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

前言:你有一套薪酬制度,還有一套績效方案,這樣設計本身就錯了!因為薪酬制度與績效方案不應該是兩個各自獨立的體系,而必須是相互融合的系統。即,員工要的薪酬與老闆要的績效,如果是相互割裂的、排斥的,員工不願意為老闆做績效,老闆也不情願主動為員工加工資。

KPI為何越來越脫離現實價值,淪為績效管理的雞肋?

風行中國近二十年的KPI(關鍵業績指標)模式,為何遭遇很多企業和高管唾棄、不滿,或形同虛設或半途而廢 ?

2013年,我到寧波一家年產值8個億、員工規模達到3000人的製造型企業考察。這家企業做績效考核有三年的時間,可是營業額小幅增長,利潤卻是逐年大幅下降。我看到他們的年報,上年淨利潤只有170萬元,還不夠一個高管的年薪水平。不出意外,2013年恐怕連利潤都保不住了。

案例:這家制造型企業的KPI的設計資料(節選)

"

前言:你有一套薪酬制度,還有一套績效方案,這樣設計本身就錯了!因為薪酬制度與績效方案不應該是兩個各自獨立的體系,而必須是相互融合的系統。即,員工要的薪酬與老闆要的績效,如果是相互割裂的、排斥的,員工不願意為老闆做績效,老闆也不情願主動為員工加工資。

KPI為何越來越脫離現實價值,淪為績效管理的雞肋?

風行中國近二十年的KPI(關鍵業績指標)模式,為何遭遇很多企業和高管唾棄、不滿,或形同虛設或半途而廢 ?

2013年,我到寧波一家年產值8個億、員工規模達到3000人的製造型企業考察。這家企業做績效考核有三年的時間,可是營業額小幅增長,利潤卻是逐年大幅下降。我看到他們的年報,上年淨利潤只有170萬元,還不夠一個高管的年薪水平。不出意外,2013年恐怕連利潤都保不住了。

案例:這家制造型企業的KPI的設計資料(節選)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某製造型企業生產經理的KPI考核表

案例分析:KPI的喜好與五大硬傷!

1、KPI喜歡訂高目標,一般用“達成率”做指標。因為KPI用的是目標思維,通常這個目標比過去或現狀訂的一定要高,有的企業可能還會高於正常的預算或規律。例如,上年的部門費用率為5.04%,公司通常會來一個一刀切,必須統一下降多少比率,這個崗位的該項指標下調至4.51%。2、KPI喜歡做減法,一些指標的達成率要求是100%,或者極限值。例如表中的生產工藝流程改進達成率,目標是100%,這肯定是極限值。老闆認為,這是生產經理必須做到的,哪怕上年只有89%。公司花這麼多工資請你來,做不到是你的事,是你不夠用心、關注或專業,所以做不到100%就要扣你的分、扣你的工資等等。這個邏輯看起來是成立的,但操作起來疑問很多,因為工作目標與要求是否合理、恰當,能不能得到當事人的認可,必須用充分的數據、規律與論證來表達。一旦得不到當事人內心的認可,操作必然受到質疑,扣罰就不得人心。3、KPI喜歡重考核輕激勵、負激勵大於正激勵。類似於生產工藝流程改進達成率這樣的指標,通常稱之為負指標,有些幾乎不可能的目標,實際上也被視為負指標。一般情況下,負指標只能給員工帶來負激勵。負激勵給員工來來壓力,壓力固然具有一定的價值,但由於缺乏必要的動力,自然得不到員工的認同。俗話說,順民心者昌,逆民心者亡。員工不能認可的模式,推行起來阻力必然巨大4、KPI喜歡考核表面價值而忽視真正的業績。請問老闆最想要的是什麼?遠的一點說是“利潤及增長”,近一點說就是“毛利、銷售額、產值及其增長”等,在表中我們幾乎看不到這個結果。那麼,生產計劃達成率相當於銷售額或產值額嗎?答案是看似相當,其實不然。例如:某月計劃量10000臺,實際產量10000臺,達成率為100%,這就是要獎勵了。另一個月計劃量30000臺,實際產量24000臺,達成率80%,按照考核這個月要扣錢了。這兩個月下來,哪個月公司的業績更好?業績好的月份,生產經理反而被扣罰,他的利益與老闆的利益剛好相反。如果利益不能趨同,老闆和高管之間的目標與思維就不可能統一。5、KPI喜歡與績效工資掛鉤,激勵力度差是KPI的硬傷。例如,這家制造型企業的生產經理,月薪標準彙總是16000元,其中基本工資3000,崗位工資5000,加班工資3000(固定),各種補助1000,還有績效工資4000。KPI考核通常就是同這4000元的績效工資直接關聯的,不過你千萬不要認為這位生產經理的每月工資彈性有4000元。實際上,他在最近的12個月中,有10個月分別被扣罰了200-1000元不等,有2個月分別受獎300和500。業績好的一個季度,公司特別獎勵他2000元。這麼不到位的激勵力度,如何調動員工的創造力。

KSF是什麼,他與KPI有何區別?

"

前言:你有一套薪酬制度,還有一套績效方案,這樣設計本身就錯了!因為薪酬制度與績效方案不應該是兩個各自獨立的體系,而必須是相互融合的系統。即,員工要的薪酬與老闆要的績效,如果是相互割裂的、排斥的,員工不願意為老闆做績效,老闆也不情願主動為員工加工資。

KPI為何越來越脫離現實價值,淪為績效管理的雞肋?

風行中國近二十年的KPI(關鍵業績指標)模式,為何遭遇很多企業和高管唾棄、不滿,或形同虛設或半途而廢 ?

2013年,我到寧波一家年產值8個億、員工規模達到3000人的製造型企業考察。這家企業做績效考核有三年的時間,可是營業額小幅增長,利潤卻是逐年大幅下降。我看到他們的年報,上年淨利潤只有170萬元,還不夠一個高管的年薪水平。不出意外,2013年恐怕連利潤都保不住了。

案例:這家制造型企業的KPI的設計資料(節選)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某製造型企業生產經理的KPI考核表

案例分析:KPI的喜好與五大硬傷!

1、KPI喜歡訂高目標,一般用“達成率”做指標。因為KPI用的是目標思維,通常這個目標比過去或現狀訂的一定要高,有的企業可能還會高於正常的預算或規律。例如,上年的部門費用率為5.04%,公司通常會來一個一刀切,必須統一下降多少比率,這個崗位的該項指標下調至4.51%。2、KPI喜歡做減法,一些指標的達成率要求是100%,或者極限值。例如表中的生產工藝流程改進達成率,目標是100%,這肯定是極限值。老闆認為,這是生產經理必須做到的,哪怕上年只有89%。公司花這麼多工資請你來,做不到是你的事,是你不夠用心、關注或專業,所以做不到100%就要扣你的分、扣你的工資等等。這個邏輯看起來是成立的,但操作起來疑問很多,因為工作目標與要求是否合理、恰當,能不能得到當事人的認可,必須用充分的數據、規律與論證來表達。一旦得不到當事人內心的認可,操作必然受到質疑,扣罰就不得人心。3、KPI喜歡重考核輕激勵、負激勵大於正激勵。類似於生產工藝流程改進達成率這樣的指標,通常稱之為負指標,有些幾乎不可能的目標,實際上也被視為負指標。一般情況下,負指標只能給員工帶來負激勵。負激勵給員工來來壓力,壓力固然具有一定的價值,但由於缺乏必要的動力,自然得不到員工的認同。俗話說,順民心者昌,逆民心者亡。員工不能認可的模式,推行起來阻力必然巨大4、KPI喜歡考核表面價值而忽視真正的業績。請問老闆最想要的是什麼?遠的一點說是“利潤及增長”,近一點說就是“毛利、銷售額、產值及其增長”等,在表中我們幾乎看不到這個結果。那麼,生產計劃達成率相當於銷售額或產值額嗎?答案是看似相當,其實不然。例如:某月計劃量10000臺,實際產量10000臺,達成率為100%,這就是要獎勵了。另一個月計劃量30000臺,實際產量24000臺,達成率80%,按照考核這個月要扣錢了。這兩個月下來,哪個月公司的業績更好?業績好的月份,生產經理反而被扣罰,他的利益與老闆的利益剛好相反。如果利益不能趨同,老闆和高管之間的目標與思維就不可能統一。5、KPI喜歡與績效工資掛鉤,激勵力度差是KPI的硬傷。例如,這家制造型企業的生產經理,月薪標準彙總是16000元,其中基本工資3000,崗位工資5000,加班工資3000(固定),各種補助1000,還有績效工資4000。KPI考核通常就是同這4000元的績效工資直接關聯的,不過你千萬不要認為這位生產經理的每月工資彈性有4000元。實際上,他在最近的12個月中,有10個月分別被扣罰了200-1000元不等,有2個月分別受獎300和500。業績好的一個季度,公司特別獎勵他2000元。這麼不到位的激勵力度,如何調動員工的創造力。

KSF是什麼,他與KPI有何區別?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

前言:你有一套薪酬制度,還有一套績效方案,這樣設計本身就錯了!因為薪酬制度與績效方案不應該是兩個各自獨立的體系,而必須是相互融合的系統。即,員工要的薪酬與老闆要的績效,如果是相互割裂的、排斥的,員工不願意為老闆做績效,老闆也不情願主動為員工加工資。

KPI為何越來越脫離現實價值,淪為績效管理的雞肋?

風行中國近二十年的KPI(關鍵業績指標)模式,為何遭遇很多企業和高管唾棄、不滿,或形同虛設或半途而廢 ?

2013年,我到寧波一家年產值8個億、員工規模達到3000人的製造型企業考察。這家企業做績效考核有三年的時間,可是營業額小幅增長,利潤卻是逐年大幅下降。我看到他們的年報,上年淨利潤只有170萬元,還不夠一個高管的年薪水平。不出意外,2013年恐怕連利潤都保不住了。

案例:這家制造型企業的KPI的設計資料(節選)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某製造型企業生產經理的KPI考核表

案例分析:KPI的喜好與五大硬傷!

1、KPI喜歡訂高目標,一般用“達成率”做指標。因為KPI用的是目標思維,通常這個目標比過去或現狀訂的一定要高,有的企業可能還會高於正常的預算或規律。例如,上年的部門費用率為5.04%,公司通常會來一個一刀切,必須統一下降多少比率,這個崗位的該項指標下調至4.51%。2、KPI喜歡做減法,一些指標的達成率要求是100%,或者極限值。例如表中的生產工藝流程改進達成率,目標是100%,這肯定是極限值。老闆認為,這是生產經理必須做到的,哪怕上年只有89%。公司花這麼多工資請你來,做不到是你的事,是你不夠用心、關注或專業,所以做不到100%就要扣你的分、扣你的工資等等。這個邏輯看起來是成立的,但操作起來疑問很多,因為工作目標與要求是否合理、恰當,能不能得到當事人的認可,必須用充分的數據、規律與論證來表達。一旦得不到當事人內心的認可,操作必然受到質疑,扣罰就不得人心。3、KPI喜歡重考核輕激勵、負激勵大於正激勵。類似於生產工藝流程改進達成率這樣的指標,通常稱之為負指標,有些幾乎不可能的目標,實際上也被視為負指標。一般情況下,負指標只能給員工帶來負激勵。負激勵給員工來來壓力,壓力固然具有一定的價值,但由於缺乏必要的動力,自然得不到員工的認同。俗話說,順民心者昌,逆民心者亡。員工不能認可的模式,推行起來阻力必然巨大4、KPI喜歡考核表面價值而忽視真正的業績。請問老闆最想要的是什麼?遠的一點說是“利潤及增長”,近一點說就是“毛利、銷售額、產值及其增長”等,在表中我們幾乎看不到這個結果。那麼,生產計劃達成率相當於銷售額或產值額嗎?答案是看似相當,其實不然。例如:某月計劃量10000臺,實際產量10000臺,達成率為100%,這就是要獎勵了。另一個月計劃量30000臺,實際產量24000臺,達成率80%,按照考核這個月要扣錢了。這兩個月下來,哪個月公司的業績更好?業績好的月份,生產經理反而被扣罰,他的利益與老闆的利益剛好相反。如果利益不能趨同,老闆和高管之間的目標與思維就不可能統一。5、KPI喜歡與績效工資掛鉤,激勵力度差是KPI的硬傷。例如,這家制造型企業的生產經理,月薪標準彙總是16000元,其中基本工資3000,崗位工資5000,加班工資3000(固定),各種補助1000,還有績效工資4000。KPI考核通常就是同這4000元的績效工資直接關聯的,不過你千萬不要認為這位生產經理的每月工資彈性有4000元。實際上,他在最近的12個月中,有10個月分別被扣罰了200-1000元不等,有2個月分別受獎300和500。業績好的一個季度,公司特別獎勵他2000元。這麼不到位的激勵力度,如何調動員工的創造力。

KSF是什麼,他與KPI有何區別?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

前言:你有一套薪酬制度,還有一套績效方案,這樣設計本身就錯了!因為薪酬制度與績效方案不應該是兩個各自獨立的體系,而必須是相互融合的系統。即,員工要的薪酬與老闆要的績效,如果是相互割裂的、排斥的,員工不願意為老闆做績效,老闆也不情願主動為員工加工資。

KPI為何越來越脫離現實價值,淪為績效管理的雞肋?

風行中國近二十年的KPI(關鍵業績指標)模式,為何遭遇很多企業和高管唾棄、不滿,或形同虛設或半途而廢 ?

2013年,我到寧波一家年產值8個億、員工規模達到3000人的製造型企業考察。這家企業做績效考核有三年的時間,可是營業額小幅增長,利潤卻是逐年大幅下降。我看到他們的年報,上年淨利潤只有170萬元,還不夠一個高管的年薪水平。不出意外,2013年恐怕連利潤都保不住了。

案例:這家制造型企業的KPI的設計資料(節選)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某製造型企業生產經理的KPI考核表

案例分析:KPI的喜好與五大硬傷!

1、KPI喜歡訂高目標,一般用“達成率”做指標。因為KPI用的是目標思維,通常這個目標比過去或現狀訂的一定要高,有的企業可能還會高於正常的預算或規律。例如,上年的部門費用率為5.04%,公司通常會來一個一刀切,必須統一下降多少比率,這個崗位的該項指標下調至4.51%。2、KPI喜歡做減法,一些指標的達成率要求是100%,或者極限值。例如表中的生產工藝流程改進達成率,目標是100%,這肯定是極限值。老闆認為,這是生產經理必須做到的,哪怕上年只有89%。公司花這麼多工資請你來,做不到是你的事,是你不夠用心、關注或專業,所以做不到100%就要扣你的分、扣你的工資等等。這個邏輯看起來是成立的,但操作起來疑問很多,因為工作目標與要求是否合理、恰當,能不能得到當事人的認可,必須用充分的數據、規律與論證來表達。一旦得不到當事人內心的認可,操作必然受到質疑,扣罰就不得人心。3、KPI喜歡重考核輕激勵、負激勵大於正激勵。類似於生產工藝流程改進達成率這樣的指標,通常稱之為負指標,有些幾乎不可能的目標,實際上也被視為負指標。一般情況下,負指標只能給員工帶來負激勵。負激勵給員工來來壓力,壓力固然具有一定的價值,但由於缺乏必要的動力,自然得不到員工的認同。俗話說,順民心者昌,逆民心者亡。員工不能認可的模式,推行起來阻力必然巨大4、KPI喜歡考核表面價值而忽視真正的業績。請問老闆最想要的是什麼?遠的一點說是“利潤及增長”,近一點說就是“毛利、銷售額、產值及其增長”等,在表中我們幾乎看不到這個結果。那麼,生產計劃達成率相當於銷售額或產值額嗎?答案是看似相當,其實不然。例如:某月計劃量10000臺,實際產量10000臺,達成率為100%,這就是要獎勵了。另一個月計劃量30000臺,實際產量24000臺,達成率80%,按照考核這個月要扣錢了。這兩個月下來,哪個月公司的業績更好?業績好的月份,生產經理反而被扣罰,他的利益與老闆的利益剛好相反。如果利益不能趨同,老闆和高管之間的目標與思維就不可能統一。5、KPI喜歡與績效工資掛鉤,激勵力度差是KPI的硬傷。例如,這家制造型企業的生產經理,月薪標準彙總是16000元,其中基本工資3000,崗位工資5000,加班工資3000(固定),各種補助1000,還有績效工資4000。KPI考核通常就是同這4000元的績效工資直接關聯的,不過你千萬不要認為這位生產經理的每月工資彈性有4000元。實際上,他在最近的12個月中,有10個月分別被扣罰了200-1000元不等,有2個月分別受獎300和500。業績好的一個季度,公司特別獎勵他2000元。這麼不到位的激勵力度,如何調動員工的創造力。

KSF是什麼,他與KPI有何區別?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我們同時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放棄或謀求棄用KPI模式,我曾經也使用KPI長達10餘年。那麼,有沒有比KPI更適合中小企業的考核方法?我們對“KSF薪酬全績效模式”研究和運用了8年,並大力推行到各行各業,有多達上萬家企業在學習和運用,我們自身也從中積累了上千個成功案例。

首先,KSF在思維上領先並超越了KPI。

  • 1、KSF不做減法,要做加法,因為加工資才是大勢所趨。
  • 2、KSF倡導加工資但不能加成本,而是通過促進員工增值消化成本。
  • 3、KSF認為考核第二,激勵才是第一,因為沒有激勵,員工得不到動力,考核就會失去民心。
  • 4、KSF謀求企業與員工的平衡與利益共贏,形成利益共同體。
  • 5、KSF將目標與預算、薪酬與績效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全績效的激勵系統。

其次,KSF在落地上能得到員工的認同和擁護。

KSF薪酬模式如何讓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越賺錢?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

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舉個例子,某門店店長KSF工資模板:

"

前言:你有一套薪酬制度,還有一套績效方案,這樣設計本身就錯了!因為薪酬制度與績效方案不應該是兩個各自獨立的體系,而必須是相互融合的系統。即,員工要的薪酬與老闆要的績效,如果是相互割裂的、排斥的,員工不願意為老闆做績效,老闆也不情願主動為員工加工資。

KPI為何越來越脫離現實價值,淪為績效管理的雞肋?

風行中國近二十年的KPI(關鍵業績指標)模式,為何遭遇很多企業和高管唾棄、不滿,或形同虛設或半途而廢 ?

2013年,我到寧波一家年產值8個億、員工規模達到3000人的製造型企業考察。這家企業做績效考核有三年的時間,可是營業額小幅增長,利潤卻是逐年大幅下降。我看到他們的年報,上年淨利潤只有170萬元,還不夠一個高管的年薪水平。不出意外,2013年恐怕連利潤都保不住了。

案例:這家制造型企業的KPI的設計資料(節選)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某製造型企業生產經理的KPI考核表

案例分析:KPI的喜好與五大硬傷!

1、KPI喜歡訂高目標,一般用“達成率”做指標。因為KPI用的是目標思維,通常這個目標比過去或現狀訂的一定要高,有的企業可能還會高於正常的預算或規律。例如,上年的部門費用率為5.04%,公司通常會來一個一刀切,必須統一下降多少比率,這個崗位的該項指標下調至4.51%。2、KPI喜歡做減法,一些指標的達成率要求是100%,或者極限值。例如表中的生產工藝流程改進達成率,目標是100%,這肯定是極限值。老闆認為,這是生產經理必須做到的,哪怕上年只有89%。公司花這麼多工資請你來,做不到是你的事,是你不夠用心、關注或專業,所以做不到100%就要扣你的分、扣你的工資等等。這個邏輯看起來是成立的,但操作起來疑問很多,因為工作目標與要求是否合理、恰當,能不能得到當事人的認可,必須用充分的數據、規律與論證來表達。一旦得不到當事人內心的認可,操作必然受到質疑,扣罰就不得人心。3、KPI喜歡重考核輕激勵、負激勵大於正激勵。類似於生產工藝流程改進達成率這樣的指標,通常稱之為負指標,有些幾乎不可能的目標,實際上也被視為負指標。一般情況下,負指標只能給員工帶來負激勵。負激勵給員工來來壓力,壓力固然具有一定的價值,但由於缺乏必要的動力,自然得不到員工的認同。俗話說,順民心者昌,逆民心者亡。員工不能認可的模式,推行起來阻力必然巨大4、KPI喜歡考核表面價值而忽視真正的業績。請問老闆最想要的是什麼?遠的一點說是“利潤及增長”,近一點說就是“毛利、銷售額、產值及其增長”等,在表中我們幾乎看不到這個結果。那麼,生產計劃達成率相當於銷售額或產值額嗎?答案是看似相當,其實不然。例如:某月計劃量10000臺,實際產量10000臺,達成率為100%,這就是要獎勵了。另一個月計劃量30000臺,實際產量24000臺,達成率80%,按照考核這個月要扣錢了。這兩個月下來,哪個月公司的業績更好?業績好的月份,生產經理反而被扣罰,他的利益與老闆的利益剛好相反。如果利益不能趨同,老闆和高管之間的目標與思維就不可能統一。5、KPI喜歡與績效工資掛鉤,激勵力度差是KPI的硬傷。例如,這家制造型企業的生產經理,月薪標準彙總是16000元,其中基本工資3000,崗位工資5000,加班工資3000(固定),各種補助1000,還有績效工資4000。KPI考核通常就是同這4000元的績效工資直接關聯的,不過你千萬不要認為這位生產經理的每月工資彈性有4000元。實際上,他在最近的12個月中,有10個月分別被扣罰了200-1000元不等,有2個月分別受獎300和500。業績好的一個季度,公司特別獎勵他2000元。這麼不到位的激勵力度,如何調動員工的創造力。

KSF是什麼,他與KPI有何區別?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我們同時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放棄或謀求棄用KPI模式,我曾經也使用KPI長達10餘年。那麼,有沒有比KPI更適合中小企業的考核方法?我們對“KSF薪酬全績效模式”研究和運用了8年,並大力推行到各行各業,有多達上萬家企業在學習和運用,我們自身也從中積累了上千個成功案例。

首先,KSF在思維上領先並超越了KPI。

  • 1、KSF不做減法,要做加法,因為加工資才是大勢所趨。
  • 2、KSF倡導加工資但不能加成本,而是通過促進員工增值消化成本。
  • 3、KSF認為考核第二,激勵才是第一,因為沒有激勵,員工得不到動力,考核就會失去民心。
  • 4、KSF謀求企業與員工的平衡與利益共贏,形成利益共同體。
  • 5、KSF將目標與預算、薪酬與績效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全績效的激勵系統。

其次,KSF在落地上能得到員工的認同和擁護。

KSF薪酬模式如何讓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越賺錢?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

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舉個例子,某門店店長KSF工資模板: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1. 營業收入每增加5000元,獎勵100元,每減少5000元,少發50元;

2. 利潤額每多1000元,獎勵12元,每少500,少發6元;

3. 人創營業額,每多400,獎勵50,每少400,少發25元;

4. 培訓員工,每多培訓一個小時,獎勵50元,每少一個小時,少發25元。

5. ...

KSF增值加薪法,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賺得越多,且不增加成本。本文所講的:來自《全優績效》一書,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以下鏈接購買!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購買此書後,可獲得以下特別禮物:

1、朋友圈績效乾貨知識分享 ;

2、2部KSF學習視頻;

3、線上輔導1小時。

4、免費解答績效困惑

"

前言:你有一套薪酬制度,還有一套績效方案,這樣設計本身就錯了!因為薪酬制度與績效方案不應該是兩個各自獨立的體系,而必須是相互融合的系統。即,員工要的薪酬與老闆要的績效,如果是相互割裂的、排斥的,員工不願意為老闆做績效,老闆也不情願主動為員工加工資。

KPI為何越來越脫離現實價值,淪為績效管理的雞肋?

風行中國近二十年的KPI(關鍵業績指標)模式,為何遭遇很多企業和高管唾棄、不滿,或形同虛設或半途而廢 ?

2013年,我到寧波一家年產值8個億、員工規模達到3000人的製造型企業考察。這家企業做績效考核有三年的時間,可是營業額小幅增長,利潤卻是逐年大幅下降。我看到他們的年報,上年淨利潤只有170萬元,還不夠一個高管的年薪水平。不出意外,2013年恐怕連利潤都保不住了。

案例:這家制造型企業的KPI的設計資料(節選)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某製造型企業生產經理的KPI考核表

案例分析:KPI的喜好與五大硬傷!

1、KPI喜歡訂高目標,一般用“達成率”做指標。因為KPI用的是目標思維,通常這個目標比過去或現狀訂的一定要高,有的企業可能還會高於正常的預算或規律。例如,上年的部門費用率為5.04%,公司通常會來一個一刀切,必須統一下降多少比率,這個崗位的該項指標下調至4.51%。2、KPI喜歡做減法,一些指標的達成率要求是100%,或者極限值。例如表中的生產工藝流程改進達成率,目標是100%,這肯定是極限值。老闆認為,這是生產經理必須做到的,哪怕上年只有89%。公司花這麼多工資請你來,做不到是你的事,是你不夠用心、關注或專業,所以做不到100%就要扣你的分、扣你的工資等等。這個邏輯看起來是成立的,但操作起來疑問很多,因為工作目標與要求是否合理、恰當,能不能得到當事人的認可,必須用充分的數據、規律與論證來表達。一旦得不到當事人內心的認可,操作必然受到質疑,扣罰就不得人心。3、KPI喜歡重考核輕激勵、負激勵大於正激勵。類似於生產工藝流程改進達成率這樣的指標,通常稱之為負指標,有些幾乎不可能的目標,實際上也被視為負指標。一般情況下,負指標只能給員工帶來負激勵。負激勵給員工來來壓力,壓力固然具有一定的價值,但由於缺乏必要的動力,自然得不到員工的認同。俗話說,順民心者昌,逆民心者亡。員工不能認可的模式,推行起來阻力必然巨大4、KPI喜歡考核表面價值而忽視真正的業績。請問老闆最想要的是什麼?遠的一點說是“利潤及增長”,近一點說就是“毛利、銷售額、產值及其增長”等,在表中我們幾乎看不到這個結果。那麼,生產計劃達成率相當於銷售額或產值額嗎?答案是看似相當,其實不然。例如:某月計劃量10000臺,實際產量10000臺,達成率為100%,這就是要獎勵了。另一個月計劃量30000臺,實際產量24000臺,達成率80%,按照考核這個月要扣錢了。這兩個月下來,哪個月公司的業績更好?業績好的月份,生產經理反而被扣罰,他的利益與老闆的利益剛好相反。如果利益不能趨同,老闆和高管之間的目標與思維就不可能統一。5、KPI喜歡與績效工資掛鉤,激勵力度差是KPI的硬傷。例如,這家制造型企業的生產經理,月薪標準彙總是16000元,其中基本工資3000,崗位工資5000,加班工資3000(固定),各種補助1000,還有績效工資4000。KPI考核通常就是同這4000元的績效工資直接關聯的,不過你千萬不要認為這位生產經理的每月工資彈性有4000元。實際上,他在最近的12個月中,有10個月分別被扣罰了200-1000元不等,有2個月分別受獎300和500。業績好的一個季度,公司特別獎勵他2000元。這麼不到位的激勵力度,如何調動員工的創造力。

KSF是什麼,他與KPI有何區別?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我們同時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放棄或謀求棄用KPI模式,我曾經也使用KPI長達10餘年。那麼,有沒有比KPI更適合中小企業的考核方法?我們對“KSF薪酬全績效模式”研究和運用了8年,並大力推行到各行各業,有多達上萬家企業在學習和運用,我們自身也從中積累了上千個成功案例。

首先,KSF在思維上領先並超越了KPI。

  • 1、KSF不做減法,要做加法,因為加工資才是大勢所趨。
  • 2、KSF倡導加工資但不能加成本,而是通過促進員工增值消化成本。
  • 3、KSF認為考核第二,激勵才是第一,因為沒有激勵,員工得不到動力,考核就會失去民心。
  • 4、KSF謀求企業與員工的平衡與利益共贏,形成利益共同體。
  • 5、KSF將目標與預算、薪酬與績效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全績效的激勵系統。

其次,KSF在落地上能得到員工的認同和擁護。

KSF薪酬模式如何讓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越賺錢?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

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舉個例子,某門店店長KSF工資模板: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1. 營業收入每增加5000元,獎勵100元,每減少5000元,少發50元;

2. 利潤額每多1000元,獎勵12元,每少500,少發6元;

3. 人創營業額,每多400,獎勵50,每少400,少發25元;

4. 培訓員工,每多培訓一個小時,獎勵50元,每少一個小時,少發25元。

5. ...

KSF增值加薪法,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賺得越多,且不增加成本。本文所講的:來自《全優績效》一書,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以下鏈接購買!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購買此書後,可獲得以下特別禮物:

1、朋友圈績效乾貨知識分享 ;

2、2部KSF學習視頻;

3、線上輔導1小時。

4、免費解答績效困惑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相對於傳統薪酬績效模式,KSF對企業的價值在哪裡?

1、員工既有安全感,又有激勵性,員工容易接受,為自己拼命幹!

我們把員工的固定薪酬,拿出40%-80%做KSF薪酬,並且分配到6-8指標上,不是為了剋扣員工工資,而是為了給員工加薪。在每一個K指標上,只要員工達到了平衡點,就可以得到這部分薪酬,平衡點一般會選一年的平均值。

比如說某個企業全年每月平均銷售額的20萬,那麼銷售經理的K指標平衡點就設為20萬,每月達到平均水平不難吧?

超過了還有獎勵哦。員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拼一把,能得到更多,你說,相對於KPI那個更容易接受?

2、企業經營風險轉移,人效提高,效益增加

對企業來說,員工固定薪酬降低,經營壓力肯定會小很多,員工拿到了高薪酬的前提必然是做出了高價值,高績效。

員工拿的越多,企業效益越好。

3、員工自發工作,為自己拼命幹

在寬帶薪酬模式下,員工想拿高薪酬的前提是,做出好結果,所以老闆不需要再時刻盯著員工幹活,員工會為了自己的收入,自發地工作,而不是踢一腳動一下。

"

前言:你有一套薪酬制度,還有一套績效方案,這樣設計本身就錯了!因為薪酬制度與績效方案不應該是兩個各自獨立的體系,而必須是相互融合的系統。即,員工要的薪酬與老闆要的績效,如果是相互割裂的、排斥的,員工不願意為老闆做績效,老闆也不情願主動為員工加工資。

KPI為何越來越脫離現實價值,淪為績效管理的雞肋?

風行中國近二十年的KPI(關鍵業績指標)模式,為何遭遇很多企業和高管唾棄、不滿,或形同虛設或半途而廢 ?

2013年,我到寧波一家年產值8個億、員工規模達到3000人的製造型企業考察。這家企業做績效考核有三年的時間,可是營業額小幅增長,利潤卻是逐年大幅下降。我看到他們的年報,上年淨利潤只有170萬元,還不夠一個高管的年薪水平。不出意外,2013年恐怕連利潤都保不住了。

案例:這家制造型企業的KPI的設計資料(節選)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某製造型企業生產經理的KPI考核表

案例分析:KPI的喜好與五大硬傷!

1、KPI喜歡訂高目標,一般用“達成率”做指標。因為KPI用的是目標思維,通常這個目標比過去或現狀訂的一定要高,有的企業可能還會高於正常的預算或規律。例如,上年的部門費用率為5.04%,公司通常會來一個一刀切,必須統一下降多少比率,這個崗位的該項指標下調至4.51%。2、KPI喜歡做減法,一些指標的達成率要求是100%,或者極限值。例如表中的生產工藝流程改進達成率,目標是100%,這肯定是極限值。老闆認為,這是生產經理必須做到的,哪怕上年只有89%。公司花這麼多工資請你來,做不到是你的事,是你不夠用心、關注或專業,所以做不到100%就要扣你的分、扣你的工資等等。這個邏輯看起來是成立的,但操作起來疑問很多,因為工作目標與要求是否合理、恰當,能不能得到當事人的認可,必須用充分的數據、規律與論證來表達。一旦得不到當事人內心的認可,操作必然受到質疑,扣罰就不得人心。3、KPI喜歡重考核輕激勵、負激勵大於正激勵。類似於生產工藝流程改進達成率這樣的指標,通常稱之為負指標,有些幾乎不可能的目標,實際上也被視為負指標。一般情況下,負指標只能給員工帶來負激勵。負激勵給員工來來壓力,壓力固然具有一定的價值,但由於缺乏必要的動力,自然得不到員工的認同。俗話說,順民心者昌,逆民心者亡。員工不能認可的模式,推行起來阻力必然巨大4、KPI喜歡考核表面價值而忽視真正的業績。請問老闆最想要的是什麼?遠的一點說是“利潤及增長”,近一點說就是“毛利、銷售額、產值及其增長”等,在表中我們幾乎看不到這個結果。那麼,生產計劃達成率相當於銷售額或產值額嗎?答案是看似相當,其實不然。例如:某月計劃量10000臺,實際產量10000臺,達成率為100%,這就是要獎勵了。另一個月計劃量30000臺,實際產量24000臺,達成率80%,按照考核這個月要扣錢了。這兩個月下來,哪個月公司的業績更好?業績好的月份,生產經理反而被扣罰,他的利益與老闆的利益剛好相反。如果利益不能趨同,老闆和高管之間的目標與思維就不可能統一。5、KPI喜歡與績效工資掛鉤,激勵力度差是KPI的硬傷。例如,這家制造型企業的生產經理,月薪標準彙總是16000元,其中基本工資3000,崗位工資5000,加班工資3000(固定),各種補助1000,還有績效工資4000。KPI考核通常就是同這4000元的績效工資直接關聯的,不過你千萬不要認為這位生產經理的每月工資彈性有4000元。實際上,他在最近的12個月中,有10個月分別被扣罰了200-1000元不等,有2個月分別受獎300和500。業績好的一個季度,公司特別獎勵他2000元。這麼不到位的激勵力度,如何調動員工的創造力。

KSF是什麼,他與KPI有何區別?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我們同時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放棄或謀求棄用KPI模式,我曾經也使用KPI長達10餘年。那麼,有沒有比KPI更適合中小企業的考核方法?我們對“KSF薪酬全績效模式”研究和運用了8年,並大力推行到各行各業,有多達上萬家企業在學習和運用,我們自身也從中積累了上千個成功案例。

首先,KSF在思維上領先並超越了KPI。

  • 1、KSF不做減法,要做加法,因為加工資才是大勢所趨。
  • 2、KSF倡導加工資但不能加成本,而是通過促進員工增值消化成本。
  • 3、KSF認為考核第二,激勵才是第一,因為沒有激勵,員工得不到動力,考核就會失去民心。
  • 4、KSF謀求企業與員工的平衡與利益共贏,形成利益共同體。
  • 5、KSF將目標與預算、薪酬與績效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全績效的激勵系統。

其次,KSF在落地上能得到員工的認同和擁護。

KSF薪酬模式如何讓員工收入越高,企業越賺錢?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

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舉個例子,某門店店長KSF工資模板: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1. 營業收入每增加5000元,獎勵100元,每減少5000元,少發50元;

2. 利潤額每多1000元,獎勵12元,每少500,少發6元;

3. 人創營業額,每多400,獎勵50,每少400,少發25元;

4. 培訓員工,每多培訓一個小時,獎勵50元,每少一個小時,少發25元。

5. ...

KSF增值加薪法,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

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賺得越多,且不增加成本。本文所講的:來自《全優績效》一書,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以下鏈接購買!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購買此書後,可獲得以下特別禮物:

1、朋友圈績效乾貨知識分享 ;

2、2部KSF學習視頻;

3、線上輔導1小時。

4、免費解答績效困惑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相對於傳統薪酬績效模式,KSF對企業的價值在哪裡?

1、員工既有安全感,又有激勵性,員工容易接受,為自己拼命幹!

我們把員工的固定薪酬,拿出40%-80%做KSF薪酬,並且分配到6-8指標上,不是為了剋扣員工工資,而是為了給員工加薪。在每一個K指標上,只要員工達到了平衡點,就可以得到這部分薪酬,平衡點一般會選一年的平均值。

比如說某個企業全年每月平均銷售額的20萬,那麼銷售經理的K指標平衡點就設為20萬,每月達到平均水平不難吧?

超過了還有獎勵哦。員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拼一把,能得到更多,你說,相對於KPI那個更容易接受?

2、企業經營風險轉移,人效提高,效益增加

對企業來說,員工固定薪酬降低,經營壓力肯定會小很多,員工拿到了高薪酬的前提必然是做出了高價值,高績效。

員工拿的越多,企業效益越好。

3、員工自發工作,為自己拼命幹

在寬帶薪酬模式下,員工想拿高薪酬的前提是,做出好結果,所以老闆不需要再時刻盯著員工幹活,員工會為了自己的收入,自發地工作,而不是踢一腳動一下。

KPI考核有五大硬傷,根本不適合中小企業,為何KSF模式才是鐵選?

讓員工自發工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