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明(1644—1683年)是明朝被起義軍推翻後,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政權。包括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及明鄭時期。共歷四帝一監國,存續40年。沿用“大明”國號,史稱“南明”。

"

南明(1644—1683年)是明朝被起義軍推翻後,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政權。包括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及明鄭時期。共歷四帝一監國,存續40年。沿用“大明”國號,史稱“南明”。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南明形勢圖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結局卻不期而然。與南明一樣,南宋政權(1127—1279年)也是偏安一隅的政權,也面臨南北對峙的形勢,甚至連南北雙方的民族屬性也十分相似。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滅亡。隨即,趙構在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繼承皇位,後遷都臨安(浙江杭州),史稱南宋。共歷經七世九位帝,存152年。南宋成為中國歷史上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的朝代,而南明卻風雨飄搖、王祚短暫,其歷史原因值得深思。

"

南明(1644—1683年)是明朝被起義軍推翻後,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政權。包括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及明鄭時期。共歷四帝一監國,存續40年。沿用“大明”國號,史稱“南明”。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南明形勢圖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結局卻不期而然。與南明一樣,南宋政權(1127—1279年)也是偏安一隅的政權,也面臨南北對峙的形勢,甚至連南北雙方的民族屬性也十分相似。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滅亡。隨即,趙構在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繼承皇位,後遷都臨安(浙江杭州),史稱南宋。共歷經七世九位帝,存152年。南宋成為中國歷史上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的朝代,而南明卻風雨飄搖、王祚短暫,其歷史原因值得深思。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南宋形勢圖

一、南宋與南明的內部因素

(一)皇權法統

靖康之變後,金兵撤出開封時,曾冊立北宋宰相張邦昌為“大楚”皇帝,讓他替金人統治黃河以南地區。爾後,宋舊臣擁立趙構在開封即位,迅速樹立起政權的合法性。宋朝法統得以延續。雖然後來南遷,但任保持了文化正統地位。

南宋皇帝繼統有序,皇權較為穩固。宋高宗、宋孝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宋孝宗專心理政,治國有方,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經濟發展,出現“幹淳之治”的良好局面。後繼者宋光宗開始,朝政開始腐敗,前有後宮干政,後有權臣把持朝政。儘管如此,皇權依然比較穩固。此外,南宋皇帝在位時間相對較長,如宋高宗在位35年,宋寧宗在位30年,宋理宗在位40年,他們在位時間較長,有利於政權鞏固和社會發展。

南明政權是在明朝滅亡後,由明朝皇族殘部聚合而成,雖然得到了舊貴族和地主階級的支持,但其並非如南宋一樣是南遷政權,其法統地位自然不如南宋。況且北方還有農民起義軍建立起的政權,因此,南明政權無法得到南北人民的廣泛支持和同情。

"

南明(1644—1683年)是明朝被起義軍推翻後,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政權。包括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及明鄭時期。共歷四帝一監國,存續40年。沿用“大明”國號,史稱“南明”。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南明形勢圖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結局卻不期而然。與南明一樣,南宋政權(1127—1279年)也是偏安一隅的政權,也面臨南北對峙的形勢,甚至連南北雙方的民族屬性也十分相似。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滅亡。隨即,趙構在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繼承皇位,後遷都臨安(浙江杭州),史稱南宋。共歷經七世九位帝,存152年。南宋成為中國歷史上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的朝代,而南明卻風雨飄搖、王祚短暫,其歷史原因值得深思。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南宋形勢圖

一、南宋與南明的內部因素

(一)皇權法統

靖康之變後,金兵撤出開封時,曾冊立北宋宰相張邦昌為“大楚”皇帝,讓他替金人統治黃河以南地區。爾後,宋舊臣擁立趙構在開封即位,迅速樹立起政權的合法性。宋朝法統得以延續。雖然後來南遷,但任保持了文化正統地位。

南宋皇帝繼統有序,皇權較為穩固。宋高宗、宋孝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宋孝宗專心理政,治國有方,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經濟發展,出現“幹淳之治”的良好局面。後繼者宋光宗開始,朝政開始腐敗,前有後宮干政,後有權臣把持朝政。儘管如此,皇權依然比較穩固。此外,南宋皇帝在位時間相對較長,如宋高宗在位35年,宋寧宗在位30年,宋理宗在位40年,他們在位時間較長,有利於政權鞏固和社會發展。

南明政權是在明朝滅亡後,由明朝皇族殘部聚合而成,雖然得到了舊貴族和地主階級的支持,但其並非如南宋一樣是南遷政權,其法統地位自然不如南宋。況且北方還有農民起義軍建立起的政權,因此,南明政權無法得到南北人民的廣泛支持和同情。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另一方面,南明皇權也並不穩固。南明皇帝弘光政權(1644—1645)、隆武政權(1645—1646)、紹武政權(1646)、永曆政權(1646—1662)等政權之中,只有朱由榔維持政權超15年,其餘都政權僅維持一兩年,充分說明南明政權王祚短暫,皇權不穩。1645年,新建的南京朝廷,就發生了“大悲案”、“太子案”和“童妃案”三大疑案。唐王隆武政權、魯王政權、唐王紹武政權、桂王永曆政權、韓王定武政權等。他們為了爭正統,互相排斥,特別是南京失陷後,南明四分五裂,缺乏統一領導核心,不能合力抗清,最終難逃覆滅。

(二)民族矛盾

民族矛盾是造成宋金、南明與滿清南北對峙的原因,同時也是決定其政權存續的重要因素。北宋的滅亡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結果,南宋政權順勢而為,充當了抗金主力軍的角色,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持。如李綱、宗澤領導的抗金斗爭。宋政府南逃後,北方人民結成巡社、民兵,武裝反抗金軍的殘酷統治,湧現出以紅巾軍、八字軍、五馬山寨義軍為代表的義軍的抗金活動,有力地牽制了金兵的南下,從而支援了新建立的南宋政權,使它有可能站穩腳跟。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銳的情況下,軍民的抗金斗爭成為南宋軍民的首要任務,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會內部矛盾,增強了社會凝聚力,南宋政權也成為軍民抗金的柱石。

"

南明(1644—1683年)是明朝被起義軍推翻後,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政權。包括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及明鄭時期。共歷四帝一監國,存續40年。沿用“大明”國號,史稱“南明”。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南明形勢圖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結局卻不期而然。與南明一樣,南宋政權(1127—1279年)也是偏安一隅的政權,也面臨南北對峙的形勢,甚至連南北雙方的民族屬性也十分相似。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滅亡。隨即,趙構在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繼承皇位,後遷都臨安(浙江杭州),史稱南宋。共歷經七世九位帝,存152年。南宋成為中國歷史上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的朝代,而南明卻風雨飄搖、王祚短暫,其歷史原因值得深思。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南宋形勢圖

一、南宋與南明的內部因素

(一)皇權法統

靖康之變後,金兵撤出開封時,曾冊立北宋宰相張邦昌為“大楚”皇帝,讓他替金人統治黃河以南地區。爾後,宋舊臣擁立趙構在開封即位,迅速樹立起政權的合法性。宋朝法統得以延續。雖然後來南遷,但任保持了文化正統地位。

南宋皇帝繼統有序,皇權較為穩固。宋高宗、宋孝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宋孝宗專心理政,治國有方,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經濟發展,出現“幹淳之治”的良好局面。後繼者宋光宗開始,朝政開始腐敗,前有後宮干政,後有權臣把持朝政。儘管如此,皇權依然比較穩固。此外,南宋皇帝在位時間相對較長,如宋高宗在位35年,宋寧宗在位30年,宋理宗在位40年,他們在位時間較長,有利於政權鞏固和社會發展。

南明政權是在明朝滅亡後,由明朝皇族殘部聚合而成,雖然得到了舊貴族和地主階級的支持,但其並非如南宋一樣是南遷政權,其法統地位自然不如南宋。況且北方還有農民起義軍建立起的政權,因此,南明政權無法得到南北人民的廣泛支持和同情。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另一方面,南明皇權也並不穩固。南明皇帝弘光政權(1644—1645)、隆武政權(1645—1646)、紹武政權(1646)、永曆政權(1646—1662)等政權之中,只有朱由榔維持政權超15年,其餘都政權僅維持一兩年,充分說明南明政權王祚短暫,皇權不穩。1645年,新建的南京朝廷,就發生了“大悲案”、“太子案”和“童妃案”三大疑案。唐王隆武政權、魯王政權、唐王紹武政權、桂王永曆政權、韓王定武政權等。他們為了爭正統,互相排斥,特別是南京失陷後,南明四分五裂,缺乏統一領導核心,不能合力抗清,最終難逃覆滅。

(二)民族矛盾

民族矛盾是造成宋金、南明與滿清南北對峙的原因,同時也是決定其政權存續的重要因素。北宋的滅亡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結果,南宋政權順勢而為,充當了抗金主力軍的角色,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持。如李綱、宗澤領導的抗金斗爭。宋政府南逃後,北方人民結成巡社、民兵,武裝反抗金軍的殘酷統治,湧現出以紅巾軍、八字軍、五馬山寨義軍為代表的義軍的抗金活動,有力地牽制了金兵的南下,從而支援了新建立的南宋政權,使它有可能站穩腳跟。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銳的情況下,軍民的抗金斗爭成為南宋軍民的首要任務,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會內部矛盾,增強了社會凝聚力,南宋政權也成為軍民抗金的柱石。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抗金英雄李綱

雖然同樣面臨著異族的入侵,但南明並沒有形成肩負起抗清責任。弘光政權建立,南方各地人民積極擁戴,把恢復祖國河山、拯救人民苦難的希望寄託在這個政權身上。(徐鼒:《小腆紀年》卷五)弘光元年(1645年)清朝再次宣佈薙髮令,江南一帶掀起了反薙髮的抗清鬥爭,清軍後方發生動亂,一時無力繼續南進。而南明政權忙於爭奪正統地位,嚴重的黨爭內耗與地方勢力跋扈自雄,以及對義軍的仇視,使得南明沒能肩負起抗清重任,錯失有利時機,社會陷入一片混亂,只能被清軍各個擊滅。

(三)能臣良將

自古以來能臣良將是政權穩固的基礎。南宋有經過抗金斗爭鍛鍊的良將,如韓世忠、岳飛、張浚、吳玠、吳璘等。他們粉碎了金人南下企圖,力挽危局。抗金名將韓世忠黃天蕩之戰,抗金名將岳飛健康之戰,以及張浚、吳玠、吳璘等在陝西一帶的抵抗,使金人南下失敗。當然,南宋統治階層內部也有秦檜這樣的奸佞之臣,他向宋高宗建言,“欲天下無事,須是南自南,北自北”的主張,勸其求和。即便如此,統治階層內部的爭鬥,並沒有影響到皇權統治。

"

南明(1644—1683年)是明朝被起義軍推翻後,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政權。包括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及明鄭時期。共歷四帝一監國,存續40年。沿用“大明”國號,史稱“南明”。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南明形勢圖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結局卻不期而然。與南明一樣,南宋政權(1127—1279年)也是偏安一隅的政權,也面臨南北對峙的形勢,甚至連南北雙方的民族屬性也十分相似。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滅亡。隨即,趙構在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繼承皇位,後遷都臨安(浙江杭州),史稱南宋。共歷經七世九位帝,存152年。南宋成為中國歷史上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的朝代,而南明卻風雨飄搖、王祚短暫,其歷史原因值得深思。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南宋形勢圖

一、南宋與南明的內部因素

(一)皇權法統

靖康之變後,金兵撤出開封時,曾冊立北宋宰相張邦昌為“大楚”皇帝,讓他替金人統治黃河以南地區。爾後,宋舊臣擁立趙構在開封即位,迅速樹立起政權的合法性。宋朝法統得以延續。雖然後來南遷,但任保持了文化正統地位。

南宋皇帝繼統有序,皇權較為穩固。宋高宗、宋孝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宋孝宗專心理政,治國有方,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經濟發展,出現“幹淳之治”的良好局面。後繼者宋光宗開始,朝政開始腐敗,前有後宮干政,後有權臣把持朝政。儘管如此,皇權依然比較穩固。此外,南宋皇帝在位時間相對較長,如宋高宗在位35年,宋寧宗在位30年,宋理宗在位40年,他們在位時間較長,有利於政權鞏固和社會發展。

南明政權是在明朝滅亡後,由明朝皇族殘部聚合而成,雖然得到了舊貴族和地主階級的支持,但其並非如南宋一樣是南遷政權,其法統地位自然不如南宋。況且北方還有農民起義軍建立起的政權,因此,南明政權無法得到南北人民的廣泛支持和同情。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另一方面,南明皇權也並不穩固。南明皇帝弘光政權(1644—1645)、隆武政權(1645—1646)、紹武政權(1646)、永曆政權(1646—1662)等政權之中,只有朱由榔維持政權超15年,其餘都政權僅維持一兩年,充分說明南明政權王祚短暫,皇權不穩。1645年,新建的南京朝廷,就發生了“大悲案”、“太子案”和“童妃案”三大疑案。唐王隆武政權、魯王政權、唐王紹武政權、桂王永曆政權、韓王定武政權等。他們為了爭正統,互相排斥,特別是南京失陷後,南明四分五裂,缺乏統一領導核心,不能合力抗清,最終難逃覆滅。

(二)民族矛盾

民族矛盾是造成宋金、南明與滿清南北對峙的原因,同時也是決定其政權存續的重要因素。北宋的滅亡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結果,南宋政權順勢而為,充當了抗金主力軍的角色,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持。如李綱、宗澤領導的抗金斗爭。宋政府南逃後,北方人民結成巡社、民兵,武裝反抗金軍的殘酷統治,湧現出以紅巾軍、八字軍、五馬山寨義軍為代表的義軍的抗金活動,有力地牽制了金兵的南下,從而支援了新建立的南宋政權,使它有可能站穩腳跟。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銳的情況下,軍民的抗金斗爭成為南宋軍民的首要任務,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會內部矛盾,增強了社會凝聚力,南宋政權也成為軍民抗金的柱石。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抗金英雄李綱

雖然同樣面臨著異族的入侵,但南明並沒有形成肩負起抗清責任。弘光政權建立,南方各地人民積極擁戴,把恢復祖國河山、拯救人民苦難的希望寄託在這個政權身上。(徐鼒:《小腆紀年》卷五)弘光元年(1645年)清朝再次宣佈薙髮令,江南一帶掀起了反薙髮的抗清鬥爭,清軍後方發生動亂,一時無力繼續南進。而南明政權忙於爭奪正統地位,嚴重的黨爭內耗與地方勢力跋扈自雄,以及對義軍的仇視,使得南明沒能肩負起抗清重任,錯失有利時機,社會陷入一片混亂,只能被清軍各個擊滅。

(三)能臣良將

自古以來能臣良將是政權穩固的基礎。南宋有經過抗金斗爭鍛鍊的良將,如韓世忠、岳飛、張浚、吳玠、吳璘等。他們粉碎了金人南下企圖,力挽危局。抗金名將韓世忠黃天蕩之戰,抗金名將岳飛健康之戰,以及張浚、吳玠、吳璘等在陝西一帶的抵抗,使金人南下失敗。當然,南宋統治階層內部也有秦檜這樣的奸佞之臣,他向宋高宗建言,“欲天下無事,須是南自南,北自北”的主張,勸其求和。即便如此,統治階層內部的爭鬥,並沒有影響到皇權統治。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精忠岳飛》劇照

南明弘光政權,系由東林黨和閹黨兩個集團所組織而成。兩派爭權奪利,致使政治腐敗。政府勒派軍餉名曰“助餉”,賣官鬻爵,賄賂公行,政治昏暗已達極點。當然,也有兵部尚書史可法這樣的能臣,提出大政方針是“亟召天下名流,以收人心”(夏允彝《倖存錄》捲上,《門戶大略》),不要以“江南片席地,儼然自足”,而要“復故土以光祖業”(史可法《史忠正公集》卷一《請進取疏》),興修水利,減輕租稅,集中兵權,整肅軍紀,鞏固國防。政治上出現新氣象。史可法是一個熱愛祖國的傑出人才,他與宋朝的岳飛、文天祥以及陸秀夫是同樣的人物。他“鞠躬致命,克盡臣節。”殉國,是與文天祥媲美的民族英雄。

"

南明(1644—1683年)是明朝被起義軍推翻後,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政權。包括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及明鄭時期。共歷四帝一監國,存續40年。沿用“大明”國號,史稱“南明”。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南明形勢圖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結局卻不期而然。與南明一樣,南宋政權(1127—1279年)也是偏安一隅的政權,也面臨南北對峙的形勢,甚至連南北雙方的民族屬性也十分相似。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滅亡。隨即,趙構在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繼承皇位,後遷都臨安(浙江杭州),史稱南宋。共歷經七世九位帝,存152年。南宋成為中國歷史上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的朝代,而南明卻風雨飄搖、王祚短暫,其歷史原因值得深思。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南宋形勢圖

一、南宋與南明的內部因素

(一)皇權法統

靖康之變後,金兵撤出開封時,曾冊立北宋宰相張邦昌為“大楚”皇帝,讓他替金人統治黃河以南地區。爾後,宋舊臣擁立趙構在開封即位,迅速樹立起政權的合法性。宋朝法統得以延續。雖然後來南遷,但任保持了文化正統地位。

南宋皇帝繼統有序,皇權較為穩固。宋高宗、宋孝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宋孝宗專心理政,治國有方,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經濟發展,出現“幹淳之治”的良好局面。後繼者宋光宗開始,朝政開始腐敗,前有後宮干政,後有權臣把持朝政。儘管如此,皇權依然比較穩固。此外,南宋皇帝在位時間相對較長,如宋高宗在位35年,宋寧宗在位30年,宋理宗在位40年,他們在位時間較長,有利於政權鞏固和社會發展。

南明政權是在明朝滅亡後,由明朝皇族殘部聚合而成,雖然得到了舊貴族和地主階級的支持,但其並非如南宋一樣是南遷政權,其法統地位自然不如南宋。況且北方還有農民起義軍建立起的政權,因此,南明政權無法得到南北人民的廣泛支持和同情。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另一方面,南明皇權也並不穩固。南明皇帝弘光政權(1644—1645)、隆武政權(1645—1646)、紹武政權(1646)、永曆政權(1646—1662)等政權之中,只有朱由榔維持政權超15年,其餘都政權僅維持一兩年,充分說明南明政權王祚短暫,皇權不穩。1645年,新建的南京朝廷,就發生了“大悲案”、“太子案”和“童妃案”三大疑案。唐王隆武政權、魯王政權、唐王紹武政權、桂王永曆政權、韓王定武政權等。他們為了爭正統,互相排斥,特別是南京失陷後,南明四分五裂,缺乏統一領導核心,不能合力抗清,最終難逃覆滅。

(二)民族矛盾

民族矛盾是造成宋金、南明與滿清南北對峙的原因,同時也是決定其政權存續的重要因素。北宋的滅亡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結果,南宋政權順勢而為,充當了抗金主力軍的角色,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持。如李綱、宗澤領導的抗金斗爭。宋政府南逃後,北方人民結成巡社、民兵,武裝反抗金軍的殘酷統治,湧現出以紅巾軍、八字軍、五馬山寨義軍為代表的義軍的抗金活動,有力地牽制了金兵的南下,從而支援了新建立的南宋政權,使它有可能站穩腳跟。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銳的情況下,軍民的抗金斗爭成為南宋軍民的首要任務,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會內部矛盾,增強了社會凝聚力,南宋政權也成為軍民抗金的柱石。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抗金英雄李綱

雖然同樣面臨著異族的入侵,但南明並沒有形成肩負起抗清責任。弘光政權建立,南方各地人民積極擁戴,把恢復祖國河山、拯救人民苦難的希望寄託在這個政權身上。(徐鼒:《小腆紀年》卷五)弘光元年(1645年)清朝再次宣佈薙髮令,江南一帶掀起了反薙髮的抗清鬥爭,清軍後方發生動亂,一時無力繼續南進。而南明政權忙於爭奪正統地位,嚴重的黨爭內耗與地方勢力跋扈自雄,以及對義軍的仇視,使得南明沒能肩負起抗清重任,錯失有利時機,社會陷入一片混亂,只能被清軍各個擊滅。

(三)能臣良將

自古以來能臣良將是政權穩固的基礎。南宋有經過抗金斗爭鍛鍊的良將,如韓世忠、岳飛、張浚、吳玠、吳璘等。他們粉碎了金人南下企圖,力挽危局。抗金名將韓世忠黃天蕩之戰,抗金名將岳飛健康之戰,以及張浚、吳玠、吳璘等在陝西一帶的抵抗,使金人南下失敗。當然,南宋統治階層內部也有秦檜這樣的奸佞之臣,他向宋高宗建言,“欲天下無事,須是南自南,北自北”的主張,勸其求和。即便如此,統治階層內部的爭鬥,並沒有影響到皇權統治。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精忠岳飛》劇照

南明弘光政權,系由東林黨和閹黨兩個集團所組織而成。兩派爭權奪利,致使政治腐敗。政府勒派軍餉名曰“助餉”,賣官鬻爵,賄賂公行,政治昏暗已達極點。當然,也有兵部尚書史可法這樣的能臣,提出大政方針是“亟召天下名流,以收人心”(夏允彝《倖存錄》捲上,《門戶大略》),不要以“江南片席地,儼然自足”,而要“復故土以光祖業”(史可法《史忠正公集》卷一《請進取疏》),興修水利,減輕租稅,集中兵權,整肅軍紀,鞏固國防。政治上出現新氣象。史可法是一個熱愛祖國的傑出人才,他與宋朝的岳飛、文天祥以及陸秀夫是同樣的人物。他“鞠躬致命,克盡臣節。”殉國,是與文天祥媲美的民族英雄。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史可法紀念館照片

但弘光皇帝是個傀儡,實際上政權操控在閹黨馬士英正手中。馬士英、阮大鋮阮當政,排除異己,攪亂朝綱。後引發左良玉從武昌出兵東下,以“清除君側”為名,發動內戰。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加速了弘光王朝的覆滅。

(四)社會經濟

南宋通過抗金斗爭、平定遊寇等舉措,使得政權進一步鞏固,也有利於社會安定和生產恢復。“南渡後,水田之利,富於中原,故水利大興。”(《宋史》卷一七三《食貨志》上)。南宋的圩田面積又有擴大。手工業中的紡織業,造船業都有較快發展。南宋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發達、科技發展、對外貿易、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一個王朝。

"

南明(1644—1683年)是明朝被起義軍推翻後,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政權。包括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及明鄭時期。共歷四帝一監國,存續40年。沿用“大明”國號,史稱“南明”。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南明形勢圖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結局卻不期而然。與南明一樣,南宋政權(1127—1279年)也是偏安一隅的政權,也面臨南北對峙的形勢,甚至連南北雙方的民族屬性也十分相似。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滅亡。隨即,趙構在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繼承皇位,後遷都臨安(浙江杭州),史稱南宋。共歷經七世九位帝,存152年。南宋成為中國歷史上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的朝代,而南明卻風雨飄搖、王祚短暫,其歷史原因值得深思。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南宋形勢圖

一、南宋與南明的內部因素

(一)皇權法統

靖康之變後,金兵撤出開封時,曾冊立北宋宰相張邦昌為“大楚”皇帝,讓他替金人統治黃河以南地區。爾後,宋舊臣擁立趙構在開封即位,迅速樹立起政權的合法性。宋朝法統得以延續。雖然後來南遷,但任保持了文化正統地位。

南宋皇帝繼統有序,皇權較為穩固。宋高宗、宋孝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宋孝宗專心理政,治國有方,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經濟發展,出現“幹淳之治”的良好局面。後繼者宋光宗開始,朝政開始腐敗,前有後宮干政,後有權臣把持朝政。儘管如此,皇權依然比較穩固。此外,南宋皇帝在位時間相對較長,如宋高宗在位35年,宋寧宗在位30年,宋理宗在位40年,他們在位時間較長,有利於政權鞏固和社會發展。

南明政權是在明朝滅亡後,由明朝皇族殘部聚合而成,雖然得到了舊貴族和地主階級的支持,但其並非如南宋一樣是南遷政權,其法統地位自然不如南宋。況且北方還有農民起義軍建立起的政權,因此,南明政權無法得到南北人民的廣泛支持和同情。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另一方面,南明皇權也並不穩固。南明皇帝弘光政權(1644—1645)、隆武政權(1645—1646)、紹武政權(1646)、永曆政權(1646—1662)等政權之中,只有朱由榔維持政權超15年,其餘都政權僅維持一兩年,充分說明南明政權王祚短暫,皇權不穩。1645年,新建的南京朝廷,就發生了“大悲案”、“太子案”和“童妃案”三大疑案。唐王隆武政權、魯王政權、唐王紹武政權、桂王永曆政權、韓王定武政權等。他們為了爭正統,互相排斥,特別是南京失陷後,南明四分五裂,缺乏統一領導核心,不能合力抗清,最終難逃覆滅。

(二)民族矛盾

民族矛盾是造成宋金、南明與滿清南北對峙的原因,同時也是決定其政權存續的重要因素。北宋的滅亡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結果,南宋政權順勢而為,充當了抗金主力軍的角色,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持。如李綱、宗澤領導的抗金斗爭。宋政府南逃後,北方人民結成巡社、民兵,武裝反抗金軍的殘酷統治,湧現出以紅巾軍、八字軍、五馬山寨義軍為代表的義軍的抗金活動,有力地牽制了金兵的南下,從而支援了新建立的南宋政權,使它有可能站穩腳跟。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銳的情況下,軍民的抗金斗爭成為南宋軍民的首要任務,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會內部矛盾,增強了社會凝聚力,南宋政權也成為軍民抗金的柱石。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抗金英雄李綱

雖然同樣面臨著異族的入侵,但南明並沒有形成肩負起抗清責任。弘光政權建立,南方各地人民積極擁戴,把恢復祖國河山、拯救人民苦難的希望寄託在這個政權身上。(徐鼒:《小腆紀年》卷五)弘光元年(1645年)清朝再次宣佈薙髮令,江南一帶掀起了反薙髮的抗清鬥爭,清軍後方發生動亂,一時無力繼續南進。而南明政權忙於爭奪正統地位,嚴重的黨爭內耗與地方勢力跋扈自雄,以及對義軍的仇視,使得南明沒能肩負起抗清重任,錯失有利時機,社會陷入一片混亂,只能被清軍各個擊滅。

(三)能臣良將

自古以來能臣良將是政權穩固的基礎。南宋有經過抗金斗爭鍛鍊的良將,如韓世忠、岳飛、張浚、吳玠、吳璘等。他們粉碎了金人南下企圖,力挽危局。抗金名將韓世忠黃天蕩之戰,抗金名將岳飛健康之戰,以及張浚、吳玠、吳璘等在陝西一帶的抵抗,使金人南下失敗。當然,南宋統治階層內部也有秦檜這樣的奸佞之臣,他向宋高宗建言,“欲天下無事,須是南自南,北自北”的主張,勸其求和。即便如此,統治階層內部的爭鬥,並沒有影響到皇權統治。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精忠岳飛》劇照

南明弘光政權,系由東林黨和閹黨兩個集團所組織而成。兩派爭權奪利,致使政治腐敗。政府勒派軍餉名曰“助餉”,賣官鬻爵,賄賂公行,政治昏暗已達極點。當然,也有兵部尚書史可法這樣的能臣,提出大政方針是“亟召天下名流,以收人心”(夏允彝《倖存錄》捲上,《門戶大略》),不要以“江南片席地,儼然自足”,而要“復故土以光祖業”(史可法《史忠正公集》卷一《請進取疏》),興修水利,減輕租稅,集中兵權,整肅軍紀,鞏固國防。政治上出現新氣象。史可法是一個熱愛祖國的傑出人才,他與宋朝的岳飛、文天祥以及陸秀夫是同樣的人物。他“鞠躬致命,克盡臣節。”殉國,是與文天祥媲美的民族英雄。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史可法紀念館照片

但弘光皇帝是個傀儡,實際上政權操控在閹黨馬士英正手中。馬士英、阮大鋮阮當政,排除異己,攪亂朝綱。後引發左良玉從武昌出兵東下,以“清除君側”為名,發動內戰。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加速了弘光王朝的覆滅。

(四)社會經濟

南宋通過抗金斗爭、平定遊寇等舉措,使得政權進一步鞏固,也有利於社會安定和生產恢復。“南渡後,水田之利,富於中原,故水利大興。”(《宋史》卷一七三《食貨志》上)。南宋的圩田面積又有擴大。手工業中的紡織業,造船業都有較快發展。南宋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發達、科技發展、對外貿易、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一個王朝。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南宋皇城圖》陳鳴樓 繪

南明弘光王朝初立之際,經過朝中大臣的商討,所建議的一切措施是比較正確的,如興修水利開墾屯田,減輕租稅,興復海運的措施。通過這些措施,期望實現“進而圖江北”的願景。但是這些措施隨即被無休止的權力鬥爭淡忘而置之高閣,南方的經濟遭到極大破壞,無力支撐壓榨人民血汗的政權長期存在。

二、南宋與南明面臨的外部因素

宋金長期對峙,國力均衡是重要原因。金兵南下中原,撤出開封之前,冊立了北宋叛臣張邦昌為“大楚”皇帝,替金人統治黃河以南地區。金軍第二次南下失敗後,又立南宋叛臣劉豫為“大齊”皇帝,統治河南、陝西之地,以此作為金朝的屏障和南侵的基地。這都說明金的實力不足,難以有效控制廣大中原腹地。

"

南明(1644—1683年)是明朝被起義軍推翻後,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政權。包括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及明鄭時期。共歷四帝一監國,存續40年。沿用“大明”國號,史稱“南明”。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南明形勢圖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結局卻不期而然。與南明一樣,南宋政權(1127—1279年)也是偏安一隅的政權,也面臨南北對峙的形勢,甚至連南北雙方的民族屬性也十分相似。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滅亡。隨即,趙構在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繼承皇位,後遷都臨安(浙江杭州),史稱南宋。共歷經七世九位帝,存152年。南宋成為中國歷史上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的朝代,而南明卻風雨飄搖、王祚短暫,其歷史原因值得深思。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南宋形勢圖

一、南宋與南明的內部因素

(一)皇權法統

靖康之變後,金兵撤出開封時,曾冊立北宋宰相張邦昌為“大楚”皇帝,讓他替金人統治黃河以南地區。爾後,宋舊臣擁立趙構在開封即位,迅速樹立起政權的合法性。宋朝法統得以延續。雖然後來南遷,但任保持了文化正統地位。

南宋皇帝繼統有序,皇權較為穩固。宋高宗、宋孝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宋孝宗專心理政,治國有方,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經濟發展,出現“幹淳之治”的良好局面。後繼者宋光宗開始,朝政開始腐敗,前有後宮干政,後有權臣把持朝政。儘管如此,皇權依然比較穩固。此外,南宋皇帝在位時間相對較長,如宋高宗在位35年,宋寧宗在位30年,宋理宗在位40年,他們在位時間較長,有利於政權鞏固和社會發展。

南明政權是在明朝滅亡後,由明朝皇族殘部聚合而成,雖然得到了舊貴族和地主階級的支持,但其並非如南宋一樣是南遷政權,其法統地位自然不如南宋。況且北方還有農民起義軍建立起的政權,因此,南明政權無法得到南北人民的廣泛支持和同情。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另一方面,南明皇權也並不穩固。南明皇帝弘光政權(1644—1645)、隆武政權(1645—1646)、紹武政權(1646)、永曆政權(1646—1662)等政權之中,只有朱由榔維持政權超15年,其餘都政權僅維持一兩年,充分說明南明政權王祚短暫,皇權不穩。1645年,新建的南京朝廷,就發生了“大悲案”、“太子案”和“童妃案”三大疑案。唐王隆武政權、魯王政權、唐王紹武政權、桂王永曆政權、韓王定武政權等。他們為了爭正統,互相排斥,特別是南京失陷後,南明四分五裂,缺乏統一領導核心,不能合力抗清,最終難逃覆滅。

(二)民族矛盾

民族矛盾是造成宋金、南明與滿清南北對峙的原因,同時也是決定其政權存續的重要因素。北宋的滅亡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結果,南宋政權順勢而為,充當了抗金主力軍的角色,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持。如李綱、宗澤領導的抗金斗爭。宋政府南逃後,北方人民結成巡社、民兵,武裝反抗金軍的殘酷統治,湧現出以紅巾軍、八字軍、五馬山寨義軍為代表的義軍的抗金活動,有力地牽制了金兵的南下,從而支援了新建立的南宋政權,使它有可能站穩腳跟。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銳的情況下,軍民的抗金斗爭成為南宋軍民的首要任務,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會內部矛盾,增強了社會凝聚力,南宋政權也成為軍民抗金的柱石。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抗金英雄李綱

雖然同樣面臨著異族的入侵,但南明並沒有形成肩負起抗清責任。弘光政權建立,南方各地人民積極擁戴,把恢復祖國河山、拯救人民苦難的希望寄託在這個政權身上。(徐鼒:《小腆紀年》卷五)弘光元年(1645年)清朝再次宣佈薙髮令,江南一帶掀起了反薙髮的抗清鬥爭,清軍後方發生動亂,一時無力繼續南進。而南明政權忙於爭奪正統地位,嚴重的黨爭內耗與地方勢力跋扈自雄,以及對義軍的仇視,使得南明沒能肩負起抗清重任,錯失有利時機,社會陷入一片混亂,只能被清軍各個擊滅。

(三)能臣良將

自古以來能臣良將是政權穩固的基礎。南宋有經過抗金斗爭鍛鍊的良將,如韓世忠、岳飛、張浚、吳玠、吳璘等。他們粉碎了金人南下企圖,力挽危局。抗金名將韓世忠黃天蕩之戰,抗金名將岳飛健康之戰,以及張浚、吳玠、吳璘等在陝西一帶的抵抗,使金人南下失敗。當然,南宋統治階層內部也有秦檜這樣的奸佞之臣,他向宋高宗建言,“欲天下無事,須是南自南,北自北”的主張,勸其求和。即便如此,統治階層內部的爭鬥,並沒有影響到皇權統治。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精忠岳飛》劇照

南明弘光政權,系由東林黨和閹黨兩個集團所組織而成。兩派爭權奪利,致使政治腐敗。政府勒派軍餉名曰“助餉”,賣官鬻爵,賄賂公行,政治昏暗已達極點。當然,也有兵部尚書史可法這樣的能臣,提出大政方針是“亟召天下名流,以收人心”(夏允彝《倖存錄》捲上,《門戶大略》),不要以“江南片席地,儼然自足”,而要“復故土以光祖業”(史可法《史忠正公集》卷一《請進取疏》),興修水利,減輕租稅,集中兵權,整肅軍紀,鞏固國防。政治上出現新氣象。史可法是一個熱愛祖國的傑出人才,他與宋朝的岳飛、文天祥以及陸秀夫是同樣的人物。他“鞠躬致命,克盡臣節。”殉國,是與文天祥媲美的民族英雄。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史可法紀念館照片

但弘光皇帝是個傀儡,實際上政權操控在閹黨馬士英正手中。馬士英、阮大鋮阮當政,排除異己,攪亂朝綱。後引發左良玉從武昌出兵東下,以“清除君側”為名,發動內戰。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加速了弘光王朝的覆滅。

(四)社會經濟

南宋通過抗金斗爭、平定遊寇等舉措,使得政權進一步鞏固,也有利於社會安定和生產恢復。“南渡後,水田之利,富於中原,故水利大興。”(《宋史》卷一七三《食貨志》上)。南宋的圩田面積又有擴大。手工業中的紡織業,造船業都有較快發展。南宋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發達、科技發展、對外貿易、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一個王朝。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南宋皇城圖》陳鳴樓 繪

南明弘光王朝初立之際,經過朝中大臣的商討,所建議的一切措施是比較正確的,如興修水利開墾屯田,減輕租稅,興復海運的措施。通過這些措施,期望實現“進而圖江北”的願景。但是這些措施隨即被無休止的權力鬥爭淡忘而置之高閣,南方的經濟遭到極大破壞,無力支撐壓榨人民血汗的政權長期存在。

二、南宋與南明面臨的外部因素

宋金長期對峙,國力均衡是重要原因。金兵南下中原,撤出開封之前,冊立了北宋叛臣張邦昌為“大楚”皇帝,替金人統治黃河以南地區。金軍第二次南下失敗後,又立南宋叛臣劉豫為“大齊”皇帝,統治河南、陝西之地,以此作為金朝的屏障和南侵的基地。這都說明金的實力不足,難以有效控制廣大中原腹地。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影視劇中的金兵形象

金國幾度南下都不曾滅掉南宋,而南宋在宋孝宗時期以及後期也有過數次北伐,也無功而返。雙方軍事實力處於均衡狀態。南宋和金國先後訂立“紹興和議”(1141年)、“隆興和議”(1164年)、“嘉定和議”(1208年)等,雙方以淮水—大散關一線為界,形成對峙局面。南宋中後期奸佞弄權,朝政腐敗,而此時蒙古高原的蒙古人開始崛起,進行了滅金滅宋的行動。

"

南明(1644—1683年)是明朝被起義軍推翻後,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政權。包括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及明鄭時期。共歷四帝一監國,存續40年。沿用“大明”國號,史稱“南明”。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南明形勢圖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結局卻不期而然。與南明一樣,南宋政權(1127—1279年)也是偏安一隅的政權,也面臨南北對峙的形勢,甚至連南北雙方的民族屬性也十分相似。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滅亡。隨即,趙構在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繼承皇位,後遷都臨安(浙江杭州),史稱南宋。共歷經七世九位帝,存152年。南宋成為中國歷史上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科技進步的朝代,而南明卻風雨飄搖、王祚短暫,其歷史原因值得深思。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南宋形勢圖

一、南宋與南明的內部因素

(一)皇權法統

靖康之變後,金兵撤出開封時,曾冊立北宋宰相張邦昌為“大楚”皇帝,讓他替金人統治黃河以南地區。爾後,宋舊臣擁立趙構在開封即位,迅速樹立起政權的合法性。宋朝法統得以延續。雖然後來南遷,但任保持了文化正統地位。

南宋皇帝繼統有序,皇權較為穩固。宋高宗、宋孝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宋孝宗專心理政,治國有方,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經濟發展,出現“幹淳之治”的良好局面。後繼者宋光宗開始,朝政開始腐敗,前有後宮干政,後有權臣把持朝政。儘管如此,皇權依然比較穩固。此外,南宋皇帝在位時間相對較長,如宋高宗在位35年,宋寧宗在位30年,宋理宗在位40年,他們在位時間較長,有利於政權鞏固和社會發展。

南明政權是在明朝滅亡後,由明朝皇族殘部聚合而成,雖然得到了舊貴族和地主階級的支持,但其並非如南宋一樣是南遷政權,其法統地位自然不如南宋。況且北方還有農民起義軍建立起的政權,因此,南明政權無法得到南北人民的廣泛支持和同情。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另一方面,南明皇權也並不穩固。南明皇帝弘光政權(1644—1645)、隆武政權(1645—1646)、紹武政權(1646)、永曆政權(1646—1662)等政權之中,只有朱由榔維持政權超15年,其餘都政權僅維持一兩年,充分說明南明政權王祚短暫,皇權不穩。1645年,新建的南京朝廷,就發生了“大悲案”、“太子案”和“童妃案”三大疑案。唐王隆武政權、魯王政權、唐王紹武政權、桂王永曆政權、韓王定武政權等。他們為了爭正統,互相排斥,特別是南京失陷後,南明四分五裂,缺乏統一領導核心,不能合力抗清,最終難逃覆滅。

(二)民族矛盾

民族矛盾是造成宋金、南明與滿清南北對峙的原因,同時也是決定其政權存續的重要因素。北宋的滅亡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結果,南宋政權順勢而為,充當了抗金主力軍的角色,得到了廣大人民的支持。如李綱、宗澤領導的抗金斗爭。宋政府南逃後,北方人民結成巡社、民兵,武裝反抗金軍的殘酷統治,湧現出以紅巾軍、八字軍、五馬山寨義軍為代表的義軍的抗金活動,有力地牽制了金兵的南下,從而支援了新建立的南宋政權,使它有可能站穩腳跟。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銳的情況下,軍民的抗金斗爭成為南宋軍民的首要任務,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會內部矛盾,增強了社會凝聚力,南宋政權也成為軍民抗金的柱石。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抗金英雄李綱

雖然同樣面臨著異族的入侵,但南明並沒有形成肩負起抗清責任。弘光政權建立,南方各地人民積極擁戴,把恢復祖國河山、拯救人民苦難的希望寄託在這個政權身上。(徐鼒:《小腆紀年》卷五)弘光元年(1645年)清朝再次宣佈薙髮令,江南一帶掀起了反薙髮的抗清鬥爭,清軍後方發生動亂,一時無力繼續南進。而南明政權忙於爭奪正統地位,嚴重的黨爭內耗與地方勢力跋扈自雄,以及對義軍的仇視,使得南明沒能肩負起抗清重任,錯失有利時機,社會陷入一片混亂,只能被清軍各個擊滅。

(三)能臣良將

自古以來能臣良將是政權穩固的基礎。南宋有經過抗金斗爭鍛鍊的良將,如韓世忠、岳飛、張浚、吳玠、吳璘等。他們粉碎了金人南下企圖,力挽危局。抗金名將韓世忠黃天蕩之戰,抗金名將岳飛健康之戰,以及張浚、吳玠、吳璘等在陝西一帶的抵抗,使金人南下失敗。當然,南宋統治階層內部也有秦檜這樣的奸佞之臣,他向宋高宗建言,“欲天下無事,須是南自南,北自北”的主張,勸其求和。即便如此,統治階層內部的爭鬥,並沒有影響到皇權統治。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精忠岳飛》劇照

南明弘光政權,系由東林黨和閹黨兩個集團所組織而成。兩派爭權奪利,致使政治腐敗。政府勒派軍餉名曰“助餉”,賣官鬻爵,賄賂公行,政治昏暗已達極點。當然,也有兵部尚書史可法這樣的能臣,提出大政方針是“亟召天下名流,以收人心”(夏允彝《倖存錄》捲上,《門戶大略》),不要以“江南片席地,儼然自足”,而要“復故土以光祖業”(史可法《史忠正公集》卷一《請進取疏》),興修水利,減輕租稅,集中兵權,整肅軍紀,鞏固國防。政治上出現新氣象。史可法是一個熱愛祖國的傑出人才,他與宋朝的岳飛、文天祥以及陸秀夫是同樣的人物。他“鞠躬致命,克盡臣節。”殉國,是與文天祥媲美的民族英雄。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史可法紀念館照片

但弘光皇帝是個傀儡,實際上政權操控在閹黨馬士英正手中。馬士英、阮大鋮阮當政,排除異己,攪亂朝綱。後引發左良玉從武昌出兵東下,以“清除君側”為名,發動內戰。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加速了弘光王朝的覆滅。

(四)社會經濟

南宋通過抗金斗爭、平定遊寇等舉措,使得政權進一步鞏固,也有利於社會安定和生產恢復。“南渡後,水田之利,富於中原,故水利大興。”(《宋史》卷一七三《食貨志》上)。南宋的圩田面積又有擴大。手工業中的紡織業,造船業都有較快發展。南宋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發達、科技發展、對外貿易、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一個王朝。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南宋皇城圖》陳鳴樓 繪

南明弘光王朝初立之際,經過朝中大臣的商討,所建議的一切措施是比較正確的,如興修水利開墾屯田,減輕租稅,興復海運的措施。通過這些措施,期望實現“進而圖江北”的願景。但是這些措施隨即被無休止的權力鬥爭淡忘而置之高閣,南方的經濟遭到極大破壞,無力支撐壓榨人民血汗的政權長期存在。

二、南宋與南明面臨的外部因素

宋金長期對峙,國力均衡是重要原因。金兵南下中原,撤出開封之前,冊立了北宋叛臣張邦昌為“大楚”皇帝,替金人統治黃河以南地區。金軍第二次南下失敗後,又立南宋叛臣劉豫為“大齊”皇帝,統治河南、陝西之地,以此作為金朝的屏障和南侵的基地。這都說明金的實力不足,難以有效控制廣大中原腹地。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影視劇中的金兵形象

金國幾度南下都不曾滅掉南宋,而南宋在宋孝宗時期以及後期也有過數次北伐,也無功而返。雙方軍事實力處於均衡狀態。南宋和金國先後訂立“紹興和議”(1141年)、“隆興和議”(1164年)、“嘉定和議”(1208年)等,雙方以淮水—大散關一線為界,形成對峙局面。南宋中後期奸佞弄權,朝政腐敗,而此時蒙古高原的蒙古人開始崛起,進行了滅金滅宋的行動。

為什麼南宋偏安一隅能撐152年,南明39年就滅亡了?原因讓人深思

南明弘光政權建立之初,擁有黃河以南廣大的區域,和各地人民群眾的支持以及義軍的響應。如果統治者勵精圖治,積極備戰,渡河北上,進攻清軍,很有恢復祖國河山的希望。但是南明朝中東林黨和閹黨黨爭激烈,政治昏暗腐敗,不能一致對外。閹黨只求屈膝苟安,過驕奢淫逸的生活,沒有遠圖之志。當清軍正集中力量去攻剿農民軍的時候,對南京的政權暫作放任的態度。而此時的清軍正在北方鎮壓義軍,鞏固政權。政權穩固之後,清軍乘著明朝的內訌大舉南下,製造了“揚州十日”的悲慘事件。清軍俘獲了弘光帝。

文史君說

正可謂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宋金對峙的結果是雙方都衰落下去,而蒙古卻在悄然積蓄力量,蓄勢待發。300年後的南明與清,從政權的民族屬性等方面與宋金有著驚人的相似性,但歷史並沒有給南明以喘息之機。歸結起來,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南明政權內部延續了明朝黨爭造成的政治頑疾,無法根除,致使政治腐敗黑暗。這一點與南宋政權的穩固性難以比擬。二是對手問題,南宋的對手金的實力並不十分強大,雙方維持較長時期的均衡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宋金長期的對峙消耗,使得雙方均衰落下去。這樣,蒙古勢力崛起後,迅速滅掉金宋。南明的對手滿清已經擁有強大的實力,它不會給南明以喘息之機,而是順勢南下,平定東南。

總之,如果說宋金對峙如鷸蚌相爭,滿清對南明的鬥爭則是摧枯拉朽。南明的腐朽沒落已經是日暮途窮,難逃迅速覆滅的趨勢。

參考文獻:

(元)脫脫等撰:《宋史》卷一七三《食貨志》

(明)夏允彝《倖存錄》捲上《門戶大略》

(明)史可法《史忠正公集》卷一《請進取疏》)

(清)徐鼒:《小腆紀年》卷五

謝國楨:《南宋史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冀城晨光)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