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百越是蠻荒之地,秦始皇為何一定要打下來,最終造成失國

秦始皇派出五十萬大軍,前後三次發動的針對百越(兩廣地區)的長達十年的戰爭,在歷史上明顯是一次錯誤的決策。不但打了三次,持續十年,都沒能把百越打下來,更為嚴重的是,因此造成國內空虛,陳勝、吳廣等人,“揭竿而起”就能攻城拔寨。而且一呼百應,天下大亂。最後秦朝不得不把囚徒放出來組成軍隊對付農民軍。雖然初期還能打敗陳勝、吳廣。但是後期面對項羽的時候,卻完全不是對手。

如果當初秦始皇不是把這五十萬大軍派去進攻百越,而是駐守在國內,農民軍還會有機會嗎?顯然是相當困難的。而且,百越之地在那時候屬於不毛之地,沒有開發,瘴氣橫行,氣候惡劣(這種情況直到宋朝依然是如此),就算打下來,也沒有什麼用。秦始皇何以做出這種得不償失的舉動呢?

明明百越是蠻荒之地,秦始皇為何一定要打下來,最終造成失國

(秦始皇劇照)

我認為,秦始皇之所以要打響攻擊百越的戰爭,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考慮。

一、四海一統的思想。

在古人的觀念中,中國是居於中央的國家。中國的四方都是海洋,分別是東海、西海、南海、北海。當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他基本上就算是控制了東海和西海(西海雖然不存在,但因為秦國曆史上對西域的開拓,因此被認為是對西方的佔有)。因此,繼續佔有北海和南海,就是秦始皇的夢想。

在秦始皇看來,北海是被匈奴人佔領者。所以他讓蒙恬帶領30萬大軍前往應付匈奴。一方面,通過修萬里長城,確保匈奴不至於攻擊到內陸來。另一方面,又以萬里長城為基地,北擊匈奴,最終實現打到北海(貝加爾湖之類的)邊緣的目的。

相對來說,最容易實現的目的,是打到南海。而打到南海,就要拿下百越。所以,就算百越是蠻荒的不毛之地,從大一統的角度來考慮,也是要拿下來的。而且在秦始皇看來,拿下百越,打下南海,是比拿下匈奴,打到北海更容易實現的目標。所以他給了蒙恬30萬人,卻在南方投入了50萬兵力。

明明百越是蠻荒之地,秦始皇為何一定要打下來,最終造成失國

(蒙恬劇照)

二、消除隱患的需要。

百越一直是個不安定的因素。當年楚國住在南方,和百越有過數次交戰,但是基本上沒有什麼勝算。沒勝算並不是打不贏,而是百越是個泥潭。因為百越的民族比較多,組成人員比較複雜,再加上氣候條件惡劣。因此,楚國在和百越交戰的時候,就算偶爾把百越打下來了一些,下一次百越那些部落又反水,又和楚國交惡。總之,楚國在和百越打的時候,總是得不償失。

秦朝統一六國以後,南方的這個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

一方面,百越原本就不平復。另一方面,楚國一些貴族又逃到了百越,想依靠百越作為策源地,顛覆秦朝。

因此,對於秦朝來說,雖然百越是蠻荒之地,本身打下來也沒有什麼用處,但是把他拿下來,消滅隱患,卻是非常重要的。

明明百越是蠻荒之地,秦始皇為何一定要打下來,最終造成失國

(攻打百越,圖取其意)

​三、張揚武力的表現。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他自己的自信心是膨脹到了極點的。他取三皇五帝各一個字,給自己改個“皇帝”的名字,就是自信心膨脹到極點的表現。

既然秦始皇覺得自己的功績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所開創的基業,就不能簡單只是統一六國。因為統一了六國,只是達到周朝的水平。秦始皇當然要超過周朝的水平,更要超過楚國的水平。以前楚國不能完成的事情,強大的秦朝當然要能夠完成。

也就是有以上一些考慮,秦始皇和百越較上勁了。但最終後院起火,造成了秦朝滅亡的悲劇。

(參考資料:《史記》《淮南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