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崗:蓄勢騰飛正當時'

南陽 文化 設計 諸葛亮 我在宮裡做廚師 李白 南陽報業傳媒 2019-09-01
"


"


臥龍崗:蓄勢騰飛正當時


龍騰南陽訊 “當其南陽時,隴畝躬自耕。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李白的詩句,道盡智聖臥龍先生諸葛亮的千古風流。

8月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敦煌研究院同有關專家、學者和文化單位代表座談時強調,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要給予支持和扶持,保護好我們的國粹。

復建臥龍崗,創建5A級景區,承載的是南陽人的光榮與夢想,是南陽曆史文化名城建設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堅持文化自信的具體體現。

8月19日,記者站在封閉後的臥龍崗上,只見徵遷後的崗區天高地闊,風行無聲,退去了瀝青水泥禁錮的臥龍路上,鮮活的黃土在陽光下晾晒出自然的生命光澤,躬逢盛世的臥龍崗,正在這一代南陽人的深情呼喚中,從千年沉睡中醒來。

自清代以來最大規模的復建臥龍崗、建設臥龍崗武侯祠文化園項目即將全面鋪開,生態園林臥龍崗、歷史文化武侯祠呼之欲出——

復建——時不我待

“臥龍崗是南陽曆史文化旅遊的龍頭,是南陽文化的根脈,是南陽城市的靈魂,要圍繞建設生態臥龍崗、文化武侯祠,堅持以民為本、文旅融合,盡心盡力,用躬耕精神打造躬耕地。”8月13日,市長霍好勝主持召開專題會議,針對臥龍崗武侯祠文化園規劃情況彙報,提出要求。

近年來,南陽一直致力於宣傳諸葛孔明文化,每年的南陽諸葛亮文化節都是在臥龍崗舉辦,中外遊客紛至沓來,人山人海場面壯觀。但南陽臥龍崗也有自身發展的不足:景區規模較小,景點也少,基礎設施跟不上,幾乎被淹沒在水泥森林中,廣大遊客對臥龍崗的親身體驗,與對臥龍躬耕地應有恢宏氣勢的期望形成極大的落差。

復建臥龍崗、建設臥龍崗武侯祠是南陽強大的文化實力的體現,是南陽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應有的擔當和行動,更是南陽建設大城市的需要。

作為南陽市“建設國內知名生態文化旅遊目的地”專項的重要支撐項目,臥龍崗文化園從謀劃開始就被定位於集全省文化旅遊高地打造、城市綠核綠肺營造、城市綜合功能完善、城市人居環境改善、整個區域土地經營開發於一體的經濟文化景觀。

頂層謀劃背後是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市委書記張文深對臥龍崗的復崗工程給予極大的關注和支持,對臥龍區和市直相關部門全力推進徵遷建設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市長霍好勝多次實地調研、現場辦公,徒步踏訪查勘,對規劃設計、徵遷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市領導張生起、景勁鬆、張富治、阿穎、黃鈁等多次到該項目實地踏勘、深入調研、現場辦公,協調解決拆遷規劃建設中的重大關鍵問題。

市文旅專項領導小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重抓重推,市直各職能部門通力協作、聯動配合,主動作為、擔當盡責,為臥龍崗武侯祠文化園項目建設凝聚了強大合力,為項目推進注入了強勁動能。

承擔建設任務的臥龍區今年把臥龍崗武侯祠文化園項目作為全區“一號工程”和十件民生實事之首,聚焦重點、大膽創新、突破關鍵、壓茬推進,園區建設不斷深入,工作成效逐步顯現。臥龍區委書記高賢信對園區拆遷規劃設計建設更是嘔心瀝血,傾情推動,頂烈日,冒酷暑,每週三次現場辦公,大膽創新,謹慎求證,為項目建設傾注極大的心血。臥龍區委副書記、區長鄧俊峰多次深入實地察看,現場解決具體問題。

藍圖——規劃先行

伴隨著南陽市規委會通過臥龍崗武侯祠文化園修建性規劃設計方案,8月5日,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富治到臥龍崗武侯祠文化園、武侯裡非遺文化街區項目現場進行實地調研;8月12日,臥龍崗武侯祠文化園文化發掘專家學者(第四次)座談會在臥龍區委書記高賢信主持下召開。

回顧進行規劃設計的7個月時間裡,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6次聽取規劃,10多次實地踏看;市文旅專項領導小組多次現場辦公;臥龍區委書記高賢信指導規劃設計團隊駐場設計,反覆打磨、精益求精;知名專家學者和歷史文化顧問熱心參與,深入挖掘深厚歷史文化元素……

藍圖繪就。依據通過的規劃,以臥龍崗、武侯祠、漢畫館及其周邊1平方公里區域為重點,以“一人一崗一館一祠”為核心,以文化保護、生態修復為基礎,以“顯崗”、“滲綠”、“智城”為理念,將系統恢復臥龍崗生態原貌,全面提升武侯祠和漢畫館兩大景點,把原本垃圾成山、雜草叢生的臥龍崗建設成為集自然生態、歷史文化和現代文化為一體的躬耕紀念地,把該區域建設成為南陽的城市會客廳、中心城區的重要增長極,打造成為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城市中央“5A”級景區和文化產業發展示範區。

在臥龍崗武侯祠文化園創建指揮部,臥龍崗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負責人向記者具體介紹,臥龍崗武侯祠文化園規劃是以武侯祠為核心,突出諸葛亮忠、智、廉、勤精神文化元素,以生態臥龍崗、文化武侯祠為建設理念,整個園區規劃2000畝,分為建設控制區和核心區。向南大體擴展400畝,恢復臥龍崗的原生態;向東大體擴展100畝,要修建宛郢古道、一個祭拜廣場,來體現對武侯祠莊嚴肅穆的一種祭拜感;向北擴展100畝,建設一個三國文化園。“作為一個臥龍崗武侯祠景區文化旅遊的配套項目的補充,這將是南陽永不落幕的世博會。”

復建後的臥龍崗,不僅是一座智慧之崗,還將成為一座生態之崗。屆時,北有三國文化園,中有千古武侯祠名勝,南有諸葛躬耕隴畝,南北通透,綠意盎然,館祠相連。觀星臺上,俯瞰全城。淯水上崗,宛若盤龍。疏林草地,天然綠核。臥龍廣場,大氣恢弘。民俗風情,宛都懷古……按照方案,開工建設的引白河水上崗工程,將會使臥龍崗出現崗水相依、崗水環抱的美好景象。1000多畝的森林公園將武侯祠和漢畫館連成一片,成為南陽的綠肺,也成為南陽厚重歷史文化展示的重要載體,優秀的文化資源將轉化為巨大的經濟優勢和產業優勢。臥龍崗旅遊的收入,將成為南陽經濟的引爆點和增長極。

匯聚——南陽力量

截至目前,臥龍崗一至四期居民徵遷工作即將完成,拆除各類建築物面積近10萬平方米。腫瘤醫院、中波臺家屬院已基本拆除完畢……

“全力恢復諸葛躬耕地的原始生態風貌,展現‘智、誠、勤、廉’的諸葛亮精神,成為新時代南陽文旅新高地。”這一目標的推進,背後離不開南陽廣大群眾“舍小家為大家”熱心支持復崗建設的行動,以及奮戰在徵遷一線的廣大黨員幹部勇拼搏、敢擔當的無私奉獻精神。

臥龍崗武侯祠文化園徵遷區域大、難點多,社會各界普遍關注、期望值高。市文旅專項領導小組多次帶領市直相關部門現場辦公,統籌推進。

徵遷建設指揮部堅持每日7點半晨會、每週日例會,樹立有解思維,努力破解難題,工作推進在一線,為民服務在一線,問題協調在一線,確保徵遷工作順利推進。他們說,要以諸葛亮的躬耕精神來認真工作,用心用情把這個千年偉業做實做好。

在復崗工程建設中,臥龍區委發起了“牢記使命勇擔當,務實重幹爭先鋒”主題黨建活動,要求廣大黨員在整個復崗工程中爭做模範黨員,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時代先鋒,給黨旗增輝,讓黨旗在臥龍崗上高高飄揚。

8月15日,“臥龍路穿崗段將永久禁行”的消息一出,臥龍崗街道漢畫社區、武侯街道崔莊社區的居民積極響應。他們表示願意克服出行不便,為臥龍崗復崗作出貢獻,他們很驕傲和全市人民一起期待臥龍崗的美好明天。

採訪中,群眾對復建臥龍崗工程給予積極支持和熱切期盼。據介紹,復建工程中的臥龍崗徵遷區域,世代居住在這裡的居民雖然都有濃厚的戀鄉情結,但對復建臥龍崗這項偉大工程都表現出較高姿態並寄予厚望,他們用積極搬遷配合支持,為復崗工程做出了很大努力。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將在今年9月26日(農曆八月二十八),明世宗欽定的南陽臥龍崗武侯祠敬拜諸葛亮秋祭日舉行開工典禮,正式全面啟動復崗工程建設。

“臥龍崗,蓄勢騰飛正當時!”讓我們拭目以待。

南陽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扈玲 趙林蔚 通訊員 方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