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曾提出把部分琉球國土歸還給清朝,清朝當時為何沒有答應'

"

琉球在歷史上和日本一樣,都是擁有主權的島國。

不過,琉球由於建國得到了明朝的很大幫助,所以,在明清兩朝,琉球都是最忠心的藩屬國。

可是到了清朝末年,琉球國卻被日本佔領。此後,琉球曾多次向清廷求援。迫於國際壓力,日本政府曾一度打算將琉球南部島嶼歸還。然而,身為清廷外交大臣的李鴻章,卻拒絕了這個提議,這是怎麼回事呢?

"

琉球在歷史上和日本一樣,都是擁有主權的島國。

不過,琉球由於建國得到了明朝的很大幫助,所以,在明清兩朝,琉球都是最忠心的藩屬國。

可是到了清朝末年,琉球國卻被日本佔領。此後,琉球曾多次向清廷求援。迫於國際壓力,日本政府曾一度打算將琉球南部島嶼歸還。然而,身為清廷外交大臣的李鴻章,卻拒絕了這個提議,這是怎麼回事呢?

日本曾提出把部分琉球國土歸還給清朝,清朝當時為何沒有答應

(琉球島區位圖)

琉球島位於臺灣和日本九州之間,最早在這片島嶼上分佈著山南、中山、山北三個小國。

1429年,中山國的大臣巴志發動政變,顛覆了小朝廷,自立為中山王,隨後率領國民先後滅掉了南山和北山兩個小國,琉球國因此初具雛形。

巴志隨後派使者從福建登陸,向國力強盛的明朝納貢稱臣。

作為宗主國,明朝對巴志建國在財力和物力上都給予了極大的支持,並賜給他王姓為“尚”。同時,要求凡是繼任的國王必須呈報明廷。被明廷冊封后,方為正朔。從此琉球島和明廷就形成了藩屬關係。

由於琉球島地理位置在幾國之間,又是東南亞和東北亞的海上樞紐,所以在琉球國建成後,經濟貿易得到飛速發展,國家也隨之繁榮富強。

然而,琉球國的王位之爭,卻從未平靜過。由於第7任尚德王得位不正,再加上他暴虐好戰,最終引發內亂,導致被殺。

隨後,在朝中威信極高的內間金丸被推舉為王。他以尚德王世子的身份嚮明朝報喪,並得到冊封。

內間金丸為了鞏固王權,在進行了一系列行政改革和賦稅改革後,又頒佈了一條私人禁止擁有兵器的律法。

如此,內亂的威脅得到解除。可是,軍隊建設卻因此廢弛衰弱。

"

琉球在歷史上和日本一樣,都是擁有主權的島國。

不過,琉球由於建國得到了明朝的很大幫助,所以,在明清兩朝,琉球都是最忠心的藩屬國。

可是到了清朝末年,琉球國卻被日本佔領。此後,琉球曾多次向清廷求援。迫於國際壓力,日本政府曾一度打算將琉球南部島嶼歸還。然而,身為清廷外交大臣的李鴻章,卻拒絕了這個提議,這是怎麼回事呢?

日本曾提出把部分琉球國土歸還給清朝,清朝當時為何沒有答應

(琉球島區位圖)

琉球島位於臺灣和日本九州之間,最早在這片島嶼上分佈著山南、中山、山北三個小國。

1429年,中山國的大臣巴志發動政變,顛覆了小朝廷,自立為中山王,隨後率領國民先後滅掉了南山和北山兩個小國,琉球國因此初具雛形。

巴志隨後派使者從福建登陸,向國力強盛的明朝納貢稱臣。

作為宗主國,明朝對巴志建國在財力和物力上都給予了極大的支持,並賜給他王姓為“尚”。同時,要求凡是繼任的國王必須呈報明廷。被明廷冊封后,方為正朔。從此琉球島和明廷就形成了藩屬關係。

由於琉球島地理位置在幾國之間,又是東南亞和東北亞的海上樞紐,所以在琉球國建成後,經濟貿易得到飛速發展,國家也隨之繁榮富強。

然而,琉球國的王位之爭,卻從未平靜過。由於第7任尚德王得位不正,再加上他暴虐好戰,最終引發內亂,導致被殺。

隨後,在朝中威信極高的內間金丸被推舉為王。他以尚德王世子的身份嚮明朝報喪,並得到冊封。

內間金丸為了鞏固王權,在進行了一系列行政改革和賦稅改革後,又頒佈了一條私人禁止擁有兵器的律法。

如此,內亂的威脅得到解除。可是,軍隊建設卻因此廢弛衰弱。

日本曾提出把部分琉球國土歸還給清朝,清朝當時為何沒有答應

(琉球國王畫像)

當時的日本,正處於戰國時期。各大名之間你爭我奪,互相爭利,大家都想做大做強,然後吞併對方。因此,靠商貿經濟發達的琉球島,便成為大名爭奪的一塊大肥肉。

起先,一度想攻佔朝鮮的豐臣秀吉曾要求琉球國王負責他的遠征提供糧草補給。琉球國王不僅拒絕了他的要求,還立刻就將這一情況嚮明廷奏報。

德川家康統一日本後,琉球國王依然對日本不理不睬,根本不前往致賀。德川家康對琉球國王深為惱恨,派出薩摩大名攻打琉球國。

琉球國王趕緊派使者前往明朝,希望明廷能派兵增援。

可是此時的明廷,因農民起義和關外後金的不斷侵擾,已經疲於應付,根本無力解琉球國的危難。

更為糟糕的是,琉球國由於不注重軍隊建設,所以面對日本薩摩大名強有力的進攻,他們簡直是不堪一擊。很快,琉球國王便做了薩摩大名的俘虜。在薩摩大名的逼迫下,琉球國王不得不承認日本對琉球國具有管制權。

清廷建立後,不願意受薩摩大名指手畫腳的琉球國王,見到了希望。他們暗中派使者帶著貢品前往清朝國都,並向當時的皇帝順治表達了納貢稱臣的願望。經過多次懇請,終於得到清廷的同意,建立了藩屬關係。

琉球國王為了表達忠心和親熱,年年都不遠千里向清廷納貢。哪怕到了咸豐年間,清朝由於太平天國起義,社會極為動盪,琉球國王還是派使者前來納貢。

"

琉球在歷史上和日本一樣,都是擁有主權的島國。

不過,琉球由於建國得到了明朝的很大幫助,所以,在明清兩朝,琉球都是最忠心的藩屬國。

可是到了清朝末年,琉球國卻被日本佔領。此後,琉球曾多次向清廷求援。迫於國際壓力,日本政府曾一度打算將琉球南部島嶼歸還。然而,身為清廷外交大臣的李鴻章,卻拒絕了這個提議,這是怎麼回事呢?

日本曾提出把部分琉球國土歸還給清朝,清朝當時為何沒有答應

(琉球島區位圖)

琉球島位於臺灣和日本九州之間,最早在這片島嶼上分佈著山南、中山、山北三個小國。

1429年,中山國的大臣巴志發動政變,顛覆了小朝廷,自立為中山王,隨後率領國民先後滅掉了南山和北山兩個小國,琉球國因此初具雛形。

巴志隨後派使者從福建登陸,向國力強盛的明朝納貢稱臣。

作為宗主國,明朝對巴志建國在財力和物力上都給予了極大的支持,並賜給他王姓為“尚”。同時,要求凡是繼任的國王必須呈報明廷。被明廷冊封后,方為正朔。從此琉球島和明廷就形成了藩屬關係。

由於琉球島地理位置在幾國之間,又是東南亞和東北亞的海上樞紐,所以在琉球國建成後,經濟貿易得到飛速發展,國家也隨之繁榮富強。

然而,琉球國的王位之爭,卻從未平靜過。由於第7任尚德王得位不正,再加上他暴虐好戰,最終引發內亂,導致被殺。

隨後,在朝中威信極高的內間金丸被推舉為王。他以尚德王世子的身份嚮明朝報喪,並得到冊封。

內間金丸為了鞏固王權,在進行了一系列行政改革和賦稅改革後,又頒佈了一條私人禁止擁有兵器的律法。

如此,內亂的威脅得到解除。可是,軍隊建設卻因此廢弛衰弱。

日本曾提出把部分琉球國土歸還給清朝,清朝當時為何沒有答應

(琉球國王畫像)

當時的日本,正處於戰國時期。各大名之間你爭我奪,互相爭利,大家都想做大做強,然後吞併對方。因此,靠商貿經濟發達的琉球島,便成為大名爭奪的一塊大肥肉。

起先,一度想攻佔朝鮮的豐臣秀吉曾要求琉球國王負責他的遠征提供糧草補給。琉球國王不僅拒絕了他的要求,還立刻就將這一情況嚮明廷奏報。

德川家康統一日本後,琉球國王依然對日本不理不睬,根本不前往致賀。德川家康對琉球國王深為惱恨,派出薩摩大名攻打琉球國。

琉球國王趕緊派使者前往明朝,希望明廷能派兵增援。

可是此時的明廷,因農民起義和關外後金的不斷侵擾,已經疲於應付,根本無力解琉球國的危難。

更為糟糕的是,琉球國由於不注重軍隊建設,所以面對日本薩摩大名強有力的進攻,他們簡直是不堪一擊。很快,琉球國王便做了薩摩大名的俘虜。在薩摩大名的逼迫下,琉球國王不得不承認日本對琉球國具有管制權。

清廷建立後,不願意受薩摩大名指手畫腳的琉球國王,見到了希望。他們暗中派使者帶著貢品前往清朝國都,並向當時的皇帝順治表達了納貢稱臣的願望。經過多次懇請,終於得到清廷的同意,建立了藩屬關係。

琉球國王為了表達忠心和親熱,年年都不遠千里向清廷納貢。哪怕到了咸豐年間,清朝由於太平天國起義,社會極為動盪,琉球國王還是派使者前來納貢。

日本曾提出把部分琉球國土歸還給清朝,清朝當時為何沒有答應

(咸豐帝畫像)

咸豐帝考慮到琉球國使者的安全,曾向琉球國王下諭,表示他們不用來京,直接調轉船頭回去得了。但一向忠於清廷的琉球國王卻堅決要求使者必須完成使命,否則予以問罪。

1871年,日本單方面將琉球國化歸日本鹿兒島縣,並宣佈擁有琉球島的主權,並強迫琉球國王與清廷斷交。這意味著,琉球國將成為過去式。國王和國民自然百般不願,所以他們再次將希望寄託在清廷,並暗中遣人到京師知會消息,並請求清廷派兵增援。

此時正是慈禧太后垂簾聽政,藩國被佔,這在身為宗主國的清廷來說,自然有損天子之國威嚴的,所以慈禧派駐日大使何如璋辦理此事。

何如璋向日本做出了抗議,然而,僅僅是抗議而已,再無下文。

這番輕描淡寫,自然讓琉球國舊臣不滿意。所以他們為了能得到清廷重視,一再在朝臣上朝的東華門外哭泣不止。甚至還有人為能引起清廷的重視,達到救國目的,竟在宮外自殺殉國。

既然到了出人命的地步,慈禧覺得繼續裝聾作啞已經不是辦法了,所以她便讓李鴻章操辦此事。

李鴻章還是一直再三向日本抗議,就這樣抗議了兩三年。

1879年,正好美國總統來中國表示建交,李鴻章便請他向日本斡旋此事。

在美國總統的斡旋下,日本終於同意歸還島嶼。不過並不是全部,而是南部一帶的宮古和八重山等島嶼。日本的意思是,要和中國“分島而治”。

"

琉球在歷史上和日本一樣,都是擁有主權的島國。

不過,琉球由於建國得到了明朝的很大幫助,所以,在明清兩朝,琉球都是最忠心的藩屬國。

可是到了清朝末年,琉球國卻被日本佔領。此後,琉球曾多次向清廷求援。迫於國際壓力,日本政府曾一度打算將琉球南部島嶼歸還。然而,身為清廷外交大臣的李鴻章,卻拒絕了這個提議,這是怎麼回事呢?

日本曾提出把部分琉球國土歸還給清朝,清朝當時為何沒有答應

(琉球島區位圖)

琉球島位於臺灣和日本九州之間,最早在這片島嶼上分佈著山南、中山、山北三個小國。

1429年,中山國的大臣巴志發動政變,顛覆了小朝廷,自立為中山王,隨後率領國民先後滅掉了南山和北山兩個小國,琉球國因此初具雛形。

巴志隨後派使者從福建登陸,向國力強盛的明朝納貢稱臣。

作為宗主國,明朝對巴志建國在財力和物力上都給予了極大的支持,並賜給他王姓為“尚”。同時,要求凡是繼任的國王必須呈報明廷。被明廷冊封后,方為正朔。從此琉球島和明廷就形成了藩屬關係。

由於琉球島地理位置在幾國之間,又是東南亞和東北亞的海上樞紐,所以在琉球國建成後,經濟貿易得到飛速發展,國家也隨之繁榮富強。

然而,琉球國的王位之爭,卻從未平靜過。由於第7任尚德王得位不正,再加上他暴虐好戰,最終引發內亂,導致被殺。

隨後,在朝中威信極高的內間金丸被推舉為王。他以尚德王世子的身份嚮明朝報喪,並得到冊封。

內間金丸為了鞏固王權,在進行了一系列行政改革和賦稅改革後,又頒佈了一條私人禁止擁有兵器的律法。

如此,內亂的威脅得到解除。可是,軍隊建設卻因此廢弛衰弱。

日本曾提出把部分琉球國土歸還給清朝,清朝當時為何沒有答應

(琉球國王畫像)

當時的日本,正處於戰國時期。各大名之間你爭我奪,互相爭利,大家都想做大做強,然後吞併對方。因此,靠商貿經濟發達的琉球島,便成為大名爭奪的一塊大肥肉。

起先,一度想攻佔朝鮮的豐臣秀吉曾要求琉球國王負責他的遠征提供糧草補給。琉球國王不僅拒絕了他的要求,還立刻就將這一情況嚮明廷奏報。

德川家康統一日本後,琉球國王依然對日本不理不睬,根本不前往致賀。德川家康對琉球國王深為惱恨,派出薩摩大名攻打琉球國。

琉球國王趕緊派使者前往明朝,希望明廷能派兵增援。

可是此時的明廷,因農民起義和關外後金的不斷侵擾,已經疲於應付,根本無力解琉球國的危難。

更為糟糕的是,琉球國由於不注重軍隊建設,所以面對日本薩摩大名強有力的進攻,他們簡直是不堪一擊。很快,琉球國王便做了薩摩大名的俘虜。在薩摩大名的逼迫下,琉球國王不得不承認日本對琉球國具有管制權。

清廷建立後,不願意受薩摩大名指手畫腳的琉球國王,見到了希望。他們暗中派使者帶著貢品前往清朝國都,並向當時的皇帝順治表達了納貢稱臣的願望。經過多次懇請,終於得到清廷的同意,建立了藩屬關係。

琉球國王為了表達忠心和親熱,年年都不遠千里向清廷納貢。哪怕到了咸豐年間,清朝由於太平天國起義,社會極為動盪,琉球國王還是派使者前來納貢。

日本曾提出把部分琉球國土歸還給清朝,清朝當時為何沒有答應

(咸豐帝畫像)

咸豐帝考慮到琉球國使者的安全,曾向琉球國王下諭,表示他們不用來京,直接調轉船頭回去得了。但一向忠於清廷的琉球國王卻堅決要求使者必須完成使命,否則予以問罪。

1871年,日本單方面將琉球國化歸日本鹿兒島縣,並宣佈擁有琉球島的主權,並強迫琉球國王與清廷斷交。這意味著,琉球國將成為過去式。國王和國民自然百般不願,所以他們再次將希望寄託在清廷,並暗中遣人到京師知會消息,並請求清廷派兵增援。

此時正是慈禧太后垂簾聽政,藩國被佔,這在身為宗主國的清廷來說,自然有損天子之國威嚴的,所以慈禧派駐日大使何如璋辦理此事。

何如璋向日本做出了抗議,然而,僅僅是抗議而已,再無下文。

這番輕描淡寫,自然讓琉球國舊臣不滿意。所以他們為了能得到清廷重視,一再在朝臣上朝的東華門外哭泣不止。甚至還有人為能引起清廷的重視,達到救國目的,竟在宮外自殺殉國。

既然到了出人命的地步,慈禧覺得繼續裝聾作啞已經不是辦法了,所以她便讓李鴻章操辦此事。

李鴻章還是一直再三向日本抗議,就這樣抗議了兩三年。

1879年,正好美國總統來中國表示建交,李鴻章便請他向日本斡旋此事。

在美國總統的斡旋下,日本終於同意歸還島嶼。不過並不是全部,而是南部一帶的宮古和八重山等島嶼。日本的意思是,要和中國“分島而治”。

日本曾提出把部分琉球國土歸還給清朝,清朝當時為何沒有答應

(李鴻章畫像)

​李鴻章認為這個辦法可行,只要給塊地,就能讓琉球國王重新建國。作為宗主國的面子也就找補回來了,於是他便和日本政府就琉球的問題準備進行接洽。

可是在北京請願的琉球大臣們卻極力反對。據他們說,南部島嶼極度貧瘠,根本不適合生存,所以千萬不能接受這個條件。

1880年,李鴻章在和日本政府談琉球問題的時候,便要求日本不僅歸還琉球南部,還應該將中部各島歸還琉球,以讓他們建國。

日本當然不同意李鴻章的條件,所以雙方談到最後,不歡而散。

這樣又拖到1894年中日開戰前夕。琉球國民聽聞消息後,紛紛到寺廟裡乞求神靈,希望清廷能打敗日本,幫他們奪回琉球各島。

然而,隨著清廷戰敗的消息傳來後,琉球國民才明白,想靠清廷復國,簡直是痴人說夢,自此才接受了現實的殘酷。

(參考史料:《明史·琉球傳》《中山世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