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縣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農村 博物館 農業 農民 南昌新聞網 2017-06-11

南昌新聞網訊近日,南昌縣出臺《南昌縣(小藍經開區)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方案》,加快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制度化、社會化、信息化發展,計劃用兩年時間全面構建覆蓋城鄉、便捷高效、普惠均等、群眾滿意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造文化強縣。

根據方案內容,南昌縣將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產品供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傳播、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動力、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管理機制等六個方面下功夫,構建具有南昌縣特色和符合發展實際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據悉,自2015年以來,圍繞“文化惠民”工作目標,南昌縣加快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通過明確標準、加大投入、統一標識、整合資源、共享共建等措施,著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加強農村(社區)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基本建成了覆蓋城鄉、功能齊全、實用高效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高位推進強保障

南昌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將其與推動縣域經濟科學發展同步部署,做到制度設計上追求完備、經費支出上全額保障、人才隊伍上配優配強。成立了由宣傳、組織、文化等各部門組成的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出臺了《南昌縣農村文化事業建設活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制度,用制度推動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工作的順利開展。經費保障上,從2015年起,每年安排縣財政資金848萬元用於全縣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設。啟用一批能力強、學歷高、年紀輕的優秀人才從事文化工作。截至2016年年底,該縣在編文化行政事業單位及鄉鎮文化幹部有261人。

文化服務全覆蓋

南昌縣通過不斷加大政府投入、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多部門共同參與等舉措,進一步健全了縣、鄉、村三級文化網絡,形成了以縣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縣級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龍頭,以鄉鎮文化站為樞紐,以村(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為基礎,其他文化場所為補充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該縣現有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採茶劇團有限公司、電影放映公司等5家文化企事業單位。南昌縣美術館(燕鳴美術館)於2016年11月掛牌成立,成為該縣文化陣地的生力軍。全縣14個鄉鎮文化站實現“八個一”100%達標。全縣68個村(社區)構建了“農村文化大院30分鐘文化圈”和“社區文化活動中心10分鐘文化圈”,另有38個村(社區)文化服務中心正在建設之中。

文化娛樂形式多

南昌縣以“雙百方針”和“三貼近”為原則,以滿足群眾多層次文化需求為出發點,通過政府搭臺,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新穎、群眾參與度高的文化活動,激發群眾參與“唱戲”的熱情,不斷提高群眾對先進文化的享有度、參與度。

該縣結合元旦、春節、“七一”、“十一”等節日,精心組織多項群體活動。2016年共舉辦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南昌縣首屆“快樂童聲”兒童歌唱大賽等大型群眾文體活動10餘次,舉辦美術、書法、攝影展覽20餘次,開展全民閱讀、文博知識競猜等活動60餘次,基本實現月月有大演出、週週有小活動。縣文化館、縣博物館、縣圖書館堅持節假日不休息,常年向觀眾開放,2016年三館共接待活動群眾、參觀人員和讀者50餘萬人次,每個鄉鎮綜合文化站都組織開展2次以上大型文化體育活動。該縣採取政府購買和項目補貼形式,抓好文化下鄉活動,2016年,全縣送戲下鄉187場次,送電影下鄉4140 場次。每個行政村每年開展3次以上讀書、拔河、文藝演出、舞龍舞獅、龍舟競賽等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生活。“板凳龍”“黃河燈”等一批頗具地方特色的傳統節目得到保留和延續。(胡雪萍 本報記者 李新紅)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