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來我國汽車產業首次出現負增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將面臨怎樣的挑戰?

28年來我國汽車產業首次出現負增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將面臨怎樣的挑戰?28年來我國汽車產業首次出現負增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將面臨怎樣的挑戰?

7月1日,2019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在海南博鰲正式啟動,新能源汽車在未來能源系統的發展角色邊會在博鰲東嶼島酒店舉行,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陳霖豪出席並致辭,清潔能源部長級合作機制祕書處主任Christian ZINGLERSEN、國際能源署首席經濟師Laszlo VARRO、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祕書長張旭明等,先後就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相關問題發表看法,共同探討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分享新能源汽車和能源系統融合發展的技術創新和最佳實踐。

28年來我國汽車產業首次出現負增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將面臨怎樣的挑戰?

陳霖豪在致辭中指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背景下,汽車產業正呈現出電動化、智能化和共享化融合發展的趨勢。過去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研發體系逐步建立,內涵不斷豐富,關鍵技術持續創新,不斷突破。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25.6萬輛,連續4年居全球首位,規模保有量佔全球50%。從全球範圍看,新一輪電氣化正在啟動,新一代電力系統構建跨國跨境電網互聯互通逐步成為熱點。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持續增加,石油消費將持續下降,電力需求將持續增加,帶來了車用能源消費領域的新舊動能轉換。在這一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未來綠色低碳、高度智能化能源系統轉型升級的重要參與者和推動者。

中國與聯合國系統環境署、國際能源署、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機制、國際氫能機制等多個國際組織和平臺,開展了大量的雙邊清潔能源合作。在清潔能源部長級合作機制下,2010年,中國聯合美國等十多個國家共同發起了電動汽車倡議,經過9年的努力,電動汽車倡議已經成為該機制下最優合作範例之一,目前已有17個國家參與相關合作。陳霖豪希望,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能源汽車和能源行業能實現融合、高質量發展。

28年來我國汽車產業首次出現負增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將面臨怎樣的挑戰?

Christian ZINGLERSEN在演講中介紹了清潔能源部長級合作機制的背景。他指出,整合、融合是整個能源系統的一個重要特徵,目前已有26個國家參與清潔能源部長級合作機制,該機制得到很多高級技術人員和高級工程師的支持,通過技術討論,給合作提供指導,從而更好調動資源,更好實現減排目標。

據Christian ZINGLERSEN介紹,清潔能源部長級合作機制將不同的工作內容進行分類,包括能源供應、能源減排、能源需求等。但目前能源的供應和需求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相互匹配,因此氫能源、智能網聯等在未來都會成為最為重要的內容。如何更好地解決能源的供求問題,可以通過電子定價方式提高供應的性價比,也可以在氫能源上努力,此外,電力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因素。

28年來我國汽車產業首次出現負增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將面臨怎樣的挑戰?

Laszio VARRO在報告中展望了全球電動車發展的前景。他提出,在過去的3-4年裡,全球電動汽車發展快速,截至2018年底,全球共有510萬輛電動車,其中45%在中國,未來中國將會進一步引領這一行業。Laszio VARRO表示,電動車的廣泛使用需要依靠政策驅動,在標準制定方面,對於生產標準、充電標準都要有更明確的信息;在公共採購方面,要有詳細的計劃,有足夠的基礎設施支持電動車發展。

Laszio VARRO在報告中展示了新政策情景與EV3030情景下未來全球電動車的發展前景。到2030年,在EV3030情景下,電動車存量將超過2.5億輛。按照新政策驅動發展,到2030年,電動車輛銷售份額應達到15%,在EV3030情景下,這個比例將達到33%。電動消耗的能量是內燃機動力系統的一半到1/5,電動汽車溫室氣體排放量明顯低於傳統內燃機汽車。在新政策驅動下,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會大幅度降低;在EV3030情景下,減排目標將進一步實現。在EV3030方案中,2030年電動汽車庫存將會在非常大程度上取代柴油和汽油。隨著電動車滲透力越來越高,電網需要改造,政策和市場框架顯得尤為重要。

在報告的結尾,Laszio VARRO說,電動車發展速度非常快,相應的政策變化也非常快,部署目標、技術標準、財政政策和監管政策以及對於充電基礎設施的支持力度等方面都在不斷髮生變化。雖然電動車在成本、動力效率、能源結構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仍面臨諸多的挑戰。為了支持電動汽車的發展,國際能源署做出了很多努力,希望在未來,汽車行業可以更綠色環保。

28年來我國汽車產業首次出現負增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將面臨怎樣的挑戰?

張旭明分享了中國推廣電動車的經驗和麵臨的挑戰。他指出,過去十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快速,年銷量佔全球50%以上,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到2030年,電動車佔新車銷量有望達到30%。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112%,但整個汽車產業卻經歷了28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2018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相當於市場滲透率的4.46%,2019年1-3月達到4.7%,佔比逐漸達到市場起步的水平線5%。因此,這是一個很關鍵的時間節點。

目前,電動汽車行業發展路線主要包括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氫燃料電池等,燃料電池尚處於起步階段。張旭明認為,電動汽車發展最終還是需要技術推動,而關鍵技術就是電池和電控系統,技術創新是推動整個新能源汽車發展最關鍵的因素。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有很多措施,包括宏觀規劃、對技術創新的投入和推動以及財稅補貼政策、投資、管理等,從整個產業鏈到電池回收等多個環節,很多措施都在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尤其是充電技術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要讓新能源汽車用戶接受,一定要有便利的充電設施。數據和經驗表明,近年來充電設施快速發展,這和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趨勢、步調一致。

28年來我國汽車產業首次出現負增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將面臨怎樣的挑戰?

張旭明指出,目前我國在推廣電動車方面仍面臨4個問題。首先,是市場導向問題。這一方面政策是最大的推動力,國家下了非常大的決心,財稅補貼示範應用起到了非常大的效果,市場滲透率從0.7%增長到4.7%。但在目前補貼政策逐步退坡的情況下,這一效果能否繼續維持下去,最終還是要回到真正的市場導向。其次,是安全性問題,特別是自燃問題。安全性問題對於技術、安全監控體系、安全標準體系以及應急體系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新能源汽車安全包括產品安全,功能安全,使用安全,以及使用期間發生事故後的應急救援安全。6月份,《電動汽車聯合倡議》發佈,表明政府和廠家都很重視安全問題。第三,是經濟性問題。圍繞生命週期成本核算,電動車和傳統汽車成本的對比,是決定新能源汽車能否從5%這一個檻邁出去走向新發展的重要時機。最後,是環保問題。電動汽車尤其是小型化電動汽車對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有非常大的改善,越清潔的電網越能發揮新能源汽車的效用。在環保問題上,無論行業的爭議如何,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可再生能源和能源系統的融合。

文/科協改革進行時 編輯整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