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虧了52億的曠視科技擬赴港上市 AI第一股要來了'

"

AI第一股要來了!

8月26日晚間,國內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曠視科技在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這一消息立刻引爆資本圈。

有分析人士表示,曠視科技一旦成功登陸港交所,或將成為全球首家上市的真正人工智能企業。同時,也將成為繼小米、美團後,第三個以同股不同權方式登陸港股的企業。

但不可忽略的是,此次曠視科技的招股書中仍暴露出目前人工智能企業資金鍊、變現困境等諸多問題。

AI獨角獸上半年虧52億

公開資料顯示,曠視科技是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的行業物聯解決方案提供商,是由畢業於清華大名鼎鼎的“姚班”天才少年印奇、唐文斌和楊沐所創立,並以深度算法“Face++”的名字為外界熟知。

"

AI第一股要來了!

8月26日晚間,國內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曠視科技在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這一消息立刻引爆資本圈。

有分析人士表示,曠視科技一旦成功登陸港交所,或將成為全球首家上市的真正人工智能企業。同時,也將成為繼小米、美團後,第三個以同股不同權方式登陸港股的企業。

但不可忽略的是,此次曠視科技的招股書中仍暴露出目前人工智能企業資金鍊、變現困境等諸多問題。

AI獨角獸上半年虧52億

公開資料顯示,曠視科技是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的行業物聯解決方案提供商,是由畢業於清華大名鼎鼎的“姚班”天才少年印奇、唐文斌和楊沐所創立,並以深度算法“Face++”的名字為外界熟知。

半年虧了52億的曠視科技擬赴港上市 AI第一股要來了

(圖據公司官網)

在計算機視覺(CV)領域,曠視科技與商湯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並稱四小龍。

看履歷,曠視科技還是比較牛叉的,其核心客戶包含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華為、聯想等企業,同時還服務於國家公安部、國家稅務總局、中信銀行、招商銀行、華潤集團等政府部門和央企。

怎麼看都是把中國最頂尖、最賺錢的公司一網打盡。

據招股書顯示,曠視科技2016年至2018年收入分別為6700萬元、3.132億元、14.269億元,複合增長率為358.8%。

截至2018年6月30日和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半年內,收入分別為3.05億元和9.49億元,同比增加211.1%。

"

AI第一股要來了!

8月26日晚間,國內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曠視科技在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這一消息立刻引爆資本圈。

有分析人士表示,曠視科技一旦成功登陸港交所,或將成為全球首家上市的真正人工智能企業。同時,也將成為繼小米、美團後,第三個以同股不同權方式登陸港股的企業。

但不可忽略的是,此次曠視科技的招股書中仍暴露出目前人工智能企業資金鍊、變現困境等諸多問題。

AI獨角獸上半年虧52億

公開資料顯示,曠視科技是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的行業物聯解決方案提供商,是由畢業於清華大名鼎鼎的“姚班”天才少年印奇、唐文斌和楊沐所創立,並以深度算法“Face++”的名字為外界熟知。

半年虧了52億的曠視科技擬赴港上市 AI第一股要來了

(圖據公司官網)

在計算機視覺(CV)領域,曠視科技與商湯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並稱四小龍。

看履歷,曠視科技還是比較牛叉的,其核心客戶包含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華為、聯想等企業,同時還服務於國家公安部、國家稅務總局、中信銀行、招商銀行、華潤集團等政府部門和央企。

怎麼看都是把中國最頂尖、最賺錢的公司一網打盡。

據招股書顯示,曠視科技2016年至2018年收入分別為6700萬元、3.132億元、14.269億元,複合增長率為358.8%。

截至2018年6月30日和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半年內,收入分別為3.05億元和9.49億元,同比增加211.1%。

半年虧了52億的曠視科技擬赴港上市 AI第一股要來了

但是虧損同樣嚴重,2016年、2017年及2018年,曠視分別虧損3.428億元、7.59億元及33.51億元。而在2019年上半年,虧損更是進一步擴大至52億元,同比增加613.3%。

可以看出,虧損幅度遠超過業績增長幅度。

對此,曠視科技稱,主要是由於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及持續的研發投資造成的。扣除不能反映經營表現項目的影響,2018年經調整淨利潤為3220萬元,2016年、2017年經調整淨虧損分別為9200萬元、1.42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小米和美團上市時同樣出現類似原因的鉅虧。

另外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是,曠視科技的研發開支一直在飆升。

招股書顯示,曠視研發開支自2016年的7820萬元增加至2017年的2.05億元,在2018年進一步增加至6.13億元,分別佔2016年、2017年及2018年總收入的115.3%、65.6%及43.0%。

2019年上半年更是飆升至4.68億元,分別佔期間總收入的49.4%,近一半。

前五大客戶集中度較高

對科技類企業來說,研發費用高企固然在情理之中,但同時亦會帶來產品價格不菲而難以大規模推廣等問題。

招股書顯示,近3年來,城市物聯網在三項收入中佔比最大。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該項收入為1.68億元、10.57億元、6.95億元,分別佔同期總收入的53.6%、74.1%、73.2%。

"

AI第一股要來了!

8月26日晚間,國內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曠視科技在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這一消息立刻引爆資本圈。

有分析人士表示,曠視科技一旦成功登陸港交所,或將成為全球首家上市的真正人工智能企業。同時,也將成為繼小米、美團後,第三個以同股不同權方式登陸港股的企業。

但不可忽略的是,此次曠視科技的招股書中仍暴露出目前人工智能企業資金鍊、變現困境等諸多問題。

AI獨角獸上半年虧52億

公開資料顯示,曠視科技是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的行業物聯解決方案提供商,是由畢業於清華大名鼎鼎的“姚班”天才少年印奇、唐文斌和楊沐所創立,並以深度算法“Face++”的名字為外界熟知。

半年虧了52億的曠視科技擬赴港上市 AI第一股要來了

(圖據公司官網)

在計算機視覺(CV)領域,曠視科技與商湯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並稱四小龍。

看履歷,曠視科技還是比較牛叉的,其核心客戶包含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華為、聯想等企業,同時還服務於國家公安部、國家稅務總局、中信銀行、招商銀行、華潤集團等政府部門和央企。

怎麼看都是把中國最頂尖、最賺錢的公司一網打盡。

據招股書顯示,曠視科技2016年至2018年收入分別為6700萬元、3.132億元、14.269億元,複合增長率為358.8%。

截至2018年6月30日和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半年內,收入分別為3.05億元和9.49億元,同比增加211.1%。

半年虧了52億的曠視科技擬赴港上市 AI第一股要來了

但是虧損同樣嚴重,2016年、2017年及2018年,曠視分別虧損3.428億元、7.59億元及33.51億元。而在2019年上半年,虧損更是進一步擴大至52億元,同比增加613.3%。

可以看出,虧損幅度遠超過業績增長幅度。

對此,曠視科技稱,主要是由於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及持續的研發投資造成的。扣除不能反映經營表現項目的影響,2018年經調整淨利潤為3220萬元,2016年、2017年經調整淨虧損分別為9200萬元、1.42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小米和美團上市時同樣出現類似原因的鉅虧。

另外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是,曠視科技的研發開支一直在飆升。

招股書顯示,曠視研發開支自2016年的7820萬元增加至2017年的2.05億元,在2018年進一步增加至6.13億元,分別佔2016年、2017年及2018年總收入的115.3%、65.6%及43.0%。

2019年上半年更是飆升至4.68億元,分別佔期間總收入的49.4%,近一半。

前五大客戶集中度較高

對科技類企業來說,研發費用高企固然在情理之中,但同時亦會帶來產品價格不菲而難以大規模推廣等問題。

招股書顯示,近3年來,城市物聯網在三項收入中佔比最大。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該項收入為1.68億元、10.57億元、6.95億元,分別佔同期總收入的53.6%、74.1%、73.2%。

半年虧了52億的曠視科技擬赴港上市 AI第一股要來了

所謂城市物聯網即物聯網安防業務,而安防領域的主要付費客戶是政府。這意味著曠視科技大客戶仍來自政府部門。

雖說曠視科技在安防領域的佈局從硬件到芯片再到軟件研發等,均是自主研發和提供,除了成本較高外,但也曾被指出“技術還不成熟”、“缺乏安防領域的經驗”等問題。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曠視科技專注技術,加大研發投入的同時也使得產品價格高居不下。公司一方面因產品價格不菲而難以在全國大面積推廣,另一方面還面臨來自傳統硬件安防企業加強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的挑戰。

第二大收入項為個人物聯網業務。2016年該項業務收入4900萬元,佔總收入的72.5%。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的收入分別是1.45億元、2.7億元、2.07億元,分別佔同期總收入的46.1%、18.9%、21.8%。

個人物聯網業務主要指為智能手機廠商提供身份認證、優化攝影等功能,以及金融領域的身份驗證服務,就是大夥兒比較熟悉的手機人臉識別功能。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在中國製造生產的配備身份驗證功能的安卓智能手機中,超過70%使用了曠視科技提供的基於人臉識別的設備解鎖解決方案,小米、OPPO、vivo均是其重要客戶。

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及2018年與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來自曠視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合計分別佔總收入的41.7%、24.9%、22.0%及34.1%。

眾所周知,大客戶雖然能帶來較大的訂單金額,但存在客戶集中、在談判中不具備優勢地位等風險。

而這,從財務數據中也可窺見一絲端倪。

從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看,曠視科技從2017年的1.54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10.94億元,今年上半年甚至達到了15.45億元。

與此同時,存貨週轉也越來越慢,且於2016年、2017年、2018年及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十二個月期間,曠視科技的存貨週轉天數分別為33天、45天、55天及69天。

場地落地未來“錢”景幾何?

近幾年來,人工智能是資本市場的寵兒,曠視科技的股東名單也證實了這一點。

公開資料顯示,自成立以來曠視科技共進行九輪融資,融資總額為13.5億美元。據騰訊深網此前報道,在今年5月份進行的D輪融資中,曠視科技估值高達45億美元,為國內估值最高的AI初創公司之一。

"

AI第一股要來了!

8月26日晚間,國內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曠視科技在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這一消息立刻引爆資本圈。

有分析人士表示,曠視科技一旦成功登陸港交所,或將成為全球首家上市的真正人工智能企業。同時,也將成為繼小米、美團後,第三個以同股不同權方式登陸港股的企業。

但不可忽略的是,此次曠視科技的招股書中仍暴露出目前人工智能企業資金鍊、變現困境等諸多問題。

AI獨角獸上半年虧52億

公開資料顯示,曠視科技是以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的行業物聯解決方案提供商,是由畢業於清華大名鼎鼎的“姚班”天才少年印奇、唐文斌和楊沐所創立,並以深度算法“Face++”的名字為外界熟知。

半年虧了52億的曠視科技擬赴港上市 AI第一股要來了

(圖據公司官網)

在計算機視覺(CV)領域,曠視科技與商湯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並稱四小龍。

看履歷,曠視科技還是比較牛叉的,其核心客戶包含阿里巴巴、螞蟻金服、華為、聯想等企業,同時還服務於國家公安部、國家稅務總局、中信銀行、招商銀行、華潤集團等政府部門和央企。

怎麼看都是把中國最頂尖、最賺錢的公司一網打盡。

據招股書顯示,曠視科技2016年至2018年收入分別為6700萬元、3.132億元、14.269億元,複合增長率為358.8%。

截至2018年6月30日和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半年內,收入分別為3.05億元和9.49億元,同比增加211.1%。

半年虧了52億的曠視科技擬赴港上市 AI第一股要來了

但是虧損同樣嚴重,2016年、2017年及2018年,曠視分別虧損3.428億元、7.59億元及33.51億元。而在2019年上半年,虧損更是進一步擴大至52億元,同比增加613.3%。

可以看出,虧損幅度遠超過業績增長幅度。

對此,曠視科技稱,主要是由於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變動及持續的研發投資造成的。扣除不能反映經營表現項目的影響,2018年經調整淨利潤為3220萬元,2016年、2017年經調整淨虧損分別為9200萬元、1.42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小米和美團上市時同樣出現類似原因的鉅虧。

另外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是,曠視科技的研發開支一直在飆升。

招股書顯示,曠視研發開支自2016年的7820萬元增加至2017年的2.05億元,在2018年進一步增加至6.13億元,分別佔2016年、2017年及2018年總收入的115.3%、65.6%及43.0%。

2019年上半年更是飆升至4.68億元,分別佔期間總收入的49.4%,近一半。

前五大客戶集中度較高

對科技類企業來說,研發費用高企固然在情理之中,但同時亦會帶來產品價格不菲而難以大規模推廣等問題。

招股書顯示,近3年來,城市物聯網在三項收入中佔比最大。2017年、2018年以及2019年上半年,該項收入為1.68億元、10.57億元、6.95億元,分別佔同期總收入的53.6%、74.1%、73.2%。

半年虧了52億的曠視科技擬赴港上市 AI第一股要來了

所謂城市物聯網即物聯網安防業務,而安防領域的主要付費客戶是政府。這意味著曠視科技大客戶仍來自政府部門。

雖說曠視科技在安防領域的佈局從硬件到芯片再到軟件研發等,均是自主研發和提供,除了成本較高外,但也曾被指出“技術還不成熟”、“缺乏安防領域的經驗”等問題。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曠視科技專注技術,加大研發投入的同時也使得產品價格高居不下。公司一方面因產品價格不菲而難以在全國大面積推廣,另一方面還面臨來自傳統硬件安防企業加強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的挑戰。

第二大收入項為個人物聯網業務。2016年該項業務收入4900萬元,佔總收入的72.5%。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的收入分別是1.45億元、2.7億元、2.07億元,分別佔同期總收入的46.1%、18.9%、21.8%。

個人物聯網業務主要指為智能手機廠商提供身份認證、優化攝影等功能,以及金融領域的身份驗證服務,就是大夥兒比較熟悉的手機人臉識別功能。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在中國製造生產的配備身份驗證功能的安卓智能手機中,超過70%使用了曠視科技提供的基於人臉識別的設備解鎖解決方案,小米、OPPO、vivo均是其重要客戶。

數據顯示,2016年、2017年及2018年與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來自曠視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合計分別佔總收入的41.7%、24.9%、22.0%及34.1%。

眾所周知,大客戶雖然能帶來較大的訂單金額,但存在客戶集中、在談判中不具備優勢地位等風險。

而這,從財務數據中也可窺見一絲端倪。

從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看,曠視科技從2017年的1.54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10.94億元,今年上半年甚至達到了15.45億元。

與此同時,存貨週轉也越來越慢,且於2016年、2017年、2018年及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十二個月期間,曠視科技的存貨週轉天數分別為33天、45天、55天及69天。

場地落地未來“錢”景幾何?

近幾年來,人工智能是資本市場的寵兒,曠視科技的股東名單也證實了這一點。

公開資料顯示,自成立以來曠視科技共進行九輪融資,融資總額為13.5億美元。據騰訊深網此前報道,在今年5月份進行的D輪融資中,曠視科技估值高達45億美元,為國內估值最高的AI初創公司之一。

半年虧了52億的曠視科技擬赴港上市 AI第一股要來了

據招股書,曠視科技的三位創始人印奇、唐文斌、楊沐在上市前的持股分別為8.21%、5.90%和2.72%,他們合計持有16.83%的股份;在表決權方面,三位創始人在上市前的表決權大概在66.99%左右。

注意,馬雲的阿里巴巴、螞蟻金服,分別持有15.08%、14.33%,阿里系合計持有29.41%,是最大股東;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持有11.33%。

此外,中銀集團、工銀資管(全球)、創新工場、聯想、阿布扎比投資局、科威特投資局等機構亦持有不同數量的個股。

上述明星股東陣容皆可以看出其對人工智能的追捧,但事實上,AI落地、變現是目前業界的一大難題。

畢竟資本也不是做慈善的,曠視科技在短短6年多就能成為AI獨角獸,背後離不開資本的加持。在資本急需回報的背景下,曠視科技對落地變現渴求極為迫切。

公開資料顯示,其商業落地場景主要包括三個領域:安防、金融、移動,顯然僅僅這些落地場景是不足以支撐曠視科技的發展的(業績已經證實了這一點)。

為了拓展AI的商業應用,2018年11月初,曠視科技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入股便利店企業好鄰居,成為其重要股東。

但好景不長,隨著智能便利店的風口過後,大量便利店關停,使得AI在智能零售領域的落地也陷入困境。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AI產業發展至今,大有顛覆各行各業的趨勢,但無論是涉及AI的傳統科技巨頭還是AI創新公司,如何實現AI高效落地,讓AI快速地產生價值,一直是極大的挑戰。

也就是說,曠視科技上市僅僅只是個開始,更大的考驗還在後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