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萬一套貸款,利率低到1%,日本人年輕人為什麼不買房?

​在樓市貸款利率最高不超過3%的日本,大部分日本年輕人選擇了放棄。在經歷了90年代樓市泡沫破裂給父輩帶來各種慘痛經歷後,不少80年代出生的日本人從思想上對樓市產生了“抵制感”。他們不願像父輩那樣活著,於是很多人保持著“最低的慾望”。

“低慾望”一詞最早是日本經濟學家大前研一為了描述日本社會現狀提出來的,它準確反映了日本社會存在的問題,隨著城市化的加深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不斷的被加強,在當今社會時常感到孤獨的不僅僅只是老人,還有廣大的年輕人。

日本社會在過往的幾十年當中經歷過高速發展,也經歷過長期衰退。買爆全球不僅僅是我們的專利,日本大泡沫時期,不少財團選擇了去開拓海外市場,買樓就成了他們最主要的手段之一。

200萬一套貸款,利率低到1%,日本人年輕人為什麼不買房?

在上世紀80至90年代,日本樓市也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局面。讓日本人始料未及的是不到二十年的樓市黃金期會隨著股市的崩盤而崩盤,令他們更想不到的是高房價帶來的傷害到現在還未能緩過來。

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從1983年至2008年的25年間,未滿40歲的“年輕人”持有住房比率從42%下降至28%。14%的降幅顯然成了“低慾望”最好的註腳。然而令人更絕望的是從2008年至2015年這七年這一比率繼續下降,降幅竟高達10%。

去年有機構做了一項調查,中國的80後90後住房擁有率已經超過了70%。如此高的住房擁有率超過了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在超高的住房擁有率背後,是樓市造富以及買房結婚理念的支撐。

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講,如果你三十歲之前還沒有買房,那你可能會被打上“失敗”的標籤。對於想結婚的年輕人,如果你沒有一套住房,你甚至都繞不過丈母孃的這一關。當然這可能也不怪丈母孃。

200萬一套貸款,利率低到1%,日本人年輕人為什麼不買房?

在中國房子帶來的附加值是每個成年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與房產深度捆綁的的戶籍政策,以及戶籍背後的醫療教育福利,讓買房成為了一種“剛需”。特別近幾年,隨著一線城市落戶政策的寬鬆以及“新一線”城市的搶人潮,人口的進一步向一二線城市集中,導致了大城市資源越來越緊張,以至於一些地區開始用房子的面積決定入學的先後順序。

去年7月,北上廣深的房租經歷了一波大漲,就連漲幅最小的上海也上漲了20%。不成熟的租房市場造就了龐大的買房群體。

相比於我們的北上深,日本東京的房價只有我們的一半左右,而貸款利率低的不到1%,高的則不超過3%。距離京東不足一個小時車程的衛星城,買一套實用面積100平米的房子大概只需要200萬人民幣。

這種條件要是放在中國,爭搶著上車的人絕對不在少數。致使日本年輕人放棄買房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大部分家庭並不會為子女在購房上“添磚加瓦”。有一項數據顯示,目前85%的日本年輕人租房結婚,另外10%則是住在父母家裡或者單位宿舍,買房的僅僅只有不到5%。

另外,日本的公司大部分實行終身僱員制,比起老年且工齡較長的員工,年輕人的工資實在是不高,高額的消費加上壓抑的環境,日本大部分年輕人選擇了推遲結婚,甚至終身不結婚。不結婚解決了所有的煩惱,這點在韓國的年輕人身上也體現的淋漓盡致。有數據顯示,韓國21—29歲未婚的年輕人比例高達91%。這種風氣大有向我國蔓延之勢。

200萬一套貸款,利率低到1%,日本人年輕人為什麼不買房?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相比於大多數日本年輕人,中國的年輕人則沒有經歷過90年代的房產泡沫。對於很多中國人來說他們根本體會不到房價下跌帶來的困擾。

從去年開始,很多互聯網公司開始裁員。被裁掉的一部分人當中,有些人幾個月都沒找著工作,假如他在一線城市買了房子,並且每個月還還有房貸,那麼他的壓力一定是巨大的。

過去的二十年間,一路上漲的房價給了每個巨大的安全感(已經上車的),買房也成為了我們理財最佳的手段。我們對未來的憧憬是房價不會跌,工資一直漲,但是在我們的職業生涯裡,這種理想狀態是不存在的。對比日本我們應該多多少少保持一些警惕。雖然國情不同,習慣差異也較大,但是縱觀過去三十年,我們的習慣改變了多少?

過去的兩年間,過億人口的日本新生人口持續低於100萬,而我們的新生人口也只有1400萬左右,不少媒體不禁問道,為什麼當今的年輕人都不熱衷與結婚了?這個答案,我們其實很清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