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文/楓聲 圖/青青子衿 傳國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大沂河自北而來,流經郯城馬頭鎮南、港上樊埝村北之時,突然向西一個拐彎,數百米後,又折而向南——時而波濤高歌、時而淺吟低唱,蜿蜒南向,奔駱馬湖而去。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沂河是臨沂人民和邳州人民的母親河,沂河兩岸是被譽為“活化石”的古老樹種銀杏樹的生息樂園。沂河東岸,自郯城馬頭鎮南到邳州市港上石家大橋,緊挨著三個鄉鎮——分別是郯城縣的港上鎮、新村銀杏經濟開發區和邳州市的港上鎮。沂河兩岸銀杏多,這三個緊挨的鄉鎮則堪稱銀杏樹的聚集群落——老銀杏樹樹齡之長、樹株之多,亦堪稱全國之最。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港上,新村,港上,西傍沂河而居;兩省兩縣,中隔一區,北港上,南港上,郯城邳州兩港上!

新村銀杏開發區地處兩個港上之間,面積38平方公里,其前身是為1984年由郯城縣港上公社拆設而出而建的新村鄉。1984年之前,是沒有新村這個鄉鎮級行政區劃的;1984年之前,北港上,南港上,次第相鄰兩港上。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郯城縣港上鎮地處郯城縣西南部,總面積40.1平方公里(加上被拆分出的新村是78.1平方公里);邳州市港上鎮地處邳州市東北部,總面積64.7平方公里。

在邳州郯城交界處,在當地和周圍年長一些的老百姓口中,“港上”不叫“港上”,叫“塂 (jiǎng)上”。老百姓為了區分兩省兩縣而又緊密相鄰的兩個“塂上”,習慣性地依據地理位置稱邳州的“港上”為“南塂”,郯城的“港上”為“北塂”。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明洪武年間,“塂上”設為集市,名為興隆鎮,是明清兩朝一處有名的商貿大埠。

“塂”,“丘陵、土丘也”;“塂”字何來?一說自馬頭向南,沂河東岸淤積沙土較大者兩堆,一在北塂位置,一在南塂位置,先民擇高地傍水住房而居;一說清時沂水氾濫,鄉民築堰修堤,形成高丘,遂更地名為“塂上”。

至於更名為“港上”,應該是解放後的事。“塂”字生僻,改而為“港”,一是好讀,再是臨水(沂河),沾些大氣和洋氣?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兩週前,與丁老師、傳國三人經310國道、花馬線、濱河大道轉了一圈,走進了兩個港上的鎮區和幾個村落看了看,雖是走馬觀花,卻也強烈地感受到:兩個港上雖分屬兩省兩縣,實則同宗同源、血肉相連。筆者甚至揣測:這兩省兩縣的兩個港上,以前就是一個港上!

兩個港上的自然風貌、典型樹種一致。

310國道邳州港上段有一段長長的水杉,花馬路兩邊也是挺拔的水杉作為行道樹。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310國道以北、緊靠沂河東堰,有三處老銀杏樹群落:一處在邳州港上,是為古銀杏姊妹園;一處在新村,是為古銀杏生態園;一處在郯城縣港上,是為王橋村龍鳳灘公園——“天下第一雄性銀杏園”。

“天下銀杏第一鎮”,“天下銀杏第一鄉”,“天下第一雄性銀杏園”,南港上,北港上,銀杏經濟、銀杏旅遊這張牌,都是打的風生水起。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兩個港上的工農業結構基本相同。

郯城縣港上鎮有“沂蒙草莓之鄉”和“木旋玩具之鄉”的美譽;“鑄造、棉花加工、工藝草編、木製品(木璇、拼板、木線條)”是工業類四大支柱產業;“草莓、銀杏、良種繁育、創匯蔬菜”則是農業經濟全力打造的四張名片。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邳州市港上鎮有銀杏加工、棉紡加工、金屬材料生產、木製品生產加工為主的工業體系;作為邳州市的傳統農業大鎮,其特色產業是“一白二紅”——一白是“銀杏”,俗稱“白果”,二紅是“辣椒”和“草莓”。邳州市港上鎮不僅銀杏產業了得,也是華北地區著名的乾紅辣椒交易集散地。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兩個港上的民風民俗、說話口音、生活習慣基本一樣。

以煎餅為主食,喜食蔥薑蒜辣椒,大辣大咸,端的正是蘇北魯南味;待人熱誠,做事豪爽,說話耿氣,行的正是蘇北魯南風。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同栽公孫樹,同飲沂河水,親戚連親戚,莫問哪家回!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沂水長,銀杏長,北港南港情誼長。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南港上,北港上,邳州郯城兩港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