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習繼承了中國許多文化,卻不用床,理由讓人臉紅

日本 榻榻米 建築 唐朝 史實探祕 2017-06-14

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的名族,古代的日本是沒有名字的,我國古代稱日本為倭,日本統一後自命名為“大和”,唐朝時期,日本遣唐使者根據大唐皇帝的對他們的稱呼改名為“日本”。

自唐朝開始,日本派遣大量人員來唐學習先進的文化和技術。現在日本文化中隨處可見中國的影子,比如服飾、禮儀、茶道、醫藥等,甚至日文中都使用一定數量的漢字。他們將學來的東西加以柔和、改造,形成自己的文化特點。日本學習繼承了中國許多文化,卻不用床,理由讓人臉紅

日本學習了那麼多中國的文化,為什麼沒學會中國人使用床呢?從影視劇中可以看到,日本大部分都睡在地下。

中國有一句古語:“臥榻之地,豈容他人酣睡”,中國古代的床叫“榻”,又稱“胡床”,在漢朝時期人們也是席地而坐,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床,中國的床是在宋朝後發展起來的,日本遣唐學習的時候沒有見過真正的床,所以只學去了胡床,就是現在日本的榻榻米。日本的榻榻米一般厚度5.5公分,起到防潮的作用,中國人叫他草墊子。

日本學習繼承了中國許多文化,卻不用床,理由讓人臉紅

日本面積狹小,建築都很低矮、精緻,而中國的床佔地都很大、有精緻的雕刻、裝飾燈物品,日本的房子無法放置如此大的床,為了充分利用空間,當然只能睡地板了,白天起來把被褥疊起來,可以放個小茶几坐下喝個茶什麼的挺不錯。

日本學習繼承了中國許多文化,卻不用床,理由讓人臉紅

日本一個作家說,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總是習慣把“生活的痕跡”抹去,設法把那些不美的地方,用藝術的形式加以掩蓋、處理。日本人認為睡覺的地方具有”動物性”的特點,所以這個地方最好要掩飾一下,睡完覺後把被子一收就完全把生活的痕跡掩蓋了。

日本學習繼承了中國許多文化,卻不用床,理由讓人臉紅

日本處於地震多髮帶,為了安全他們的建築大都是木質的,同樣由於睡在地上比較有安全感,一旦發生地震,可以快速逃跑。

日本四面環海,環境很潮溼,他們睡在地上不怕潮嗎?這點還真不怕,他們的建築都有很好的防潮措施,同時還鋪有榻榻米,所以睡在地板上不會很潮,但是多多少少應該還是有點影響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