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新軍如何成功創業?

作者:提拉沒米蘇小文子

來源:鷹眼選劇(ID:tv4data)

已獲授權

《寂寞空庭春欲晚》的熱播,讓檸萌影業一戰成名;《旋風少女》強勢霸屏暑期檔,使觀達影視一下進入大眾視野;開年鉅獻《孤芳不自賞》,讓派樂影視、克頓藍鯨靈工作室名聲大噪;作為初入行業的影視公司是如何選擇打造第一部劇的呢?他們的創業路徑又是怎麼樣呢?

第一招:IP為主,原創為輔

影視新軍如何成功創業?

注:筆者選擇2014至2016成立的14家新影視公司,以及他們所參與攝製(出品方之一)的13部熱播劇也是公司的首部作品。

影視新軍如何成功創業?

看清市場走向,找準觀眾喜好,把握市場與觀眾等於成功了一半。14家新公司在第一部劇的題材選擇,62%的影視公司選擇了市場流行的IP劇,只有38%的影視公司嘗試打造原創題材,像檸萌影業、企鵝影業、稻草熊影業等影視公司選擇一直深受大眾喜愛的文學IP;還有北京壹酷文化別具一格的選擇動漫IP,效果也是非常好。隨著這些IP劇的熱播,掀起一陣IP劇旋風,同時IP一詞也開始深入民心。之後出現IP劇湧現的壯觀景象,大批的影視公司模仿,紛紛打造屬於自己的IP產業。

第二招:平臺定製或“聯合”攝製

影視新軍如何成功創業?

匠心製作才能打造優質劇目。通過上表可以看出90%以上的新影視公司選擇與成熟的影視公司合作,作為新影視公司在技術、經驗等方面或多或少都有不足的地方,比如企鵝影業選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這個大IP在拍攝技術與後期技術上要求很高,與夢想者、正午陽光這樣的攝製強的影視公司合作,就如虎添翼;檸萌影業,作為新影視公司與經驗豐富的浙江夢幻星生園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合作,最終打造出了《寂寞空庭春欲晚》這樣的精品IP劇。

還有開年鉅獻《孤芳不自賞》,也是在藍鯨靈、派樂、樂視、花花草草這樣強強合作下誕生的。“聯合”攝製可以取長補短,常言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打造第一部劇這個道理也很適用。

影視新軍如何成功創業?影視新軍如何成功創業?

第三招:題材創新出奇

打破常規,或許能換來新的生機。以前劇集的題材、劇情太過單一、老套,新影視公司如果想一鳴驚人一定要選擇有獨特亮點的題材。如稻草熊影業出品的《蜀山戰記》是一部向中國傳統文化和東方美學致敬的作品,其中有志怪神話,也有劍俠武俠,氣魄恢弘壯闊,情節跌宕起伏。

企鵝影業出品的《鬼吹燈之精絕古城》也是選擇“分金定穴,考古盜墓“這少有的題材。觀達影視出品的《旋風少女》在題材上也是出人意料,以跆拳道為原型而打造的這部劇,在社會上影響也是極大的,有好多觀眾看完之後特意去報名學習。還有紅圈影業出品的《漂洋過海來看你》聚焦“人工授精“現實隱晦話題等等。這些劇目都是選擇新奇的題材,這點極大的吸引著觀眾,也為公司帶來了商機與未來。

影視新軍如何成功創業?

第四招:瞄準一線平臺

影視新軍如何成功創業?

作為新影視公司,除了打造優質的劇集,在選擇播放平臺上也尤為重要。主流衛視與主流網絡平臺是劇集投放平臺的首選,像《旋風少女》、《青春集結號》等四部劇首選湖南衛視開播,《校花的貼身高手》、《畫江湖之不良人》這兩部網劇首選在愛奇藝開播。總體來說10部電視劇都選擇在主流衛視首播,3部網劇也是選擇愛奇藝、騰訊視頻這樣的主要網絡平臺首播。

影視新軍如何成功創業?影視新軍如何成功創業?

投放好的平臺,效果又快又好。10部上星劇,9部首播當日上星;13部劇,播放量破10億的劇集佔40%以上。如《旋風少女》網絡點擊破11.5億,曾創下全國網收視2.82%,收視份額17.33%的記錄,大結局則以2.71%收視率,16.29%收視份額的數據圓滿收官。《孤芳不自賞》在湖南衛視與樂視視頻播出,成績很是不俗,播放量爆表,收視一路走高。

影視新軍如何成功創業?

可見新影視公司在一劇成名的背後,是從多方面入手,細心打磨自己的第一部劇。回報也是非常可喜的,像派樂傳媒、藍鯨靈工作室共同出品的《孤芳不自賞》總播放量高達130億;企鵝影業所出品的《鬼吹燈》豆瓣評分高達8.5分;紅圈影業出品的熱播都市劇《飄洋過海來看你》也被網友稱為“最下飯的電視劇”。這樣的優異成績也使新影視公司在眾多的影視公司中脫穎而出。

影視新軍如何成功創業?影視新軍如何成功創業?

總結:“穩、準、快”三步走

“穩”字當頭,新影視公司剛進入行業,必須穩中求勝,第一次的失誤可能影響的是整個公司的命運走向;“準”字為基,能夠精準的把握觀眾、市場走向、公司定位是新影視公司能夠在眾公司中脫穎而出的基礎;“快”字為先,第一部劇看的不是長期效益,而是短期的成績,只有快速站住腳,才能在行業競爭中有一席之地。

新影視公司想要打入行業第一部劇尤為重要,上文中四招是助力於公司“穩、準、快”三步走的妙招。

“一劇成名”的光輝背後,是影視公司對市場、觀眾的精準把握,對影視公司的精準定位。在蒸蒸日上的影視行業的背後是一個個影視公司、一位位影視人的不懈努力與奮鬥。正因為有了他們讓觀眾有了更加期待的作品,使影視行業擁有更加光明的未來。

相關閱讀:

傳統影視公司“互聯網+”,究竟在“+”些什麼?

作者:鴿子

來源:Vlinkage

“互聯網+影視”,已經不再是個新鮮的名詞,但卻依然在改變著影視行業的版圖以及影視公司的戰略規劃,傳統影視公司在“互聯網+”的戰略下紛紛做出調整,都打出要構建具有“互聯網基因的泛娛樂文化集團”。那麼究竟他們是如何做的?成績如何?是仍然停留在戰略規劃階段?還是已經開始雷厲風行地執行?

Part1:“互聯網+”新形態:IP、影遊聯動、網生內容

如今無論翻開哪家上市公司的年報,都有這麼幾個必須上榜的字眼:IP,網生內容,影遊聯動,這些詞的背後是各大影視佈局“互聯網+”的野心和戰略佈局。

IP熱的居高不下正是“互聯網+”時代影視行業所釋放的強烈信號,同時也是“互聯網+影視”所造成的直接結果。無論是華策的SIP+X戰略,還是慈文的“以精品IP為核心的泛娛樂產業優質運營商”,或是完美世界的以IP資源為核心的“影視+遊戲”“內容+渠道”的泛娛樂生態圈,以及新文化的“以優質IP為基礎,以‘內容為王’作為核心發展思路”,歸根結底都是以IP為核心,進行包括互聯網業務在內的多元化開發。在未來的幾年裡,即便觀眾已經厭倦這兩個字母,它依然會是影視公司向互聯網靠攏的重點佈局。

影視新軍如何成功創業?

影遊聯動是出現在各大公司年報和戰略規劃裡頻率非常高的詞。之前的遊戲開發更多停留在IP產業鏈條裡,用“先遊戲後影視”或是“先影視後遊戲”的方式進行,但近兩年來,越來越多的影視公司開始對影遊聯動有了更深的價值開發,多家影視公司或許會從同一個IP的源頭開始深層次交互,讓影視和遊戲的用戶都能夠產生共鳴。

網劇、網綜和網大依託於互聯網平臺而存在,具有天然的互聯網基因,從21世紀初興起時的自娛自樂,演變成了今天越發專業化的網生內容。尤其是2014年以來,隨著網劇近乎井噴式地發展,網生內容成為傳統影視公司與視頻網站緊密合作的紐帶與橋樑。幾乎所有上市的影視公司都將“加速網生內容”的佈局寫進了公司的戰略規劃中,在這方面慈文表現得最為亮眼。

IP開發的實質在於對潛在粉絲價值的挖掘,粉絲經濟又是移動互聯時代的核心理念;網生內容本互聯網和影視基因,本質上就是一種媒介融合產品;影遊聯動目前並沒有特別成功的案例,能否真正告別簡單的業務合作模式還有待觀察。

Part2:案例剖析

接下來我們挑選了幾家在“互聯網+”中具有代表性的影視公司來詳細看看他們是怎樣做的,以及成績如何。

華策:戰略合作多,網生作品少,強大的IP蓄水池

作為“電視劇第一股”的華策影視,在建設“互聯網化、國際化的綜合娛樂傳媒集團”的道路上越走越遠,2015年華策提出了SIP(super IP)戰略,而2016年又將其升級為“SIP+X”戰略,全面發力構建泛娛樂、泛生活、新科技的立體生態。

為了能夠更加科學、準確地購買、開發IP,華策影視建立了自己的大數據研發中心,對IP進行量化的評估與分析,利用大數據來助力電視劇戰略升級。從近幾年華策的全網劇計劃表中以及播出的電視劇都可以看出,華策一直致力於為市場輸送所謂的超級IP鉅製。在剛剛披露的2016年年報中,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前四的影視作品全都是來自暢銷IP改編。可見,大IP、大數據、大製作、大卡司加持的影視作品經過了市場的檢驗,取得了很好的商業價值。

影視新軍如何成功創業?

在網生內容方面,2014年以來,由華策旗下子公司打造的《頭號緋聞》《沙僧日記》《校花攻略》《江湖學院》等網劇已成功登陸愛奇藝、樂視、優土等平臺。2016年的作品主要包括純網劇《極品家丁》以及該公司首部網絡付費點播劇《我的奇妙男友》;相較於之前的超級IP,華策的網生內容明顯還處於一個尚未被開發的狀態。

影視新軍如何成功創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