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組胺藥皮膚科臨床應用策略

皮膚病 皮膚科 藥品 氯苯那敏 苯海拉明 中華醫學信息導報 2018-11-30
抗組胺藥皮膚科臨床應用策略抗組胺藥皮膚科臨床應用策略

►張建中

撰寫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皮膚科 李琨 張建中

抗組胺藥是過敏性疾病的常用藥物之一,對於抗組胺藥的使用不少醫師仍有許多困惑,比如抗組胺藥可以用於哪些皮膚科疾病,如何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選擇合適的抗組胺藥,如何調整抗組胺藥的劑量,如何聯用藥,如何避免延誤的不良反應等。本文就以上問題做一概述。

01

抗組胺藥的定義

抗組胺藥是指通過與組 胺之間競爭性結合組胺受體, 從而在組織內拮抗組胺作用的一類藥物。組胺有4種不同的受體亞型(H1、H2、H3、H4),本文所講的抗組胺藥主要是指組胺H1受體拮抗劑, 是臨床上治療變態反應性疾病 的一線用藥,其作為競爭劑與細胞膜上的組胺H1受體結合, 從而阻斷組胺與組胺受體的結 合,使組胺介導的I型變態反應相關症狀如紅斑、風團、 瘙癢、流涕、噴嚏、支氣管哮 喘、結膜充血等得以阻斷。

02

抗組胺藥的分類及注意事項

1.第一代抗組胺藥

代表藥物主要有氯苯那敏、苯海拉明、賽庚啶、羥嗪、去氯羥嗪、異丙嗪、曲普利啶、美喹他嗪等,具有良好的止癢、抗過敏效果;但是由於相對分子質量小,嗜脂性,易通過血腦屏障,產生嗜睡、鎮靜等中樞抑制作用,所以高空作業者、司機等需要保持高度警惕的人群慎用。

2.第二代抗組胺藥

代表藥物主要有氯雷他定、依巴斯汀、西替利嗪、咪唑斯汀、特非那定等,其相對分子量大,不具有脂溶性,不易通過血腦屏障,所以嗜睡、鎮靜等中樞抑制作用不明顯;但仍有一些藥物如西替利嗪有中樞不良反應。因其藥物作用時間長, 減少了服藥次數,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第二代抗組胺藥中特非那定、阿斯咪唑由於可誘發心臟毒性反應等不良反應,目前已經退市。

03

抗組胺藥的常見皮膚科適應證

1.蕁麻疹

可以單純服用抗組胺藥治療,首選二代抗組胺藥單一常規劑量服用。

2.難治性蕁麻疹

使用第二代抗組胺藥單一藥物常規劑量療效不佳者即為難治性蕁麻疹,國際指南推薦首選增加原藥劑量(增加2~4倍)。

3.特應性皮炎

特應性皮炎主要是IV型變態反應,但是肥大細胞與組胺等介質也參與了特應性皮炎的發病,患者有劇烈瘙癢、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I型變態反應參與的臨床表現,所以常常使用抗組胺藥。

4.其他皮膚病

抗組胺藥還可緩解皮膚瘙癢症、丘疹性蕁麻疹、藥物性皮炎、玫瑰糠疹、銀屑病、扁平苔癬、光敏性皮炎等皮膚病的瘙癢。

04

特殊人群用藥注意事項

1.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首選二代抗組胺藥

目前沒有屬於A類的抗組胺藥。B類抗組胺藥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阿法斯汀、苯海拉明及氯苯那敏,在權衡風險後可服用,臨床多用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

2.兒童首選第二代抗組胺藥

兒童用藥需注意避免藥物對其生長髮育和認知能力發展造成的損傷,首選第二代抗組胺藥及相應的改良藥物。儘管部分第一代抗組胺藥一直被應用於臨床,但由於易通過血腦屏障,可產生對神經系統的不良影響,因此不推薦常規應用。

3.老年人首選第二代抗組胺藥

第一代抗組胺藥有明顯的中樞抑制作用,易引發老年人睏倦、影響老年人行動,故不推薦使用。首選第二代抗組胺藥。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常會伴發多種疾病,可能會影響藥物代謝及清除能力,所以用藥時應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及藥物間的相互作用。

4.司機、高空或危險作業者禁用第一代有鎮靜作用的抗組胺藥,即使服用第二代抗組胺藥也應當告知其可能的不良反應和注意事項,以免發生意外。

5.肝腎功能損傷者用藥注意

第一代抗組胺藥和部分第二代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米唑斯汀等部分或大部分通過肝臟代謝,肝臟損傷者應減低劑量,依巴斯汀例外,肝功能受損者一般無需調整劑量。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等很少或不通過肝臟代謝,是肝功能不全患者的首選用藥。對於嚴重肝損傷者,每日劑量嚴禁超過10 mg。多數抗組胺藥物通過腎臟代謝,在腎功能不全者中應根據腎功能調整劑量,但對於依巴斯汀,腎功能不全者一般不需要調整藥物劑量,嚴重腎功能損傷者禁用西替利嗪。

抗組胺藥皮膚科臨床應用策略

【來源:《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18年第21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