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這座洋樓,見證了陳姓家族的百年曆史!它也曾叱吒風雲!

泉州這座洋樓,見證了陳姓家族的百年曆史!它也曾叱吒風雲!


很久以前,泉州新門外的曾林村,有一座大洋樓,用了最好的設計與材料,甚至連傢俱、廚具都是隨著輪船漂洋過海來的。

然而時間流逝,現在洋樓周圍來了許多“鄰居”:磚瓦房、大工廠……洋樓埋沒在鋼筋叢林裡,四周的水泥路也開始日漸擁擠。

在城市的喧鬧聲中,有人開始懷念洋樓。這些人曾走過田埂,遠眺過洋樓,懷念它當初高高聳峙在四里八鄉的威風模樣。洋樓的主人們操勞奔波,也曾叱吒風雲。我們探訪洋樓,回望這個陳姓家族的百年曆史。

從印尼“運回”的洋樓

目光透過樹木,看圍牆內的洋樓,頗有南洋風光。85歲的主人陳爾富,穿著一件印尼式的,深咖啡色花襯衫,正站在門口等著我們。

歷史上遠赴海外謀生的泉州人很多,“出門賺大錢、回鄉起大厝”的並不鮮見。陳家的民居始建於1936年,耗時一年多完工。洋房樓高兩層,坐南朝北。


泉州這座洋樓,見證了陳姓家族的百年曆史!它也曾叱吒風雲!


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文博館員樑春光引我們看,民居分前後相連的兩座樓。中間以天橋相連。前樓平頂用木材架空成四面,可以排水,架空層前設有出口,出口前廊上有花朵裝飾。主體洋樓正立面兩端呈半圓形凸出。通高水泥圓柱柱頭、木質百葉窗和鐵窗窗花精雕細琢。樓房外壁周邊裝飾著渦卷、花葉、幾何圖形。

陳爾富告訴我們,佔地四畝多的地塊,其實工程只完成了主體部分,也就是原計劃的四分之一。蓋洋樓時聘請了兩位師傅,分別建造左右對稱的兩部分。主人的意圖很明顯,讓師傅比試比試營造技藝,獲勝者可以拿下工程剩下的部分。

要知道,這在當時可是很誘人的大工程呢!所以乍一看彷彿洋樓左右對稱,其實主人看來,右側建築細節呈現起來更靈動些。

泉州這座洋樓,見證了陳姓家族的百年曆史!它也曾叱吒風雲!


房間內的陳設也很讓人驚歎:大小不同的鐵床,高大的座鐘,成套的印尼風格的藤木椅、茶几、飯桌、梳妝鏡,甚至是成套的鍋子、盆子、肥皂盒……這些歷經八十多年依舊如新的器物,是整箱整箱從印尼運回的。

不僅如此,當年建造洋樓的水泥、磚瓦等家裝材料,也都是從海外船運到安海港,再由人力不計成本地運到曾林來的。遺憾的是1937年洋樓剛竣工,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負責為家族營造基業的陳啟紫返回印尼,繼續營造洋樓的計劃就此擱置。

在數十年的時間裡,陳氏洋樓是四里八鄉最壯觀的建築之一。泉州歷史文化中心理事許月才猶記得,童年時徒步走過田埂,大老遠的便可以望見那高聳的精緻的洋樓,那裡有許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西式生活。


泉州這座洋樓,見證了陳姓家族的百年曆史!它也曾叱吒風雲!



兄長此生未再回國

陳啟紫是被家族“選中”,回國打理營造洋樓事務的代表。陳家人知道,幕後支付主要費用的,是他的二哥陳啟志。

啟志和啟紫,都是陳大霄的兒子。陳大霄早年與家中兄弟五個,一同下南洋打拼。二弟陳大謙最早發跡,創辦的“謙記”經營咖啡和糖等印尼土產,成為泉籍的印尼富商之一。陳大霄家族的興起,是在“謙記”之後。啟志和啟紫也從事咖啡與糖類的生意,逐漸在印尼有了影響力。

陳家兄弟長大成人後不分彼此,由啟志為主在海外打理生意,啟紫回國張羅家中事務。並帶回弟弟啟才,準備日後留在家鄉看守基業。啟才正是現在洋樓的主人陳爾富的父親。陳爾富出生在1934年,在洋樓動工前出生。他的成長經歷和這座洋樓密不可分。

陳爾富說,啟志雖然是幕後出資者,但沒有再回到泉州,親眼見一見家鄉的洋樓。


泉州這座洋樓,見證了陳姓家族的百年曆史!它也曾叱吒風雲!



他不計較人們把興建洋樓看做是弟弟啟紫的功勞。而啟紫也在曾林社區不遠處建了一座“啟志橋”,以哥哥的名字命名,方便人們出行。當地的紫岫小學,也是兄弟倆的功勞之一。

長幼有序,長兄為父。這樣的傳統也刻在洋樓上。陳爾富拿出民國時期土地房產所有證的複印件,上面寫的大厝的主人竟然是一位女士——陳爾富的大伯母。原來長兄早逝,陳家便尊長兄嫂為家中管事的人。她從大厝落成起,就在裡面住了三十多年,甚至連“房產證”都寫成她的。


泉州這座洋樓,見證了陳姓家族的百年曆史!它也曾叱吒風雲!


第一任“華僑縣長”

陳啟紫做過一件轟動一時的事:響應號召,參加第一批印尼華僑回國觀光團。他親身感受到祖國社會主義建設速度,就抱定回國的決心。1953年將印尼生意清盤,攜家帶口返回祖國,並擔任晉江縣僑聯主席、晉江縣副縣長。成為新中國解放之後,晉江縣第一任華僑身份的縣領導。

據說上任後,陳啟紫將副縣長每月的工資105元,悉數捐給僑聯作辦公經費。他還將自己從印尼帶回來的資金投入福建華僑投資公司,任晉江地區募股委員會主任。

瞭解到僑鄉人民文化生活十分枯燥,他便發動華僑、僑眷投資興辦文化活動場所。泉州中山南路僑光電影院、石獅華僑戲院,以及晉江、石獅燈光球場,就是在陳啟紫的倡導和促進下建成的。

泉州僑光電影院,落成於1955年,建築面積2100平方米,擁有座位1195個, 建築具有俄羅斯古典建築風格和樣式。進城“看‘僑光’、吃‘遠芳’”,是當時泉州人最高級的享受。

在家外,他是人們敬慕的華僑縣長,但在家中陳啟紫卻是和藹的長輩。他會給家裡的孩子們發糖果,也會用家後面種植的咖啡樹結出的咖啡豆磨咖啡,和孩子們分享。

泉州這座洋樓,見證了陳姓家族的百年曆史!它也曾叱吒風雲!

洋樓在城市建設的洪流中留存了下來,高新技術園區的建設也為它專門拐個彎讓了路。洋樓前方有大埕,西側有護厝。東側和樓後有大片的空間,作為花園和菜地。

陳家人說,老咖啡樹是從咖啡種子長成的,他和洋樓年紀差不多,也該有八十多歲了。

前兩年修整地皮時,老咖啡樹被砍掉了些。可春風拂過,老樹的枝頭又冒出了點點新葉,正如當年洋樓興起時的那份生機與希望。

來源|花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