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外星人》導演甯浩:讀書少了真要命

《瘋狂的外星人》導演甯浩:讀書少了真要命

小時候,甯浩最不理解的是“媽媽為什麼要放那麼多書,佔了那麼多地方”。在某種程度上,甯浩可以被稱為厭學的孩子:初中時成績中等,因為喜歡美術被老師拿著教鞭在後面追趕;高中上了一個月就退學,轉身去讀了一所藝術中專……

曾經,憑藉《瘋狂的石頭》聲名鵲起、並躋身億元票房導演俱樂部,如今,憑藉《瘋狂的外星人》角逐賀歲檔的甯浩發現,小時候最不愛乾的事情成了現在的最愛。他可以很自豪地說,我家裡的藏書是媽媽的三倍了,卻不敢說自己愛讀書。因為“讀的越多,才發現自己知道的越少”。

學習繪畫後才發現,人與人之間可以不只是較勁

在很多人看來,甯浩一直是那種“中不溜”的孩子:初中班裡60多人,他的名次一直穩定在30名。

儘管父母一直希望他能在求學之路上走得遠些再遠些,可甯浩上初中時就對媽媽說,不要指望我上大學。在這個自稱“從小沒有夢想,沒想過考大學”的孩子看來,成長之路有很多條,雖然他自己也不清楚這條路到底應該怎麼走。

在甯浩的青春記憶中,中學階段就像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中描述的一樣:神侃,吹牛,打架。尤其是打架,那是集體活動中最盛大的事情,因為在那個沒有那麼多事情可做的年代,男孩子們太旺盛的精力無處發洩。

在甯浩眼中,自己就讀的太鋼五中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好好學習的好孩子;另外一種是帶著小幫派性質的叛逆階段的孩子,每天放學不回家,在一起抽菸喝酒。遊走在中間地帶的甯浩這樣評價自己:做好孩子很無趣,自己算是壞孩子裡不太壞的那種。

實際上,甯浩的成績不差,只是有些偏科:物理、化學和歷史都很好,語文和美術也不錯,就是英語特別差,經常不及格,政治的成績也不理想。

中學留給甯浩最深的印象是兩種競爭此起彼伏:體力的競爭和智力的競爭。這兩種競爭他都不喜歡。

當他開始學習繪畫並進入這個領域時才發現:原來人與人之間除了較勁,還有很多美好。他對美的認識也就此展開了。

可是班主任老師拿著教鞭又追了過來:甯浩,你不務正業。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瘋狂的外星人》導演甯浩:讀書少了真要命

可以自由,但是必須有底線

高中,甯浩依然上的是重點班,可他就不想讀書,感覺學得很吃力。上了一個月的高中後,他退學了。

時至今日,已為人父的甯浩非常感激自己的父母:父母給了自己很大的自由,但是不能超過打架這個底線,作奸犯科的事情,比如拿家裡的錢,是絕對不允許的。

此外,只要無害的愛好,父母都會全力支持。甯浩喜歡繪畫,父母就動用了所有的關係,幫他找老師。儘管家裡並不算是有背景:母親是太鋼下面一個供水廠宣傳科科長,父親是太鋼五中的司機。

人生很多時候充滿了巧合。甯浩剛剛從高中退學,就趕上山西省電影學校招生,他成為一名美術專業的中專生。

這個藝術類中專如今已經不存在了,可甯浩回想起來,自己“太熱愛這個學校了”——寒窗10年,突然到了沒有約束的環境,學習好壞是看你畫畫怎麼樣,而不是看數學和語文成績。“這日子太美了”,甯浩說,回過頭來,前10年自己幹了多少不熱愛的事情啊。

甯浩沒有荒廢這4年的時間。他真正進入了藝術領域,人生突然打開一扇門:原來只是在書本上背過的文藝復興,三大巨匠……就這樣來到了生活中,與自己息息相關。

這扇門後充滿了新奇和希望。甯浩特別期待可以在這條路上走下去,“有點像初戀,真的希望可以為此奮鬥終身。”

學了10年美術之後才發現自己是色弱

中專畢業之後,甯浩不願再回到自己從小生活的那個工廠,他不喜歡那種競爭和機械化的簡單生活,而是希望去劇團,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回太鋼就是回企業,去專業團體就是去搞藝術。

甯浩最初被分配到太鋼電視臺。可執拗的他就是不去報到。19歲的甯浩揹著自己的畫,到各個藝術團自我推銷。這看起來是一件無望的事情。

可人生有時就是充滿了奇遇。甯浩跑到山西省歌劇舞劇院門口坐等院長,碰到太原話劇團的一個老師也來辦事。閒來無事的兩個人聊天,那位老師看了他的畫,就說:你的畫很好,介紹你到我們團吧。

就這樣,甯浩被破格招進太原話劇團,從企業編制轉到事業編制。“還是有很多好人的,就是看你的態度和熱愛程度。”

一切如甯浩所願。可在上世紀90年代,話劇在山西處於停滯狀態:沒有市場,就沒有工作。

在一年的時間裡,甯浩就做了一件事情——抄黑板報。每天早上打上兩壺熱水,就沒有別的事情了。

當時,甯浩很苦悶:以為可以做專業的事情,卻無事可做。20歲的他覺得總要做點事情,不能浪費時間。

甯浩希望接著上學,就報考了中央工藝美院。可是生活又跟他開了一個大玩笑:體檢的時候,才發現自己色弱。

甯浩知道:在美術方面,自己是沒有辦法繼續走下去了。

《瘋狂的外星人》導演甯浩:讀書少了真要命

不能畫畫,就必須找到一條走下去的路

甯浩很慶幸自己有“二皮臉”的精神:此路不通就換一條道路。可是到底選什麼道路呢?

他仔細分析:自己所有的興趣,樂隊、音樂、美術,都與藝術相關,職業也應該靠近藝術領域。

1997年,20歲的甯浩決定“看不清的時候到更高的地方去看看”,揣著父親給的2100元,開始闖蕩北京。

其實父母已經做好了他一個月後就回山西的準備:媽媽的單位分了一間房子,家裡簡單地裝修了一下,就等著這頭“犟驢”回頭。

甯浩又犯“擰”了:你們都覺得我不行,我還一定要混出個樣來。為了省錢住在地下室的甯浩開始想辦法養活自己,向室友學習攝影,拍起了人像寫真。生意好的時候,一個月能掙1000多元。

生存不是問題了。他又開始糾結自己到底適合做什麼。

甯浩通過成人高考進入北京師範大學學習節目製作。這個專業更多的是培養記者、編導和攝像。可甯浩沒想往這個方向發展,如同中學時代一樣,他還是隻對自己感興趣的課才會認真上,比如繪畫課。

有一次老師佈置了一個拍攝作業,甯浩拍了一個5分鐘的故事。老師特別喜歡,認真地告訴他:你應該向故事片方向發展。

當時根本沒想過這個方向的甯浩嬉皮笑臉地跟老師說:哈哈,我就是糊弄,你別罵我,給我畢業證就可以了。

成人教育不解決住宿,甯浩天天找房子。一次,他跟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方剛亮老師一起合租房子。方老師看了甯浩的第二個作業,也說,你應該可以做導演。

甯浩這才開始認真思考:自己是不是可以做導演。他回家跟媽媽商量,媽媽潑了冷水:你家祖墳上就沒有長那根草。甯浩回答:一個人要有價值,我不能畫畫,必須找到另外一條可以走下去的路。但是走到哪裡,不知道,也沒有想過。

甯浩告訴媽媽:不管你怎麼想,我要做。“人家都不讓乾的,我就要試試看,我就是較勁。”

“在某個階段,人要證明自己是獨立的,算是成人禮吧。我就是不甘於別人的安排,就要精神斷奶。這是一個決絕的姿態,一定要證明自己的能量很大。”甯浩說。

有需求時,就會有強大的力量支撐你主動學習

找到目標後,甯浩覺得自己學東西有勁多了。

北師大有一門課專門講攝影機設備,對一個畫畫的人來說,學習攝影機由多少個零件構成、葉子開合板多少度等技術知識真是非常枯燥。可是他知道自己有可能從事這個行業後,就會格外認真,兩週內就全學會了。

“這是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的關係。當你有需求的時候,你會有強大的力量支撐你去學習。”他說。

北師大畢業後,甯浩並沒有著急去拍片子,他知道自己學的還不夠,就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的專升本。當時導演系不招生,他就報攝影系。不管什麼專業,只要給他兩年時間在學校裡待著,就可以了。在北電,他的首要任務是抓緊時間,天天蹭課。

那時,甯浩算是班裡的“富學生”:已經在北京買房買車了。他知道要實現理想,首先要有物質保證,否則,空有理想是沒有用的。所以,他結合自己的特長,拍MV,也拿了不少獎項。

甯浩很清楚,拍MV只是一種謀生的手段。在這個過程中,甯浩也不放過鍛鍊自己的機會:他拍MV又快又好,也不講價,只有一個要求,每個歌曲裡面都要講一個故事。

甯浩要感謝自己的“工人家庭背景”給了自己一種角度和力量:不去想別的事,咱也甭找人,咱也沒別的人,就把活兒幹好就行了。

就這樣,甯浩用心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抓住機遇,成功了。如今,甯浩被人冠以“鬼才導演”之稱,可媽媽保留著對甯浩幼時的評價:你這個焚琴煮鶴之徒,居然敢寫劇本了?

甯浩也在反思,他後悔自己錯過了最好的打基礎的階段,如果在中小學接受系統完整的美學教育和相應的文學教育,自己的狀態會比今天要好,“當你開始進入社會工作,進入創造中,並在社會上打拼一段時間之後,才知道讀書少了多要命,才知道當年爹孃和老師說的是對的,應該讀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