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關鍵詞 讀懂四川2400萬貧困人口脫貧“成績單”'

""五個關鍵詞 讀懂四川2400萬貧困人口脫貧“成績單”

封面新聞記者 杜江茜 謝燃岸 雷遠東

打贏脫貧攻堅決勝之戰,需要嚴格質量聚焦突出問題,也需要下足繡花功夫,做好精準文章。在天府四川,從1984年到現在,已累計減貧2400多萬人,且脫貧攻堅仍在不斷深入。

9月4日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四川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係列新聞發佈會第二場舉行,在這場聚焦“兩不愁三保障” ,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發佈會上,四川全面展現了各個領域的脫貧攻堅“成績單”,在這場事關全面完成脫貧目標的系統工程中,各方發力,正齊心協力將脫貧攻堅引向深入。

異地扶貧搬遷:

118.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挪“窮窩”

從“窮窩”搬到“金窩”,美好生活從新家園起航。

作為脫貧攻堅“頭號工程”,在四川,“十三五”期間規劃了116萬人實現異地扶貧搬遷,截至今年8月底,已搬遷完成111.5萬人,新增任務已搬遷完成6.9萬人。

據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以工代賑辦主任彭小菊介紹,異地扶貧搬遷不僅涉及到要保障好搬遷群眾的住房安全,此外,安全飲水、出行、用電、通訊等基本生活需求,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條件等內容都涵蓋其中,整體上看,是要從根本上解決搬遷群眾長遠生計和發展困難。

從目標上看, “十三五”期間,四川規劃對21個市(州)、146個縣(市、區)136.0461萬(含新增20.0461萬人)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搬遷規模位居全國第二,計劃總投資817億元,這被視為全省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和關鍵之仗。

“到目前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彭小菊表示,具體到推進中,結合各地實際、地形地貌和資源稟賦,因地制宜探索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設模式,在“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的工作理念下,堅持“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安居與樂業並重、搬遷與脫貧並進,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川味”十足的經驗做法,“ 截至今年8月底,“十三五”搬遷任務已建成住房涉及124萬人,建成率91.15%;搬遷完成118.4萬人,搬遷率87.03%。”

教育扶貧:

全省彝區、藏區義務教育失輟學學生7.1萬人已勸返6.1萬人

如何讓教育真正成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

在四川,按照教育扶貧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通過全力推進控輟保學、加強項目建設、加大學生資助力度、發展中職教育、加強教師培訓培養、深化對口幫扶等一系列措施,確保各項教育扶貧政策落實落地。

省教育廳機關黨委書記李志剛透露,截至目前,全省彝區、藏區義務教育失輟學學生7.1萬人已勸返6.1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子女已全部勸返。

在全面落實貧困學生資助政策上,構建起“各級各類學校全覆蓋,集免、獎、助、貸、補多位為一體”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有效解決貧困地區因貧輟學、因學致貧問題。

為實現精準資助,將全省劃分為“特困、貧困和普通”三類地區,分別設置分配係數和權重,根據不同貧困程度,確定不同的資助範圍、資助標準和財政補助標準,力求保障力度精準。例如,將深度貧困地區高中助學金等資助面提高到50%以上(全省平均30%),阿壩州、甘孜州、涼山州義務教育“一補”標準從每生每年小學1000元、初中1250元提高到每生每年1700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強貧困地區的招生上,四川一直積極爭取高校不斷增加貧困地區定向招生數量。數據上看,2012-2018年分別通過國家專項、地方專項、高校專項招錄貧困地區學生20871人、6156人、2422人,部分貧困地區學生實現上名牌大學“零的突破”。

安居扶貧:

農村危房改造 至2018年底累計改造190.5萬戶

“親幫親、鄰幫鄰”,這是千百年來中國傳統農房建設的方式。這樣的方式,無法保證房屋的建築質量。

在四川,早在2009年已經全面啟動了農村危房改造工作。2017年初,為改變創痛農房建設方式,四川在全國率先出臺《四川省農村住房建設管理辦法》,對農村住房建設程序進行了規範,為監管提供法律依據。2017年底出臺《四川省農村建築工匠管理辦法》,規範建築工匠質量安全行為。四川省住建廳副廳長樊晟介紹,在農村危房改造方面,至2018年底累計完成改造任務190.5萬戶,籌集下達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共210.5億元。近三年,通過農村危房改造的方式,共解決62.3萬戶農村困難群眾的住房安全問題。從2016年起,四川還從省內建築企業抽調了農房建設專家220餘名,派駐深度貧困縣開展農房建設技術幫扶指導。

“幫助地方建立了農房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當地百姓也認識到安全建房的重要性。”在全國扶貧攻堅主戰場之一涼山州,樊晟告訴記者,現在很多當地居民都知道了什麼叫地圈樑,什麼叫構造柱,什麼叫七度八度抗震設防,而且很多人也開始由原來簡單的建、隨意的建,變成安全的建,主動去按照規範和標準建。

產業扶貧:

全省303萬貧困人口依靠產業就業脫貧 佔脫貧總數的54.7%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據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卿足平透露,截止2018年底,全省有303萬貧困人口主要依靠產業就業脫貧,佔脫貧總數的54.7%。

在此過程中,全省貧困地區的特色產業已初具規模。其中,帶動貧困地區發展特色產業1382萬畝,建設標準化養殖場979個、水產養殖265萬畝。同時,在產業發展深度融合中,支持入園業主發展農產品初加工、休閒農業、農業服務等新產業新業態,帶動2400多個貧困村、42萬戶貧困戶入園發展,戶均增收1200元以上。

在貧困地區的產銷體系上,圍繞貧困地區特色產業,打造“天府龍芽”“大涼山”等省市縣級區域品牌,和“壹顆紅心獼猴桃”“彝家山寨苦蕎食品”等產品品牌,初步建成“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扶貧品牌矩陣,全省農產品品牌總產值達1580億元。累計推介貧困地區優秀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8個,優質品牌農產品45個,組織1.2萬餘家經營主體參會參展。

另一方面,根據規劃,到2020年,全省要建成現代農業產業基地600萬畝,建成現代林業產業基地1600萬畝,年出欄肉牛、肉羊及特色小家禽2.5億頭(只),水產養殖面積達到120萬畝,農民合作社達到1.4萬個、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達到8000個,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主要造林樹種良種使用率達到65%以上,農業適用技術推廣率達到90%以上。形成130個以上不同層級的鄉村旅遊扶貧示範區 (點),打造1000個特色旅遊村、1萬個民宿旅遊達標戶。

目標既定,對此,卿足平表示,下一步將通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園區、持續完善產銷對接體系、不斷增強主體帶動能力等一系列舉措,深入推動產業就業脫貧。

健康扶貧:

四川“因病致貧”率42% 較2015年底的48%下降6個百分點

降低因病致貧返貧人群,目前,四川健康扶貧已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效,據省衛健委副主任徐旭介紹,全省88個貧困縣級醫院均達到二級甲等以上,摘帽縣的鄉鎮衛生院和退出村的衛生室100%達標。

整體上看,全省貧困人口基本醫保個人繳費部分實現財政全額代繳,貧困人口參保率穩定在100%;貧困人口縣域內住院個人支付佔比控制在10%以內,深度貧困地區控制在5%以內;“因病致貧”率42%,較2015年底的48%下降6個百分點

事實上,從基礎上看,四川貧困群體“量大、面廣、程度深”。其中,“因病致貧返貧”人口達184萬,患有大病和慢性病人數達72.97萬,“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人口占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總數的48%,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在四川,貧困地區與非貧困地區相比,存在的差距和短板在衛生行業的表現就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夠完善,服務能力不能完全滿足百姓健康服務需求。 因此,在開展健康扶貧工作時,四川明確提出精準健康扶貧的核心,就是要提供醫療衛生服務平臺,努力做到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注重系統化考慮,著眼於“扶”,落腳在“補”。重點補齊“看病難”、“看病貴”、體系建設、基層隊伍、傳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短板和民族地區計劃生育“七個短板”。在對象細分上,四川將“因病致貧返貧”貧困人口按照一次性能治癒、需住院維持治療、需長期治療和康復分為三大類,又將其中需長期治療和康復的分為有勞動能力、無勞動能力但生活能夠自理、無勞動能力且生活不能自理三小類,實施分類救治,精準幫扶。

目前,四川已經率先建立起貧困人口就醫信息管理系統,實現貧困人口就醫精準識別、信息動態掌握、費用實時監控,“這也為日後的健康扶貧工作打下科學基礎。”徐旭談到。

特朗普證實美國正在升級核武器!詳細現場視頻,盡在“中國網”抖音(787874450)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