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發布年度“雙積分”成績單,去年75家車企燃料消耗不達標

近日,工信部公佈2018年度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情況(即“雙積分”情況)。根據公告,中國境內141家乘用車企業共生產/進口乘用車2313.91萬輛(含新能源乘用車),行業平均整車整備質量為1456公斤,平均燃料消耗量實際值為5.80升/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積分為992.99萬分,燃料消耗量負積分為295.13萬分,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為403.53萬分。

從榜單上來看,達標的企業多為自主品牌,不達標的則多為合資品牌。由於產品佈局較早,目前自主品牌佔據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大部分份額,在“雙積分”中佔據先機,並在新能源補貼新政正式實施之際,有望通過出售新能源富餘積分受益。

今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正式納入考核,並明確提出了10%的比例要求,積分壓力進一步凸顯。這意味著,車企尤其是負積分壓力大的企業將會謀求兩方面的發展,一部分加速新能源汽車的佈局,包括加快技術和產品的規劃等;另一部分則謀求快速的積分積累,包括與其他新能源車型生產銷售的企業合資合作,並在短期內推出純電動產品。

油耗積分劇降,新能源積分猛增

數據顯示,2018年,根據雙積分政策統計的國內乘用車產量達到2313.91萬輛,其中國產車產量2220萬輛,進口車94萬輛,同比增長均在負6%左右。

從發佈的企業平均油耗水平來看,2018年乘用車油耗5.8升,油耗積分正負相抵約700萬分,新能源積分約400萬分。

而在2017年,中國境內130家乘用車企業共生產/進口乘用車2469.29萬輛,行業平均整車整備質量為1438公斤,平均燃料消耗量實際值為6.05升/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積分為1238.14萬分,燃料消耗量負積分為168.90萬分,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為179.32萬分。

工信部發布年度“雙積分”成績單,去年75家車企燃料消耗不達標

2016年度中國境內124家乘用車企業共生產/進口乘用車2449.47萬輛,行業平均整車整備質量為1410公斤,平均燃料消耗量實際值為6.43升/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積分為1174.86萬分,燃料消耗量負積分為142.99萬分,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為98.95萬分。

“相比之下,2018年的油耗積分出現急劇下降,同時新能源積分迅猛增長。”全國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分析,“一降一升”之間,“雙積分”的效果達到了拉動企業發展新能源車的目的,對車企來說,通過多生產新能源車衝抵油耗,實現合理的油耗降低。

自主品牌最亮眼,湧現新勢力身影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積分榜單,2018年度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排名靠前的企業分別為上汽集團、比亞迪、奇瑞汽車、江淮汽車、浙江豪情、北汽、華晨寶馬、吉利、長安汽車。

而2018年度產生新能源汽車積分靠前的企業分別是比亞迪、上汽集團、北京新能源汽車、奇瑞汽車、江淮汽車、浙江豪情、北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

工信部發布年度“雙積分”成績單,去年75家車企燃料消耗不達標

值得一提的是,積分總量的排名也發生了變化。在2017年中,比亞迪、吉利汽車、上汽集團等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超過了100萬分,積分總量排名靠前,其中最高的是比亞迪,積分達到223335分。

而在2018年中,上汽和比亞迪依然超過100萬分,分別為128萬分、120.9萬分,可用於交易數量的積分分別為33.2萬分、49.5萬分,而吉利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則為37.9萬分,積分交易數量6.5萬分。

2018年,吉利乘用車產量為43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產量為24715萬輛;而在2017年,兩個數據分別為42.25萬輛和4.6萬輛。也就是說,吉利在2018年中新能源車生產無論是數量還是比例均有所下降。導致其積分大幅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多了不少新面孔,大部分以造車新勢力為主。如威馬汽車新能源汽車積分達27986分,合眾新能源汽車則為4917分,此外,在此次榜單中,首次出現特斯拉的身影,其積分達72335分。

2018年被稱之為造車新勢力的交付元年,這一年,蔚來、威馬、雲度、前途等紛紛實現了交付。在2018年,蔚來汽車一共交付了11404輛蔚來ES8,威馬汽車交付了3844輛EX5。

不過,由於蔚來、小鵬汽車等尚未獲得造車資質,因此在這份榜單上並沒有出現這些新勢力的身影。

合資分化最明顯,強品牌迎頭追趕

幾家歡喜幾家愁,在這份榜單中,還有75家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不達標。其中最高的是上汽通用五菱,為-35.5萬分;其次是東風汽車和上汽通用,為-26.4萬分和-20.9萬分。

在積分榜單中,多家合資品牌亮了“黃牌”。如廣汽本田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為-7.5萬分,在去年生產和進口量達75萬輛,但新能源汽車只有230輛,這導致積分嚴重不足。

工信部發布年度“雙積分”成績單,去年75家車企燃料消耗不達標

廣汽本田加速了新能源汽車的佈局,並從去年底開始,審議通過廣汽本田新能源車產能擴大建設項目以及廣汽本田新能源車生產線改建項目,據悉總投資達32.7億元,兩個項目建成後預計產能達17萬輛/年。

同樣出現變化的還有廣汽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等傳統車企,油耗量積分為負積分,但可用於交易的新能源汽車積分則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新能源積分已達216分。

這背後是合資品牌在榜單面前壓力凸顯。數據顯示,正積分的企業從2015年的85家下降到2018年的72家,並逐步呈現分化趨勢。崔東樹表示,自主品牌的油耗正積分企業不斷增長,尤其是自主民營企業從2015年的19家增長到2018年的33家,而德系企業從9家下降到5家,歐系企業從11家下降到4家,日系企業從14家下降到3家,這表明,整個合資企業的油耗壓力壓力依然不小。

不過,這一情況有望在今年得到改善。2019年,中國汽車市場會迎來一大波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型:大眾汽車今年內在中國市場將陸續投放6款新能源汽車(含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奔馳旗下首款純電動SUV——EQC將於今年年底在國內上市,並由北京奔馳生產;日產計劃2019年向中國市場推出3款純電動車型,未來3年內將實現電動化核心零部件100%在華生產。這意味著,合資企業面臨著快速迎頭追趕,以彌補切入新能源較慢的歷史包袱。

【記者】郜小平

【作者】 郜小平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