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市場容不下那麼多汽車品牌

上週,一場名為全球汽車產業創新大會上。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拋出了這樣一個觀點:

一半中國汽車品牌將在很快一段時間不復存在,新勢力造車也會面臨很大的壓力。

對於自己的觀點,他還補充了一句:中國汽車產業已經進入全面的淘汰期,強者越來越強,弱者壓力越來越大。

“很快一段時間”、“一半中國汽車品牌”、“不復存在”......

這話一聽上去,有點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感覺。

但請相信,讀完這篇文章你可能會發現:在這個經濟下行、車市寒冬的特殊時期,很多人並不願意主動捅破窗戶紙,更不願意面對現實。

反倒是以上觀點,說出了一句為數不多的“大實話”。

快速爆發的市場,三四線品牌的溫床

“死掉”一半汽車品牌之前,有一點需要先搞明白:中國汽車市場到底有多少個品牌?

絕對精確的數字還沒人統計,但是相對有參考性的答案,一定有辦法可以獲得。


"
中國市場容不下那麼多汽車品牌

上週,一場名為全球汽車產業創新大會上。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拋出了這樣一個觀點:

一半中國汽車品牌將在很快一段時間不復存在,新勢力造車也會面臨很大的壓力。

對於自己的觀點,他還補充了一句:中國汽車產業已經進入全面的淘汰期,強者越來越強,弱者壓力越來越大。

“很快一段時間”、“一半中國汽車品牌”、“不復存在”......

這話一聽上去,有點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感覺。

但請相信,讀完這篇文章你可能會發現:在這個經濟下行、車市寒冬的特殊時期,很多人並不願意主動捅破窗戶紙,更不願意面對現實。

反倒是以上觀點,說出了一句為數不多的“大實話”。

快速爆發的市場,三四線品牌的溫床

“死掉”一半汽車品牌之前,有一點需要先搞明白:中國汽車市場到底有多少個品牌?

絕對精確的數字還沒人統計,但是相對有參考性的答案,一定有辦法可以獲得。


中國市場容不下那麼多汽車品牌


打開汽車之家的檢索系統,從A-Z開始累計會發現,在售品牌加起來至少超過150個。

如果真的按照譚本宏的觀點計算,未來能活下來的汽車品牌也就是不超過75個。

這個推論到底能不能成立?是不是在故意販賣焦慮?

我們從整體市場的銷量變化上入手,清晰的結論開始慢慢浮出水面。

2008年,中國汽車市場一共賣出了676萬臺乘用車。這個銷量規模和今天比較,也許根本不值一提。但在一個快速爆發的增量市場裡,大量品牌足以被養活。


"
中國市場容不下那麼多汽車品牌

上週,一場名為全球汽車產業創新大會上。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拋出了這樣一個觀點:

一半中國汽車品牌將在很快一段時間不復存在,新勢力造車也會面臨很大的壓力。

對於自己的觀點,他還補充了一句:中國汽車產業已經進入全面的淘汰期,強者越來越強,弱者壓力越來越大。

“很快一段時間”、“一半中國汽車品牌”、“不復存在”......

這話一聽上去,有點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感覺。

但請相信,讀完這篇文章你可能會發現:在這個經濟下行、車市寒冬的特殊時期,很多人並不願意主動捅破窗戶紙,更不願意面對現實。

反倒是以上觀點,說出了一句為數不多的“大實話”。

快速爆發的市場,三四線品牌的溫床

“死掉”一半汽車品牌之前,有一點需要先搞明白:中國汽車市場到底有多少個品牌?

絕對精確的數字還沒人統計,但是相對有參考性的答案,一定有辦法可以獲得。


中國市場容不下那麼多汽車品牌


打開汽車之家的檢索系統,從A-Z開始累計會發現,在售品牌加起來至少超過150個。

如果真的按照譚本宏的觀點計算,未來能活下來的汽車品牌也就是不超過75個。

這個推論到底能不能成立?是不是在故意販賣焦慮?

我們從整體市場的銷量變化上入手,清晰的結論開始慢慢浮出水面。

2008年,中國汽車市場一共賣出了676萬臺乘用車。這個銷量規模和今天比較,也許根本不值一提。但在一個快速爆發的增量市場裡,大量品牌足以被養活。


中國市場容不下那麼多汽車品牌


這一年,銷量排名前10的車企,加在一起賣出了356.36萬臺車,一共佔據了52.7%的市場份額。

剩餘47.4%的市場份額,則留給其餘車企逐一瓜分,順便給了許多三四線車企活下去的機會。

拿網友們群嘲的眾泰舉例:那一年他們的皮尺部還沒揚名立萬,但一款名為2008的小型SUV,年銷量輕鬆就達到了4.86萬臺。


"
中國市場容不下那麼多汽車品牌

上週,一場名為全球汽車產業創新大會上。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拋出了這樣一個觀點:

一半中國汽車品牌將在很快一段時間不復存在,新勢力造車也會面臨很大的壓力。

對於自己的觀點,他還補充了一句:中國汽車產業已經進入全面的淘汰期,強者越來越強,弱者壓力越來越大。

“很快一段時間”、“一半中國汽車品牌”、“不復存在”......

這話一聽上去,有點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感覺。

但請相信,讀完這篇文章你可能會發現:在這個經濟下行、車市寒冬的特殊時期,很多人並不願意主動捅破窗戶紙,更不願意面對現實。

反倒是以上觀點,說出了一句為數不多的“大實話”。

快速爆發的市場,三四線品牌的溫床

“死掉”一半汽車品牌之前,有一點需要先搞明白:中國汽車市場到底有多少個品牌?

絕對精確的數字還沒人統計,但是相對有參考性的答案,一定有辦法可以獲得。


中國市場容不下那麼多汽車品牌


打開汽車之家的檢索系統,從A-Z開始累計會發現,在售品牌加起來至少超過150個。

如果真的按照譚本宏的觀點計算,未來能活下來的汽車品牌也就是不超過75個。

這個推論到底能不能成立?是不是在故意販賣焦慮?

我們從整體市場的銷量變化上入手,清晰的結論開始慢慢浮出水面。

2008年,中國汽車市場一共賣出了676萬臺乘用車。這個銷量規模和今天比較,也許根本不值一提。但在一個快速爆發的增量市場裡,大量品牌足以被養活。


中國市場容不下那麼多汽車品牌


這一年,銷量排名前10的車企,加在一起賣出了356.36萬臺車,一共佔據了52.7%的市場份額。

剩餘47.4%的市場份額,則留給其餘車企逐一瓜分,順便給了許多三四線車企活下去的機會。

拿網友們群嘲的眾泰舉例:那一年他們的皮尺部還沒揚名立萬,但一款名為2008的小型SUV,年銷量輕鬆就達到了4.86萬臺。


中國市場容不下那麼多汽車品牌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強者愈強,馬太效應初顯

10年時間過去,強者依然強勢,弱者卻連一個活命的機會都難尋。

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的乘用車銷量為2234萬臺。


"
中國市場容不下那麼多汽車品牌

上週,一場名為全球汽車產業創新大會上。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拋出了這樣一個觀點:

一半中國汽車品牌將在很快一段時間不復存在,新勢力造車也會面臨很大的壓力。

對於自己的觀點,他還補充了一句:中國汽車產業已經進入全面的淘汰期,強者越來越強,弱者壓力越來越大。

“很快一段時間”、“一半中國汽車品牌”、“不復存在”......

這話一聽上去,有點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感覺。

但請相信,讀完這篇文章你可能會發現:在這個經濟下行、車市寒冬的特殊時期,很多人並不願意主動捅破窗戶紙,更不願意面對現實。

反倒是以上觀點,說出了一句為數不多的“大實話”。

快速爆發的市場,三四線品牌的溫床

“死掉”一半汽車品牌之前,有一點需要先搞明白:中國汽車市場到底有多少個品牌?

絕對精確的數字還沒人統計,但是相對有參考性的答案,一定有辦法可以獲得。


中國市場容不下那麼多汽車品牌


打開汽車之家的檢索系統,從A-Z開始累計會發現,在售品牌加起來至少超過150個。

如果真的按照譚本宏的觀點計算,未來能活下來的汽車品牌也就是不超過75個。

這個推論到底能不能成立?是不是在故意販賣焦慮?

我們從整體市場的銷量變化上入手,清晰的結論開始慢慢浮出水面。

2008年,中國汽車市場一共賣出了676萬臺乘用車。這個銷量規模和今天比較,也許根本不值一提。但在一個快速爆發的增量市場裡,大量品牌足以被養活。


中國市場容不下那麼多汽車品牌


這一年,銷量排名前10的車企,加在一起賣出了356.36萬臺車,一共佔據了52.7%的市場份額。

剩餘47.4%的市場份額,則留給其餘車企逐一瓜分,順便給了許多三四線車企活下去的機會。

拿網友們群嘲的眾泰舉例:那一年他們的皮尺部還沒揚名立萬,但一款名為2008的小型SUV,年銷量輕鬆就達到了4.86萬臺。


中國市場容不下那麼多汽車品牌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強者愈強,馬太效應初顯

10年時間過去,強者依然強勢,弱者卻連一個活命的機會都難尋。

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的乘用車銷量為2234萬臺。


中國市場容不下那麼多汽車品牌


(數據來源:乘聯會,此為批售數據,市場份額與零售數據有細微差異)

作為對比,還是選取銷量排名前10的車企,加起來共賣出去了1682萬臺,佔據了58.3%的市場份額。留給其他品牌的蛋糕,還剩下41.7%

從2008年到2018年,從52.7%到58.3%,頭部車企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從47.4%到41.7%,留給三四線品牌的蛋糕則越來越小。

今年上半年,眾泰10款車型加在一起,總銷量才只有7.34萬臺。東南汽車銷量,則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滑75.6%。華泰汽車去年上半年只賣出去2.89萬輛車。海馬銷量則連續31個月下降。長豐獵豹去年銷量目標20萬臺,實際只賣出去了8.6萬臺。

過去十年,中國汽車市場完成了從676萬臺到2234萬臺的年銷量飛躍,三四線品牌卻完成了一波“不進則退”。市場份額跌到谷底不說,品牌也走到了被人遺忘的邊緣。

當然,對於弱勢品牌來說,沒有最難過的日子,只有更難過。

一個爆發性的市場,足以掩蓋很多問題,但問題在於:

你不能要求25歲的成年人,還會和15歲的孩子一樣,身高始終突飛猛進。

就算是鋸腿增高,中國汽車市場也很難再複製過去10年的高增長速度了。

一個成熟的市場,還會有動輒4成的市場份額留給非頭部車企嗎?

顯然不會。

成熟市場什麼形態?看美國

同樣是年銷量千萬級的超大規模,同樣是SUV車型的天堂,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汽車市場,中美之間有著太多共同點。

而每當我們需要討論汽車消費市場本質的時候,美國市場總是一面再好不過的鏡子。尤其是一些日系粉絲嘲笑大眾的時候,更是喜歡這樣做。

2018年,美國汽車市場一共賣出了1727.4萬輛新車(乘用車+輕卡,包含SUV及皮卡)。單純列銷量數據說明不了什麼,這1700多萬的銷量構成值得分析一番:

和中國常規思維的“強者吃肉,弱者喝湯”不同,在美國汽車市場,弱者連入場喝湯的機會都沒有。


"
中國市場容不下那麼多汽車品牌

上週,一場名為全球汽車產業創新大會上。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拋出了這樣一個觀點:

一半中國汽車品牌將在很快一段時間不復存在,新勢力造車也會面臨很大的壓力。

對於自己的觀點,他還補充了一句:中國汽車產業已經進入全面的淘汰期,強者越來越強,弱者壓力越來越大。

“很快一段時間”、“一半中國汽車品牌”、“不復存在”......

這話一聽上去,有點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感覺。

但請相信,讀完這篇文章你可能會發現:在這個經濟下行、車市寒冬的特殊時期,很多人並不願意主動捅破窗戶紙,更不願意面對現實。

反倒是以上觀點,說出了一句為數不多的“大實話”。

快速爆發的市場,三四線品牌的溫床

“死掉”一半汽車品牌之前,有一點需要先搞明白:中國汽車市場到底有多少個品牌?

絕對精確的數字還沒人統計,但是相對有參考性的答案,一定有辦法可以獲得。


中國市場容不下那麼多汽車品牌


打開汽車之家的檢索系統,從A-Z開始累計會發現,在售品牌加起來至少超過150個。

如果真的按照譚本宏的觀點計算,未來能活下來的汽車品牌也就是不超過75個。

這個推論到底能不能成立?是不是在故意販賣焦慮?

我們從整體市場的銷量變化上入手,清晰的結論開始慢慢浮出水面。

2008年,中國汽車市場一共賣出了676萬臺乘用車。這個銷量規模和今天比較,也許根本不值一提。但在一個快速爆發的增量市場裡,大量品牌足以被養活。


中國市場容不下那麼多汽車品牌


這一年,銷量排名前10的車企,加在一起賣出了356.36萬臺車,一共佔據了52.7%的市場份額。

剩餘47.4%的市場份額,則留給其餘車企逐一瓜分,順便給了許多三四線車企活下去的機會。

拿網友們群嘲的眾泰舉例:那一年他們的皮尺部還沒揚名立萬,但一款名為2008的小型SUV,年銷量輕鬆就達到了4.86萬臺。


中國市場容不下那麼多汽車品牌


(圖片來源:汽車之家)

強者愈強,馬太效應初顯

10年時間過去,強者依然強勢,弱者卻連一個活命的機會都難尋。

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的乘用車銷量為2234萬臺。


中國市場容不下那麼多汽車品牌


(數據來源:乘聯會,此為批售數據,市場份額與零售數據有細微差異)

作為對比,還是選取銷量排名前10的車企,加起來共賣出去了1682萬臺,佔據了58.3%的市場份額。留給其他品牌的蛋糕,還剩下41.7%

從2008年到2018年,從52.7%到58.3%,頭部車企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從47.4%到41.7%,留給三四線品牌的蛋糕則越來越小。

今年上半年,眾泰10款車型加在一起,總銷量才只有7.34萬臺。東南汽車銷量,則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滑75.6%。華泰汽車去年上半年只賣出去2.89萬輛車。海馬銷量則連續31個月下降。長豐獵豹去年銷量目標20萬臺,實際只賣出去了8.6萬臺。

過去十年,中國汽車市場完成了從676萬臺到2234萬臺的年銷量飛躍,三四線品牌卻完成了一波“不進則退”。市場份額跌到谷底不說,品牌也走到了被人遺忘的邊緣。

當然,對於弱勢品牌來說,沒有最難過的日子,只有更難過。

一個爆發性的市場,足以掩蓋很多問題,但問題在於:

你不能要求25歲的成年人,還會和15歲的孩子一樣,身高始終突飛猛進。

就算是鋸腿增高,中國汽車市場也很難再複製過去10年的高增長速度了。

一個成熟的市場,還會有動輒4成的市場份額留給非頭部車企嗎?

顯然不會。

成熟市場什麼形態?看美國

同樣是年銷量千萬級的超大規模,同樣是SUV車型的天堂,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汽車市場,中美之間有著太多共同點。

而每當我們需要討論汽車消費市場本質的時候,美國市場總是一面再好不過的鏡子。尤其是一些日系粉絲嘲笑大眾的時候,更是喜歡這樣做。

2018年,美國汽車市場一共賣出了1727.4萬輛新車(乘用車+輕卡,包含SUV及皮卡)。單純列銷量數據說明不了什麼,這1700多萬的銷量構成值得分析一番:

和中國常規思維的“強者吃肉,弱者喝湯”不同,在美國汽車市場,弱者連入場喝湯的機會都沒有。


中國市場容不下那麼多汽車品牌


(數據來源:GoodCarBadCar)

僅僅是通用、福特、FCA、豐田、本田、日產、起亞、現代、斯巴魯這9個品牌,就拿下了87.5%的市場份額。

而銷量排名前22名的汽車品牌,市場份額直接佔到了99.9%

這意味著什麼?剩餘0.1%的市場份額裡,除了勞斯勞斯、賓利、法拉利、蘭博基尼這樣的奢侈品牌以外,其餘品牌幾乎沒有任何生存空間。

除此以外,至少還能說明一點:

哪怕只依靠22個主流品牌,也足以支撐起一個年銷量1700多萬臺的成熟汽車市場。就連所有細分領域,也都被主流品牌填滿。

在這個過程中,沒有美國民眾遊行示威,也沒人抱怨品牌多樣化不夠。

至於中國市場,即便總銷量更大,但面對一個可能長期低速增長的市場環境,又如何證明自己與美國市場有多大不同?

就像前一陣,朋友圈刷屏的那篇《走向存量殘殺的危險世界》一樣。

存量競爭下,少數品牌必然吃掉絕大多數蛋糕,等待落後產能的只剩淘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