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如何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硬任務——湖南永順縣調查'

"

提要:湖南永順是湘西武陵山區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也是農業農村部的定點扶貧縣。為了解一個貧困縣如何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硬任務?調研組於7月上旬,深入該縣數個鄉村,以“望聞問切”的方式,全方位瞭解農民群眾、基層幹部對此項任務的所思所幹!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這個硬任務落實得怎麼樣?由點上示範向面上推廣進展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深入湖南省永順縣的幾個村莊,採取“望、聞、問、切”的方法,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進行了調研。在調研中,我們看到了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的可喜變化,聽到了農民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由衷歡迎,也收集到了一些基層幹部群眾反映的現實問題。

“望”——望得見特色產業,望得見宜居村寨,望得見幸福生活

永順,是湖南湘西武陵山區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也是農業農村部的定點扶貧縣。境內山巒起伏,溪河縱橫,氣候溼潤,雨量充沛。永順的歷史上追秦漢,是土家族的發祥地之一,土司王朝的古都老司城坐落於此。全縣總人口58萬人,絕大部分是土家族後裔,有著獨特的“巴人文化”,其“土家族哭嫁歌”和“吊腳樓營造技藝”頗具代表性。

"

提要:湖南永順是湘西武陵山區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也是農業農村部的定點扶貧縣。為了解一個貧困縣如何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硬任務?調研組於7月上旬,深入該縣數個鄉村,以“望聞問切”的方式,全方位瞭解農民群眾、基層幹部對此項任務的所思所幹!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這個硬任務落實得怎麼樣?由點上示範向面上推廣進展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深入湖南省永順縣的幾個村莊,採取“望、聞、問、切”的方法,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進行了調研。在調研中,我們看到了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的可喜變化,聽到了農民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由衷歡迎,也收集到了一些基層幹部群眾反映的現實問題。

“望”——望得見特色產業,望得見宜居村寨,望得見幸福生活

永順,是湖南湘西武陵山區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也是農業農村部的定點扶貧縣。境內山巒起伏,溪河縱橫,氣候溼潤,雨量充沛。永順的歷史上追秦漢,是土家族的發祥地之一,土司王朝的古都老司城坐落於此。全縣總人口58萬人,絕大部分是土家族後裔,有著獨特的“巴人文化”,其“土家族哭嫁歌”和“吊腳樓營造技藝”頗具代表性。

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如何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硬任務——湖南永順縣調查

遠遠望見一個“五彩繽紛”的小村莊

"

提要:湖南永順是湘西武陵山區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也是農業農村部的定點扶貧縣。為了解一個貧困縣如何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硬任務?調研組於7月上旬,深入該縣數個鄉村,以“望聞問切”的方式,全方位瞭解農民群眾、基層幹部對此項任務的所思所幹!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這個硬任務落實得怎麼樣?由點上示範向面上推廣進展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深入湖南省永順縣的幾個村莊,採取“望、聞、問、切”的方法,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進行了調研。在調研中,我們看到了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的可喜變化,聽到了農民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由衷歡迎,也收集到了一些基層幹部群眾反映的現實問題。

“望”——望得見特色產業,望得見宜居村寨,望得見幸福生活

永順,是湖南湘西武陵山區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也是農業農村部的定點扶貧縣。境內山巒起伏,溪河縱橫,氣候溼潤,雨量充沛。永順的歷史上追秦漢,是土家族的發祥地之一,土司王朝的古都老司城坐落於此。全縣總人口58萬人,絕大部分是土家族後裔,有著獨特的“巴人文化”,其“土家族哭嫁歌”和“吊腳樓營造技藝”頗具代表性。

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如何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硬任務——湖南永順縣調查

遠遠望見一個“五彩繽紛”的小村莊

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如何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硬任務——湖南永順縣調查

場坪村的獼猴桃正豐收

從永順縣城到高坪鄉的路上,最引人注目的景色不是青山綠水,而是一片接著一片的獼猴桃園。一串串的獼猴桃,在樹叢中若隱若現,就像是歡快的魚兒在綠海中不時穿梭,帶給人們豐收的希望。獼猴桃是永順農民的“致富果”。曾經的永順坐擁青山綠水卻沒有特色產業,農民收入很難提高。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在農業農村部的大力支持下,永順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培育了獼猴桃、油茶、菸葉、柑橘、中藥材、茶葉、優質稻、商品蔬菜、特色養殖等九大扶貧產業,形成了“制定一個產業規劃、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建設一批產業基地、發展一批專業合作社、建立一套利益聯結機制、完善一套服務體系”的“六個一”產業扶貧模式。全縣建成特色產業扶貧基地109萬畝,其中獼猴桃11萬畝。九大產業共計帶動全縣8.2萬貧困人口走上脫貧致富路,初步形成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戶一策”的產業扶貧開發格局,“造血”功能顯著增強,產業扶貧之路越走越寬。

目光越過獼猴桃園,遠遠望見一個“五彩繽紛”的小村莊,我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這個小村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村民們把“產業”畫在了各家各戶的房子上:金黃的獼猴桃正豐收,飽滿的稻穀低垂著頭,紫色的葡萄晶晶亮,盛放的桃花映山紅。一塊塊五顏六色的牆面,既展現了村裡的特色產業,又美化了村民的生活環境,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是高坪鄉場坪村。“沒刷標語口號,也沒搞大拆大建。”場坪村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充分尊重村民的意願,發動群眾對鄉村道路及房前屋後環境進行清理,為發展獼猴桃採摘園、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17年和2018年全縣兩屆獼猴桃開園節在這裡舉辦,如今,全村已實現產業收益近3000萬元,人均年收入超過1.2萬元,318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發展“多彩”產業、建設“多彩”村莊、享受“多彩”生活,場坪村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了現實。

場坪村的“面子”很好看,“裡子”咋樣呢?我們決定看看農戶的家。向廷祿家的門框上“最美農家”的木牌分外顯眼。堂屋是傳統的中式風格,實木條板吊頂並鋪貼四周牆壁,正中間的字畫是“家和萬事興”和《松鶴延年圖》,下面擺著方形木桌和實木條凳,乾淨的地面上散落著幾件兒童玩具,頗具生活氣息。堂屋的左右分別是老人和子女的房間,老人屋裡是木床、紗帳、老式三開門大衣櫃,兒子媳婦的房間則是席夢思、組合櫃加電腦桌了。再往裡走是廚房,煮熟的米飯還在鍋中,散發著誘人的香氣。“物質文明看廚房,精神文明看茅房”。臥室緊挨著的是衛生間,只見裡面洗漱臺、洗衣機、花灑浴霸等沐浴設施一應俱全,十幾塊毛巾,每一塊都被兒媳疊成了方方正正的“豆腐塊”。家中的廁所已經被改造成水衝式,下面連通著沼氣池,糞便在裡面分解發酵。掀開沼氣池的蓋子一看,裡面已經滿了一半,每年向廷祿都要抽兩回。抽出來的沼渣沼液是上好的有機肥,門前栽種的6畝多獼猴桃,要想豐收離不開它。這些果園的收入讓向廷祿建造新房有了底氣。

乾淨、整潔是場坪村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然而曾經的場坪村卻不是這個樣子:房子破爛黯然,垃圾亂推亂放,汙水肆意橫流,雞糞豬糞遍地都是。近年來,高坪鄉實施“四大工程”,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通過產業脫貧工程讓群眾富起來,通過小康示範工程讓村寨美起來,通過村莊宜居工程讓環境好起來,通過能力提升工程讓幹群動起來。今日的場坪村,道路寬敞乾淨,房屋鱗次櫛比,不遠的集市上人來人往,摩肩接踵,一派繁榮景象。

場坪村的變化是永順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一個縮影。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第一仗”。調研中,我們看到鄉村特色產業已經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柱,看到農村人居環境的明顯改善,看到鄉村振興在農村大地上初見成效。農村人居環境好了,不僅讓農民群眾安居樂業,還能吸引都市來客,實現村民就地就近就業,關係到農村發展方方面面的工作也能有序展開,鄉村振興也就不再遙遠。

與場坪村不同,在永順縣城附近的靈溪鎮司城村曾是土司王城的所在地,清朝詞人彭施鐸,在其《竹枝詞》中這樣描寫司城村:“褔石城中錦作窩,土王宮畔水生波;紅燈萬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村內不僅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至今仍保留著土司時期的建築遺址,是湖南省第一個世界文化遺產。令人驚訝的是,土司王城的核心區仍然有農民居住:孩子們在清澈的河水中嬉戲,年輕小夥趕著馬通過架在河中央的木板橋上山去,老人揹著竹簍放著打來的草回家餵鴨子。沒有汽車、沒有洋房,除了新修建的汙水處理站和遊客服務中心,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是土司王城的老樣子,一座具有歷史底蘊和現代生活方式的宜居村莊就這樣展現在我們眼前。

望得見特色產業,望得見宜居村寨,望得見幸福生活,永順縣的農民群眾對未來鄉村的美好生活充滿期待。

“聞”——聽到了“滿意度”,聽到了“擁護聲”

——“聽取農民的意見,迴應農民的呼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農民群眾頻頻點頭。”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農村廁所革命,不僅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民生工程,而且是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有效載體。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關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關乎每個農民家庭的尊嚴幸福。21世紀初,永順縣就推行過以“五改”為主要內容的人居環境整治,改廚、改廁、改圈、改水、改路,每一改都關係百姓生活。“那時的廁所改造重點就是改造旱廁。什麼叫旱廁?架兩塊板、擱兩塊磚,用鄉親們的話說,大便的時候糞水就會濺到屁股上,就是個‘炸彈廁所’。”永順縣農業農村局美麗辦主任向勇說,“後來我們根據這個地方的自然環境和經濟條件,考慮到獼猴桃需要肥料,就採取了在沼氣池上建廁所的辦法。首先保證了糞便不亂排,不造成汙染;有條件的,還可以改造成水沖廁所。這樣就把‘炸彈’徹底消除了,很受老百姓的歡迎。”

如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永順縣再次打響。靈溪鎮那必村正在進行全村的汙水處理“試驗”。村裡和縣環保局合作投資60萬元,於去年建設了一個生活汙水處理系統。這個汙水處理系統將居民每日產生的生活汙水通過管道集中起來,一起收集到每天可處理40立方米生活汙水的三格化糞池中。汙水經過厭氧發酵後流入種滿蘆葦等根系發達植物的生態溼地,做進一步的過濾處理,水質達到排放標準後流出。那必村黨支部書記陳心春告訴我們,目前,那必村共有53戶接入到該處理池,使包括糞便在內的生活汙水得到了及時處理。將來該處理系統還將接納全村的生活汙水,避免了因為山上石頭多,村民自建化糞池有困難的問題。

農民是人居環境整治的主體,農民滿不滿意、農民認不認可是檢驗一項工作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據。“永順縣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注重聽取農民的意見,迴應農民的呼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農民群眾頻頻點頭。”向勇說。

——“現在我們說要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了,老百姓就會跟著我們幹,也比以前更能聽進你的話了。”

興旺的當家產業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基礎。收入提高了,老百姓才有心思搞人居環境整治。“發展產業不光是讓百姓致富,我感覺更重要的是,在發展產業的過程中,老百姓和你的心貼得更近了。產業有了帶動力,也就有了號召老百姓的力量。”場坪村主任彭召花說,“現在我們說要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了,老百姓就會跟著我們幹,也比以前更能聽進你的話了。除此之外,我們每年從村集體經濟中拿出5萬元,專門用於聘請村內保潔員、僱用垃圾收集車、進行垃圾無害化焚燒填埋,大家也都能同意。”

場坪村最大的收入來源就是獼猴桃產業。“我們村的獼猴桃產業從2015年以來迎來了大發展,去年獼猴桃一斤1.5元,農民種一畝的純收入就有4000~6000元,種植獼猴桃的家庭戶均增收5萬多元。”彭召花說。獼猴桃產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合作經濟組織。為了保證村民的獼猴桃能順利賣出,場坪村兩年前成立了一個村社合一型的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雲慧水果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帶動下,獼猴桃不愁賣了,村中獼猴桃種植面積近兩年來快速增長,全村湧現出10個種植大戶,示範帶動農戶種植獼猴桃4250畝,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

提要:湖南永順是湘西武陵山區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也是農業農村部的定點扶貧縣。為了解一個貧困縣如何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硬任務?調研組於7月上旬,深入該縣數個鄉村,以“望聞問切”的方式,全方位瞭解農民群眾、基層幹部對此項任務的所思所幹!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這個硬任務落實得怎麼樣?由點上示範向面上推廣進展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深入湖南省永順縣的幾個村莊,採取“望、聞、問、切”的方法,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進行了調研。在調研中,我們看到了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的可喜變化,聽到了農民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由衷歡迎,也收集到了一些基層幹部群眾反映的現實問題。

“望”——望得見特色產業,望得見宜居村寨,望得見幸福生活

永順,是湖南湘西武陵山區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也是農業農村部的定點扶貧縣。境內山巒起伏,溪河縱橫,氣候溼潤,雨量充沛。永順的歷史上追秦漢,是土家族的發祥地之一,土司王朝的古都老司城坐落於此。全縣總人口58萬人,絕大部分是土家族後裔,有著獨特的“巴人文化”,其“土家族哭嫁歌”和“吊腳樓營造技藝”頗具代表性。

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如何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硬任務——湖南永順縣調查

遠遠望見一個“五彩繽紛”的小村莊

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如何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硬任務——湖南永順縣調查

場坪村的獼猴桃正豐收

從永順縣城到高坪鄉的路上,最引人注目的景色不是青山綠水,而是一片接著一片的獼猴桃園。一串串的獼猴桃,在樹叢中若隱若現,就像是歡快的魚兒在綠海中不時穿梭,帶給人們豐收的希望。獼猴桃是永順農民的“致富果”。曾經的永順坐擁青山綠水卻沒有特色產業,農民收入很難提高。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在農業農村部的大力支持下,永順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培育了獼猴桃、油茶、菸葉、柑橘、中藥材、茶葉、優質稻、商品蔬菜、特色養殖等九大扶貧產業,形成了“制定一個產業規劃、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建設一批產業基地、發展一批專業合作社、建立一套利益聯結機制、完善一套服務體系”的“六個一”產業扶貧模式。全縣建成特色產業扶貧基地109萬畝,其中獼猴桃11萬畝。九大產業共計帶動全縣8.2萬貧困人口走上脫貧致富路,初步形成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戶一策”的產業扶貧開發格局,“造血”功能顯著增強,產業扶貧之路越走越寬。

目光越過獼猴桃園,遠遠望見一個“五彩繽紛”的小村莊,我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這個小村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村民們把“產業”畫在了各家各戶的房子上:金黃的獼猴桃正豐收,飽滿的稻穀低垂著頭,紫色的葡萄晶晶亮,盛放的桃花映山紅。一塊塊五顏六色的牆面,既展現了村裡的特色產業,又美化了村民的生活環境,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是高坪鄉場坪村。“沒刷標語口號,也沒搞大拆大建。”場坪村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充分尊重村民的意願,發動群眾對鄉村道路及房前屋後環境進行清理,為發展獼猴桃採摘園、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17年和2018年全縣兩屆獼猴桃開園節在這裡舉辦,如今,全村已實現產業收益近3000萬元,人均年收入超過1.2萬元,318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發展“多彩”產業、建設“多彩”村莊、享受“多彩”生活,場坪村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了現實。

場坪村的“面子”很好看,“裡子”咋樣呢?我們決定看看農戶的家。向廷祿家的門框上“最美農家”的木牌分外顯眼。堂屋是傳統的中式風格,實木條板吊頂並鋪貼四周牆壁,正中間的字畫是“家和萬事興”和《松鶴延年圖》,下面擺著方形木桌和實木條凳,乾淨的地面上散落著幾件兒童玩具,頗具生活氣息。堂屋的左右分別是老人和子女的房間,老人屋裡是木床、紗帳、老式三開門大衣櫃,兒子媳婦的房間則是席夢思、組合櫃加電腦桌了。再往裡走是廚房,煮熟的米飯還在鍋中,散發著誘人的香氣。“物質文明看廚房,精神文明看茅房”。臥室緊挨著的是衛生間,只見裡面洗漱臺、洗衣機、花灑浴霸等沐浴設施一應俱全,十幾塊毛巾,每一塊都被兒媳疊成了方方正正的“豆腐塊”。家中的廁所已經被改造成水衝式,下面連通著沼氣池,糞便在裡面分解發酵。掀開沼氣池的蓋子一看,裡面已經滿了一半,每年向廷祿都要抽兩回。抽出來的沼渣沼液是上好的有機肥,門前栽種的6畝多獼猴桃,要想豐收離不開它。這些果園的收入讓向廷祿建造新房有了底氣。

乾淨、整潔是場坪村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然而曾經的場坪村卻不是這個樣子:房子破爛黯然,垃圾亂推亂放,汙水肆意橫流,雞糞豬糞遍地都是。近年來,高坪鄉實施“四大工程”,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通過產業脫貧工程讓群眾富起來,通過小康示範工程讓村寨美起來,通過村莊宜居工程讓環境好起來,通過能力提升工程讓幹群動起來。今日的場坪村,道路寬敞乾淨,房屋鱗次櫛比,不遠的集市上人來人往,摩肩接踵,一派繁榮景象。

場坪村的變化是永順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一個縮影。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第一仗”。調研中,我們看到鄉村特色產業已經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柱,看到農村人居環境的明顯改善,看到鄉村振興在農村大地上初見成效。農村人居環境好了,不僅讓農民群眾安居樂業,還能吸引都市來客,實現村民就地就近就業,關係到農村發展方方面面的工作也能有序展開,鄉村振興也就不再遙遠。

與場坪村不同,在永順縣城附近的靈溪鎮司城村曾是土司王城的所在地,清朝詞人彭施鐸,在其《竹枝詞》中這樣描寫司城村:“褔石城中錦作窩,土王宮畔水生波;紅燈萬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村內不僅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至今仍保留著土司時期的建築遺址,是湖南省第一個世界文化遺產。令人驚訝的是,土司王城的核心區仍然有農民居住:孩子們在清澈的河水中嬉戲,年輕小夥趕著馬通過架在河中央的木板橋上山去,老人揹著竹簍放著打來的草回家餵鴨子。沒有汽車、沒有洋房,除了新修建的汙水處理站和遊客服務中心,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是土司王城的老樣子,一座具有歷史底蘊和現代生活方式的宜居村莊就這樣展現在我們眼前。

望得見特色產業,望得見宜居村寨,望得見幸福生活,永順縣的農民群眾對未來鄉村的美好生活充滿期待。

“聞”——聽到了“滿意度”,聽到了“擁護聲”

——“聽取農民的意見,迴應農民的呼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農民群眾頻頻點頭。”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農村廁所革命,不僅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民生工程,而且是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有效載體。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關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關乎每個農民家庭的尊嚴幸福。21世紀初,永順縣就推行過以“五改”為主要內容的人居環境整治,改廚、改廁、改圈、改水、改路,每一改都關係百姓生活。“那時的廁所改造重點就是改造旱廁。什麼叫旱廁?架兩塊板、擱兩塊磚,用鄉親們的話說,大便的時候糞水就會濺到屁股上,就是個‘炸彈廁所’。”永順縣農業農村局美麗辦主任向勇說,“後來我們根據這個地方的自然環境和經濟條件,考慮到獼猴桃需要肥料,就採取了在沼氣池上建廁所的辦法。首先保證了糞便不亂排,不造成汙染;有條件的,還可以改造成水沖廁所。這樣就把‘炸彈’徹底消除了,很受老百姓的歡迎。”

如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永順縣再次打響。靈溪鎮那必村正在進行全村的汙水處理“試驗”。村裡和縣環保局合作投資60萬元,於去年建設了一個生活汙水處理系統。這個汙水處理系統將居民每日產生的生活汙水通過管道集中起來,一起收集到每天可處理40立方米生活汙水的三格化糞池中。汙水經過厭氧發酵後流入種滿蘆葦等根系發達植物的生態溼地,做進一步的過濾處理,水質達到排放標準後流出。那必村黨支部書記陳心春告訴我們,目前,那必村共有53戶接入到該處理池,使包括糞便在內的生活汙水得到了及時處理。將來該處理系統還將接納全村的生活汙水,避免了因為山上石頭多,村民自建化糞池有困難的問題。

農民是人居環境整治的主體,農民滿不滿意、農民認不認可是檢驗一項工作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據。“永順縣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注重聽取農民的意見,迴應農民的呼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農民群眾頻頻點頭。”向勇說。

——“現在我們說要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了,老百姓就會跟著我們幹,也比以前更能聽進你的話了。”

興旺的當家產業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基礎。收入提高了,老百姓才有心思搞人居環境整治。“發展產業不光是讓百姓致富,我感覺更重要的是,在發展產業的過程中,老百姓和你的心貼得更近了。產業有了帶動力,也就有了號召老百姓的力量。”場坪村主任彭召花說,“現在我們說要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了,老百姓就會跟著我們幹,也比以前更能聽進你的話了。除此之外,我們每年從村集體經濟中拿出5萬元,專門用於聘請村內保潔員、僱用垃圾收集車、進行垃圾無害化焚燒填埋,大家也都能同意。”

場坪村最大的收入來源就是獼猴桃產業。“我們村的獼猴桃產業從2015年以來迎來了大發展,去年獼猴桃一斤1.5元,農民種一畝的純收入就有4000~6000元,種植獼猴桃的家庭戶均增收5萬多元。”彭召花說。獼猴桃產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合作經濟組織。為了保證村民的獼猴桃能順利賣出,場坪村兩年前成立了一個村社合一型的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雲慧水果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帶動下,獼猴桃不愁賣了,村中獼猴桃種植面積近兩年來快速增長,全村湧現出10個種植大戶,示範帶動農戶種植獼猴桃4250畝,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如何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硬任務——湖南永順縣調查

集游泳、垂釣、玫瑰觀賞、水果採摘、土家餐飲為一體的“後溶生態農莊”

在獼猴桃產業發展的帶動下,場坪村的幾十名村民自發拿出資金,在村中成立了集游泳、垂釣、玫瑰觀賞、水果採摘、土家餐飲為一體的“後溶生態農莊”,發展旅遊業,年接待遊客5萬餘人,收入80多萬元。後溶生態農莊的員工孔凡菊談及村裡的變化,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我在農莊看管游泳池,一個月有3000元。如今村裡有了獼猴桃,我們不用出去做小工了,原來外出打工的都回來不少。最重要的是感覺到了村幹部都為我們著想,我們有手有腳,現在越做越有勁,一年比一年強!”

自1986年開始,農業農村部先後派出12批次121名幹部支援湘西建設,永順又是農業農村部在湘西州的重點幫扶對象。永順縣依託獨特的環境資源優勢,瞄準“山地生態糧倉、山地精品農業”的發展定位,走出了一條貧困山區特色農業發展之路,2017年全縣農業生產總值達到28.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168元,全縣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14.5萬人減少到2017年的5.9萬人,近9萬人實現了穩定脫貧。在農業農村部33年持續不斷的幫扶下,在當地幹部群眾的努力下,永順特色農業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加快了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也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打下了堅實基礎。與此同時,永順縣堅持“規劃為先,產業為本,項目為綱,特色為魂”的建設方略,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2018年,永順完成新(改)建農村戶廁11020座,扶貧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90處,農村道路加寬57.5公里,為貧困地區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

“問”——農民群眾如何帶?統籌規劃如何搞?

調研中,我們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如何讓農民群眾參與其中,發揮主體作用?

幹好農村的事情,黨支部要帶好頭。“每次政策來了,我們黨員首先學習、理解。然後再去帶動老百姓理解國家政策。”場坪村黨支部書記向用輝說,“作為村幹部,第一要公平公正。要想當幹部,就不要想錢。第二,要選拔能致富的人擔任村幹部。這樣才有帶動能力,有榜樣作用。”“我們可能做不到大公無私,但我們要做到先公後私”,場坪村主任彭召花說,為了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黨支部專門牽頭成立了“美麗鄉村建設組”,邀請各自然村裡的老黨員、“寨主”等20多人蔘與,請他們發揮帶頭作用。“美麗鄉村建設組”的成員們先把自己家的衛生做好,然後帶動群眾。

幹好農村的事情,要創新治理方法。“場坪村6月份最美農家第一名是後溶組向廷祿!最美農家第一名,村裡積50分,還獎勵價值50元的植物油!請大家向第一名學習!”7月8日,彭召花在場坪村500人的微信群裡說。在場坪村,我們看到了設在村服務中心的“互助五興超市”。據介紹,每個月鄉、村幹部和村民代表一起來給每家每戶打分,然後把分數直接變為積分。所累積的積分可以到“互助五興”超市兌換生活用品,一個積分就是一元錢,每月15號為發放日:一大包衛生紙要18個積分;一袋大米要50個積分;一盒紙杯只要10個積分。如果有人連續三個月都是第一名,鄉里還會有獎勵。永順縣推行“學習互助興思想、生產互助興產業、鄉風互助興文明、鄰里互助興和諧、綠色互助興家園”為主要內容的農村“五興”基層治理模式和以“樹崇德向善新風、樹移風易俗新風、樹遵紀守法新風、樹誠實感恩新風、樹勤勞致富新風”和“建鄉村夜校、建創業協會、建產業基地、建互助組織、建公益超市”為主要內容的“五樹五建”扶志扶智行動,在教育村民、團結帶動村民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

幹好農村的事情,要讓農民群眾真正參與其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這件事情並不簡單,不能光靠我們幹部,不能是幹部幹、群眾看。”高坪鄉黨委書記覃基星說,“最重要的是激發農民的內生動力,把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調動起來,讓他們自己主動去搞環境整治。”農村是熟人社會,老百姓很在乎大家的評價。曾經有一位村民的豬欄和廚房緊挨在一起,但他覺得很方便,人沒吃完的就直接給豬吃,“我不用你們管,我自己受得了,不關你們的事。”美麗鄉村建設組的幹部知道後就去他家,反覆說“你們家的味道受不了,我們以後都不來你們家做客了”。時間一長,他終於決定把豬欄移到可以養豬的山上,美麗鄉村建設組也為他家提供了幫助,第二天就召集了20多人把豬搬走了。

在永順,村黨支部在帶動農民群眾致富、改善人居環境上有自己的一套辦法,但在面對一些現實問題時,他們也感到拿不準或者心氣不足。場坪村主任彭召花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件長遠的事情,做與不做,鄉親們一時間看不出變化來,沒有眼前的收益,也就有很多疑惑和推辭。“我感覺推進人居環境整治、農民觀念改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已經用產業發動起了跟著乾的這些群眾,但平時交流少的、思想認識不到位的,我們還是要想更多的辦法。”那必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喻黎明說,村裡修房子時,政府有的房屋給了100匹瓦,有的給了90匹,就有群眾來反映“不公平”。老百姓的這種想法在享受到扶貧政策的村子表現得格外明顯。那必村支部書記陳心春說,當前扶貧政策這麼好,對貧困人口脫貧有很大的幫助,但扶貧政策只給村裡的貧困戶,在貧困線以上的老百姓不能享受,想幹事卻沒有支持。在一個村裡,不能做到一視同仁,這引發了不少矛盾,甚至影響了村裡的產業發展和環境整治,讓群眾工作十分難做。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農村改廁不僅縣裡的農業農村部門在搞,住建部門也在搞,而且建設的標準也不一樣。有村民反映他家的廁所有頂有牆,有新的廁具,有水衝蹲坑和三格化糞池,但是沒法用。因為這個廁所沒有接通自來水,施工隊不管接自來水,要老百姓自己接通才可以使用,而且化糞池容量也太小了,只有1.5立方米,估計一兩個月就滿了;再就是冬天天冷,這個新廁所建在戶外,不好用。司城村駐村幹部李軍說:“對我們這樣只能解決人用水問題的地區,農戶不願意往廁所接自來水,而且水壓也不夠,水沖廁所對於我們這裡尚不現實。不光是廁所,在山區,生活垃圾的回收成本也很大,運輸成本高,生活汙水治理也很難。國家文件要求到2020年90%左右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治理,生活汙水不能亂排亂放,我們很發愁下一步該怎麼進行下去。”靈溪鎮黨委書記向用坤說:“就說廁所革命,規劃引領的作用在我們這裡並沒有顯現出來,部門之間你搞你的,我搞我的。有一個村就是這樣,好幾個部門都來搞‘廁所革命’,改出來的廁所並不符合實際需求。我認為要明確牽頭部門,然後大家都來聽這個部門的統一指揮,再就是鄉鎮村要給力,項目資金要能落地。這樣把條塊關係理清了,廁所革命才能因地制宜地開展下去,但是目前,統籌規劃並沒有做好,也沒有發揮相應的作用。”

“切”——既要產業興旺又要生態宜居,既要典型示範又要面上推開,既要建設經營又要文化傳承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永順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鄉村幹部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認識不全面,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簡單理解為村莊美化或者村莊環境整治。(二)鄉村生活汙水和垃圾的處理能力嚴重不足,調研的這幾個村,即便能夠做到汙水處理的,也只能覆蓋極少部分的農戶。場坪村準備上馬一套汙水處理設備,也是高坪鄉政府考慮到場坪村開發鄉村旅遊的需要,而別的村則沒有相應的資金支持。(三)對農村廁所革命有關政策的理解有偏差,對中央部委出臺的發達地區、貧困地區推進廁所革命的不同要求,片面地理解為統一要求,造成一些基層幹部的不滿;技術模式的選擇比較盲目,缺乏統一的技術指導;不同部門之間缺乏協調,標準和要求不盡一致;長效機制沒有建立,後續的管護缺乏制度安排、典型示範和市場機制。(四)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群眾主體作用發揮不夠充分,調研的幾個村,村民們儘管都擁護這個政策,但基本上還是靠鄉村幹部的“督促”,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好的,結合房屋建造改建廁所;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則覺得無所謂。(五)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文化傳承發展結合不夠緊密,沒有進行一體規劃和設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任務重、覆蓋面廣,需要統籌推進、綜合施策。

——既要產業興旺又要生態宜居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重點,生態宜居是關鍵。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有產業支撐,只有讓群眾的腰包先鼓起來,才有心思和能力去改善人居環境。從調研的情況來看,永順縣還存在小農戶和現代農業銜接不夠,農民合作社培育不足,帶動能力不強,農產品的附加值得不到有效提高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必將影響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首先要在壯大集體經濟上發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解決農村“有錢辦事”的根本途徑,也是農民參與公共事務、發揮主體作用的物質保障。要把生產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發展當家產業,千方百計增加村民收入,為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提供物質保障。其次要在農村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大力宣傳產業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辯證關係,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辯證關係,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貫穿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全過程,實現產業發展與環境改善良性互動、環境美好與生活富裕相得益彰。


"

提要:湖南永順是湘西武陵山區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也是農業農村部的定點扶貧縣。為了解一個貧困縣如何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硬任務?調研組於7月上旬,深入該縣數個鄉村,以“望聞問切”的方式,全方位瞭解農民群眾、基層幹部對此項任務的所思所幹!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這個硬任務落實得怎麼樣?由點上示範向面上推廣進展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深入湖南省永順縣的幾個村莊,採取“望、聞、問、切”的方法,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情況進行了調研。在調研中,我們看到了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的可喜變化,聽到了農民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的由衷歡迎,也收集到了一些基層幹部群眾反映的現實問題。

“望”——望得見特色產業,望得見宜居村寨,望得見幸福生活

永順,是湖南湘西武陵山區的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也是農業農村部的定點扶貧縣。境內山巒起伏,溪河縱橫,氣候溼潤,雨量充沛。永順的歷史上追秦漢,是土家族的發祥地之一,土司王朝的古都老司城坐落於此。全縣總人口58萬人,絕大部分是土家族後裔,有著獨特的“巴人文化”,其“土家族哭嫁歌”和“吊腳樓營造技藝”頗具代表性。

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如何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硬任務——湖南永順縣調查

遠遠望見一個“五彩繽紛”的小村莊

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如何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硬任務——湖南永順縣調查

場坪村的獼猴桃正豐收

從永順縣城到高坪鄉的路上,最引人注目的景色不是青山綠水,而是一片接著一片的獼猴桃園。一串串的獼猴桃,在樹叢中若隱若現,就像是歡快的魚兒在綠海中不時穿梭,帶給人們豐收的希望。獼猴桃是永順農民的“致富果”。曾經的永順坐擁青山綠水卻沒有特色產業,農民收入很難提高。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在農業農村部的大力支持下,永順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培育了獼猴桃、油茶、菸葉、柑橘、中藥材、茶葉、優質稻、商品蔬菜、特色養殖等九大扶貧產業,形成了“制定一個產業規劃、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建設一批產業基地、發展一批專業合作社、建立一套利益聯結機制、完善一套服務體系”的“六個一”產業扶貧模式。全縣建成特色產業扶貧基地109萬畝,其中獼猴桃11萬畝。九大產業共計帶動全縣8.2萬貧困人口走上脫貧致富路,初步形成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一戶一策”的產業扶貧開發格局,“造血”功能顯著增強,產業扶貧之路越走越寬。

目光越過獼猴桃園,遠遠望見一個“五彩繽紛”的小村莊,我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這個小村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村民們把“產業”畫在了各家各戶的房子上:金黃的獼猴桃正豐收,飽滿的稻穀低垂著頭,紫色的葡萄晶晶亮,盛放的桃花映山紅。一塊塊五顏六色的牆面,既展現了村裡的特色產業,又美化了村民的生活環境,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這是高坪鄉場坪村。“沒刷標語口號,也沒搞大拆大建。”場坪村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充分尊重村民的意願,發動群眾對鄉村道路及房前屋後環境進行清理,為發展獼猴桃採摘園、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017年和2018年全縣兩屆獼猴桃開園節在這裡舉辦,如今,全村已實現產業收益近3000萬元,人均年收入超過1.2萬元,318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發展“多彩”產業、建設“多彩”村莊、享受“多彩”生活,場坪村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變成了現實。

場坪村的“面子”很好看,“裡子”咋樣呢?我們決定看看農戶的家。向廷祿家的門框上“最美農家”的木牌分外顯眼。堂屋是傳統的中式風格,實木條板吊頂並鋪貼四周牆壁,正中間的字畫是“家和萬事興”和《松鶴延年圖》,下面擺著方形木桌和實木條凳,乾淨的地面上散落著幾件兒童玩具,頗具生活氣息。堂屋的左右分別是老人和子女的房間,老人屋裡是木床、紗帳、老式三開門大衣櫃,兒子媳婦的房間則是席夢思、組合櫃加電腦桌了。再往裡走是廚房,煮熟的米飯還在鍋中,散發著誘人的香氣。“物質文明看廚房,精神文明看茅房”。臥室緊挨著的是衛生間,只見裡面洗漱臺、洗衣機、花灑浴霸等沐浴設施一應俱全,十幾塊毛巾,每一塊都被兒媳疊成了方方正正的“豆腐塊”。家中的廁所已經被改造成水衝式,下面連通著沼氣池,糞便在裡面分解發酵。掀開沼氣池的蓋子一看,裡面已經滿了一半,每年向廷祿都要抽兩回。抽出來的沼渣沼液是上好的有機肥,門前栽種的6畝多獼猴桃,要想豐收離不開它。這些果園的收入讓向廷祿建造新房有了底氣。

乾淨、整潔是場坪村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然而曾經的場坪村卻不是這個樣子:房子破爛黯然,垃圾亂推亂放,汙水肆意橫流,雞糞豬糞遍地都是。近年來,高坪鄉實施“四大工程”,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通過產業脫貧工程讓群眾富起來,通過小康示範工程讓村寨美起來,通過村莊宜居工程讓環境好起來,通過能力提升工程讓幹群動起來。今日的場坪村,道路寬敞乾淨,房屋鱗次櫛比,不遠的集市上人來人往,摩肩接踵,一派繁榮景象。

場坪村的變化是永順縣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一個縮影。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第一仗”。調研中,我們看到鄉村特色產業已經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支柱,看到農村人居環境的明顯改善,看到鄉村振興在農村大地上初見成效。農村人居環境好了,不僅讓農民群眾安居樂業,還能吸引都市來客,實現村民就地就近就業,關係到農村發展方方面面的工作也能有序展開,鄉村振興也就不再遙遠。

與場坪村不同,在永順縣城附近的靈溪鎮司城村曾是土司王城的所在地,清朝詞人彭施鐸,在其《竹枝詞》中這樣描寫司城村:“褔石城中錦作窩,土王宮畔水生波;紅燈萬點人千疊,一片纏綿擺手歌。”村內不僅出土了大量的文物,至今仍保留著土司時期的建築遺址,是湖南省第一個世界文化遺產。令人驚訝的是,土司王城的核心區仍然有農民居住:孩子們在清澈的河水中嬉戲,年輕小夥趕著馬通過架在河中央的木板橋上山去,老人揹著竹簍放著打來的草回家餵鴨子。沒有汽車、沒有洋房,除了新修建的汙水處理站和遊客服務中心,一草一木、一磚一石都是土司王城的老樣子,一座具有歷史底蘊和現代生活方式的宜居村莊就這樣展現在我們眼前。

望得見特色產業,望得見宜居村寨,望得見幸福生活,永順縣的農民群眾對未來鄉村的美好生活充滿期待。

“聞”——聽到了“滿意度”,聽到了“擁護聲”

——“聽取農民的意見,迴應農民的呼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農民群眾頻頻點頭。”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農村廁所革命,不僅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民生工程,而且是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有效載體。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關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關乎每個農民家庭的尊嚴幸福。21世紀初,永順縣就推行過以“五改”為主要內容的人居環境整治,改廚、改廁、改圈、改水、改路,每一改都關係百姓生活。“那時的廁所改造重點就是改造旱廁。什麼叫旱廁?架兩塊板、擱兩塊磚,用鄉親們的話說,大便的時候糞水就會濺到屁股上,就是個‘炸彈廁所’。”永順縣農業農村局美麗辦主任向勇說,“後來我們根據這個地方的自然環境和經濟條件,考慮到獼猴桃需要肥料,就採取了在沼氣池上建廁所的辦法。首先保證了糞便不亂排,不造成汙染;有條件的,還可以改造成水沖廁所。這樣就把‘炸彈’徹底消除了,很受老百姓的歡迎。”

如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永順縣再次打響。靈溪鎮那必村正在進行全村的汙水處理“試驗”。村裡和縣環保局合作投資60萬元,於去年建設了一個生活汙水處理系統。這個汙水處理系統將居民每日產生的生活汙水通過管道集中起來,一起收集到每天可處理40立方米生活汙水的三格化糞池中。汙水經過厭氧發酵後流入種滿蘆葦等根系發達植物的生態溼地,做進一步的過濾處理,水質達到排放標準後流出。那必村黨支部書記陳心春告訴我們,目前,那必村共有53戶接入到該處理池,使包括糞便在內的生活汙水得到了及時處理。將來該處理系統還將接納全村的生活汙水,避免了因為山上石頭多,村民自建化糞池有困難的問題。

農民是人居環境整治的主體,農民滿不滿意、農民認不認可是檢驗一項工作是否有效的重要依據。“永順縣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注重聽取農民的意見,迴應農民的呼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農民群眾頻頻點頭。”向勇說。

——“現在我們說要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了,老百姓就會跟著我們幹,也比以前更能聽進你的話了。”

興旺的當家產業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基礎。收入提高了,老百姓才有心思搞人居環境整治。“發展產業不光是讓百姓致富,我感覺更重要的是,在發展產業的過程中,老百姓和你的心貼得更近了。產業有了帶動力,也就有了號召老百姓的力量。”場坪村主任彭召花說,“現在我們說要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了,老百姓就會跟著我們幹,也比以前更能聽進你的話了。除此之外,我們每年從村集體經濟中拿出5萬元,專門用於聘請村內保潔員、僱用垃圾收集車、進行垃圾無害化焚燒填埋,大家也都能同意。”

場坪村最大的收入來源就是獼猴桃產業。“我們村的獼猴桃產業從2015年以來迎來了大發展,去年獼猴桃一斤1.5元,農民種一畝的純收入就有4000~6000元,種植獼猴桃的家庭戶均增收5萬多元。”彭召花說。獼猴桃產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合作經濟組織。為了保證村民的獼猴桃能順利賣出,場坪村兩年前成立了一個村社合一型的獼猴桃種植專業合作社——雲慧水果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帶動下,獼猴桃不愁賣了,村中獼猴桃種植面積近兩年來快速增長,全村湧現出10個種植大戶,示範帶動農戶種植獼猴桃4250畝,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如何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硬任務——湖南永順縣調查

集游泳、垂釣、玫瑰觀賞、水果採摘、土家餐飲為一體的“後溶生態農莊”

在獼猴桃產業發展的帶動下,場坪村的幾十名村民自發拿出資金,在村中成立了集游泳、垂釣、玫瑰觀賞、水果採摘、土家餐飲為一體的“後溶生態農莊”,發展旅遊業,年接待遊客5萬餘人,收入80多萬元。後溶生態農莊的員工孔凡菊談及村裡的變化,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我在農莊看管游泳池,一個月有3000元。如今村裡有了獼猴桃,我們不用出去做小工了,原來外出打工的都回來不少。最重要的是感覺到了村幹部都為我們著想,我們有手有腳,現在越做越有勁,一年比一年強!”

自1986年開始,農業農村部先後派出12批次121名幹部支援湘西建設,永順又是農業農村部在湘西州的重點幫扶對象。永順縣依託獨特的環境資源優勢,瞄準“山地生態糧倉、山地精品農業”的發展定位,走出了一條貧困山區特色農業發展之路,2017年全縣農業生產總值達到28.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168元,全縣貧困人口從2014年的14.5萬人減少到2017年的5.9萬人,近9萬人實現了穩定脫貧。在農業農村部33年持續不斷的幫扶下,在當地幹部群眾的努力下,永順特色農業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加快了農民脫貧致富的步伐,也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打下了堅實基礎。與此同時,永順縣堅持“規劃為先,產業為本,項目為綱,特色為魂”的建設方略,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2018年,永順完成新(改)建農村戶廁11020座,扶貧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90處,農村道路加寬57.5公里,為貧困地區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供了可借鑑的經驗。

“問”——農民群眾如何帶?統籌規劃如何搞?

調研中,我們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如何讓農民群眾參與其中,發揮主體作用?

幹好農村的事情,黨支部要帶好頭。“每次政策來了,我們黨員首先學習、理解。然後再去帶動老百姓理解國家政策。”場坪村黨支部書記向用輝說,“作為村幹部,第一要公平公正。要想當幹部,就不要想錢。第二,要選拔能致富的人擔任村幹部。這樣才有帶動能力,有榜樣作用。”“我們可能做不到大公無私,但我們要做到先公後私”,場坪村主任彭召花說,為了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黨支部專門牽頭成立了“美麗鄉村建設組”,邀請各自然村裡的老黨員、“寨主”等20多人蔘與,請他們發揮帶頭作用。“美麗鄉村建設組”的成員們先把自己家的衛生做好,然後帶動群眾。

幹好農村的事情,要創新治理方法。“場坪村6月份最美農家第一名是後溶組向廷祿!最美農家第一名,村裡積50分,還獎勵價值50元的植物油!請大家向第一名學習!”7月8日,彭召花在場坪村500人的微信群裡說。在場坪村,我們看到了設在村服務中心的“互助五興超市”。據介紹,每個月鄉、村幹部和村民代表一起來給每家每戶打分,然後把分數直接變為積分。所累積的積分可以到“互助五興”超市兌換生活用品,一個積分就是一元錢,每月15號為發放日:一大包衛生紙要18個積分;一袋大米要50個積分;一盒紙杯只要10個積分。如果有人連續三個月都是第一名,鄉里還會有獎勵。永順縣推行“學習互助興思想、生產互助興產業、鄉風互助興文明、鄰里互助興和諧、綠色互助興家園”為主要內容的農村“五興”基層治理模式和以“樹崇德向善新風、樹移風易俗新風、樹遵紀守法新風、樹誠實感恩新風、樹勤勞致富新風”和“建鄉村夜校、建創業協會、建產業基地、建互助組織、建公益超市”為主要內容的“五樹五建”扶志扶智行動,在教育村民、團結帶動村民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

幹好農村的事情,要讓農民群眾真正參與其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這件事情並不簡單,不能光靠我們幹部,不能是幹部幹、群眾看。”高坪鄉黨委書記覃基星說,“最重要的是激發農民的內生動力,把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調動起來,讓他們自己主動去搞環境整治。”農村是熟人社會,老百姓很在乎大家的評價。曾經有一位村民的豬欄和廚房緊挨在一起,但他覺得很方便,人沒吃完的就直接給豬吃,“我不用你們管,我自己受得了,不關你們的事。”美麗鄉村建設組的幹部知道後就去他家,反覆說“你們家的味道受不了,我們以後都不來你們家做客了”。時間一長,他終於決定把豬欄移到可以養豬的山上,美麗鄉村建設組也為他家提供了幫助,第二天就召集了20多人把豬搬走了。

在永順,村黨支部在帶動農民群眾致富、改善人居環境上有自己的一套辦法,但在面對一些現實問題時,他們也感到拿不準或者心氣不足。場坪村主任彭召花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一件長遠的事情,做與不做,鄉親們一時間看不出變化來,沒有眼前的收益,也就有很多疑惑和推辭。“我感覺推進人居環境整治、農民觀念改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已經用產業發動起了跟著乾的這些群眾,但平時交流少的、思想認識不到位的,我們還是要想更多的辦法。”那必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喻黎明說,村裡修房子時,政府有的房屋給了100匹瓦,有的給了90匹,就有群眾來反映“不公平”。老百姓的這種想法在享受到扶貧政策的村子表現得格外明顯。那必村支部書記陳心春說,當前扶貧政策這麼好,對貧困人口脫貧有很大的幫助,但扶貧政策只給村裡的貧困戶,在貧困線以上的老百姓不能享受,想幹事卻沒有支持。在一個村裡,不能做到一視同仁,這引發了不少矛盾,甚至影響了村裡的產業發展和環境整治,讓群眾工作十分難做。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農村改廁不僅縣裡的農業農村部門在搞,住建部門也在搞,而且建設的標準也不一樣。有村民反映他家的廁所有頂有牆,有新的廁具,有水衝蹲坑和三格化糞池,但是沒法用。因為這個廁所沒有接通自來水,施工隊不管接自來水,要老百姓自己接通才可以使用,而且化糞池容量也太小了,只有1.5立方米,估計一兩個月就滿了;再就是冬天天冷,這個新廁所建在戶外,不好用。司城村駐村幹部李軍說:“對我們這樣只能解決人用水問題的地區,農戶不願意往廁所接自來水,而且水壓也不夠,水沖廁所對於我們這裡尚不現實。不光是廁所,在山區,生活垃圾的回收成本也很大,運輸成本高,生活汙水治理也很難。國家文件要求到2020年90%左右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治理,生活汙水不能亂排亂放,我們很發愁下一步該怎麼進行下去。”靈溪鎮黨委書記向用坤說:“就說廁所革命,規劃引領的作用在我們這裡並沒有顯現出來,部門之間你搞你的,我搞我的。有一個村就是這樣,好幾個部門都來搞‘廁所革命’,改出來的廁所並不符合實際需求。我認為要明確牽頭部門,然後大家都來聽這個部門的統一指揮,再就是鄉鎮村要給力,項目資金要能落地。這樣把條塊關係理清了,廁所革命才能因地制宜地開展下去,但是目前,統籌規劃並沒有做好,也沒有發揮相應的作用。”

“切”——既要產業興旺又要生態宜居,既要典型示範又要面上推開,既要建設經營又要文化傳承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永順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鄉村幹部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認識不全面,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簡單理解為村莊美化或者村莊環境整治。(二)鄉村生活汙水和垃圾的處理能力嚴重不足,調研的這幾個村,即便能夠做到汙水處理的,也只能覆蓋極少部分的農戶。場坪村準備上馬一套汙水處理設備,也是高坪鄉政府考慮到場坪村開發鄉村旅遊的需要,而別的村則沒有相應的資金支持。(三)對農村廁所革命有關政策的理解有偏差,對中央部委出臺的發達地區、貧困地區推進廁所革命的不同要求,片面地理解為統一要求,造成一些基層幹部的不滿;技術模式的選擇比較盲目,缺乏統一的技術指導;不同部門之間缺乏協調,標準和要求不盡一致;長效機制沒有建立,後續的管護缺乏制度安排、典型示範和市場機制。(四)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群眾主體作用發揮不夠充分,調研的幾個村,村民們儘管都擁護這個政策,但基本上還是靠鄉村幹部的“督促”,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好的,結合房屋建造改建廁所;家庭經濟條件一般的,則覺得無所謂。(五)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文化傳承發展結合不夠緊密,沒有進行一體規劃和設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任務重、覆蓋面廣,需要統籌推進、綜合施策。

——既要產業興旺又要生態宜居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重點,生態宜居是關鍵。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有產業支撐,只有讓群眾的腰包先鼓起來,才有心思和能力去改善人居環境。從調研的情況來看,永順縣還存在小農戶和現代農業銜接不夠,農民合作社培育不足,帶動能力不強,農產品的附加值得不到有效提高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必將影響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首先要在壯大集體經濟上發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解決農村“有錢辦事”的根本途徑,也是農民參與公共事務、發揮主體作用的物質保障。要把生產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發展當家產業,千方百計增加村民收入,為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提供物質保障。其次要在農村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大力宣傳產業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辯證關係,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的辯證關係,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貫穿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全過程,實現產業發展與環境改善良性互動、環境美好與生活富裕相得益彰。


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如何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硬任務——湖南永順縣調查

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老司城村重現昔日風光

——既要典型示範又要面上推開

農業農村部在2019年初明確提出,各地要在學習貫徹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行動起來、幹起來、抓起來,儘快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向面上推開。但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盆景多風景少”的現象。一方面是因為當地黨委政府沒有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放在重要的議事日程,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原因,沒有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造成“上熱下冷”,難以在“面”上推開。在面上推開,一要充分認識到這項工作的艱鉅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涉及58萬個行政村、2.6億農戶,涉及農村垃圾治理、農村汙水治理、廁所革命、鄉村綠化、鄉村水環境治理、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複雜而艱鉅的系統工程,對此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二要全面發動廣大農民參與其中。充分發揮鄉鎮主要負責人的作用,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組織動員農民群眾主動投身村莊清潔行動,發揮農民群眾“自己的事情自己辦”的行動自覺。在此過程中,要注重總結農民群眾的經驗創造,用自己的辦法幹好自己的事情。同時,要注意引導市場主體參與進來,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既要建設經營又要文化傳承

保護優秀傳統文化是人居環境整治中的重要一環,優秀的歷史文化讓村莊更有底蘊。作為少數民族聚居區,永順縣十分注重傳承少數民族文化。截至目前,永順縣完成了67個村莊的規劃編制,制定了特色民居保護規劃及年度計劃,完成了1500戶特色民居改造,實現了“一村一規,一村一景,一村一韻”,讓文化在開發中得到保護,在保護中得到傳承和發展。前面提到的司城村,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不僅保留了原來的風貌,兼顧了村民生活的方便,更重要的是保護了珍貴的土司遺址和文化,讓村莊形態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在場坪村發展規劃中,百年古樹都被保留,而且標註樹種和年齡。那必村對村裡最大的池塘——大卡山塘可視範圍內的87戶居民進行改造,再現了土家族原生態古村落的格局、風貌、田園景觀和居住環境,讓文化傳承之美成為人居環境的底色。2018年12月,因為保存著美麗的自然風景,那必村被湖南省納入張吉懷旅遊精品線路——土家探源景點群,同時被住建部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以建設美、經營美和傳承美“三美同步”推進為重點,開展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建設,打造美麗中國的鄉村樣板。這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指明瞭方向,不僅要把環境建設好、經營好,更要注重傳承好豐富燦爛的鄉村文化。要強化村民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科學認識,不僅僅是要讓村莊清潔起來,而且要讓精神文化生活豐富起來;要統籌兼顧農村田園風貌保護和環境整治,強化地域文化元素符號,保護鄉情美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提高農民群眾的文明健康意識,使優美的生活環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為農民內在的自覺要求。

(調研組成員 雷劉功 楊勇 王琦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