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

當下社會,在書法圈,寫行書的人很多,大部分人從楷書作為基本功後,一下子就進入行書的範籌中,當然也有人說行書不好學,沒關係,只要你記住一下幾點,關於行書的學習一下子就學會了。

"

當下社會,在書法圈,寫行書的人很多,大部分人從楷書作為基本功後,一下子就進入行書的範籌中,當然也有人說行書不好學,沒關係,只要你記住一下幾點,關於行書的學習一下子就學會了。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1、學習行書以臨摹《聖教序》為宜。要把握此帖的藝術風貌和特徵,如筆致遒潤儒雅、字態俊麗秀逸、氣息中和怡淡等,其用筆內掖收斂,線條瘦硬勁挺,點畫的組合、偏旁的揖讓、牽絲映帶、筆勢字勢等純出自然。通臨時注意糾正線條拖沓纖弱,即骨不健、氣不暢、墨不沉等通病。在通臨的基礎上,就要打好攻堅戰,從字型、字勢,筆型、筆勢及筆畫的粗細對比、墨色變化(可參照蘭亭墨跡)等方面,一個字一個字地過關。要在背字型上下功夫,達到在創作作品時如囊中探物般的熟練程度。

"

當下社會,在書法圈,寫行書的人很多,大部分人從楷書作為基本功後,一下子就進入行書的範籌中,當然也有人說行書不好學,沒關係,只要你記住一下幾點,關於行書的學習一下子就學會了。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1、學習行書以臨摹《聖教序》為宜。要把握此帖的藝術風貌和特徵,如筆致遒潤儒雅、字態俊麗秀逸、氣息中和怡淡等,其用筆內掖收斂,線條瘦硬勁挺,點畫的組合、偏旁的揖讓、牽絲映帶、筆勢字勢等純出自然。通臨時注意糾正線條拖沓纖弱,即骨不健、氣不暢、墨不沉等通病。在通臨的基礎上,就要打好攻堅戰,從字型、字勢,筆型、筆勢及筆畫的粗細對比、墨色變化(可參照蘭亭墨跡)等方面,一個字一個字地過關。要在背字型上下功夫,達到在創作作品時如囊中探物般的熟練程度。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2、一件作品水平的真正高低,甚至可以說書法的內行與外行的區別,往往取決於細微的一點點上,所謂“纖維向背,毫髮死生”是也。所以臨寫時一定要特別注意細節,包括筆畫位置、粗細長短搭配、字形大小、墨色濃淡枯溼、筆畫及字形的揖讓、呼應關係等,哪怕是細微的變化也不放過,以訓練、提高自己的眼力。有了《聖教序》的基礎,學《蘭亭序》就容易得多,並重點學章法、貫氣及細微之處;然後再學王之諸手札,學習王羲之怎樣因字賦形、因情謀篇等等。

"

當下社會,在書法圈,寫行書的人很多,大部分人從楷書作為基本功後,一下子就進入行書的範籌中,當然也有人說行書不好學,沒關係,只要你記住一下幾點,關於行書的學習一下子就學會了。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1、學習行書以臨摹《聖教序》為宜。要把握此帖的藝術風貌和特徵,如筆致遒潤儒雅、字態俊麗秀逸、氣息中和怡淡等,其用筆內掖收斂,線條瘦硬勁挺,點畫的組合、偏旁的揖讓、牽絲映帶、筆勢字勢等純出自然。通臨時注意糾正線條拖沓纖弱,即骨不健、氣不暢、墨不沉等通病。在通臨的基礎上,就要打好攻堅戰,從字型、字勢,筆型、筆勢及筆畫的粗細對比、墨色變化(可參照蘭亭墨跡)等方面,一個字一個字地過關。要在背字型上下功夫,達到在創作作品時如囊中探物般的熟練程度。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2、一件作品水平的真正高低,甚至可以說書法的內行與外行的區別,往往取決於細微的一點點上,所謂“纖維向背,毫髮死生”是也。所以臨寫時一定要特別注意細節,包括筆畫位置、粗細長短搭配、字形大小、墨色濃淡枯溼、筆畫及字形的揖讓、呼應關係等,哪怕是細微的變化也不放過,以訓練、提高自己的眼力。有了《聖教序》的基礎,學《蘭亭序》就容易得多,並重點學章法、貫氣及細微之處;然後再學王之諸手札,學習王羲之怎樣因字賦形、因情謀篇等等。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3、對於初學者,筆者不建議剛開始就寫《聖教序》和《蘭亭序》,當然有人說與第一點相反了,不是,這是兩個層次的。王羲之書法是書法之靈魂,不成氣候者切莫枉費心機,浪費時間。大部分文化修養和學識不夠,對王羲之的東西理解不夠準確,所以剛開始寫王羲之,就是不行的。當代的大批書法家因其淺薄而毀在了“米芾”和“黃庭堅”的身上。如果你無法克服這些困難,建議你學點趙孟頫的東西,他至少不會讓你覺得無法把持自己的用筆。相反,會對你學習王羲之起到促進的作用。

"

當下社會,在書法圈,寫行書的人很多,大部分人從楷書作為基本功後,一下子就進入行書的範籌中,當然也有人說行書不好學,沒關係,只要你記住一下幾點,關於行書的學習一下子就學會了。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1、學習行書以臨摹《聖教序》為宜。要把握此帖的藝術風貌和特徵,如筆致遒潤儒雅、字態俊麗秀逸、氣息中和怡淡等,其用筆內掖收斂,線條瘦硬勁挺,點畫的組合、偏旁的揖讓、牽絲映帶、筆勢字勢等純出自然。通臨時注意糾正線條拖沓纖弱,即骨不健、氣不暢、墨不沉等通病。在通臨的基礎上,就要打好攻堅戰,從字型、字勢,筆型、筆勢及筆畫的粗細對比、墨色變化(可參照蘭亭墨跡)等方面,一個字一個字地過關。要在背字型上下功夫,達到在創作作品時如囊中探物般的熟練程度。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2、一件作品水平的真正高低,甚至可以說書法的內行與外行的區別,往往取決於細微的一點點上,所謂“纖維向背,毫髮死生”是也。所以臨寫時一定要特別注意細節,包括筆畫位置、粗細長短搭配、字形大小、墨色濃淡枯溼、筆畫及字形的揖讓、呼應關係等,哪怕是細微的變化也不放過,以訓練、提高自己的眼力。有了《聖教序》的基礎,學《蘭亭序》就容易得多,並重點學章法、貫氣及細微之處;然後再學王之諸手札,學習王羲之怎樣因字賦形、因情謀篇等等。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3、對於初學者,筆者不建議剛開始就寫《聖教序》和《蘭亭序》,當然有人說與第一點相反了,不是,這是兩個層次的。王羲之書法是書法之靈魂,不成氣候者切莫枉費心機,浪費時間。大部分文化修養和學識不夠,對王羲之的東西理解不夠準確,所以剛開始寫王羲之,就是不行的。當代的大批書法家因其淺薄而毀在了“米芾”和“黃庭堅”的身上。如果你無法克服這些困難,建議你學點趙孟頫的東西,他至少不會讓你覺得無法把持自己的用筆。相反,會對你學習王羲之起到促進的作用。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4、我所說的並非適合每一位書法家,但學書者必須思維清晰,對中國的書法傳承關係有一定的瞭解。你比如,你無法學習米芾,你大可退一步去研究董其昌或者王鐸,他們二者都是具備了很多的米芾的書法精神;你無法學習黃庭堅,你可以退步去研究沈周、文徵明。沈周是一生之研究黃庭堅一人的書法家。學習王羲之也是這樣,可以學習智永、孫過庭、李邑,可以可惜學習趙孟頫、鮮于樞、王寵等。

"

當下社會,在書法圈,寫行書的人很多,大部分人從楷書作為基本功後,一下子就進入行書的範籌中,當然也有人說行書不好學,沒關係,只要你記住一下幾點,關於行書的學習一下子就學會了。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1、學習行書以臨摹《聖教序》為宜。要把握此帖的藝術風貌和特徵,如筆致遒潤儒雅、字態俊麗秀逸、氣息中和怡淡等,其用筆內掖收斂,線條瘦硬勁挺,點畫的組合、偏旁的揖讓、牽絲映帶、筆勢字勢等純出自然。通臨時注意糾正線條拖沓纖弱,即骨不健、氣不暢、墨不沉等通病。在通臨的基礎上,就要打好攻堅戰,從字型、字勢,筆型、筆勢及筆畫的粗細對比、墨色變化(可參照蘭亭墨跡)等方面,一個字一個字地過關。要在背字型上下功夫,達到在創作作品時如囊中探物般的熟練程度。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2、一件作品水平的真正高低,甚至可以說書法的內行與外行的區別,往往取決於細微的一點點上,所謂“纖維向背,毫髮死生”是也。所以臨寫時一定要特別注意細節,包括筆畫位置、粗細長短搭配、字形大小、墨色濃淡枯溼、筆畫及字形的揖讓、呼應關係等,哪怕是細微的變化也不放過,以訓練、提高自己的眼力。有了《聖教序》的基礎,學《蘭亭序》就容易得多,並重點學章法、貫氣及細微之處;然後再學王之諸手札,學習王羲之怎樣因字賦形、因情謀篇等等。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3、對於初學者,筆者不建議剛開始就寫《聖教序》和《蘭亭序》,當然有人說與第一點相反了,不是,這是兩個層次的。王羲之書法是書法之靈魂,不成氣候者切莫枉費心機,浪費時間。大部分文化修養和學識不夠,對王羲之的東西理解不夠準確,所以剛開始寫王羲之,就是不行的。當代的大批書法家因其淺薄而毀在了“米芾”和“黃庭堅”的身上。如果你無法克服這些困難,建議你學點趙孟頫的東西,他至少不會讓你覺得無法把持自己的用筆。相反,會對你學習王羲之起到促進的作用。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4、我所說的並非適合每一位書法家,但學書者必須思維清晰,對中國的書法傳承關係有一定的瞭解。你比如,你無法學習米芾,你大可退一步去研究董其昌或者王鐸,他們二者都是具備了很多的米芾的書法精神;你無法學習黃庭堅,你可以退步去研究沈周、文徵明。沈周是一生之研究黃庭堅一人的書法家。學習王羲之也是這樣,可以學習智永、孫過庭、李邑,可以可惜學習趙孟頫、鮮于樞、王寵等。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5、從某種意義上說臨帖是臨書者理解力和功力的總和。臨帖要堅持讀、摹、臨三結合,讀以得其趣,通過讀將範本中的點、畫、構、勢、結體等特點深深印入腦海中;摹以得其形,字之神韻不能離開結構,在讀的基礎上就要專心致志於字跡中,記準各種字型;臨以得其意,經上兩步的努力,這一步就會如魚得水,再略參己意,發韌自己的積累,進入準創作。

"

當下社會,在書法圈,寫行書的人很多,大部分人從楷書作為基本功後,一下子就進入行書的範籌中,當然也有人說行書不好學,沒關係,只要你記住一下幾點,關於行書的學習一下子就學會了。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1、學習行書以臨摹《聖教序》為宜。要把握此帖的藝術風貌和特徵,如筆致遒潤儒雅、字態俊麗秀逸、氣息中和怡淡等,其用筆內掖收斂,線條瘦硬勁挺,點畫的組合、偏旁的揖讓、牽絲映帶、筆勢字勢等純出自然。通臨時注意糾正線條拖沓纖弱,即骨不健、氣不暢、墨不沉等通病。在通臨的基礎上,就要打好攻堅戰,從字型、字勢,筆型、筆勢及筆畫的粗細對比、墨色變化(可參照蘭亭墨跡)等方面,一個字一個字地過關。要在背字型上下功夫,達到在創作作品時如囊中探物般的熟練程度。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2、一件作品水平的真正高低,甚至可以說書法的內行與外行的區別,往往取決於細微的一點點上,所謂“纖維向背,毫髮死生”是也。所以臨寫時一定要特別注意細節,包括筆畫位置、粗細長短搭配、字形大小、墨色濃淡枯溼、筆畫及字形的揖讓、呼應關係等,哪怕是細微的變化也不放過,以訓練、提高自己的眼力。有了《聖教序》的基礎,學《蘭亭序》就容易得多,並重點學章法、貫氣及細微之處;然後再學王之諸手札,學習王羲之怎樣因字賦形、因情謀篇等等。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3、對於初學者,筆者不建議剛開始就寫《聖教序》和《蘭亭序》,當然有人說與第一點相反了,不是,這是兩個層次的。王羲之書法是書法之靈魂,不成氣候者切莫枉費心機,浪費時間。大部分文化修養和學識不夠,對王羲之的東西理解不夠準確,所以剛開始寫王羲之,就是不行的。當代的大批書法家因其淺薄而毀在了“米芾”和“黃庭堅”的身上。如果你無法克服這些困難,建議你學點趙孟頫的東西,他至少不會讓你覺得無法把持自己的用筆。相反,會對你學習王羲之起到促進的作用。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4、我所說的並非適合每一位書法家,但學書者必須思維清晰,對中國的書法傳承關係有一定的瞭解。你比如,你無法學習米芾,你大可退一步去研究董其昌或者王鐸,他們二者都是具備了很多的米芾的書法精神;你無法學習黃庭堅,你可以退步去研究沈周、文徵明。沈周是一生之研究黃庭堅一人的書法家。學習王羲之也是這樣,可以學習智永、孫過庭、李邑,可以可惜學習趙孟頫、鮮于樞、王寵等。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5、從某種意義上說臨帖是臨書者理解力和功力的總和。臨帖要堅持讀、摹、臨三結合,讀以得其趣,通過讀將範本中的點、畫、構、勢、結體等特點深深印入腦海中;摹以得其形,字之神韻不能離開結構,在讀的基礎上就要專心致志於字跡中,記準各種字型;臨以得其意,經上兩步的努力,這一步就會如魚得水,再略參己意,發韌自己的積累,進入準創作。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6、對於“氣”的貫通和“勢”的生髮的學習,當然與熟練程度有關,但關鍵是要有這個觀念,無論是“讀”、“臨”或“創”,有無這個觀念是大不一樣的,可從古今書論中找這方面的論述,仔細閱讀體會。

"

當下社會,在書法圈,寫行書的人很多,大部分人從楷書作為基本功後,一下子就進入行書的範籌中,當然也有人說行書不好學,沒關係,只要你記住一下幾點,關於行書的學習一下子就學會了。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1、學習行書以臨摹《聖教序》為宜。要把握此帖的藝術風貌和特徵,如筆致遒潤儒雅、字態俊麗秀逸、氣息中和怡淡等,其用筆內掖收斂,線條瘦硬勁挺,點畫的組合、偏旁的揖讓、牽絲映帶、筆勢字勢等純出自然。通臨時注意糾正線條拖沓纖弱,即骨不健、氣不暢、墨不沉等通病。在通臨的基礎上,就要打好攻堅戰,從字型、字勢,筆型、筆勢及筆畫的粗細對比、墨色變化(可參照蘭亭墨跡)等方面,一個字一個字地過關。要在背字型上下功夫,達到在創作作品時如囊中探物般的熟練程度。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2、一件作品水平的真正高低,甚至可以說書法的內行與外行的區別,往往取決於細微的一點點上,所謂“纖維向背,毫髮死生”是也。所以臨寫時一定要特別注意細節,包括筆畫位置、粗細長短搭配、字形大小、墨色濃淡枯溼、筆畫及字形的揖讓、呼應關係等,哪怕是細微的變化也不放過,以訓練、提高自己的眼力。有了《聖教序》的基礎,學《蘭亭序》就容易得多,並重點學章法、貫氣及細微之處;然後再學王之諸手札,學習王羲之怎樣因字賦形、因情謀篇等等。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3、對於初學者,筆者不建議剛開始就寫《聖教序》和《蘭亭序》,當然有人說與第一點相反了,不是,這是兩個層次的。王羲之書法是書法之靈魂,不成氣候者切莫枉費心機,浪費時間。大部分文化修養和學識不夠,對王羲之的東西理解不夠準確,所以剛開始寫王羲之,就是不行的。當代的大批書法家因其淺薄而毀在了“米芾”和“黃庭堅”的身上。如果你無法克服這些困難,建議你學點趙孟頫的東西,他至少不會讓你覺得無法把持自己的用筆。相反,會對你學習王羲之起到促進的作用。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4、我所說的並非適合每一位書法家,但學書者必須思維清晰,對中國的書法傳承關係有一定的瞭解。你比如,你無法學習米芾,你大可退一步去研究董其昌或者王鐸,他們二者都是具備了很多的米芾的書法精神;你無法學習黃庭堅,你可以退步去研究沈周、文徵明。沈周是一生之研究黃庭堅一人的書法家。學習王羲之也是這樣,可以學習智永、孫過庭、李邑,可以可惜學習趙孟頫、鮮于樞、王寵等。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5、從某種意義上說臨帖是臨書者理解力和功力的總和。臨帖要堅持讀、摹、臨三結合,讀以得其趣,通過讀將範本中的點、畫、構、勢、結體等特點深深印入腦海中;摹以得其形,字之神韻不能離開結構,在讀的基礎上就要專心致志於字跡中,記準各種字型;臨以得其意,經上兩步的努力,這一步就會如魚得水,再略參己意,發韌自己的積累,進入準創作。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6、對於“氣”的貫通和“勢”的生髮的學習,當然與熟練程度有關,但關鍵是要有這個觀念,無論是“讀”、“臨”或“創”,有無這個觀念是大不一樣的,可從古今書論中找這方面的論述,仔細閱讀體會。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7、黃庭堅行書筆勢縱橫,點畫開張,雖是輻射式結構,但並不疏鬆;體勢欹斜,但並不傾倒。《松風閣詩卷》是其晚年代表作,以上特點都有充分體現。臨寫時需注意體察黃所追求的“筆中有物”的內涵之美,或曰“氣韻”相勝。

"

當下社會,在書法圈,寫行書的人很多,大部分人從楷書作為基本功後,一下子就進入行書的範籌中,當然也有人說行書不好學,沒關係,只要你記住一下幾點,關於行書的學習一下子就學會了。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1、學習行書以臨摹《聖教序》為宜。要把握此帖的藝術風貌和特徵,如筆致遒潤儒雅、字態俊麗秀逸、氣息中和怡淡等,其用筆內掖收斂,線條瘦硬勁挺,點畫的組合、偏旁的揖讓、牽絲映帶、筆勢字勢等純出自然。通臨時注意糾正線條拖沓纖弱,即骨不健、氣不暢、墨不沉等通病。在通臨的基礎上,就要打好攻堅戰,從字型、字勢,筆型、筆勢及筆畫的粗細對比、墨色變化(可參照蘭亭墨跡)等方面,一個字一個字地過關。要在背字型上下功夫,達到在創作作品時如囊中探物般的熟練程度。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2、一件作品水平的真正高低,甚至可以說書法的內行與外行的區別,往往取決於細微的一點點上,所謂“纖維向背,毫髮死生”是也。所以臨寫時一定要特別注意細節,包括筆畫位置、粗細長短搭配、字形大小、墨色濃淡枯溼、筆畫及字形的揖讓、呼應關係等,哪怕是細微的變化也不放過,以訓練、提高自己的眼力。有了《聖教序》的基礎,學《蘭亭序》就容易得多,並重點學章法、貫氣及細微之處;然後再學王之諸手札,學習王羲之怎樣因字賦形、因情謀篇等等。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3、對於初學者,筆者不建議剛開始就寫《聖教序》和《蘭亭序》,當然有人說與第一點相反了,不是,這是兩個層次的。王羲之書法是書法之靈魂,不成氣候者切莫枉費心機,浪費時間。大部分文化修養和學識不夠,對王羲之的東西理解不夠準確,所以剛開始寫王羲之,就是不行的。當代的大批書法家因其淺薄而毀在了“米芾”和“黃庭堅”的身上。如果你無法克服這些困難,建議你學點趙孟頫的東西,他至少不會讓你覺得無法把持自己的用筆。相反,會對你學習王羲之起到促進的作用。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4、我所說的並非適合每一位書法家,但學書者必須思維清晰,對中國的書法傳承關係有一定的瞭解。你比如,你無法學習米芾,你大可退一步去研究董其昌或者王鐸,他們二者都是具備了很多的米芾的書法精神;你無法學習黃庭堅,你可以退步去研究沈周、文徵明。沈周是一生之研究黃庭堅一人的書法家。學習王羲之也是這樣,可以學習智永、孫過庭、李邑,可以可惜學習趙孟頫、鮮于樞、王寵等。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5、從某種意義上說臨帖是臨書者理解力和功力的總和。臨帖要堅持讀、摹、臨三結合,讀以得其趣,通過讀將範本中的點、畫、構、勢、結體等特點深深印入腦海中;摹以得其形,字之神韻不能離開結構,在讀的基礎上就要專心致志於字跡中,記準各種字型;臨以得其意,經上兩步的努力,這一步就會如魚得水,再略參己意,發韌自己的積累,進入準創作。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6、對於“氣”的貫通和“勢”的生髮的學習,當然與熟練程度有關,但關鍵是要有這個觀念,無論是“讀”、“臨”或“創”,有無這個觀念是大不一樣的,可從古今書論中找這方面的論述,仔細閱讀體會。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7、黃庭堅行書筆勢縱橫,點畫開張,雖是輻射式結構,但並不疏鬆;體勢欹斜,但並不傾倒。《松風閣詩卷》是其晚年代表作,以上特點都有充分體現。臨寫時需注意體察黃所追求的“筆中有物”的內涵之美,或曰“氣韻”相勝。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8、學行書選擇米芾《蜀素貼》起步還是比較高的。要臨好此帖,首先要對米芾書法的總體特點有所瞭解,牢牢把握住此帖的藝術特點,然後對其用筆、結構、章法及墨法等,都要一一仔細研究,特別是用筆的特點更要細究、掌握、記熟、會用,改變自己的用筆習慣;對字型要背下來,達到創作時能熟練運用的程度,切忌只臨個大概。米芾腕力充沛,筆鋒詭異,筆致滋潤華麗,非常講究筆力和筆勢。力倚勢所生,勢因力而彰,因此骨力遒婉,筆勢酣暢。

"

當下社會,在書法圈,寫行書的人很多,大部分人從楷書作為基本功後,一下子就進入行書的範籌中,當然也有人說行書不好學,沒關係,只要你記住一下幾點,關於行書的學習一下子就學會了。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1、學習行書以臨摹《聖教序》為宜。要把握此帖的藝術風貌和特徵,如筆致遒潤儒雅、字態俊麗秀逸、氣息中和怡淡等,其用筆內掖收斂,線條瘦硬勁挺,點畫的組合、偏旁的揖讓、牽絲映帶、筆勢字勢等純出自然。通臨時注意糾正線條拖沓纖弱,即骨不健、氣不暢、墨不沉等通病。在通臨的基礎上,就要打好攻堅戰,從字型、字勢,筆型、筆勢及筆畫的粗細對比、墨色變化(可參照蘭亭墨跡)等方面,一個字一個字地過關。要在背字型上下功夫,達到在創作作品時如囊中探物般的熟練程度。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2、一件作品水平的真正高低,甚至可以說書法的內行與外行的區別,往往取決於細微的一點點上,所謂“纖維向背,毫髮死生”是也。所以臨寫時一定要特別注意細節,包括筆畫位置、粗細長短搭配、字形大小、墨色濃淡枯溼、筆畫及字形的揖讓、呼應關係等,哪怕是細微的變化也不放過,以訓練、提高自己的眼力。有了《聖教序》的基礎,學《蘭亭序》就容易得多,並重點學章法、貫氣及細微之處;然後再學王之諸手札,學習王羲之怎樣因字賦形、因情謀篇等等。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3、對於初學者,筆者不建議剛開始就寫《聖教序》和《蘭亭序》,當然有人說與第一點相反了,不是,這是兩個層次的。王羲之書法是書法之靈魂,不成氣候者切莫枉費心機,浪費時間。大部分文化修養和學識不夠,對王羲之的東西理解不夠準確,所以剛開始寫王羲之,就是不行的。當代的大批書法家因其淺薄而毀在了“米芾”和“黃庭堅”的身上。如果你無法克服這些困難,建議你學點趙孟頫的東西,他至少不會讓你覺得無法把持自己的用筆。相反,會對你學習王羲之起到促進的作用。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4、我所說的並非適合每一位書法家,但學書者必須思維清晰,對中國的書法傳承關係有一定的瞭解。你比如,你無法學習米芾,你大可退一步去研究董其昌或者王鐸,他們二者都是具備了很多的米芾的書法精神;你無法學習黃庭堅,你可以退步去研究沈周、文徵明。沈周是一生之研究黃庭堅一人的書法家。學習王羲之也是這樣,可以學習智永、孫過庭、李邑,可以可惜學習趙孟頫、鮮于樞、王寵等。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5、從某種意義上說臨帖是臨書者理解力和功力的總和。臨帖要堅持讀、摹、臨三結合,讀以得其趣,通過讀將範本中的點、畫、構、勢、結體等特點深深印入腦海中;摹以得其形,字之神韻不能離開結構,在讀的基礎上就要專心致志於字跡中,記準各種字型;臨以得其意,經上兩步的努力,這一步就會如魚得水,再略參己意,發韌自己的積累,進入準創作。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6、對於“氣”的貫通和“勢”的生髮的學習,當然與熟練程度有關,但關鍵是要有這個觀念,無論是“讀”、“臨”或“創”,有無這個觀念是大不一樣的,可從古今書論中找這方面的論述,仔細閱讀體會。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7、黃庭堅行書筆勢縱橫,點畫開張,雖是輻射式結構,但並不疏鬆;體勢欹斜,但並不傾倒。《松風閣詩卷》是其晚年代表作,以上特點都有充分體現。臨寫時需注意體察黃所追求的“筆中有物”的內涵之美,或曰“氣韻”相勝。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8、學行書選擇米芾《蜀素貼》起步還是比較高的。要臨好此帖,首先要對米芾書法的總體特點有所瞭解,牢牢把握住此帖的藝術特點,然後對其用筆、結構、章法及墨法等,都要一一仔細研究,特別是用筆的特點更要細究、掌握、記熟、會用,改變自己的用筆習慣;對字型要背下來,達到創作時能熟練運用的程度,切忌只臨個大概。米芾腕力充沛,筆鋒詭異,筆致滋潤華麗,非常講究筆力和筆勢。力倚勢所生,勢因力而彰,因此骨力遒婉,筆勢酣暢。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9、董其昌說,行書必須得學《蘭亭序》,草書必須得學《十七貼》。這個理論是針對董其昌層次上的書法家而言的。客觀的說,正宗書法,不研究《蘭亭序》和《十七貼》是不能達到高度的。只可惜,今人的文化修養不具備這個學說,所以我們只能把它當作一種理論與教條。切合實際,還是臨習點孫過庭實惠。不過,書法必須得打好楷書功底,無論是行書還是草書,都是揩法入筆。這就決定了今人直接地學習和取法王羲之是不現實的。

"

當下社會,在書法圈,寫行書的人很多,大部分人從楷書作為基本功後,一下子就進入行書的範籌中,當然也有人說行書不好學,沒關係,只要你記住一下幾點,關於行書的學習一下子就學會了。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1、學習行書以臨摹《聖教序》為宜。要把握此帖的藝術風貌和特徵,如筆致遒潤儒雅、字態俊麗秀逸、氣息中和怡淡等,其用筆內掖收斂,線條瘦硬勁挺,點畫的組合、偏旁的揖讓、牽絲映帶、筆勢字勢等純出自然。通臨時注意糾正線條拖沓纖弱,即骨不健、氣不暢、墨不沉等通病。在通臨的基礎上,就要打好攻堅戰,從字型、字勢,筆型、筆勢及筆畫的粗細對比、墨色變化(可參照蘭亭墨跡)等方面,一個字一個字地過關。要在背字型上下功夫,達到在創作作品時如囊中探物般的熟練程度。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2、一件作品水平的真正高低,甚至可以說書法的內行與外行的區別,往往取決於細微的一點點上,所謂“纖維向背,毫髮死生”是也。所以臨寫時一定要特別注意細節,包括筆畫位置、粗細長短搭配、字形大小、墨色濃淡枯溼、筆畫及字形的揖讓、呼應關係等,哪怕是細微的變化也不放過,以訓練、提高自己的眼力。有了《聖教序》的基礎,學《蘭亭序》就容易得多,並重點學章法、貫氣及細微之處;然後再學王之諸手札,學習王羲之怎樣因字賦形、因情謀篇等等。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3、對於初學者,筆者不建議剛開始就寫《聖教序》和《蘭亭序》,當然有人說與第一點相反了,不是,這是兩個層次的。王羲之書法是書法之靈魂,不成氣候者切莫枉費心機,浪費時間。大部分文化修養和學識不夠,對王羲之的東西理解不夠準確,所以剛開始寫王羲之,就是不行的。當代的大批書法家因其淺薄而毀在了“米芾”和“黃庭堅”的身上。如果你無法克服這些困難,建議你學點趙孟頫的東西,他至少不會讓你覺得無法把持自己的用筆。相反,會對你學習王羲之起到促進的作用。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4、我所說的並非適合每一位書法家,但學書者必須思維清晰,對中國的書法傳承關係有一定的瞭解。你比如,你無法學習米芾,你大可退一步去研究董其昌或者王鐸,他們二者都是具備了很多的米芾的書法精神;你無法學習黃庭堅,你可以退步去研究沈周、文徵明。沈周是一生之研究黃庭堅一人的書法家。學習王羲之也是這樣,可以學習智永、孫過庭、李邑,可以可惜學習趙孟頫、鮮于樞、王寵等。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5、從某種意義上說臨帖是臨書者理解力和功力的總和。臨帖要堅持讀、摹、臨三結合,讀以得其趣,通過讀將範本中的點、畫、構、勢、結體等特點深深印入腦海中;摹以得其形,字之神韻不能離開結構,在讀的基礎上就要專心致志於字跡中,記準各種字型;臨以得其意,經上兩步的努力,這一步就會如魚得水,再略參己意,發韌自己的積累,進入準創作。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6、對於“氣”的貫通和“勢”的生髮的學習,當然與熟練程度有關,但關鍵是要有這個觀念,無論是“讀”、“臨”或“創”,有無這個觀念是大不一樣的,可從古今書論中找這方面的論述,仔細閱讀體會。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7、黃庭堅行書筆勢縱橫,點畫開張,雖是輻射式結構,但並不疏鬆;體勢欹斜,但並不傾倒。《松風閣詩卷》是其晚年代表作,以上特點都有充分體現。臨寫時需注意體察黃所追求的“筆中有物”的內涵之美,或曰“氣韻”相勝。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8、學行書選擇米芾《蜀素貼》起步還是比較高的。要臨好此帖,首先要對米芾書法的總體特點有所瞭解,牢牢把握住此帖的藝術特點,然後對其用筆、結構、章法及墨法等,都要一一仔細研究,特別是用筆的特點更要細究、掌握、記熟、會用,改變自己的用筆習慣;對字型要背下來,達到創作時能熟練運用的程度,切忌只臨個大概。米芾腕力充沛,筆鋒詭異,筆致滋潤華麗,非常講究筆力和筆勢。力倚勢所生,勢因力而彰,因此骨力遒婉,筆勢酣暢。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9、董其昌說,行書必須得學《蘭亭序》,草書必須得學《十七貼》。這個理論是針對董其昌層次上的書法家而言的。客觀的說,正宗書法,不研究《蘭亭序》和《十七貼》是不能達到高度的。只可惜,今人的文化修養不具備這個學說,所以我們只能把它當作一種理論與教條。切合實際,還是臨習點孫過庭實惠。不過,書法必須得打好楷書功底,無論是行書還是草書,都是揩法入筆。這就決定了今人直接地學習和取法王羲之是不現實的。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10、宋代書法是精神,學行書者必須攻其一家。宋代書法家當推以米芾、黃庭堅、蘇東坡、蔡襄、蔡京等為代表,尤為米芾、黃庭堅、蘇東坡出眾。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唐楷功底深厚,個人風格獨特,在中國書法史上獨樹一幟。縱觀宋代書風,時代共性極為強烈,用筆豪放,筆墨酣暢。在中國書法史上將碑貼形成了高度的統一。所以我說,不學宋人者,不知貼之精妙,碑之厚重,碑帖而生的道理。清代書法家趙之謙書法的靈動,就是得益於宋人。儘管康有為因此而大舉否定,但趙之謙的書法勝人之處實屬宋人意韻。這樣才避免了金石的匠氣。

"

當下社會,在書法圈,寫行書的人很多,大部分人從楷書作為基本功後,一下子就進入行書的範籌中,當然也有人說行書不好學,沒關係,只要你記住一下幾點,關於行書的學習一下子就學會了。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1、學習行書以臨摹《聖教序》為宜。要把握此帖的藝術風貌和特徵,如筆致遒潤儒雅、字態俊麗秀逸、氣息中和怡淡等,其用筆內掖收斂,線條瘦硬勁挺,點畫的組合、偏旁的揖讓、牽絲映帶、筆勢字勢等純出自然。通臨時注意糾正線條拖沓纖弱,即骨不健、氣不暢、墨不沉等通病。在通臨的基礎上,就要打好攻堅戰,從字型、字勢,筆型、筆勢及筆畫的粗細對比、墨色變化(可參照蘭亭墨跡)等方面,一個字一個字地過關。要在背字型上下功夫,達到在創作作品時如囊中探物般的熟練程度。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2、一件作品水平的真正高低,甚至可以說書法的內行與外行的區別,往往取決於細微的一點點上,所謂“纖維向背,毫髮死生”是也。所以臨寫時一定要特別注意細節,包括筆畫位置、粗細長短搭配、字形大小、墨色濃淡枯溼、筆畫及字形的揖讓、呼應關係等,哪怕是細微的變化也不放過,以訓練、提高自己的眼力。有了《聖教序》的基礎,學《蘭亭序》就容易得多,並重點學章法、貫氣及細微之處;然後再學王之諸手札,學習王羲之怎樣因字賦形、因情謀篇等等。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3、對於初學者,筆者不建議剛開始就寫《聖教序》和《蘭亭序》,當然有人說與第一點相反了,不是,這是兩個層次的。王羲之書法是書法之靈魂,不成氣候者切莫枉費心機,浪費時間。大部分文化修養和學識不夠,對王羲之的東西理解不夠準確,所以剛開始寫王羲之,就是不行的。當代的大批書法家因其淺薄而毀在了“米芾”和“黃庭堅”的身上。如果你無法克服這些困難,建議你學點趙孟頫的東西,他至少不會讓你覺得無法把持自己的用筆。相反,會對你學習王羲之起到促進的作用。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4、我所說的並非適合每一位書法家,但學書者必須思維清晰,對中國的書法傳承關係有一定的瞭解。你比如,你無法學習米芾,你大可退一步去研究董其昌或者王鐸,他們二者都是具備了很多的米芾的書法精神;你無法學習黃庭堅,你可以退步去研究沈周、文徵明。沈周是一生之研究黃庭堅一人的書法家。學習王羲之也是這樣,可以學習智永、孫過庭、李邑,可以可惜學習趙孟頫、鮮于樞、王寵等。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5、從某種意義上說臨帖是臨書者理解力和功力的總和。臨帖要堅持讀、摹、臨三結合,讀以得其趣,通過讀將範本中的點、畫、構、勢、結體等特點深深印入腦海中;摹以得其形,字之神韻不能離開結構,在讀的基礎上就要專心致志於字跡中,記準各種字型;臨以得其意,經上兩步的努力,這一步就會如魚得水,再略參己意,發韌自己的積累,進入準創作。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6、對於“氣”的貫通和“勢”的生髮的學習,當然與熟練程度有關,但關鍵是要有這個觀念,無論是“讀”、“臨”或“創”,有無這個觀念是大不一樣的,可從古今書論中找這方面的論述,仔細閱讀體會。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7、黃庭堅行書筆勢縱橫,點畫開張,雖是輻射式結構,但並不疏鬆;體勢欹斜,但並不傾倒。《松風閣詩卷》是其晚年代表作,以上特點都有充分體現。臨寫時需注意體察黃所追求的“筆中有物”的內涵之美,或曰“氣韻”相勝。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8、學行書選擇米芾《蜀素貼》起步還是比較高的。要臨好此帖,首先要對米芾書法的總體特點有所瞭解,牢牢把握住此帖的藝術特點,然後對其用筆、結構、章法及墨法等,都要一一仔細研究,特別是用筆的特點更要細究、掌握、記熟、會用,改變自己的用筆習慣;對字型要背下來,達到創作時能熟練運用的程度,切忌只臨個大概。米芾腕力充沛,筆鋒詭異,筆致滋潤華麗,非常講究筆力和筆勢。力倚勢所生,勢因力而彰,因此骨力遒婉,筆勢酣暢。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9、董其昌說,行書必須得學《蘭亭序》,草書必須得學《十七貼》。這個理論是針對董其昌層次上的書法家而言的。客觀的說,正宗書法,不研究《蘭亭序》和《十七貼》是不能達到高度的。只可惜,今人的文化修養不具備這個學說,所以我們只能把它當作一種理論與教條。切合實際,還是臨習點孫過庭實惠。不過,書法必須得打好楷書功底,無論是行書還是草書,都是揩法入筆。這就決定了今人直接地學習和取法王羲之是不現實的。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10、宋代書法是精神,學行書者必須攻其一家。宋代書法家當推以米芾、黃庭堅、蘇東坡、蔡襄、蔡京等為代表,尤為米芾、黃庭堅、蘇東坡出眾。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唐楷功底深厚,個人風格獨特,在中國書法史上獨樹一幟。縱觀宋代書風,時代共性極為強烈,用筆豪放,筆墨酣暢。在中國書法史上將碑貼形成了高度的統一。所以我說,不學宋人者,不知貼之精妙,碑之厚重,碑帖而生的道理。清代書法家趙之謙書法的靈動,就是得益於宋人。儘管康有為因此而大舉否定,但趙之謙的書法勝人之處實屬宋人意韻。這樣才避免了金石的匠氣。

行書到底該怎麼寫?其實只要你讀懂以下10點內容,一下子就學會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