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書中的小故事

小書中的小故事

馬建紅(法學博士)

放寒假了,在“忙年”的間隙,可以看一些比較“閒”和“雜”的書,專業書能不碰就不去碰了。假期總得有個假期的樣兒,張弛有度,才是生活應該有的樣子。這次讀的是齊如山先生的《北平雜記》,其中的一篇篇文章雖短小卻耐讀,讀的時候有濃濃的人間煙火氣息,掩卷時又讓人回味悠長,忙時可擱置一邊,閒時可拿來從某頁隨時讀起,不知不覺間即可讀完,對於讀書人來說,感覺上還是頗有成就感的。而其中的一些小故事,還會讓人生髮出一些有趣的聯想,很值得記錄下來。

又到年根兒了,春節七天“小長假”也即將到來,雖說許多職場人士早已無心工作,不過只要正式假期還未開始,大家就需每天去單位點卯報到,該做的事情也須照常進行。法院裡則是一如既往地忙,臘月二十八九開庭的公告還有不少呢。然而,這些相當於古代“衙門”的地方,在年前年後卻是另一番景象。

齊先生的書中說道,在從前,端午、中秋節時,官商界都不會放假,“惟獨年節,則非放不可。”而且年節放假的儀式感很強,很隆重,“官場則於臘月二十或二十一日,由監印官帶領吏役,把印洗淨,由堂官(尚書)包好,裝入印匣,把它供於案上,燃好香燭,全體堂官,全部官員,行一跪三叩禮,畢,再把它加以封條,這名詞叫做封印,從此便不辦事。除強盜、放火、人命等重大案情外,雖管地面的官員,也不辦公。各衙門及各省,都是如此。一直到次年,正月十九二十日開印,始才照常理事。開印的禮節與封印一樣。”從這節描述來看,古代官場的年假是比較長的,大約有一個月的時間,相當於現下大中小學的寒假了。他們放假了,那就是真的放假了,除有重大刑事案件發生需要緊急處理外,其他的事兒都需等到節後辦理。而封印和開印的儀式化,也正說明了官衙的權威與鄭重其事。當然,古代農耕社會裡,衙門的職能是相對單一的,日常本就沒有那麼多事務需要處理,再加上家族鄉里的自治化程度較高,對官員政績的考核指標不多,所以“勤政愛民”的工作在日常即可完成,毋須年終再“加班”完成了。

通常而言,居家百姓都有年前掃屋的習慣,大約積攢了一年的灰塵,正好藉機清理一下,好在正月裡以窗明几淨、乾淨整潔的姿態,迎接親朋好友的到來。而在平時,除非有什麼特別的活動,則較少進行徹底的清潔,“衛生死角”的存在在所難免。尋常百姓家是如此,那皇帝家裡應該好些吧?

這幾年電視裡的宮廷劇較多,皇宮裡的輝煌我們也見識了不少,宮裡的宮女太監那麼多,只要他們各負其責,衛生理應不成問題。其實不然,根據齊如山先生的記載,宮中情形並不如理想中那樣莊嚴肅穆,“在皇上常經過的地方,當然是相當潔淨,稍背的地方,也是大堆的爐灰垃圾及茶葉果皮等等。尤其是西北一帶靠紫禁城牆的地方,因宮中不用,都是歸太監的親戚本家暫住,裡邊有小飯鋪、小茶館、鴉片煙館、賭局,等等,蓋裡邊的太監,出來一次很遠,多在此處來消遣。皇上看不到,內務府怕得罪太監,又不敢舉發,遂腐敗到如此。”據說皇上知道這事後,曾一次就遷出去了兩千多人,可見在巍峨莊嚴的皇宮裡養著多少閒雜人等。

最不可理喻的還是太和殿等處之髒,“光緒戊戌,我隨先君上朝,進東華門一直往北,出來時先君欲帶我逛逛,乃由太和殿前經過,出太和門往東,再由東華門出來,在太和殿前月臺上(丹墀)看到許多人糞,乾脆說就是一個大拉屎場;丹墀下院中,則蓬蒿滿院,都有一人多高,幾時皇上經過,幾時才剷除一次,這也是大家所想不到的。”仔細想想,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宮裡的宮女和太監都只對皇帝負責,做了的工作,皇帝能看到,自然就能領賞,而皇帝不常去的地方,即便打掃得再幹淨,皇帝也看不到,出力不討好的事兒,有誰願意去做呢?久而久之,大家就都只樂得去做那些表面文章了。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現實中經常發生的事情。比如一些地方會參加文明城市或衛生城市的建設和評比,為此也會動員各種力量參與其中,打掃衛生、拆違拆臨自不必說,不過再怎麼努力仍有可能留下死角,於是人們就會在檢查組可能經過的地方,立起遮板,畫上漂亮的彩繪,給檢查組留下乾淨整潔的印象,但在遮板的背後,則是髒亂差依然。這種為應付檢查的做派,與宮中宮女太監只為邀功請賞的心態如出一轍。當我們再看那些煞有介事的宮廷戲時,想想齊先生所描述的場景,就會覺得皇帝有時候其實也挺可憐的。

在齊先生的這本小書中,還有諸多類似的小掌故,它將那座歷史悠久而人文氣息濃郁的都城,描寫得格外鮮活。無論是宮廷、官衙,還是書攤兒,茶館兒,都透著一股子真實的人味兒。在新春來臨之際,人們常說辭舊迎新的話,而所謂的舊與所謂的新,則在於每個人的感悟與感觸,這是非常私人化的,正像齊先生書中的“雜記”,既是眾人想象中的都城,更是齊先生心中一個人的城池。在迎接新年的時候,讀這麼一本憶舊的閒書,還是蠻應景的呢!

漫畫/曹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