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遍天下—湖北潛江小龍蝦產業高質量發展紀實

“心潮起潛江,翹首盼香江。”

5月20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暨第3屆香港潛江龍蝦節在香港尖沙咀會堂舉行。潛江市委書記吳祖雲向香港各界發出誠摯邀請。

“香江之畔”掀起“紅色風暴”“紅色風暴”席捲“東方之珠”。香港媒體在報道此次活動時,紛紛這樣形容潛江龍蝦的魅力。

6月15日,第十屆湖北潛江國際龍蝦節暨第三屆蝦稻產業博覽會(以下簡稱龍蝦節),將在江漢平原明珠——潛江市隆重舉行。中外嘉賓將聚首“水鄉園林”,共同見證“潛江龍蝦,世界共享”這一主題的絢麗綻放。

“這是一場龍蝦的盛宴。”龍蝦節組委會負責人說,我們要讓潛江龍蝦掀起的“紅色風暴”席捲全球,紅遍天下!

18項技術標準掌控行業話語權

5月8日,湖北省政府舉行湖北龍蝦產業高質量發展暨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建設新聞發佈會。吳祖雲介紹,2018年,潛江市蝦稻共作面積達5萬公頃,綜合產值達到320億元,同比增長40%,出口創匯1.5億美元,加工出口連續14年位居全國第一,產品遠銷歐美等30個國家地區,書寫了世界龍蝦看中國,中國龍蝦看湖北,湖北龍蝦看潛江的市場傳奇。

“潛江能夠成為湖北省小龍蝦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引領者,是他們堅持開展標準技術創新的結果。”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舒新亞說。

“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因經常夾斷秧苗的根,在田埂打洞,對水稻極具破壞性,一度被視為外來害蟲。”被稱為“中國蝦稻連作第一人”的積玉口鎮寶灣村農民劉主權說。

2000年10月,劉主權率先大膽地嘗試稻田養蝦。第一次他買了150公斤野生小龍蝦放進稻田,來年春季種水稻的時候,他意外地收穫了1500公斤小龍蝦,賣了5000元錢。

“蝦稻連作”成功了,這一種養模式悄然在江漢平原流傳開來。

2006年,湖北省委把蝦稻連作模式寫進“一號文件”,在全省大力推廣,使湖北一躍成為全國小龍蝦養殖中心。

4年後,“蝦稻連作”遭遇到了岔口矛盾——江漢平原一到春季就持續低溫陰雨,不利於小龍蝦生長,小龍蝦不達標,但這時水稻播種馬上又要開始,蝦農們不得已只能將小龍蝦低價賤賣。

難題如何破解?2011年,原潛江市水產局總工程師陶忠虎帶隊開始技術攻關。他們在潛江後湖農場建立“蝦稻共作”模式實驗基地,將養蝦的稻溝由原先1米寬、0.8米深的小溝,改挖成4米寬、1.5米深的大溝,最終實現種一季水稻,養兩季小龍蝦,畝均經濟收益從1200元一下提高到4000元。

“此後,市水產局又在全國率先制定了《蝦稻輪作克氏原螯蝦稻田養殖技術規程》《潛江龍蝦蝦稻共作技術規程》《克氏原螯蝦人工繁育技術規程》等系列小龍蝦養殖標準。”潛江市信息與標準化所楊淑芳介紹,“蝦稻共作”和小龍蝦生態繁育兩個示範區成功創建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潛江也成為全國小龍蝦標準化養殖示範市。

今天,潛江龍蝦已形成集科研示範、良種繁育、生態種養、精深加工、餐飲物流、品牌文化於一體的完備產業鏈條,制定小龍蝦全產業鏈標準18項,已通過HACCP、ISO9001和全球食品衛生標準BRC認證,並獲得了美國、歐盟、俄羅斯、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衛生註冊,出口檢驗合格率和通關率均為100%,牢牢掌控了世界淡水小龍蝦產品市場的話語權。

目前,潛江市“蝦稻共作”標準化種養基地達到3.3萬公頃,建成13個萬畝高標準連片基地,畝產龍蝦達200公斤、蝦稻600公斤,每畝純利潤超過5000元,帶動10萬人致富、2萬人脫貧,被譽為中國現代農業的成功典範,鄉村產業振興的樣板。

“黃金30條”搶佔品牌建設制高點

6月2日18時57分,一則《潛江龍蝦紅遍天下》的廣告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前正式播出。這則時長僅5秒的廣告,讓潛江龍蝦一時火遍天下。

在央視黃金時段投放廣告,是潛江市聚力做大做強小龍蝦品牌,提升潛江龍蝦品牌價值的舉措之一。

近年來,潛江市堅持把建設“潛江龍蝦”國家級品牌作為推進農業轉型、加快農村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成立了以市委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成立湖北潛江龍蝦投資公司、小龍蝦文化傳媒公司開展品牌經營,全力推進“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建設。

“去年,我們出臺了《打造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行動方案》‘黃金30條’,將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工作分解為38個具體項目正式實施。”潛江市品牌辦有關人士說,爭取到2020年,使“潛江龍蝦”成為“中國第一,世界有名”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文化是品牌的核心內涵,是品牌價值和競爭力形成的關鍵因素。近年來,潛江市積極探索“龍蝦+”模式,不斷加強品牌文化培育和宣介。

“龍蝦+文創”,以潛江龍蝦為原始形象,設計特色龍蝦吉祥物,開發文具、玩偶、配飾、紀念品和小龍蝦動畫表情包等。實施一部廣告、一首歌曲、一部動漫、一部劇本、一部影視劇的“五個一”工程,將潛江龍蝦品牌形象深植於消費者心中。

為加強品牌共享,提升品牌價值鏈,繼走進香港之後,潛江小龍蝦還將走進北京、上海,走進武漢軍運會、走進聯合國總部、亮相紐約時代廣場。在全國建設3000家直營和加盟店。潛江市還主導成立全國小龍蝦市場聯盟,與全國15個地區和45家企業實現品牌及技術共建共享。2018年6月,潛江市與北京市順義區簽署《進京食用農產品安全保障合作框架協議》,成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小龍蝦唯一供應基地。

據悉,品牌建設有效提升了潛江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該市先後被授予“中國小龍蝦之鄉”“中國蝦稻之鄉”“中國小龍蝦美食之鄉”“中國小龍蝦加工出口第一市”等稱號。“潛江龍蝦”“潛江蝦稻”也成功註冊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潛江龍蝦”獲評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16個追溯中心撐起質量安全保護傘

5月30日下午4時許,記者來到湖北交投萊克現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採訪,遇到正在該公司蝦仁車間檢查的潛江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何正發及兩名執法人員。

“我們在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檢查。”何正發告訴記者。去年,他們通過“雙隨機、一公開”檢查流通、生產和餐飲企業99家。今年前5個月已檢查企業91家,檢查頻率、力度都比去年更大。

“歐美人餐桌上,每3只小龍蝦就有2只來自潛江。”交投萊克常務副總經理陳莘莘說,自2003年開始做加工出口以來,10多年來公司的產品從未出現質量問題,政府部門的嚴格監管功不可沒。

潛江市市場監管局局長吳明星說,小龍蝦是潛江的支柱產業,不僅事關潛江經濟發展,更涉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尤其要加強監管,不斷創新監管方式和手段。該市已建成全國首個蝦-稻產業大數據中心,16個小龍蝦質量安全可追溯中心和1箇中心監控平臺,通過全產業鏈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實現小龍蝦從農田到餐桌等各環節的質量可控與溯源追責,為龍蝦質量安全撐起了嚴密的保護傘。“基於智能化的‘放心消費蝦鄉行’公眾號暨小程序,擬在今年龍蝦節開幕式上啟動上線,監管將再次升級。”吳明星說。

潛江還建起了湖北首個小龍蝦檢測中心,加強日常檢驗檢測制度,實現從生產到銷售全程可追溯。10多年來,無論國抽、省抽,還是市級抽檢,合格率均為100%,出口歐盟135項檢測指標無一項超標。2018年,僅針對 13個小龍蝦萬畝養殖基地就完成了508批次的小龍蝦檢驗。今年截至5月底已檢驗小龍蝦317批次,全部合格。

“集團賦能農業、鏈接未來,搭建了全國首家可視化小龍蝦垂直電商交易平臺‘蝦谷360’和全程智能跟蹤服務物流平臺‘蝦谷快運’,18小時內可將潛江小龍蝦送達428個城市。去年日交易量達1000噸,年銷售13萬噸。今年日交易量發展到1500噸,年銷售有望突破20萬噸,而且質量全程可控。” 在中國小龍蝦交易中心,湖北潛網生態小龍蝦產業園集團總裁田忠玲告訴記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