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

人工智能 機器人 高考 柯潔 新華網 2017-06-09

最近,人工智能似乎鉚足了勁兒,不斷刷存在感:微軟“小冰”出版了一部100%由人工智能創作的詩集,讓人類咋舌;柯潔與AlphaGo對壘三戰三敗,引來全球矚目;最近高考,人工智能又出來“蹭熱點”,智能教育機器人Aidam與多位往屆高考學霸同場較量,挑戰高考數學題。

此番交鋒戰況如何?據報道,這位特殊的考生僅僅花了9分47秒,就完成了全部考卷內容,最後得分134分;而三組人類選手平均得分為135分——學霸們以一分險勝,在網友看來算是給柯潔扳回了一局。

學霸們贏了,但綜合各種表現,“高考機器人”的能耐還是堪稱驚豔:134分已足以讓多數考生欽佩,而不到10分鐘的“效率”,更是讓人類難以匹敵。

人工智能給人類帶來的“衝擊力”不言而喻,同時它也給人類提出了一個新問題:在人工智能時代,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它會對教育帶來哪些影響?

從發展趨勢來看,今後教育活動中勢必會有越來越多人工智能的身影:它可以作為助教或家教老師,為孩子們提供實時反饋和答疑服務,有不會的問題,請直接問;在教學中,人工智能已具備圖像識別和語義分析技術,或許過不了多久就能幫老師批改作業和答卷,減輕老師的負擔;如果想得再遠一點,人工智能或許有助於增加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讓更多孩子享受“名師”服務。

以上這些還只是“術”的層面,那“道”呢?會不會影響教育理念、教學規律?比如說,“高考機器人”在“刷題”數量不多、無法準確理解人類語言的情況下,獲得的分數就已經超過了大多數高中生。所以,相比“題海戰術”,讓學生真正理解知識、真正知其所以然更為重要。在這方面,今後人工智能或許能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定製、推送知識點,幫孩子們告別“題海”。

2015年7月,國務院發佈了《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互聯網+人工智能”被列為11項重點行動之一;今年3月,人工智能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國際上,英、美、韓、日等也紛紛佈局人工智能,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繼出臺……或許再過幾十年,人工智能將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像家庭成員一樣進入千家萬戶,每個人都離不開。到那時候,人類大腦將進一步解放,機械運算等都有機器人替代,到那時候,教育內容會怎麼“隨機應變”?高考又將考什麼呢?世界變化太快,不妨拭目以待。(夏振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