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農村貧困人口享民生“紅利”實現“病有所依”

農村改革 農村 社會保險 農民 東北網 2017-06-20

黑龍江日報6月20日訊 “十年辛苦奔小康、一場大病全泡湯”。我省“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這部分人群作為貧困人口中的重要組成,也成了脫貧攻堅戰役中最難啃的骨頭。近年來政府通過新農合報銷、大病保險、困難救助等多種方式,為貧困人群提供了醫療保障。特別從去年開始我省健康扶貧工作全面展開,省衛計委牽頭全面規劃實施了“三個一批”行動計劃,即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服務管理一批和重病兜底保障一批,伴隨著規劃在全省範圍內的具體實施,我省農村貧困人群看病不愁已成為現實。

青岡縣的叢偉是國標級貧困戶,幾年前由於嚴重腎衰竭開始透析治療,每年都要花上3萬多元,這筆支出對叢家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他曾幾次萌生放棄治療的念頭。2015年,青岡縣針對貧困透析患者出臺了專門的救助政策,叢偉成為受益者,去年透析費用5萬多元,叢偉個人僅負擔1200元。“政府的健康救助政策給了我生活的勇氣。”叢偉說,現在他能夠幹些簡單的家務活了。

從2012年開始,我省各級政府陸續出臺了包括大病補償、新農合二次報銷等一系列針對貧困群眾的救助、補償措施。特別是去年由省衛計委牽頭開展的健康扶貧工程,其中所制定實施的兜底保障、精準施治、結對幫扶等措施,實現了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三項制度對農村貧困人口的全覆蓋,報銷比率提高5個百分點,在全省縣域內貧困人口享受“先診療、後付費”、“綠色通道”等特殊待遇。同時,還出臺了《黑龍江省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工作實施方案》,各地選擇9種大病對貧困戶實施專項救治。同時,為保證貧困戶“有病不愁”,實行省級衛生計生系統領導幹部包縣結戶扶貧和在省、市、縣、鄉醫療機構結對幫扶的具體措施。這些行之有效的健康扶貧措施,讓我省廣大因病致貧的貧困戶真正實現了“病有所治、病有所依”。

在青岡縣柞崗鎮向東村村民王勳家裡有一本“就診日記”,清晰記錄著自打他得病以來的各種治療過程和費用賬單,也記錄了得病的這段人生時期從無奈、無助到重燃生活希望的特殊歷程。6月5日這天,青岡縣醫院的顧醫生、柞崗鄉鎮衛生院的王醫生以及向東村村醫張大夫,一大早便“組團”來到王勳家裡,進行患病貧困戶入戶走訪。“自打去年老伴兒患病,縣裡的、鄉里的還有村上的醫生都記不清來家多少次了。”王勳的妻子對記者講,老伴兒最懂得感恩,把每次誰來了、給治啥了都記在本上。

在這本“就診日記”裡記者瞭解到,王勳去年六月因患嚴重肺囊腫在211醫院進行了手術,住院治療47天,一共花7.2萬元,其中醫保合規費5萬元左右。如果按照之前的新農合報銷辦法,他只能享受2萬元左右報銷。而如今縣裡針對貧困人群制定了醫保提高比率10%、農合二次補償、大病救助等多項救助措施,算下來王勳共報銷3.6萬元。王勳說,“當知道政府能多給報一萬多元,我們心裡亮堂了很多。”據介紹,去年開始青岡作為大興安嶺南麓特困片區縣,正式啟動健康扶貧工程,並制定了“精準摸排精準分類精準施治”的扶貧思路,採取“千名醫師包村聯戶”以及建立保障制度、實施組合衛生救助等有效措施,讓“確保貧困群眾病有所醫”的健康扶貧目標正成為現實。

省衛計委相關同志介紹,健康扶貧工作由於目標人群的特殊性,加大兜底保障力度是關鍵。

為此,衛計委協同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措施,全省各地也根據自己的實際,實施了一大批行之有效的“兜底”保障辦法。這其中就包括三項保障全覆蓋,並印發《關於做好貧困人口參合工作的通知》和《關於全面推進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工作的指導意見》,實現了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三項制度對農村貧困人口的全覆蓋;實行三個政策傾斜,全省統一規定貧困人口在同級別醫療機構住院就醫時,報銷比例在原基礎上增加5個百分點,貧困患者大病保險起付線比普通患者降低50%,擴大貧困人口門診統籌就醫範圍,門診統籌資金全家共享;加大兩個救助力度,2016年共救助貧困人口6.29萬人次,支出醫療救助資金13158.68萬元;加大臨時救助力度,2016年全省共救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1589人,支出資金2424萬元;設立一個窗口,今年4月,省衛計委聯合省扶貧辦、省人社廳、省民政廳等6個部門印發了《黑龍江省農村貧困住院患者縣域內先診療後付費結算機制工作方案(暫行)》,在全省縣域內實施“先診療、後付費”服務模式,減輕了貧困患者的墊資壓力和費用負擔。各地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拓展和延伸。如湯原縣創新實施了“四兜底、兩提高”政策;富裕縣實行醫療救治“六條保障線”制度;木蘭縣提高貧困患者門診補償範圍和標準,取消40種慢性病的起付線,報銷比例提高5%。

貧困人口從“有病不敢看”到看病不愁,從“病有所醫”到“病有所依”,幾年時間裡,這些正在發生的轉變,印證著我省幾十萬貧困人口真正享受到了政府的民生“紅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