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秦瓊秦叔寶,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秦瓊在歷史上的顯著地位和在民間的根深蒂固的影響僅次於武聖關公。“孝母似專諸,交友賽孟嘗”、“鐗打山東六府,馬踏黃河兩岸,威震山東半邊天”,是對秦瓊最好的讚歎褒獎。

延伸:專諸是屠戶出身,長得目深口大,虎背熊腰,英武有力,對母親非常孝順,是當地有名的孝子、義士。一次,專諸與一大漢廝打,眾人力勸不止,其母一喚,他便束手而回。專諸是一個非常孝敬父母的人。

孟嘗君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歸附了孟嘗君。孟嘗君對於來到門下的賓客都熱情接納,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賢士無不傾心向往。

近代詩人宋恕在《遊五龍潭》一詩中記述道:“胡國宅猶記,唐家陵久平。二三老農販,閒坐說秦瓊。”詩人真實地記錄下清末民初濟南人在閒暇休憩之時,談及他們心目中崇拜的這位山東好漢的情景。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秦瓊祠都會舉辦祈福會,人們紛至迭來湧入祠堂,為來年的運勢祈福,並請回秦瓊年畫貼於家中,保佑家人平安。在民間,手持雙鐗的秦瓊與手持雙鞭的尉遲恭同是門神的代表。

選址五龍潭

"

提起秦瓊秦叔寶,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秦瓊在歷史上的顯著地位和在民間的根深蒂固的影響僅次於武聖關公。“孝母似專諸,交友賽孟嘗”、“鐗打山東六府,馬踏黃河兩岸,威震山東半邊天”,是對秦瓊最好的讚歎褒獎。

延伸:專諸是屠戶出身,長得目深口大,虎背熊腰,英武有力,對母親非常孝順,是當地有名的孝子、義士。一次,專諸與一大漢廝打,眾人力勸不止,其母一喚,他便束手而回。專諸是一個非常孝敬父母的人。

孟嘗君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歸附了孟嘗君。孟嘗君對於來到門下的賓客都熱情接納,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賢士無不傾心向往。

近代詩人宋恕在《遊五龍潭》一詩中記述道:“胡國宅猶記,唐家陵久平。二三老農販,閒坐說秦瓊。”詩人真實地記錄下清末民初濟南人在閒暇休憩之時,談及他們心目中崇拜的這位山東好漢的情景。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秦瓊祠都會舉辦祈福會,人們紛至迭來湧入祠堂,為來年的運勢祈福,並請回秦瓊年畫貼於家中,保佑家人平安。在民間,手持雙鐗的秦瓊與手持雙鞭的尉遲恭同是門神的代表。

選址五龍潭

秦瓊祠(整理彙編)

五龍潭為秦瓊故居的說法,最早見於元代濟南人、著名散曲家張養浩的《復龍祥觀施田記》。他幼年時多次往來於五龍潭,聽老人們說,這裡原是唐代秦瓊府第遺址,一天晚上雷雨大作,潰陷為淵。百姓驚恐之餘,傳告裡面藏有神靈,不敢就近修築民舍。這時有人提出,深淵乃為龍的居所,適宜建道觀,祀五方神龍,以鎮守本土,祛除災難。於是就有積德行善之家,備齊物料,聚集工匠,建起這座龍祥觀。龍祥觀建成後,即由王姓葆光法師主持祠事,傳至第六代為劉志義,這篇記就是應劉志義登門請求而作。

清乾隆年間客居濟南的學者桂馥在五龍潭畔建潭西精舍,他在《潭西精舍記》中記述道:“歷城西門外唐翼國公故宅,一夕化為淵,即五龍潭也。”其後,歷城人朱照在《金秋老屋筆記》中亦寫道:“(秦瓊為)歷城南山終宮人。顯貴後建府第於淨池邊,今五龍潭。”

其實,在濟南民間,很久以來一直流傳著這樣的故事:相傳秦瓊在秦王李世民麾下出徵,立下汗馬功勞,做了大官。在平定天下之後,就在其老家濟南五龍潭上建了一座豪華的府第。一天晚上,忽然雷電交加,風雨大作,只聽得轟然一聲巨響,秦瓊府第陷入地中,化為一潭深不可測的潭水。後來有個水性很好的打漁人,醉後乘興在池邊行走,被青衣使者請入潭內,深水中有座豪華的水晶宮,門額上有“胡國公府”四個金字,原來那府第便是下陷的秦瓊府。他沿著漢白玉臺階進入金光耀眼的大殿,又見一條像龍的東西在那裡酣睡。他一看,嚇得急忙退出……再到後來,又有個人喝醉了酒,躺在潭邊的樹蔭下睡覺,他夢見一位身著紅袍、五綹長鬚的大官,前來請他去喝酒。他跟著那位大官就走,但剛到大門口,他就驚醒了。因為他睡著翻身,眼看滾入潭中,幸好被另外的遊人把他緊緊抓住了……

雖然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隨著秦瓊父親的墓在經七緯六路附近被發現,確鑿證明他從沒在五龍潭居住過,更沒有在此建府邸。但秦瓊府“一夕化為淵”而成五龍潭這一傳說,非常動人,流傳久遠,深入人心,始終感染著我們濟南人,致使老濟南們多少年來也一直把此地稱為“秦瓊府”。這或許即為新築建的秦瓊祠落戶五龍潭公園的緣由。2010年9月29日上午9點,五龍潭裡的秦瓊祠正式對外開放。

建築介紹

秦瓊祠整組建築為唐代風格、北方典型的四合院規制。總體格局為正殿、東廊、西亭廊及大門,大門外建有影壁與建築呼應並圍合成相對獨立的空間,佔地1128平方米。秦瓊祠的裝飾集浮雕、圓雕、壁畫、碑刻等於一體,採用了線刻、銅腐蝕、鍛銅、景泰藍等多種工藝。祠堂內外的展品更是充斥著濃郁的唐代文化氛圍和秦瓊故里濟南的鄉土文化氣息。


"

提起秦瓊秦叔寶,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秦瓊在歷史上的顯著地位和在民間的根深蒂固的影響僅次於武聖關公。“孝母似專諸,交友賽孟嘗”、“鐗打山東六府,馬踏黃河兩岸,威震山東半邊天”,是對秦瓊最好的讚歎褒獎。

延伸:專諸是屠戶出身,長得目深口大,虎背熊腰,英武有力,對母親非常孝順,是當地有名的孝子、義士。一次,專諸與一大漢廝打,眾人力勸不止,其母一喚,他便束手而回。專諸是一個非常孝敬父母的人。

孟嘗君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歸附了孟嘗君。孟嘗君對於來到門下的賓客都熱情接納,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賢士無不傾心向往。

近代詩人宋恕在《遊五龍潭》一詩中記述道:“胡國宅猶記,唐家陵久平。二三老農販,閒坐說秦瓊。”詩人真實地記錄下清末民初濟南人在閒暇休憩之時,談及他們心目中崇拜的這位山東好漢的情景。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秦瓊祠都會舉辦祈福會,人們紛至迭來湧入祠堂,為來年的運勢祈福,並請回秦瓊年畫貼於家中,保佑家人平安。在民間,手持雙鐗的秦瓊與手持雙鞭的尉遲恭同是門神的代表。

選址五龍潭

秦瓊祠(整理彙編)

五龍潭為秦瓊故居的說法,最早見於元代濟南人、著名散曲家張養浩的《復龍祥觀施田記》。他幼年時多次往來於五龍潭,聽老人們說,這裡原是唐代秦瓊府第遺址,一天晚上雷雨大作,潰陷為淵。百姓驚恐之餘,傳告裡面藏有神靈,不敢就近修築民舍。這時有人提出,深淵乃為龍的居所,適宜建道觀,祀五方神龍,以鎮守本土,祛除災難。於是就有積德行善之家,備齊物料,聚集工匠,建起這座龍祥觀。龍祥觀建成後,即由王姓葆光法師主持祠事,傳至第六代為劉志義,這篇記就是應劉志義登門請求而作。

清乾隆年間客居濟南的學者桂馥在五龍潭畔建潭西精舍,他在《潭西精舍記》中記述道:“歷城西門外唐翼國公故宅,一夕化為淵,即五龍潭也。”其後,歷城人朱照在《金秋老屋筆記》中亦寫道:“(秦瓊為)歷城南山終宮人。顯貴後建府第於淨池邊,今五龍潭。”

其實,在濟南民間,很久以來一直流傳著這樣的故事:相傳秦瓊在秦王李世民麾下出徵,立下汗馬功勞,做了大官。在平定天下之後,就在其老家濟南五龍潭上建了一座豪華的府第。一天晚上,忽然雷電交加,風雨大作,只聽得轟然一聲巨響,秦瓊府第陷入地中,化為一潭深不可測的潭水。後來有個水性很好的打漁人,醉後乘興在池邊行走,被青衣使者請入潭內,深水中有座豪華的水晶宮,門額上有“胡國公府”四個金字,原來那府第便是下陷的秦瓊府。他沿著漢白玉臺階進入金光耀眼的大殿,又見一條像龍的東西在那裡酣睡。他一看,嚇得急忙退出……再到後來,又有個人喝醉了酒,躺在潭邊的樹蔭下睡覺,他夢見一位身著紅袍、五綹長鬚的大官,前來請他去喝酒。他跟著那位大官就走,但剛到大門口,他就驚醒了。因為他睡著翻身,眼看滾入潭中,幸好被另外的遊人把他緊緊抓住了……

雖然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隨著秦瓊父親的墓在經七緯六路附近被發現,確鑿證明他從沒在五龍潭居住過,更沒有在此建府邸。但秦瓊府“一夕化為淵”而成五龍潭這一傳說,非常動人,流傳久遠,深入人心,始終感染著我們濟南人,致使老濟南們多少年來也一直把此地稱為“秦瓊府”。這或許即為新築建的秦瓊祠落戶五龍潭公園的緣由。2010年9月29日上午9點,五龍潭裡的秦瓊祠正式對外開放。

建築介紹

秦瓊祠整組建築為唐代風格、北方典型的四合院規制。總體格局為正殿、東廊、西亭廊及大門,大門外建有影壁與建築呼應並圍合成相對獨立的空間,佔地1128平方米。秦瓊祠的裝飾集浮雕、圓雕、壁畫、碑刻等於一體,採用了線刻、銅腐蝕、鍛銅、景泰藍等多種工藝。祠堂內外的展品更是充斥著濃郁的唐代文化氛圍和秦瓊故里濟南的鄉土文化氣息。


秦瓊祠(整理彙編)

影壁

長久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的秦瓊傳奇故事中,最為突出的主題之一便是“秦瓊與馬”。當您來到五龍潭公園回馬泉觀覽時,熱情的濟南人定然會將這所名泉緣何稱名“回馬”的傳奇故事說給您聽:話說當年好漢秦瓊在歷城縣衙當捕快的時候,一次,他手持雙鐗,騎著高頭大馬追趕賊人來到這裡。在與賊人的鏖戰中,秦瓊所騎的戰馬猛一回頭,蹄力過猛,馬蹄落處出現了泉眼,一泓清泉從地中汩汩冒出。濟南人為了紀念這位山東豪傑,就將這個泉子叫做回馬泉了。

“秦瓊與馬”的故事不僅流傳於濟南民間,而且也出現在多部古代文學作品中。早在千餘年前的唐代,著名志怪小說家、祖籍齊州臨淄的段成式在其所著的《酉陽雜俎》卷十二《語資》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則傳說:“秦叔寶所乘馬,號忽雷駁。常飲以酒,每於月明中試,能豎越三領黑氈。及胡公(秦瓊)卒,嘶鳴不食而死。”在明清通俗章回小說《隋唐演義》和《說唐》中記述的“秦瓊賣馬”的故事在我國民間更是家喻戶曉。從以上述說中可以看出馬在秦瓊一生中具有何等重要地位。秦瓊祠影壁浮雕的設計者正是抓住了“秦瓊與馬”這一重大主題,極為生動地刻畫出唐代駿馬的形象,試圖從一個側面凸顯大將秦瓊戎馬倥傯的戰鬥生涯。

浮雕上的主角為何是兩匹戰馬?浮雕上刻的濟南文史專家榮斌先生所作的兩首古詩為此做了註釋,下面將榮詩徵引如下:

黃驃馬 奮蹄追風透骨龍,一任壯士橫戈行。梨園傳唱留佳話,自古良驥伴英雄。

忽雷駁 金蹬銀鞍騁沙場,痛飲醇醪意氣昂。悲嘶長隨壯士去,留得美名天下揚。

門前廣場

秦瓊祠大門口沒有象徵等級辟邪的大石獅。在演義小說中秦瓊為了掛帥徵東,七十歲高齡與尉遲恭比賽舉千斤石獅子,累的吐血倒地,以至病死,或許是這個原因。

作為武將的秦瓊應該是不信邪的,他是北方年畫中的門神,所以無需其他神獸庇佑。武將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騎馬,秦瓊祠門前的石頭也是馬相關,名為“上馬石”。這一對上馬石第一步臺階高約30釐米,第二步臺階高約60釐米,石重一千餘公斤。

有沒有上馬石,也是宅第等級的一個劃分標準。二是上馬時真離不開它。每當主人慾外出時,僕人便牽馬備鞍至上馬石前,主人經過上馬石的兩步臺階,就可以輕易地腳登馬蹬、騎上馬背出行了。這種石頭分為兩種,一種是簡單的方形、長方形的石塊,一種是階梯形的石頭。材料以漢白玉、大青石居多,分素面和雕琢兩種。門前的兩塊上馬石,一塊是供主人出行時登高上馬用的,另一塊是供主人歸來時下馬用的,但不叫下馬石。因為舊時,下馬是不受聽的。

大門

“秦瓊祠”牌匾為將軍書法家李鐸所題。

在秦瓊祠堂大門兩側,鐫刻著一副楹聯:“身通百戰術,氣作萬夫雄。”下面落款為:康有為。康有為不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還是近代有名的書法家,至今尚有許多書法作品傳世。但康有為生前卻並未給秦瓊府第或秦瓊祠堂題寫過楹聯,這副楹聯是他專為秦瓊後裔秦文柄先生撰寫的。據文柄先生之孫秦若軾先生在《濟南老街史話》中記述道,1926年,康有為“以古稀高齡三上廬山……時在九江鎮守使任上的秦文柄因公赴南昌,未能相接。次日返回後便專門拜訪,並設宴款待……興酣之餘,便書寫一聯贈秦。其上聯為:‘身通百戰術’,下聯為:‘氣作萬夫雄’;上款為:文柄仁兄;下款:康有為。鈐印有二:一為‘康有為印’;另一為‘維新百日出亡十年三洲大地遊遍四周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裡’共26字,將他一生經歷,集於方寸之間。康有為臨行前,秦親送銀元100元,並派隊伍一排護送出轄區。臨別依依,大有相見恨晚之意。”新中國成立後,文柄先生返回故鄉,遂將這副楹聯帶回濟南,藏於家中。2009年,市園林局欲在五龍潭畔新建秦瓊祠時,若軾先生將這副楹聯奉獻出來。後遂將楹聯原文嵌刻於祠堂大門兩側。您會發現:楹聯上有“身”“戰”和“萬”三字與現在通行的漢字不同。筆者以為,這三字正是民國初年使用過的漢字簡體字。早在晚清末年,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就曾主張漢字應該走簡化和拼音化的道路。康有為在這副楹聯中使用了當時已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正是他主張漢字簡化的具體體現。

"

提起秦瓊秦叔寶,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秦瓊在歷史上的顯著地位和在民間的根深蒂固的影響僅次於武聖關公。“孝母似專諸,交友賽孟嘗”、“鐗打山東六府,馬踏黃河兩岸,威震山東半邊天”,是對秦瓊最好的讚歎褒獎。

延伸:專諸是屠戶出身,長得目深口大,虎背熊腰,英武有力,對母親非常孝順,是當地有名的孝子、義士。一次,專諸與一大漢廝打,眾人力勸不止,其母一喚,他便束手而回。專諸是一個非常孝敬父母的人。

孟嘗君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歸附了孟嘗君。孟嘗君對於來到門下的賓客都熱情接納,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賢士無不傾心向往。

近代詩人宋恕在《遊五龍潭》一詩中記述道:“胡國宅猶記,唐家陵久平。二三老農販,閒坐說秦瓊。”詩人真實地記錄下清末民初濟南人在閒暇休憩之時,談及他們心目中崇拜的這位山東好漢的情景。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秦瓊祠都會舉辦祈福會,人們紛至迭來湧入祠堂,為來年的運勢祈福,並請回秦瓊年畫貼於家中,保佑家人平安。在民間,手持雙鐗的秦瓊與手持雙鞭的尉遲恭同是門神的代表。

選址五龍潭

秦瓊祠(整理彙編)

五龍潭為秦瓊故居的說法,最早見於元代濟南人、著名散曲家張養浩的《復龍祥觀施田記》。他幼年時多次往來於五龍潭,聽老人們說,這裡原是唐代秦瓊府第遺址,一天晚上雷雨大作,潰陷為淵。百姓驚恐之餘,傳告裡面藏有神靈,不敢就近修築民舍。這時有人提出,深淵乃為龍的居所,適宜建道觀,祀五方神龍,以鎮守本土,祛除災難。於是就有積德行善之家,備齊物料,聚集工匠,建起這座龍祥觀。龍祥觀建成後,即由王姓葆光法師主持祠事,傳至第六代為劉志義,這篇記就是應劉志義登門請求而作。

清乾隆年間客居濟南的學者桂馥在五龍潭畔建潭西精舍,他在《潭西精舍記》中記述道:“歷城西門外唐翼國公故宅,一夕化為淵,即五龍潭也。”其後,歷城人朱照在《金秋老屋筆記》中亦寫道:“(秦瓊為)歷城南山終宮人。顯貴後建府第於淨池邊,今五龍潭。”

其實,在濟南民間,很久以來一直流傳著這樣的故事:相傳秦瓊在秦王李世民麾下出徵,立下汗馬功勞,做了大官。在平定天下之後,就在其老家濟南五龍潭上建了一座豪華的府第。一天晚上,忽然雷電交加,風雨大作,只聽得轟然一聲巨響,秦瓊府第陷入地中,化為一潭深不可測的潭水。後來有個水性很好的打漁人,醉後乘興在池邊行走,被青衣使者請入潭內,深水中有座豪華的水晶宮,門額上有“胡國公府”四個金字,原來那府第便是下陷的秦瓊府。他沿著漢白玉臺階進入金光耀眼的大殿,又見一條像龍的東西在那裡酣睡。他一看,嚇得急忙退出……再到後來,又有個人喝醉了酒,躺在潭邊的樹蔭下睡覺,他夢見一位身著紅袍、五綹長鬚的大官,前來請他去喝酒。他跟著那位大官就走,但剛到大門口,他就驚醒了。因為他睡著翻身,眼看滾入潭中,幸好被另外的遊人把他緊緊抓住了……

雖然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隨著秦瓊父親的墓在經七緯六路附近被發現,確鑿證明他從沒在五龍潭居住過,更沒有在此建府邸。但秦瓊府“一夕化為淵”而成五龍潭這一傳說,非常動人,流傳久遠,深入人心,始終感染著我們濟南人,致使老濟南們多少年來也一直把此地稱為“秦瓊府”。這或許即為新築建的秦瓊祠落戶五龍潭公園的緣由。2010年9月29日上午9點,五龍潭裡的秦瓊祠正式對外開放。

建築介紹

秦瓊祠整組建築為唐代風格、北方典型的四合院規制。總體格局為正殿、東廊、西亭廊及大門,大門外建有影壁與建築呼應並圍合成相對獨立的空間,佔地1128平方米。秦瓊祠的裝飾集浮雕、圓雕、壁畫、碑刻等於一體,採用了線刻、銅腐蝕、鍛銅、景泰藍等多種工藝。祠堂內外的展品更是充斥著濃郁的唐代文化氛圍和秦瓊故里濟南的鄉土文化氣息。


秦瓊祠(整理彙編)

影壁

長久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的秦瓊傳奇故事中,最為突出的主題之一便是“秦瓊與馬”。當您來到五龍潭公園回馬泉觀覽時,熱情的濟南人定然會將這所名泉緣何稱名“回馬”的傳奇故事說給您聽:話說當年好漢秦瓊在歷城縣衙當捕快的時候,一次,他手持雙鐗,騎著高頭大馬追趕賊人來到這裡。在與賊人的鏖戰中,秦瓊所騎的戰馬猛一回頭,蹄力過猛,馬蹄落處出現了泉眼,一泓清泉從地中汩汩冒出。濟南人為了紀念這位山東豪傑,就將這個泉子叫做回馬泉了。

“秦瓊與馬”的故事不僅流傳於濟南民間,而且也出現在多部古代文學作品中。早在千餘年前的唐代,著名志怪小說家、祖籍齊州臨淄的段成式在其所著的《酉陽雜俎》卷十二《語資》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則傳說:“秦叔寶所乘馬,號忽雷駁。常飲以酒,每於月明中試,能豎越三領黑氈。及胡公(秦瓊)卒,嘶鳴不食而死。”在明清通俗章回小說《隋唐演義》和《說唐》中記述的“秦瓊賣馬”的故事在我國民間更是家喻戶曉。從以上述說中可以看出馬在秦瓊一生中具有何等重要地位。秦瓊祠影壁浮雕的設計者正是抓住了“秦瓊與馬”這一重大主題,極為生動地刻畫出唐代駿馬的形象,試圖從一個側面凸顯大將秦瓊戎馬倥傯的戰鬥生涯。

浮雕上的主角為何是兩匹戰馬?浮雕上刻的濟南文史專家榮斌先生所作的兩首古詩為此做了註釋,下面將榮詩徵引如下:

黃驃馬 奮蹄追風透骨龍,一任壯士橫戈行。梨園傳唱留佳話,自古良驥伴英雄。

忽雷駁 金蹬銀鞍騁沙場,痛飲醇醪意氣昂。悲嘶長隨壯士去,留得美名天下揚。

門前廣場

秦瓊祠大門口沒有象徵等級辟邪的大石獅。在演義小說中秦瓊為了掛帥徵東,七十歲高齡與尉遲恭比賽舉千斤石獅子,累的吐血倒地,以至病死,或許是這個原因。

作為武將的秦瓊應該是不信邪的,他是北方年畫中的門神,所以無需其他神獸庇佑。武將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騎馬,秦瓊祠門前的石頭也是馬相關,名為“上馬石”。這一對上馬石第一步臺階高約30釐米,第二步臺階高約60釐米,石重一千餘公斤。

有沒有上馬石,也是宅第等級的一個劃分標準。二是上馬時真離不開它。每當主人慾外出時,僕人便牽馬備鞍至上馬石前,主人經過上馬石的兩步臺階,就可以輕易地腳登馬蹬、騎上馬背出行了。這種石頭分為兩種,一種是簡單的方形、長方形的石塊,一種是階梯形的石頭。材料以漢白玉、大青石居多,分素面和雕琢兩種。門前的兩塊上馬石,一塊是供主人出行時登高上馬用的,另一塊是供主人歸來時下馬用的,但不叫下馬石。因為舊時,下馬是不受聽的。

大門

“秦瓊祠”牌匾為將軍書法家李鐸所題。

在秦瓊祠堂大門兩側,鐫刻著一副楹聯:“身通百戰術,氣作萬夫雄。”下面落款為:康有為。康有為不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還是近代有名的書法家,至今尚有許多書法作品傳世。但康有為生前卻並未給秦瓊府第或秦瓊祠堂題寫過楹聯,這副楹聯是他專為秦瓊後裔秦文柄先生撰寫的。據文柄先生之孫秦若軾先生在《濟南老街史話》中記述道,1926年,康有為“以古稀高齡三上廬山……時在九江鎮守使任上的秦文柄因公赴南昌,未能相接。次日返回後便專門拜訪,並設宴款待……興酣之餘,便書寫一聯贈秦。其上聯為:‘身通百戰術’,下聯為:‘氣作萬夫雄’;上款為:文柄仁兄;下款:康有為。鈐印有二:一為‘康有為印’;另一為‘維新百日出亡十年三洲大地遊遍四周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裡’共26字,將他一生經歷,集於方寸之間。康有為臨行前,秦親送銀元100元,並派隊伍一排護送出轄區。臨別依依,大有相見恨晚之意。”新中國成立後,文柄先生返回故鄉,遂將這副楹聯帶回濟南,藏於家中。2009年,市園林局欲在五龍潭畔新建秦瓊祠時,若軾先生將這副楹聯奉獻出來。後遂將楹聯原文嵌刻於祠堂大門兩側。您會發現:楹聯上有“身”“戰”和“萬”三字與現在通行的漢字不同。筆者以為,這三字正是民國初年使用過的漢字簡體字。早在晚清末年,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就曾主張漢字應該走簡化和拼音化的道路。康有為在這副楹聯中使用了當時已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正是他主張漢字簡化的具體體現。

秦瓊祠(整理彙編)

《舊唐書·秦叔寶傳》

大門內西側,一塊長3米、高2米的整石碑上,用繁宋體陰刻《舊唐書·秦叔寶傳》。

原文全文如下:秦叔寶,名瓊,齊州歷城人。大業中,為隋將來護帳內。叔寶喪母,護遣使吊之,軍吏怪曰:“士卒死亡及遭喪者多矣,將軍未嘗降問,獨吊叔寶何也?”答曰:“此人勇悍,加有志節,必當自取富貴,豈得以卑賤處之?”隋末群盜起,從通守張須陀擊賊帥盧明月於下邳。賊眾十餘萬,須陀所統才萬人,力勢不敵,去賊六七裡立柵,相持十餘日,糧盡將退,謂諸將士曰:“賊見兵卻,必輕來追我。其眾既出,營內即虛,若以千人襲營,可有大利。此誠危險,誰能去者?”人皆莫對,唯叔寶與羅士信請行。於是須陀委柵遁,使二人分領千兵伏於蘆葦間。既而明月果悉兵追之,叔寶與士信馳至其柵,柵門閉不得入,二人超升其樓,拔賊旗幟,各殺數人,營中大亂。叔寶、士信又斬關以納外兵,因縱火焚其三十餘柵,煙焰漲天。明月奔還,須陀又回軍奮擊,大破賊眾。明月以數百騎遁去,餘皆虜之。由是勇氣聞於遠近。又擊孫宣雅於海曲,先登破之。以前後累勳授建節尉。從須陀進擊李密於滎陽,軍敗,須陀死之,叔寶以餘眾附裴仁基。會仁基以武牢降於李密,密得叔寶大喜,以為帳內驃騎,待之甚厚。密與宇文化及大戰於黎陽童山,為流矢所中,墮馬悶絕。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叔寶獨捍衛之,密遂獲免。叔寶又收兵與之力戰,化及乃退。後密敗,又為王世充所得,署龍驤大將軍。叔寶薄世充之多詐,因其出抗官軍,至於九曲,與程咬金、吳黑闥、牛進達等數十騎西馳百許步,下馬拜世充曰:“雖蒙殊禮,不能仰事,請從此辭。”世充不敢逼,於是來降。高祖令事秦府,太宗素聞其勇,厚加禮遇。從鎮長春宮,拜馬軍總管。又從徵於美良川,破尉遲敬德,功最居多。高祖遣使賜以金瓶,勞之曰:“卿不顧妻子,遠來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為卿用者,當割以賜卿,況子女玉帛乎?卿當勉之。”尋授秦王右三統軍。又從破宋金剛於介休。錄前後勳,賜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授上柱國。從討王世充,每為前鋒。太宗將拒竇建德於武牢,叔寶以精騎數十先陷其陣。世充平,進封翼國公,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從平劉黑闥,賞物千段。叔寶每從太宗征伐,敵中有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太宗頗怒之,輒命叔寶往取。叔寶應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寶亦以此頗自矜尚。六月四日,從誅建成、元吉。事寧,拜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其後每多疾病,因謂人曰:“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十二年卒,贈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塋內立石人馬,以旌戰陣之功焉。十三年,改封胡國公。十七年,與長孫無忌等圖形於凌煙閣。

白話文:

秦瓊字叔寶,以其字揚名,齊州歷城人。起初在隋朝將領來護兒帳下聽差。他母親去世,來護兒派專人送喪服弔唁,吏屬不解地說:“士卒有喪事,將軍您從不饋贈,如今為何獨去叔寶家慰問?”來護兒說“:他有才能而又勇猛,心志節操完美無缺,哪會久處卑賤的地位呢?”

不久,秦瓊隨通守張須陀去下邳攻打賊寇盧明月,賊軍十餘萬人,張須陀所領兵馬僅敵方的十分之一,堅守壁壘不敢進擊,糧草耗盡,打算撤兵。張須陀說“:賊軍見我退兵,勢必傾巢追擊,能有精銳士卒偷襲敵營,必將有利,有誰為我去偷襲?”眾人都不回答。惟有秦瓊與羅士信奮然承命。於是分給一千精兵埋伏草木叢中,張須陀棄營佯逃,盧明月率全軍緊追。秦瓊等急攻賊營,堡門關閉無法入內,他便登上城樓拔掉賊軍戰旗,殺敵數十人,敵營大亂,他迅即破門放進城外伏兵,縱火燒掉賊軍兵營三十餘處。盧明月回軍奔還,張須陀趁勢反擊,大敗賊軍。又與孫宣雅在海曲交戰,秦瓊率先登城。他因先後立功被提升為建節尉(官名,隋煬帝置,為正六品武散官。唐改為昭武校尉)。

秦瓊隨張須陀在滎陽攻打李密。張須陀陣亡,秦瓊率殘部依附裴仁基。裴投降李密,李密得到秦瓊極為高興,委任他為帳內驃騎,對他很優待。李密與宇文化及在黎陽作戰,中箭落馬,幾乎喪生,敵軍追到,僅秦瓊一人抗擊護衛而得救。

後來秦瓊歸屬王世充,暫任龍驤大將軍。他與程咬金商量,說:“王世充為人多詐,屢屢對下屬唸叨禁制,是個巫婆,並非治平亂世的明主。”於是相約西行,飛馬辭別王世充說:“在下自省不能效力,請讓我就此辭行。”賊軍不敢迫近,秦瓊從此歸順李淵。

高祖李淵派他供職秦王府。秦王李世民對他特別崇敬禮遇。他隨秦王鎮守長春宮,授官馬軍總管。美良川一戰,打敗尉遲敬德,立大功,高祖賞賜他黃金瓶,慰勞他說:“卿不顧妻室兒女來歸附我,今又立功,假如我的肉可食用,定當割下給你吃,何況子女玉帛這類身外之物呢?”不久授職秦王右三統軍,他在介休打跑了宋金剛,授銜上柱國。隨秦王討伐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他沒有一次不率先衝鋒鏖戰,前無強敵。累積受賞的金銀布匹數以千萬計,晉封為翼國公。每逢敵軍有驍將精兵出入人前大肆炫耀揚威,秦王就派秦瓊前去攻取。他躍馬挺槍進擊於萬眾之中,無不遂願,因此很是自負。及至平定隱、巢二地,論功授官左武衛大將軍,封給實納貢賦的食邑七百戶。此後,秦瓊漸漸稱病告老,曾說“:我年輕時成長在戎馬生涯中,經歷二百餘戰,多次身受重傷,流血將近數斛,哪能不病呢?”死後贈封徐州都督,陪葬於昭陵。太宗李世民詔令官署雕塑石人石馬立在他的墓前,以表彰他的戰功。

貞觀十三年(639),改封他為胡國公。此後四年,朝廷詔令將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司空、河間王李孝恭,司空、萊國公杜如晦,司空、太子太師鄭國公魏徵,司空、樑國公房玄齡,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敬德,特進、衛國公李靖,特進、宋國公蕭蠫,輔國大將軍、褒國公段志玄,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尚書左僕射、蔣國公屈突通,陝東道行臺右僕射、鄖國公殷開山,荊州都督、鄖國公張亮,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左驍衛大將軍、郯國公張公謹,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禮部尚書、永興郡公虞世南,戶部尚書、渝國公劉政會,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兵部尚書、英國公李責力以及秦瓊,一併繪像在凌煙閣上。

"

提起秦瓊秦叔寶,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秦瓊在歷史上的顯著地位和在民間的根深蒂固的影響僅次於武聖關公。“孝母似專諸,交友賽孟嘗”、“鐗打山東六府,馬踏黃河兩岸,威震山東半邊天”,是對秦瓊最好的讚歎褒獎。

延伸:專諸是屠戶出身,長得目深口大,虎背熊腰,英武有力,對母親非常孝順,是當地有名的孝子、義士。一次,專諸與一大漢廝打,眾人力勸不止,其母一喚,他便束手而回。專諸是一個非常孝敬父母的人。

孟嘗君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歸附了孟嘗君。孟嘗君對於來到門下的賓客都熱情接納,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賢士無不傾心向往。

近代詩人宋恕在《遊五龍潭》一詩中記述道:“胡國宅猶記,唐家陵久平。二三老農販,閒坐說秦瓊。”詩人真實地記錄下清末民初濟南人在閒暇休憩之時,談及他們心目中崇拜的這位山東好漢的情景。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秦瓊祠都會舉辦祈福會,人們紛至迭來湧入祠堂,為來年的運勢祈福,並請回秦瓊年畫貼於家中,保佑家人平安。在民間,手持雙鐗的秦瓊與手持雙鞭的尉遲恭同是門神的代表。

選址五龍潭

秦瓊祠(整理彙編)

五龍潭為秦瓊故居的說法,最早見於元代濟南人、著名散曲家張養浩的《復龍祥觀施田記》。他幼年時多次往來於五龍潭,聽老人們說,這裡原是唐代秦瓊府第遺址,一天晚上雷雨大作,潰陷為淵。百姓驚恐之餘,傳告裡面藏有神靈,不敢就近修築民舍。這時有人提出,深淵乃為龍的居所,適宜建道觀,祀五方神龍,以鎮守本土,祛除災難。於是就有積德行善之家,備齊物料,聚集工匠,建起這座龍祥觀。龍祥觀建成後,即由王姓葆光法師主持祠事,傳至第六代為劉志義,這篇記就是應劉志義登門請求而作。

清乾隆年間客居濟南的學者桂馥在五龍潭畔建潭西精舍,他在《潭西精舍記》中記述道:“歷城西門外唐翼國公故宅,一夕化為淵,即五龍潭也。”其後,歷城人朱照在《金秋老屋筆記》中亦寫道:“(秦瓊為)歷城南山終宮人。顯貴後建府第於淨池邊,今五龍潭。”

其實,在濟南民間,很久以來一直流傳著這樣的故事:相傳秦瓊在秦王李世民麾下出徵,立下汗馬功勞,做了大官。在平定天下之後,就在其老家濟南五龍潭上建了一座豪華的府第。一天晚上,忽然雷電交加,風雨大作,只聽得轟然一聲巨響,秦瓊府第陷入地中,化為一潭深不可測的潭水。後來有個水性很好的打漁人,醉後乘興在池邊行走,被青衣使者請入潭內,深水中有座豪華的水晶宮,門額上有“胡國公府”四個金字,原來那府第便是下陷的秦瓊府。他沿著漢白玉臺階進入金光耀眼的大殿,又見一條像龍的東西在那裡酣睡。他一看,嚇得急忙退出……再到後來,又有個人喝醉了酒,躺在潭邊的樹蔭下睡覺,他夢見一位身著紅袍、五綹長鬚的大官,前來請他去喝酒。他跟著那位大官就走,但剛到大門口,他就驚醒了。因為他睡著翻身,眼看滾入潭中,幸好被另外的遊人把他緊緊抓住了……

雖然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隨著秦瓊父親的墓在經七緯六路附近被發現,確鑿證明他從沒在五龍潭居住過,更沒有在此建府邸。但秦瓊府“一夕化為淵”而成五龍潭這一傳說,非常動人,流傳久遠,深入人心,始終感染著我們濟南人,致使老濟南們多少年來也一直把此地稱為“秦瓊府”。這或許即為新築建的秦瓊祠落戶五龍潭公園的緣由。2010年9月29日上午9點,五龍潭裡的秦瓊祠正式對外開放。

建築介紹

秦瓊祠整組建築為唐代風格、北方典型的四合院規制。總體格局為正殿、東廊、西亭廊及大門,大門外建有影壁與建築呼應並圍合成相對獨立的空間,佔地1128平方米。秦瓊祠的裝飾集浮雕、圓雕、壁畫、碑刻等於一體,採用了線刻、銅腐蝕、鍛銅、景泰藍等多種工藝。祠堂內外的展品更是充斥著濃郁的唐代文化氛圍和秦瓊故里濟南的鄉土文化氣息。


秦瓊祠(整理彙編)

影壁

長久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的秦瓊傳奇故事中,最為突出的主題之一便是“秦瓊與馬”。當您來到五龍潭公園回馬泉觀覽時,熱情的濟南人定然會將這所名泉緣何稱名“回馬”的傳奇故事說給您聽:話說當年好漢秦瓊在歷城縣衙當捕快的時候,一次,他手持雙鐗,騎著高頭大馬追趕賊人來到這裡。在與賊人的鏖戰中,秦瓊所騎的戰馬猛一回頭,蹄力過猛,馬蹄落處出現了泉眼,一泓清泉從地中汩汩冒出。濟南人為了紀念這位山東豪傑,就將這個泉子叫做回馬泉了。

“秦瓊與馬”的故事不僅流傳於濟南民間,而且也出現在多部古代文學作品中。早在千餘年前的唐代,著名志怪小說家、祖籍齊州臨淄的段成式在其所著的《酉陽雜俎》卷十二《語資》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則傳說:“秦叔寶所乘馬,號忽雷駁。常飲以酒,每於月明中試,能豎越三領黑氈。及胡公(秦瓊)卒,嘶鳴不食而死。”在明清通俗章回小說《隋唐演義》和《說唐》中記述的“秦瓊賣馬”的故事在我國民間更是家喻戶曉。從以上述說中可以看出馬在秦瓊一生中具有何等重要地位。秦瓊祠影壁浮雕的設計者正是抓住了“秦瓊與馬”這一重大主題,極為生動地刻畫出唐代駿馬的形象,試圖從一個側面凸顯大將秦瓊戎馬倥傯的戰鬥生涯。

浮雕上的主角為何是兩匹戰馬?浮雕上刻的濟南文史專家榮斌先生所作的兩首古詩為此做了註釋,下面將榮詩徵引如下:

黃驃馬 奮蹄追風透骨龍,一任壯士橫戈行。梨園傳唱留佳話,自古良驥伴英雄。

忽雷駁 金蹬銀鞍騁沙場,痛飲醇醪意氣昂。悲嘶長隨壯士去,留得美名天下揚。

門前廣場

秦瓊祠大門口沒有象徵等級辟邪的大石獅。在演義小說中秦瓊為了掛帥徵東,七十歲高齡與尉遲恭比賽舉千斤石獅子,累的吐血倒地,以至病死,或許是這個原因。

作為武將的秦瓊應該是不信邪的,他是北方年畫中的門神,所以無需其他神獸庇佑。武將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騎馬,秦瓊祠門前的石頭也是馬相關,名為“上馬石”。這一對上馬石第一步臺階高約30釐米,第二步臺階高約60釐米,石重一千餘公斤。

有沒有上馬石,也是宅第等級的一個劃分標準。二是上馬時真離不開它。每當主人慾外出時,僕人便牽馬備鞍至上馬石前,主人經過上馬石的兩步臺階,就可以輕易地腳登馬蹬、騎上馬背出行了。這種石頭分為兩種,一種是簡單的方形、長方形的石塊,一種是階梯形的石頭。材料以漢白玉、大青石居多,分素面和雕琢兩種。門前的兩塊上馬石,一塊是供主人出行時登高上馬用的,另一塊是供主人歸來時下馬用的,但不叫下馬石。因為舊時,下馬是不受聽的。

大門

“秦瓊祠”牌匾為將軍書法家李鐸所題。

在秦瓊祠堂大門兩側,鐫刻著一副楹聯:“身通百戰術,氣作萬夫雄。”下面落款為:康有為。康有為不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還是近代有名的書法家,至今尚有許多書法作品傳世。但康有為生前卻並未給秦瓊府第或秦瓊祠堂題寫過楹聯,這副楹聯是他專為秦瓊後裔秦文柄先生撰寫的。據文柄先生之孫秦若軾先生在《濟南老街史話》中記述道,1926年,康有為“以古稀高齡三上廬山……時在九江鎮守使任上的秦文柄因公赴南昌,未能相接。次日返回後便專門拜訪,並設宴款待……興酣之餘,便書寫一聯贈秦。其上聯為:‘身通百戰術’,下聯為:‘氣作萬夫雄’;上款為:文柄仁兄;下款:康有為。鈐印有二:一為‘康有為印’;另一為‘維新百日出亡十年三洲大地遊遍四周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裡’共26字,將他一生經歷,集於方寸之間。康有為臨行前,秦親送銀元100元,並派隊伍一排護送出轄區。臨別依依,大有相見恨晚之意。”新中國成立後,文柄先生返回故鄉,遂將這副楹聯帶回濟南,藏於家中。2009年,市園林局欲在五龍潭畔新建秦瓊祠時,若軾先生將這副楹聯奉獻出來。後遂將楹聯原文嵌刻於祠堂大門兩側。您會發現:楹聯上有“身”“戰”和“萬”三字與現在通行的漢字不同。筆者以為,這三字正是民國初年使用過的漢字簡體字。早在晚清末年,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就曾主張漢字應該走簡化和拼音化的道路。康有為在這副楹聯中使用了當時已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正是他主張漢字簡化的具體體現。

秦瓊祠(整理彙編)

《舊唐書·秦叔寶傳》

大門內西側,一塊長3米、高2米的整石碑上,用繁宋體陰刻《舊唐書·秦叔寶傳》。

原文全文如下:秦叔寶,名瓊,齊州歷城人。大業中,為隋將來護帳內。叔寶喪母,護遣使吊之,軍吏怪曰:“士卒死亡及遭喪者多矣,將軍未嘗降問,獨吊叔寶何也?”答曰:“此人勇悍,加有志節,必當自取富貴,豈得以卑賤處之?”隋末群盜起,從通守張須陀擊賊帥盧明月於下邳。賊眾十餘萬,須陀所統才萬人,力勢不敵,去賊六七裡立柵,相持十餘日,糧盡將退,謂諸將士曰:“賊見兵卻,必輕來追我。其眾既出,營內即虛,若以千人襲營,可有大利。此誠危險,誰能去者?”人皆莫對,唯叔寶與羅士信請行。於是須陀委柵遁,使二人分領千兵伏於蘆葦間。既而明月果悉兵追之,叔寶與士信馳至其柵,柵門閉不得入,二人超升其樓,拔賊旗幟,各殺數人,營中大亂。叔寶、士信又斬關以納外兵,因縱火焚其三十餘柵,煙焰漲天。明月奔還,須陀又回軍奮擊,大破賊眾。明月以數百騎遁去,餘皆虜之。由是勇氣聞於遠近。又擊孫宣雅於海曲,先登破之。以前後累勳授建節尉。從須陀進擊李密於滎陽,軍敗,須陀死之,叔寶以餘眾附裴仁基。會仁基以武牢降於李密,密得叔寶大喜,以為帳內驃騎,待之甚厚。密與宇文化及大戰於黎陽童山,為流矢所中,墮馬悶絕。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叔寶獨捍衛之,密遂獲免。叔寶又收兵與之力戰,化及乃退。後密敗,又為王世充所得,署龍驤大將軍。叔寶薄世充之多詐,因其出抗官軍,至於九曲,與程咬金、吳黑闥、牛進達等數十騎西馳百許步,下馬拜世充曰:“雖蒙殊禮,不能仰事,請從此辭。”世充不敢逼,於是來降。高祖令事秦府,太宗素聞其勇,厚加禮遇。從鎮長春宮,拜馬軍總管。又從徵於美良川,破尉遲敬德,功最居多。高祖遣使賜以金瓶,勞之曰:“卿不顧妻子,遠來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為卿用者,當割以賜卿,況子女玉帛乎?卿當勉之。”尋授秦王右三統軍。又從破宋金剛於介休。錄前後勳,賜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授上柱國。從討王世充,每為前鋒。太宗將拒竇建德於武牢,叔寶以精騎數十先陷其陣。世充平,進封翼國公,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從平劉黑闥,賞物千段。叔寶每從太宗征伐,敵中有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太宗頗怒之,輒命叔寶往取。叔寶應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寶亦以此頗自矜尚。六月四日,從誅建成、元吉。事寧,拜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其後每多疾病,因謂人曰:“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十二年卒,贈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塋內立石人馬,以旌戰陣之功焉。十三年,改封胡國公。十七年,與長孫無忌等圖形於凌煙閣。

白話文:

秦瓊字叔寶,以其字揚名,齊州歷城人。起初在隋朝將領來護兒帳下聽差。他母親去世,來護兒派專人送喪服弔唁,吏屬不解地說:“士卒有喪事,將軍您從不饋贈,如今為何獨去叔寶家慰問?”來護兒說“:他有才能而又勇猛,心志節操完美無缺,哪會久處卑賤的地位呢?”

不久,秦瓊隨通守張須陀去下邳攻打賊寇盧明月,賊軍十餘萬人,張須陀所領兵馬僅敵方的十分之一,堅守壁壘不敢進擊,糧草耗盡,打算撤兵。張須陀說“:賊軍見我退兵,勢必傾巢追擊,能有精銳士卒偷襲敵營,必將有利,有誰為我去偷襲?”眾人都不回答。惟有秦瓊與羅士信奮然承命。於是分給一千精兵埋伏草木叢中,張須陀棄營佯逃,盧明月率全軍緊追。秦瓊等急攻賊營,堡門關閉無法入內,他便登上城樓拔掉賊軍戰旗,殺敵數十人,敵營大亂,他迅即破門放進城外伏兵,縱火燒掉賊軍兵營三十餘處。盧明月回軍奔還,張須陀趁勢反擊,大敗賊軍。又與孫宣雅在海曲交戰,秦瓊率先登城。他因先後立功被提升為建節尉(官名,隋煬帝置,為正六品武散官。唐改為昭武校尉)。

秦瓊隨張須陀在滎陽攻打李密。張須陀陣亡,秦瓊率殘部依附裴仁基。裴投降李密,李密得到秦瓊極為高興,委任他為帳內驃騎,對他很優待。李密與宇文化及在黎陽作戰,中箭落馬,幾乎喪生,敵軍追到,僅秦瓊一人抗擊護衛而得救。

後來秦瓊歸屬王世充,暫任龍驤大將軍。他與程咬金商量,說:“王世充為人多詐,屢屢對下屬唸叨禁制,是個巫婆,並非治平亂世的明主。”於是相約西行,飛馬辭別王世充說:“在下自省不能效力,請讓我就此辭行。”賊軍不敢迫近,秦瓊從此歸順李淵。

高祖李淵派他供職秦王府。秦王李世民對他特別崇敬禮遇。他隨秦王鎮守長春宮,授官馬軍總管。美良川一戰,打敗尉遲敬德,立大功,高祖賞賜他黃金瓶,慰勞他說:“卿不顧妻室兒女來歸附我,今又立功,假如我的肉可食用,定當割下給你吃,何況子女玉帛這類身外之物呢?”不久授職秦王右三統軍,他在介休打跑了宋金剛,授銜上柱國。隨秦王討伐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他沒有一次不率先衝鋒鏖戰,前無強敵。累積受賞的金銀布匹數以千萬計,晉封為翼國公。每逢敵軍有驍將精兵出入人前大肆炫耀揚威,秦王就派秦瓊前去攻取。他躍馬挺槍進擊於萬眾之中,無不遂願,因此很是自負。及至平定隱、巢二地,論功授官左武衛大將軍,封給實納貢賦的食邑七百戶。此後,秦瓊漸漸稱病告老,曾說“:我年輕時成長在戎馬生涯中,經歷二百餘戰,多次身受重傷,流血將近數斛,哪能不病呢?”死後贈封徐州都督,陪葬於昭陵。太宗李世民詔令官署雕塑石人石馬立在他的墓前,以表彰他的戰功。

貞觀十三年(639),改封他為胡國公。此後四年,朝廷詔令將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司空、河間王李孝恭,司空、萊國公杜如晦,司空、太子太師鄭國公魏徵,司空、樑國公房玄齡,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敬德,特進、衛國公李靖,特進、宋國公蕭蠫,輔國大將軍、褒國公段志玄,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尚書左僕射、蔣國公屈突通,陝東道行臺右僕射、鄖國公殷開山,荊州都督、鄖國公張亮,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左驍衛大將軍、郯國公張公謹,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禮部尚書、永興郡公虞世南,戶部尚書、渝國公劉政會,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兵部尚書、英國公李責力以及秦瓊,一併繪像在凌煙閣上。

秦瓊祠(整理彙編)

“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之故宅”碑

1982年濟南市園林局工作人員對五龍潭進行兩側清理時挖出的,石碑之上刻寫著“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之故宅”。先是豎立在公園南門裡,秦瓊祠建好後,把它作為歷史陳跡“請”到了祠內,使秦瓊祠的文化底蘊更加深厚。

根據秦瓊後裔秦若軾先生的講述,這通石碑的來歷可能與秦家子孫的所作所為有關。早在清朝順治年間,濟南的秦氏後裔因鹽商致富,將老宅整修,並在大門前立了這通石碑。誰知到了嘉慶、道光年間,守宅的不肖子孫卻把故宅分割出賣。當賣到大門時,礙於古宅門口碑的存在,買家不敢要,怕以後因碑的存在受到牽扯。於是遂把石碑移於五龍潭內的秦叔寶祠,致使五龍潭為秦瓊故宅之說謬傳至今。

在秦瓊祠內陳列的幾通石碑中,最為引人注意的應是1995年出土的《秦愛墓誌銘》刻石(複製品)。這通刻石不僅具有較高的文采和書法藝術價值,更為重要的是,刻石內容補充了《隋書》和新、舊《唐書》之缺佚。具體地說,其意義在於:

其一,正確地反映了秦瓊的家族歷史。根據該墓誌列出的《秦瓊家祖系譜》:

秦孝達 秦瓊之曾祖,北魏廣寧縣令。廣年縣在邯鄲市永年區故城村,這一發現,填補了歷史上廣年縣有縣無令的空白。

秦方太 秦瓊之祖父,北齊廣寧王府記室。

秦愛(字季養)秦瓊之父,北齊錄事參軍,唐高祖武德八年(625),詔書追贈上輕車都尉,貞觀元年(627)十一月詔書追贈為持節瀛洲諸軍事、瀛洲刺史、上輕車都尉。

秦瓊 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

其二,糾正了民間和地方誌乘誤傳的秦瓊家族歷史。長期以來,濟南民間傳說秦瓊世代在濟南西關花店街一帶以打鐵謀生,人稱“冶鐵秦家”;地方誌記載秦瓊家世為鐵匠,稱之為“冶鐵秦家”,出身寒微。現據該墓碑碑文所載,傳說和志乘記載均系誤傳。

其三,正確地指出了秦瓊故宅為歷城縣懷智裡(即今濟南市經七路小緯六路一帶),而歷代傳說秦瓊故宅在西關沙苑(或花店街),實為錯誤傳說。

至於該墓誌銘的作者,目前尚屬不解之謎。有的專家審視碑文拓本字體,懷疑似唐代詩人、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虞世南書風,但時下尚缺乏有力的佐證,尚有待專家進一步考定。

"

提起秦瓊秦叔寶,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秦瓊在歷史上的顯著地位和在民間的根深蒂固的影響僅次於武聖關公。“孝母似專諸,交友賽孟嘗”、“鐗打山東六府,馬踏黃河兩岸,威震山東半邊天”,是對秦瓊最好的讚歎褒獎。

延伸:專諸是屠戶出身,長得目深口大,虎背熊腰,英武有力,對母親非常孝順,是當地有名的孝子、義士。一次,專諸與一大漢廝打,眾人力勸不止,其母一喚,他便束手而回。專諸是一個非常孝敬父母的人。

孟嘗君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歸附了孟嘗君。孟嘗君對於來到門下的賓客都熱情接納,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賢士無不傾心向往。

近代詩人宋恕在《遊五龍潭》一詩中記述道:“胡國宅猶記,唐家陵久平。二三老農販,閒坐說秦瓊。”詩人真實地記錄下清末民初濟南人在閒暇休憩之時,談及他們心目中崇拜的這位山東好漢的情景。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秦瓊祠都會舉辦祈福會,人們紛至迭來湧入祠堂,為來年的運勢祈福,並請回秦瓊年畫貼於家中,保佑家人平安。在民間,手持雙鐗的秦瓊與手持雙鞭的尉遲恭同是門神的代表。

選址五龍潭

秦瓊祠(整理彙編)

五龍潭為秦瓊故居的說法,最早見於元代濟南人、著名散曲家張養浩的《復龍祥觀施田記》。他幼年時多次往來於五龍潭,聽老人們說,這裡原是唐代秦瓊府第遺址,一天晚上雷雨大作,潰陷為淵。百姓驚恐之餘,傳告裡面藏有神靈,不敢就近修築民舍。這時有人提出,深淵乃為龍的居所,適宜建道觀,祀五方神龍,以鎮守本土,祛除災難。於是就有積德行善之家,備齊物料,聚集工匠,建起這座龍祥觀。龍祥觀建成後,即由王姓葆光法師主持祠事,傳至第六代為劉志義,這篇記就是應劉志義登門請求而作。

清乾隆年間客居濟南的學者桂馥在五龍潭畔建潭西精舍,他在《潭西精舍記》中記述道:“歷城西門外唐翼國公故宅,一夕化為淵,即五龍潭也。”其後,歷城人朱照在《金秋老屋筆記》中亦寫道:“(秦瓊為)歷城南山終宮人。顯貴後建府第於淨池邊,今五龍潭。”

其實,在濟南民間,很久以來一直流傳著這樣的故事:相傳秦瓊在秦王李世民麾下出徵,立下汗馬功勞,做了大官。在平定天下之後,就在其老家濟南五龍潭上建了一座豪華的府第。一天晚上,忽然雷電交加,風雨大作,只聽得轟然一聲巨響,秦瓊府第陷入地中,化為一潭深不可測的潭水。後來有個水性很好的打漁人,醉後乘興在池邊行走,被青衣使者請入潭內,深水中有座豪華的水晶宮,門額上有“胡國公府”四個金字,原來那府第便是下陷的秦瓊府。他沿著漢白玉臺階進入金光耀眼的大殿,又見一條像龍的東西在那裡酣睡。他一看,嚇得急忙退出……再到後來,又有個人喝醉了酒,躺在潭邊的樹蔭下睡覺,他夢見一位身著紅袍、五綹長鬚的大官,前來請他去喝酒。他跟著那位大官就走,但剛到大門口,他就驚醒了。因為他睡著翻身,眼看滾入潭中,幸好被另外的遊人把他緊緊抓住了……

雖然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隨著秦瓊父親的墓在經七緯六路附近被發現,確鑿證明他從沒在五龍潭居住過,更沒有在此建府邸。但秦瓊府“一夕化為淵”而成五龍潭這一傳說,非常動人,流傳久遠,深入人心,始終感染著我們濟南人,致使老濟南們多少年來也一直把此地稱為“秦瓊府”。這或許即為新築建的秦瓊祠落戶五龍潭公園的緣由。2010年9月29日上午9點,五龍潭裡的秦瓊祠正式對外開放。

建築介紹

秦瓊祠整組建築為唐代風格、北方典型的四合院規制。總體格局為正殿、東廊、西亭廊及大門,大門外建有影壁與建築呼應並圍合成相對獨立的空間,佔地1128平方米。秦瓊祠的裝飾集浮雕、圓雕、壁畫、碑刻等於一體,採用了線刻、銅腐蝕、鍛銅、景泰藍等多種工藝。祠堂內外的展品更是充斥著濃郁的唐代文化氛圍和秦瓊故里濟南的鄉土文化氣息。


秦瓊祠(整理彙編)

影壁

長久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的秦瓊傳奇故事中,最為突出的主題之一便是“秦瓊與馬”。當您來到五龍潭公園回馬泉觀覽時,熱情的濟南人定然會將這所名泉緣何稱名“回馬”的傳奇故事說給您聽:話說當年好漢秦瓊在歷城縣衙當捕快的時候,一次,他手持雙鐗,騎著高頭大馬追趕賊人來到這裡。在與賊人的鏖戰中,秦瓊所騎的戰馬猛一回頭,蹄力過猛,馬蹄落處出現了泉眼,一泓清泉從地中汩汩冒出。濟南人為了紀念這位山東豪傑,就將這個泉子叫做回馬泉了。

“秦瓊與馬”的故事不僅流傳於濟南民間,而且也出現在多部古代文學作品中。早在千餘年前的唐代,著名志怪小說家、祖籍齊州臨淄的段成式在其所著的《酉陽雜俎》卷十二《語資》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則傳說:“秦叔寶所乘馬,號忽雷駁。常飲以酒,每於月明中試,能豎越三領黑氈。及胡公(秦瓊)卒,嘶鳴不食而死。”在明清通俗章回小說《隋唐演義》和《說唐》中記述的“秦瓊賣馬”的故事在我國民間更是家喻戶曉。從以上述說中可以看出馬在秦瓊一生中具有何等重要地位。秦瓊祠影壁浮雕的設計者正是抓住了“秦瓊與馬”這一重大主題,極為生動地刻畫出唐代駿馬的形象,試圖從一個側面凸顯大將秦瓊戎馬倥傯的戰鬥生涯。

浮雕上的主角為何是兩匹戰馬?浮雕上刻的濟南文史專家榮斌先生所作的兩首古詩為此做了註釋,下面將榮詩徵引如下:

黃驃馬 奮蹄追風透骨龍,一任壯士橫戈行。梨園傳唱留佳話,自古良驥伴英雄。

忽雷駁 金蹬銀鞍騁沙場,痛飲醇醪意氣昂。悲嘶長隨壯士去,留得美名天下揚。

門前廣場

秦瓊祠大門口沒有象徵等級辟邪的大石獅。在演義小說中秦瓊為了掛帥徵東,七十歲高齡與尉遲恭比賽舉千斤石獅子,累的吐血倒地,以至病死,或許是這個原因。

作為武將的秦瓊應該是不信邪的,他是北方年畫中的門神,所以無需其他神獸庇佑。武將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騎馬,秦瓊祠門前的石頭也是馬相關,名為“上馬石”。這一對上馬石第一步臺階高約30釐米,第二步臺階高約60釐米,石重一千餘公斤。

有沒有上馬石,也是宅第等級的一個劃分標準。二是上馬時真離不開它。每當主人慾外出時,僕人便牽馬備鞍至上馬石前,主人經過上馬石的兩步臺階,就可以輕易地腳登馬蹬、騎上馬背出行了。這種石頭分為兩種,一種是簡單的方形、長方形的石塊,一種是階梯形的石頭。材料以漢白玉、大青石居多,分素面和雕琢兩種。門前的兩塊上馬石,一塊是供主人出行時登高上馬用的,另一塊是供主人歸來時下馬用的,但不叫下馬石。因為舊時,下馬是不受聽的。

大門

“秦瓊祠”牌匾為將軍書法家李鐸所題。

在秦瓊祠堂大門兩側,鐫刻著一副楹聯:“身通百戰術,氣作萬夫雄。”下面落款為:康有為。康有為不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還是近代有名的書法家,至今尚有許多書法作品傳世。但康有為生前卻並未給秦瓊府第或秦瓊祠堂題寫過楹聯,這副楹聯是他專為秦瓊後裔秦文柄先生撰寫的。據文柄先生之孫秦若軾先生在《濟南老街史話》中記述道,1926年,康有為“以古稀高齡三上廬山……時在九江鎮守使任上的秦文柄因公赴南昌,未能相接。次日返回後便專門拜訪,並設宴款待……興酣之餘,便書寫一聯贈秦。其上聯為:‘身通百戰術’,下聯為:‘氣作萬夫雄’;上款為:文柄仁兄;下款:康有為。鈐印有二:一為‘康有為印’;另一為‘維新百日出亡十年三洲大地遊遍四周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裡’共26字,將他一生經歷,集於方寸之間。康有為臨行前,秦親送銀元100元,並派隊伍一排護送出轄區。臨別依依,大有相見恨晚之意。”新中國成立後,文柄先生返回故鄉,遂將這副楹聯帶回濟南,藏於家中。2009年,市園林局欲在五龍潭畔新建秦瓊祠時,若軾先生將這副楹聯奉獻出來。後遂將楹聯原文嵌刻於祠堂大門兩側。您會發現:楹聯上有“身”“戰”和“萬”三字與現在通行的漢字不同。筆者以為,這三字正是民國初年使用過的漢字簡體字。早在晚清末年,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就曾主張漢字應該走簡化和拼音化的道路。康有為在這副楹聯中使用了當時已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正是他主張漢字簡化的具體體現。

秦瓊祠(整理彙編)

《舊唐書·秦叔寶傳》

大門內西側,一塊長3米、高2米的整石碑上,用繁宋體陰刻《舊唐書·秦叔寶傳》。

原文全文如下:秦叔寶,名瓊,齊州歷城人。大業中,為隋將來護帳內。叔寶喪母,護遣使吊之,軍吏怪曰:“士卒死亡及遭喪者多矣,將軍未嘗降問,獨吊叔寶何也?”答曰:“此人勇悍,加有志節,必當自取富貴,豈得以卑賤處之?”隋末群盜起,從通守張須陀擊賊帥盧明月於下邳。賊眾十餘萬,須陀所統才萬人,力勢不敵,去賊六七裡立柵,相持十餘日,糧盡將退,謂諸將士曰:“賊見兵卻,必輕來追我。其眾既出,營內即虛,若以千人襲營,可有大利。此誠危險,誰能去者?”人皆莫對,唯叔寶與羅士信請行。於是須陀委柵遁,使二人分領千兵伏於蘆葦間。既而明月果悉兵追之,叔寶與士信馳至其柵,柵門閉不得入,二人超升其樓,拔賊旗幟,各殺數人,營中大亂。叔寶、士信又斬關以納外兵,因縱火焚其三十餘柵,煙焰漲天。明月奔還,須陀又回軍奮擊,大破賊眾。明月以數百騎遁去,餘皆虜之。由是勇氣聞於遠近。又擊孫宣雅於海曲,先登破之。以前後累勳授建節尉。從須陀進擊李密於滎陽,軍敗,須陀死之,叔寶以餘眾附裴仁基。會仁基以武牢降於李密,密得叔寶大喜,以為帳內驃騎,待之甚厚。密與宇文化及大戰於黎陽童山,為流矢所中,墮馬悶絕。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叔寶獨捍衛之,密遂獲免。叔寶又收兵與之力戰,化及乃退。後密敗,又為王世充所得,署龍驤大將軍。叔寶薄世充之多詐,因其出抗官軍,至於九曲,與程咬金、吳黑闥、牛進達等數十騎西馳百許步,下馬拜世充曰:“雖蒙殊禮,不能仰事,請從此辭。”世充不敢逼,於是來降。高祖令事秦府,太宗素聞其勇,厚加禮遇。從鎮長春宮,拜馬軍總管。又從徵於美良川,破尉遲敬德,功最居多。高祖遣使賜以金瓶,勞之曰:“卿不顧妻子,遠來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為卿用者,當割以賜卿,況子女玉帛乎?卿當勉之。”尋授秦王右三統軍。又從破宋金剛於介休。錄前後勳,賜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授上柱國。從討王世充,每為前鋒。太宗將拒竇建德於武牢,叔寶以精騎數十先陷其陣。世充平,進封翼國公,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從平劉黑闥,賞物千段。叔寶每從太宗征伐,敵中有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太宗頗怒之,輒命叔寶往取。叔寶應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寶亦以此頗自矜尚。六月四日,從誅建成、元吉。事寧,拜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其後每多疾病,因謂人曰:“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十二年卒,贈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塋內立石人馬,以旌戰陣之功焉。十三年,改封胡國公。十七年,與長孫無忌等圖形於凌煙閣。

白話文:

秦瓊字叔寶,以其字揚名,齊州歷城人。起初在隋朝將領來護兒帳下聽差。他母親去世,來護兒派專人送喪服弔唁,吏屬不解地說:“士卒有喪事,將軍您從不饋贈,如今為何獨去叔寶家慰問?”來護兒說“:他有才能而又勇猛,心志節操完美無缺,哪會久處卑賤的地位呢?”

不久,秦瓊隨通守張須陀去下邳攻打賊寇盧明月,賊軍十餘萬人,張須陀所領兵馬僅敵方的十分之一,堅守壁壘不敢進擊,糧草耗盡,打算撤兵。張須陀說“:賊軍見我退兵,勢必傾巢追擊,能有精銳士卒偷襲敵營,必將有利,有誰為我去偷襲?”眾人都不回答。惟有秦瓊與羅士信奮然承命。於是分給一千精兵埋伏草木叢中,張須陀棄營佯逃,盧明月率全軍緊追。秦瓊等急攻賊營,堡門關閉無法入內,他便登上城樓拔掉賊軍戰旗,殺敵數十人,敵營大亂,他迅即破門放進城外伏兵,縱火燒掉賊軍兵營三十餘處。盧明月回軍奔還,張須陀趁勢反擊,大敗賊軍。又與孫宣雅在海曲交戰,秦瓊率先登城。他因先後立功被提升為建節尉(官名,隋煬帝置,為正六品武散官。唐改為昭武校尉)。

秦瓊隨張須陀在滎陽攻打李密。張須陀陣亡,秦瓊率殘部依附裴仁基。裴投降李密,李密得到秦瓊極為高興,委任他為帳內驃騎,對他很優待。李密與宇文化及在黎陽作戰,中箭落馬,幾乎喪生,敵軍追到,僅秦瓊一人抗擊護衛而得救。

後來秦瓊歸屬王世充,暫任龍驤大將軍。他與程咬金商量,說:“王世充為人多詐,屢屢對下屬唸叨禁制,是個巫婆,並非治平亂世的明主。”於是相約西行,飛馬辭別王世充說:“在下自省不能效力,請讓我就此辭行。”賊軍不敢迫近,秦瓊從此歸順李淵。

高祖李淵派他供職秦王府。秦王李世民對他特別崇敬禮遇。他隨秦王鎮守長春宮,授官馬軍總管。美良川一戰,打敗尉遲敬德,立大功,高祖賞賜他黃金瓶,慰勞他說:“卿不顧妻室兒女來歸附我,今又立功,假如我的肉可食用,定當割下給你吃,何況子女玉帛這類身外之物呢?”不久授職秦王右三統軍,他在介休打跑了宋金剛,授銜上柱國。隨秦王討伐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他沒有一次不率先衝鋒鏖戰,前無強敵。累積受賞的金銀布匹數以千萬計,晉封為翼國公。每逢敵軍有驍將精兵出入人前大肆炫耀揚威,秦王就派秦瓊前去攻取。他躍馬挺槍進擊於萬眾之中,無不遂願,因此很是自負。及至平定隱、巢二地,論功授官左武衛大將軍,封給實納貢賦的食邑七百戶。此後,秦瓊漸漸稱病告老,曾說“:我年輕時成長在戎馬生涯中,經歷二百餘戰,多次身受重傷,流血將近數斛,哪能不病呢?”死後贈封徐州都督,陪葬於昭陵。太宗李世民詔令官署雕塑石人石馬立在他的墓前,以表彰他的戰功。

貞觀十三年(639),改封他為胡國公。此後四年,朝廷詔令將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司空、河間王李孝恭,司空、萊國公杜如晦,司空、太子太師鄭國公魏徵,司空、樑國公房玄齡,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敬德,特進、衛國公李靖,特進、宋國公蕭蠫,輔國大將軍、褒國公段志玄,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尚書左僕射、蔣國公屈突通,陝東道行臺右僕射、鄖國公殷開山,荊州都督、鄖國公張亮,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左驍衛大將軍、郯國公張公謹,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禮部尚書、永興郡公虞世南,戶部尚書、渝國公劉政會,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兵部尚書、英國公李責力以及秦瓊,一併繪像在凌煙閣上。

秦瓊祠(整理彙編)

“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之故宅”碑

1982年濟南市園林局工作人員對五龍潭進行兩側清理時挖出的,石碑之上刻寫著“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之故宅”。先是豎立在公園南門裡,秦瓊祠建好後,把它作為歷史陳跡“請”到了祠內,使秦瓊祠的文化底蘊更加深厚。

根據秦瓊後裔秦若軾先生的講述,這通石碑的來歷可能與秦家子孫的所作所為有關。早在清朝順治年間,濟南的秦氏後裔因鹽商致富,將老宅整修,並在大門前立了這通石碑。誰知到了嘉慶、道光年間,守宅的不肖子孫卻把故宅分割出賣。當賣到大門時,礙於古宅門口碑的存在,買家不敢要,怕以後因碑的存在受到牽扯。於是遂把石碑移於五龍潭內的秦叔寶祠,致使五龍潭為秦瓊故宅之說謬傳至今。

在秦瓊祠內陳列的幾通石碑中,最為引人注意的應是1995年出土的《秦愛墓誌銘》刻石(複製品)。這通刻石不僅具有較高的文采和書法藝術價值,更為重要的是,刻石內容補充了《隋書》和新、舊《唐書》之缺佚。具體地說,其意義在於:

其一,正確地反映了秦瓊的家族歷史。根據該墓誌列出的《秦瓊家祖系譜》:

秦孝達 秦瓊之曾祖,北魏廣寧縣令。廣年縣在邯鄲市永年區故城村,這一發現,填補了歷史上廣年縣有縣無令的空白。

秦方太 秦瓊之祖父,北齊廣寧王府記室。

秦愛(字季養)秦瓊之父,北齊錄事參軍,唐高祖武德八年(625),詔書追贈上輕車都尉,貞觀元年(627)十一月詔書追贈為持節瀛洲諸軍事、瀛洲刺史、上輕車都尉。

秦瓊 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

其二,糾正了民間和地方誌乘誤傳的秦瓊家族歷史。長期以來,濟南民間傳說秦瓊世代在濟南西關花店街一帶以打鐵謀生,人稱“冶鐵秦家”;地方誌記載秦瓊家世為鐵匠,稱之為“冶鐵秦家”,出身寒微。現據該墓碑碑文所載,傳說和志乘記載均系誤傳。

其三,正確地指出了秦瓊故宅為歷城縣懷智裡(即今濟南市經七路小緯六路一帶),而歷代傳說秦瓊故宅在西關沙苑(或花店街),實為錯誤傳說。

至於該墓誌銘的作者,目前尚屬不解之謎。有的專家審視碑文拓本字體,懷疑似唐代詩人、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虞世南書風,但時下尚缺乏有力的佐證,尚有待專家進一步考定。

秦瓊祠(整理彙編)

五字鼎


院落中軸線上,大門與正殿門之間有一個高2米的鑄銅三足大鼎。沿鼎外圍鑄有“忠、孝、義、勇、信”五個大字。秦瓊的人生軌跡,完美詮釋了“忠孝義勇信”五個字,這不僅是秦瓊的寫照,也是世代濟南人、山東人在全國揚名的秉性。義、勇、信”五個大字。秦瓊的人生軌跡,完美詮釋了“忠孝義勇信”五個字,這不僅是秦瓊的寫照,也是世代濟南人、山東人在全國揚名的秉性。

"

提起秦瓊秦叔寶,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秦瓊在歷史上的顯著地位和在民間的根深蒂固的影響僅次於武聖關公。“孝母似專諸,交友賽孟嘗”、“鐗打山東六府,馬踏黃河兩岸,威震山東半邊天”,是對秦瓊最好的讚歎褒獎。

延伸:專諸是屠戶出身,長得目深口大,虎背熊腰,英武有力,對母親非常孝順,是當地有名的孝子、義士。一次,專諸與一大漢廝打,眾人力勸不止,其母一喚,他便束手而回。專諸是一個非常孝敬父母的人。

孟嘗君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歸附了孟嘗君。孟嘗君對於來到門下的賓客都熱情接納,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賢士無不傾心向往。

近代詩人宋恕在《遊五龍潭》一詩中記述道:“胡國宅猶記,唐家陵久平。二三老農販,閒坐說秦瓊。”詩人真實地記錄下清末民初濟南人在閒暇休憩之時,談及他們心目中崇拜的這位山東好漢的情景。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秦瓊祠都會舉辦祈福會,人們紛至迭來湧入祠堂,為來年的運勢祈福,並請回秦瓊年畫貼於家中,保佑家人平安。在民間,手持雙鐗的秦瓊與手持雙鞭的尉遲恭同是門神的代表。

選址五龍潭

秦瓊祠(整理彙編)

五龍潭為秦瓊故居的說法,最早見於元代濟南人、著名散曲家張養浩的《復龍祥觀施田記》。他幼年時多次往來於五龍潭,聽老人們說,這裡原是唐代秦瓊府第遺址,一天晚上雷雨大作,潰陷為淵。百姓驚恐之餘,傳告裡面藏有神靈,不敢就近修築民舍。這時有人提出,深淵乃為龍的居所,適宜建道觀,祀五方神龍,以鎮守本土,祛除災難。於是就有積德行善之家,備齊物料,聚集工匠,建起這座龍祥觀。龍祥觀建成後,即由王姓葆光法師主持祠事,傳至第六代為劉志義,這篇記就是應劉志義登門請求而作。

清乾隆年間客居濟南的學者桂馥在五龍潭畔建潭西精舍,他在《潭西精舍記》中記述道:“歷城西門外唐翼國公故宅,一夕化為淵,即五龍潭也。”其後,歷城人朱照在《金秋老屋筆記》中亦寫道:“(秦瓊為)歷城南山終宮人。顯貴後建府第於淨池邊,今五龍潭。”

其實,在濟南民間,很久以來一直流傳著這樣的故事:相傳秦瓊在秦王李世民麾下出徵,立下汗馬功勞,做了大官。在平定天下之後,就在其老家濟南五龍潭上建了一座豪華的府第。一天晚上,忽然雷電交加,風雨大作,只聽得轟然一聲巨響,秦瓊府第陷入地中,化為一潭深不可測的潭水。後來有個水性很好的打漁人,醉後乘興在池邊行走,被青衣使者請入潭內,深水中有座豪華的水晶宮,門額上有“胡國公府”四個金字,原來那府第便是下陷的秦瓊府。他沿著漢白玉臺階進入金光耀眼的大殿,又見一條像龍的東西在那裡酣睡。他一看,嚇得急忙退出……再到後來,又有個人喝醉了酒,躺在潭邊的樹蔭下睡覺,他夢見一位身著紅袍、五綹長鬚的大官,前來請他去喝酒。他跟著那位大官就走,但剛到大門口,他就驚醒了。因為他睡著翻身,眼看滾入潭中,幸好被另外的遊人把他緊緊抓住了……

雖然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隨著秦瓊父親的墓在經七緯六路附近被發現,確鑿證明他從沒在五龍潭居住過,更沒有在此建府邸。但秦瓊府“一夕化為淵”而成五龍潭這一傳說,非常動人,流傳久遠,深入人心,始終感染著我們濟南人,致使老濟南們多少年來也一直把此地稱為“秦瓊府”。這或許即為新築建的秦瓊祠落戶五龍潭公園的緣由。2010年9月29日上午9點,五龍潭裡的秦瓊祠正式對外開放。

建築介紹

秦瓊祠整組建築為唐代風格、北方典型的四合院規制。總體格局為正殿、東廊、西亭廊及大門,大門外建有影壁與建築呼應並圍合成相對獨立的空間,佔地1128平方米。秦瓊祠的裝飾集浮雕、圓雕、壁畫、碑刻等於一體,採用了線刻、銅腐蝕、鍛銅、景泰藍等多種工藝。祠堂內外的展品更是充斥著濃郁的唐代文化氛圍和秦瓊故里濟南的鄉土文化氣息。


秦瓊祠(整理彙編)

影壁

長久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的秦瓊傳奇故事中,最為突出的主題之一便是“秦瓊與馬”。當您來到五龍潭公園回馬泉觀覽時,熱情的濟南人定然會將這所名泉緣何稱名“回馬”的傳奇故事說給您聽:話說當年好漢秦瓊在歷城縣衙當捕快的時候,一次,他手持雙鐗,騎著高頭大馬追趕賊人來到這裡。在與賊人的鏖戰中,秦瓊所騎的戰馬猛一回頭,蹄力過猛,馬蹄落處出現了泉眼,一泓清泉從地中汩汩冒出。濟南人為了紀念這位山東豪傑,就將這個泉子叫做回馬泉了。

“秦瓊與馬”的故事不僅流傳於濟南民間,而且也出現在多部古代文學作品中。早在千餘年前的唐代,著名志怪小說家、祖籍齊州臨淄的段成式在其所著的《酉陽雜俎》卷十二《語資》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則傳說:“秦叔寶所乘馬,號忽雷駁。常飲以酒,每於月明中試,能豎越三領黑氈。及胡公(秦瓊)卒,嘶鳴不食而死。”在明清通俗章回小說《隋唐演義》和《說唐》中記述的“秦瓊賣馬”的故事在我國民間更是家喻戶曉。從以上述說中可以看出馬在秦瓊一生中具有何等重要地位。秦瓊祠影壁浮雕的設計者正是抓住了“秦瓊與馬”這一重大主題,極為生動地刻畫出唐代駿馬的形象,試圖從一個側面凸顯大將秦瓊戎馬倥傯的戰鬥生涯。

浮雕上的主角為何是兩匹戰馬?浮雕上刻的濟南文史專家榮斌先生所作的兩首古詩為此做了註釋,下面將榮詩徵引如下:

黃驃馬 奮蹄追風透骨龍,一任壯士橫戈行。梨園傳唱留佳話,自古良驥伴英雄。

忽雷駁 金蹬銀鞍騁沙場,痛飲醇醪意氣昂。悲嘶長隨壯士去,留得美名天下揚。

門前廣場

秦瓊祠大門口沒有象徵等級辟邪的大石獅。在演義小說中秦瓊為了掛帥徵東,七十歲高齡與尉遲恭比賽舉千斤石獅子,累的吐血倒地,以至病死,或許是這個原因。

作為武將的秦瓊應該是不信邪的,他是北方年畫中的門神,所以無需其他神獸庇佑。武將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騎馬,秦瓊祠門前的石頭也是馬相關,名為“上馬石”。這一對上馬石第一步臺階高約30釐米,第二步臺階高約60釐米,石重一千餘公斤。

有沒有上馬石,也是宅第等級的一個劃分標準。二是上馬時真離不開它。每當主人慾外出時,僕人便牽馬備鞍至上馬石前,主人經過上馬石的兩步臺階,就可以輕易地腳登馬蹬、騎上馬背出行了。這種石頭分為兩種,一種是簡單的方形、長方形的石塊,一種是階梯形的石頭。材料以漢白玉、大青石居多,分素面和雕琢兩種。門前的兩塊上馬石,一塊是供主人出行時登高上馬用的,另一塊是供主人歸來時下馬用的,但不叫下馬石。因為舊時,下馬是不受聽的。

大門

“秦瓊祠”牌匾為將軍書法家李鐸所題。

在秦瓊祠堂大門兩側,鐫刻著一副楹聯:“身通百戰術,氣作萬夫雄。”下面落款為:康有為。康有為不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還是近代有名的書法家,至今尚有許多書法作品傳世。但康有為生前卻並未給秦瓊府第或秦瓊祠堂題寫過楹聯,這副楹聯是他專為秦瓊後裔秦文柄先生撰寫的。據文柄先生之孫秦若軾先生在《濟南老街史話》中記述道,1926年,康有為“以古稀高齡三上廬山……時在九江鎮守使任上的秦文柄因公赴南昌,未能相接。次日返回後便專門拜訪,並設宴款待……興酣之餘,便書寫一聯贈秦。其上聯為:‘身通百戰術’,下聯為:‘氣作萬夫雄’;上款為:文柄仁兄;下款:康有為。鈐印有二:一為‘康有為印’;另一為‘維新百日出亡十年三洲大地遊遍四周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裡’共26字,將他一生經歷,集於方寸之間。康有為臨行前,秦親送銀元100元,並派隊伍一排護送出轄區。臨別依依,大有相見恨晚之意。”新中國成立後,文柄先生返回故鄉,遂將這副楹聯帶回濟南,藏於家中。2009年,市園林局欲在五龍潭畔新建秦瓊祠時,若軾先生將這副楹聯奉獻出來。後遂將楹聯原文嵌刻於祠堂大門兩側。您會發現:楹聯上有“身”“戰”和“萬”三字與現在通行的漢字不同。筆者以為,這三字正是民國初年使用過的漢字簡體字。早在晚清末年,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就曾主張漢字應該走簡化和拼音化的道路。康有為在這副楹聯中使用了當時已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正是他主張漢字簡化的具體體現。

秦瓊祠(整理彙編)

《舊唐書·秦叔寶傳》

大門內西側,一塊長3米、高2米的整石碑上,用繁宋體陰刻《舊唐書·秦叔寶傳》。

原文全文如下:秦叔寶,名瓊,齊州歷城人。大業中,為隋將來護帳內。叔寶喪母,護遣使吊之,軍吏怪曰:“士卒死亡及遭喪者多矣,將軍未嘗降問,獨吊叔寶何也?”答曰:“此人勇悍,加有志節,必當自取富貴,豈得以卑賤處之?”隋末群盜起,從通守張須陀擊賊帥盧明月於下邳。賊眾十餘萬,須陀所統才萬人,力勢不敵,去賊六七裡立柵,相持十餘日,糧盡將退,謂諸將士曰:“賊見兵卻,必輕來追我。其眾既出,營內即虛,若以千人襲營,可有大利。此誠危險,誰能去者?”人皆莫對,唯叔寶與羅士信請行。於是須陀委柵遁,使二人分領千兵伏於蘆葦間。既而明月果悉兵追之,叔寶與士信馳至其柵,柵門閉不得入,二人超升其樓,拔賊旗幟,各殺數人,營中大亂。叔寶、士信又斬關以納外兵,因縱火焚其三十餘柵,煙焰漲天。明月奔還,須陀又回軍奮擊,大破賊眾。明月以數百騎遁去,餘皆虜之。由是勇氣聞於遠近。又擊孫宣雅於海曲,先登破之。以前後累勳授建節尉。從須陀進擊李密於滎陽,軍敗,須陀死之,叔寶以餘眾附裴仁基。會仁基以武牢降於李密,密得叔寶大喜,以為帳內驃騎,待之甚厚。密與宇文化及大戰於黎陽童山,為流矢所中,墮馬悶絕。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叔寶獨捍衛之,密遂獲免。叔寶又收兵與之力戰,化及乃退。後密敗,又為王世充所得,署龍驤大將軍。叔寶薄世充之多詐,因其出抗官軍,至於九曲,與程咬金、吳黑闥、牛進達等數十騎西馳百許步,下馬拜世充曰:“雖蒙殊禮,不能仰事,請從此辭。”世充不敢逼,於是來降。高祖令事秦府,太宗素聞其勇,厚加禮遇。從鎮長春宮,拜馬軍總管。又從徵於美良川,破尉遲敬德,功最居多。高祖遣使賜以金瓶,勞之曰:“卿不顧妻子,遠來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為卿用者,當割以賜卿,況子女玉帛乎?卿當勉之。”尋授秦王右三統軍。又從破宋金剛於介休。錄前後勳,賜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授上柱國。從討王世充,每為前鋒。太宗將拒竇建德於武牢,叔寶以精騎數十先陷其陣。世充平,進封翼國公,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從平劉黑闥,賞物千段。叔寶每從太宗征伐,敵中有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太宗頗怒之,輒命叔寶往取。叔寶應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寶亦以此頗自矜尚。六月四日,從誅建成、元吉。事寧,拜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其後每多疾病,因謂人曰:“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十二年卒,贈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塋內立石人馬,以旌戰陣之功焉。十三年,改封胡國公。十七年,與長孫無忌等圖形於凌煙閣。

白話文:

秦瓊字叔寶,以其字揚名,齊州歷城人。起初在隋朝將領來護兒帳下聽差。他母親去世,來護兒派專人送喪服弔唁,吏屬不解地說:“士卒有喪事,將軍您從不饋贈,如今為何獨去叔寶家慰問?”來護兒說“:他有才能而又勇猛,心志節操完美無缺,哪會久處卑賤的地位呢?”

不久,秦瓊隨通守張須陀去下邳攻打賊寇盧明月,賊軍十餘萬人,張須陀所領兵馬僅敵方的十分之一,堅守壁壘不敢進擊,糧草耗盡,打算撤兵。張須陀說“:賊軍見我退兵,勢必傾巢追擊,能有精銳士卒偷襲敵營,必將有利,有誰為我去偷襲?”眾人都不回答。惟有秦瓊與羅士信奮然承命。於是分給一千精兵埋伏草木叢中,張須陀棄營佯逃,盧明月率全軍緊追。秦瓊等急攻賊營,堡門關閉無法入內,他便登上城樓拔掉賊軍戰旗,殺敵數十人,敵營大亂,他迅即破門放進城外伏兵,縱火燒掉賊軍兵營三十餘處。盧明月回軍奔還,張須陀趁勢反擊,大敗賊軍。又與孫宣雅在海曲交戰,秦瓊率先登城。他因先後立功被提升為建節尉(官名,隋煬帝置,為正六品武散官。唐改為昭武校尉)。

秦瓊隨張須陀在滎陽攻打李密。張須陀陣亡,秦瓊率殘部依附裴仁基。裴投降李密,李密得到秦瓊極為高興,委任他為帳內驃騎,對他很優待。李密與宇文化及在黎陽作戰,中箭落馬,幾乎喪生,敵軍追到,僅秦瓊一人抗擊護衛而得救。

後來秦瓊歸屬王世充,暫任龍驤大將軍。他與程咬金商量,說:“王世充為人多詐,屢屢對下屬唸叨禁制,是個巫婆,並非治平亂世的明主。”於是相約西行,飛馬辭別王世充說:“在下自省不能效力,請讓我就此辭行。”賊軍不敢迫近,秦瓊從此歸順李淵。

高祖李淵派他供職秦王府。秦王李世民對他特別崇敬禮遇。他隨秦王鎮守長春宮,授官馬軍總管。美良川一戰,打敗尉遲敬德,立大功,高祖賞賜他黃金瓶,慰勞他說:“卿不顧妻室兒女來歸附我,今又立功,假如我的肉可食用,定當割下給你吃,何況子女玉帛這類身外之物呢?”不久授職秦王右三統軍,他在介休打跑了宋金剛,授銜上柱國。隨秦王討伐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他沒有一次不率先衝鋒鏖戰,前無強敵。累積受賞的金銀布匹數以千萬計,晉封為翼國公。每逢敵軍有驍將精兵出入人前大肆炫耀揚威,秦王就派秦瓊前去攻取。他躍馬挺槍進擊於萬眾之中,無不遂願,因此很是自負。及至平定隱、巢二地,論功授官左武衛大將軍,封給實納貢賦的食邑七百戶。此後,秦瓊漸漸稱病告老,曾說“:我年輕時成長在戎馬生涯中,經歷二百餘戰,多次身受重傷,流血將近數斛,哪能不病呢?”死後贈封徐州都督,陪葬於昭陵。太宗李世民詔令官署雕塑石人石馬立在他的墓前,以表彰他的戰功。

貞觀十三年(639),改封他為胡國公。此後四年,朝廷詔令將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司空、河間王李孝恭,司空、萊國公杜如晦,司空、太子太師鄭國公魏徵,司空、樑國公房玄齡,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敬德,特進、衛國公李靖,特進、宋國公蕭蠫,輔國大將軍、褒國公段志玄,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尚書左僕射、蔣國公屈突通,陝東道行臺右僕射、鄖國公殷開山,荊州都督、鄖國公張亮,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左驍衛大將軍、郯國公張公謹,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禮部尚書、永興郡公虞世南,戶部尚書、渝國公劉政會,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兵部尚書、英國公李責力以及秦瓊,一併繪像在凌煙閣上。

秦瓊祠(整理彙編)

“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之故宅”碑

1982年濟南市園林局工作人員對五龍潭進行兩側清理時挖出的,石碑之上刻寫著“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之故宅”。先是豎立在公園南門裡,秦瓊祠建好後,把它作為歷史陳跡“請”到了祠內,使秦瓊祠的文化底蘊更加深厚。

根據秦瓊後裔秦若軾先生的講述,這通石碑的來歷可能與秦家子孫的所作所為有關。早在清朝順治年間,濟南的秦氏後裔因鹽商致富,將老宅整修,並在大門前立了這通石碑。誰知到了嘉慶、道光年間,守宅的不肖子孫卻把故宅分割出賣。當賣到大門時,礙於古宅門口碑的存在,買家不敢要,怕以後因碑的存在受到牽扯。於是遂把石碑移於五龍潭內的秦叔寶祠,致使五龍潭為秦瓊故宅之說謬傳至今。

在秦瓊祠內陳列的幾通石碑中,最為引人注意的應是1995年出土的《秦愛墓誌銘》刻石(複製品)。這通刻石不僅具有較高的文采和書法藝術價值,更為重要的是,刻石內容補充了《隋書》和新、舊《唐書》之缺佚。具體地說,其意義在於:

其一,正確地反映了秦瓊的家族歷史。根據該墓誌列出的《秦瓊家祖系譜》:

秦孝達 秦瓊之曾祖,北魏廣寧縣令。廣年縣在邯鄲市永年區故城村,這一發現,填補了歷史上廣年縣有縣無令的空白。

秦方太 秦瓊之祖父,北齊廣寧王府記室。

秦愛(字季養)秦瓊之父,北齊錄事參軍,唐高祖武德八年(625),詔書追贈上輕車都尉,貞觀元年(627)十一月詔書追贈為持節瀛洲諸軍事、瀛洲刺史、上輕車都尉。

秦瓊 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

其二,糾正了民間和地方誌乘誤傳的秦瓊家族歷史。長期以來,濟南民間傳說秦瓊世代在濟南西關花店街一帶以打鐵謀生,人稱“冶鐵秦家”;地方誌記載秦瓊家世為鐵匠,稱之為“冶鐵秦家”,出身寒微。現據該墓碑碑文所載,傳說和志乘記載均系誤傳。

其三,正確地指出了秦瓊故宅為歷城縣懷智裡(即今濟南市經七路小緯六路一帶),而歷代傳說秦瓊故宅在西關沙苑(或花店街),實為錯誤傳說。

至於該墓誌銘的作者,目前尚屬不解之謎。有的專家審視碑文拓本字體,懷疑似唐代詩人、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虞世南書風,但時下尚缺乏有力的佐證,尚有待專家進一步考定。

秦瓊祠(整理彙編)

五字鼎


院落中軸線上,大門與正殿門之間有一個高2米的鑄銅三足大鼎。沿鼎外圍鑄有“忠、孝、義、勇、信”五個大字。秦瓊的人生軌跡,完美詮釋了“忠孝義勇信”五個字,這不僅是秦瓊的寫照,也是世代濟南人、山東人在全國揚名的秉性。義、勇、信”五個大字。秦瓊的人生軌跡,完美詮釋了“忠孝義勇信”五個字,這不僅是秦瓊的寫照,也是世代濟南人、山東人在全國揚名的秉性。

秦瓊祠(整理彙編)

東廳

匾額:望隆桑梓(郭沫若題)

楹聯:歷下顯揚男兒志,昭陵長駐忠烈魂。(榮斌先生撰)

西廳

匾額:集英(歐陽詢書)

楹聯:真邪,幻邪,五龍潭底胡公府;巍哉,盛哉,歷下亭畔秦瓊祠。

"

提起秦瓊秦叔寶,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秦瓊在歷史上的顯著地位和在民間的根深蒂固的影響僅次於武聖關公。“孝母似專諸,交友賽孟嘗”、“鐗打山東六府,馬踏黃河兩岸,威震山東半邊天”,是對秦瓊最好的讚歎褒獎。

延伸:專諸是屠戶出身,長得目深口大,虎背熊腰,英武有力,對母親非常孝順,是當地有名的孝子、義士。一次,專諸與一大漢廝打,眾人力勸不止,其母一喚,他便束手而回。專諸是一個非常孝敬父母的人。

孟嘗君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歸附了孟嘗君。孟嘗君對於來到門下的賓客都熱情接納,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賢士無不傾心向往。

近代詩人宋恕在《遊五龍潭》一詩中記述道:“胡國宅猶記,唐家陵久平。二三老農販,閒坐說秦瓊。”詩人真實地記錄下清末民初濟南人在閒暇休憩之時,談及他們心目中崇拜的這位山東好漢的情景。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秦瓊祠都會舉辦祈福會,人們紛至迭來湧入祠堂,為來年的運勢祈福,並請回秦瓊年畫貼於家中,保佑家人平安。在民間,手持雙鐗的秦瓊與手持雙鞭的尉遲恭同是門神的代表。

選址五龍潭

秦瓊祠(整理彙編)

五龍潭為秦瓊故居的說法,最早見於元代濟南人、著名散曲家張養浩的《復龍祥觀施田記》。他幼年時多次往來於五龍潭,聽老人們說,這裡原是唐代秦瓊府第遺址,一天晚上雷雨大作,潰陷為淵。百姓驚恐之餘,傳告裡面藏有神靈,不敢就近修築民舍。這時有人提出,深淵乃為龍的居所,適宜建道觀,祀五方神龍,以鎮守本土,祛除災難。於是就有積德行善之家,備齊物料,聚集工匠,建起這座龍祥觀。龍祥觀建成後,即由王姓葆光法師主持祠事,傳至第六代為劉志義,這篇記就是應劉志義登門請求而作。

清乾隆年間客居濟南的學者桂馥在五龍潭畔建潭西精舍,他在《潭西精舍記》中記述道:“歷城西門外唐翼國公故宅,一夕化為淵,即五龍潭也。”其後,歷城人朱照在《金秋老屋筆記》中亦寫道:“(秦瓊為)歷城南山終宮人。顯貴後建府第於淨池邊,今五龍潭。”

其實,在濟南民間,很久以來一直流傳著這樣的故事:相傳秦瓊在秦王李世民麾下出徵,立下汗馬功勞,做了大官。在平定天下之後,就在其老家濟南五龍潭上建了一座豪華的府第。一天晚上,忽然雷電交加,風雨大作,只聽得轟然一聲巨響,秦瓊府第陷入地中,化為一潭深不可測的潭水。後來有個水性很好的打漁人,醉後乘興在池邊行走,被青衣使者請入潭內,深水中有座豪華的水晶宮,門額上有“胡國公府”四個金字,原來那府第便是下陷的秦瓊府。他沿著漢白玉臺階進入金光耀眼的大殿,又見一條像龍的東西在那裡酣睡。他一看,嚇得急忙退出……再到後來,又有個人喝醉了酒,躺在潭邊的樹蔭下睡覺,他夢見一位身著紅袍、五綹長鬚的大官,前來請他去喝酒。他跟著那位大官就走,但剛到大門口,他就驚醒了。因為他睡著翻身,眼看滾入潭中,幸好被另外的遊人把他緊緊抓住了……

雖然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隨著秦瓊父親的墓在經七緯六路附近被發現,確鑿證明他從沒在五龍潭居住過,更沒有在此建府邸。但秦瓊府“一夕化為淵”而成五龍潭這一傳說,非常動人,流傳久遠,深入人心,始終感染著我們濟南人,致使老濟南們多少年來也一直把此地稱為“秦瓊府”。這或許即為新築建的秦瓊祠落戶五龍潭公園的緣由。2010年9月29日上午9點,五龍潭裡的秦瓊祠正式對外開放。

建築介紹

秦瓊祠整組建築為唐代風格、北方典型的四合院規制。總體格局為正殿、東廊、西亭廊及大門,大門外建有影壁與建築呼應並圍合成相對獨立的空間,佔地1128平方米。秦瓊祠的裝飾集浮雕、圓雕、壁畫、碑刻等於一體,採用了線刻、銅腐蝕、鍛銅、景泰藍等多種工藝。祠堂內外的展品更是充斥著濃郁的唐代文化氛圍和秦瓊故里濟南的鄉土文化氣息。


秦瓊祠(整理彙編)

影壁

長久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的秦瓊傳奇故事中,最為突出的主題之一便是“秦瓊與馬”。當您來到五龍潭公園回馬泉觀覽時,熱情的濟南人定然會將這所名泉緣何稱名“回馬”的傳奇故事說給您聽:話說當年好漢秦瓊在歷城縣衙當捕快的時候,一次,他手持雙鐗,騎著高頭大馬追趕賊人來到這裡。在與賊人的鏖戰中,秦瓊所騎的戰馬猛一回頭,蹄力過猛,馬蹄落處出現了泉眼,一泓清泉從地中汩汩冒出。濟南人為了紀念這位山東豪傑,就將這個泉子叫做回馬泉了。

“秦瓊與馬”的故事不僅流傳於濟南民間,而且也出現在多部古代文學作品中。早在千餘年前的唐代,著名志怪小說家、祖籍齊州臨淄的段成式在其所著的《酉陽雜俎》卷十二《語資》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則傳說:“秦叔寶所乘馬,號忽雷駁。常飲以酒,每於月明中試,能豎越三領黑氈。及胡公(秦瓊)卒,嘶鳴不食而死。”在明清通俗章回小說《隋唐演義》和《說唐》中記述的“秦瓊賣馬”的故事在我國民間更是家喻戶曉。從以上述說中可以看出馬在秦瓊一生中具有何等重要地位。秦瓊祠影壁浮雕的設計者正是抓住了“秦瓊與馬”這一重大主題,極為生動地刻畫出唐代駿馬的形象,試圖從一個側面凸顯大將秦瓊戎馬倥傯的戰鬥生涯。

浮雕上的主角為何是兩匹戰馬?浮雕上刻的濟南文史專家榮斌先生所作的兩首古詩為此做了註釋,下面將榮詩徵引如下:

黃驃馬 奮蹄追風透骨龍,一任壯士橫戈行。梨園傳唱留佳話,自古良驥伴英雄。

忽雷駁 金蹬銀鞍騁沙場,痛飲醇醪意氣昂。悲嘶長隨壯士去,留得美名天下揚。

門前廣場

秦瓊祠大門口沒有象徵等級辟邪的大石獅。在演義小說中秦瓊為了掛帥徵東,七十歲高齡與尉遲恭比賽舉千斤石獅子,累的吐血倒地,以至病死,或許是這個原因。

作為武將的秦瓊應該是不信邪的,他是北方年畫中的門神,所以無需其他神獸庇佑。武將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騎馬,秦瓊祠門前的石頭也是馬相關,名為“上馬石”。這一對上馬石第一步臺階高約30釐米,第二步臺階高約60釐米,石重一千餘公斤。

有沒有上馬石,也是宅第等級的一個劃分標準。二是上馬時真離不開它。每當主人慾外出時,僕人便牽馬備鞍至上馬石前,主人經過上馬石的兩步臺階,就可以輕易地腳登馬蹬、騎上馬背出行了。這種石頭分為兩種,一種是簡單的方形、長方形的石塊,一種是階梯形的石頭。材料以漢白玉、大青石居多,分素面和雕琢兩種。門前的兩塊上馬石,一塊是供主人出行時登高上馬用的,另一塊是供主人歸來時下馬用的,但不叫下馬石。因為舊時,下馬是不受聽的。

大門

“秦瓊祠”牌匾為將軍書法家李鐸所題。

在秦瓊祠堂大門兩側,鐫刻著一副楹聯:“身通百戰術,氣作萬夫雄。”下面落款為:康有為。康有為不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還是近代有名的書法家,至今尚有許多書法作品傳世。但康有為生前卻並未給秦瓊府第或秦瓊祠堂題寫過楹聯,這副楹聯是他專為秦瓊後裔秦文柄先生撰寫的。據文柄先生之孫秦若軾先生在《濟南老街史話》中記述道,1926年,康有為“以古稀高齡三上廬山……時在九江鎮守使任上的秦文柄因公赴南昌,未能相接。次日返回後便專門拜訪,並設宴款待……興酣之餘,便書寫一聯贈秦。其上聯為:‘身通百戰術’,下聯為:‘氣作萬夫雄’;上款為:文柄仁兄;下款:康有為。鈐印有二:一為‘康有為印’;另一為‘維新百日出亡十年三洲大地遊遍四周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裡’共26字,將他一生經歷,集於方寸之間。康有為臨行前,秦親送銀元100元,並派隊伍一排護送出轄區。臨別依依,大有相見恨晚之意。”新中國成立後,文柄先生返回故鄉,遂將這副楹聯帶回濟南,藏於家中。2009年,市園林局欲在五龍潭畔新建秦瓊祠時,若軾先生將這副楹聯奉獻出來。後遂將楹聯原文嵌刻於祠堂大門兩側。您會發現:楹聯上有“身”“戰”和“萬”三字與現在通行的漢字不同。筆者以為,這三字正是民國初年使用過的漢字簡體字。早在晚清末年,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就曾主張漢字應該走簡化和拼音化的道路。康有為在這副楹聯中使用了當時已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正是他主張漢字簡化的具體體現。

秦瓊祠(整理彙編)

《舊唐書·秦叔寶傳》

大門內西側,一塊長3米、高2米的整石碑上,用繁宋體陰刻《舊唐書·秦叔寶傳》。

原文全文如下:秦叔寶,名瓊,齊州歷城人。大業中,為隋將來護帳內。叔寶喪母,護遣使吊之,軍吏怪曰:“士卒死亡及遭喪者多矣,將軍未嘗降問,獨吊叔寶何也?”答曰:“此人勇悍,加有志節,必當自取富貴,豈得以卑賤處之?”隋末群盜起,從通守張須陀擊賊帥盧明月於下邳。賊眾十餘萬,須陀所統才萬人,力勢不敵,去賊六七裡立柵,相持十餘日,糧盡將退,謂諸將士曰:“賊見兵卻,必輕來追我。其眾既出,營內即虛,若以千人襲營,可有大利。此誠危險,誰能去者?”人皆莫對,唯叔寶與羅士信請行。於是須陀委柵遁,使二人分領千兵伏於蘆葦間。既而明月果悉兵追之,叔寶與士信馳至其柵,柵門閉不得入,二人超升其樓,拔賊旗幟,各殺數人,營中大亂。叔寶、士信又斬關以納外兵,因縱火焚其三十餘柵,煙焰漲天。明月奔還,須陀又回軍奮擊,大破賊眾。明月以數百騎遁去,餘皆虜之。由是勇氣聞於遠近。又擊孫宣雅於海曲,先登破之。以前後累勳授建節尉。從須陀進擊李密於滎陽,軍敗,須陀死之,叔寶以餘眾附裴仁基。會仁基以武牢降於李密,密得叔寶大喜,以為帳內驃騎,待之甚厚。密與宇文化及大戰於黎陽童山,為流矢所中,墮馬悶絕。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叔寶獨捍衛之,密遂獲免。叔寶又收兵與之力戰,化及乃退。後密敗,又為王世充所得,署龍驤大將軍。叔寶薄世充之多詐,因其出抗官軍,至於九曲,與程咬金、吳黑闥、牛進達等數十騎西馳百許步,下馬拜世充曰:“雖蒙殊禮,不能仰事,請從此辭。”世充不敢逼,於是來降。高祖令事秦府,太宗素聞其勇,厚加禮遇。從鎮長春宮,拜馬軍總管。又從徵於美良川,破尉遲敬德,功最居多。高祖遣使賜以金瓶,勞之曰:“卿不顧妻子,遠來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為卿用者,當割以賜卿,況子女玉帛乎?卿當勉之。”尋授秦王右三統軍。又從破宋金剛於介休。錄前後勳,賜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授上柱國。從討王世充,每為前鋒。太宗將拒竇建德於武牢,叔寶以精騎數十先陷其陣。世充平,進封翼國公,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從平劉黑闥,賞物千段。叔寶每從太宗征伐,敵中有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太宗頗怒之,輒命叔寶往取。叔寶應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寶亦以此頗自矜尚。六月四日,從誅建成、元吉。事寧,拜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其後每多疾病,因謂人曰:“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十二年卒,贈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塋內立石人馬,以旌戰陣之功焉。十三年,改封胡國公。十七年,與長孫無忌等圖形於凌煙閣。

白話文:

秦瓊字叔寶,以其字揚名,齊州歷城人。起初在隋朝將領來護兒帳下聽差。他母親去世,來護兒派專人送喪服弔唁,吏屬不解地說:“士卒有喪事,將軍您從不饋贈,如今為何獨去叔寶家慰問?”來護兒說“:他有才能而又勇猛,心志節操完美無缺,哪會久處卑賤的地位呢?”

不久,秦瓊隨通守張須陀去下邳攻打賊寇盧明月,賊軍十餘萬人,張須陀所領兵馬僅敵方的十分之一,堅守壁壘不敢進擊,糧草耗盡,打算撤兵。張須陀說“:賊軍見我退兵,勢必傾巢追擊,能有精銳士卒偷襲敵營,必將有利,有誰為我去偷襲?”眾人都不回答。惟有秦瓊與羅士信奮然承命。於是分給一千精兵埋伏草木叢中,張須陀棄營佯逃,盧明月率全軍緊追。秦瓊等急攻賊營,堡門關閉無法入內,他便登上城樓拔掉賊軍戰旗,殺敵數十人,敵營大亂,他迅即破門放進城外伏兵,縱火燒掉賊軍兵營三十餘處。盧明月回軍奔還,張須陀趁勢反擊,大敗賊軍。又與孫宣雅在海曲交戰,秦瓊率先登城。他因先後立功被提升為建節尉(官名,隋煬帝置,為正六品武散官。唐改為昭武校尉)。

秦瓊隨張須陀在滎陽攻打李密。張須陀陣亡,秦瓊率殘部依附裴仁基。裴投降李密,李密得到秦瓊極為高興,委任他為帳內驃騎,對他很優待。李密與宇文化及在黎陽作戰,中箭落馬,幾乎喪生,敵軍追到,僅秦瓊一人抗擊護衛而得救。

後來秦瓊歸屬王世充,暫任龍驤大將軍。他與程咬金商量,說:“王世充為人多詐,屢屢對下屬唸叨禁制,是個巫婆,並非治平亂世的明主。”於是相約西行,飛馬辭別王世充說:“在下自省不能效力,請讓我就此辭行。”賊軍不敢迫近,秦瓊從此歸順李淵。

高祖李淵派他供職秦王府。秦王李世民對他特別崇敬禮遇。他隨秦王鎮守長春宮,授官馬軍總管。美良川一戰,打敗尉遲敬德,立大功,高祖賞賜他黃金瓶,慰勞他說:“卿不顧妻室兒女來歸附我,今又立功,假如我的肉可食用,定當割下給你吃,何況子女玉帛這類身外之物呢?”不久授職秦王右三統軍,他在介休打跑了宋金剛,授銜上柱國。隨秦王討伐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他沒有一次不率先衝鋒鏖戰,前無強敵。累積受賞的金銀布匹數以千萬計,晉封為翼國公。每逢敵軍有驍將精兵出入人前大肆炫耀揚威,秦王就派秦瓊前去攻取。他躍馬挺槍進擊於萬眾之中,無不遂願,因此很是自負。及至平定隱、巢二地,論功授官左武衛大將軍,封給實納貢賦的食邑七百戶。此後,秦瓊漸漸稱病告老,曾說“:我年輕時成長在戎馬生涯中,經歷二百餘戰,多次身受重傷,流血將近數斛,哪能不病呢?”死後贈封徐州都督,陪葬於昭陵。太宗李世民詔令官署雕塑石人石馬立在他的墓前,以表彰他的戰功。

貞觀十三年(639),改封他為胡國公。此後四年,朝廷詔令將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司空、河間王李孝恭,司空、萊國公杜如晦,司空、太子太師鄭國公魏徵,司空、樑國公房玄齡,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敬德,特進、衛國公李靖,特進、宋國公蕭蠫,輔國大將軍、褒國公段志玄,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尚書左僕射、蔣國公屈突通,陝東道行臺右僕射、鄖國公殷開山,荊州都督、鄖國公張亮,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左驍衛大將軍、郯國公張公謹,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禮部尚書、永興郡公虞世南,戶部尚書、渝國公劉政會,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兵部尚書、英國公李責力以及秦瓊,一併繪像在凌煙閣上。

秦瓊祠(整理彙編)

“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之故宅”碑

1982年濟南市園林局工作人員對五龍潭進行兩側清理時挖出的,石碑之上刻寫著“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之故宅”。先是豎立在公園南門裡,秦瓊祠建好後,把它作為歷史陳跡“請”到了祠內,使秦瓊祠的文化底蘊更加深厚。

根據秦瓊後裔秦若軾先生的講述,這通石碑的來歷可能與秦家子孫的所作所為有關。早在清朝順治年間,濟南的秦氏後裔因鹽商致富,將老宅整修,並在大門前立了這通石碑。誰知到了嘉慶、道光年間,守宅的不肖子孫卻把故宅分割出賣。當賣到大門時,礙於古宅門口碑的存在,買家不敢要,怕以後因碑的存在受到牽扯。於是遂把石碑移於五龍潭內的秦叔寶祠,致使五龍潭為秦瓊故宅之說謬傳至今。

在秦瓊祠內陳列的幾通石碑中,最為引人注意的應是1995年出土的《秦愛墓誌銘》刻石(複製品)。這通刻石不僅具有較高的文采和書法藝術價值,更為重要的是,刻石內容補充了《隋書》和新、舊《唐書》之缺佚。具體地說,其意義在於:

其一,正確地反映了秦瓊的家族歷史。根據該墓誌列出的《秦瓊家祖系譜》:

秦孝達 秦瓊之曾祖,北魏廣寧縣令。廣年縣在邯鄲市永年區故城村,這一發現,填補了歷史上廣年縣有縣無令的空白。

秦方太 秦瓊之祖父,北齊廣寧王府記室。

秦愛(字季養)秦瓊之父,北齊錄事參軍,唐高祖武德八年(625),詔書追贈上輕車都尉,貞觀元年(627)十一月詔書追贈為持節瀛洲諸軍事、瀛洲刺史、上輕車都尉。

秦瓊 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

其二,糾正了民間和地方誌乘誤傳的秦瓊家族歷史。長期以來,濟南民間傳說秦瓊世代在濟南西關花店街一帶以打鐵謀生,人稱“冶鐵秦家”;地方誌記載秦瓊家世為鐵匠,稱之為“冶鐵秦家”,出身寒微。現據該墓碑碑文所載,傳說和志乘記載均系誤傳。

其三,正確地指出了秦瓊故宅為歷城縣懷智裡(即今濟南市經七路小緯六路一帶),而歷代傳說秦瓊故宅在西關沙苑(或花店街),實為錯誤傳說。

至於該墓誌銘的作者,目前尚屬不解之謎。有的專家審視碑文拓本字體,懷疑似唐代詩人、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虞世南書風,但時下尚缺乏有力的佐證,尚有待專家進一步考定。

秦瓊祠(整理彙編)

五字鼎


院落中軸線上,大門與正殿門之間有一個高2米的鑄銅三足大鼎。沿鼎外圍鑄有“忠、孝、義、勇、信”五個大字。秦瓊的人生軌跡,完美詮釋了“忠孝義勇信”五個字,這不僅是秦瓊的寫照,也是世代濟南人、山東人在全國揚名的秉性。義、勇、信”五個大字。秦瓊的人生軌跡,完美詮釋了“忠孝義勇信”五個字,這不僅是秦瓊的寫照,也是世代濟南人、山東人在全國揚名的秉性。

秦瓊祠(整理彙編)

東廳

匾額:望隆桑梓(郭沫若題)

楹聯:歷下顯揚男兒志,昭陵長駐忠烈魂。(榮斌先生撰)

西廳

匾額:集英(歐陽詢書)

楹聯:真邪,幻邪,五龍潭底胡公府;巍哉,盛哉,歷下亭畔秦瓊祠。

秦瓊祠(整理彙編)

正殿


正殿匾額:忠義千秋(集褚遂良的字體而成)

楹聯:黃驃銅鐗隋唐業, 大義精忠海岱魂。

殿門上方有歐陽中石題寫的“義薄雲天”四個大字。

"

提起秦瓊秦叔寶,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秦瓊在歷史上的顯著地位和在民間的根深蒂固的影響僅次於武聖關公。“孝母似專諸,交友賽孟嘗”、“鐗打山東六府,馬踏黃河兩岸,威震山東半邊天”,是對秦瓊最好的讚歎褒獎。

延伸:專諸是屠戶出身,長得目深口大,虎背熊腰,英武有力,對母親非常孝順,是當地有名的孝子、義士。一次,專諸與一大漢廝打,眾人力勸不止,其母一喚,他便束手而回。專諸是一個非常孝敬父母的人。

孟嘗君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歸附了孟嘗君。孟嘗君對於來到門下的賓客都熱情接納,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賢士無不傾心向往。

近代詩人宋恕在《遊五龍潭》一詩中記述道:“胡國宅猶記,唐家陵久平。二三老農販,閒坐說秦瓊。”詩人真實地記錄下清末民初濟南人在閒暇休憩之時,談及他們心目中崇拜的這位山東好漢的情景。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秦瓊祠都會舉辦祈福會,人們紛至迭來湧入祠堂,為來年的運勢祈福,並請回秦瓊年畫貼於家中,保佑家人平安。在民間,手持雙鐗的秦瓊與手持雙鞭的尉遲恭同是門神的代表。

選址五龍潭

秦瓊祠(整理彙編)

五龍潭為秦瓊故居的說法,最早見於元代濟南人、著名散曲家張養浩的《復龍祥觀施田記》。他幼年時多次往來於五龍潭,聽老人們說,這裡原是唐代秦瓊府第遺址,一天晚上雷雨大作,潰陷為淵。百姓驚恐之餘,傳告裡面藏有神靈,不敢就近修築民舍。這時有人提出,深淵乃為龍的居所,適宜建道觀,祀五方神龍,以鎮守本土,祛除災難。於是就有積德行善之家,備齊物料,聚集工匠,建起這座龍祥觀。龍祥觀建成後,即由王姓葆光法師主持祠事,傳至第六代為劉志義,這篇記就是應劉志義登門請求而作。

清乾隆年間客居濟南的學者桂馥在五龍潭畔建潭西精舍,他在《潭西精舍記》中記述道:“歷城西門外唐翼國公故宅,一夕化為淵,即五龍潭也。”其後,歷城人朱照在《金秋老屋筆記》中亦寫道:“(秦瓊為)歷城南山終宮人。顯貴後建府第於淨池邊,今五龍潭。”

其實,在濟南民間,很久以來一直流傳著這樣的故事:相傳秦瓊在秦王李世民麾下出徵,立下汗馬功勞,做了大官。在平定天下之後,就在其老家濟南五龍潭上建了一座豪華的府第。一天晚上,忽然雷電交加,風雨大作,只聽得轟然一聲巨響,秦瓊府第陷入地中,化為一潭深不可測的潭水。後來有個水性很好的打漁人,醉後乘興在池邊行走,被青衣使者請入潭內,深水中有座豪華的水晶宮,門額上有“胡國公府”四個金字,原來那府第便是下陷的秦瓊府。他沿著漢白玉臺階進入金光耀眼的大殿,又見一條像龍的東西在那裡酣睡。他一看,嚇得急忙退出……再到後來,又有個人喝醉了酒,躺在潭邊的樹蔭下睡覺,他夢見一位身著紅袍、五綹長鬚的大官,前來請他去喝酒。他跟著那位大官就走,但剛到大門口,他就驚醒了。因為他睡著翻身,眼看滾入潭中,幸好被另外的遊人把他緊緊抓住了……

雖然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隨著秦瓊父親的墓在經七緯六路附近被發現,確鑿證明他從沒在五龍潭居住過,更沒有在此建府邸。但秦瓊府“一夕化為淵”而成五龍潭這一傳說,非常動人,流傳久遠,深入人心,始終感染著我們濟南人,致使老濟南們多少年來也一直把此地稱為“秦瓊府”。這或許即為新築建的秦瓊祠落戶五龍潭公園的緣由。2010年9月29日上午9點,五龍潭裡的秦瓊祠正式對外開放。

建築介紹

秦瓊祠整組建築為唐代風格、北方典型的四合院規制。總體格局為正殿、東廊、西亭廊及大門,大門外建有影壁與建築呼應並圍合成相對獨立的空間,佔地1128平方米。秦瓊祠的裝飾集浮雕、圓雕、壁畫、碑刻等於一體,採用了線刻、銅腐蝕、鍛銅、景泰藍等多種工藝。祠堂內外的展品更是充斥著濃郁的唐代文化氛圍和秦瓊故里濟南的鄉土文化氣息。


秦瓊祠(整理彙編)

影壁

長久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的秦瓊傳奇故事中,最為突出的主題之一便是“秦瓊與馬”。當您來到五龍潭公園回馬泉觀覽時,熱情的濟南人定然會將這所名泉緣何稱名“回馬”的傳奇故事說給您聽:話說當年好漢秦瓊在歷城縣衙當捕快的時候,一次,他手持雙鐗,騎著高頭大馬追趕賊人來到這裡。在與賊人的鏖戰中,秦瓊所騎的戰馬猛一回頭,蹄力過猛,馬蹄落處出現了泉眼,一泓清泉從地中汩汩冒出。濟南人為了紀念這位山東豪傑,就將這個泉子叫做回馬泉了。

“秦瓊與馬”的故事不僅流傳於濟南民間,而且也出現在多部古代文學作品中。早在千餘年前的唐代,著名志怪小說家、祖籍齊州臨淄的段成式在其所著的《酉陽雜俎》卷十二《語資》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則傳說:“秦叔寶所乘馬,號忽雷駁。常飲以酒,每於月明中試,能豎越三領黑氈。及胡公(秦瓊)卒,嘶鳴不食而死。”在明清通俗章回小說《隋唐演義》和《說唐》中記述的“秦瓊賣馬”的故事在我國民間更是家喻戶曉。從以上述說中可以看出馬在秦瓊一生中具有何等重要地位。秦瓊祠影壁浮雕的設計者正是抓住了“秦瓊與馬”這一重大主題,極為生動地刻畫出唐代駿馬的形象,試圖從一個側面凸顯大將秦瓊戎馬倥傯的戰鬥生涯。

浮雕上的主角為何是兩匹戰馬?浮雕上刻的濟南文史專家榮斌先生所作的兩首古詩為此做了註釋,下面將榮詩徵引如下:

黃驃馬 奮蹄追風透骨龍,一任壯士橫戈行。梨園傳唱留佳話,自古良驥伴英雄。

忽雷駁 金蹬銀鞍騁沙場,痛飲醇醪意氣昂。悲嘶長隨壯士去,留得美名天下揚。

門前廣場

秦瓊祠大門口沒有象徵等級辟邪的大石獅。在演義小說中秦瓊為了掛帥徵東,七十歲高齡與尉遲恭比賽舉千斤石獅子,累的吐血倒地,以至病死,或許是這個原因。

作為武將的秦瓊應該是不信邪的,他是北方年畫中的門神,所以無需其他神獸庇佑。武將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騎馬,秦瓊祠門前的石頭也是馬相關,名為“上馬石”。這一對上馬石第一步臺階高約30釐米,第二步臺階高約60釐米,石重一千餘公斤。

有沒有上馬石,也是宅第等級的一個劃分標準。二是上馬時真離不開它。每當主人慾外出時,僕人便牽馬備鞍至上馬石前,主人經過上馬石的兩步臺階,就可以輕易地腳登馬蹬、騎上馬背出行了。這種石頭分為兩種,一種是簡單的方形、長方形的石塊,一種是階梯形的石頭。材料以漢白玉、大青石居多,分素面和雕琢兩種。門前的兩塊上馬石,一塊是供主人出行時登高上馬用的,另一塊是供主人歸來時下馬用的,但不叫下馬石。因為舊時,下馬是不受聽的。

大門

“秦瓊祠”牌匾為將軍書法家李鐸所題。

在秦瓊祠堂大門兩側,鐫刻著一副楹聯:“身通百戰術,氣作萬夫雄。”下面落款為:康有為。康有為不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還是近代有名的書法家,至今尚有許多書法作品傳世。但康有為生前卻並未給秦瓊府第或秦瓊祠堂題寫過楹聯,這副楹聯是他專為秦瓊後裔秦文柄先生撰寫的。據文柄先生之孫秦若軾先生在《濟南老街史話》中記述道,1926年,康有為“以古稀高齡三上廬山……時在九江鎮守使任上的秦文柄因公赴南昌,未能相接。次日返回後便專門拜訪,並設宴款待……興酣之餘,便書寫一聯贈秦。其上聯為:‘身通百戰術’,下聯為:‘氣作萬夫雄’;上款為:文柄仁兄;下款:康有為。鈐印有二:一為‘康有為印’;另一為‘維新百日出亡十年三洲大地遊遍四周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裡’共26字,將他一生經歷,集於方寸之間。康有為臨行前,秦親送銀元100元,並派隊伍一排護送出轄區。臨別依依,大有相見恨晚之意。”新中國成立後,文柄先生返回故鄉,遂將這副楹聯帶回濟南,藏於家中。2009年,市園林局欲在五龍潭畔新建秦瓊祠時,若軾先生將這副楹聯奉獻出來。後遂將楹聯原文嵌刻於祠堂大門兩側。您會發現:楹聯上有“身”“戰”和“萬”三字與現在通行的漢字不同。筆者以為,這三字正是民國初年使用過的漢字簡體字。早在晚清末年,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就曾主張漢字應該走簡化和拼音化的道路。康有為在這副楹聯中使用了當時已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正是他主張漢字簡化的具體體現。

秦瓊祠(整理彙編)

《舊唐書·秦叔寶傳》

大門內西側,一塊長3米、高2米的整石碑上,用繁宋體陰刻《舊唐書·秦叔寶傳》。

原文全文如下:秦叔寶,名瓊,齊州歷城人。大業中,為隋將來護帳內。叔寶喪母,護遣使吊之,軍吏怪曰:“士卒死亡及遭喪者多矣,將軍未嘗降問,獨吊叔寶何也?”答曰:“此人勇悍,加有志節,必當自取富貴,豈得以卑賤處之?”隋末群盜起,從通守張須陀擊賊帥盧明月於下邳。賊眾十餘萬,須陀所統才萬人,力勢不敵,去賊六七裡立柵,相持十餘日,糧盡將退,謂諸將士曰:“賊見兵卻,必輕來追我。其眾既出,營內即虛,若以千人襲營,可有大利。此誠危險,誰能去者?”人皆莫對,唯叔寶與羅士信請行。於是須陀委柵遁,使二人分領千兵伏於蘆葦間。既而明月果悉兵追之,叔寶與士信馳至其柵,柵門閉不得入,二人超升其樓,拔賊旗幟,各殺數人,營中大亂。叔寶、士信又斬關以納外兵,因縱火焚其三十餘柵,煙焰漲天。明月奔還,須陀又回軍奮擊,大破賊眾。明月以數百騎遁去,餘皆虜之。由是勇氣聞於遠近。又擊孫宣雅於海曲,先登破之。以前後累勳授建節尉。從須陀進擊李密於滎陽,軍敗,須陀死之,叔寶以餘眾附裴仁基。會仁基以武牢降於李密,密得叔寶大喜,以為帳內驃騎,待之甚厚。密與宇文化及大戰於黎陽童山,為流矢所中,墮馬悶絕。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叔寶獨捍衛之,密遂獲免。叔寶又收兵與之力戰,化及乃退。後密敗,又為王世充所得,署龍驤大將軍。叔寶薄世充之多詐,因其出抗官軍,至於九曲,與程咬金、吳黑闥、牛進達等數十騎西馳百許步,下馬拜世充曰:“雖蒙殊禮,不能仰事,請從此辭。”世充不敢逼,於是來降。高祖令事秦府,太宗素聞其勇,厚加禮遇。從鎮長春宮,拜馬軍總管。又從徵於美良川,破尉遲敬德,功最居多。高祖遣使賜以金瓶,勞之曰:“卿不顧妻子,遠來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為卿用者,當割以賜卿,況子女玉帛乎?卿當勉之。”尋授秦王右三統軍。又從破宋金剛於介休。錄前後勳,賜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授上柱國。從討王世充,每為前鋒。太宗將拒竇建德於武牢,叔寶以精騎數十先陷其陣。世充平,進封翼國公,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從平劉黑闥,賞物千段。叔寶每從太宗征伐,敵中有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太宗頗怒之,輒命叔寶往取。叔寶應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寶亦以此頗自矜尚。六月四日,從誅建成、元吉。事寧,拜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其後每多疾病,因謂人曰:“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十二年卒,贈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塋內立石人馬,以旌戰陣之功焉。十三年,改封胡國公。十七年,與長孫無忌等圖形於凌煙閣。

白話文:

秦瓊字叔寶,以其字揚名,齊州歷城人。起初在隋朝將領來護兒帳下聽差。他母親去世,來護兒派專人送喪服弔唁,吏屬不解地說:“士卒有喪事,將軍您從不饋贈,如今為何獨去叔寶家慰問?”來護兒說“:他有才能而又勇猛,心志節操完美無缺,哪會久處卑賤的地位呢?”

不久,秦瓊隨通守張須陀去下邳攻打賊寇盧明月,賊軍十餘萬人,張須陀所領兵馬僅敵方的十分之一,堅守壁壘不敢進擊,糧草耗盡,打算撤兵。張須陀說“:賊軍見我退兵,勢必傾巢追擊,能有精銳士卒偷襲敵營,必將有利,有誰為我去偷襲?”眾人都不回答。惟有秦瓊與羅士信奮然承命。於是分給一千精兵埋伏草木叢中,張須陀棄營佯逃,盧明月率全軍緊追。秦瓊等急攻賊營,堡門關閉無法入內,他便登上城樓拔掉賊軍戰旗,殺敵數十人,敵營大亂,他迅即破門放進城外伏兵,縱火燒掉賊軍兵營三十餘處。盧明月回軍奔還,張須陀趁勢反擊,大敗賊軍。又與孫宣雅在海曲交戰,秦瓊率先登城。他因先後立功被提升為建節尉(官名,隋煬帝置,為正六品武散官。唐改為昭武校尉)。

秦瓊隨張須陀在滎陽攻打李密。張須陀陣亡,秦瓊率殘部依附裴仁基。裴投降李密,李密得到秦瓊極為高興,委任他為帳內驃騎,對他很優待。李密與宇文化及在黎陽作戰,中箭落馬,幾乎喪生,敵軍追到,僅秦瓊一人抗擊護衛而得救。

後來秦瓊歸屬王世充,暫任龍驤大將軍。他與程咬金商量,說:“王世充為人多詐,屢屢對下屬唸叨禁制,是個巫婆,並非治平亂世的明主。”於是相約西行,飛馬辭別王世充說:“在下自省不能效力,請讓我就此辭行。”賊軍不敢迫近,秦瓊從此歸順李淵。

高祖李淵派他供職秦王府。秦王李世民對他特別崇敬禮遇。他隨秦王鎮守長春宮,授官馬軍總管。美良川一戰,打敗尉遲敬德,立大功,高祖賞賜他黃金瓶,慰勞他說:“卿不顧妻室兒女來歸附我,今又立功,假如我的肉可食用,定當割下給你吃,何況子女玉帛這類身外之物呢?”不久授職秦王右三統軍,他在介休打跑了宋金剛,授銜上柱國。隨秦王討伐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他沒有一次不率先衝鋒鏖戰,前無強敵。累積受賞的金銀布匹數以千萬計,晉封為翼國公。每逢敵軍有驍將精兵出入人前大肆炫耀揚威,秦王就派秦瓊前去攻取。他躍馬挺槍進擊於萬眾之中,無不遂願,因此很是自負。及至平定隱、巢二地,論功授官左武衛大將軍,封給實納貢賦的食邑七百戶。此後,秦瓊漸漸稱病告老,曾說“:我年輕時成長在戎馬生涯中,經歷二百餘戰,多次身受重傷,流血將近數斛,哪能不病呢?”死後贈封徐州都督,陪葬於昭陵。太宗李世民詔令官署雕塑石人石馬立在他的墓前,以表彰他的戰功。

貞觀十三年(639),改封他為胡國公。此後四年,朝廷詔令將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司空、河間王李孝恭,司空、萊國公杜如晦,司空、太子太師鄭國公魏徵,司空、樑國公房玄齡,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敬德,特進、衛國公李靖,特進、宋國公蕭蠫,輔國大將軍、褒國公段志玄,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尚書左僕射、蔣國公屈突通,陝東道行臺右僕射、鄖國公殷開山,荊州都督、鄖國公張亮,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左驍衛大將軍、郯國公張公謹,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禮部尚書、永興郡公虞世南,戶部尚書、渝國公劉政會,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兵部尚書、英國公李責力以及秦瓊,一併繪像在凌煙閣上。

秦瓊祠(整理彙編)

“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之故宅”碑

1982年濟南市園林局工作人員對五龍潭進行兩側清理時挖出的,石碑之上刻寫著“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之故宅”。先是豎立在公園南門裡,秦瓊祠建好後,把它作為歷史陳跡“請”到了祠內,使秦瓊祠的文化底蘊更加深厚。

根據秦瓊後裔秦若軾先生的講述,這通石碑的來歷可能與秦家子孫的所作所為有關。早在清朝順治年間,濟南的秦氏後裔因鹽商致富,將老宅整修,並在大門前立了這通石碑。誰知到了嘉慶、道光年間,守宅的不肖子孫卻把故宅分割出賣。當賣到大門時,礙於古宅門口碑的存在,買家不敢要,怕以後因碑的存在受到牽扯。於是遂把石碑移於五龍潭內的秦叔寶祠,致使五龍潭為秦瓊故宅之說謬傳至今。

在秦瓊祠內陳列的幾通石碑中,最為引人注意的應是1995年出土的《秦愛墓誌銘》刻石(複製品)。這通刻石不僅具有較高的文采和書法藝術價值,更為重要的是,刻石內容補充了《隋書》和新、舊《唐書》之缺佚。具體地說,其意義在於:

其一,正確地反映了秦瓊的家族歷史。根據該墓誌列出的《秦瓊家祖系譜》:

秦孝達 秦瓊之曾祖,北魏廣寧縣令。廣年縣在邯鄲市永年區故城村,這一發現,填補了歷史上廣年縣有縣無令的空白。

秦方太 秦瓊之祖父,北齊廣寧王府記室。

秦愛(字季養)秦瓊之父,北齊錄事參軍,唐高祖武德八年(625),詔書追贈上輕車都尉,貞觀元年(627)十一月詔書追贈為持節瀛洲諸軍事、瀛洲刺史、上輕車都尉。

秦瓊 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

其二,糾正了民間和地方誌乘誤傳的秦瓊家族歷史。長期以來,濟南民間傳說秦瓊世代在濟南西關花店街一帶以打鐵謀生,人稱“冶鐵秦家”;地方誌記載秦瓊家世為鐵匠,稱之為“冶鐵秦家”,出身寒微。現據該墓碑碑文所載,傳說和志乘記載均系誤傳。

其三,正確地指出了秦瓊故宅為歷城縣懷智裡(即今濟南市經七路小緯六路一帶),而歷代傳說秦瓊故宅在西關沙苑(或花店街),實為錯誤傳說。

至於該墓誌銘的作者,目前尚屬不解之謎。有的專家審視碑文拓本字體,懷疑似唐代詩人、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虞世南書風,但時下尚缺乏有力的佐證,尚有待專家進一步考定。

秦瓊祠(整理彙編)

五字鼎


院落中軸線上,大門與正殿門之間有一個高2米的鑄銅三足大鼎。沿鼎外圍鑄有“忠、孝、義、勇、信”五個大字。秦瓊的人生軌跡,完美詮釋了“忠孝義勇信”五個字,這不僅是秦瓊的寫照,也是世代濟南人、山東人在全國揚名的秉性。義、勇、信”五個大字。秦瓊的人生軌跡,完美詮釋了“忠孝義勇信”五個字,這不僅是秦瓊的寫照,也是世代濟南人、山東人在全國揚名的秉性。

秦瓊祠(整理彙編)

東廳

匾額:望隆桑梓(郭沫若題)

楹聯:歷下顯揚男兒志,昭陵長駐忠烈魂。(榮斌先生撰)

西廳

匾額:集英(歐陽詢書)

楹聯:真邪,幻邪,五龍潭底胡公府;巍哉,盛哉,歷下亭畔秦瓊祠。

秦瓊祠(整理彙編)

正殿


正殿匾額:忠義千秋(集褚遂良的字體而成)

楹聯:黃驃銅鐗隋唐業, 大義精忠海岱魂。

殿門上方有歐陽中石題寫的“義薄雲天”四個大字。

秦瓊祠(整理彙編)

正殿

進入大殿,迎面就是秦瓊的銅質塑像,高3.6米,一身戎裝的秦瓊坐在一塊青石上目光炯炯地接受人們的瞻仰膜拜。塑像的甲冑服飾為唐初武將服飾的典範,身著明光鎧,手持團扇形令節,腰插軍配,莊嚴威武,令我們肅然起敬。塑像的甲冑、服飾及配飾均是根據國家軍事博物館專家提供的圖片資料製作而成。

塑像兩側懸掛著由濟南籍著名學者吉常宏先生撰寫的龍門對楹聯,上聯是“民間傳說為朋友插刀兩肋中義薄九天四海皆仰秦叔寶”,下聯是“歷史記載擒敵酋攖鋒二百次血出數斛三軍皆服胡國公”。龍門對指每邊聯文在兩行乃至兩行以上,須寫成“門”字形的對聯。這種對聯,應上聯從右向左寫,下聯從左向右寫。上款落在上聯聯文餘下的空白處,下款落在下聯聯文餘下的空白處,上下款文之首字一般對齊節寫。


"

提起秦瓊秦叔寶,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秦瓊在歷史上的顯著地位和在民間的根深蒂固的影響僅次於武聖關公。“孝母似專諸,交友賽孟嘗”、“鐗打山東六府,馬踏黃河兩岸,威震山東半邊天”,是對秦瓊最好的讚歎褒獎。

延伸:專諸是屠戶出身,長得目深口大,虎背熊腰,英武有力,對母親非常孝順,是當地有名的孝子、義士。一次,專諸與一大漢廝打,眾人力勸不止,其母一喚,他便束手而回。專諸是一個非常孝敬父母的人。

孟嘗君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歸附了孟嘗君。孟嘗君對於來到門下的賓客都熱情接納,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賢士無不傾心向往。

近代詩人宋恕在《遊五龍潭》一詩中記述道:“胡國宅猶記,唐家陵久平。二三老農販,閒坐說秦瓊。”詩人真實地記錄下清末民初濟南人在閒暇休憩之時,談及他們心目中崇拜的這位山東好漢的情景。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秦瓊祠都會舉辦祈福會,人們紛至迭來湧入祠堂,為來年的運勢祈福,並請回秦瓊年畫貼於家中,保佑家人平安。在民間,手持雙鐗的秦瓊與手持雙鞭的尉遲恭同是門神的代表。

選址五龍潭

秦瓊祠(整理彙編)

五龍潭為秦瓊故居的說法,最早見於元代濟南人、著名散曲家張養浩的《復龍祥觀施田記》。他幼年時多次往來於五龍潭,聽老人們說,這裡原是唐代秦瓊府第遺址,一天晚上雷雨大作,潰陷為淵。百姓驚恐之餘,傳告裡面藏有神靈,不敢就近修築民舍。這時有人提出,深淵乃為龍的居所,適宜建道觀,祀五方神龍,以鎮守本土,祛除災難。於是就有積德行善之家,備齊物料,聚集工匠,建起這座龍祥觀。龍祥觀建成後,即由王姓葆光法師主持祠事,傳至第六代為劉志義,這篇記就是應劉志義登門請求而作。

清乾隆年間客居濟南的學者桂馥在五龍潭畔建潭西精舍,他在《潭西精舍記》中記述道:“歷城西門外唐翼國公故宅,一夕化為淵,即五龍潭也。”其後,歷城人朱照在《金秋老屋筆記》中亦寫道:“(秦瓊為)歷城南山終宮人。顯貴後建府第於淨池邊,今五龍潭。”

其實,在濟南民間,很久以來一直流傳著這樣的故事:相傳秦瓊在秦王李世民麾下出徵,立下汗馬功勞,做了大官。在平定天下之後,就在其老家濟南五龍潭上建了一座豪華的府第。一天晚上,忽然雷電交加,風雨大作,只聽得轟然一聲巨響,秦瓊府第陷入地中,化為一潭深不可測的潭水。後來有個水性很好的打漁人,醉後乘興在池邊行走,被青衣使者請入潭內,深水中有座豪華的水晶宮,門額上有“胡國公府”四個金字,原來那府第便是下陷的秦瓊府。他沿著漢白玉臺階進入金光耀眼的大殿,又見一條像龍的東西在那裡酣睡。他一看,嚇得急忙退出……再到後來,又有個人喝醉了酒,躺在潭邊的樹蔭下睡覺,他夢見一位身著紅袍、五綹長鬚的大官,前來請他去喝酒。他跟著那位大官就走,但剛到大門口,他就驚醒了。因為他睡著翻身,眼看滾入潭中,幸好被另外的遊人把他緊緊抓住了……

雖然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隨著秦瓊父親的墓在經七緯六路附近被發現,確鑿證明他從沒在五龍潭居住過,更沒有在此建府邸。但秦瓊府“一夕化為淵”而成五龍潭這一傳說,非常動人,流傳久遠,深入人心,始終感染著我們濟南人,致使老濟南們多少年來也一直把此地稱為“秦瓊府”。這或許即為新築建的秦瓊祠落戶五龍潭公園的緣由。2010年9月29日上午9點,五龍潭裡的秦瓊祠正式對外開放。

建築介紹

秦瓊祠整組建築為唐代風格、北方典型的四合院規制。總體格局為正殿、東廊、西亭廊及大門,大門外建有影壁與建築呼應並圍合成相對獨立的空間,佔地1128平方米。秦瓊祠的裝飾集浮雕、圓雕、壁畫、碑刻等於一體,採用了線刻、銅腐蝕、鍛銅、景泰藍等多種工藝。祠堂內外的展品更是充斥著濃郁的唐代文化氛圍和秦瓊故里濟南的鄉土文化氣息。


秦瓊祠(整理彙編)

影壁

長久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的秦瓊傳奇故事中,最為突出的主題之一便是“秦瓊與馬”。當您來到五龍潭公園回馬泉觀覽時,熱情的濟南人定然會將這所名泉緣何稱名“回馬”的傳奇故事說給您聽:話說當年好漢秦瓊在歷城縣衙當捕快的時候,一次,他手持雙鐗,騎著高頭大馬追趕賊人來到這裡。在與賊人的鏖戰中,秦瓊所騎的戰馬猛一回頭,蹄力過猛,馬蹄落處出現了泉眼,一泓清泉從地中汩汩冒出。濟南人為了紀念這位山東豪傑,就將這個泉子叫做回馬泉了。

“秦瓊與馬”的故事不僅流傳於濟南民間,而且也出現在多部古代文學作品中。早在千餘年前的唐代,著名志怪小說家、祖籍齊州臨淄的段成式在其所著的《酉陽雜俎》卷十二《語資》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則傳說:“秦叔寶所乘馬,號忽雷駁。常飲以酒,每於月明中試,能豎越三領黑氈。及胡公(秦瓊)卒,嘶鳴不食而死。”在明清通俗章回小說《隋唐演義》和《說唐》中記述的“秦瓊賣馬”的故事在我國民間更是家喻戶曉。從以上述說中可以看出馬在秦瓊一生中具有何等重要地位。秦瓊祠影壁浮雕的設計者正是抓住了“秦瓊與馬”這一重大主題,極為生動地刻畫出唐代駿馬的形象,試圖從一個側面凸顯大將秦瓊戎馬倥傯的戰鬥生涯。

浮雕上的主角為何是兩匹戰馬?浮雕上刻的濟南文史專家榮斌先生所作的兩首古詩為此做了註釋,下面將榮詩徵引如下:

黃驃馬 奮蹄追風透骨龍,一任壯士橫戈行。梨園傳唱留佳話,自古良驥伴英雄。

忽雷駁 金蹬銀鞍騁沙場,痛飲醇醪意氣昂。悲嘶長隨壯士去,留得美名天下揚。

門前廣場

秦瓊祠大門口沒有象徵等級辟邪的大石獅。在演義小說中秦瓊為了掛帥徵東,七十歲高齡與尉遲恭比賽舉千斤石獅子,累的吐血倒地,以至病死,或許是這個原因。

作為武將的秦瓊應該是不信邪的,他是北方年畫中的門神,所以無需其他神獸庇佑。武將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騎馬,秦瓊祠門前的石頭也是馬相關,名為“上馬石”。這一對上馬石第一步臺階高約30釐米,第二步臺階高約60釐米,石重一千餘公斤。

有沒有上馬石,也是宅第等級的一個劃分標準。二是上馬時真離不開它。每當主人慾外出時,僕人便牽馬備鞍至上馬石前,主人經過上馬石的兩步臺階,就可以輕易地腳登馬蹬、騎上馬背出行了。這種石頭分為兩種,一種是簡單的方形、長方形的石塊,一種是階梯形的石頭。材料以漢白玉、大青石居多,分素面和雕琢兩種。門前的兩塊上馬石,一塊是供主人出行時登高上馬用的,另一塊是供主人歸來時下馬用的,但不叫下馬石。因為舊時,下馬是不受聽的。

大門

“秦瓊祠”牌匾為將軍書法家李鐸所題。

在秦瓊祠堂大門兩側,鐫刻著一副楹聯:“身通百戰術,氣作萬夫雄。”下面落款為:康有為。康有為不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還是近代有名的書法家,至今尚有許多書法作品傳世。但康有為生前卻並未給秦瓊府第或秦瓊祠堂題寫過楹聯,這副楹聯是他專為秦瓊後裔秦文柄先生撰寫的。據文柄先生之孫秦若軾先生在《濟南老街史話》中記述道,1926年,康有為“以古稀高齡三上廬山……時在九江鎮守使任上的秦文柄因公赴南昌,未能相接。次日返回後便專門拜訪,並設宴款待……興酣之餘,便書寫一聯贈秦。其上聯為:‘身通百戰術’,下聯為:‘氣作萬夫雄’;上款為:文柄仁兄;下款:康有為。鈐印有二:一為‘康有為印’;另一為‘維新百日出亡十年三洲大地遊遍四周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裡’共26字,將他一生經歷,集於方寸之間。康有為臨行前,秦親送銀元100元,並派隊伍一排護送出轄區。臨別依依,大有相見恨晚之意。”新中國成立後,文柄先生返回故鄉,遂將這副楹聯帶回濟南,藏於家中。2009年,市園林局欲在五龍潭畔新建秦瓊祠時,若軾先生將這副楹聯奉獻出來。後遂將楹聯原文嵌刻於祠堂大門兩側。您會發現:楹聯上有“身”“戰”和“萬”三字與現在通行的漢字不同。筆者以為,這三字正是民國初年使用過的漢字簡體字。早在晚清末年,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就曾主張漢字應該走簡化和拼音化的道路。康有為在這副楹聯中使用了當時已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正是他主張漢字簡化的具體體現。

秦瓊祠(整理彙編)

《舊唐書·秦叔寶傳》

大門內西側,一塊長3米、高2米的整石碑上,用繁宋體陰刻《舊唐書·秦叔寶傳》。

原文全文如下:秦叔寶,名瓊,齊州歷城人。大業中,為隋將來護帳內。叔寶喪母,護遣使吊之,軍吏怪曰:“士卒死亡及遭喪者多矣,將軍未嘗降問,獨吊叔寶何也?”答曰:“此人勇悍,加有志節,必當自取富貴,豈得以卑賤處之?”隋末群盜起,從通守張須陀擊賊帥盧明月於下邳。賊眾十餘萬,須陀所統才萬人,力勢不敵,去賊六七裡立柵,相持十餘日,糧盡將退,謂諸將士曰:“賊見兵卻,必輕來追我。其眾既出,營內即虛,若以千人襲營,可有大利。此誠危險,誰能去者?”人皆莫對,唯叔寶與羅士信請行。於是須陀委柵遁,使二人分領千兵伏於蘆葦間。既而明月果悉兵追之,叔寶與士信馳至其柵,柵門閉不得入,二人超升其樓,拔賊旗幟,各殺數人,營中大亂。叔寶、士信又斬關以納外兵,因縱火焚其三十餘柵,煙焰漲天。明月奔還,須陀又回軍奮擊,大破賊眾。明月以數百騎遁去,餘皆虜之。由是勇氣聞於遠近。又擊孫宣雅於海曲,先登破之。以前後累勳授建節尉。從須陀進擊李密於滎陽,軍敗,須陀死之,叔寶以餘眾附裴仁基。會仁基以武牢降於李密,密得叔寶大喜,以為帳內驃騎,待之甚厚。密與宇文化及大戰於黎陽童山,為流矢所中,墮馬悶絕。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叔寶獨捍衛之,密遂獲免。叔寶又收兵與之力戰,化及乃退。後密敗,又為王世充所得,署龍驤大將軍。叔寶薄世充之多詐,因其出抗官軍,至於九曲,與程咬金、吳黑闥、牛進達等數十騎西馳百許步,下馬拜世充曰:“雖蒙殊禮,不能仰事,請從此辭。”世充不敢逼,於是來降。高祖令事秦府,太宗素聞其勇,厚加禮遇。從鎮長春宮,拜馬軍總管。又從徵於美良川,破尉遲敬德,功最居多。高祖遣使賜以金瓶,勞之曰:“卿不顧妻子,遠來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為卿用者,當割以賜卿,況子女玉帛乎?卿當勉之。”尋授秦王右三統軍。又從破宋金剛於介休。錄前後勳,賜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授上柱國。從討王世充,每為前鋒。太宗將拒竇建德於武牢,叔寶以精騎數十先陷其陣。世充平,進封翼國公,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從平劉黑闥,賞物千段。叔寶每從太宗征伐,敵中有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太宗頗怒之,輒命叔寶往取。叔寶應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寶亦以此頗自矜尚。六月四日,從誅建成、元吉。事寧,拜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其後每多疾病,因謂人曰:“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十二年卒,贈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塋內立石人馬,以旌戰陣之功焉。十三年,改封胡國公。十七年,與長孫無忌等圖形於凌煙閣。

白話文:

秦瓊字叔寶,以其字揚名,齊州歷城人。起初在隋朝將領來護兒帳下聽差。他母親去世,來護兒派專人送喪服弔唁,吏屬不解地說:“士卒有喪事,將軍您從不饋贈,如今為何獨去叔寶家慰問?”來護兒說“:他有才能而又勇猛,心志節操完美無缺,哪會久處卑賤的地位呢?”

不久,秦瓊隨通守張須陀去下邳攻打賊寇盧明月,賊軍十餘萬人,張須陀所領兵馬僅敵方的十分之一,堅守壁壘不敢進擊,糧草耗盡,打算撤兵。張須陀說“:賊軍見我退兵,勢必傾巢追擊,能有精銳士卒偷襲敵營,必將有利,有誰為我去偷襲?”眾人都不回答。惟有秦瓊與羅士信奮然承命。於是分給一千精兵埋伏草木叢中,張須陀棄營佯逃,盧明月率全軍緊追。秦瓊等急攻賊營,堡門關閉無法入內,他便登上城樓拔掉賊軍戰旗,殺敵數十人,敵營大亂,他迅即破門放進城外伏兵,縱火燒掉賊軍兵營三十餘處。盧明月回軍奔還,張須陀趁勢反擊,大敗賊軍。又與孫宣雅在海曲交戰,秦瓊率先登城。他因先後立功被提升為建節尉(官名,隋煬帝置,為正六品武散官。唐改為昭武校尉)。

秦瓊隨張須陀在滎陽攻打李密。張須陀陣亡,秦瓊率殘部依附裴仁基。裴投降李密,李密得到秦瓊極為高興,委任他為帳內驃騎,對他很優待。李密與宇文化及在黎陽作戰,中箭落馬,幾乎喪生,敵軍追到,僅秦瓊一人抗擊護衛而得救。

後來秦瓊歸屬王世充,暫任龍驤大將軍。他與程咬金商量,說:“王世充為人多詐,屢屢對下屬唸叨禁制,是個巫婆,並非治平亂世的明主。”於是相約西行,飛馬辭別王世充說:“在下自省不能效力,請讓我就此辭行。”賊軍不敢迫近,秦瓊從此歸順李淵。

高祖李淵派他供職秦王府。秦王李世民對他特別崇敬禮遇。他隨秦王鎮守長春宮,授官馬軍總管。美良川一戰,打敗尉遲敬德,立大功,高祖賞賜他黃金瓶,慰勞他說:“卿不顧妻室兒女來歸附我,今又立功,假如我的肉可食用,定當割下給你吃,何況子女玉帛這類身外之物呢?”不久授職秦王右三統軍,他在介休打跑了宋金剛,授銜上柱國。隨秦王討伐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他沒有一次不率先衝鋒鏖戰,前無強敵。累積受賞的金銀布匹數以千萬計,晉封為翼國公。每逢敵軍有驍將精兵出入人前大肆炫耀揚威,秦王就派秦瓊前去攻取。他躍馬挺槍進擊於萬眾之中,無不遂願,因此很是自負。及至平定隱、巢二地,論功授官左武衛大將軍,封給實納貢賦的食邑七百戶。此後,秦瓊漸漸稱病告老,曾說“:我年輕時成長在戎馬生涯中,經歷二百餘戰,多次身受重傷,流血將近數斛,哪能不病呢?”死後贈封徐州都督,陪葬於昭陵。太宗李世民詔令官署雕塑石人石馬立在他的墓前,以表彰他的戰功。

貞觀十三年(639),改封他為胡國公。此後四年,朝廷詔令將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司空、河間王李孝恭,司空、萊國公杜如晦,司空、太子太師鄭國公魏徵,司空、樑國公房玄齡,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敬德,特進、衛國公李靖,特進、宋國公蕭蠫,輔國大將軍、褒國公段志玄,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尚書左僕射、蔣國公屈突通,陝東道行臺右僕射、鄖國公殷開山,荊州都督、鄖國公張亮,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左驍衛大將軍、郯國公張公謹,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禮部尚書、永興郡公虞世南,戶部尚書、渝國公劉政會,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兵部尚書、英國公李責力以及秦瓊,一併繪像在凌煙閣上。

秦瓊祠(整理彙編)

“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之故宅”碑

1982年濟南市園林局工作人員對五龍潭進行兩側清理時挖出的,石碑之上刻寫著“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之故宅”。先是豎立在公園南門裡,秦瓊祠建好後,把它作為歷史陳跡“請”到了祠內,使秦瓊祠的文化底蘊更加深厚。

根據秦瓊後裔秦若軾先生的講述,這通石碑的來歷可能與秦家子孫的所作所為有關。早在清朝順治年間,濟南的秦氏後裔因鹽商致富,將老宅整修,並在大門前立了這通石碑。誰知到了嘉慶、道光年間,守宅的不肖子孫卻把故宅分割出賣。當賣到大門時,礙於古宅門口碑的存在,買家不敢要,怕以後因碑的存在受到牽扯。於是遂把石碑移於五龍潭內的秦叔寶祠,致使五龍潭為秦瓊故宅之說謬傳至今。

在秦瓊祠內陳列的幾通石碑中,最為引人注意的應是1995年出土的《秦愛墓誌銘》刻石(複製品)。這通刻石不僅具有較高的文采和書法藝術價值,更為重要的是,刻石內容補充了《隋書》和新、舊《唐書》之缺佚。具體地說,其意義在於:

其一,正確地反映了秦瓊的家族歷史。根據該墓誌列出的《秦瓊家祖系譜》:

秦孝達 秦瓊之曾祖,北魏廣寧縣令。廣年縣在邯鄲市永年區故城村,這一發現,填補了歷史上廣年縣有縣無令的空白。

秦方太 秦瓊之祖父,北齊廣寧王府記室。

秦愛(字季養)秦瓊之父,北齊錄事參軍,唐高祖武德八年(625),詔書追贈上輕車都尉,貞觀元年(627)十一月詔書追贈為持節瀛洲諸軍事、瀛洲刺史、上輕車都尉。

秦瓊 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

其二,糾正了民間和地方誌乘誤傳的秦瓊家族歷史。長期以來,濟南民間傳說秦瓊世代在濟南西關花店街一帶以打鐵謀生,人稱“冶鐵秦家”;地方誌記載秦瓊家世為鐵匠,稱之為“冶鐵秦家”,出身寒微。現據該墓碑碑文所載,傳說和志乘記載均系誤傳。

其三,正確地指出了秦瓊故宅為歷城縣懷智裡(即今濟南市經七路小緯六路一帶),而歷代傳說秦瓊故宅在西關沙苑(或花店街),實為錯誤傳說。

至於該墓誌銘的作者,目前尚屬不解之謎。有的專家審視碑文拓本字體,懷疑似唐代詩人、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虞世南書風,但時下尚缺乏有力的佐證,尚有待專家進一步考定。

秦瓊祠(整理彙編)

五字鼎


院落中軸線上,大門與正殿門之間有一個高2米的鑄銅三足大鼎。沿鼎外圍鑄有“忠、孝、義、勇、信”五個大字。秦瓊的人生軌跡,完美詮釋了“忠孝義勇信”五個字,這不僅是秦瓊的寫照,也是世代濟南人、山東人在全國揚名的秉性。義、勇、信”五個大字。秦瓊的人生軌跡,完美詮釋了“忠孝義勇信”五個字,這不僅是秦瓊的寫照,也是世代濟南人、山東人在全國揚名的秉性。

秦瓊祠(整理彙編)

東廳

匾額:望隆桑梓(郭沫若題)

楹聯:歷下顯揚男兒志,昭陵長駐忠烈魂。(榮斌先生撰)

西廳

匾額:集英(歐陽詢書)

楹聯:真邪,幻邪,五龍潭底胡公府;巍哉,盛哉,歷下亭畔秦瓊祠。

秦瓊祠(整理彙編)

正殿


正殿匾額:忠義千秋(集褚遂良的字體而成)

楹聯:黃驃銅鐗隋唐業, 大義精忠海岱魂。

殿門上方有歐陽中石題寫的“義薄雲天”四個大字。

秦瓊祠(整理彙編)

正殿

進入大殿,迎面就是秦瓊的銅質塑像,高3.6米,一身戎裝的秦瓊坐在一塊青石上目光炯炯地接受人們的瞻仰膜拜。塑像的甲冑服飾為唐初武將服飾的典範,身著明光鎧,手持團扇形令節,腰插軍配,莊嚴威武,令我們肅然起敬。塑像的甲冑、服飾及配飾均是根據國家軍事博物館專家提供的圖片資料製作而成。

塑像兩側懸掛著由濟南籍著名學者吉常宏先生撰寫的龍門對楹聯,上聯是“民間傳說為朋友插刀兩肋中義薄九天四海皆仰秦叔寶”,下聯是“歷史記載擒敵酋攖鋒二百次血出數斛三軍皆服胡國公”。龍門對指每邊聯文在兩行乃至兩行以上,須寫成“門”字形的對聯。這種對聯,應上聯從右向左寫,下聯從左向右寫。上款落在上聯聯文餘下的空白處,下款落在下聯聯文餘下的空白處,上下款文之首字一般對齊節寫。


秦瓊祠(整理彙編)


殿內兩側兵器架上,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鐗、錘、抓、钂、棍、槊、棒、拐、流星錘十八般兵器樣樣俱全。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種技藝,為中華武藝和武器的象徵。其內容在各個時期有所不同。其名稱,始見於元曲。近代戲曲界有人稱之為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鐗、錘、抓、钂、棍、槊、棒、拐、流星錘等十八種兵器。(便於記憶的方法:刀槍劍戟 斧鉞鉤叉 钂棍槊棒 鞭鐗錘抓 柺子流星)

正殿後牆以及東西山牆上是精美的壁畫,把秦瓊一生頗有代表性經歷描繪的跌宕起伏、蕩氣迴腸。壁畫選取的題材是正史中能夠體現秦瓊一生的代表性事件,由“初勳建節尉”、“聚義瓦崗寨”、“黎陽義救主”、“歸唐事秦府”、“大戰美良川”、“高祖賜金瓶”、“勇破宋金剛”、“忠義玄武門”、“勳封翼國公”、“陪葬昭陵”十個事件組成。

"

提起秦瓊秦叔寶,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秦瓊在歷史上的顯著地位和在民間的根深蒂固的影響僅次於武聖關公。“孝母似專諸,交友賽孟嘗”、“鐗打山東六府,馬踏黃河兩岸,威震山東半邊天”,是對秦瓊最好的讚歎褒獎。

延伸:專諸是屠戶出身,長得目深口大,虎背熊腰,英武有力,對母親非常孝順,是當地有名的孝子、義士。一次,專諸與一大漢廝打,眾人力勸不止,其母一喚,他便束手而回。專諸是一個非常孝敬父母的人。

孟嘗君在薛邑,招攬各諸侯國的賓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歸附了孟嘗君。孟嘗君對於來到門下的賓客都熱情接納,不挑揀,無親疏,一律給予優厚的待遇,因此使天下的賢士無不傾心向往。

近代詩人宋恕在《遊五龍潭》一詩中記述道:“胡國宅猶記,唐家陵久平。二三老農販,閒坐說秦瓊。”詩人真實地記錄下清末民初濟南人在閒暇休憩之時,談及他們心目中崇拜的這位山東好漢的情景。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秦瓊祠都會舉辦祈福會,人們紛至迭來湧入祠堂,為來年的運勢祈福,並請回秦瓊年畫貼於家中,保佑家人平安。在民間,手持雙鐗的秦瓊與手持雙鞭的尉遲恭同是門神的代表。

選址五龍潭

秦瓊祠(整理彙編)

五龍潭為秦瓊故居的說法,最早見於元代濟南人、著名散曲家張養浩的《復龍祥觀施田記》。他幼年時多次往來於五龍潭,聽老人們說,這裡原是唐代秦瓊府第遺址,一天晚上雷雨大作,潰陷為淵。百姓驚恐之餘,傳告裡面藏有神靈,不敢就近修築民舍。這時有人提出,深淵乃為龍的居所,適宜建道觀,祀五方神龍,以鎮守本土,祛除災難。於是就有積德行善之家,備齊物料,聚集工匠,建起這座龍祥觀。龍祥觀建成後,即由王姓葆光法師主持祠事,傳至第六代為劉志義,這篇記就是應劉志義登門請求而作。

清乾隆年間客居濟南的學者桂馥在五龍潭畔建潭西精舍,他在《潭西精舍記》中記述道:“歷城西門外唐翼國公故宅,一夕化為淵,即五龍潭也。”其後,歷城人朱照在《金秋老屋筆記》中亦寫道:“(秦瓊為)歷城南山終宮人。顯貴後建府第於淨池邊,今五龍潭。”

其實,在濟南民間,很久以來一直流傳著這樣的故事:相傳秦瓊在秦王李世民麾下出徵,立下汗馬功勞,做了大官。在平定天下之後,就在其老家濟南五龍潭上建了一座豪華的府第。一天晚上,忽然雷電交加,風雨大作,只聽得轟然一聲巨響,秦瓊府第陷入地中,化為一潭深不可測的潭水。後來有個水性很好的打漁人,醉後乘興在池邊行走,被青衣使者請入潭內,深水中有座豪華的水晶宮,門額上有“胡國公府”四個金字,原來那府第便是下陷的秦瓊府。他沿著漢白玉臺階進入金光耀眼的大殿,又見一條像龍的東西在那裡酣睡。他一看,嚇得急忙退出……再到後來,又有個人喝醉了酒,躺在潭邊的樹蔭下睡覺,他夢見一位身著紅袍、五綹長鬚的大官,前來請他去喝酒。他跟著那位大官就走,但剛到大門口,他就驚醒了。因為他睡著翻身,眼看滾入潭中,幸好被另外的遊人把他緊緊抓住了……

雖然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隨著秦瓊父親的墓在經七緯六路附近被發現,確鑿證明他從沒在五龍潭居住過,更沒有在此建府邸。但秦瓊府“一夕化為淵”而成五龍潭這一傳說,非常動人,流傳久遠,深入人心,始終感染著我們濟南人,致使老濟南們多少年來也一直把此地稱為“秦瓊府”。這或許即為新築建的秦瓊祠落戶五龍潭公園的緣由。2010年9月29日上午9點,五龍潭裡的秦瓊祠正式對外開放。

建築介紹

秦瓊祠整組建築為唐代風格、北方典型的四合院規制。總體格局為正殿、東廊、西亭廊及大門,大門外建有影壁與建築呼應並圍合成相對獨立的空間,佔地1128平方米。秦瓊祠的裝飾集浮雕、圓雕、壁畫、碑刻等於一體,採用了線刻、銅腐蝕、鍛銅、景泰藍等多種工藝。祠堂內外的展品更是充斥著濃郁的唐代文化氛圍和秦瓊故里濟南的鄉土文化氣息。


秦瓊祠(整理彙編)

影壁

長久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的秦瓊傳奇故事中,最為突出的主題之一便是“秦瓊與馬”。當您來到五龍潭公園回馬泉觀覽時,熱情的濟南人定然會將這所名泉緣何稱名“回馬”的傳奇故事說給您聽:話說當年好漢秦瓊在歷城縣衙當捕快的時候,一次,他手持雙鐗,騎著高頭大馬追趕賊人來到這裡。在與賊人的鏖戰中,秦瓊所騎的戰馬猛一回頭,蹄力過猛,馬蹄落處出現了泉眼,一泓清泉從地中汩汩冒出。濟南人為了紀念這位山東豪傑,就將這個泉子叫做回馬泉了。

“秦瓊與馬”的故事不僅流傳於濟南民間,而且也出現在多部古代文學作品中。早在千餘年前的唐代,著名志怪小說家、祖籍齊州臨淄的段成式在其所著的《酉陽雜俎》卷十二《語資》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則傳說:“秦叔寶所乘馬,號忽雷駁。常飲以酒,每於月明中試,能豎越三領黑氈。及胡公(秦瓊)卒,嘶鳴不食而死。”在明清通俗章回小說《隋唐演義》和《說唐》中記述的“秦瓊賣馬”的故事在我國民間更是家喻戶曉。從以上述說中可以看出馬在秦瓊一生中具有何等重要地位。秦瓊祠影壁浮雕的設計者正是抓住了“秦瓊與馬”這一重大主題,極為生動地刻畫出唐代駿馬的形象,試圖從一個側面凸顯大將秦瓊戎馬倥傯的戰鬥生涯。

浮雕上的主角為何是兩匹戰馬?浮雕上刻的濟南文史專家榮斌先生所作的兩首古詩為此做了註釋,下面將榮詩徵引如下:

黃驃馬 奮蹄追風透骨龍,一任壯士橫戈行。梨園傳唱留佳話,自古良驥伴英雄。

忽雷駁 金蹬銀鞍騁沙場,痛飲醇醪意氣昂。悲嘶長隨壯士去,留得美名天下揚。

門前廣場

秦瓊祠大門口沒有象徵等級辟邪的大石獅。在演義小說中秦瓊為了掛帥徵東,七十歲高齡與尉遲恭比賽舉千斤石獅子,累的吐血倒地,以至病死,或許是這個原因。

作為武將的秦瓊應該是不信邪的,他是北方年畫中的門神,所以無需其他神獸庇佑。武將出行的交通工具主要是騎馬,秦瓊祠門前的石頭也是馬相關,名為“上馬石”。這一對上馬石第一步臺階高約30釐米,第二步臺階高約60釐米,石重一千餘公斤。

有沒有上馬石,也是宅第等級的一個劃分標準。二是上馬時真離不開它。每當主人慾外出時,僕人便牽馬備鞍至上馬石前,主人經過上馬石的兩步臺階,就可以輕易地腳登馬蹬、騎上馬背出行了。這種石頭分為兩種,一種是簡單的方形、長方形的石塊,一種是階梯形的石頭。材料以漢白玉、大青石居多,分素面和雕琢兩種。門前的兩塊上馬石,一塊是供主人出行時登高上馬用的,另一塊是供主人歸來時下馬用的,但不叫下馬石。因為舊時,下馬是不受聽的。

大門

“秦瓊祠”牌匾為將軍書法家李鐸所題。

在秦瓊祠堂大門兩側,鐫刻著一副楹聯:“身通百戰術,氣作萬夫雄。”下面落款為:康有為。康有為不僅是一位政治家,而且還是近代有名的書法家,至今尚有許多書法作品傳世。但康有為生前卻並未給秦瓊府第或秦瓊祠堂題寫過楹聯,這副楹聯是他專為秦瓊後裔秦文柄先生撰寫的。據文柄先生之孫秦若軾先生在《濟南老街史話》中記述道,1926年,康有為“以古稀高齡三上廬山……時在九江鎮守使任上的秦文柄因公赴南昌,未能相接。次日返回後便專門拜訪,並設宴款待……興酣之餘,便書寫一聯贈秦。其上聯為:‘身通百戰術’,下聯為:‘氣作萬夫雄’;上款為:文柄仁兄;下款:康有為。鈐印有二:一為‘康有為印’;另一為‘維新百日出亡十年三洲大地遊遍四周經三十一國行六十萬裡’共26字,將他一生經歷,集於方寸之間。康有為臨行前,秦親送銀元100元,並派隊伍一排護送出轄區。臨別依依,大有相見恨晚之意。”新中國成立後,文柄先生返回故鄉,遂將這副楹聯帶回濟南,藏於家中。2009年,市園林局欲在五龍潭畔新建秦瓊祠時,若軾先生將這副楹聯奉獻出來。後遂將楹聯原文嵌刻於祠堂大門兩側。您會發現:楹聯上有“身”“戰”和“萬”三字與現在通行的漢字不同。筆者以為,這三字正是民國初年使用過的漢字簡體字。早在晚清末年,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就曾主張漢字應該走簡化和拼音化的道路。康有為在這副楹聯中使用了當時已在民間流行的簡體字,正是他主張漢字簡化的具體體現。

秦瓊祠(整理彙編)

《舊唐書·秦叔寶傳》

大門內西側,一塊長3米、高2米的整石碑上,用繁宋體陰刻《舊唐書·秦叔寶傳》。

原文全文如下:秦叔寶,名瓊,齊州歷城人。大業中,為隋將來護帳內。叔寶喪母,護遣使吊之,軍吏怪曰:“士卒死亡及遭喪者多矣,將軍未嘗降問,獨吊叔寶何也?”答曰:“此人勇悍,加有志節,必當自取富貴,豈得以卑賤處之?”隋末群盜起,從通守張須陀擊賊帥盧明月於下邳。賊眾十餘萬,須陀所統才萬人,力勢不敵,去賊六七裡立柵,相持十餘日,糧盡將退,謂諸將士曰:“賊見兵卻,必輕來追我。其眾既出,營內即虛,若以千人襲營,可有大利。此誠危險,誰能去者?”人皆莫對,唯叔寶與羅士信請行。於是須陀委柵遁,使二人分領千兵伏於蘆葦間。既而明月果悉兵追之,叔寶與士信馳至其柵,柵門閉不得入,二人超升其樓,拔賊旗幟,各殺數人,營中大亂。叔寶、士信又斬關以納外兵,因縱火焚其三十餘柵,煙焰漲天。明月奔還,須陀又回軍奮擊,大破賊眾。明月以數百騎遁去,餘皆虜之。由是勇氣聞於遠近。又擊孫宣雅於海曲,先登破之。以前後累勳授建節尉。從須陀進擊李密於滎陽,軍敗,須陀死之,叔寶以餘眾附裴仁基。會仁基以武牢降於李密,密得叔寶大喜,以為帳內驃騎,待之甚厚。密與宇文化及大戰於黎陽童山,為流矢所中,墮馬悶絕。左右奔散,追兵且至,唯叔寶獨捍衛之,密遂獲免。叔寶又收兵與之力戰,化及乃退。後密敗,又為王世充所得,署龍驤大將軍。叔寶薄世充之多詐,因其出抗官軍,至於九曲,與程咬金、吳黑闥、牛進達等數十騎西馳百許步,下馬拜世充曰:“雖蒙殊禮,不能仰事,請從此辭。”世充不敢逼,於是來降。高祖令事秦府,太宗素聞其勇,厚加禮遇。從鎮長春宮,拜馬軍總管。又從徵於美良川,破尉遲敬德,功最居多。高祖遣使賜以金瓶,勞之曰:“卿不顧妻子,遠來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為卿用者,當割以賜卿,況子女玉帛乎?卿當勉之。”尋授秦王右三統軍。又從破宋金剛於介休。錄前後勳,賜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授上柱國。從討王世充,每為前鋒。太宗將拒竇建德於武牢,叔寶以精騎數十先陷其陣。世充平,進封翼國公,賜黃金百斤、帛七千段。從平劉黑闥,賞物千段。叔寶每從太宗征伐,敵中有驍將銳卒,炫耀人馬,出入來去者,太宗頗怒之,輒命叔寶往取。叔寶應命,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寶亦以此頗自矜尚。六月四日,從誅建成、元吉。事寧,拜左武衛大將軍,食實封七百戶。其後每多疾病,因謂人曰:“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十二年卒,贈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特令所司就其塋內立石人馬,以旌戰陣之功焉。十三年,改封胡國公。十七年,與長孫無忌等圖形於凌煙閣。

白話文:

秦瓊字叔寶,以其字揚名,齊州歷城人。起初在隋朝將領來護兒帳下聽差。他母親去世,來護兒派專人送喪服弔唁,吏屬不解地說:“士卒有喪事,將軍您從不饋贈,如今為何獨去叔寶家慰問?”來護兒說“:他有才能而又勇猛,心志節操完美無缺,哪會久處卑賤的地位呢?”

不久,秦瓊隨通守張須陀去下邳攻打賊寇盧明月,賊軍十餘萬人,張須陀所領兵馬僅敵方的十分之一,堅守壁壘不敢進擊,糧草耗盡,打算撤兵。張須陀說“:賊軍見我退兵,勢必傾巢追擊,能有精銳士卒偷襲敵營,必將有利,有誰為我去偷襲?”眾人都不回答。惟有秦瓊與羅士信奮然承命。於是分給一千精兵埋伏草木叢中,張須陀棄營佯逃,盧明月率全軍緊追。秦瓊等急攻賊營,堡門關閉無法入內,他便登上城樓拔掉賊軍戰旗,殺敵數十人,敵營大亂,他迅即破門放進城外伏兵,縱火燒掉賊軍兵營三十餘處。盧明月回軍奔還,張須陀趁勢反擊,大敗賊軍。又與孫宣雅在海曲交戰,秦瓊率先登城。他因先後立功被提升為建節尉(官名,隋煬帝置,為正六品武散官。唐改為昭武校尉)。

秦瓊隨張須陀在滎陽攻打李密。張須陀陣亡,秦瓊率殘部依附裴仁基。裴投降李密,李密得到秦瓊極為高興,委任他為帳內驃騎,對他很優待。李密與宇文化及在黎陽作戰,中箭落馬,幾乎喪生,敵軍追到,僅秦瓊一人抗擊護衛而得救。

後來秦瓊歸屬王世充,暫任龍驤大將軍。他與程咬金商量,說:“王世充為人多詐,屢屢對下屬唸叨禁制,是個巫婆,並非治平亂世的明主。”於是相約西行,飛馬辭別王世充說:“在下自省不能效力,請讓我就此辭行。”賊軍不敢迫近,秦瓊從此歸順李淵。

高祖李淵派他供職秦王府。秦王李世民對他特別崇敬禮遇。他隨秦王鎮守長春宮,授官馬軍總管。美良川一戰,打敗尉遲敬德,立大功,高祖賞賜他黃金瓶,慰勞他說:“卿不顧妻室兒女來歸附我,今又立功,假如我的肉可食用,定當割下給你吃,何況子女玉帛這類身外之物呢?”不久授職秦王右三統軍,他在介休打跑了宋金剛,授銜上柱國。隨秦王討伐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他沒有一次不率先衝鋒鏖戰,前無強敵。累積受賞的金銀布匹數以千萬計,晉封為翼國公。每逢敵軍有驍將精兵出入人前大肆炫耀揚威,秦王就派秦瓊前去攻取。他躍馬挺槍進擊於萬眾之中,無不遂願,因此很是自負。及至平定隱、巢二地,論功授官左武衛大將軍,封給實納貢賦的食邑七百戶。此後,秦瓊漸漸稱病告老,曾說“:我年輕時成長在戎馬生涯中,經歷二百餘戰,多次身受重傷,流血將近數斛,哪能不病呢?”死後贈封徐州都督,陪葬於昭陵。太宗李世民詔令官署雕塑石人石馬立在他的墓前,以表彰他的戰功。

貞觀十三年(639),改封他為胡國公。此後四年,朝廷詔令將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司空、河間王李孝恭,司空、萊國公杜如晦,司空、太子太師鄭國公魏徵,司空、樑國公房玄齡,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敬德,特進、衛國公李靖,特進、宋國公蕭蠫,輔國大將軍、褒國公段志玄,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尚書左僕射、蔣國公屈突通,陝東道行臺右僕射、鄖國公殷開山,荊州都督、鄖國公張亮,吏部尚書、陳國公侯君集,左驍衛大將軍、郯國公張公謹,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禮部尚書、永興郡公虞世南,戶部尚書、渝國公劉政會,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兵部尚書、英國公李責力以及秦瓊,一併繪像在凌煙閣上。

秦瓊祠(整理彙編)

“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之故宅”碑

1982年濟南市園林局工作人員對五龍潭進行兩側清理時挖出的,石碑之上刻寫著“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秦叔寶之故宅”。先是豎立在公園南門裡,秦瓊祠建好後,把它作為歷史陳跡“請”到了祠內,使秦瓊祠的文化底蘊更加深厚。

根據秦瓊後裔秦若軾先生的講述,這通石碑的來歷可能與秦家子孫的所作所為有關。早在清朝順治年間,濟南的秦氏後裔因鹽商致富,將老宅整修,並在大門前立了這通石碑。誰知到了嘉慶、道光年間,守宅的不肖子孫卻把故宅分割出賣。當賣到大門時,礙於古宅門口碑的存在,買家不敢要,怕以後因碑的存在受到牽扯。於是遂把石碑移於五龍潭內的秦叔寶祠,致使五龍潭為秦瓊故宅之說謬傳至今。

在秦瓊祠內陳列的幾通石碑中,最為引人注意的應是1995年出土的《秦愛墓誌銘》刻石(複製品)。這通刻石不僅具有較高的文采和書法藝術價值,更為重要的是,刻石內容補充了《隋書》和新、舊《唐書》之缺佚。具體地說,其意義在於:

其一,正確地反映了秦瓊的家族歷史。根據該墓誌列出的《秦瓊家祖系譜》:

秦孝達 秦瓊之曾祖,北魏廣寧縣令。廣年縣在邯鄲市永年區故城村,這一發現,填補了歷史上廣年縣有縣無令的空白。

秦方太 秦瓊之祖父,北齊廣寧王府記室。

秦愛(字季養)秦瓊之父,北齊錄事參軍,唐高祖武德八年(625),詔書追贈上輕車都尉,貞觀元年(627)十一月詔書追贈為持節瀛洲諸軍事、瀛洲刺史、上輕車都尉。

秦瓊 唐左武衛大將軍胡國公。

其二,糾正了民間和地方誌乘誤傳的秦瓊家族歷史。長期以來,濟南民間傳說秦瓊世代在濟南西關花店街一帶以打鐵謀生,人稱“冶鐵秦家”;地方誌記載秦瓊家世為鐵匠,稱之為“冶鐵秦家”,出身寒微。現據該墓碑碑文所載,傳說和志乘記載均系誤傳。

其三,正確地指出了秦瓊故宅為歷城縣懷智裡(即今濟南市經七路小緯六路一帶),而歷代傳說秦瓊故宅在西關沙苑(或花店街),實為錯誤傳說。

至於該墓誌銘的作者,目前尚屬不解之謎。有的專家審視碑文拓本字體,懷疑似唐代詩人、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虞世南書風,但時下尚缺乏有力的佐證,尚有待專家進一步考定。

秦瓊祠(整理彙編)

五字鼎


院落中軸線上,大門與正殿門之間有一個高2米的鑄銅三足大鼎。沿鼎外圍鑄有“忠、孝、義、勇、信”五個大字。秦瓊的人生軌跡,完美詮釋了“忠孝義勇信”五個字,這不僅是秦瓊的寫照,也是世代濟南人、山東人在全國揚名的秉性。義、勇、信”五個大字。秦瓊的人生軌跡,完美詮釋了“忠孝義勇信”五個字,這不僅是秦瓊的寫照,也是世代濟南人、山東人在全國揚名的秉性。

秦瓊祠(整理彙編)

東廳

匾額:望隆桑梓(郭沫若題)

楹聯:歷下顯揚男兒志,昭陵長駐忠烈魂。(榮斌先生撰)

西廳

匾額:集英(歐陽詢書)

楹聯:真邪,幻邪,五龍潭底胡公府;巍哉,盛哉,歷下亭畔秦瓊祠。

秦瓊祠(整理彙編)

正殿


正殿匾額:忠義千秋(集褚遂良的字體而成)

楹聯:黃驃銅鐗隋唐業, 大義精忠海岱魂。

殿門上方有歐陽中石題寫的“義薄雲天”四個大字。

秦瓊祠(整理彙編)

正殿

進入大殿,迎面就是秦瓊的銅質塑像,高3.6米,一身戎裝的秦瓊坐在一塊青石上目光炯炯地接受人們的瞻仰膜拜。塑像的甲冑服飾為唐初武將服飾的典範,身著明光鎧,手持團扇形令節,腰插軍配,莊嚴威武,令我們肅然起敬。塑像的甲冑、服飾及配飾均是根據國家軍事博物館專家提供的圖片資料製作而成。

塑像兩側懸掛著由濟南籍著名學者吉常宏先生撰寫的龍門對楹聯,上聯是“民間傳說為朋友插刀兩肋中義薄九天四海皆仰秦叔寶”,下聯是“歷史記載擒敵酋攖鋒二百次血出數斛三軍皆服胡國公”。龍門對指每邊聯文在兩行乃至兩行以上,須寫成“門”字形的對聯。這種對聯,應上聯從右向左寫,下聯從左向右寫。上款落在上聯聯文餘下的空白處,下款落在下聯聯文餘下的空白處,上下款文之首字一般對齊節寫。


秦瓊祠(整理彙編)


殿內兩側兵器架上,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鐗、錘、抓、钂、棍、槊、棒、拐、流星錘十八般兵器樣樣俱全。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種技藝,為中華武藝和武器的象徵。其內容在各個時期有所不同。其名稱,始見於元曲。近代戲曲界有人稱之為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鐗、錘、抓、钂、棍、槊、棒、拐、流星錘等十八種兵器。(便於記憶的方法:刀槍劍戟 斧鉞鉤叉 钂棍槊棒 鞭鐗錘抓 柺子流星)

正殿後牆以及東西山牆上是精美的壁畫,把秦瓊一生頗有代表性經歷描繪的跌宕起伏、蕩氣迴腸。壁畫選取的題材是正史中能夠體現秦瓊一生的代表性事件,由“初勳建節尉”、“聚義瓦崗寨”、“黎陽義救主”、“歸唐事秦府”、“大戰美良川”、“高祖賜金瓶”、“勇破宋金剛”、“忠義玄武門”、“勳封翼國公”、“陪葬昭陵”十個事件組成。

秦瓊祠(整理彙編)

秦瓊祠的東廊正中間有一幅銅腐蝕浮雕《賈家樓聚義圖》。該浮雕畫風古拙、質樸、風趣,由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於新生教授繪製。說的是隋未秦瓊、程咬金、魏徵、徐茂公、單雄信、羅成等三十九位英雄好漢在濟南賈家樓酒店聚義的故事。

浮雕兩側南北牆壁各鑲嵌3米高、0.8米寬的碑刻。南面牆刻《舊唐書·卷六十五·太宗昭》及《新唐書·卷八十九》中關於“圖形凌煙閣”二十四位功臣的詔書。公元643年3月23日(貞觀十七年),為了褒彰功臣,唐太宗李世民修建凌煙閣來陳列由閻立本所畫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即為《二十四功臣圖》,比例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並時常前往懷舊。李世民將這些功臣名將的形象繪入凌煙閣,以為人臣榮耀之最,此後凌煙閣功臣成為唐代豪傑從軍報國功成名就的標誌。北牆石碑是山東省圖書館原館長、文史專家任寶禎先生考據集成的《秦瓊事蹟年表》,為國內秦瓊事蹟研究所首創。

西亭廊

西亭廊處主要以線描石刻為主,石刻的內容為長篇演義小說《說唐》中的主要故事情節選編,包括“秦彝託孤”、“臨潼救駕”、“當鐗賣馬”、“三十六義”、“幽州認姑”、“走馬金堤”、“聚義瓦崗”、“二傑歸唐”、“計降敬德”、“忠義玄武”十個情節。石刻採用陰文刻線,線條流暢遒勁,風格粗獷。

相關典故

  • “為朋友兩肋插刀”

在隋唐題材的小說中,秦瓊絕對是主角兒,但在評書演義裡卻並不是武功一流的高手,只和尉遲敬德並排為隋唐第十三條好漢,武藝只在二三流之間。而他之所以成為主角兒是因為他的道德仁義,我們常說的“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成語就是由他而來,事實只不過是“兩肋岔道”。據說當年程咬金、尤俊達劫取皇綱六十八萬兩,此案正是秦瓊經手,但程尤二人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劫皇綱是劫富濟貧,為救濟百姓,無奈之下,查案回來路過這個地名兒叫“兩肋莊”,在這兒有兩條岔道,一條是通往自己的家歷城縣,妻子團圓;一條通往沿海登州,秦瓊為朋友頂替罪名,沒有回家,而是染面塗須詐登州,替朋友伏法。由此來的“兩肋岔道”的成語,後被傳為“兩肋插刀”。

  • “關公戰秦瓊”

秦瓊是靠仁義而名滿天下,流傳千古的,這一點就與武聖關羽非常相像,而且二人的武藝都不是一流的,關羽在演義中當年也是哥兒仨戰呂布。二人也都排行第二,秦瓊在賈家樓四十六友大結拜中排第二,人稱“秦二爺”,關羽是“關二爺”,而且還都講信義,關羽千里尋兄,也是義薄雲天,所以說兩人的形象被塑造出來的非常相似,都是忠義無雙。另外在民間傳說中這二位還有些淵源,有人聽過候大師的相聲《關公戰秦瓊》,“你在唐朝我在漢,咱倆開戰為哪般”。那麼為什麼偏偏把這二位編在一起呢?相傳關公死後一靈不滅,護民安邦,百姓為他立關王廟,受人供奉;秦瓊也受百姓敬重,尊為門神。說有這麼一天,一對小夫妻趕路回家,丈夫剛從孃家把媳婦接回來,小兩口錯過宿頭,在關帝廟住了一宿,俗話說小別勝新歡,又都是年輕人(你們懂的),乾柴遇烈火,次日天明回家。這小兩口可忘了是在關帝廟的大殿,是褻瀆神明,關二爺眼裡可不揉沙子,第二天夜裡就來到了這對夫妻家門口,要教訓他們,正遇上門口貼的門神秦瓊,他的職責是守護本家安寧,這才打鬥起來,金裝鐗對青龍刀,關公戰秦瓊。

  • “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

真實歷史上的秦瓊並不是靠仁義揚名立萬的,而是靠滿身的武藝,真正的實力建功立業,是真正的隋唐一流勇將。縱觀秦叔寶的一生,似乎並沒有小說演義中的那麼光輝偉大,曾六易其主,先後跟隨來護兒、張須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李世民,更是在王世充的陣前倒戈,似乎不符合“忠臣不事二主”的準則,但這也需辯證來看,古人還有句話叫“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身處亂世,哪裡又有那麼周全呢? 秦叔寶晚景較為淒涼,因壯年之時征戰頻繁,老來病痛纏身,常常大口吐血,一病就是十來年,流血流汗辛苦打下的江山也沒來得及享受,貞觀十二年辭世而去。他在病中曾說:“我年輕時成長在戎馬生涯中,經歷二百餘戰,多次身受重傷,流血將近數斛,哪能不病?”而秦瓊只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末,與那些文臣無法相比。看來武將做的不可太成功,一旦無仗可打,戰時的“精兵良將”就會變成阻礙盛世的“驕兵悍將”,好的落個晚景淒涼,不好的就像韓信、藍玉那樣因“謀反”被殺。

他們這些草莽英雄的後世評說也完全掌握在統治者手中,其中關於秦瓊的記載在正史上並不多,《唐書》中也是短短篇幅,秦瓊可能還有許多故事不為人知,就是因為他找的那棵大樹過於蔭茂,把自己身邊的人的功績可能也遮蔽其中了,畢竟李世民是改過史書的。之所以秦瓊在民間以忠義的極其光輝偉大的形象示人,也是當世及後世統治者的操縱,如此完人都效忠朝廷,何況你我等閒之輩。當然,秦瓊的偉大形象的樹立也不乏古人的義利觀體現,人們對忠孝節義的推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