本質上並無區別。

區別在於,方法。

朝廷及一些武士認為,乾乾幹,把洋人打跑。

而知道厲害的幕府,則清醒得多。他們的學者,早就研究過清朝的悲慘遭遇了。

他們知道,唯在開放中變得強盛,才有力量攘夷。

雙方的矛盾不可調和。

幕府抓殺攘夷派,釀安政大獄,殺吉田松陰等人;外圍組織新選組,在局長近藤勇、副長土方歲三等率領下,搗毀攘夷派聚會的池田屋。長州藩攘夷骨幹險遭團滅,後來成為明治維新三傑之一的木戶孝允——此時還叫桂小五郎——因遲到,倖免於難。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近藤勇)

攘夷派也不消停。

1860年,製造了安政大獄的幕府大老(話事人)井伊直弼被刺殺,史稱,櫻田門外之變。

4年後,著名開國派學者佐久間象山被四大人斬之一的河上齋彥當街砍殺。

尊攘派與幕府的矛盾難以化解,欲行中道、聯姻皇室與幕府的公武合體派,沒有什麼生存空間。

14年腥風血雨,最終,雙方在戊辰年一較高下。

三、日本內戰

1868年1月3日,新繼位的明治天皇,頒佈《王政復古大號令》,撤銷幕府。

在第14代將軍的爭奪中,德川慶喜敗北。幕府內憂外患之下,他卻被推出來接替早死的德川家茂。

德川慶喜不能辱沒了乃祖的威名,他宣佈天皇命令無效。

1月27日,以薩摩、長州二藩為主力的新政府軍,在京都城外的鳥羽伏見地區,與幕府軍接戰。

戊辰戰爭開始。

幕府軍總數15000人,新政府軍是他們的三分之一。

然,幕府雖有很多死忠粉,但已不得人心。

新政府軍,卻在尊王與攘夷的口號之下,一往無前。

此戰,幕府軍主力被滅,德川慶喜逃往江戶。

本來,他們還有一戰之力。可,幕府內部卻有恭順與主戰兩派。

最終,在恭順派勝海舟主導下,德川慶喜隱退寬永寺,江戶無血開城。

德川慶喜投降了,幕府軍卻沒有投降。

他們邊打邊退,一路撤往東北會津。

會津之戰,自8月23日始,9月22日開城投降,整整一月,十分慘烈。

很多未成年男女參與其間,九死未悔。

大量婦女自殺身亡。

政府軍則對他們的激烈反抗十分憤怒,下令幕府軍戰死者,不得掩埋。

時值夏秋之際,天氣仍熱。死體腐爛,鳥啄狗啃,臭氣熏天,儼然人間地獄。

至12月,方許收葬。

這等大仇,會津人狠記在心,若干年後,廢藩置縣,會津之名不存,但他們仍對長州、薩摩人恨之入骨,至今心結未解。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意大利人捐建的會津義士紀念碑)

會津戰後,幕府軍倖存者轉往北海道。

北海道,原是蝦夷人住地。幕府將軍全稱徵夷大將軍,徵的正是他們。

歷史就這樣弔詭,如今,這裡成為幕府最後的戰場。

幕府海軍司令榎本武揚在此成立了蝦夷共和國。被選為總統。

這也是東亞歷史上第一個以共和國命名的政權。

新選組的土方歲三,在其中任陸軍奉行並,相當於陸軍次長。

蝦夷共和國僅存百餘天,便被新政府軍攻滅。

土方歲三在援助戰友時,被槍擊中身死。

據傳,他是被後面打來的子彈擊中的。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土方歲三)

其長相英俊,經歷傳奇,成為日本電影、漫畫裡不衰的主角。喜歡《銀魂》的朋友們,應該很熟悉他。

1869年6月26日,榎本武揚投降,日本內戰結束。

四、為何沒有秋後算賬?

回到我們最前面的問題。

朝廷終於奪回了失去千餘年的政權,攜奮武之餘威,難道不該對幕府人員進行處置嗎?

其實並非沒有這麼想過,但,最終不但德川慶喜等德川家的人保了命,就是榎本武揚等抵抗到底的人,也保了命。

馬國川在《國家的啟蒙 日本帝國崛起之源》裡提到,沒有寬容,改革就沒有未來。

他說,明治政府的這種“敵我不分”的做法十分費解,仔細想來卻讓人佩服。因為明治政府要進行改革,首先要團結最大多數的民眾,凝聚社會力量。而對 “叛軍”的寬容處理,顯然是收拾民心的最好辦法。假如對舊幕府的擁護者毫不寬容,趕盡殺絕,勢必撕裂社會,讓國內充滿怨氣。改革需要得到社會的支持。在一個充滿怨氣的國家裡,是不可能改革成功的。

然而,寬容並不能解釋一切。畢竟,寬容並非這裡的傳統。

那麼,是不是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呢?

我認為,起碼還有兩點。

其一、盤根錯節的關係。

日本國小,幕末明初多數大事,又都發生在江戶、京都兩座城市裡。尊攘派、佐幕派,很多都是熟人、朋友、師生關係。

比如,以船中八策奠定明治維新的基礎,給日本指明瞭方向的阪本龍馬,就是勝海舟的弟子。雖然他被刺身死,未看到幕府的結局,但他身邊的尊攘派們,也不至於對跟勝海舟關係密切的那些幕府人員痛下殺手。

"

大正二年,1913年11月22日,德川慶喜因肺炎去世。

享年,77歲。

他是德川幕府在位最短的將軍,卻是最長壽的。

比開創者德川家康,還多活了2年。比他的前任,德川家茂,多活了56年。

他本來在1869年就可以死的,或自殺,作為武士階層的首領;或被殺,作為叛軍集團的老大。

但,這些都沒發生。

事情還得從頭講起。

一、黑船來航

1840年,英國的堅船利炮轟開了清朝的國門。這事,日本人很快就知道了。

他們惴惴不安,他們害怕。

清朝那麼大條都敗在歐洲人手下,哪天他們開著幾條船來日本,還不像割草一樣?

日本人在戰戰兢兢中過了十幾年,擔心的事,終於成了現實。

1853年7月8日,美國海軍少將馬休·佩裡率艦四艘闖入江戶灣,要求遞交國書,讓日本開港。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黑船來航紀念碑 圖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巨大的黑色艦船嚇壞了德川幕府。卻也還沒有自亂陣腳。

他們虛與委蛇,說這事得天皇批准。

美國人答應了,他們說,明年,我們還會來的。

第二年春,美國人果然又來了。

這次,船七艘,人更多。

烏洞洞的炮口下,幕府退無可退。

何況,美國人也沒有裝出凶神惡煞的樣子。

兩國互贈了禮物,美國送給日本最新電報機以及火車及鐵軌模型,還有一些種子。

日本呢,喊了幾位相撲大力士,一手夾一草袋大米,似乎是想嚇唬嚇唬美國人。

清朝與列強的戰爭,沒有在日本重演。

答應了開港通商的德川幕府,權威一落千丈,開始了滅亡的進程。

以前,幕府是不容置疑的。

各藩大名,老婆孩子都在江戶,作為人質。

他們的商鋪,也開在城裡,成為他們揮霍的金錢來源。

他們自己,按遠近,或一年一次,或兩年一次,要前往江戶城參勤交待。

名義上是幫助將軍處理政務,實際上,這項延續了兩百多年的制度,是把他們調離自己的領地,免得生出反心來。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東京建都三十年時,大名參勤交待的表演)

參勤交待是成功的。

對於將軍而言,少了造反之憂。

而大名們,則可以燈紅酒綠,享受無盡。

他們的默契被美國人打破。

大名對將軍、武士對頭領的忠誠,因數千年未有之變故,生出了嫌隙。

二、尊王攘夷

美國人來了,英國人來了,法國人來了……

日本跟列強簽訂了一系列通商條約。有些條款不平等,有些卻是互惠。

對這個曾經只向清朝與荷蘭打開國門的小國來說,勾鼻鷹目的洋人是醜陋的。

既然幕府已成賣國賊,那麼,只有天皇,才是主心骨。

孝明天皇是個很傳統的人,愛好漢學,能寫漢詩,痛恨洋人。

反對開國的武士們,希望能團結在天皇周圍,把洋人趕到海里去。

尊王攘夷的一個前提是,倒幕。

其實幕府也是被迫開國啊,他們也想關起門來,繼續過著小日子。

說白了,幕府就是冤大頭。

在攘夷一事上,幕府與朝廷,本質上並無區別。

區別在於,方法。

朝廷及一些武士認為,乾乾幹,把洋人打跑。

而知道厲害的幕府,則清醒得多。他們的學者,早就研究過清朝的悲慘遭遇了。

他們知道,唯在開放中變得強盛,才有力量攘夷。

雙方的矛盾不可調和。

幕府抓殺攘夷派,釀安政大獄,殺吉田松陰等人;外圍組織新選組,在局長近藤勇、副長土方歲三等率領下,搗毀攘夷派聚會的池田屋。長州藩攘夷骨幹險遭團滅,後來成為明治維新三傑之一的木戶孝允——此時還叫桂小五郎——因遲到,倖免於難。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近藤勇)

攘夷派也不消停。

1860年,製造了安政大獄的幕府大老(話事人)井伊直弼被刺殺,史稱,櫻田門外之變。

4年後,著名開國派學者佐久間象山被四大人斬之一的河上齋彥當街砍殺。

尊攘派與幕府的矛盾難以化解,欲行中道、聯姻皇室與幕府的公武合體派,沒有什麼生存空間。

14年腥風血雨,最終,雙方在戊辰年一較高下。

三、日本內戰

1868年1月3日,新繼位的明治天皇,頒佈《王政復古大號令》,撤銷幕府。

在第14代將軍的爭奪中,德川慶喜敗北。幕府內憂外患之下,他卻被推出來接替早死的德川家茂。

德川慶喜不能辱沒了乃祖的威名,他宣佈天皇命令無效。

1月27日,以薩摩、長州二藩為主力的新政府軍,在京都城外的鳥羽伏見地區,與幕府軍接戰。

戊辰戰爭開始。

幕府軍總數15000人,新政府軍是他們的三分之一。

然,幕府雖有很多死忠粉,但已不得人心。

新政府軍,卻在尊王與攘夷的口號之下,一往無前。

此戰,幕府軍主力被滅,德川慶喜逃往江戶。

本來,他們還有一戰之力。可,幕府內部卻有恭順與主戰兩派。

最終,在恭順派勝海舟主導下,德川慶喜隱退寬永寺,江戶無血開城。

德川慶喜投降了,幕府軍卻沒有投降。

他們邊打邊退,一路撤往東北會津。

會津之戰,自8月23日始,9月22日開城投降,整整一月,十分慘烈。

很多未成年男女參與其間,九死未悔。

大量婦女自殺身亡。

政府軍則對他們的激烈反抗十分憤怒,下令幕府軍戰死者,不得掩埋。

時值夏秋之際,天氣仍熱。死體腐爛,鳥啄狗啃,臭氣熏天,儼然人間地獄。

至12月,方許收葬。

這等大仇,會津人狠記在心,若干年後,廢藩置縣,會津之名不存,但他們仍對長州、薩摩人恨之入骨,至今心結未解。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意大利人捐建的會津義士紀念碑)

會津戰後,幕府軍倖存者轉往北海道。

北海道,原是蝦夷人住地。幕府將軍全稱徵夷大將軍,徵的正是他們。

歷史就這樣弔詭,如今,這裡成為幕府最後的戰場。

幕府海軍司令榎本武揚在此成立了蝦夷共和國。被選為總統。

這也是東亞歷史上第一個以共和國命名的政權。

新選組的土方歲三,在其中任陸軍奉行並,相當於陸軍次長。

蝦夷共和國僅存百餘天,便被新政府軍攻滅。

土方歲三在援助戰友時,被槍擊中身死。

據傳,他是被後面打來的子彈擊中的。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土方歲三)

其長相英俊,經歷傳奇,成為日本電影、漫畫裡不衰的主角。喜歡《銀魂》的朋友們,應該很熟悉他。

1869年6月26日,榎本武揚投降,日本內戰結束。

四、為何沒有秋後算賬?

回到我們最前面的問題。

朝廷終於奪回了失去千餘年的政權,攜奮武之餘威,難道不該對幕府人員進行處置嗎?

其實並非沒有這麼想過,但,最終不但德川慶喜等德川家的人保了命,就是榎本武揚等抵抗到底的人,也保了命。

馬國川在《國家的啟蒙 日本帝國崛起之源》裡提到,沒有寬容,改革就沒有未來。

他說,明治政府的這種“敵我不分”的做法十分費解,仔細想來卻讓人佩服。因為明治政府要進行改革,首先要團結最大多數的民眾,凝聚社會力量。而對 “叛軍”的寬容處理,顯然是收拾民心的最好辦法。假如對舊幕府的擁護者毫不寬容,趕盡殺絕,勢必撕裂社會,讓國內充滿怨氣。改革需要得到社會的支持。在一個充滿怨氣的國家裡,是不可能改革成功的。

然而,寬容並不能解釋一切。畢竟,寬容並非這裡的傳統。

那麼,是不是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呢?

我認為,起碼還有兩點。

其一、盤根錯節的關係。

日本國小,幕末明初多數大事,又都發生在江戶、京都兩座城市裡。尊攘派、佐幕派,很多都是熟人、朋友、師生關係。

比如,以船中八策奠定明治維新的基礎,給日本指明瞭方向的阪本龍馬,就是勝海舟的弟子。雖然他被刺身死,未看到幕府的結局,但他身邊的尊攘派們,也不至於對跟勝海舟關係密切的那些幕府人員痛下殺手。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黑田清隆 左)

又比如,榎本武揚是向政府軍參謀黑田清隆投降的,而黑田清隆未以敵人視之,反而替他求情,甚至不惜剃頭明志。救得榎本武揚,只是坐牢,未被梟首。

至於德川慶喜,能夠逃過一命,也與勝海舟等人的力保,脫不了干係。

其二、幕府很多人才。

明治維新是搞笑的。

他們以倒幕攘夷為號召,掌權之後,卻迅速倒向列強,開始了文明開化、殖產興業、富國強兵的進程。

如果說到腿軟,他們比幕府還軟。

如果說到務實,他們比幕府還務實。

昨天還叫著要砍死洋人,今天就西裝革履,跟人家打得火熱。

說白了,他們其實接受了跟列強死拼攘不了夷的觀念,知道得自身真正強大,才有談判的本錢。

所以,他們需要人才。

幕府,就有大量人才。

如勝海舟,日本人第一次駕船穿越太平洋到美國,他就是船長。

如榎本武揚,作為幕府官派的首批三名留學生之一,他從1862年開始,在荷蘭留學4年。歸國時,隨新造的開陽艦,從荷蘭出發,經巴西返回日本。

可以說,明治朝廷要與洋人打道,光靠伊藤博文等短時間留學的半桶水,是不夠的。

幕府的人才擺在那裡,殺了也是殺了,何不留用?還能換得他們感恩戴德呢。

"

大正二年,1913年11月22日,德川慶喜因肺炎去世。

享年,77歲。

他是德川幕府在位最短的將軍,卻是最長壽的。

比開創者德川家康,還多活了2年。比他的前任,德川家茂,多活了56年。

他本來在1869年就可以死的,或自殺,作為武士階層的首領;或被殺,作為叛軍集團的老大。

但,這些都沒發生。

事情還得從頭講起。

一、黑船來航

1840年,英國的堅船利炮轟開了清朝的國門。這事,日本人很快就知道了。

他們惴惴不安,他們害怕。

清朝那麼大條都敗在歐洲人手下,哪天他們開著幾條船來日本,還不像割草一樣?

日本人在戰戰兢兢中過了十幾年,擔心的事,終於成了現實。

1853年7月8日,美國海軍少將馬休·佩裡率艦四艘闖入江戶灣,要求遞交國書,讓日本開港。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黑船來航紀念碑 圖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巨大的黑色艦船嚇壞了德川幕府。卻也還沒有自亂陣腳。

他們虛與委蛇,說這事得天皇批准。

美國人答應了,他們說,明年,我們還會來的。

第二年春,美國人果然又來了。

這次,船七艘,人更多。

烏洞洞的炮口下,幕府退無可退。

何況,美國人也沒有裝出凶神惡煞的樣子。

兩國互贈了禮物,美國送給日本最新電報機以及火車及鐵軌模型,還有一些種子。

日本呢,喊了幾位相撲大力士,一手夾一草袋大米,似乎是想嚇唬嚇唬美國人。

清朝與列強的戰爭,沒有在日本重演。

答應了開港通商的德川幕府,權威一落千丈,開始了滅亡的進程。

以前,幕府是不容置疑的。

各藩大名,老婆孩子都在江戶,作為人質。

他們的商鋪,也開在城裡,成為他們揮霍的金錢來源。

他們自己,按遠近,或一年一次,或兩年一次,要前往江戶城參勤交待。

名義上是幫助將軍處理政務,實際上,這項延續了兩百多年的制度,是把他們調離自己的領地,免得生出反心來。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東京建都三十年時,大名參勤交待的表演)

參勤交待是成功的。

對於將軍而言,少了造反之憂。

而大名們,則可以燈紅酒綠,享受無盡。

他們的默契被美國人打破。

大名對將軍、武士對頭領的忠誠,因數千年未有之變故,生出了嫌隙。

二、尊王攘夷

美國人來了,英國人來了,法國人來了……

日本跟列強簽訂了一系列通商條約。有些條款不平等,有些卻是互惠。

對這個曾經只向清朝與荷蘭打開國門的小國來說,勾鼻鷹目的洋人是醜陋的。

既然幕府已成賣國賊,那麼,只有天皇,才是主心骨。

孝明天皇是個很傳統的人,愛好漢學,能寫漢詩,痛恨洋人。

反對開國的武士們,希望能團結在天皇周圍,把洋人趕到海里去。

尊王攘夷的一個前提是,倒幕。

其實幕府也是被迫開國啊,他們也想關起門來,繼續過著小日子。

說白了,幕府就是冤大頭。

在攘夷一事上,幕府與朝廷,本質上並無區別。

區別在於,方法。

朝廷及一些武士認為,乾乾幹,把洋人打跑。

而知道厲害的幕府,則清醒得多。他們的學者,早就研究過清朝的悲慘遭遇了。

他們知道,唯在開放中變得強盛,才有力量攘夷。

雙方的矛盾不可調和。

幕府抓殺攘夷派,釀安政大獄,殺吉田松陰等人;外圍組織新選組,在局長近藤勇、副長土方歲三等率領下,搗毀攘夷派聚會的池田屋。長州藩攘夷骨幹險遭團滅,後來成為明治維新三傑之一的木戶孝允——此時還叫桂小五郎——因遲到,倖免於難。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近藤勇)

攘夷派也不消停。

1860年,製造了安政大獄的幕府大老(話事人)井伊直弼被刺殺,史稱,櫻田門外之變。

4年後,著名開國派學者佐久間象山被四大人斬之一的河上齋彥當街砍殺。

尊攘派與幕府的矛盾難以化解,欲行中道、聯姻皇室與幕府的公武合體派,沒有什麼生存空間。

14年腥風血雨,最終,雙方在戊辰年一較高下。

三、日本內戰

1868年1月3日,新繼位的明治天皇,頒佈《王政復古大號令》,撤銷幕府。

在第14代將軍的爭奪中,德川慶喜敗北。幕府內憂外患之下,他卻被推出來接替早死的德川家茂。

德川慶喜不能辱沒了乃祖的威名,他宣佈天皇命令無效。

1月27日,以薩摩、長州二藩為主力的新政府軍,在京都城外的鳥羽伏見地區,與幕府軍接戰。

戊辰戰爭開始。

幕府軍總數15000人,新政府軍是他們的三分之一。

然,幕府雖有很多死忠粉,但已不得人心。

新政府軍,卻在尊王與攘夷的口號之下,一往無前。

此戰,幕府軍主力被滅,德川慶喜逃往江戶。

本來,他們還有一戰之力。可,幕府內部卻有恭順與主戰兩派。

最終,在恭順派勝海舟主導下,德川慶喜隱退寬永寺,江戶無血開城。

德川慶喜投降了,幕府軍卻沒有投降。

他們邊打邊退,一路撤往東北會津。

會津之戰,自8月23日始,9月22日開城投降,整整一月,十分慘烈。

很多未成年男女參與其間,九死未悔。

大量婦女自殺身亡。

政府軍則對他們的激烈反抗十分憤怒,下令幕府軍戰死者,不得掩埋。

時值夏秋之際,天氣仍熱。死體腐爛,鳥啄狗啃,臭氣熏天,儼然人間地獄。

至12月,方許收葬。

這等大仇,會津人狠記在心,若干年後,廢藩置縣,會津之名不存,但他們仍對長州、薩摩人恨之入骨,至今心結未解。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意大利人捐建的會津義士紀念碑)

會津戰後,幕府軍倖存者轉往北海道。

北海道,原是蝦夷人住地。幕府將軍全稱徵夷大將軍,徵的正是他們。

歷史就這樣弔詭,如今,這裡成為幕府最後的戰場。

幕府海軍司令榎本武揚在此成立了蝦夷共和國。被選為總統。

這也是東亞歷史上第一個以共和國命名的政權。

新選組的土方歲三,在其中任陸軍奉行並,相當於陸軍次長。

蝦夷共和國僅存百餘天,便被新政府軍攻滅。

土方歲三在援助戰友時,被槍擊中身死。

據傳,他是被後面打來的子彈擊中的。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土方歲三)

其長相英俊,經歷傳奇,成為日本電影、漫畫裡不衰的主角。喜歡《銀魂》的朋友們,應該很熟悉他。

1869年6月26日,榎本武揚投降,日本內戰結束。

四、為何沒有秋後算賬?

回到我們最前面的問題。

朝廷終於奪回了失去千餘年的政權,攜奮武之餘威,難道不該對幕府人員進行處置嗎?

其實並非沒有這麼想過,但,最終不但德川慶喜等德川家的人保了命,就是榎本武揚等抵抗到底的人,也保了命。

馬國川在《國家的啟蒙 日本帝國崛起之源》裡提到,沒有寬容,改革就沒有未來。

他說,明治政府的這種“敵我不分”的做法十分費解,仔細想來卻讓人佩服。因為明治政府要進行改革,首先要團結最大多數的民眾,凝聚社會力量。而對 “叛軍”的寬容處理,顯然是收拾民心的最好辦法。假如對舊幕府的擁護者毫不寬容,趕盡殺絕,勢必撕裂社會,讓國內充滿怨氣。改革需要得到社會的支持。在一個充滿怨氣的國家裡,是不可能改革成功的。

然而,寬容並不能解釋一切。畢竟,寬容並非這裡的傳統。

那麼,是不是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呢?

我認為,起碼還有兩點。

其一、盤根錯節的關係。

日本國小,幕末明初多數大事,又都發生在江戶、京都兩座城市裡。尊攘派、佐幕派,很多都是熟人、朋友、師生關係。

比如,以船中八策奠定明治維新的基礎,給日本指明瞭方向的阪本龍馬,就是勝海舟的弟子。雖然他被刺身死,未看到幕府的結局,但他身邊的尊攘派們,也不至於對跟勝海舟關係密切的那些幕府人員痛下殺手。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黑田清隆 左)

又比如,榎本武揚是向政府軍參謀黑田清隆投降的,而黑田清隆未以敵人視之,反而替他求情,甚至不惜剃頭明志。救得榎本武揚,只是坐牢,未被梟首。

至於德川慶喜,能夠逃過一命,也與勝海舟等人的力保,脫不了干係。

其二、幕府很多人才。

明治維新是搞笑的。

他們以倒幕攘夷為號召,掌權之後,卻迅速倒向列強,開始了文明開化、殖產興業、富國強兵的進程。

如果說到腿軟,他們比幕府還軟。

如果說到務實,他們比幕府還務實。

昨天還叫著要砍死洋人,今天就西裝革履,跟人家打得火熱。

說白了,他們其實接受了跟列強死拼攘不了夷的觀念,知道得自身真正強大,才有談判的本錢。

所以,他們需要人才。

幕府,就有大量人才。

如勝海舟,日本人第一次駕船穿越太平洋到美國,他就是船長。

如榎本武揚,作為幕府官派的首批三名留學生之一,他從1862年開始,在荷蘭留學4年。歸國時,隨新造的開陽艦,從荷蘭出發,經巴西返回日本。

可以說,明治朝廷要與洋人打道,光靠伊藤博文等短時間留學的半桶水,是不夠的。

幕府的人才擺在那裡,殺了也是殺了,何不留用?還能換得他們感恩戴德呢。

日本內戰後,明治政府為何未對幕府人員斬草除根?

(後排左三為榎本武揚 1865年攝於荷蘭)

於是,我們看到,一場慘烈內戰之後,倖存下來的幕府名人,都在明治維新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建功封侯,風光無限。

值得一提的是,刺殺佐久間象山的河上齋彥,跟不是時代的節奏,還叫著要攘夷攘夷,這不是給朝廷難堪嗎?

1872年1月13日,他因反對曾經的戰友們開國,被處死。

佐久間象山,卻成為日本人懷念的對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