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大白話:關於溶血性貧血,這些最基本的知識你應該知道

貧血 黃疸 藥品 藿香正氣 科普醫生博雅 2019-07-08
醫生大白話:關於溶血性貧血,這些最基本的知識你應該知道

前天,我收到了一個朋友的私信,他很著急的跟我說,媽媽今年已經66歲了,今年剛被診斷為溶血性貧血,吃激素治療了3個多月,最近又發現血小板少了,他很擔心媽媽,想請我幫忙科普一下“溶血性貧血”。

我馬上想起去年夏天遇到的那個可憐的溶貧阿姨,她本來用上激素後病情一直很穩定,血紅蛋白在100g/L都超過半年了,激素也在一直減量,結果喝了兩支藿香正氣水,馬上犯病了,血紅蛋白迅速降到了70,醬油色尿特別明顯。

眼看夏天到了,再次提醒溶血性貧血的朋友,千萬不要自己隨便吃藥,有些藥物對紅細胞的影響很大,酒精會增加紅細胞的脆性,可能加重溶血性貧血的病情。

現在我就和大家聊聊“溶貧”的那些事,本文主要提到的是最常見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什麼是溶血性貧血?

其實溶血性貧血的“溶血”其實說的是血細胞的溶解,確切的說是紅細胞在溶解破壞。紅細胞破壞的多了超過了人體制造紅細胞的能力,人體裡的紅細胞數量不足,就導致了人出現了貧血症狀。

醫生大白話:關於溶血性貧血,這些最基本的知識你應該知道

我們的血液就像一條不停流動的紅色小溪,有的地方水流湍急那就是動脈血管,有的地方水流緩慢那就是靜脈血管。這些血管裡流動的是血細胞和血漿,血漿是偏黃色偏透明的比較均勻的液體,而血細胞就像是溪水裡的小魚,99%以上都是紅色的叫做紅細胞,主要負責攜帶氧氣和營養。剩下的就是偏無色的叫做白細胞,主要負責免疫。還有零零碎碎的“小蝦”就叫做血小板,主要負責防止出血和止血。

為什麼會得這種病?

原發性的溶貧血病因不明,但要注意的是,很多人不知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分為三種,根據抗體的最佳活性的溫度分類如下:一種是溫抗體型,抗體在35-40℃最活躍,佔自免溶貧的80-90%。另一種是冷抗體型,抗體在30℃以下特別是0-5℃時最活躍。還有混合型的。

如果是冷抗體型一定要注意保暖,曾經有個患者,平時沒有什麼特殊感覺,他在冷藏室工作後就立刻發病了。這樣的病人一定要做注意保暖。冷抗型比較少見大多是淋巴瘤、支原體肺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病毒感染引起的。

繼發性溶血性貧血:比如淋巴瘤、風溼病尤其紅斑狼瘡、支原體肺炎、潰瘍性結腸炎等。改善原發病後也會改善貧血。

得了溶血性貧血會有什麼症狀?

1.貧血:這一點我就不詳細說了,很多人都知道。我在這裡說點大家不知道的。有10-20%的病人可以合併血小板減少,稱為Evans綜合徵。

2.黃疸:為什麼會黃?

[血管內溶血]其實我們身體裡的每一個紅細胞都是數億個的血紅蛋白分子組成,有了足夠的血紅蛋白,紅細胞才能當一個合格的“快遞小魚”,把氧氣和營養運送到我們身體的各個地方,本來我們身體裡產生的紅細胞和破壞的紅細胞是持平的,一旦破壞的太多,我們的血液裡的就會有遊離的血紅蛋白,這種就叫做血紅蛋白血癥,病人就會出現醬油色尿,即血紅蛋白尿。

這些血紅蛋白會和血漿裡的結合珠蛋白結合,然後就被運到肝臟最後變成膽紅素,這些膽紅素會被釋放的血液中,主要通過尿和便排出體外。一旦血液裡的膽紅素的含量太多,超過了肝臟的處理能力,這就是高膽紅素血癥。

一旦膽紅素達到了一個數值,我們就會發現病人的皮膚和黏膜發黃,這就是黃疸的症狀了,又因為是溶血引起的,所以這種黃疸又叫做溶血性黃疸。也是因為這樣,長期有溶血性貧血的病人容易出現肝功能損害,甚至發生膽石症

醫生大白話:關於溶血性貧血,這些最基本的知識你應該知道

[血管外溶血]

其實常見的自身免疫性溶貧,是因為我們身體裡的免疫細胞,比如B淋巴細胞“神經過敏”了,把自己的紅細胞當成了壞蛋,在細胞膜上產生了抗紅細胞抗體,導致紅細胞壽命變短、破壞加速。

這些“不正常”的紅細胞在經過我們脾臟的時候,就會被識別出來,然後脾臟裡的巨噬細胞就會它們全部吃掉、破壞掉。最後紅細胞裡的血紅蛋白分子就變成了珠蛋白和血紅素,最後還是要變成膽紅素。進一步加重黃疸

3.脾大:由於長期的貧血,我們的身體為了產生更多紅細胞,會動用脾臟裡的紅色骨髓來造血,在加上脾臟本身也要不斷的吞噬紅細胞,時間久了,脾臟就會發生腫大。

4.併發症:深靜脈血栓形成,可能導致肺栓塞。

5.溶血危象和再障危象:

溶貧的患者如果同時在服用激素,一定要小心著涼,小心感染,如果感染了一定要注意觀察及時就醫。因為因為每一次感染都可能刺激到病人的免疫細胞,導致免疫細胞反應過激,病情加重。

在慢性溶血性貧血過程中,多數在感染條件下,突然發生骨髓造血功能停滯,而出現貧血加重,或出血等現象稱作再生障礙危象。而出現溶血加重叫做溶血危象。這種表現一般都是自限性的,預後好。

懷疑溶血性貧血,病人要做些什麼檢查?

血常規和骨髓穿刺,抗人球蛋白試驗(coombs試驗)、網織紅細胞、肝功能、尿血紅蛋白、尿含鐵血黃素。

醫生大白話:關於溶血性貧血,這些最基本的知識你應該知道

圖片來自《內科學》

如果得了溶血性貧血該怎麼治療?

1.首選治療:糖皮質激素

因為我們的免疫細胞“神經過敏”才導致紅細胞破壞那麼多,所以糖皮質激素可以幫助免疫細胞“穩定情緒”減少破壞,這樣就可以達到治療的作用。所以激素是自免溶貧的首選療法。有效率可以達到80%以上。如果激素足量治療4周後,還沒有達到血紅蛋白穩定到100g/L,就要考慮二線療法了。但是用激素後副作用不小,比如高血糖、中心性肥胖、容易感染等。

2.二線療法:

脾切除: 雖然有效率達到60%,但對病人傷害較大,一般不推薦。

利妥昔單抗: 這種藥價格昂貴,是針對B淋巴細胞的抗體,一年有效率能達到80-100%。對於脾切除無效的人這種藥可能有效。

其他藥物:如環磷酰胺、環孢素、達那唑、免疫球蛋白。

還要提醒大家,目前這種病還沒有根治的方法,如果你聽到任何人敢和你保證治癒或者根治,那麼他絕對是騙子。

最後,我想和大家說點心裡話:

溶血性貧血沒有白血病那麼被人熟知,這樣的病人往往都是被大家忽略的,得了這種慢性病,真得非常折磨,然而在如今信息發達的網絡時代,關於溶血性貧血的知識卻少的可憐,甚至我搜到了不少名為“健康”或者“醫生回答”的網站上,許多關於溶貧的解答要麼是錯漏百出、要麼是答非所問,甚至有的網友自己什麼資質也沒有,就敢在網上指導病人吃藥,這讓我感到即憤怒又著急,很擔心有病人會因此而受傷害。

我覺得有責任做些什麼,所以我會用一個月的時間,不斷更新《溶血性貧血》專欄(現在半價),大概有10-20篇文章,我會用一位病人的病例和檢查結果為例,和大家詳細講一講,得了溶血性貧血,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注意什麼。

比如病人會有尿酸高該怎麼辦。怎麼減少長期尿酸高對腎臟的損害。怎麼減少併發症風險,怎麼減少激素對身體的傷害。病人因為紅細胞破壞過多,容易出現蛋白質缺乏該怎麼辦···我現在在收集病人的信息,準備做一個深度的實用性極高的專欄。

我一直相信,當我們科學的瞭解疾病,懂得認真的對待我們的身體,就能最大程度上減少痛苦,讓病人的感覺好一點,再好一點。

本文寫作8小時,閱讀僅需5分鐘,如果你覺得我寫的還可以,能幫到你,請記得轉發和點贊哦,你的每一次鼓勵都是我行走路上最美的陽光。

【參考文獻】

[1].王庭槐. 人民衛生出版社.第9版《生理學》,2018.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人民衛生出版社.第9版《內科學》,2018.

[3]張之南.《血液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