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

記者 | 曹立

編輯 | 陳菲遐

人工智能四小龍之一的曠視科技(MEGVII,下稱曠視科技)正在準備IPO。這家總部位於北京海淀、由三位清華學子於8年前創辦的世界級人工智能公司,一旦順利上市,將有望成為在香港上市的首家人工智能企業。

在港股這樣一個更為理性的市場,曠視科技上市可以被視作是一塊對人工智能行業的試金石。這家成立8年的公司歷經9輪融資,雖然仍處於虧損狀態,但估值已經達到40億美元。如果曠視科技能夠在上市後守住40億美元的市值,則可以證明“貴有貴的道理”。如果守不住,將可能引發VC/PE機構對目前所有人工智能企業價值的重新評估。

界面新聞對曠視科技上市後作出了五大猜想。這些猜想比起估值,更值得投資者關注。

猜想一:上市後出現“戰略性虧損”是大概率事件

從財務數據看,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營收達到9.49億元,同比暴增2倍以上,顯然正處在超高速增長階段。按常理來說,企業在這樣的階段上市並不是最佳時機,更何況曠視科技在2019年5月剛完成了E輪7.5億美元融資,賬上貨幣資金就躺著近47億元(有息負債不超過1億元),短期內不會缺錢。

即便如此,曠視科技依然選擇上市,可能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出於資本方退出的壓力,第二種可能則是公司對目前“燒錢”的速度還不滿意。

曠視科技到底虧損與否,目前仍是個“謎”。這家公司聲稱2018年、2019年上半年,在剔除了稅務影響和股權激勵開支經後,調整淨利潤分別為3219萬元和3268萬元,似乎已經實現盈利。但其實公司過去三年每年都有大額的股權激勵開支,這已成為員工薪酬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種股權激勵開支,不排除公司人員的流失性。將如此經常性的開支剔除只是資本市場的數字遊戲。

從更能反映公司實際經營狀況的財務指標經營利潤來看,曠視科技仍處在虧損狀態,而經營活動現金流更不樂觀。

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出6.75億元,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7.19億元,據此推算,公司2019年全年經營現金流流出可能在10億元到20億元之間,如果2020年也維持這一水平,47億元的貨幣資金可以支撐兩年以上。

"

記者 | 曹立

編輯 | 陳菲遐

人工智能四小龍之一的曠視科技(MEGVII,下稱曠視科技)正在準備IPO。這家總部位於北京海淀、由三位清華學子於8年前創辦的世界級人工智能公司,一旦順利上市,將有望成為在香港上市的首家人工智能企業。

在港股這樣一個更為理性的市場,曠視科技上市可以被視作是一塊對人工智能行業的試金石。這家成立8年的公司歷經9輪融資,雖然仍處於虧損狀態,但估值已經達到40億美元。如果曠視科技能夠在上市後守住40億美元的市值,則可以證明“貴有貴的道理”。如果守不住,將可能引發VC/PE機構對目前所有人工智能企業價值的重新評估。

界面新聞對曠視科技上市後作出了五大猜想。這些猜想比起估值,更值得投資者關注。

猜想一:上市後出現“戰略性虧損”是大概率事件

從財務數據看,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營收達到9.49億元,同比暴增2倍以上,顯然正處在超高速增長階段。按常理來說,企業在這樣的階段上市並不是最佳時機,更何況曠視科技在2019年5月剛完成了E輪7.5億美元融資,賬上貨幣資金就躺著近47億元(有息負債不超過1億元),短期內不會缺錢。

即便如此,曠視科技依然選擇上市,可能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出於資本方退出的壓力,第二種可能則是公司對目前“燒錢”的速度還不滿意。

曠視科技到底虧損與否,目前仍是個“謎”。這家公司聲稱2018年、2019年上半年,在剔除了稅務影響和股權激勵開支經後,調整淨利潤分別為3219萬元和3268萬元,似乎已經實現盈利。但其實公司過去三年每年都有大額的股權激勵開支,這已成為員工薪酬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種股權激勵開支,不排除公司人員的流失性。將如此經常性的開支剔除只是資本市場的數字遊戲。

從更能反映公司實際經營狀況的財務指標經營利潤來看,曠視科技仍處在虧損狀態,而經營活動現金流更不樂觀。

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出6.75億元,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7.19億元,據此推算,公司2019年全年經營現金流流出可能在10億元到20億元之間,如果2020年也維持這一水平,47億元的貨幣資金可以支撐兩年以上。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在外界看來,一年燒10億元以上可能已經很驚人了,但對曠視科技來說,如果想在佈局的各個領域都取得領先地位,一年燒20億元可能只是起步,所以上市融資也是未雨綢繆。

這就面臨一個矛盾,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取保守策略,把賬上的錢省著花,恐怕不能讓投資者滿意。因為公司即使盈利,由於賬上冗餘現金太多,也會拖累股權投資回報率,投資者買曠視科技的股票肯定不是看重公司賬上現金多。

而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用激進策略,即剛才所說的,要在佈局的各領域取得領先,那麼肯定要投入重金。公司作為傳統行業的顛覆者,既面臨原有行業傳統勢力的競爭,又要穿過經驗曲線中回報率較低的那部分,短期內虧損可能還會加大,在緊盯業績的港股市場會承受很大壓力。

以目前情況看,曠視科技採用第二種策略可能性較大。這意味著,公司上市後可能會經歷一段“戰略性虧損”時期,屆時港股投資者能否買賬還是個未知數。

猜想二:對阿里依賴性減弱

從業務層面看,這家人工智能企業似乎更願意被人視為物聯網公司。“物聯網”這個關鍵詞在招股書中出現頻率高達477次,而曠視科技的看家本領“人工智能”出現頻率僅為321次。

在招股書中,曠視科技為了亮明自己物聯網公司的身份,將業務分為個人、城市和供應鏈三種物聯網解決方案。從公司過去幾年各業務營收佔比的變化,可以清楚反映公司從個人物聯網到城市物聯網再到供應鏈物聯網這種向外拓展的步伐。

"

記者 | 曹立

編輯 | 陳菲遐

人工智能四小龍之一的曠視科技(MEGVII,下稱曠視科技)正在準備IPO。這家總部位於北京海淀、由三位清華學子於8年前創辦的世界級人工智能公司,一旦順利上市,將有望成為在香港上市的首家人工智能企業。

在港股這樣一個更為理性的市場,曠視科技上市可以被視作是一塊對人工智能行業的試金石。這家成立8年的公司歷經9輪融資,雖然仍處於虧損狀態,但估值已經達到40億美元。如果曠視科技能夠在上市後守住40億美元的市值,則可以證明“貴有貴的道理”。如果守不住,將可能引發VC/PE機構對目前所有人工智能企業價值的重新評估。

界面新聞對曠視科技上市後作出了五大猜想。這些猜想比起估值,更值得投資者關注。

猜想一:上市後出現“戰略性虧損”是大概率事件

從財務數據看,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營收達到9.49億元,同比暴增2倍以上,顯然正處在超高速增長階段。按常理來說,企業在這樣的階段上市並不是最佳時機,更何況曠視科技在2019年5月剛完成了E輪7.5億美元融資,賬上貨幣資金就躺著近47億元(有息負債不超過1億元),短期內不會缺錢。

即便如此,曠視科技依然選擇上市,可能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出於資本方退出的壓力,第二種可能則是公司對目前“燒錢”的速度還不滿意。

曠視科技到底虧損與否,目前仍是個“謎”。這家公司聲稱2018年、2019年上半年,在剔除了稅務影響和股權激勵開支經後,調整淨利潤分別為3219萬元和3268萬元,似乎已經實現盈利。但其實公司過去三年每年都有大額的股權激勵開支,這已成為員工薪酬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種股權激勵開支,不排除公司人員的流失性。將如此經常性的開支剔除只是資本市場的數字遊戲。

從更能反映公司實際經營狀況的財務指標經營利潤來看,曠視科技仍處在虧損狀態,而經營活動現金流更不樂觀。

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出6.75億元,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7.19億元,據此推算,公司2019年全年經營現金流流出可能在10億元到20億元之間,如果2020年也維持這一水平,47億元的貨幣資金可以支撐兩年以上。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在外界看來,一年燒10億元以上可能已經很驚人了,但對曠視科技來說,如果想在佈局的各個領域都取得領先地位,一年燒20億元可能只是起步,所以上市融資也是未雨綢繆。

這就面臨一個矛盾,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取保守策略,把賬上的錢省著花,恐怕不能讓投資者滿意。因為公司即使盈利,由於賬上冗餘現金太多,也會拖累股權投資回報率,投資者買曠視科技的股票肯定不是看重公司賬上現金多。

而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用激進策略,即剛才所說的,要在佈局的各領域取得領先,那麼肯定要投入重金。公司作為傳統行業的顛覆者,既面臨原有行業傳統勢力的競爭,又要穿過經驗曲線中回報率較低的那部分,短期內虧損可能還會加大,在緊盯業績的港股市場會承受很大壓力。

以目前情況看,曠視科技採用第二種策略可能性較大。這意味著,公司上市後可能會經歷一段“戰略性虧損”時期,屆時港股投資者能否買賬還是個未知數。

猜想二:對阿里依賴性減弱

從業務層面看,這家人工智能企業似乎更願意被人視為物聯網公司。“物聯網”這個關鍵詞在招股書中出現頻率高達477次,而曠視科技的看家本領“人工智能”出現頻率僅為321次。

在招股書中,曠視科技為了亮明自己物聯網公司的身份,將業務分為個人、城市和供應鏈三種物聯網解決方案。從公司過去幾年各業務營收佔比的變化,可以清楚反映公司從個人物聯網到城市物聯網再到供應鏈物聯網這種向外拓展的步伐。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是曠視科技的起家業務,2015年馬雲向德國總理默克爾展示的刷臉支付技術就來自於此。該業務佔據了2016年收入的70%以上。

招股書顯示,個人物聯網業務細分為兩類,一類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即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用於刷臉支付、酒店入住身份驗證等場景。而另一類則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個人設備),即離線情況下使用的人臉解鎖設備和攝影優化解決方案。

"

記者 | 曹立

編輯 | 陳菲遐

人工智能四小龍之一的曠視科技(MEGVII,下稱曠視科技)正在準備IPO。這家總部位於北京海淀、由三位清華學子於8年前創辦的世界級人工智能公司,一旦順利上市,將有望成為在香港上市的首家人工智能企業。

在港股這樣一個更為理性的市場,曠視科技上市可以被視作是一塊對人工智能行業的試金石。這家成立8年的公司歷經9輪融資,雖然仍處於虧損狀態,但估值已經達到40億美元。如果曠視科技能夠在上市後守住40億美元的市值,則可以證明“貴有貴的道理”。如果守不住,將可能引發VC/PE機構對目前所有人工智能企業價值的重新評估。

界面新聞對曠視科技上市後作出了五大猜想。這些猜想比起估值,更值得投資者關注。

猜想一:上市後出現“戰略性虧損”是大概率事件

從財務數據看,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營收達到9.49億元,同比暴增2倍以上,顯然正處在超高速增長階段。按常理來說,企業在這樣的階段上市並不是最佳時機,更何況曠視科技在2019年5月剛完成了E輪7.5億美元融資,賬上貨幣資金就躺著近47億元(有息負債不超過1億元),短期內不會缺錢。

即便如此,曠視科技依然選擇上市,可能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出於資本方退出的壓力,第二種可能則是公司對目前“燒錢”的速度還不滿意。

曠視科技到底虧損與否,目前仍是個“謎”。這家公司聲稱2018年、2019年上半年,在剔除了稅務影響和股權激勵開支經後,調整淨利潤分別為3219萬元和3268萬元,似乎已經實現盈利。但其實公司過去三年每年都有大額的股權激勵開支,這已成為員工薪酬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種股權激勵開支,不排除公司人員的流失性。將如此經常性的開支剔除只是資本市場的數字遊戲。

從更能反映公司實際經營狀況的財務指標經營利潤來看,曠視科技仍處在虧損狀態,而經營活動現金流更不樂觀。

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出6.75億元,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7.19億元,據此推算,公司2019年全年經營現金流流出可能在10億元到20億元之間,如果2020年也維持這一水平,47億元的貨幣資金可以支撐兩年以上。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在外界看來,一年燒10億元以上可能已經很驚人了,但對曠視科技來說,如果想在佈局的各個領域都取得領先地位,一年燒20億元可能只是起步,所以上市融資也是未雨綢繆。

這就面臨一個矛盾,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取保守策略,把賬上的錢省著花,恐怕不能讓投資者滿意。因為公司即使盈利,由於賬上冗餘現金太多,也會拖累股權投資回報率,投資者買曠視科技的股票肯定不是看重公司賬上現金多。

而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用激進策略,即剛才所說的,要在佈局的各領域取得領先,那麼肯定要投入重金。公司作為傳統行業的顛覆者,既面臨原有行業傳統勢力的競爭,又要穿過經驗曲線中回報率較低的那部分,短期內虧損可能還會加大,在緊盯業績的港股市場會承受很大壓力。

以目前情況看,曠視科技採用第二種策略可能性較大。這意味著,公司上市後可能會經歷一段“戰略性虧損”時期,屆時港股投資者能否買賬還是個未知數。

猜想二:對阿里依賴性減弱

從業務層面看,這家人工智能企業似乎更願意被人視為物聯網公司。“物聯網”這個關鍵詞在招股書中出現頻率高達477次,而曠視科技的看家本領“人工智能”出現頻率僅為321次。

在招股書中,曠視科技為了亮明自己物聯網公司的身份,將業務分為個人、城市和供應鏈三種物聯網解決方案。從公司過去幾年各業務營收佔比的變化,可以清楚反映公司從個人物聯網到城市物聯網再到供應鏈物聯網這種向外拓展的步伐。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是曠視科技的起家業務,2015年馬雲向德國總理默克爾展示的刷臉支付技術就來自於此。該業務佔據了2016年收入的70%以上。

招股書顯示,個人物聯網業務細分為兩類,一類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即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用於刷臉支付、酒店入住身份驗證等場景。而另一類則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個人設備),即離線情況下使用的人臉解鎖設備和攝影優化解決方案。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按2018年收入計算,曠視科技是中國最大的雲端人臉識別身份驗證解決方案供應商,佔據超過60%的市場份額。

曠視科技在雲端人臉識別解決方案中的優勢地位離不開阿里的助力。阿里系作為曠視科技的早期投資者,持股近30%。2017和2018年,曠視科技與阿里系在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的關聯交易分別為2064萬和2616萬。這一關聯交易的比例分別佔曠視科技2017年和2018年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即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營收的14.8%和15%。

"

記者 | 曹立

編輯 | 陳菲遐

人工智能四小龍之一的曠視科技(MEGVII,下稱曠視科技)正在準備IPO。這家總部位於北京海淀、由三位清華學子於8年前創辦的世界級人工智能公司,一旦順利上市,將有望成為在香港上市的首家人工智能企業。

在港股這樣一個更為理性的市場,曠視科技上市可以被視作是一塊對人工智能行業的試金石。這家成立8年的公司歷經9輪融資,雖然仍處於虧損狀態,但估值已經達到40億美元。如果曠視科技能夠在上市後守住40億美元的市值,則可以證明“貴有貴的道理”。如果守不住,將可能引發VC/PE機構對目前所有人工智能企業價值的重新評估。

界面新聞對曠視科技上市後作出了五大猜想。這些猜想比起估值,更值得投資者關注。

猜想一:上市後出現“戰略性虧損”是大概率事件

從財務數據看,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營收達到9.49億元,同比暴增2倍以上,顯然正處在超高速增長階段。按常理來說,企業在這樣的階段上市並不是最佳時機,更何況曠視科技在2019年5月剛完成了E輪7.5億美元融資,賬上貨幣資金就躺著近47億元(有息負債不超過1億元),短期內不會缺錢。

即便如此,曠視科技依然選擇上市,可能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出於資本方退出的壓力,第二種可能則是公司對目前“燒錢”的速度還不滿意。

曠視科技到底虧損與否,目前仍是個“謎”。這家公司聲稱2018年、2019年上半年,在剔除了稅務影響和股權激勵開支經後,調整淨利潤分別為3219萬元和3268萬元,似乎已經實現盈利。但其實公司過去三年每年都有大額的股權激勵開支,這已成為員工薪酬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種股權激勵開支,不排除公司人員的流失性。將如此經常性的開支剔除只是資本市場的數字遊戲。

從更能反映公司實際經營狀況的財務指標經營利潤來看,曠視科技仍處在虧損狀態,而經營活動現金流更不樂觀。

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出6.75億元,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7.19億元,據此推算,公司2019年全年經營現金流流出可能在10億元到20億元之間,如果2020年也維持這一水平,47億元的貨幣資金可以支撐兩年以上。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在外界看來,一年燒10億元以上可能已經很驚人了,但對曠視科技來說,如果想在佈局的各個領域都取得領先地位,一年燒20億元可能只是起步,所以上市融資也是未雨綢繆。

這就面臨一個矛盾,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取保守策略,把賬上的錢省著花,恐怕不能讓投資者滿意。因為公司即使盈利,由於賬上冗餘現金太多,也會拖累股權投資回報率,投資者買曠視科技的股票肯定不是看重公司賬上現金多。

而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用激進策略,即剛才所說的,要在佈局的各領域取得領先,那麼肯定要投入重金。公司作為傳統行業的顛覆者,既面臨原有行業傳統勢力的競爭,又要穿過經驗曲線中回報率較低的那部分,短期內虧損可能還會加大,在緊盯業績的港股市場會承受很大壓力。

以目前情況看,曠視科技採用第二種策略可能性較大。這意味著,公司上市後可能會經歷一段“戰略性虧損”時期,屆時港股投資者能否買賬還是個未知數。

猜想二:對阿里依賴性減弱

從業務層面看,這家人工智能企業似乎更願意被人視為物聯網公司。“物聯網”這個關鍵詞在招股書中出現頻率高達477次,而曠視科技的看家本領“人工智能”出現頻率僅為321次。

在招股書中,曠視科技為了亮明自己物聯網公司的身份,將業務分為個人、城市和供應鏈三種物聯網解決方案。從公司過去幾年各業務營收佔比的變化,可以清楚反映公司從個人物聯網到城市物聯網再到供應鏈物聯網這種向外拓展的步伐。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是曠視科技的起家業務,2015年馬雲向德國總理默克爾展示的刷臉支付技術就來自於此。該業務佔據了2016年收入的70%以上。

招股書顯示,個人物聯網業務細分為兩類,一類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即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用於刷臉支付、酒店入住身份驗證等場景。而另一類則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個人設備),即離線情況下使用的人臉解鎖設備和攝影優化解決方案。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按2018年收入計算,曠視科技是中國最大的雲端人臉識別身份驗證解決方案供應商,佔據超過60%的市場份額。

曠視科技在雲端人臉識別解決方案中的優勢地位離不開阿里的助力。阿里系作為曠視科技的早期投資者,持股近30%。2017和2018年,曠視科技與阿里系在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的關聯交易分別為2064萬和2616萬。這一關聯交易的比例分別佔曠視科技2017年和2018年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即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營收的14.8%和15%。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目前,移動支付在手機中的滲透率已經達到95%以上,但刷臉支付的滲透率還非常低,無疑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不過,這塊前景大好的業務,在今年出現了微妙變化。曠視科技與阿里系的關聯交易大幅減少,同比下降幅度高達56%。奇怪的是,阿里實際上並沒有放緩推進刷臉相關的應用,就在去年12月,支付寶推出了刷臉支付設備“蜻蜓”,並宣佈投入30億元補貼,2019年更是被業內稱為刷臉支付元年。

這對於曠視科技而言,處境有些尷尬。下游第三方支付領域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強爭霸的局面對於公司而言,並不有利。騰訊由於曠視科技較深的阿里系背景,大概率不會採用其方案。而市場份額超過一半的支付寶也並非是一個牢靠的同盟——除了自行招聘人臉識別算法方面的人才之外,阿里系投資的人工智能企業商湯科技和依圖科技也具備交付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能力。

"

記者 | 曹立

編輯 | 陳菲遐

人工智能四小龍之一的曠視科技(MEGVII,下稱曠視科技)正在準備IPO。這家總部位於北京海淀、由三位清華學子於8年前創辦的世界級人工智能公司,一旦順利上市,將有望成為在香港上市的首家人工智能企業。

在港股這樣一個更為理性的市場,曠視科技上市可以被視作是一塊對人工智能行業的試金石。這家成立8年的公司歷經9輪融資,雖然仍處於虧損狀態,但估值已經達到40億美元。如果曠視科技能夠在上市後守住40億美元的市值,則可以證明“貴有貴的道理”。如果守不住,將可能引發VC/PE機構對目前所有人工智能企業價值的重新評估。

界面新聞對曠視科技上市後作出了五大猜想。這些猜想比起估值,更值得投資者關注。

猜想一:上市後出現“戰略性虧損”是大概率事件

從財務數據看,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營收達到9.49億元,同比暴增2倍以上,顯然正處在超高速增長階段。按常理來說,企業在這樣的階段上市並不是最佳時機,更何況曠視科技在2019年5月剛完成了E輪7.5億美元融資,賬上貨幣資金就躺著近47億元(有息負債不超過1億元),短期內不會缺錢。

即便如此,曠視科技依然選擇上市,可能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出於資本方退出的壓力,第二種可能則是公司對目前“燒錢”的速度還不滿意。

曠視科技到底虧損與否,目前仍是個“謎”。這家公司聲稱2018年、2019年上半年,在剔除了稅務影響和股權激勵開支經後,調整淨利潤分別為3219萬元和3268萬元,似乎已經實現盈利。但其實公司過去三年每年都有大額的股權激勵開支,這已成為員工薪酬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種股權激勵開支,不排除公司人員的流失性。將如此經常性的開支剔除只是資本市場的數字遊戲。

從更能反映公司實際經營狀況的財務指標經營利潤來看,曠視科技仍處在虧損狀態,而經營活動現金流更不樂觀。

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出6.75億元,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7.19億元,據此推算,公司2019年全年經營現金流流出可能在10億元到20億元之間,如果2020年也維持這一水平,47億元的貨幣資金可以支撐兩年以上。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在外界看來,一年燒10億元以上可能已經很驚人了,但對曠視科技來說,如果想在佈局的各個領域都取得領先地位,一年燒20億元可能只是起步,所以上市融資也是未雨綢繆。

這就面臨一個矛盾,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取保守策略,把賬上的錢省著花,恐怕不能讓投資者滿意。因為公司即使盈利,由於賬上冗餘現金太多,也會拖累股權投資回報率,投資者買曠視科技的股票肯定不是看重公司賬上現金多。

而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用激進策略,即剛才所說的,要在佈局的各領域取得領先,那麼肯定要投入重金。公司作為傳統行業的顛覆者,既面臨原有行業傳統勢力的競爭,又要穿過經驗曲線中回報率較低的那部分,短期內虧損可能還會加大,在緊盯業績的港股市場會承受很大壓力。

以目前情況看,曠視科技採用第二種策略可能性較大。這意味著,公司上市後可能會經歷一段“戰略性虧損”時期,屆時港股投資者能否買賬還是個未知數。

猜想二:對阿里依賴性減弱

從業務層面看,這家人工智能企業似乎更願意被人視為物聯網公司。“物聯網”這個關鍵詞在招股書中出現頻率高達477次,而曠視科技的看家本領“人工智能”出現頻率僅為321次。

在招股書中,曠視科技為了亮明自己物聯網公司的身份,將業務分為個人、城市和供應鏈三種物聯網解決方案。從公司過去幾年各業務營收佔比的變化,可以清楚反映公司從個人物聯網到城市物聯網再到供應鏈物聯網這種向外拓展的步伐。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是曠視科技的起家業務,2015年馬雲向德國總理默克爾展示的刷臉支付技術就來自於此。該業務佔據了2016年收入的70%以上。

招股書顯示,個人物聯網業務細分為兩類,一類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即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用於刷臉支付、酒店入住身份驗證等場景。而另一類則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個人設備),即離線情況下使用的人臉解鎖設備和攝影優化解決方案。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按2018年收入計算,曠視科技是中國最大的雲端人臉識別身份驗證解決方案供應商,佔據超過60%的市場份額。

曠視科技在雲端人臉識別解決方案中的優勢地位離不開阿里的助力。阿里系作為曠視科技的早期投資者,持股近30%。2017和2018年,曠視科技與阿里系在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的關聯交易分別為2064萬和2616萬。這一關聯交易的比例分別佔曠視科技2017年和2018年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即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營收的14.8%和15%。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目前,移動支付在手機中的滲透率已經達到95%以上,但刷臉支付的滲透率還非常低,無疑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不過,這塊前景大好的業務,在今年出現了微妙變化。曠視科技與阿里系的關聯交易大幅減少,同比下降幅度高達56%。奇怪的是,阿里實際上並沒有放緩推進刷臉相關的應用,就在去年12月,支付寶推出了刷臉支付設備“蜻蜓”,並宣佈投入30億元補貼,2019年更是被業內稱為刷臉支付元年。

這對於曠視科技而言,處境有些尷尬。下游第三方支付領域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強爭霸的局面對於公司而言,並不有利。騰訊由於曠視科技較深的阿里系背景,大概率不會採用其方案。而市場份額超過一半的支付寶也並非是一個牢靠的同盟——除了自行招聘人臉識別算法方面的人才之外,阿里系投資的人工智能企業商湯科技和依圖科技也具備交付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能力。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曠視科技在刷臉支付元年反而減少了在阿里的“存在感”,確實令人擔憂。當然,這也可能是曠視科技主動選擇的結果。

曠視科技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是公司所有業務中真正賺錢的業務,毛利率在70%以上,高於公司65%的整體毛利率,回款也相對較好,屬於公司“舒適區”。但這塊“舒適區”業務即使佔據60%的市場份額,在2019年上半年帶來的營收也僅有1.2億元。單靠這一業務,很難撐起曠視科技獨角獸的體量。這也被認為是曠視科技在城市和供應鏈物聯網發力的原因。

而當曠視科技在“舒適區”以外的業務越做越大時,對阿里的依賴就會日益減少。

猜想三:與虹軟科技競爭難佔上風

雖然曠視科技的人臉識別解鎖方案在中國2018年製造的搭載該功能的安卓手機中有超過70%的份額,但在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個人設備)領域,這家公司的地位並不穩固。

在安卓手機攝影優化解決方案領域,曠視科技的發展遇到了虹軟科技(688088.SH)的強力阻擊。虹軟科技並不是這波人工智能熱潮裡崛起的新秀,而是在計算視覺領域裡深耕了25年之久的老兵。虹軟科技最早從PC時代的圖片處理軟件起家,後來轉型給數碼相機提供“紅眼檢測”等視覺算法,隨後逐步過渡到為功能機、智能手機提供攝影算法解決方案。2010年,虹軟科技開始服務於國內智能手機廠商時,曠視科技還尚未成立。虹軟科技由於起步早,因此在上下游的關係以及技術積累上遠比新進入的對手豐富,在曠視、商湯這類公司打進來這塊市場之前,虹軟的城堡就早已建好,在安卓手機的AI拍攝算法領域市佔率高達80%,並逐步向曠視科技的原有優勢領域人臉解鎖設備解決方案滲透。

更值得注意的是,曠視科技該業務毛利率逐年下滑,從2017年的98%下滑至2019年上半年的78%。而虹軟科技毛利率基本維持穩定,這意味著曠視科技為搶佔市場份額可能採取了降價接單的策略。

"

記者 | 曹立

編輯 | 陳菲遐

人工智能四小龍之一的曠視科技(MEGVII,下稱曠視科技)正在準備IPO。這家總部位於北京海淀、由三位清華學子於8年前創辦的世界級人工智能公司,一旦順利上市,將有望成為在香港上市的首家人工智能企業。

在港股這樣一個更為理性的市場,曠視科技上市可以被視作是一塊對人工智能行業的試金石。這家成立8年的公司歷經9輪融資,雖然仍處於虧損狀態,但估值已經達到40億美元。如果曠視科技能夠在上市後守住40億美元的市值,則可以證明“貴有貴的道理”。如果守不住,將可能引發VC/PE機構對目前所有人工智能企業價值的重新評估。

界面新聞對曠視科技上市後作出了五大猜想。這些猜想比起估值,更值得投資者關注。

猜想一:上市後出現“戰略性虧損”是大概率事件

從財務數據看,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營收達到9.49億元,同比暴增2倍以上,顯然正處在超高速增長階段。按常理來說,企業在這樣的階段上市並不是最佳時機,更何況曠視科技在2019年5月剛完成了E輪7.5億美元融資,賬上貨幣資金就躺著近47億元(有息負債不超過1億元),短期內不會缺錢。

即便如此,曠視科技依然選擇上市,可能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出於資本方退出的壓力,第二種可能則是公司對目前“燒錢”的速度還不滿意。

曠視科技到底虧損與否,目前仍是個“謎”。這家公司聲稱2018年、2019年上半年,在剔除了稅務影響和股權激勵開支經後,調整淨利潤分別為3219萬元和3268萬元,似乎已經實現盈利。但其實公司過去三年每年都有大額的股權激勵開支,這已成為員工薪酬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種股權激勵開支,不排除公司人員的流失性。將如此經常性的開支剔除只是資本市場的數字遊戲。

從更能反映公司實際經營狀況的財務指標經營利潤來看,曠視科技仍處在虧損狀態,而經營活動現金流更不樂觀。

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出6.75億元,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7.19億元,據此推算,公司2019年全年經營現金流流出可能在10億元到20億元之間,如果2020年也維持這一水平,47億元的貨幣資金可以支撐兩年以上。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在外界看來,一年燒10億元以上可能已經很驚人了,但對曠視科技來說,如果想在佈局的各個領域都取得領先地位,一年燒20億元可能只是起步,所以上市融資也是未雨綢繆。

這就面臨一個矛盾,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取保守策略,把賬上的錢省著花,恐怕不能讓投資者滿意。因為公司即使盈利,由於賬上冗餘現金太多,也會拖累股權投資回報率,投資者買曠視科技的股票肯定不是看重公司賬上現金多。

而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用激進策略,即剛才所說的,要在佈局的各領域取得領先,那麼肯定要投入重金。公司作為傳統行業的顛覆者,既面臨原有行業傳統勢力的競爭,又要穿過經驗曲線中回報率較低的那部分,短期內虧損可能還會加大,在緊盯業績的港股市場會承受很大壓力。

以目前情況看,曠視科技採用第二種策略可能性較大。這意味著,公司上市後可能會經歷一段“戰略性虧損”時期,屆時港股投資者能否買賬還是個未知數。

猜想二:對阿里依賴性減弱

從業務層面看,這家人工智能企業似乎更願意被人視為物聯網公司。“物聯網”這個關鍵詞在招股書中出現頻率高達477次,而曠視科技的看家本領“人工智能”出現頻率僅為321次。

在招股書中,曠視科技為了亮明自己物聯網公司的身份,將業務分為個人、城市和供應鏈三種物聯網解決方案。從公司過去幾年各業務營收佔比的變化,可以清楚反映公司從個人物聯網到城市物聯網再到供應鏈物聯網這種向外拓展的步伐。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是曠視科技的起家業務,2015年馬雲向德國總理默克爾展示的刷臉支付技術就來自於此。該業務佔據了2016年收入的70%以上。

招股書顯示,個人物聯網業務細分為兩類,一類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即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用於刷臉支付、酒店入住身份驗證等場景。而另一類則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個人設備),即離線情況下使用的人臉解鎖設備和攝影優化解決方案。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按2018年收入計算,曠視科技是中國最大的雲端人臉識別身份驗證解決方案供應商,佔據超過60%的市場份額。

曠視科技在雲端人臉識別解決方案中的優勢地位離不開阿里的助力。阿里系作為曠視科技的早期投資者,持股近30%。2017和2018年,曠視科技與阿里系在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的關聯交易分別為2064萬和2616萬。這一關聯交易的比例分別佔曠視科技2017年和2018年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即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營收的14.8%和15%。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目前,移動支付在手機中的滲透率已經達到95%以上,但刷臉支付的滲透率還非常低,無疑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不過,這塊前景大好的業務,在今年出現了微妙變化。曠視科技與阿里系的關聯交易大幅減少,同比下降幅度高達56%。奇怪的是,阿里實際上並沒有放緩推進刷臉相關的應用,就在去年12月,支付寶推出了刷臉支付設備“蜻蜓”,並宣佈投入30億元補貼,2019年更是被業內稱為刷臉支付元年。

這對於曠視科技而言,處境有些尷尬。下游第三方支付領域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強爭霸的局面對於公司而言,並不有利。騰訊由於曠視科技較深的阿里系背景,大概率不會採用其方案。而市場份額超過一半的支付寶也並非是一個牢靠的同盟——除了自行招聘人臉識別算法方面的人才之外,阿里系投資的人工智能企業商湯科技和依圖科技也具備交付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能力。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曠視科技在刷臉支付元年反而減少了在阿里的“存在感”,確實令人擔憂。當然,這也可能是曠視科技主動選擇的結果。

曠視科技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是公司所有業務中真正賺錢的業務,毛利率在70%以上,高於公司65%的整體毛利率,回款也相對較好,屬於公司“舒適區”。但這塊“舒適區”業務即使佔據60%的市場份額,在2019年上半年帶來的營收也僅有1.2億元。單靠這一業務,很難撐起曠視科技獨角獸的體量。這也被認為是曠視科技在城市和供應鏈物聯網發力的原因。

而當曠視科技在“舒適區”以外的業務越做越大時,對阿里的依賴就會日益減少。

猜想三:與虹軟科技競爭難佔上風

雖然曠視科技的人臉識別解鎖方案在中國2018年製造的搭載該功能的安卓手機中有超過70%的份額,但在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個人設備)領域,這家公司的地位並不穩固。

在安卓手機攝影優化解決方案領域,曠視科技的發展遇到了虹軟科技(688088.SH)的強力阻擊。虹軟科技並不是這波人工智能熱潮裡崛起的新秀,而是在計算視覺領域裡深耕了25年之久的老兵。虹軟科技最早從PC時代的圖片處理軟件起家,後來轉型給數碼相機提供“紅眼檢測”等視覺算法,隨後逐步過渡到為功能機、智能手機提供攝影算法解決方案。2010年,虹軟科技開始服務於國內智能手機廠商時,曠視科技還尚未成立。虹軟科技由於起步早,因此在上下游的關係以及技術積累上遠比新進入的對手豐富,在曠視、商湯這類公司打進來這塊市場之前,虹軟的城堡就早已建好,在安卓手機的AI拍攝算法領域市佔率高達80%,並逐步向曠視科技的原有優勢領域人臉解鎖設備解決方案滲透。

更值得注意的是,曠視科技該業務毛利率逐年下滑,從2017年的98%下滑至2019年上半年的78%。而虹軟科技毛利率基本維持穩定,這意味著曠視科技為搶佔市場份額可能採取了降價接單的策略。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猜測四:安防業務破局難度大

跳出“舒適區”後,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成了曠視科技大力發展的方向,該業務2018年貢獻了公司74%的收入。

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可以理解為公司基於AI技術形成的安防軟硬件解決方案,即AI+安防。該解決方案中的硬件包括傳感器、邊緣服務器、雲端中心,軟件則是公司提供的算法。

"

記者 | 曹立

編輯 | 陳菲遐

人工智能四小龍之一的曠視科技(MEGVII,下稱曠視科技)正在準備IPO。這家總部位於北京海淀、由三位清華學子於8年前創辦的世界級人工智能公司,一旦順利上市,將有望成為在香港上市的首家人工智能企業。

在港股這樣一個更為理性的市場,曠視科技上市可以被視作是一塊對人工智能行業的試金石。這家成立8年的公司歷經9輪融資,雖然仍處於虧損狀態,但估值已經達到40億美元。如果曠視科技能夠在上市後守住40億美元的市值,則可以證明“貴有貴的道理”。如果守不住,將可能引發VC/PE機構對目前所有人工智能企業價值的重新評估。

界面新聞對曠視科技上市後作出了五大猜想。這些猜想比起估值,更值得投資者關注。

猜想一:上市後出現“戰略性虧損”是大概率事件

從財務數據看,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營收達到9.49億元,同比暴增2倍以上,顯然正處在超高速增長階段。按常理來說,企業在這樣的階段上市並不是最佳時機,更何況曠視科技在2019年5月剛完成了E輪7.5億美元融資,賬上貨幣資金就躺著近47億元(有息負債不超過1億元),短期內不會缺錢。

即便如此,曠視科技依然選擇上市,可能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出於資本方退出的壓力,第二種可能則是公司對目前“燒錢”的速度還不滿意。

曠視科技到底虧損與否,目前仍是個“謎”。這家公司聲稱2018年、2019年上半年,在剔除了稅務影響和股權激勵開支經後,調整淨利潤分別為3219萬元和3268萬元,似乎已經實現盈利。但其實公司過去三年每年都有大額的股權激勵開支,這已成為員工薪酬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種股權激勵開支,不排除公司人員的流失性。將如此經常性的開支剔除只是資本市場的數字遊戲。

從更能反映公司實際經營狀況的財務指標經營利潤來看,曠視科技仍處在虧損狀態,而經營活動現金流更不樂觀。

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出6.75億元,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7.19億元,據此推算,公司2019年全年經營現金流流出可能在10億元到20億元之間,如果2020年也維持這一水平,47億元的貨幣資金可以支撐兩年以上。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在外界看來,一年燒10億元以上可能已經很驚人了,但對曠視科技來說,如果想在佈局的各個領域都取得領先地位,一年燒20億元可能只是起步,所以上市融資也是未雨綢繆。

這就面臨一個矛盾,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取保守策略,把賬上的錢省著花,恐怕不能讓投資者滿意。因為公司即使盈利,由於賬上冗餘現金太多,也會拖累股權投資回報率,投資者買曠視科技的股票肯定不是看重公司賬上現金多。

而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用激進策略,即剛才所說的,要在佈局的各領域取得領先,那麼肯定要投入重金。公司作為傳統行業的顛覆者,既面臨原有行業傳統勢力的競爭,又要穿過經驗曲線中回報率較低的那部分,短期內虧損可能還會加大,在緊盯業績的港股市場會承受很大壓力。

以目前情況看,曠視科技採用第二種策略可能性較大。這意味著,公司上市後可能會經歷一段“戰略性虧損”時期,屆時港股投資者能否買賬還是個未知數。

猜想二:對阿里依賴性減弱

從業務層面看,這家人工智能企業似乎更願意被人視為物聯網公司。“物聯網”這個關鍵詞在招股書中出現頻率高達477次,而曠視科技的看家本領“人工智能”出現頻率僅為321次。

在招股書中,曠視科技為了亮明自己物聯網公司的身份,將業務分為個人、城市和供應鏈三種物聯網解決方案。從公司過去幾年各業務營收佔比的變化,可以清楚反映公司從個人物聯網到城市物聯網再到供應鏈物聯網這種向外拓展的步伐。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是曠視科技的起家業務,2015年馬雲向德國總理默克爾展示的刷臉支付技術就來自於此。該業務佔據了2016年收入的70%以上。

招股書顯示,個人物聯網業務細分為兩類,一類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即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用於刷臉支付、酒店入住身份驗證等場景。而另一類則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個人設備),即離線情況下使用的人臉解鎖設備和攝影優化解決方案。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按2018年收入計算,曠視科技是中國最大的雲端人臉識別身份驗證解決方案供應商,佔據超過60%的市場份額。

曠視科技在雲端人臉識別解決方案中的優勢地位離不開阿里的助力。阿里系作為曠視科技的早期投資者,持股近30%。2017和2018年,曠視科技與阿里系在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的關聯交易分別為2064萬和2616萬。這一關聯交易的比例分別佔曠視科技2017年和2018年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即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營收的14.8%和15%。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目前,移動支付在手機中的滲透率已經達到95%以上,但刷臉支付的滲透率還非常低,無疑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不過,這塊前景大好的業務,在今年出現了微妙變化。曠視科技與阿里系的關聯交易大幅減少,同比下降幅度高達56%。奇怪的是,阿里實際上並沒有放緩推進刷臉相關的應用,就在去年12月,支付寶推出了刷臉支付設備“蜻蜓”,並宣佈投入30億元補貼,2019年更是被業內稱為刷臉支付元年。

這對於曠視科技而言,處境有些尷尬。下游第三方支付領域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強爭霸的局面對於公司而言,並不有利。騰訊由於曠視科技較深的阿里系背景,大概率不會採用其方案。而市場份額超過一半的支付寶也並非是一個牢靠的同盟——除了自行招聘人臉識別算法方面的人才之外,阿里系投資的人工智能企業商湯科技和依圖科技也具備交付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能力。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曠視科技在刷臉支付元年反而減少了在阿里的“存在感”,確實令人擔憂。當然,這也可能是曠視科技主動選擇的結果。

曠視科技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是公司所有業務中真正賺錢的業務,毛利率在70%以上,高於公司65%的整體毛利率,回款也相對較好,屬於公司“舒適區”。但這塊“舒適區”業務即使佔據60%的市場份額,在2019年上半年帶來的營收也僅有1.2億元。單靠這一業務,很難撐起曠視科技獨角獸的體量。這也被認為是曠視科技在城市和供應鏈物聯網發力的原因。

而當曠視科技在“舒適區”以外的業務越做越大時,對阿里的依賴就會日益減少。

猜想三:與虹軟科技競爭難佔上風

雖然曠視科技的人臉識別解鎖方案在中國2018年製造的搭載該功能的安卓手機中有超過70%的份額,但在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個人設備)領域,這家公司的地位並不穩固。

在安卓手機攝影優化解決方案領域,曠視科技的發展遇到了虹軟科技(688088.SH)的強力阻擊。虹軟科技並不是這波人工智能熱潮裡崛起的新秀,而是在計算視覺領域裡深耕了25年之久的老兵。虹軟科技最早從PC時代的圖片處理軟件起家,後來轉型給數碼相機提供“紅眼檢測”等視覺算法,隨後逐步過渡到為功能機、智能手機提供攝影算法解決方案。2010年,虹軟科技開始服務於國內智能手機廠商時,曠視科技還尚未成立。虹軟科技由於起步早,因此在上下游的關係以及技術積累上遠比新進入的對手豐富,在曠視、商湯這類公司打進來這塊市場之前,虹軟的城堡就早已建好,在安卓手機的AI拍攝算法領域市佔率高達80%,並逐步向曠視科技的原有優勢領域人臉解鎖設備解決方案滲透。

更值得注意的是,曠視科技該業務毛利率逐年下滑,從2017年的98%下滑至2019年上半年的78%。而虹軟科技毛利率基本維持穩定,這意味著曠視科技為搶佔市場份額可能採取了降價接單的策略。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猜測四:安防業務破局難度大

跳出“舒適區”後,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成了曠視科技大力發展的方向,該業務2018年貢獻了公司74%的收入。

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可以理解為公司基於AI技術形成的安防軟硬件解決方案,即AI+安防。該解決方案中的硬件包括傳感器、邊緣服務器、雲端中心,軟件則是公司提供的算法。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在公司的安防解決方案中,硬件佔比更高。從存貨週轉天數對比中發現,曠視科技的存貨週轉天數更接近以安防硬件為主業的海康威視(002415.SZ),而與以AI算法為主業的虹軟科技相差甚遠。

"

記者 | 曹立

編輯 | 陳菲遐

人工智能四小龍之一的曠視科技(MEGVII,下稱曠視科技)正在準備IPO。這家總部位於北京海淀、由三位清華學子於8年前創辦的世界級人工智能公司,一旦順利上市,將有望成為在香港上市的首家人工智能企業。

在港股這樣一個更為理性的市場,曠視科技上市可以被視作是一塊對人工智能行業的試金石。這家成立8年的公司歷經9輪融資,雖然仍處於虧損狀態,但估值已經達到40億美元。如果曠視科技能夠在上市後守住40億美元的市值,則可以證明“貴有貴的道理”。如果守不住,將可能引發VC/PE機構對目前所有人工智能企業價值的重新評估。

界面新聞對曠視科技上市後作出了五大猜想。這些猜想比起估值,更值得投資者關注。

猜想一:上市後出現“戰略性虧損”是大概率事件

從財務數據看,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營收達到9.49億元,同比暴增2倍以上,顯然正處在超高速增長階段。按常理來說,企業在這樣的階段上市並不是最佳時機,更何況曠視科技在2019年5月剛完成了E輪7.5億美元融資,賬上貨幣資金就躺著近47億元(有息負債不超過1億元),短期內不會缺錢。

即便如此,曠視科技依然選擇上市,可能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出於資本方退出的壓力,第二種可能則是公司對目前“燒錢”的速度還不滿意。

曠視科技到底虧損與否,目前仍是個“謎”。這家公司聲稱2018年、2019年上半年,在剔除了稅務影響和股權激勵開支經後,調整淨利潤分別為3219萬元和3268萬元,似乎已經實現盈利。但其實公司過去三年每年都有大額的股權激勵開支,這已成為員工薪酬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種股權激勵開支,不排除公司人員的流失性。將如此經常性的開支剔除只是資本市場的數字遊戲。

從更能反映公司實際經營狀況的財務指標經營利潤來看,曠視科技仍處在虧損狀態,而經營活動現金流更不樂觀。

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出6.75億元,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7.19億元,據此推算,公司2019年全年經營現金流流出可能在10億元到20億元之間,如果2020年也維持這一水平,47億元的貨幣資金可以支撐兩年以上。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在外界看來,一年燒10億元以上可能已經很驚人了,但對曠視科技來說,如果想在佈局的各個領域都取得領先地位,一年燒20億元可能只是起步,所以上市融資也是未雨綢繆。

這就面臨一個矛盾,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取保守策略,把賬上的錢省著花,恐怕不能讓投資者滿意。因為公司即使盈利,由於賬上冗餘現金太多,也會拖累股權投資回報率,投資者買曠視科技的股票肯定不是看重公司賬上現金多。

而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用激進策略,即剛才所說的,要在佈局的各領域取得領先,那麼肯定要投入重金。公司作為傳統行業的顛覆者,既面臨原有行業傳統勢力的競爭,又要穿過經驗曲線中回報率較低的那部分,短期內虧損可能還會加大,在緊盯業績的港股市場會承受很大壓力。

以目前情況看,曠視科技採用第二種策略可能性較大。這意味著,公司上市後可能會經歷一段“戰略性虧損”時期,屆時港股投資者能否買賬還是個未知數。

猜想二:對阿里依賴性減弱

從業務層面看,這家人工智能企業似乎更願意被人視為物聯網公司。“物聯網”這個關鍵詞在招股書中出現頻率高達477次,而曠視科技的看家本領“人工智能”出現頻率僅為321次。

在招股書中,曠視科技為了亮明自己物聯網公司的身份,將業務分為個人、城市和供應鏈三種物聯網解決方案。從公司過去幾年各業務營收佔比的變化,可以清楚反映公司從個人物聯網到城市物聯網再到供應鏈物聯網這種向外拓展的步伐。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是曠視科技的起家業務,2015年馬雲向德國總理默克爾展示的刷臉支付技術就來自於此。該業務佔據了2016年收入的70%以上。

招股書顯示,個人物聯網業務細分為兩類,一類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即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用於刷臉支付、酒店入住身份驗證等場景。而另一類則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個人設備),即離線情況下使用的人臉解鎖設備和攝影優化解決方案。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按2018年收入計算,曠視科技是中國最大的雲端人臉識別身份驗證解決方案供應商,佔據超過60%的市場份額。

曠視科技在雲端人臉識別解決方案中的優勢地位離不開阿里的助力。阿里系作為曠視科技的早期投資者,持股近30%。2017和2018年,曠視科技與阿里系在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的關聯交易分別為2064萬和2616萬。這一關聯交易的比例分別佔曠視科技2017年和2018年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即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營收的14.8%和15%。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目前,移動支付在手機中的滲透率已經達到95%以上,但刷臉支付的滲透率還非常低,無疑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不過,這塊前景大好的業務,在今年出現了微妙變化。曠視科技與阿里系的關聯交易大幅減少,同比下降幅度高達56%。奇怪的是,阿里實際上並沒有放緩推進刷臉相關的應用,就在去年12月,支付寶推出了刷臉支付設備“蜻蜓”,並宣佈投入30億元補貼,2019年更是被業內稱為刷臉支付元年。

這對於曠視科技而言,處境有些尷尬。下游第三方支付領域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強爭霸的局面對於公司而言,並不有利。騰訊由於曠視科技較深的阿里系背景,大概率不會採用其方案。而市場份額超過一半的支付寶也並非是一個牢靠的同盟——除了自行招聘人臉識別算法方面的人才之外,阿里系投資的人工智能企業商湯科技和依圖科技也具備交付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能力。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曠視科技在刷臉支付元年反而減少了在阿里的“存在感”,確實令人擔憂。當然,這也可能是曠視科技主動選擇的結果。

曠視科技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是公司所有業務中真正賺錢的業務,毛利率在70%以上,高於公司65%的整體毛利率,回款也相對較好,屬於公司“舒適區”。但這塊“舒適區”業務即使佔據60%的市場份額,在2019年上半年帶來的營收也僅有1.2億元。單靠這一業務,很難撐起曠視科技獨角獸的體量。這也被認為是曠視科技在城市和供應鏈物聯網發力的原因。

而當曠視科技在“舒適區”以外的業務越做越大時,對阿里的依賴就會日益減少。

猜想三:與虹軟科技競爭難佔上風

雖然曠視科技的人臉識別解鎖方案在中國2018年製造的搭載該功能的安卓手機中有超過70%的份額,但在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個人設備)領域,這家公司的地位並不穩固。

在安卓手機攝影優化解決方案領域,曠視科技的發展遇到了虹軟科技(688088.SH)的強力阻擊。虹軟科技並不是這波人工智能熱潮裡崛起的新秀,而是在計算視覺領域裡深耕了25年之久的老兵。虹軟科技最早從PC時代的圖片處理軟件起家,後來轉型給數碼相機提供“紅眼檢測”等視覺算法,隨後逐步過渡到為功能機、智能手機提供攝影算法解決方案。2010年,虹軟科技開始服務於國內智能手機廠商時,曠視科技還尚未成立。虹軟科技由於起步早,因此在上下游的關係以及技術積累上遠比新進入的對手豐富,在曠視、商湯這類公司打進來這塊市場之前,虹軟的城堡就早已建好,在安卓手機的AI拍攝算法領域市佔率高達80%,並逐步向曠視科技的原有優勢領域人臉解鎖設備解決方案滲透。

更值得注意的是,曠視科技該業務毛利率逐年下滑,從2017年的98%下滑至2019年上半年的78%。而虹軟科技毛利率基本維持穩定,這意味著曠視科技為搶佔市場份額可能採取了降價接單的策略。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猜測四:安防業務破局難度大

跳出“舒適區”後,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成了曠視科技大力發展的方向,該業務2018年貢獻了公司74%的收入。

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可以理解為公司基於AI技術形成的安防軟硬件解決方案,即AI+安防。該解決方案中的硬件包括傳感器、邊緣服務器、雲端中心,軟件則是公司提供的算法。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在公司的安防解決方案中,硬件佔比更高。從存貨週轉天數對比中發現,曠視科技的存貨週轉天數更接近以安防硬件為主業的海康威視(002415.SZ),而與以AI算法為主業的虹軟科技相差甚遠。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曠視科技以安防作為現階段的主業有其原因。在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賦能實體經濟各產業份額中,安防的佔比超過一半,其次是金融的15.8%,安防作為目前AI最大的應用領域,人工智能四小龍都已入局。

"

記者 | 曹立

編輯 | 陳菲遐

人工智能四小龍之一的曠視科技(MEGVII,下稱曠視科技)正在準備IPO。這家總部位於北京海淀、由三位清華學子於8年前創辦的世界級人工智能公司,一旦順利上市,將有望成為在香港上市的首家人工智能企業。

在港股這樣一個更為理性的市場,曠視科技上市可以被視作是一塊對人工智能行業的試金石。這家成立8年的公司歷經9輪融資,雖然仍處於虧損狀態,但估值已經達到40億美元。如果曠視科技能夠在上市後守住40億美元的市值,則可以證明“貴有貴的道理”。如果守不住,將可能引發VC/PE機構對目前所有人工智能企業價值的重新評估。

界面新聞對曠視科技上市後作出了五大猜想。這些猜想比起估值,更值得投資者關注。

猜想一:上市後出現“戰略性虧損”是大概率事件

從財務數據看,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營收達到9.49億元,同比暴增2倍以上,顯然正處在超高速增長階段。按常理來說,企業在這樣的階段上市並不是最佳時機,更何況曠視科技在2019年5月剛完成了E輪7.5億美元融資,賬上貨幣資金就躺著近47億元(有息負債不超過1億元),短期內不會缺錢。

即便如此,曠視科技依然選擇上市,可能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出於資本方退出的壓力,第二種可能則是公司對目前“燒錢”的速度還不滿意。

曠視科技到底虧損與否,目前仍是個“謎”。這家公司聲稱2018年、2019年上半年,在剔除了稅務影響和股權激勵開支經後,調整淨利潤分別為3219萬元和3268萬元,似乎已經實現盈利。但其實公司過去三年每年都有大額的股權激勵開支,這已成為員工薪酬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種股權激勵開支,不排除公司人員的流失性。將如此經常性的開支剔除只是資本市場的數字遊戲。

從更能反映公司實際經營狀況的財務指標經營利潤來看,曠視科技仍處在虧損狀態,而經營活動現金流更不樂觀。

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出6.75億元,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7.19億元,據此推算,公司2019年全年經營現金流流出可能在10億元到20億元之間,如果2020年也維持這一水平,47億元的貨幣資金可以支撐兩年以上。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在外界看來,一年燒10億元以上可能已經很驚人了,但對曠視科技來說,如果想在佈局的各個領域都取得領先地位,一年燒20億元可能只是起步,所以上市融資也是未雨綢繆。

這就面臨一個矛盾,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取保守策略,把賬上的錢省著花,恐怕不能讓投資者滿意。因為公司即使盈利,由於賬上冗餘現金太多,也會拖累股權投資回報率,投資者買曠視科技的股票肯定不是看重公司賬上現金多。

而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用激進策略,即剛才所說的,要在佈局的各領域取得領先,那麼肯定要投入重金。公司作為傳統行業的顛覆者,既面臨原有行業傳統勢力的競爭,又要穿過經驗曲線中回報率較低的那部分,短期內虧損可能還會加大,在緊盯業績的港股市場會承受很大壓力。

以目前情況看,曠視科技採用第二種策略可能性較大。這意味著,公司上市後可能會經歷一段“戰略性虧損”時期,屆時港股投資者能否買賬還是個未知數。

猜想二:對阿里依賴性減弱

從業務層面看,這家人工智能企業似乎更願意被人視為物聯網公司。“物聯網”這個關鍵詞在招股書中出現頻率高達477次,而曠視科技的看家本領“人工智能”出現頻率僅為321次。

在招股書中,曠視科技為了亮明自己物聯網公司的身份,將業務分為個人、城市和供應鏈三種物聯網解決方案。從公司過去幾年各業務營收佔比的變化,可以清楚反映公司從個人物聯網到城市物聯網再到供應鏈物聯網這種向外拓展的步伐。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是曠視科技的起家業務,2015年馬雲向德國總理默克爾展示的刷臉支付技術就來自於此。該業務佔據了2016年收入的70%以上。

招股書顯示,個人物聯網業務細分為兩類,一類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即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用於刷臉支付、酒店入住身份驗證等場景。而另一類則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個人設備),即離線情況下使用的人臉解鎖設備和攝影優化解決方案。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按2018年收入計算,曠視科技是中國最大的雲端人臉識別身份驗證解決方案供應商,佔據超過60%的市場份額。

曠視科技在雲端人臉識別解決方案中的優勢地位離不開阿里的助力。阿里系作為曠視科技的早期投資者,持股近30%。2017和2018年,曠視科技與阿里系在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的關聯交易分別為2064萬和2616萬。這一關聯交易的比例分別佔曠視科技2017年和2018年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即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營收的14.8%和15%。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目前,移動支付在手機中的滲透率已經達到95%以上,但刷臉支付的滲透率還非常低,無疑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不過,這塊前景大好的業務,在今年出現了微妙變化。曠視科技與阿里系的關聯交易大幅減少,同比下降幅度高達56%。奇怪的是,阿里實際上並沒有放緩推進刷臉相關的應用,就在去年12月,支付寶推出了刷臉支付設備“蜻蜓”,並宣佈投入30億元補貼,2019年更是被業內稱為刷臉支付元年。

這對於曠視科技而言,處境有些尷尬。下游第三方支付領域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強爭霸的局面對於公司而言,並不有利。騰訊由於曠視科技較深的阿里系背景,大概率不會採用其方案。而市場份額超過一半的支付寶也並非是一個牢靠的同盟——除了自行招聘人臉識別算法方面的人才之外,阿里系投資的人工智能企業商湯科技和依圖科技也具備交付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能力。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曠視科技在刷臉支付元年反而減少了在阿里的“存在感”,確實令人擔憂。當然,這也可能是曠視科技主動選擇的結果。

曠視科技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是公司所有業務中真正賺錢的業務,毛利率在70%以上,高於公司65%的整體毛利率,回款也相對較好,屬於公司“舒適區”。但這塊“舒適區”業務即使佔據60%的市場份額,在2019年上半年帶來的營收也僅有1.2億元。單靠這一業務,很難撐起曠視科技獨角獸的體量。這也被認為是曠視科技在城市和供應鏈物聯網發力的原因。

而當曠視科技在“舒適區”以外的業務越做越大時,對阿里的依賴就會日益減少。

猜想三:與虹軟科技競爭難佔上風

雖然曠視科技的人臉識別解鎖方案在中國2018年製造的搭載該功能的安卓手機中有超過70%的份額,但在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個人設備)領域,這家公司的地位並不穩固。

在安卓手機攝影優化解決方案領域,曠視科技的發展遇到了虹軟科技(688088.SH)的強力阻擊。虹軟科技並不是這波人工智能熱潮裡崛起的新秀,而是在計算視覺領域裡深耕了25年之久的老兵。虹軟科技最早從PC時代的圖片處理軟件起家,後來轉型給數碼相機提供“紅眼檢測”等視覺算法,隨後逐步過渡到為功能機、智能手機提供攝影算法解決方案。2010年,虹軟科技開始服務於國內智能手機廠商時,曠視科技還尚未成立。虹軟科技由於起步早,因此在上下游的關係以及技術積累上遠比新進入的對手豐富,在曠視、商湯這類公司打進來這塊市場之前,虹軟的城堡就早已建好,在安卓手機的AI拍攝算法領域市佔率高達80%,並逐步向曠視科技的原有優勢領域人臉解鎖設備解決方案滲透。

更值得注意的是,曠視科技該業務毛利率逐年下滑,從2017年的98%下滑至2019年上半年的78%。而虹軟科技毛利率基本維持穩定,這意味著曠視科技為搶佔市場份額可能採取了降價接單的策略。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猜測四:安防業務破局難度大

跳出“舒適區”後,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成了曠視科技大力發展的方向,該業務2018年貢獻了公司74%的收入。

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可以理解為公司基於AI技術形成的安防軟硬件解決方案,即AI+安防。該解決方案中的硬件包括傳感器、邊緣服務器、雲端中心,軟件則是公司提供的算法。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在公司的安防解決方案中,硬件佔比更高。從存貨週轉天數對比中發現,曠視科技的存貨週轉天數更接近以安防硬件為主業的海康威視(002415.SZ),而與以AI算法為主業的虹軟科技相差甚遠。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曠視科技以安防作為現階段的主業有其原因。在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賦能實體經濟各產業份額中,安防的佔比超過一半,其次是金融的15.8%,安防作為目前AI最大的應用領域,人工智能四小龍都已入局。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從安防業務體量來看,曠視科技在招股書中披露,在“AI+安防”這一領域,公司的市場佔有率為7.4%,低於行業前兩名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

"

記者 | 曹立

編輯 | 陳菲遐

人工智能四小龍之一的曠視科技(MEGVII,下稱曠視科技)正在準備IPO。這家總部位於北京海淀、由三位清華學子於8年前創辦的世界級人工智能公司,一旦順利上市,將有望成為在香港上市的首家人工智能企業。

在港股這樣一個更為理性的市場,曠視科技上市可以被視作是一塊對人工智能行業的試金石。這家成立8年的公司歷經9輪融資,雖然仍處於虧損狀態,但估值已經達到40億美元。如果曠視科技能夠在上市後守住40億美元的市值,則可以證明“貴有貴的道理”。如果守不住,將可能引發VC/PE機構對目前所有人工智能企業價值的重新評估。

界面新聞對曠視科技上市後作出了五大猜想。這些猜想比起估值,更值得投資者關注。

猜想一:上市後出現“戰略性虧損”是大概率事件

從財務數據看,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營收達到9.49億元,同比暴增2倍以上,顯然正處在超高速增長階段。按常理來說,企業在這樣的階段上市並不是最佳時機,更何況曠視科技在2019年5月剛完成了E輪7.5億美元融資,賬上貨幣資金就躺著近47億元(有息負債不超過1億元),短期內不會缺錢。

即便如此,曠視科技依然選擇上市,可能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出於資本方退出的壓力,第二種可能則是公司對目前“燒錢”的速度還不滿意。

曠視科技到底虧損與否,目前仍是個“謎”。這家公司聲稱2018年、2019年上半年,在剔除了稅務影響和股權激勵開支經後,調整淨利潤分別為3219萬元和3268萬元,似乎已經實現盈利。但其實公司過去三年每年都有大額的股權激勵開支,這已成為員工薪酬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種股權激勵開支,不排除公司人員的流失性。將如此經常性的開支剔除只是資本市場的數字遊戲。

從更能反映公司實際經營狀況的財務指標經營利潤來看,曠視科技仍處在虧損狀態,而經營活動現金流更不樂觀。

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出6.75億元,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7.19億元,據此推算,公司2019年全年經營現金流流出可能在10億元到20億元之間,如果2020年也維持這一水平,47億元的貨幣資金可以支撐兩年以上。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在外界看來,一年燒10億元以上可能已經很驚人了,但對曠視科技來說,如果想在佈局的各個領域都取得領先地位,一年燒20億元可能只是起步,所以上市融資也是未雨綢繆。

這就面臨一個矛盾,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取保守策略,把賬上的錢省著花,恐怕不能讓投資者滿意。因為公司即使盈利,由於賬上冗餘現金太多,也會拖累股權投資回報率,投資者買曠視科技的股票肯定不是看重公司賬上現金多。

而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用激進策略,即剛才所說的,要在佈局的各領域取得領先,那麼肯定要投入重金。公司作為傳統行業的顛覆者,既面臨原有行業傳統勢力的競爭,又要穿過經驗曲線中回報率較低的那部分,短期內虧損可能還會加大,在緊盯業績的港股市場會承受很大壓力。

以目前情況看,曠視科技採用第二種策略可能性較大。這意味著,公司上市後可能會經歷一段“戰略性虧損”時期,屆時港股投資者能否買賬還是個未知數。

猜想二:對阿里依賴性減弱

從業務層面看,這家人工智能企業似乎更願意被人視為物聯網公司。“物聯網”這個關鍵詞在招股書中出現頻率高達477次,而曠視科技的看家本領“人工智能”出現頻率僅為321次。

在招股書中,曠視科技為了亮明自己物聯網公司的身份,將業務分為個人、城市和供應鏈三種物聯網解決方案。從公司過去幾年各業務營收佔比的變化,可以清楚反映公司從個人物聯網到城市物聯網再到供應鏈物聯網這種向外拓展的步伐。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是曠視科技的起家業務,2015年馬雲向德國總理默克爾展示的刷臉支付技術就來自於此。該業務佔據了2016年收入的70%以上。

招股書顯示,個人物聯網業務細分為兩類,一類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即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用於刷臉支付、酒店入住身份驗證等場景。而另一類則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個人設備),即離線情況下使用的人臉解鎖設備和攝影優化解決方案。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按2018年收入計算,曠視科技是中國最大的雲端人臉識別身份驗證解決方案供應商,佔據超過60%的市場份額。

曠視科技在雲端人臉識別解決方案中的優勢地位離不開阿里的助力。阿里系作為曠視科技的早期投資者,持股近30%。2017和2018年,曠視科技與阿里系在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的關聯交易分別為2064萬和2616萬。這一關聯交易的比例分別佔曠視科技2017年和2018年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即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營收的14.8%和15%。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目前,移動支付在手機中的滲透率已經達到95%以上,但刷臉支付的滲透率還非常低,無疑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不過,這塊前景大好的業務,在今年出現了微妙變化。曠視科技與阿里系的關聯交易大幅減少,同比下降幅度高達56%。奇怪的是,阿里實際上並沒有放緩推進刷臉相關的應用,就在去年12月,支付寶推出了刷臉支付設備“蜻蜓”,並宣佈投入30億元補貼,2019年更是被業內稱為刷臉支付元年。

這對於曠視科技而言,處境有些尷尬。下游第三方支付領域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強爭霸的局面對於公司而言,並不有利。騰訊由於曠視科技較深的阿里系背景,大概率不會採用其方案。而市場份額超過一半的支付寶也並非是一個牢靠的同盟——除了自行招聘人臉識別算法方面的人才之外,阿里系投資的人工智能企業商湯科技和依圖科技也具備交付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能力。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曠視科技在刷臉支付元年反而減少了在阿里的“存在感”,確實令人擔憂。當然,這也可能是曠視科技主動選擇的結果。

曠視科技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是公司所有業務中真正賺錢的業務,毛利率在70%以上,高於公司65%的整體毛利率,回款也相對較好,屬於公司“舒適區”。但這塊“舒適區”業務即使佔據60%的市場份額,在2019年上半年帶來的營收也僅有1.2億元。單靠這一業務,很難撐起曠視科技獨角獸的體量。這也被認為是曠視科技在城市和供應鏈物聯網發力的原因。

而當曠視科技在“舒適區”以外的業務越做越大時,對阿里的依賴就會日益減少。

猜想三:與虹軟科技競爭難佔上風

雖然曠視科技的人臉識別解鎖方案在中國2018年製造的搭載該功能的安卓手機中有超過70%的份額,但在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個人設備)領域,這家公司的地位並不穩固。

在安卓手機攝影優化解決方案領域,曠視科技的發展遇到了虹軟科技(688088.SH)的強力阻擊。虹軟科技並不是這波人工智能熱潮裡崛起的新秀,而是在計算視覺領域裡深耕了25年之久的老兵。虹軟科技最早從PC時代的圖片處理軟件起家,後來轉型給數碼相機提供“紅眼檢測”等視覺算法,隨後逐步過渡到為功能機、智能手機提供攝影算法解決方案。2010年,虹軟科技開始服務於國內智能手機廠商時,曠視科技還尚未成立。虹軟科技由於起步早,因此在上下游的關係以及技術積累上遠比新進入的對手豐富,在曠視、商湯這類公司打進來這塊市場之前,虹軟的城堡就早已建好,在安卓手機的AI拍攝算法領域市佔率高達80%,並逐步向曠視科技的原有優勢領域人臉解鎖設備解決方案滲透。

更值得注意的是,曠視科技該業務毛利率逐年下滑,從2017年的98%下滑至2019年上半年的78%。而虹軟科技毛利率基本維持穩定,這意味著曠視科技為搶佔市場份額可能採取了降價接單的策略。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猜測四:安防業務破局難度大

跳出“舒適區”後,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成了曠視科技大力發展的方向,該業務2018年貢獻了公司74%的收入。

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可以理解為公司基於AI技術形成的安防軟硬件解決方案,即AI+安防。該解決方案中的硬件包括傳感器、邊緣服務器、雲端中心,軟件則是公司提供的算法。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在公司的安防解決方案中,硬件佔比更高。從存貨週轉天數對比中發現,曠視科技的存貨週轉天數更接近以安防硬件為主業的海康威視(002415.SZ),而與以AI算法為主業的虹軟科技相差甚遠。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曠視科技以安防作為現階段的主業有其原因。在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賦能實體經濟各產業份額中,安防的佔比超過一半,其次是金融的15.8%,安防作為目前AI最大的應用領域,人工智能四小龍都已入局。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從安防業務體量來看,曠視科技在招股書中披露,在“AI+安防”這一領域,公司的市場佔有率為7.4%,低於行業前兩名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曠視科技的安防業務收入在2019年上半年同比增長近3倍,但其毛利率並沒有因為更好的規模效應而出現上升,反而同比下滑4.2個百分點,相對其競爭對手海康和大華同類產品毛利率的領先程度在縮小。說明從產品附加值來看,曠視科技整體高於競爭對手,但這種由於技術領先帶來的差異性可能正在縮小。

"

記者 | 曹立

編輯 | 陳菲遐

人工智能四小龍之一的曠視科技(MEGVII,下稱曠視科技)正在準備IPO。這家總部位於北京海淀、由三位清華學子於8年前創辦的世界級人工智能公司,一旦順利上市,將有望成為在香港上市的首家人工智能企業。

在港股這樣一個更為理性的市場,曠視科技上市可以被視作是一塊對人工智能行業的試金石。這家成立8年的公司歷經9輪融資,雖然仍處於虧損狀態,但估值已經達到40億美元。如果曠視科技能夠在上市後守住40億美元的市值,則可以證明“貴有貴的道理”。如果守不住,將可能引發VC/PE機構對目前所有人工智能企業價值的重新評估。

界面新聞對曠視科技上市後作出了五大猜想。這些猜想比起估值,更值得投資者關注。

猜想一:上市後出現“戰略性虧損”是大概率事件

從財務數據看,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營收達到9.49億元,同比暴增2倍以上,顯然正處在超高速增長階段。按常理來說,企業在這樣的階段上市並不是最佳時機,更何況曠視科技在2019年5月剛完成了E輪7.5億美元融資,賬上貨幣資金就躺著近47億元(有息負債不超過1億元),短期內不會缺錢。

即便如此,曠視科技依然選擇上市,可能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出於資本方退出的壓力,第二種可能則是公司對目前“燒錢”的速度還不滿意。

曠視科技到底虧損與否,目前仍是個“謎”。這家公司聲稱2018年、2019年上半年,在剔除了稅務影響和股權激勵開支經後,調整淨利潤分別為3219萬元和3268萬元,似乎已經實現盈利。但其實公司過去三年每年都有大額的股權激勵開支,這已成為員工薪酬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種股權激勵開支,不排除公司人員的流失性。將如此經常性的開支剔除只是資本市場的數字遊戲。

從更能反映公司實際經營狀況的財務指標經營利潤來看,曠視科技仍處在虧損狀態,而經營活動現金流更不樂觀。

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出6.75億元,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7.19億元,據此推算,公司2019年全年經營現金流流出可能在10億元到20億元之間,如果2020年也維持這一水平,47億元的貨幣資金可以支撐兩年以上。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在外界看來,一年燒10億元以上可能已經很驚人了,但對曠視科技來說,如果想在佈局的各個領域都取得領先地位,一年燒20億元可能只是起步,所以上市融資也是未雨綢繆。

這就面臨一個矛盾,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取保守策略,把賬上的錢省著花,恐怕不能讓投資者滿意。因為公司即使盈利,由於賬上冗餘現金太多,也會拖累股權投資回報率,投資者買曠視科技的股票肯定不是看重公司賬上現金多。

而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用激進策略,即剛才所說的,要在佈局的各領域取得領先,那麼肯定要投入重金。公司作為傳統行業的顛覆者,既面臨原有行業傳統勢力的競爭,又要穿過經驗曲線中回報率較低的那部分,短期內虧損可能還會加大,在緊盯業績的港股市場會承受很大壓力。

以目前情況看,曠視科技採用第二種策略可能性較大。這意味著,公司上市後可能會經歷一段“戰略性虧損”時期,屆時港股投資者能否買賬還是個未知數。

猜想二:對阿里依賴性減弱

從業務層面看,這家人工智能企業似乎更願意被人視為物聯網公司。“物聯網”這個關鍵詞在招股書中出現頻率高達477次,而曠視科技的看家本領“人工智能”出現頻率僅為321次。

在招股書中,曠視科技為了亮明自己物聯網公司的身份,將業務分為個人、城市和供應鏈三種物聯網解決方案。從公司過去幾年各業務營收佔比的變化,可以清楚反映公司從個人物聯網到城市物聯網再到供應鏈物聯網這種向外拓展的步伐。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是曠視科技的起家業務,2015年馬雲向德國總理默克爾展示的刷臉支付技術就來自於此。該業務佔據了2016年收入的70%以上。

招股書顯示,個人物聯網業務細分為兩類,一類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即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用於刷臉支付、酒店入住身份驗證等場景。而另一類則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個人設備),即離線情況下使用的人臉解鎖設備和攝影優化解決方案。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按2018年收入計算,曠視科技是中國最大的雲端人臉識別身份驗證解決方案供應商,佔據超過60%的市場份額。

曠視科技在雲端人臉識別解決方案中的優勢地位離不開阿里的助力。阿里系作為曠視科技的早期投資者,持股近30%。2017和2018年,曠視科技與阿里系在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的關聯交易分別為2064萬和2616萬。這一關聯交易的比例分別佔曠視科技2017年和2018年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即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營收的14.8%和15%。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目前,移動支付在手機中的滲透率已經達到95%以上,但刷臉支付的滲透率還非常低,無疑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不過,這塊前景大好的業務,在今年出現了微妙變化。曠視科技與阿里系的關聯交易大幅減少,同比下降幅度高達56%。奇怪的是,阿里實際上並沒有放緩推進刷臉相關的應用,就在去年12月,支付寶推出了刷臉支付設備“蜻蜓”,並宣佈投入30億元補貼,2019年更是被業內稱為刷臉支付元年。

這對於曠視科技而言,處境有些尷尬。下游第三方支付領域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強爭霸的局面對於公司而言,並不有利。騰訊由於曠視科技較深的阿里系背景,大概率不會採用其方案。而市場份額超過一半的支付寶也並非是一個牢靠的同盟——除了自行招聘人臉識別算法方面的人才之外,阿里系投資的人工智能企業商湯科技和依圖科技也具備交付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能力。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曠視科技在刷臉支付元年反而減少了在阿里的“存在感”,確實令人擔憂。當然,這也可能是曠視科技主動選擇的結果。

曠視科技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是公司所有業務中真正賺錢的業務,毛利率在70%以上,高於公司65%的整體毛利率,回款也相對較好,屬於公司“舒適區”。但這塊“舒適區”業務即使佔據60%的市場份額,在2019年上半年帶來的營收也僅有1.2億元。單靠這一業務,很難撐起曠視科技獨角獸的體量。這也被認為是曠視科技在城市和供應鏈物聯網發力的原因。

而當曠視科技在“舒適區”以外的業務越做越大時,對阿里的依賴就會日益減少。

猜想三:與虹軟科技競爭難佔上風

雖然曠視科技的人臉識別解鎖方案在中國2018年製造的搭載該功能的安卓手機中有超過70%的份額,但在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個人設備)領域,這家公司的地位並不穩固。

在安卓手機攝影優化解決方案領域,曠視科技的發展遇到了虹軟科技(688088.SH)的強力阻擊。虹軟科技並不是這波人工智能熱潮裡崛起的新秀,而是在計算視覺領域裡深耕了25年之久的老兵。虹軟科技最早從PC時代的圖片處理軟件起家,後來轉型給數碼相機提供“紅眼檢測”等視覺算法,隨後逐步過渡到為功能機、智能手機提供攝影算法解決方案。2010年,虹軟科技開始服務於國內智能手機廠商時,曠視科技還尚未成立。虹軟科技由於起步早,因此在上下游的關係以及技術積累上遠比新進入的對手豐富,在曠視、商湯這類公司打進來這塊市場之前,虹軟的城堡就早已建好,在安卓手機的AI拍攝算法領域市佔率高達80%,並逐步向曠視科技的原有優勢領域人臉解鎖設備解決方案滲透。

更值得注意的是,曠視科技該業務毛利率逐年下滑,從2017年的98%下滑至2019年上半年的78%。而虹軟科技毛利率基本維持穩定,這意味著曠視科技為搶佔市場份額可能採取了降價接單的策略。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猜測四:安防業務破局難度大

跳出“舒適區”後,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成了曠視科技大力發展的方向,該業務2018年貢獻了公司74%的收入。

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可以理解為公司基於AI技術形成的安防軟硬件解決方案,即AI+安防。該解決方案中的硬件包括傳感器、邊緣服務器、雲端中心,軟件則是公司提供的算法。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在公司的安防解決方案中,硬件佔比更高。從存貨週轉天數對比中發現,曠視科技的存貨週轉天數更接近以安防硬件為主業的海康威視(002415.SZ),而與以AI算法為主業的虹軟科技相差甚遠。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曠視科技以安防作為現階段的主業有其原因。在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賦能實體經濟各產業份額中,安防的佔比超過一半,其次是金融的15.8%,安防作為目前AI最大的應用領域,人工智能四小龍都已入局。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從安防業務體量來看,曠視科技在招股書中披露,在“AI+安防”這一領域,公司的市場佔有率為7.4%,低於行業前兩名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曠視科技的安防業務收入在2019年上半年同比增長近3倍,但其毛利率並沒有因為更好的規模效應而出現上升,反而同比下滑4.2個百分點,相對其競爭對手海康和大華同類產品毛利率的領先程度在縮小。說明從產品附加值來看,曠視科技整體高於競爭對手,但這種由於技術領先帶來的差異性可能正在縮小。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這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原因之一是公司體量的差距。儘管頂著獨角獸光環,但以2019年上半年營收和研發費用計算,海康威視分別是曠視科技的25倍和5倍,在研發費用相差較大情況下,曠視科技還需要兼顧其手機AI算法、機器人等業務。

"

記者 | 曹立

編輯 | 陳菲遐

人工智能四小龍之一的曠視科技(MEGVII,下稱曠視科技)正在準備IPO。這家總部位於北京海淀、由三位清華學子於8年前創辦的世界級人工智能公司,一旦順利上市,將有望成為在香港上市的首家人工智能企業。

在港股這樣一個更為理性的市場,曠視科技上市可以被視作是一塊對人工智能行業的試金石。這家成立8年的公司歷經9輪融資,雖然仍處於虧損狀態,但估值已經達到40億美元。如果曠視科技能夠在上市後守住40億美元的市值,則可以證明“貴有貴的道理”。如果守不住,將可能引發VC/PE機構對目前所有人工智能企業價值的重新評估。

界面新聞對曠視科技上市後作出了五大猜想。這些猜想比起估值,更值得投資者關注。

猜想一:上市後出現“戰略性虧損”是大概率事件

從財務數據看,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營收達到9.49億元,同比暴增2倍以上,顯然正處在超高速增長階段。按常理來說,企業在這樣的階段上市並不是最佳時機,更何況曠視科技在2019年5月剛完成了E輪7.5億美元融資,賬上貨幣資金就躺著近47億元(有息負債不超過1億元),短期內不會缺錢。

即便如此,曠視科技依然選擇上市,可能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出於資本方退出的壓力,第二種可能則是公司對目前“燒錢”的速度還不滿意。

曠視科技到底虧損與否,目前仍是個“謎”。這家公司聲稱2018年、2019年上半年,在剔除了稅務影響和股權激勵開支經後,調整淨利潤分別為3219萬元和3268萬元,似乎已經實現盈利。但其實公司過去三年每年都有大額的股權激勵開支,這已成為員工薪酬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種股權激勵開支,不排除公司人員的流失性。將如此經常性的開支剔除只是資本市場的數字遊戲。

從更能反映公司實際經營狀況的財務指標經營利潤來看,曠視科技仍處在虧損狀態,而經營活動現金流更不樂觀。

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出6.75億元,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7.19億元,據此推算,公司2019年全年經營現金流流出可能在10億元到20億元之間,如果2020年也維持這一水平,47億元的貨幣資金可以支撐兩年以上。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在外界看來,一年燒10億元以上可能已經很驚人了,但對曠視科技來說,如果想在佈局的各個領域都取得領先地位,一年燒20億元可能只是起步,所以上市融資也是未雨綢繆。

這就面臨一個矛盾,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取保守策略,把賬上的錢省著花,恐怕不能讓投資者滿意。因為公司即使盈利,由於賬上冗餘現金太多,也會拖累股權投資回報率,投資者買曠視科技的股票肯定不是看重公司賬上現金多。

而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用激進策略,即剛才所說的,要在佈局的各領域取得領先,那麼肯定要投入重金。公司作為傳統行業的顛覆者,既面臨原有行業傳統勢力的競爭,又要穿過經驗曲線中回報率較低的那部分,短期內虧損可能還會加大,在緊盯業績的港股市場會承受很大壓力。

以目前情況看,曠視科技採用第二種策略可能性較大。這意味著,公司上市後可能會經歷一段“戰略性虧損”時期,屆時港股投資者能否買賬還是個未知數。

猜想二:對阿里依賴性減弱

從業務層面看,這家人工智能企業似乎更願意被人視為物聯網公司。“物聯網”這個關鍵詞在招股書中出現頻率高達477次,而曠視科技的看家本領“人工智能”出現頻率僅為321次。

在招股書中,曠視科技為了亮明自己物聯網公司的身份,將業務分為個人、城市和供應鏈三種物聯網解決方案。從公司過去幾年各業務營收佔比的變化,可以清楚反映公司從個人物聯網到城市物聯網再到供應鏈物聯網這種向外拓展的步伐。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是曠視科技的起家業務,2015年馬雲向德國總理默克爾展示的刷臉支付技術就來自於此。該業務佔據了2016年收入的70%以上。

招股書顯示,個人物聯網業務細分為兩類,一類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即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用於刷臉支付、酒店入住身份驗證等場景。而另一類則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個人設備),即離線情況下使用的人臉解鎖設備和攝影優化解決方案。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按2018年收入計算,曠視科技是中國最大的雲端人臉識別身份驗證解決方案供應商,佔據超過60%的市場份額。

曠視科技在雲端人臉識別解決方案中的優勢地位離不開阿里的助力。阿里系作為曠視科技的早期投資者,持股近30%。2017和2018年,曠視科技與阿里系在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的關聯交易分別為2064萬和2616萬。這一關聯交易的比例分別佔曠視科技2017年和2018年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即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營收的14.8%和15%。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目前,移動支付在手機中的滲透率已經達到95%以上,但刷臉支付的滲透率還非常低,無疑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不過,這塊前景大好的業務,在今年出現了微妙變化。曠視科技與阿里系的關聯交易大幅減少,同比下降幅度高達56%。奇怪的是,阿里實際上並沒有放緩推進刷臉相關的應用,就在去年12月,支付寶推出了刷臉支付設備“蜻蜓”,並宣佈投入30億元補貼,2019年更是被業內稱為刷臉支付元年。

這對於曠視科技而言,處境有些尷尬。下游第三方支付領域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強爭霸的局面對於公司而言,並不有利。騰訊由於曠視科技較深的阿里系背景,大概率不會採用其方案。而市場份額超過一半的支付寶也並非是一個牢靠的同盟——除了自行招聘人臉識別算法方面的人才之外,阿里系投資的人工智能企業商湯科技和依圖科技也具備交付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能力。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曠視科技在刷臉支付元年反而減少了在阿里的“存在感”,確實令人擔憂。當然,這也可能是曠視科技主動選擇的結果。

曠視科技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是公司所有業務中真正賺錢的業務,毛利率在70%以上,高於公司65%的整體毛利率,回款也相對較好,屬於公司“舒適區”。但這塊“舒適區”業務即使佔據60%的市場份額,在2019年上半年帶來的營收也僅有1.2億元。單靠這一業務,很難撐起曠視科技獨角獸的體量。這也被認為是曠視科技在城市和供應鏈物聯網發力的原因。

而當曠視科技在“舒適區”以外的業務越做越大時,對阿里的依賴就會日益減少。

猜想三:與虹軟科技競爭難佔上風

雖然曠視科技的人臉識別解鎖方案在中國2018年製造的搭載該功能的安卓手機中有超過70%的份額,但在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個人設備)領域,這家公司的地位並不穩固。

在安卓手機攝影優化解決方案領域,曠視科技的發展遇到了虹軟科技(688088.SH)的強力阻擊。虹軟科技並不是這波人工智能熱潮裡崛起的新秀,而是在計算視覺領域裡深耕了25年之久的老兵。虹軟科技最早從PC時代的圖片處理軟件起家,後來轉型給數碼相機提供“紅眼檢測”等視覺算法,隨後逐步過渡到為功能機、智能手機提供攝影算法解決方案。2010年,虹軟科技開始服務於國內智能手機廠商時,曠視科技還尚未成立。虹軟科技由於起步早,因此在上下游的關係以及技術積累上遠比新進入的對手豐富,在曠視、商湯這類公司打進來這塊市場之前,虹軟的城堡就早已建好,在安卓手機的AI拍攝算法領域市佔率高達80%,並逐步向曠視科技的原有優勢領域人臉解鎖設備解決方案滲透。

更值得注意的是,曠視科技該業務毛利率逐年下滑,從2017年的98%下滑至2019年上半年的78%。而虹軟科技毛利率基本維持穩定,這意味著曠視科技為搶佔市場份額可能採取了降價接單的策略。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猜測四:安防業務破局難度大

跳出“舒適區”後,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成了曠視科技大力發展的方向,該業務2018年貢獻了公司74%的收入。

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可以理解為公司基於AI技術形成的安防軟硬件解決方案,即AI+安防。該解決方案中的硬件包括傳感器、邊緣服務器、雲端中心,軟件則是公司提供的算法。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在公司的安防解決方案中,硬件佔比更高。從存貨週轉天數對比中發現,曠視科技的存貨週轉天數更接近以安防硬件為主業的海康威視(002415.SZ),而與以AI算法為主業的虹軟科技相差甚遠。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曠視科技以安防作為現階段的主業有其原因。在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賦能實體經濟各產業份額中,安防的佔比超過一半,其次是金融的15.8%,安防作為目前AI最大的應用領域,人工智能四小龍都已入局。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從安防業務體量來看,曠視科技在招股書中披露,在“AI+安防”這一領域,公司的市場佔有率為7.4%,低於行業前兩名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曠視科技的安防業務收入在2019年上半年同比增長近3倍,但其毛利率並沒有因為更好的規模效應而出現上升,反而同比下滑4.2個百分點,相對其競爭對手海康和大華同類產品毛利率的領先程度在縮小。說明從產品附加值來看,曠視科技整體高於競爭對手,但這種由於技術領先帶來的差異性可能正在縮小。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這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原因之一是公司體量的差距。儘管頂著獨角獸光環,但以2019年上半年營收和研發費用計算,海康威視分別是曠視科技的25倍和5倍,在研發費用相差較大情況下,曠視科技還需要兼顧其手機AI算法、機器人等業務。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原因之二在於安防應用在AI領域屬於“非關鍵性應用”。

舉例來說,A公司技術識別準確率是99%,B公司技術識別準確率是98%,如果要通過攝像頭識別100個人的身份,那就意味著A公司識別出99人,B公司識別出98人。雖然A公司的技術好於B公司,但B公司的技術依然能用。

但是在自動駕駛領域這樣的“關鍵性應用”領域,情況則完全不同。B公司識別錯誤的概率是A公司兩倍,B公司產品相比A公司基本沒用使用價值。所以在安防這樣的領域,即使曠視科技的產品真在算法上有優勢,仍不足以甩開海康威視這樣的行業巨頭。

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雙寡頭的格局已經在安防領域持續數年,AI獨角獸們能否打破這一格局,還存在較大疑問。

猜想五:物流機器人行業競爭加劇

在未來業務突破口上,曠視科技選擇了第三塊業務,供應鏈物聯網,即物流機器人。為此,公司在2019年初宣佈將投入20億元建立“河圖”生態。還將公司的Logo從象徵人臉識別的“Face++”,換為了“Megvii”,足見曠視科技對於供應鏈物聯網的重視。但該業務發展時間不長,營收佔比僅有5%。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智能物流行業市場規模估計為4070億元,未來幾年仍將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中國智能物流行業市場規模將達5850億元。

"

記者 | 曹立

編輯 | 陳菲遐

人工智能四小龍之一的曠視科技(MEGVII,下稱曠視科技)正在準備IPO。這家總部位於北京海淀、由三位清華學子於8年前創辦的世界級人工智能公司,一旦順利上市,將有望成為在香港上市的首家人工智能企業。

在港股這樣一個更為理性的市場,曠視科技上市可以被視作是一塊對人工智能行業的試金石。這家成立8年的公司歷經9輪融資,雖然仍處於虧損狀態,但估值已經達到40億美元。如果曠視科技能夠在上市後守住40億美元的市值,則可以證明“貴有貴的道理”。如果守不住,將可能引發VC/PE機構對目前所有人工智能企業價值的重新評估。

界面新聞對曠視科技上市後作出了五大猜想。這些猜想比起估值,更值得投資者關注。

猜想一:上市後出現“戰略性虧損”是大概率事件

從財務數據看,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營收達到9.49億元,同比暴增2倍以上,顯然正處在超高速增長階段。按常理來說,企業在這樣的階段上市並不是最佳時機,更何況曠視科技在2019年5月剛完成了E輪7.5億美元融資,賬上貨幣資金就躺著近47億元(有息負債不超過1億元),短期內不會缺錢。

即便如此,曠視科技依然選擇上市,可能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出於資本方退出的壓力,第二種可能則是公司對目前“燒錢”的速度還不滿意。

曠視科技到底虧損與否,目前仍是個“謎”。這家公司聲稱2018年、2019年上半年,在剔除了稅務影響和股權激勵開支經後,調整淨利潤分別為3219萬元和3268萬元,似乎已經實現盈利。但其實公司過去三年每年都有大額的股權激勵開支,這已成為員工薪酬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種股權激勵開支,不排除公司人員的流失性。將如此經常性的開支剔除只是資本市場的數字遊戲。

從更能反映公司實際經營狀況的財務指標經營利潤來看,曠視科技仍處在虧損狀態,而經營活動現金流更不樂觀。

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出6.75億元,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7.19億元,據此推算,公司2019年全年經營現金流流出可能在10億元到20億元之間,如果2020年也維持這一水平,47億元的貨幣資金可以支撐兩年以上。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在外界看來,一年燒10億元以上可能已經很驚人了,但對曠視科技來說,如果想在佈局的各個領域都取得領先地位,一年燒20億元可能只是起步,所以上市融資也是未雨綢繆。

這就面臨一個矛盾,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取保守策略,把賬上的錢省著花,恐怕不能讓投資者滿意。因為公司即使盈利,由於賬上冗餘現金太多,也會拖累股權投資回報率,投資者買曠視科技的股票肯定不是看重公司賬上現金多。

而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用激進策略,即剛才所說的,要在佈局的各領域取得領先,那麼肯定要投入重金。公司作為傳統行業的顛覆者,既面臨原有行業傳統勢力的競爭,又要穿過經驗曲線中回報率較低的那部分,短期內虧損可能還會加大,在緊盯業績的港股市場會承受很大壓力。

以目前情況看,曠視科技採用第二種策略可能性較大。這意味著,公司上市後可能會經歷一段“戰略性虧損”時期,屆時港股投資者能否買賬還是個未知數。

猜想二:對阿里依賴性減弱

從業務層面看,這家人工智能企業似乎更願意被人視為物聯網公司。“物聯網”這個關鍵詞在招股書中出現頻率高達477次,而曠視科技的看家本領“人工智能”出現頻率僅為321次。

在招股書中,曠視科技為了亮明自己物聯網公司的身份,將業務分為個人、城市和供應鏈三種物聯網解決方案。從公司過去幾年各業務營收佔比的變化,可以清楚反映公司從個人物聯網到城市物聯網再到供應鏈物聯網這種向外拓展的步伐。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是曠視科技的起家業務,2015年馬雲向德國總理默克爾展示的刷臉支付技術就來自於此。該業務佔據了2016年收入的70%以上。

招股書顯示,個人物聯網業務細分為兩類,一類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即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用於刷臉支付、酒店入住身份驗證等場景。而另一類則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個人設備),即離線情況下使用的人臉解鎖設備和攝影優化解決方案。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按2018年收入計算,曠視科技是中國最大的雲端人臉識別身份驗證解決方案供應商,佔據超過60%的市場份額。

曠視科技在雲端人臉識別解決方案中的優勢地位離不開阿里的助力。阿里系作為曠視科技的早期投資者,持股近30%。2017和2018年,曠視科技與阿里系在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的關聯交易分別為2064萬和2616萬。這一關聯交易的比例分別佔曠視科技2017年和2018年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即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營收的14.8%和15%。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目前,移動支付在手機中的滲透率已經達到95%以上,但刷臉支付的滲透率還非常低,無疑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不過,這塊前景大好的業務,在今年出現了微妙變化。曠視科技與阿里系的關聯交易大幅減少,同比下降幅度高達56%。奇怪的是,阿里實際上並沒有放緩推進刷臉相關的應用,就在去年12月,支付寶推出了刷臉支付設備“蜻蜓”,並宣佈投入30億元補貼,2019年更是被業內稱為刷臉支付元年。

這對於曠視科技而言,處境有些尷尬。下游第三方支付領域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強爭霸的局面對於公司而言,並不有利。騰訊由於曠視科技較深的阿里系背景,大概率不會採用其方案。而市場份額超過一半的支付寶也並非是一個牢靠的同盟——除了自行招聘人臉識別算法方面的人才之外,阿里系投資的人工智能企業商湯科技和依圖科技也具備交付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能力。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曠視科技在刷臉支付元年反而減少了在阿里的“存在感”,確實令人擔憂。當然,這也可能是曠視科技主動選擇的結果。

曠視科技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是公司所有業務中真正賺錢的業務,毛利率在70%以上,高於公司65%的整體毛利率,回款也相對較好,屬於公司“舒適區”。但這塊“舒適區”業務即使佔據60%的市場份額,在2019年上半年帶來的營收也僅有1.2億元。單靠這一業務,很難撐起曠視科技獨角獸的體量。這也被認為是曠視科技在城市和供應鏈物聯網發力的原因。

而當曠視科技在“舒適區”以外的業務越做越大時,對阿里的依賴就會日益減少。

猜想三:與虹軟科技競爭難佔上風

雖然曠視科技的人臉識別解鎖方案在中國2018年製造的搭載該功能的安卓手機中有超過70%的份額,但在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個人設備)領域,這家公司的地位並不穩固。

在安卓手機攝影優化解決方案領域,曠視科技的發展遇到了虹軟科技(688088.SH)的強力阻擊。虹軟科技並不是這波人工智能熱潮裡崛起的新秀,而是在計算視覺領域裡深耕了25年之久的老兵。虹軟科技最早從PC時代的圖片處理軟件起家,後來轉型給數碼相機提供“紅眼檢測”等視覺算法,隨後逐步過渡到為功能機、智能手機提供攝影算法解決方案。2010年,虹軟科技開始服務於國內智能手機廠商時,曠視科技還尚未成立。虹軟科技由於起步早,因此在上下游的關係以及技術積累上遠比新進入的對手豐富,在曠視、商湯這類公司打進來這塊市場之前,虹軟的城堡就早已建好,在安卓手機的AI拍攝算法領域市佔率高達80%,並逐步向曠視科技的原有優勢領域人臉解鎖設備解決方案滲透。

更值得注意的是,曠視科技該業務毛利率逐年下滑,從2017年的98%下滑至2019年上半年的78%。而虹軟科技毛利率基本維持穩定,這意味著曠視科技為搶佔市場份額可能採取了降價接單的策略。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猜測四:安防業務破局難度大

跳出“舒適區”後,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成了曠視科技大力發展的方向,該業務2018年貢獻了公司74%的收入。

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可以理解為公司基於AI技術形成的安防軟硬件解決方案,即AI+安防。該解決方案中的硬件包括傳感器、邊緣服務器、雲端中心,軟件則是公司提供的算法。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在公司的安防解決方案中,硬件佔比更高。從存貨週轉天數對比中發現,曠視科技的存貨週轉天數更接近以安防硬件為主業的海康威視(002415.SZ),而與以AI算法為主業的虹軟科技相差甚遠。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曠視科技以安防作為現階段的主業有其原因。在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賦能實體經濟各產業份額中,安防的佔比超過一半,其次是金融的15.8%,安防作為目前AI最大的應用領域,人工智能四小龍都已入局。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從安防業務體量來看,曠視科技在招股書中披露,在“AI+安防”這一領域,公司的市場佔有率為7.4%,低於行業前兩名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曠視科技的安防業務收入在2019年上半年同比增長近3倍,但其毛利率並沒有因為更好的規模效應而出現上升,反而同比下滑4.2個百分點,相對其競爭對手海康和大華同類產品毛利率的領先程度在縮小。說明從產品附加值來看,曠視科技整體高於競爭對手,但這種由於技術領先帶來的差異性可能正在縮小。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這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原因之一是公司體量的差距。儘管頂著獨角獸光環,但以2019年上半年營收和研發費用計算,海康威視分別是曠視科技的25倍和5倍,在研發費用相差較大情況下,曠視科技還需要兼顧其手機AI算法、機器人等業務。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原因之二在於安防應用在AI領域屬於“非關鍵性應用”。

舉例來說,A公司技術識別準確率是99%,B公司技術識別準確率是98%,如果要通過攝像頭識別100個人的身份,那就意味著A公司識別出99人,B公司識別出98人。雖然A公司的技術好於B公司,但B公司的技術依然能用。

但是在自動駕駛領域這樣的“關鍵性應用”領域,情況則完全不同。B公司識別錯誤的概率是A公司兩倍,B公司產品相比A公司基本沒用使用價值。所以在安防這樣的領域,即使曠視科技的產品真在算法上有優勢,仍不足以甩開海康威視這樣的行業巨頭。

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雙寡頭的格局已經在安防領域持續數年,AI獨角獸們能否打破這一格局,還存在較大疑問。

猜想五:物流機器人行業競爭加劇

在未來業務突破口上,曠視科技選擇了第三塊業務,供應鏈物聯網,即物流機器人。為此,公司在2019年初宣佈將投入20億元建立“河圖”生態。還將公司的Logo從象徵人臉識別的“Face++”,換為了“Megvii”,足見曠視科技對於供應鏈物聯網的重視。但該業務發展時間不長,營收佔比僅有5%。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智能物流行業市場規模估計為4070億元,未來幾年仍將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中國智能物流行業市場規模將達5850億元。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如此大的市場吸引了包括曠視科技在內的諸多巨頭入局,如美的(庫卡)安得智聯,還有京東、順豐、蘇寧各自研發的物流機器人,儘管曠視科技的機器人有服務天貓雙十一的經歷,但面對庫卡這類資深機器人玩家,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不過最大的贏家可能並不是做機器人的,而是用機器人的物流企業。

以直營模式的順豐控股為例,員工薪酬加外包合計近520億元,佔70%的營業成本,自動化程度每提高1個百分點都將節省數億元成本。另外,作為物流機器人的下游,快遞物流行業的集中度在快速提升,這對物流機器人公司來說並不是好消息。

除了激烈的行業競爭,曠視科技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是應收賬款。公司目前三大主業中,安防和機器人這兩個行業,共同的特點都是需要先交付給客戶產品,再收到客戶的回款,應收賬款是繞不開的問題。截至2018年底和2019年6月底,公司的應收款項及票據之和分別10.9億和15.4億,2018年公司應收賬款週轉率為2.28,低於A股安防行業公司應收賬款週轉率中位數2.66,這還是在公司有回款較好的個人物聯網業務情況下取得的。

"

記者 | 曹立

編輯 | 陳菲遐

人工智能四小龍之一的曠視科技(MEGVII,下稱曠視科技)正在準備IPO。這家總部位於北京海淀、由三位清華學子於8年前創辦的世界級人工智能公司,一旦順利上市,將有望成為在香港上市的首家人工智能企業。

在港股這樣一個更為理性的市場,曠視科技上市可以被視作是一塊對人工智能行業的試金石。這家成立8年的公司歷經9輪融資,雖然仍處於虧損狀態,但估值已經達到40億美元。如果曠視科技能夠在上市後守住40億美元的市值,則可以證明“貴有貴的道理”。如果守不住,將可能引發VC/PE機構對目前所有人工智能企業價值的重新評估。

界面新聞對曠視科技上市後作出了五大猜想。這些猜想比起估值,更值得投資者關注。

猜想一:上市後出現“戰略性虧損”是大概率事件

從財務數據看,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營收達到9.49億元,同比暴增2倍以上,顯然正處在超高速增長階段。按常理來說,企業在這樣的階段上市並不是最佳時機,更何況曠視科技在2019年5月剛完成了E輪7.5億美元融資,賬上貨幣資金就躺著近47億元(有息負債不超過1億元),短期內不會缺錢。

即便如此,曠視科技依然選擇上市,可能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出於資本方退出的壓力,第二種可能則是公司對目前“燒錢”的速度還不滿意。

曠視科技到底虧損與否,目前仍是個“謎”。這家公司聲稱2018年、2019年上半年,在剔除了稅務影響和股權激勵開支經後,調整淨利潤分別為3219萬元和3268萬元,似乎已經實現盈利。但其實公司過去三年每年都有大額的股權激勵開支,這已成為員工薪酬的一部分。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種股權激勵開支,不排除公司人員的流失性。將如此經常性的開支剔除只是資本市場的數字遊戲。

從更能反映公司實際經營狀況的財務指標經營利潤來看,曠視科技仍處在虧損狀態,而經營活動現金流更不樂觀。

曠視科技2019年上半年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出6.75億元,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7.19億元,據此推算,公司2019年全年經營現金流流出可能在10億元到20億元之間,如果2020年也維持這一水平,47億元的貨幣資金可以支撐兩年以上。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在外界看來,一年燒10億元以上可能已經很驚人了,但對曠視科技來說,如果想在佈局的各個領域都取得領先地位,一年燒20億元可能只是起步,所以上市融資也是未雨綢繆。

這就面臨一個矛盾,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取保守策略,把賬上的錢省著花,恐怕不能讓投資者滿意。因為公司即使盈利,由於賬上冗餘現金太多,也會拖累股權投資回報率,投資者買曠視科技的股票肯定不是看重公司賬上現金多。

而如果曠視科技上市後採用激進策略,即剛才所說的,要在佈局的各領域取得領先,那麼肯定要投入重金。公司作為傳統行業的顛覆者,既面臨原有行業傳統勢力的競爭,又要穿過經驗曲線中回報率較低的那部分,短期內虧損可能還會加大,在緊盯業績的港股市場會承受很大壓力。

以目前情況看,曠視科技採用第二種策略可能性較大。這意味著,公司上市後可能會經歷一段“戰略性虧損”時期,屆時港股投資者能否買賬還是個未知數。

猜想二:對阿里依賴性減弱

從業務層面看,這家人工智能企業似乎更願意被人視為物聯網公司。“物聯網”這個關鍵詞在招股書中出現頻率高達477次,而曠視科技的看家本領“人工智能”出現頻率僅為321次。

在招股書中,曠視科技為了亮明自己物聯網公司的身份,將業務分為個人、城市和供應鏈三種物聯網解決方案。從公司過去幾年各業務營收佔比的變化,可以清楚反映公司從個人物聯網到城市物聯網再到供應鏈物聯網這種向外拓展的步伐。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是曠視科技的起家業務,2015年馬雲向德國總理默克爾展示的刷臉支付技術就來自於此。該業務佔據了2016年收入的70%以上。

招股書顯示,個人物聯網業務細分為兩類,一類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即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用於刷臉支付、酒店入住身份驗證等場景。而另一類則是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個人設備),即離線情況下使用的人臉解鎖設備和攝影優化解決方案。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按2018年收入計算,曠視科技是中國最大的雲端人臉識別身份驗證解決方案供應商,佔據超過60%的市場份額。

曠視科技在雲端人臉識別解決方案中的優勢地位離不開阿里的助力。阿里系作為曠視科技的早期投資者,持股近30%。2017和2018年,曠視科技與阿里系在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的關聯交易分別為2064萬和2616萬。這一關聯交易的比例分別佔曠視科技2017年和2018年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SaaS)即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營收的14.8%和15%。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目前,移動支付在手機中的滲透率已經達到95%以上,但刷臉支付的滲透率還非常低,無疑具有很大的市場空間。

不過,這塊前景大好的業務,在今年出現了微妙變化。曠視科技與阿里系的關聯交易大幅減少,同比下降幅度高達56%。奇怪的是,阿里實際上並沒有放緩推進刷臉相關的應用,就在去年12月,支付寶推出了刷臉支付設備“蜻蜓”,並宣佈投入30億元補貼,2019年更是被業內稱為刷臉支付元年。

這對於曠視科技而言,處境有些尷尬。下游第三方支付領域支付寶和財付通兩強爭霸的局面對於公司而言,並不有利。騰訊由於曠視科技較深的阿里系背景,大概率不會採用其方案。而市場份額超過一半的支付寶也並非是一個牢靠的同盟——除了自行招聘人臉識別算法方面的人才之外,阿里系投資的人工智能企業商湯科技和依圖科技也具備交付人臉識別解決方案的能力。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曠視科技在刷臉支付元年反而減少了在阿里的“存在感”,確實令人擔憂。當然,這也可能是曠視科技主動選擇的結果。

曠視科技基於雲端的人臉識別解決方案,是公司所有業務中真正賺錢的業務,毛利率在70%以上,高於公司65%的整體毛利率,回款也相對較好,屬於公司“舒適區”。但這塊“舒適區”業務即使佔據60%的市場份額,在2019年上半年帶來的營收也僅有1.2億元。單靠這一業務,很難撐起曠視科技獨角獸的體量。這也被認為是曠視科技在城市和供應鏈物聯網發力的原因。

而當曠視科技在“舒適區”以外的業務越做越大時,對阿里的依賴就會日益減少。

猜想三:與虹軟科技競爭難佔上風

雖然曠視科技的人臉識別解鎖方案在中國2018年製造的搭載該功能的安卓手機中有超過70%的份額,但在個人物聯網解決方案(個人設備)領域,這家公司的地位並不穩固。

在安卓手機攝影優化解決方案領域,曠視科技的發展遇到了虹軟科技(688088.SH)的強力阻擊。虹軟科技並不是這波人工智能熱潮裡崛起的新秀,而是在計算視覺領域裡深耕了25年之久的老兵。虹軟科技最早從PC時代的圖片處理軟件起家,後來轉型給數碼相機提供“紅眼檢測”等視覺算法,隨後逐步過渡到為功能機、智能手機提供攝影算法解決方案。2010年,虹軟科技開始服務於國內智能手機廠商時,曠視科技還尚未成立。虹軟科技由於起步早,因此在上下游的關係以及技術積累上遠比新進入的對手豐富,在曠視、商湯這類公司打進來這塊市場之前,虹軟的城堡就早已建好,在安卓手機的AI拍攝算法領域市佔率高達80%,並逐步向曠視科技的原有優勢領域人臉解鎖設備解決方案滲透。

更值得注意的是,曠視科技該業務毛利率逐年下滑,從2017年的98%下滑至2019年上半年的78%。而虹軟科技毛利率基本維持穩定,這意味著曠視科技為搶佔市場份額可能採取了降價接單的策略。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猜測四:安防業務破局難度大

跳出“舒適區”後,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成了曠視科技大力發展的方向,該業務2018年貢獻了公司74%的收入。

城市物聯網解決方案可以理解為公司基於AI技術形成的安防軟硬件解決方案,即AI+安防。該解決方案中的硬件包括傳感器、邊緣服務器、雲端中心,軟件則是公司提供的算法。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在公司的安防解決方案中,硬件佔比更高。從存貨週轉天數對比中發現,曠視科技的存貨週轉天數更接近以安防硬件為主業的海康威視(002415.SZ),而與以AI算法為主業的虹軟科技相差甚遠。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曠視科技以安防作為現階段的主業有其原因。在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賦能實體經濟各產業份額中,安防的佔比超過一半,其次是金融的15.8%,安防作為目前AI最大的應用領域,人工智能四小龍都已入局。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從安防業務體量來看,曠視科技在招股書中披露,在“AI+安防”這一領域,公司的市場佔有率為7.4%,低於行業前兩名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曠視科技的安防業務收入在2019年上半年同比增長近3倍,但其毛利率並沒有因為更好的規模效應而出現上升,反而同比下滑4.2個百分點,相對其競爭對手海康和大華同類產品毛利率的領先程度在縮小。說明從產品附加值來看,曠視科技整體高於競爭對手,但這種由於技術領先帶來的差異性可能正在縮小。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這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原因之一是公司體量的差距。儘管頂著獨角獸光環,但以2019年上半年營收和研發費用計算,海康威視分別是曠視科技的25倍和5倍,在研發費用相差較大情況下,曠視科技還需要兼顧其手機AI算法、機器人等業務。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原因之二在於安防應用在AI領域屬於“非關鍵性應用”。

舉例來說,A公司技術識別準確率是99%,B公司技術識別準確率是98%,如果要通過攝像頭識別100個人的身份,那就意味著A公司識別出99人,B公司識別出98人。雖然A公司的技術好於B公司,但B公司的技術依然能用。

但是在自動駕駛領域這樣的“關鍵性應用”領域,情況則完全不同。B公司識別錯誤的概率是A公司兩倍,B公司產品相比A公司基本沒用使用價值。所以在安防這樣的領域,即使曠視科技的產品真在算法上有優勢,仍不足以甩開海康威視這樣的行業巨頭。

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雙寡頭的格局已經在安防領域持續數年,AI獨角獸們能否打破這一格局,還存在較大疑問。

猜想五:物流機器人行業競爭加劇

在未來業務突破口上,曠視科技選擇了第三塊業務,供應鏈物聯網,即物流機器人。為此,公司在2019年初宣佈將投入20億元建立“河圖”生態。還將公司的Logo從象徵人臉識別的“Face++”,換為了“Megvii”,足見曠視科技對於供應鏈物聯網的重視。但該業務發展時間不長,營收佔比僅有5%。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智能物流行業市場規模估計為4070億元,未來幾年仍將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中國智能物流行業市場規模將達5850億元。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如此大的市場吸引了包括曠視科技在內的諸多巨頭入局,如美的(庫卡)安得智聯,還有京東、順豐、蘇寧各自研發的物流機器人,儘管曠視科技的機器人有服務天貓雙十一的經歷,但面對庫卡這類資深機器人玩家,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不過最大的贏家可能並不是做機器人的,而是用機器人的物流企業。

以直營模式的順豐控股為例,員工薪酬加外包合計近520億元,佔70%的營業成本,自動化程度每提高1個百分點都將節省數億元成本。另外,作為物流機器人的下游,快遞物流行業的集中度在快速提升,這對物流機器人公司來說並不是好消息。

除了激烈的行業競爭,曠視科技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是應收賬款。公司目前三大主業中,安防和機器人這兩個行業,共同的特點都是需要先交付給客戶產品,再收到客戶的回款,應收賬款是繞不開的問題。截至2018年底和2019年6月底,公司的應收款項及票據之和分別10.9億和15.4億,2018年公司應收賬款週轉率為2.28,低於A股安防行業公司應收賬款週轉率中位數2.66,這還是在公司有回款較好的個人物聯網業務情況下取得的。

「財說」曠視科技上市後五大猜想

賺錢的業務市場小,市場大的業務不容易賺錢,這是包括曠視科技在內的大多數人工智能企業都面臨的問題。從長遠看,隨著技術進步,可以讓人工智能賺到錢的業務最終會變多,但在此之前,資本市場對這樣的高估值還能有多久的耐心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