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吉利、長城、奇瑞出海2.0時代的底層邏輯


對於自主品牌而言,此時他們的本土市場正在上演著一場焦灼的混戰。28年來整體市場的增長失速、SUV市場的降溫、不斷降價也提不起來的消費興致讓還延續著存量時代邏輯的車企們倍感壓力。

而越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有著多年經驗積累的中國車企更渴望在國際舞臺上尋求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的抱負與理想。


一文讀懂吉利、長城、奇瑞出海2.0時代的底層邏輯


2019年中旬,以長城、吉利、奇瑞為主的自主品牌掀起了一股出海大潮。而這已經不是中國自主品牌第一次走出國門。通過不斷地摸索和探路,中國自主品牌逐漸進入了出海的2.0時代。

車市寒冬出海機遇幾何?

2019年6月5日,以WEY品牌命名的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CZ-11 WEY號從黃海海域成功發射。與這場火箭發射儀式遙相呼應的是,長城汽車俄羅斯圖拉工廠在同一天迎來竣工投產,同時首款“全球車”哈弗F7在海外上市。


一文讀懂吉利、長城、奇瑞出海2.0時代的底層邏輯


籌謀了近四年的時間,長城的俄羅斯項目終於取得了階段性的成績。接下來,長城還與圖拉州簽署了工廠第二階段投資意向協議。

長城在俄羅斯建廠邁出尋路國際化市場的第一步的同時,其國內市場的首要競爭對手吉利,此時也取得了尋路國際市場的階段性成績。

6月12日,吉利牽手寶騰後的首款新車寶騰X70在寶騰丹馬林工廠正式下線。此次下線儀式,得到了工信部部部長苗圩、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寶騰汽車董事長YBhg Dato'Sri Syed Faisal等領導的站臺支持。


一文讀懂吉利、長城、奇瑞出海2.0時代的底層邏輯


與此同時,吉利戰略投資的億咖通科技、寶騰汽車還與馬來西亞ALTEL公司正式簽約,成立三方技術合資企業。

據悉,三方將從產品研發、本地運維、質量管理、生態構建等多方面資源協同,將合資公司打造為體系成熟的車聯網服務提供商。

事實上,吉利佈局東南亞市場,也經過了兩年時間的運籌帷幄。如今在吉利集團的全面加持之下,寶騰汽車正在滿血復活,在銷量市場上的表現是從第四名回到了銷售榜亞軍的位置。

吉利通過收購寶騰汽車逐漸紮根東南亞市場,而奇瑞則瞄準了南亞印度這塊被寄予希望的汽車市場。


一文讀懂吉利、長城、奇瑞出海2.0時代的底層邏輯


5月9日,據國外媒體報道,中國汽車製造商奇瑞汽車希望與塔塔汽車成立合資企業,進軍印度市場。

在此之前,奇瑞已經與塔塔汽車旗下捷豹路虎品牌共同成立了合資公司,在中國生產汽車。而此次奇瑞則希望與塔塔在印度市場敲定的合作方向為“合資企業、零售合作或技術共享”,不過奇瑞進入印度市場的時間尚未最終確定。

創新模式能否穿越荊棘?

在前後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內,三家自主品牌紛紛傳出進軍國際市場的最新動態,這顯然不是偶然事件,而是自主品牌預判當前大勢做出的相同選擇。

基於對“汽車品牌一定是全球化”的預判,中國自主品牌一直沒有放棄探索海外市場的機會。而這一次集體進軍海外市場的大潮,則表現出一個相同的特徵——遠交近攻。

俄羅斯、東南亞以及南亞印度,均鄰近中國市場,選擇它們作為探索海外市場的初階挑戰,具備有力的地理和資源優勢。而各個區域市場各自的獨特性,也讓三家自主品牌的海外戰略分出了不同之處。


一文讀懂吉利、長城、奇瑞出海2.0時代的底層邏輯


近日在海外市場聲勢大造的長城汽車,選擇俄羅斯市場作為其海外第一站,也是基於歷史和機遇等多重考慮。

據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介紹:“長城汽車早在2015年就開始進入俄羅斯市場,我們選擇俄羅斯跟產品屬性有很大關係。國土面積非常大,而且道路的基礎設施並不完整,氣候條件也比較差,冰雪天氣比較多,我們判斷俄羅斯市場對SUV、對皮卡車型有剛性需求。”

結合長城在SUV、皮卡領域的優勢以及俄羅斯市場的主要需求,長城迅速敲定俄羅斯市場並建立了一套與此前中國品牌“走出去”完全不同的國際化模式——建廠。

長期以來,自主品牌在出口國投資建立的工廠大多為散件組裝工廠或者直接的整車出口,而長城則在俄羅斯圖拉工廠建立了海外首個涵蓋衝壓、焊接、塗裝、總裝四大生產工藝的整車製造廠。通過建廠的方式,長城汽車與當地深度結合並解決當地就業,更進一步地瞭解當時市場,為紮根當地市場做好準備。


一文讀懂吉利、長城、奇瑞出海2.0時代的底層邏輯


與長城俄羅斯建廠不同的是,吉利汽車進攻東南亞市場的邏輯是派出當地尖兵品牌寶騰,並全面輸出管理、技術的方式,深度探索馬來西亞市場。

吉利這一步棋下了整整兩年,如今才算是取得了階段性的成績。兩年前的6月23日,吉利控股集團與馬來西亞DRB-HICOM集團達成協議,吉利收購DRB旗下寶騰汽車49.9%的股份以及豪華跑車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

在成功收購併運作沃爾沃品牌的基礎之上,兩年來,吉利不斷向寶騰導入明星產品博越、注入李春榮為CEO的中國管理團隊,如今又通過建立合資企業,使得寶騰在智能網聯技術上有新的突破。如今,寶騰已經成為馬來西亞市場的銷量亞軍。未來,更多全新的產品和技術導入還將為寶騰品牌帶來新的活力。

再看奇瑞選擇印度市場的邏輯。眾所周知,奇瑞是中國自主品牌出口領域大“老大哥”,早在2017年,奇瑞海外出口量已經突破十萬輛。


一文讀懂吉利、長城、奇瑞出海2.0時代的底層邏輯


在多年出口經驗的積累下,奇瑞藉著捷豹路虎品牌的搭橋,展開了對印度市場的探索。當然,此次奇瑞探索印度市場,也將範圍放寬至“合資企業、零售合作或技術共享”三個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當前中國車市正處寒冬,未來幾年的市場被預判為將持續冰封,而印度市場則被判斷為唯一一個將大幅增長的市場。奇瑞此時發起對印度市場的進攻,可謂贏得了天時地利。

在吉利、長城、奇瑞的探索之下,產業鏈輸出、管理架構和技術輸出、合資模式成為2019年自主全球化的三大新趨勢。這是在單純以出口模式“走出去”後的創新舉措,是深度試水海外市場的進階之旅。

破釜沉舟,出海老兵的新思考

中國自主品牌對於“走出去”模式的不斷創新,無疑是希望能夠真正在國際市場建立影響力,讓中國品牌走出國門。

然而,探索國際市場並非易事,特別是在貿易戰影響,全球經濟緊張的氛圍之下。魏建軍在接受汽車頭條APP採訪時表示:“在海外投資,第一講的就是政治,兩國關係上是否融洽,第二講營商環境是否合適。”

當然,政治和運營環境融洽的兩大前提下,還需要綜合考慮經銷商關係、就業、地方政府關係、市場需求、銷售、營銷、網絡等各個方面的因素。這並非一項小的工程,對於每一家自主品牌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戰。

魏建軍曾在接受汽車頭條APP採訪時表示:“中國汽車一定要走出去,我也和大家開玩笑,我們到底死在國內,還是死在國外?長城汽車還是選擇死在國外,怎麼也要去挑戰。”


一文讀懂吉利、長城、奇瑞出海2.0時代的底層邏輯


的確,中國品牌的海外之路註定是一場充滿了艱辛的長征,但卻是中國品牌真正強大的一條必由之路。 要想取得長足的發展,自主品牌唯有升級到全球市場的競爭格局之中,才能獲得更大空間去實現施展拳腳。

而當前的市場大勢也為自主品牌展翅海外市場創造了好的環境。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汽車出口量為115萬輛,同比增長11.3%。2015年-2018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逐漸增長,2018年中國汽車出口量相比2015年增長59.72%。

隨著自主品牌進軍海外市場步伐的邁進,這一數據或將呈現大幅增長。誰能夠抓住機遇,誰或許能夠創造中國汽車發展的奇蹟。

站在新時代的風口和機遇之中,這一次自主品牌的扛旗出征海外市場,能否重新講好中國故事?能否刷新全球市場對中國品牌的認知?挑戰與機遇並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