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驟眼望去,歸化彷彿已成主流。遠者有拉莫斯率領日本隊亞洲稱王,近者亦有卡塔爾依靠歸化力量亞洲盃奪冠,於是乎,中國足球也邁出了歸化的步伐。

歸化球員紛至沓來,在二次轉會更是達到了頂峰——沒有華人血統,也無法代表國家隊上場的德爾加多順利入籍並上場,亟待歸化的埃爾克森、小摩托和野牛奇貨可居,名花有主等待入籍的布朗寧、高拉特等嗷嗷待哺。

日本模式?卡塔爾模式?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歸化?

閘門一開,泥沙俱下——針對歸化,贊成者有之,反對者有之,各有各的立場,各有各的道理。

本文不準備參與到爭論中,不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就拿日本和卡塔爾作為例子,看看中國足球到底要遵循哪種模式,又或者我們誰都不學,憑藉自己的力量,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足球歸化道路?

日本:歸化只是點綴

1992年日本亞洲盃,東道主日本隊在歸化球員巴西人拉莫斯的率領下奪冠,他們在半決賽中,淘汰的正是中國隊。

這一年拉莫斯已經是35歲“高齡”了。從1977年來到日本,到1988年,拉莫斯開始申請日本國籍,拉莫斯在日本踢了11年球,從生活上到文化上,拉莫斯已經完成了從巴西人到日本人的轉變,但即使如此,拉莫斯獲得日本國籍的過程仍然非常漫長,1989年11月22日,歷經15個月的申請,拉莫斯終於成為日本公民。1990年9月,北京亞運會,拉莫斯首次代表日本國家隊出戰。

日本模式?卡塔爾模式?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歸化?

為了早日獲得日本國籍,不喜歡文身的拉莫斯在左肩文了一處文身:日本國旗旁邊,有一隻展翅高飛的雄鷹。“我把疼痛獻給了上帝。別人對我說,文身疼得要死要活。於是我許了個願,我寧願疼痛,也要解決我的問題(指獲得日本國籍)。一切都如願了。”

再看三都主。出生於1977年的三都主16歲就隨家人來到了日本,隨後被日本文化所同化,改名三都主。在畢業以後,三都主加盟了日本的清水心跳。後來轉會投奔了日本的浦和紅寶石隊。 2001年11月三都主取得了日本國籍,隨後開始代表日本國家隊出場。

接著看有日本血統的田中斗笠王是如何歸化的。田中斗笠王1981年出生於巴西的聖保羅,他的祖父是移民到巴西的日本人,父親是日本與巴西的混血兒,母親是意大利與巴西混血兒,因此圖利奧最初的國籍是巴西。14歲時被日本高中球隊前來“買青苗”的球探選中,到了日本以後,他先後加盟過廣島三箭、浦和紅鑽等球隊,在2003年10他取得日本國籍。並在2004年開始成為國腳。

日本模式?卡塔爾模式?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歸化?

看清楚,日本的歸化球員不是憑空而來——沒有血緣的拉莫斯和三都主在歸化過程中都歷經了非常漫長的過程,而有日本血統的田中斗笠王,取得日本國籍,也花了8年時間,在這一點上,日本比中國要審慎得多。

拉莫斯代表日本隊出戰的年代,歸化球員仍然屬於新鮮事物,他在日本的巨大成功自然引起了反響。

1992年,隨中國隊出征亞洲盃的足球報記者謝奕和樑清有關於日本隊亞洲盃的奪冠,寫了一篇長文《日本足球的“明治維新”》,他們把日本足球的成功歸結為三方面:一,東西結合的足球文化;二,循序漸進的職業聯賽;,2002年的明星搖籃。日本的職業聯賽、他們校園足球的基礎已經開始讓兩位前輩感覺到狼來了,這才是真正讓中國足球感覺到差距的地方。

至於歸化,也就寥寥一筆:“不少外籍球星乾脆入籍日本,成為名正言順的日本國家隊成員,如現在日本國家隊的中場核心拉莫斯,就是從巴西移民到日本的。”

1992年的亞洲盃可以說是日本隊崛起的標誌性事件之一,此前中國隊對陣日本隊勝多負少,此後難求一勝,但即使在當時,明眼人也能看出,日本隊的崛起,內因是他們的體系以及青訓,而歸化,不過是錦上添花……

卡塔爾:歸化也要歷史

卡塔爾這個國家,用八個字就可以形容了——彈丸之地,富得流油。

卡塔爾有多小?面積11521平方公里,比北京還小;人口有多少?264萬,其中30萬是本土人士,實打實的彈丸之地。

足球水平如何?常年亞洲二流水平,所以沒有辦法進入世界盃,但並不妨礙他們曾經是中國足球的苦主,1989年獅城六強決戰,中國隊最後一場黑色三分鐘輸給的就是卡塔爾;1997年預選賽,又輸給卡塔爾。總而言之,是國家隊一個難纏的對手。

小國也有夢想,要想進世界盃,卡塔爾人認為必須歸化。

日本模式?卡塔爾模式?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歸化?

卡塔爾從2000年之後開始了歸化歷史。一開始很簡單,直接吸收國外高水平球員入籍加入卡塔爾國家隊。2008年世預賽,卡塔爾陣中出現了大量歸化球員。其中在與中國隊的比賽中,11名首發8名系歸化球員,包括烏拉圭頭號射手塞巴斯蒂安-索里亞,以及來自巴西、塞內加爾等國的球員。憑藉這支歸化軍團,卡塔爾最終擠掉中國隊闖入預選賽十強賽。然而,這支卡塔爾隊在接下來的十強賽中表現糟糕,卡塔爾足協後來總結,缺少文化認同、成長環境不同,只為美金而戰的歸化球員不可能讓卡塔爾變成足球強國。

這是卡塔爾歸化的1.0版本。其後升級到2.0版本。

2004年,卡塔爾埃米爾直接簽署了“國王令”——以石油換體育,預算200億美刀,建立卡塔爾的國家體育精英培訓學校——ASPIRE,中文名曰“阿斯拜爾”。

卡塔爾人搬來兩尊大佛——德國人布萊切(Andreas Bleicher)和西班牙人科洛默爾(Joseph Colomer),前者長期在德國管理奧運項目訓練,後者在歐洲足球圈赫赫有名——曾是巴塞羅那俱樂部的足球總監,正是他把梅西從阿根廷帶到了西班牙,成就瞭如今的梅球王。

日本模式?卡塔爾模式?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歸化?

兩位到了卡塔爾之後,盡心盡責,一番調研之下發現卡塔爾體育的現實問題是“人口少、底子薄”——這個國家260萬人口裡,只有30萬是土生土長的卡塔爾人。當務之急就是廣納良才,好在卡塔爾這個國家外勞多,也就有很多外勞的孩子出生在這裡,把他們加入人才池,就解決了大問題,這是“歸化”的現實基礎。ASPIRE迅速建立U-9到U-17的培訓構架,利用自己的球探網絡,在卡塔爾國內招募足球小將。並且從歐洲請來高水平的青訓教練,其中就包括率領卡塔爾隊在2019年亞洲盃奪冠的主帥桑切斯。

訓練水平有保障了,但實戰機會少是大部分小球員的短板,為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ASPIRE啟動了全球招募英才的“足球夢想計劃”,他們從非洲開始,尋找13歲年齡段,條件出眾、具備相當足球基礎和天賦的少年加入ASPIRE學校,讓這些外來戶組隊,給學校的小球員當“陪練”,打實戰對抗。

從非洲選材,山高路遠,頗多不易,困難擺在面前。ASPIRE的球探團隊做了多少工作呢?數字說話:計劃啟動第一年,他們在非洲7個國家的595個地區,篩選了43萬適齡球員。這個數字在7年間擴大到了350萬人,這已經遠遠超過卡塔爾全國人口數字。

日本模式?卡塔爾模式?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歸化?

陪練,升級,甚至到歐洲去買球隊來打怪,歷經多年心血以後,計劃終於開花結果。

2014年的U-19亞青賽上,由全部來自ASPIRE學校的球員組成的卡塔爾國青隊,史無前例的奪得了冠軍。

而2019年亞洲盃,他們更成為亞洲冠軍,其中,歸化球員貢獻了重要力量。

以莫埃茲·阿里為例,出生在蘇丹喀土穆,7歲時即被帶到卡塔爾參加青訓,19歲進入奧地利林茨俱樂部,2017年回到卡塔爾加盟杜海勒隊,先後入選卡塔爾U19、U20和U23國家隊,從2013年開始為成年隊效力。阿里已經成為了典型的卡塔爾人。以阿里為代表的這些歸化球員,只是從小出生在國外,但足球培訓都是在卡塔爾,是土生土長的卡塔爾青訓產品。與其說卡塔爾是靠歸化球員,不如說他們靠的其實是自己紮實的青訓體系。

日本模式?卡塔爾模式?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歸化?

用中國和卡塔爾來比較,似乎並不合適,畢竟我泱泱大國,人口眾多——不過,如果僅從足球來比較的話,卻是再合適不過了。

沒錯,卡塔爾是彈丸小國,而中國呢,也是足球的彈丸小國,畢竟我們的足球人口同樣少得可憐,卡塔爾全國富得流油,而我們足球現在也是富得流油,但我們走的是卡塔爾模式嗎?

看來也不像,至少別人持之以恆的足球道路,也已經至少走了15年,而我們呢,還在瞎折騰……


總結:無論是日本,還是卡塔爾,看起來他們的歸化道路迥然相反,日本人以歸化為補充,錦上添花,卡塔爾人以歸化為骨幹,雪中送炭,但看看他們走過的道路,起碼有一點是相通的:

從青訓走起,就算歸化,也需要長時間的磨合和融入。

而我們現在的歸化,卻是一哄而起,快馬加鞭,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日本模式?卡塔爾模式?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歸化?

為什麼?

其實只有一句話:一切為了2022。豪賭一把,管他以後洪水滔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