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次下江南到底幹嘛去了?

康熙六次下江南到底幹嘛去了?

康熙六下江南的目的是為了治河、導淮、濟運。早在執政初年,康熙對河務就很關注並有相當的研究。當時黃河下游到處決口,水禍連連。接連而來的水患,引起了康熙的高度重視。他曾在太和殿以治河為策論試題,測試天下貢士。在平定三藩時,國家財政比較困難,康熙還是下決心對黃河、淮河進行全面治理。

平定三藩、收復臺灣之後,康熙便將河務視為首要任務。雖然治河的官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淮、揚水災並沒有明顯好轉。康熙擔心官員們沒有認真行事,於是在1684年第一次下江南,不遠千里、親閱河工,辛臨清江府、淮安府、江寧府等地。1689年,康熙帝第三次南巡,到過揚州、蘇州、杭州、江寧等地方,具體制定了新的治河方案,如深浚河身、築挑水壩、開陶莊引河、浚直河道和拆除攔黃壩。這一新的治河方略,在第二年由新任河道總督張鵬翮開始貫徹實施。到1701年年底,其他各項工程也陸續完成。第二年夏天,黃河又發生了特大洪害,各項工程都經受住了洪水的考驗。不得不說,這是康熙帝的功勞。

1703年,康熙帝以河工即將告成,進行第四次南巡,到過揚州、鎮江、蘇杭、杭州、江寧等地。他乘船到達清口,查閱天妃閘、御壩,還親自觀看陶莊引河,閱視減水壩、鮑家營、中河口等地方,對河道總督張鵬翮及在河各官員加以獎勵。

1705年年初,康熙認為,雖然河工已經告成,但是仍然需要察驗形勢,籌劃善後之規。於是第五次南巡又開始了,他乘船到揚州城北高橋,對河道總督張鵬翮說道“河工已經告成,善後方略更為緊要,朕今親臨閱視,修建天妃閘,甚當”。可見,康熙對於河工一事是非常上心的。

然而幾個月後,河工又出了問題。黃、淮再次發生多年未有的暴漲,造成古溝塘、韓家莊、清水溝幾處堤岸沖決,發生水災。康熙帝聞訊十分生氣,立即降旨“今春朕欲親視高家堰”,於是與臣子商議新的治河方案,即溜淮套方案。他對溜淮套工程十分不放心,覺得這麼大的工程,若是有什麼閃失,勞民傷財,後果不堪設想。於是1707年,康熙第六次南下。

康熙六下江南,主要是看堤防和了解東南地區的社會和民生疾苦,每次都很儉樸,且多數情況下沒有驚動更沒有騷擾地方百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