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送別

朴樹 - 送別

"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送別

朴樹 - 送別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文 | 河 西


《城南舊事》成絕響。2019年9月14日7時32分,中國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吳貽弓在上海瑞金醫院辭世,享年80歲。

吳貽弓是北京電影學院第一屆畢業生, 1960年他從北電導演系本科畢業後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創作室工作,擔任導演助理,幾乎跟遍了上影所有的老一輩導演藝術家,從沈浮、孫瑜、鄭君裡、徐韜到吳永剛,特別是吳永剛導演,對吳貽弓影響尤深。

"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送別

朴樹 - 送別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文 | 河 西


《城南舊事》成絕響。2019年9月14日7時32分,中國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吳貽弓在上海瑞金醫院辭世,享年80歲。

吳貽弓是北京電影學院第一屆畢業生, 1960年他從北電導演系本科畢業後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創作室工作,擔任導演助理,幾乎跟遍了上影所有的老一輩導演藝術家,從沈浮、孫瑜、鄭君裡、徐韜到吳永剛,特別是吳永剛導演,對吳貽弓影響尤深。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張瑞芳和吳貽弓

"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送別

朴樹 - 送別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文 | 河 西


《城南舊事》成絕響。2019年9月14日7時32分,中國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吳貽弓在上海瑞金醫院辭世,享年80歲。

吳貽弓是北京電影學院第一屆畢業生, 1960年他從北電導演系本科畢業後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創作室工作,擔任導演助理,幾乎跟遍了上影所有的老一輩導演藝術家,從沈浮、孫瑜、鄭君裡、徐韜到吳永剛,特別是吳永剛導演,對吳貽弓影響尤深。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張瑞芳和吳貽弓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謝晉和吳貽弓


"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送別

朴樹 - 送別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文 | 河 西


《城南舊事》成絕響。2019年9月14日7時32分,中國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吳貽弓在上海瑞金醫院辭世,享年80歲。

吳貽弓是北京電影學院第一屆畢業生, 1960年他從北電導演系本科畢業後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創作室工作,擔任導演助理,幾乎跟遍了上影所有的老一輩導演藝術家,從沈浮、孫瑜、鄭君裡、徐韜到吳永剛,特別是吳永剛導演,對吳貽弓影響尤深。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張瑞芳和吳貽弓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謝晉和吳貽弓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孫道臨、王文娟和吳貽弓

(照片由陳東提供,攝影:祖忠人)


吳永剛,也就是阮玲玉主演的《神女》的導演,這是他的處女作。很多人都還記得阮玲玉和她的這部代表作,卻似乎把導演給遺忘了。1949年之後,吳永剛在上海電影製片廠擔任導演。吳貽弓有幸跟隨吳永剛,這對他影響至深。他說:“我想我在吳永剛導演那裡得到了在節制中珍惜情感的分寸,不在一枝一節上著眼,卻從美學態度高屋建瓴地教誨,潛移默化地對《城南舊事》的拍攝產生很深的影響。”


"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送別

朴樹 - 送別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文 | 河 西


《城南舊事》成絕響。2019年9月14日7時32分,中國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吳貽弓在上海瑞金醫院辭世,享年80歲。

吳貽弓是北京電影學院第一屆畢業生, 1960年他從北電導演系本科畢業後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創作室工作,擔任導演助理,幾乎跟遍了上影所有的老一輩導演藝術家,從沈浮、孫瑜、鄭君裡、徐韜到吳永剛,特別是吳永剛導演,對吳貽弓影響尤深。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張瑞芳和吳貽弓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謝晉和吳貽弓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孫道臨、王文娟和吳貽弓

(照片由陳東提供,攝影:祖忠人)


吳永剛,也就是阮玲玉主演的《神女》的導演,這是他的處女作。很多人都還記得阮玲玉和她的這部代表作,卻似乎把導演給遺忘了。1949年之後,吳永剛在上海電影製片廠擔任導演。吳貽弓有幸跟隨吳永剛,這對他影響至深。他說:“我想我在吳永剛導演那裡得到了在節制中珍惜情感的分寸,不在一枝一節上著眼,卻從美學態度高屋建瓴地教誨,潛移默化地對《城南舊事》的拍攝產生很深的影響。”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吳永剛


1980年,他和吳貽弓合作執導了《巴山夜雨》,吳永剛擔任總導演,吳貽弓是執行導演。這部講述“文革”中遭到迫害的詩人秋石在被押解過程中發生的故事的電影感動了無數觀眾,作為一部“傷痕電影”,它哀而不傷、怨而不傷的散文風格,顯得尤為特別。

《巴山夜雨》對話洗練、雋永,格調清新、淡雅,它雖以“文革”中人民所遭受的迫害與苦難為題材,但著力表現的卻是普通人美好的精神世界,人與人之間的關心與友愛,《巴山夜雨》試圖在“文革”的廢墟上重建人性的光輝。


"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送別

朴樹 - 送別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文 | 河 西


《城南舊事》成絕響。2019年9月14日7時32分,中國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吳貽弓在上海瑞金醫院辭世,享年80歲。

吳貽弓是北京電影學院第一屆畢業生, 1960年他從北電導演系本科畢業後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創作室工作,擔任導演助理,幾乎跟遍了上影所有的老一輩導演藝術家,從沈浮、孫瑜、鄭君裡、徐韜到吳永剛,特別是吳永剛導演,對吳貽弓影響尤深。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張瑞芳和吳貽弓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謝晉和吳貽弓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孫道臨、王文娟和吳貽弓

(照片由陳東提供,攝影:祖忠人)


吳永剛,也就是阮玲玉主演的《神女》的導演,這是他的處女作。很多人都還記得阮玲玉和她的這部代表作,卻似乎把導演給遺忘了。1949年之後,吳永剛在上海電影製片廠擔任導演。吳貽弓有幸跟隨吳永剛,這對他影響至深。他說:“我想我在吳永剛導演那裡得到了在節制中珍惜情感的分寸,不在一枝一節上著眼,卻從美學態度高屋建瓴地教誨,潛移默化地對《城南舊事》的拍攝產生很深的影響。”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吳永剛


1980年,他和吳貽弓合作執導了《巴山夜雨》,吳永剛擔任總導演,吳貽弓是執行導演。這部講述“文革”中遭到迫害的詩人秋石在被押解過程中發生的故事的電影感動了無數觀眾,作為一部“傷痕電影”,它哀而不傷、怨而不傷的散文風格,顯得尤為特別。

《巴山夜雨》對話洗練、雋永,格調清新、淡雅,它雖以“文革”中人民所遭受的迫害與苦難為題材,但著力表現的卻是普通人美好的精神世界,人與人之間的關心與友愛,《巴山夜雨》試圖在“文革”的廢墟上重建人性的光輝。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幹嘛不拍一個壞人?”吳貽弓說,“因為歷史不是非黑即白,好人壞人,不能簡單化處理。當時,也有另外一種說法,說這不大真實,太理想化。但後來又覺得是比較合理的理想化,它不脫離現實,大家也都感覺比較溫馨,哀而不傷,怨而不怒。它把人們對那段歷史的情懷具體化了,就像黑暗江面上的一艘船,逆流駛向光明。”

這部電影獲得第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兩年後,吳貽弓導演了他最重要的作品《城南舊事》。《城南舊事》在馬尼拉電影節得獎,這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電影第一次獲得國際大獎。可以說是中國電影走向國際的一個開端。


"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送別

朴樹 - 送別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文 | 河 西


《城南舊事》成絕響。2019年9月14日7時32分,中國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吳貽弓在上海瑞金醫院辭世,享年80歲。

吳貽弓是北京電影學院第一屆畢業生, 1960年他從北電導演系本科畢業後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創作室工作,擔任導演助理,幾乎跟遍了上影所有的老一輩導演藝術家,從沈浮、孫瑜、鄭君裡、徐韜到吳永剛,特別是吳永剛導演,對吳貽弓影響尤深。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張瑞芳和吳貽弓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謝晉和吳貽弓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孫道臨、王文娟和吳貽弓

(照片由陳東提供,攝影:祖忠人)


吳永剛,也就是阮玲玉主演的《神女》的導演,這是他的處女作。很多人都還記得阮玲玉和她的這部代表作,卻似乎把導演給遺忘了。1949年之後,吳永剛在上海電影製片廠擔任導演。吳貽弓有幸跟隨吳永剛,這對他影響至深。他說:“我想我在吳永剛導演那裡得到了在節制中珍惜情感的分寸,不在一枝一節上著眼,卻從美學態度高屋建瓴地教誨,潛移默化地對《城南舊事》的拍攝產生很深的影響。”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吳永剛


1980年,他和吳貽弓合作執導了《巴山夜雨》,吳永剛擔任總導演,吳貽弓是執行導演。這部講述“文革”中遭到迫害的詩人秋石在被押解過程中發生的故事的電影感動了無數觀眾,作為一部“傷痕電影”,它哀而不傷、怨而不傷的散文風格,顯得尤為特別。

《巴山夜雨》對話洗練、雋永,格調清新、淡雅,它雖以“文革”中人民所遭受的迫害與苦難為題材,但著力表現的卻是普通人美好的精神世界,人與人之間的關心與友愛,《巴山夜雨》試圖在“文革”的廢墟上重建人性的光輝。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幹嘛不拍一個壞人?”吳貽弓說,“因為歷史不是非黑即白,好人壞人,不能簡單化處理。當時,也有另外一種說法,說這不大真實,太理想化。但後來又覺得是比較合理的理想化,它不脫離現實,大家也都感覺比較溫馨,哀而不傷,怨而不怒。它把人們對那段歷史的情懷具體化了,就像黑暗江面上的一艘船,逆流駛向光明。”

這部電影獲得第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兩年後,吳貽弓導演了他最重要的作品《城南舊事》。《城南舊事》在馬尼拉電影節得獎,這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電影第一次獲得國際大獎。可以說是中國電影走向國際的一個開端。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六歲小姑娘林英子大大的眼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城南舊事》沒有傳統意義上強烈的戲劇衝突,卻依舊抓住了觀眾的心,讓他們為之感動,公映後大受好評。吳貽弓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化電影風格在這部電影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部電影講的是北京城南的故事,卻遭北京電影製片廠遺棄,因為他們覺得,這部電影“沒故事”。

上影廠交到吳貽弓手裡的劇本與現在觀眾看到的《城南舊事》大相徑庭,與林海音的原著小說也相去甚遠。吳貽弓花了四個月的時間重寫導演臺本,儘可能地抓住原著的神韻。

這部電影也不是在北京拍的,他們在上海廢棄的江灣飛機場搭置出影片中的一整條衚衕。

原本吳貽弓還有點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沒想到,影片公映後反響異常的熱烈,還讓上影廠賺了錢。

影片最後的5分鐘裡沒有一句對話,而且畫面以靜為主,沒有大動作,也無所謂情節,然而卻用色彩(大片的紅葉)、用畫面的節奏(一組快速的、運動方向相悖的紅葉特寫鏡頭)、用恰如其分的音樂以及在此時此刻能造成惆悵感的疊化技巧等等,充分地傳達人物的情緒,構成一個情緒的高潮。這是改革開放後人性的覺醒,也是電影語言的革新。

《城南舊事》裡有濃濃的離愁別緒,順便也讓李叔同的那首《送別》再次響起在人們的耳邊。唐朝翻唱了、朴樹翻唱了、無數人翻唱了,因為《城南舊事》。

一壺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城南舊事》獲得成功後,吳貽弓先後擔任上影廠長、上海電影局局長、上海市文聯主席等領導職務。1993年,身為上海電影局長的他鼎力支持創辦上海國際電影節,從電影節組委會成立到開幕的9個多月的時間裡,多次面臨資金短缺。為了省錢,吳貽弓到北京開組委會會議時,住的是招待所,出門打面的。在首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之後,吳貽弓熱淚盈眶,上海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電影節,這是多少電影人夢寐以求的事啊。

2012年6月16日,第15屆上海電影節正式開幕,開幕式在上海大劇院隆重舉行。上海電影節創始人之一吳貽弓拿到了電影節終身成就獎,這是對吳貽弓電影生涯和電影風格的最好肯定。

"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送別

朴樹 - 送別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文 | 河 西


《城南舊事》成絕響。2019年9月14日7時32分,中國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吳貽弓在上海瑞金醫院辭世,享年80歲。

吳貽弓是北京電影學院第一屆畢業生, 1960年他從北電導演系本科畢業後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創作室工作,擔任導演助理,幾乎跟遍了上影所有的老一輩導演藝術家,從沈浮、孫瑜、鄭君裡、徐韜到吳永剛,特別是吳永剛導演,對吳貽弓影響尤深。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張瑞芳和吳貽弓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謝晉和吳貽弓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孫道臨、王文娟和吳貽弓

(照片由陳東提供,攝影:祖忠人)


吳永剛,也就是阮玲玉主演的《神女》的導演,這是他的處女作。很多人都還記得阮玲玉和她的這部代表作,卻似乎把導演給遺忘了。1949年之後,吳永剛在上海電影製片廠擔任導演。吳貽弓有幸跟隨吳永剛,這對他影響至深。他說:“我想我在吳永剛導演那裡得到了在節制中珍惜情感的分寸,不在一枝一節上著眼,卻從美學態度高屋建瓴地教誨,潛移默化地對《城南舊事》的拍攝產生很深的影響。”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吳永剛


1980年,他和吳貽弓合作執導了《巴山夜雨》,吳永剛擔任總導演,吳貽弓是執行導演。這部講述“文革”中遭到迫害的詩人秋石在被押解過程中發生的故事的電影感動了無數觀眾,作為一部“傷痕電影”,它哀而不傷、怨而不傷的散文風格,顯得尤為特別。

《巴山夜雨》對話洗練、雋永,格調清新、淡雅,它雖以“文革”中人民所遭受的迫害與苦難為題材,但著力表現的卻是普通人美好的精神世界,人與人之間的關心與友愛,《巴山夜雨》試圖在“文革”的廢墟上重建人性的光輝。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幹嘛不拍一個壞人?”吳貽弓說,“因為歷史不是非黑即白,好人壞人,不能簡單化處理。當時,也有另外一種說法,說這不大真實,太理想化。但後來又覺得是比較合理的理想化,它不脫離現實,大家也都感覺比較溫馨,哀而不傷,怨而不怒。它把人們對那段歷史的情懷具體化了,就像黑暗江面上的一艘船,逆流駛向光明。”

這部電影獲得第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兩年後,吳貽弓導演了他最重要的作品《城南舊事》。《城南舊事》在馬尼拉電影節得獎,這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電影第一次獲得國際大獎。可以說是中國電影走向國際的一個開端。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六歲小姑娘林英子大大的眼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城南舊事》沒有傳統意義上強烈的戲劇衝突,卻依舊抓住了觀眾的心,讓他們為之感動,公映後大受好評。吳貽弓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化電影風格在這部電影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部電影講的是北京城南的故事,卻遭北京電影製片廠遺棄,因為他們覺得,這部電影“沒故事”。

上影廠交到吳貽弓手裡的劇本與現在觀眾看到的《城南舊事》大相徑庭,與林海音的原著小說也相去甚遠。吳貽弓花了四個月的時間重寫導演臺本,儘可能地抓住原著的神韻。

這部電影也不是在北京拍的,他們在上海廢棄的江灣飛機場搭置出影片中的一整條衚衕。

原本吳貽弓還有點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沒想到,影片公映後反響異常的熱烈,還讓上影廠賺了錢。

影片最後的5分鐘裡沒有一句對話,而且畫面以靜為主,沒有大動作,也無所謂情節,然而卻用色彩(大片的紅葉)、用畫面的節奏(一組快速的、運動方向相悖的紅葉特寫鏡頭)、用恰如其分的音樂以及在此時此刻能造成惆悵感的疊化技巧等等,充分地傳達人物的情緒,構成一個情緒的高潮。這是改革開放後人性的覺醒,也是電影語言的革新。

《城南舊事》裡有濃濃的離愁別緒,順便也讓李叔同的那首《送別》再次響起在人們的耳邊。唐朝翻唱了、朴樹翻唱了、無數人翻唱了,因為《城南舊事》。

一壺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城南舊事》獲得成功後,吳貽弓先後擔任上影廠長、上海電影局局長、上海市文聯主席等領導職務。1993年,身為上海電影局長的他鼎力支持創辦上海國際電影節,從電影節組委會成立到開幕的9個多月的時間裡,多次面臨資金短缺。為了省錢,吳貽弓到北京開組委會會議時,住的是招待所,出門打面的。在首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之後,吳貽弓熱淚盈眶,上海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電影節,這是多少電影人夢寐以求的事啊。

2012年6月16日,第15屆上海電影節正式開幕,開幕式在上海大劇院隆重舉行。上海電影節創始人之一吳貽弓拿到了電影節終身成就獎,這是對吳貽弓電影生涯和電影風格的最好肯定。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送別

朴樹 - 送別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文 | 河 西


《城南舊事》成絕響。2019年9月14日7時32分,中國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原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吳貽弓在上海瑞金醫院辭世,享年80歲。

吳貽弓是北京電影學院第一屆畢業生, 1960年他從北電導演系本科畢業後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創作室工作,擔任導演助理,幾乎跟遍了上影所有的老一輩導演藝術家,從沈浮、孫瑜、鄭君裡、徐韜到吳永剛,特別是吳永剛導演,對吳貽弓影響尤深。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張瑞芳和吳貽弓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謝晉和吳貽弓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孫道臨、王文娟和吳貽弓

(照片由陳東提供,攝影:祖忠人)


吳永剛,也就是阮玲玉主演的《神女》的導演,這是他的處女作。很多人都還記得阮玲玉和她的這部代表作,卻似乎把導演給遺忘了。1949年之後,吳永剛在上海電影製片廠擔任導演。吳貽弓有幸跟隨吳永剛,這對他影響至深。他說:“我想我在吳永剛導演那裡得到了在節制中珍惜情感的分寸,不在一枝一節上著眼,卻從美學態度高屋建瓴地教誨,潛移默化地對《城南舊事》的拍攝產生很深的影響。”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吳永剛


1980年,他和吳貽弓合作執導了《巴山夜雨》,吳永剛擔任總導演,吳貽弓是執行導演。這部講述“文革”中遭到迫害的詩人秋石在被押解過程中發生的故事的電影感動了無數觀眾,作為一部“傷痕電影”,它哀而不傷、怨而不傷的散文風格,顯得尤為特別。

《巴山夜雨》對話洗練、雋永,格調清新、淡雅,它雖以“文革”中人民所遭受的迫害與苦難為題材,但著力表現的卻是普通人美好的精神世界,人與人之間的關心與友愛,《巴山夜雨》試圖在“文革”的廢墟上重建人性的光輝。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幹嘛不拍一個壞人?”吳貽弓說,“因為歷史不是非黑即白,好人壞人,不能簡單化處理。當時,也有另外一種說法,說這不大真實,太理想化。但後來又覺得是比較合理的理想化,它不脫離現實,大家也都感覺比較溫馨,哀而不傷,怨而不怒。它把人們對那段歷史的情懷具體化了,就像黑暗江面上的一艘船,逆流駛向光明。”

這部電影獲得第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兩年後,吳貽弓導演了他最重要的作品《城南舊事》。《城南舊事》在馬尼拉電影節得獎,這是改革開放以後中國電影第一次獲得國際大獎。可以說是中國電影走向國際的一個開端。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六歲小姑娘林英子大大的眼睛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城南舊事》沒有傳統意義上強烈的戲劇衝突,卻依舊抓住了觀眾的心,讓他們為之感動,公映後大受好評。吳貽弓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化電影風格在這部電影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部電影講的是北京城南的故事,卻遭北京電影製片廠遺棄,因為他們覺得,這部電影“沒故事”。

上影廠交到吳貽弓手裡的劇本與現在觀眾看到的《城南舊事》大相徑庭,與林海音的原著小說也相去甚遠。吳貽弓花了四個月的時間重寫導演臺本,儘可能地抓住原著的神韻。

這部電影也不是在北京拍的,他們在上海廢棄的江灣飛機場搭置出影片中的一整條衚衕。

原本吳貽弓還有點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沒想到,影片公映後反響異常的熱烈,還讓上影廠賺了錢。

影片最後的5分鐘裡沒有一句對話,而且畫面以靜為主,沒有大動作,也無所謂情節,然而卻用色彩(大片的紅葉)、用畫面的節奏(一組快速的、運動方向相悖的紅葉特寫鏡頭)、用恰如其分的音樂以及在此時此刻能造成惆悵感的疊化技巧等等,充分地傳達人物的情緒,構成一個情緒的高潮。這是改革開放後人性的覺醒,也是電影語言的革新。

《城南舊事》裡有濃濃的離愁別緒,順便也讓李叔同的那首《送別》再次響起在人們的耳邊。唐朝翻唱了、朴樹翻唱了、無數人翻唱了,因為《城南舊事》。

一壺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城南舊事》獲得成功後,吳貽弓先後擔任上影廠長、上海電影局局長、上海市文聯主席等領導職務。1993年,身為上海電影局長的他鼎力支持創辦上海國際電影節,從電影節組委會成立到開幕的9個多月的時間裡,多次面臨資金短缺。為了省錢,吳貽弓到北京開組委會會議時,住的是招待所,出門打面的。在首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閉幕之後,吳貽弓熱淚盈眶,上海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電影節,這是多少電影人夢寐以求的事啊。

2012年6月16日,第15屆上海電影節正式開幕,開幕式在上海大劇院隆重舉行。上海電影節創始人之一吳貽弓拿到了電影節終身成就獎,這是對吳貽弓電影生涯和電影風格的最好肯定。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吳貽弓導演走了,那年他曾擔心,這樣一部詩化的電影觀眾會不會接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