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為了滿足朱可夫的要求,專家們除去了可樂的深顏色,還把包裝換成透明瓶、五角星瓶蓋,怎麼看怎麼像二鍋……啊呸,怎麼看怎麼像伏特加。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為了滿足朱可夫的要求,專家們除去了可樂的深顏色,還把包裝換成透明瓶、五角星瓶蓋,怎麼看怎麼像二鍋……啊呸,怎麼看怎麼像伏特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為了滿足朱可夫的要求,專家們除去了可樂的深顏色,還把包裝換成透明瓶、五角星瓶蓋,怎麼看怎麼像二鍋……啊呸,怎麼看怎麼像伏特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靠著朱可夫這點口子,可樂悄悄地頂著蘇聯封鎖,在當地攢下了群眾基礎,1970年蘇聯開放商品限制時,百事公司也藉機打進了蘇聯。

蘇聯人對可樂著迷後,連軍艦都能拿去當了換可樂。

1990年,蘇聯已經窮得不行了,為了繼續喝到可樂,他們拿封存的17艘潛艇、1艘巡洋艦、1艘護衛艦、1艘驅逐艦,換了價值30億美元的可樂。

這些裝備,相當於世界第六大艦隊。百事可樂,曾經擁有過全球第六大海軍!

到這份上,誰也不會再質疑可樂的威力了。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為了滿足朱可夫的要求,專家們除去了可樂的深顏色,還把包裝換成透明瓶、五角星瓶蓋,怎麼看怎麼像二鍋……啊呸,怎麼看怎麼像伏特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靠著朱可夫這點口子,可樂悄悄地頂著蘇聯封鎖,在當地攢下了群眾基礎,1970年蘇聯開放商品限制時,百事公司也藉機打進了蘇聯。

蘇聯人對可樂著迷後,連軍艦都能拿去當了換可樂。

1990年,蘇聯已經窮得不行了,為了繼續喝到可樂,他們拿封存的17艘潛艇、1艘巡洋艦、1艘護衛艦、1艘驅逐艦,換了價值30億美元的可樂。

這些裝備,相當於世界第六大艦隊。百事可樂,曾經擁有過全球第六大海軍!

到這份上,誰也不會再質疑可樂的威力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剛建國時,因為被西方封鎖禁運,中國也喝不上可樂。

那會兒,為了讓大家喝上汽水,中國廠家陸續推出了自己的碳酸飲料——非常可樂、汾煌可樂、北冰洋山海關,還有如雷貫耳的健力寶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為了滿足朱可夫的要求,專家們除去了可樂的深顏色,還把包裝換成透明瓶、五角星瓶蓋,怎麼看怎麼像二鍋……啊呸,怎麼看怎麼像伏特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靠著朱可夫這點口子,可樂悄悄地頂著蘇聯封鎖,在當地攢下了群眾基礎,1970年蘇聯開放商品限制時,百事公司也藉機打進了蘇聯。

蘇聯人對可樂著迷後,連軍艦都能拿去當了換可樂。

1990年,蘇聯已經窮得不行了,為了繼續喝到可樂,他們拿封存的17艘潛艇、1艘巡洋艦、1艘護衛艦、1艘驅逐艦,換了價值30億美元的可樂。

這些裝備,相當於世界第六大艦隊。百事可樂,曾經擁有過全球第六大海軍!

到這份上,誰也不會再質疑可樂的威力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剛建國時,因為被西方封鎖禁運,中國也喝不上可樂。

那會兒,為了讓大家喝上汽水,中國廠家陸續推出了自己的碳酸飲料——非常可樂、汾煌可樂、北冰洋山海關,還有如雷貫耳的健力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中的八家國產汽水廠,也就是老一輩熟知的“八大廠”,曾經一度風靡全國。

可惜,等改革開放後,可樂再次進入中國,帶著更先進的技術、營銷理念,還有更專業的供應鏈管理,我們的國產汽水就此衰落。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為了滿足朱可夫的要求,專家們除去了可樂的深顏色,還把包裝換成透明瓶、五角星瓶蓋,怎麼看怎麼像二鍋……啊呸,怎麼看怎麼像伏特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靠著朱可夫這點口子,可樂悄悄地頂著蘇聯封鎖,在當地攢下了群眾基礎,1970年蘇聯開放商品限制時,百事公司也藉機打進了蘇聯。

蘇聯人對可樂著迷後,連軍艦都能拿去當了換可樂。

1990年,蘇聯已經窮得不行了,為了繼續喝到可樂,他們拿封存的17艘潛艇、1艘巡洋艦、1艘護衛艦、1艘驅逐艦,換了價值30億美元的可樂。

這些裝備,相當於世界第六大艦隊。百事可樂,曾經擁有過全球第六大海軍!

到這份上,誰也不會再質疑可樂的威力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剛建國時,因為被西方封鎖禁運,中國也喝不上可樂。

那會兒,為了讓大家喝上汽水,中國廠家陸續推出了自己的碳酸飲料——非常可樂、汾煌可樂、北冰洋山海關,還有如雷貫耳的健力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中的八家國產汽水廠,也就是老一輩熟知的“八大廠”,曾經一度風靡全國。

可惜,等改革開放後,可樂再次進入中國,帶著更先進的技術、營銷理念,還有更專業的供應鏈管理,我們的國產汽水就此衰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反轉從80年代開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94年開始的招商引資熱潮,外國資本對國產的碳酸飲料帶來了巨大沖擊。

八王寺、北冰洋、正廣和、山海關、冰峰等本土汽水品牌逐漸式微,失去了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的可能性,只能在各自起家的地方賣賣情懷維持生存。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為了滿足朱可夫的要求,專家們除去了可樂的深顏色,還把包裝換成透明瓶、五角星瓶蓋,怎麼看怎麼像二鍋……啊呸,怎麼看怎麼像伏特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靠著朱可夫這點口子,可樂悄悄地頂著蘇聯封鎖,在當地攢下了群眾基礎,1970年蘇聯開放商品限制時,百事公司也藉機打進了蘇聯。

蘇聯人對可樂著迷後,連軍艦都能拿去當了換可樂。

1990年,蘇聯已經窮得不行了,為了繼續喝到可樂,他們拿封存的17艘潛艇、1艘巡洋艦、1艘護衛艦、1艘驅逐艦,換了價值30億美元的可樂。

這些裝備,相當於世界第六大艦隊。百事可樂,曾經擁有過全球第六大海軍!

到這份上,誰也不會再質疑可樂的威力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剛建國時,因為被西方封鎖禁運,中國也喝不上可樂。

那會兒,為了讓大家喝上汽水,中國廠家陸續推出了自己的碳酸飲料——非常可樂、汾煌可樂、北冰洋山海關,還有如雷貫耳的健力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中的八家國產汽水廠,也就是老一輩熟知的“八大廠”,曾經一度風靡全國。

可惜,等改革開放後,可樂再次進入中國,帶著更先進的技術、營銷理念,還有更專業的供應鏈管理,我們的國產汽水就此衰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反轉從80年代開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94年開始的招商引資熱潮,外國資本對國產的碳酸飲料帶來了巨大沖擊。

八王寺、北冰洋、正廣和、山海關、冰峰等本土汽水品牌逐漸式微,失去了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的可能性,只能在各自起家的地方賣賣情懷維持生存。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的中國飲料廠家,推出了很多運動飲料、果汁飲料。

然而,這些飲料都沒能擊敗碳酸飲料,他們能小範圍地流行,但是再也沒有到達過可比健力寶的霸主地位。

因為這些飲料不能讓人喝了還想喝。

可樂、汽水這類碳酸飲料,真正讓人慾罷不能的,是糖和咖啡因。

全世界一共有13億菸民,每天都有1.34萬人因為吸菸而死去。

但是,菸草的主要刺激成分——尼古丁,卻不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癮品,它只能排到第三位。

第二位是酒精,第一位是咖啡因——全世界每人每天都要消耗70毫克咖啡因。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為了滿足朱可夫的要求,專家們除去了可樂的深顏色,還把包裝換成透明瓶、五角星瓶蓋,怎麼看怎麼像二鍋……啊呸,怎麼看怎麼像伏特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靠著朱可夫這點口子,可樂悄悄地頂著蘇聯封鎖,在當地攢下了群眾基礎,1970年蘇聯開放商品限制時,百事公司也藉機打進了蘇聯。

蘇聯人對可樂著迷後,連軍艦都能拿去當了換可樂。

1990年,蘇聯已經窮得不行了,為了繼續喝到可樂,他們拿封存的17艘潛艇、1艘巡洋艦、1艘護衛艦、1艘驅逐艦,換了價值30億美元的可樂。

這些裝備,相當於世界第六大艦隊。百事可樂,曾經擁有過全球第六大海軍!

到這份上,誰也不會再質疑可樂的威力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剛建國時,因為被西方封鎖禁運,中國也喝不上可樂。

那會兒,為了讓大家喝上汽水,中國廠家陸續推出了自己的碳酸飲料——非常可樂、汾煌可樂、北冰洋山海關,還有如雷貫耳的健力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中的八家國產汽水廠,也就是老一輩熟知的“八大廠”,曾經一度風靡全國。

可惜,等改革開放後,可樂再次進入中國,帶著更先進的技術、營銷理念,還有更專業的供應鏈管理,我們的國產汽水就此衰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反轉從80年代開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94年開始的招商引資熱潮,外國資本對國產的碳酸飲料帶來了巨大沖擊。

八王寺、北冰洋、正廣和、山海關、冰峰等本土汽水品牌逐漸式微,失去了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的可能性,只能在各自起家的地方賣賣情懷維持生存。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的中國飲料廠家,推出了很多運動飲料、果汁飲料。

然而,這些飲料都沒能擊敗碳酸飲料,他們能小範圍地流行,但是再也沒有到達過可比健力寶的霸主地位。

因為這些飲料不能讓人喝了還想喝。

可樂、汽水這類碳酸飲料,真正讓人慾罷不能的,是糖和咖啡因。

全世界一共有13億菸民,每天都有1.34萬人因為吸菸而死去。

但是,菸草的主要刺激成分——尼古丁,卻不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癮品,它只能排到第三位。

第二位是酒精,第一位是咖啡因——全世界每人每天都要消耗70毫克咖啡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早在被做成碳酸飲料之前,可樂果就因為咖啡因含量比咖啡要高,被用作提神的藥物,但是那時候就是敲碎了直接嚼而已。

1860年,有人把可樂果摻入葡萄酒裡,做成了一種全新的提神飲料,“哪怕是一個爛醉如泥的黑人,喝了一口這個酒,也會在半小時內醒過來”。

可口可樂最早的做法和這種酒類似,當時可口可樂的名字,叫做“彭氏法國古柯酒”。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為了滿足朱可夫的要求,專家們除去了可樂的深顏色,還把包裝換成透明瓶、五角星瓶蓋,怎麼看怎麼像二鍋……啊呸,怎麼看怎麼像伏特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靠著朱可夫這點口子,可樂悄悄地頂著蘇聯封鎖,在當地攢下了群眾基礎,1970年蘇聯開放商品限制時,百事公司也藉機打進了蘇聯。

蘇聯人對可樂著迷後,連軍艦都能拿去當了換可樂。

1990年,蘇聯已經窮得不行了,為了繼續喝到可樂,他們拿封存的17艘潛艇、1艘巡洋艦、1艘護衛艦、1艘驅逐艦,換了價值30億美元的可樂。

這些裝備,相當於世界第六大艦隊。百事可樂,曾經擁有過全球第六大海軍!

到這份上,誰也不會再質疑可樂的威力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剛建國時,因為被西方封鎖禁運,中國也喝不上可樂。

那會兒,為了讓大家喝上汽水,中國廠家陸續推出了自己的碳酸飲料——非常可樂、汾煌可樂、北冰洋山海關,還有如雷貫耳的健力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中的八家國產汽水廠,也就是老一輩熟知的“八大廠”,曾經一度風靡全國。

可惜,等改革開放後,可樂再次進入中國,帶著更先進的技術、營銷理念,還有更專業的供應鏈管理,我們的國產汽水就此衰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反轉從80年代開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94年開始的招商引資熱潮,外國資本對國產的碳酸飲料帶來了巨大沖擊。

八王寺、北冰洋、正廣和、山海關、冰峰等本土汽水品牌逐漸式微,失去了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的可能性,只能在各自起家的地方賣賣情懷維持生存。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的中國飲料廠家,推出了很多運動飲料、果汁飲料。

然而,這些飲料都沒能擊敗碳酸飲料,他們能小範圍地流行,但是再也沒有到達過可比健力寶的霸主地位。

因為這些飲料不能讓人喝了還想喝。

可樂、汽水這類碳酸飲料,真正讓人慾罷不能的,是糖和咖啡因。

全世界一共有13億菸民,每天都有1.34萬人因為吸菸而死去。

但是,菸草的主要刺激成分——尼古丁,卻不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癮品,它只能排到第三位。

第二位是酒精,第一位是咖啡因——全世界每人每天都要消耗70毫克咖啡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早在被做成碳酸飲料之前,可樂果就因為咖啡因含量比咖啡要高,被用作提神的藥物,但是那時候就是敲碎了直接嚼而已。

1860年,有人把可樂果摻入葡萄酒裡,做成了一種全新的提神飲料,“哪怕是一個爛醉如泥的黑人,喝了一口這個酒,也會在半小時內醒過來”。

可口可樂最早的做法和這種酒類似,當時可口可樂的名字,叫做“彭氏法國古柯酒”。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次是糖。

從遠古開始,糖就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那會缺吃少穿,誰給自己補充的糖多,誰就能有更多熱量活下來。

只不過,古代生產力很有限,就算你是皇帝,也只能吃上口味單一、做工粗糙的糖。幾千年來,人類吃糖的慾望,都被生活水平死死壓住了。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為了滿足朱可夫的要求,專家們除去了可樂的深顏色,還把包裝換成透明瓶、五角星瓶蓋,怎麼看怎麼像二鍋……啊呸,怎麼看怎麼像伏特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靠著朱可夫這點口子,可樂悄悄地頂著蘇聯封鎖,在當地攢下了群眾基礎,1970年蘇聯開放商品限制時,百事公司也藉機打進了蘇聯。

蘇聯人對可樂著迷後,連軍艦都能拿去當了換可樂。

1990年,蘇聯已經窮得不行了,為了繼續喝到可樂,他們拿封存的17艘潛艇、1艘巡洋艦、1艘護衛艦、1艘驅逐艦,換了價值30億美元的可樂。

這些裝備,相當於世界第六大艦隊。百事可樂,曾經擁有過全球第六大海軍!

到這份上,誰也不會再質疑可樂的威力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剛建國時,因為被西方封鎖禁運,中國也喝不上可樂。

那會兒,為了讓大家喝上汽水,中國廠家陸續推出了自己的碳酸飲料——非常可樂、汾煌可樂、北冰洋山海關,還有如雷貫耳的健力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中的八家國產汽水廠,也就是老一輩熟知的“八大廠”,曾經一度風靡全國。

可惜,等改革開放後,可樂再次進入中國,帶著更先進的技術、營銷理念,還有更專業的供應鏈管理,我們的國產汽水就此衰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反轉從80年代開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94年開始的招商引資熱潮,外國資本對國產的碳酸飲料帶來了巨大沖擊。

八王寺、北冰洋、正廣和、山海關、冰峰等本土汽水品牌逐漸式微,失去了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的可能性,只能在各自起家的地方賣賣情懷維持生存。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的中國飲料廠家,推出了很多運動飲料、果汁飲料。

然而,這些飲料都沒能擊敗碳酸飲料,他們能小範圍地流行,但是再也沒有到達過可比健力寶的霸主地位。

因為這些飲料不能讓人喝了還想喝。

可樂、汽水這類碳酸飲料,真正讓人慾罷不能的,是糖和咖啡因。

全世界一共有13億菸民,每天都有1.34萬人因為吸菸而死去。

但是,菸草的主要刺激成分——尼古丁,卻不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癮品,它只能排到第三位。

第二位是酒精,第一位是咖啡因——全世界每人每天都要消耗70毫克咖啡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早在被做成碳酸飲料之前,可樂果就因為咖啡因含量比咖啡要高,被用作提神的藥物,但是那時候就是敲碎了直接嚼而已。

1860年,有人把可樂果摻入葡萄酒裡,做成了一種全新的提神飲料,“哪怕是一個爛醉如泥的黑人,喝了一口這個酒,也會在半小時內醒過來”。

可口可樂最早的做法和這種酒類似,當時可口可樂的名字,叫做“彭氏法國古柯酒”。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次是糖。

從遠古開始,糖就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那會缺吃少穿,誰給自己補充的糖多,誰就能有更多熱量活下來。

只不過,古代生產力很有限,就算你是皇帝,也只能吃上口味單一、做工粗糙的糖。幾千年來,人類吃糖的慾望,都被生活水平死死壓住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然而,工業革命的出現,給人類吃糖帶來了曙光。甘蔗、甜菜這些糖料作物,在機器的碾壓下,以飛快的速度提供了無數的糖漿。

一時間,歐美老百姓再也不愁吃糖了,英國人端起茶杯,放糖時再也不用精打細算了,法國人做的甜點,一口能把小孩甜哭。

強大的工業能力,讓“肥宅快樂糖”迅速普及,當時的中產階級看來,在喝茶、喝奶、喝可可的時候加糖,是一種極致的享受。

“不加糖的茶,喝起來就像淡而無味的酒。”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居民,在喝巴西咖啡時在杯子里加的糖之多,連湯匙都能立起來。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為了滿足朱可夫的要求,專家們除去了可樂的深顏色,還把包裝換成透明瓶、五角星瓶蓋,怎麼看怎麼像二鍋……啊呸,怎麼看怎麼像伏特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靠著朱可夫這點口子,可樂悄悄地頂著蘇聯封鎖,在當地攢下了群眾基礎,1970年蘇聯開放商品限制時,百事公司也藉機打進了蘇聯。

蘇聯人對可樂著迷後,連軍艦都能拿去當了換可樂。

1990年,蘇聯已經窮得不行了,為了繼續喝到可樂,他們拿封存的17艘潛艇、1艘巡洋艦、1艘護衛艦、1艘驅逐艦,換了價值30億美元的可樂。

這些裝備,相當於世界第六大艦隊。百事可樂,曾經擁有過全球第六大海軍!

到這份上,誰也不會再質疑可樂的威力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剛建國時,因為被西方封鎖禁運,中國也喝不上可樂。

那會兒,為了讓大家喝上汽水,中國廠家陸續推出了自己的碳酸飲料——非常可樂、汾煌可樂、北冰洋山海關,還有如雷貫耳的健力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中的八家國產汽水廠,也就是老一輩熟知的“八大廠”,曾經一度風靡全國。

可惜,等改革開放後,可樂再次進入中國,帶著更先進的技術、營銷理念,還有更專業的供應鏈管理,我們的國產汽水就此衰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反轉從80年代開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94年開始的招商引資熱潮,外國資本對國產的碳酸飲料帶來了巨大沖擊。

八王寺、北冰洋、正廣和、山海關、冰峰等本土汽水品牌逐漸式微,失去了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的可能性,只能在各自起家的地方賣賣情懷維持生存。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的中國飲料廠家,推出了很多運動飲料、果汁飲料。

然而,這些飲料都沒能擊敗碳酸飲料,他們能小範圍地流行,但是再也沒有到達過可比健力寶的霸主地位。

因為這些飲料不能讓人喝了還想喝。

可樂、汽水這類碳酸飲料,真正讓人慾罷不能的,是糖和咖啡因。

全世界一共有13億菸民,每天都有1.34萬人因為吸菸而死去。

但是,菸草的主要刺激成分——尼古丁,卻不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癮品,它只能排到第三位。

第二位是酒精,第一位是咖啡因——全世界每人每天都要消耗70毫克咖啡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早在被做成碳酸飲料之前,可樂果就因為咖啡因含量比咖啡要高,被用作提神的藥物,但是那時候就是敲碎了直接嚼而已。

1860年,有人把可樂果摻入葡萄酒裡,做成了一種全新的提神飲料,“哪怕是一個爛醉如泥的黑人,喝了一口這個酒,也會在半小時內醒過來”。

可口可樂最早的做法和這種酒類似,當時可口可樂的名字,叫做“彭氏法國古柯酒”。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次是糖。

從遠古開始,糖就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那會缺吃少穿,誰給自己補充的糖多,誰就能有更多熱量活下來。

只不過,古代生產力很有限,就算你是皇帝,也只能吃上口味單一、做工粗糙的糖。幾千年來,人類吃糖的慾望,都被生活水平死死壓住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然而,工業革命的出現,給人類吃糖帶來了曙光。甘蔗、甜菜這些糖料作物,在機器的碾壓下,以飛快的速度提供了無數的糖漿。

一時間,歐美老百姓再也不愁吃糖了,英國人端起茶杯,放糖時再也不用精打細算了,法國人做的甜點,一口能把小孩甜哭。

強大的工業能力,讓“肥宅快樂糖”迅速普及,當時的中產階級看來,在喝茶、喝奶、喝可可的時候加糖,是一種極致的享受。

“不加糖的茶,喝起來就像淡而無味的酒。”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居民,在喝巴西咖啡時在杯子里加的糖之多,連湯匙都能立起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亞洲,糖一直是調製大麻的重要成分,有時候鴉片也會加上糖。

在美洲,美國人經常嚼的菸草絲中,加了糖蜜才會受人歡迎。

人類對糖的成癮歷史太長了,以至於絕大多數人都不會認為糖是一種具有成癮性的東西。

其實是我們人類對糖成癮太久,習慣成自然了。

擁有漫長曆史的成癮物、低廉的價格、再加上天才的營銷,才是可樂能帶著碳酸飲料席捲全球,成為統治人類夏天數十年的飲料的祕訣。

可口可樂公司曾有一位在拉丁美洲的主管,想要嘗試把可口可樂中的糖和咖啡因去掉,用更健康的成分替換。

在經過無數次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地離職了。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為了滿足朱可夫的要求,專家們除去了可樂的深顏色,還把包裝換成透明瓶、五角星瓶蓋,怎麼看怎麼像二鍋……啊呸,怎麼看怎麼像伏特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靠著朱可夫這點口子,可樂悄悄地頂著蘇聯封鎖,在當地攢下了群眾基礎,1970年蘇聯開放商品限制時,百事公司也藉機打進了蘇聯。

蘇聯人對可樂著迷後,連軍艦都能拿去當了換可樂。

1990年,蘇聯已經窮得不行了,為了繼續喝到可樂,他們拿封存的17艘潛艇、1艘巡洋艦、1艘護衛艦、1艘驅逐艦,換了價值30億美元的可樂。

這些裝備,相當於世界第六大艦隊。百事可樂,曾經擁有過全球第六大海軍!

到這份上,誰也不會再質疑可樂的威力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剛建國時,因為被西方封鎖禁運,中國也喝不上可樂。

那會兒,為了讓大家喝上汽水,中國廠家陸續推出了自己的碳酸飲料——非常可樂、汾煌可樂、北冰洋山海關,還有如雷貫耳的健力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中的八家國產汽水廠,也就是老一輩熟知的“八大廠”,曾經一度風靡全國。

可惜,等改革開放後,可樂再次進入中國,帶著更先進的技術、營銷理念,還有更專業的供應鏈管理,我們的國產汽水就此衰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反轉從80年代開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94年開始的招商引資熱潮,外國資本對國產的碳酸飲料帶來了巨大沖擊。

八王寺、北冰洋、正廣和、山海關、冰峰等本土汽水品牌逐漸式微,失去了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的可能性,只能在各自起家的地方賣賣情懷維持生存。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的中國飲料廠家,推出了很多運動飲料、果汁飲料。

然而,這些飲料都沒能擊敗碳酸飲料,他們能小範圍地流行,但是再也沒有到達過可比健力寶的霸主地位。

因為這些飲料不能讓人喝了還想喝。

可樂、汽水這類碳酸飲料,真正讓人慾罷不能的,是糖和咖啡因。

全世界一共有13億菸民,每天都有1.34萬人因為吸菸而死去。

但是,菸草的主要刺激成分——尼古丁,卻不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癮品,它只能排到第三位。

第二位是酒精,第一位是咖啡因——全世界每人每天都要消耗70毫克咖啡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早在被做成碳酸飲料之前,可樂果就因為咖啡因含量比咖啡要高,被用作提神的藥物,但是那時候就是敲碎了直接嚼而已。

1860年,有人把可樂果摻入葡萄酒裡,做成了一種全新的提神飲料,“哪怕是一個爛醉如泥的黑人,喝了一口這個酒,也會在半小時內醒過來”。

可口可樂最早的做法和這種酒類似,當時可口可樂的名字,叫做“彭氏法國古柯酒”。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次是糖。

從遠古開始,糖就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那會缺吃少穿,誰給自己補充的糖多,誰就能有更多熱量活下來。

只不過,古代生產力很有限,就算你是皇帝,也只能吃上口味單一、做工粗糙的糖。幾千年來,人類吃糖的慾望,都被生活水平死死壓住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然而,工業革命的出現,給人類吃糖帶來了曙光。甘蔗、甜菜這些糖料作物,在機器的碾壓下,以飛快的速度提供了無數的糖漿。

一時間,歐美老百姓再也不愁吃糖了,英國人端起茶杯,放糖時再也不用精打細算了,法國人做的甜點,一口能把小孩甜哭。

強大的工業能力,讓“肥宅快樂糖”迅速普及,當時的中產階級看來,在喝茶、喝奶、喝可可的時候加糖,是一種極致的享受。

“不加糖的茶,喝起來就像淡而無味的酒。”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居民,在喝巴西咖啡時在杯子里加的糖之多,連湯匙都能立起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亞洲,糖一直是調製大麻的重要成分,有時候鴉片也會加上糖。

在美洲,美國人經常嚼的菸草絲中,加了糖蜜才會受人歡迎。

人類對糖的成癮歷史太長了,以至於絕大多數人都不會認為糖是一種具有成癮性的東西。

其實是我們人類對糖成癮太久,習慣成自然了。

擁有漫長曆史的成癮物、低廉的價格、再加上天才的營銷,才是可樂能帶著碳酸飲料席捲全球,成為統治人類夏天數十年的飲料的祕訣。

可口可樂公司曾有一位在拉丁美洲的主管,想要嘗試把可口可樂中的糖和咖啡因去掉,用更健康的成分替換。

在經過無數次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地離職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碳酸飲料的感覺慢慢變了,在中國人有錢之後,可樂不再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飲料了,也不再會買之前還要想一想了,而是想喝就買。

相反,自從碳酸飲料霸佔市場之後,針對碳酸飲料的各種科學研究和謠言就不絕於耳,什麼損害牙齒啊、導致骨質疏鬆啊、不利於消化啊、“可樂殺精”啊等等等等。

其中有一些是科學證實了,一些是流傳甚久的謠言。

但是甭管是真是假,這些傳聞都讓碳酸飲料被貼上了“不健康”的標籤。

而與此同時,其他飲料廠家也在努力研製新款飲料。

碳酸飲料開始逐漸走下坡路。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為了滿足朱可夫的要求,專家們除去了可樂的深顏色,還把包裝換成透明瓶、五角星瓶蓋,怎麼看怎麼像二鍋……啊呸,怎麼看怎麼像伏特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靠著朱可夫這點口子,可樂悄悄地頂著蘇聯封鎖,在當地攢下了群眾基礎,1970年蘇聯開放商品限制時,百事公司也藉機打進了蘇聯。

蘇聯人對可樂著迷後,連軍艦都能拿去當了換可樂。

1990年,蘇聯已經窮得不行了,為了繼續喝到可樂,他們拿封存的17艘潛艇、1艘巡洋艦、1艘護衛艦、1艘驅逐艦,換了價值30億美元的可樂。

這些裝備,相當於世界第六大艦隊。百事可樂,曾經擁有過全球第六大海軍!

到這份上,誰也不會再質疑可樂的威力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剛建國時,因為被西方封鎖禁運,中國也喝不上可樂。

那會兒,為了讓大家喝上汽水,中國廠家陸續推出了自己的碳酸飲料——非常可樂、汾煌可樂、北冰洋山海關,還有如雷貫耳的健力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中的八家國產汽水廠,也就是老一輩熟知的“八大廠”,曾經一度風靡全國。

可惜,等改革開放後,可樂再次進入中國,帶著更先進的技術、營銷理念,還有更專業的供應鏈管理,我們的國產汽水就此衰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反轉從80年代開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94年開始的招商引資熱潮,外國資本對國產的碳酸飲料帶來了巨大沖擊。

八王寺、北冰洋、正廣和、山海關、冰峰等本土汽水品牌逐漸式微,失去了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的可能性,只能在各自起家的地方賣賣情懷維持生存。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的中國飲料廠家,推出了很多運動飲料、果汁飲料。

然而,這些飲料都沒能擊敗碳酸飲料,他們能小範圍地流行,但是再也沒有到達過可比健力寶的霸主地位。

因為這些飲料不能讓人喝了還想喝。

可樂、汽水這類碳酸飲料,真正讓人慾罷不能的,是糖和咖啡因。

全世界一共有13億菸民,每天都有1.34萬人因為吸菸而死去。

但是,菸草的主要刺激成分——尼古丁,卻不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癮品,它只能排到第三位。

第二位是酒精,第一位是咖啡因——全世界每人每天都要消耗70毫克咖啡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早在被做成碳酸飲料之前,可樂果就因為咖啡因含量比咖啡要高,被用作提神的藥物,但是那時候就是敲碎了直接嚼而已。

1860年,有人把可樂果摻入葡萄酒裡,做成了一種全新的提神飲料,“哪怕是一個爛醉如泥的黑人,喝了一口這個酒,也會在半小時內醒過來”。

可口可樂最早的做法和這種酒類似,當時可口可樂的名字,叫做“彭氏法國古柯酒”。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次是糖。

從遠古開始,糖就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那會缺吃少穿,誰給自己補充的糖多,誰就能有更多熱量活下來。

只不過,古代生產力很有限,就算你是皇帝,也只能吃上口味單一、做工粗糙的糖。幾千年來,人類吃糖的慾望,都被生活水平死死壓住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然而,工業革命的出現,給人類吃糖帶來了曙光。甘蔗、甜菜這些糖料作物,在機器的碾壓下,以飛快的速度提供了無數的糖漿。

一時間,歐美老百姓再也不愁吃糖了,英國人端起茶杯,放糖時再也不用精打細算了,法國人做的甜點,一口能把小孩甜哭。

強大的工業能力,讓“肥宅快樂糖”迅速普及,當時的中產階級看來,在喝茶、喝奶、喝可可的時候加糖,是一種極致的享受。

“不加糖的茶,喝起來就像淡而無味的酒。”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居民,在喝巴西咖啡時在杯子里加的糖之多,連湯匙都能立起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亞洲,糖一直是調製大麻的重要成分,有時候鴉片也會加上糖。

在美洲,美國人經常嚼的菸草絲中,加了糖蜜才會受人歡迎。

人類對糖的成癮歷史太長了,以至於絕大多數人都不會認為糖是一種具有成癮性的東西。

其實是我們人類對糖成癮太久,習慣成自然了。

擁有漫長曆史的成癮物、低廉的價格、再加上天才的營銷,才是可樂能帶著碳酸飲料席捲全球,成為統治人類夏天數十年的飲料的祕訣。

可口可樂公司曾有一位在拉丁美洲的主管,想要嘗試把可口可樂中的糖和咖啡因去掉,用更健康的成分替換。

在經過無數次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地離職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碳酸飲料的感覺慢慢變了,在中國人有錢之後,可樂不再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飲料了,也不再會買之前還要想一想了,而是想喝就買。

相反,自從碳酸飲料霸佔市場之後,針對碳酸飲料的各種科學研究和謠言就不絕於耳,什麼損害牙齒啊、導致骨質疏鬆啊、不利於消化啊、“可樂殺精”啊等等等等。

其中有一些是科學證實了,一些是流傳甚久的謠言。

但是甭管是真是假,這些傳聞都讓碳酸飲料被貼上了“不健康”的標籤。

而與此同時,其他飲料廠家也在努力研製新款飲料。

碳酸飲料開始逐漸走下坡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慢慢開始嶄露頭角。

第一款現代奶茶,源自香港的蘭芳園。相比可樂,奶茶的出身沒有什麼工業色彩,反而充滿了手工業的復古氣息。

1952年,在湧來香港的難民潮中,有個叫林木河的年輕人,來投奔開大排檔的親戚,幫著家裡人經營一個小餐館。

當時的香港,經濟還沒走出戰爭陰影,滿大街賺辛苦錢的人,吃飯點不起菜,只能吃米飯配菜的“碟頭飯”,賣得最火的,是那些頂肚子、吃了有力氣的食物。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為了滿足朱可夫的要求,專家們除去了可樂的深顏色,還把包裝換成透明瓶、五角星瓶蓋,怎麼看怎麼像二鍋……啊呸,怎麼看怎麼像伏特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靠著朱可夫這點口子,可樂悄悄地頂著蘇聯封鎖,在當地攢下了群眾基礎,1970年蘇聯開放商品限制時,百事公司也藉機打進了蘇聯。

蘇聯人對可樂著迷後,連軍艦都能拿去當了換可樂。

1990年,蘇聯已經窮得不行了,為了繼續喝到可樂,他們拿封存的17艘潛艇、1艘巡洋艦、1艘護衛艦、1艘驅逐艦,換了價值30億美元的可樂。

這些裝備,相當於世界第六大艦隊。百事可樂,曾經擁有過全球第六大海軍!

到這份上,誰也不會再質疑可樂的威力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剛建國時,因為被西方封鎖禁運,中國也喝不上可樂。

那會兒,為了讓大家喝上汽水,中國廠家陸續推出了自己的碳酸飲料——非常可樂、汾煌可樂、北冰洋山海關,還有如雷貫耳的健力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中的八家國產汽水廠,也就是老一輩熟知的“八大廠”,曾經一度風靡全國。

可惜,等改革開放後,可樂再次進入中國,帶著更先進的技術、營銷理念,還有更專業的供應鏈管理,我們的國產汽水就此衰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反轉從80年代開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94年開始的招商引資熱潮,外國資本對國產的碳酸飲料帶來了巨大沖擊。

八王寺、北冰洋、正廣和、山海關、冰峰等本土汽水品牌逐漸式微,失去了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的可能性,只能在各自起家的地方賣賣情懷維持生存。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的中國飲料廠家,推出了很多運動飲料、果汁飲料。

然而,這些飲料都沒能擊敗碳酸飲料,他們能小範圍地流行,但是再也沒有到達過可比健力寶的霸主地位。

因為這些飲料不能讓人喝了還想喝。

可樂、汽水這類碳酸飲料,真正讓人慾罷不能的,是糖和咖啡因。

全世界一共有13億菸民,每天都有1.34萬人因為吸菸而死去。

但是,菸草的主要刺激成分——尼古丁,卻不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癮品,它只能排到第三位。

第二位是酒精,第一位是咖啡因——全世界每人每天都要消耗70毫克咖啡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早在被做成碳酸飲料之前,可樂果就因為咖啡因含量比咖啡要高,被用作提神的藥物,但是那時候就是敲碎了直接嚼而已。

1860年,有人把可樂果摻入葡萄酒裡,做成了一種全新的提神飲料,“哪怕是一個爛醉如泥的黑人,喝了一口這個酒,也會在半小時內醒過來”。

可口可樂最早的做法和這種酒類似,當時可口可樂的名字,叫做“彭氏法國古柯酒”。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次是糖。

從遠古開始,糖就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那會缺吃少穿,誰給自己補充的糖多,誰就能有更多熱量活下來。

只不過,古代生產力很有限,就算你是皇帝,也只能吃上口味單一、做工粗糙的糖。幾千年來,人類吃糖的慾望,都被生活水平死死壓住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然而,工業革命的出現,給人類吃糖帶來了曙光。甘蔗、甜菜這些糖料作物,在機器的碾壓下,以飛快的速度提供了無數的糖漿。

一時間,歐美老百姓再也不愁吃糖了,英國人端起茶杯,放糖時再也不用精打細算了,法國人做的甜點,一口能把小孩甜哭。

強大的工業能力,讓“肥宅快樂糖”迅速普及,當時的中產階級看來,在喝茶、喝奶、喝可可的時候加糖,是一種極致的享受。

“不加糖的茶,喝起來就像淡而無味的酒。”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居民,在喝巴西咖啡時在杯子里加的糖之多,連湯匙都能立起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亞洲,糖一直是調製大麻的重要成分,有時候鴉片也會加上糖。

在美洲,美國人經常嚼的菸草絲中,加了糖蜜才會受人歡迎。

人類對糖的成癮歷史太長了,以至於絕大多數人都不會認為糖是一種具有成癮性的東西。

其實是我們人類對糖成癮太久,習慣成自然了。

擁有漫長曆史的成癮物、低廉的價格、再加上天才的營銷,才是可樂能帶著碳酸飲料席捲全球,成為統治人類夏天數十年的飲料的祕訣。

可口可樂公司曾有一位在拉丁美洲的主管,想要嘗試把可口可樂中的糖和咖啡因去掉,用更健康的成分替換。

在經過無數次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地離職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碳酸飲料的感覺慢慢變了,在中國人有錢之後,可樂不再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飲料了,也不再會買之前還要想一想了,而是想喝就買。

相反,自從碳酸飲料霸佔市場之後,針對碳酸飲料的各種科學研究和謠言就不絕於耳,什麼損害牙齒啊、導致骨質疏鬆啊、不利於消化啊、“可樂殺精”啊等等等等。

其中有一些是科學證實了,一些是流傳甚久的謠言。

但是甭管是真是假,這些傳聞都讓碳酸飲料被貼上了“不健康”的標籤。

而與此同時,其他飲料廠家也在努力研製新款飲料。

碳酸飲料開始逐漸走下坡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慢慢開始嶄露頭角。

第一款現代奶茶,源自香港的蘭芳園。相比可樂,奶茶的出身沒有什麼工業色彩,反而充滿了手工業的復古氣息。

1952年,在湧來香港的難民潮中,有個叫林木河的年輕人,來投奔開大排檔的親戚,幫著家裡人經營一個小餐館。

當時的香港,經濟還沒走出戰爭陰影,滿大街賺辛苦錢的人,吃飯點不起菜,只能吃米飯配菜的“碟頭飯”,賣得最火的,是那些頂肚子、吃了有力氣的食物。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林木河自己就是難民,太理解這些顧客的需求了,每次遇到碼頭工人和海員來光顧,他不僅多給工人送米飯,還會配上一杯提神的濃茶。

遇到這麼豪爽好客的夥計,工人兄弟也經常送些出海買的茶葉。看著這些廉價茶葉,林木河馬上想起,自己在報紙上看到的奶茶。

那會統治香港的英國人,喝的高級下午茶都會加牛奶。而賣苦力的碼頭工人,每到下午3、4點,也需要吃點東西補充體力,好扛到8點下班才吃晚飯。

英國人能喝下午茶,咱中國工人為啥就不能喝?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為了滿足朱可夫的要求,專家們除去了可樂的深顏色,還把包裝換成透明瓶、五角星瓶蓋,怎麼看怎麼像二鍋……啊呸,怎麼看怎麼像伏特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靠著朱可夫這點口子,可樂悄悄地頂著蘇聯封鎖,在當地攢下了群眾基礎,1970年蘇聯開放商品限制時,百事公司也藉機打進了蘇聯。

蘇聯人對可樂著迷後,連軍艦都能拿去當了換可樂。

1990年,蘇聯已經窮得不行了,為了繼續喝到可樂,他們拿封存的17艘潛艇、1艘巡洋艦、1艘護衛艦、1艘驅逐艦,換了價值30億美元的可樂。

這些裝備,相當於世界第六大艦隊。百事可樂,曾經擁有過全球第六大海軍!

到這份上,誰也不會再質疑可樂的威力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剛建國時,因為被西方封鎖禁運,中國也喝不上可樂。

那會兒,為了讓大家喝上汽水,中國廠家陸續推出了自己的碳酸飲料——非常可樂、汾煌可樂、北冰洋山海關,還有如雷貫耳的健力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中的八家國產汽水廠,也就是老一輩熟知的“八大廠”,曾經一度風靡全國。

可惜,等改革開放後,可樂再次進入中國,帶著更先進的技術、營銷理念,還有更專業的供應鏈管理,我們的國產汽水就此衰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反轉從80年代開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94年開始的招商引資熱潮,外國資本對國產的碳酸飲料帶來了巨大沖擊。

八王寺、北冰洋、正廣和、山海關、冰峰等本土汽水品牌逐漸式微,失去了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的可能性,只能在各自起家的地方賣賣情懷維持生存。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的中國飲料廠家,推出了很多運動飲料、果汁飲料。

然而,這些飲料都沒能擊敗碳酸飲料,他們能小範圍地流行,但是再也沒有到達過可比健力寶的霸主地位。

因為這些飲料不能讓人喝了還想喝。

可樂、汽水這類碳酸飲料,真正讓人慾罷不能的,是糖和咖啡因。

全世界一共有13億菸民,每天都有1.34萬人因為吸菸而死去。

但是,菸草的主要刺激成分——尼古丁,卻不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癮品,它只能排到第三位。

第二位是酒精,第一位是咖啡因——全世界每人每天都要消耗70毫克咖啡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早在被做成碳酸飲料之前,可樂果就因為咖啡因含量比咖啡要高,被用作提神的藥物,但是那時候就是敲碎了直接嚼而已。

1860年,有人把可樂果摻入葡萄酒裡,做成了一種全新的提神飲料,“哪怕是一個爛醉如泥的黑人,喝了一口這個酒,也會在半小時內醒過來”。

可口可樂最早的做法和這種酒類似,當時可口可樂的名字,叫做“彭氏法國古柯酒”。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次是糖。

從遠古開始,糖就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那會缺吃少穿,誰給自己補充的糖多,誰就能有更多熱量活下來。

只不過,古代生產力很有限,就算你是皇帝,也只能吃上口味單一、做工粗糙的糖。幾千年來,人類吃糖的慾望,都被生活水平死死壓住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然而,工業革命的出現,給人類吃糖帶來了曙光。甘蔗、甜菜這些糖料作物,在機器的碾壓下,以飛快的速度提供了無數的糖漿。

一時間,歐美老百姓再也不愁吃糖了,英國人端起茶杯,放糖時再也不用精打細算了,法國人做的甜點,一口能把小孩甜哭。

強大的工業能力,讓“肥宅快樂糖”迅速普及,當時的中產階級看來,在喝茶、喝奶、喝可可的時候加糖,是一種極致的享受。

“不加糖的茶,喝起來就像淡而無味的酒。”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居民,在喝巴西咖啡時在杯子里加的糖之多,連湯匙都能立起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亞洲,糖一直是調製大麻的重要成分,有時候鴉片也會加上糖。

在美洲,美國人經常嚼的菸草絲中,加了糖蜜才會受人歡迎。

人類對糖的成癮歷史太長了,以至於絕大多數人都不會認為糖是一種具有成癮性的東西。

其實是我們人類對糖成癮太久,習慣成自然了。

擁有漫長曆史的成癮物、低廉的價格、再加上天才的營銷,才是可樂能帶著碳酸飲料席捲全球,成為統治人類夏天數十年的飲料的祕訣。

可口可樂公司曾有一位在拉丁美洲的主管,想要嘗試把可口可樂中的糖和咖啡因去掉,用更健康的成分替換。

在經過無數次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地離職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碳酸飲料的感覺慢慢變了,在中國人有錢之後,可樂不再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飲料了,也不再會買之前還要想一想了,而是想喝就買。

相反,自從碳酸飲料霸佔市場之後,針對碳酸飲料的各種科學研究和謠言就不絕於耳,什麼損害牙齒啊、導致骨質疏鬆啊、不利於消化啊、“可樂殺精”啊等等等等。

其中有一些是科學證實了,一些是流傳甚久的謠言。

但是甭管是真是假,這些傳聞都讓碳酸飲料被貼上了“不健康”的標籤。

而與此同時,其他飲料廠家也在努力研製新款飲料。

碳酸飲料開始逐漸走下坡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慢慢開始嶄露頭角。

第一款現代奶茶,源自香港的蘭芳園。相比可樂,奶茶的出身沒有什麼工業色彩,反而充滿了手工業的復古氣息。

1952年,在湧來香港的難民潮中,有個叫林木河的年輕人,來投奔開大排檔的親戚,幫著家裡人經營一個小餐館。

當時的香港,經濟還沒走出戰爭陰影,滿大街賺辛苦錢的人,吃飯點不起菜,只能吃米飯配菜的“碟頭飯”,賣得最火的,是那些頂肚子、吃了有力氣的食物。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林木河自己就是難民,太理解這些顧客的需求了,每次遇到碼頭工人和海員來光顧,他不僅多給工人送米飯,還會配上一杯提神的濃茶。

遇到這麼豪爽好客的夥計,工人兄弟也經常送些出海買的茶葉。看著這些廉價茶葉,林木河馬上想起,自己在報紙上看到的奶茶。

那會統治香港的英國人,喝的高級下午茶都會加牛奶。而賣苦力的碼頭工人,每到下午3、4點,也需要吃點東西補充體力,好扛到8點下班才吃晚飯。

英國人能喝下午茶,咱中國工人為啥就不能喝?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於是,林木河就把工人送他的斯里蘭卡茶葉,配上牛奶和糖,給老兄弟們品嚐。說來奇怪,劣質的斯里蘭卡茶,配上劣質的牛奶,味道居然還不錯。

因為工人幹體力活太多,喜歡吃味重的,林木河就反其道行之,把原本該清淡品嚐的茶,專門煮得特別濃郁,牛奶也用水分最少的濃縮奶。

濃濃的咖啡因,配上大勺白糖,林木河的“蘭芳園”奶茶,就這樣誕生了。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為了滿足朱可夫的要求,專家們除去了可樂的深顏色,還把包裝換成透明瓶、五角星瓶蓋,怎麼看怎麼像二鍋……啊呸,怎麼看怎麼像伏特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靠著朱可夫這點口子,可樂悄悄地頂著蘇聯封鎖,在當地攢下了群眾基礎,1970年蘇聯開放商品限制時,百事公司也藉機打進了蘇聯。

蘇聯人對可樂著迷後,連軍艦都能拿去當了換可樂。

1990年,蘇聯已經窮得不行了,為了繼續喝到可樂,他們拿封存的17艘潛艇、1艘巡洋艦、1艘護衛艦、1艘驅逐艦,換了價值30億美元的可樂。

這些裝備,相當於世界第六大艦隊。百事可樂,曾經擁有過全球第六大海軍!

到這份上,誰也不會再質疑可樂的威力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剛建國時,因為被西方封鎖禁運,中國也喝不上可樂。

那會兒,為了讓大家喝上汽水,中國廠家陸續推出了自己的碳酸飲料——非常可樂、汾煌可樂、北冰洋山海關,還有如雷貫耳的健力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中的八家國產汽水廠,也就是老一輩熟知的“八大廠”,曾經一度風靡全國。

可惜,等改革開放後,可樂再次進入中國,帶著更先進的技術、營銷理念,還有更專業的供應鏈管理,我們的國產汽水就此衰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反轉從80年代開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94年開始的招商引資熱潮,外國資本對國產的碳酸飲料帶來了巨大沖擊。

八王寺、北冰洋、正廣和、山海關、冰峰等本土汽水品牌逐漸式微,失去了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的可能性,只能在各自起家的地方賣賣情懷維持生存。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的中國飲料廠家,推出了很多運動飲料、果汁飲料。

然而,這些飲料都沒能擊敗碳酸飲料,他們能小範圍地流行,但是再也沒有到達過可比健力寶的霸主地位。

因為這些飲料不能讓人喝了還想喝。

可樂、汽水這類碳酸飲料,真正讓人慾罷不能的,是糖和咖啡因。

全世界一共有13億菸民,每天都有1.34萬人因為吸菸而死去。

但是,菸草的主要刺激成分——尼古丁,卻不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癮品,它只能排到第三位。

第二位是酒精,第一位是咖啡因——全世界每人每天都要消耗70毫克咖啡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早在被做成碳酸飲料之前,可樂果就因為咖啡因含量比咖啡要高,被用作提神的藥物,但是那時候就是敲碎了直接嚼而已。

1860年,有人把可樂果摻入葡萄酒裡,做成了一種全新的提神飲料,“哪怕是一個爛醉如泥的黑人,喝了一口這個酒,也會在半小時內醒過來”。

可口可樂最早的做法和這種酒類似,當時可口可樂的名字,叫做“彭氏法國古柯酒”。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次是糖。

從遠古開始,糖就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那會缺吃少穿,誰給自己補充的糖多,誰就能有更多熱量活下來。

只不過,古代生產力很有限,就算你是皇帝,也只能吃上口味單一、做工粗糙的糖。幾千年來,人類吃糖的慾望,都被生活水平死死壓住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然而,工業革命的出現,給人類吃糖帶來了曙光。甘蔗、甜菜這些糖料作物,在機器的碾壓下,以飛快的速度提供了無數的糖漿。

一時間,歐美老百姓再也不愁吃糖了,英國人端起茶杯,放糖時再也不用精打細算了,法國人做的甜點,一口能把小孩甜哭。

強大的工業能力,讓“肥宅快樂糖”迅速普及,當時的中產階級看來,在喝茶、喝奶、喝可可的時候加糖,是一種極致的享受。

“不加糖的茶,喝起來就像淡而無味的酒。”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居民,在喝巴西咖啡時在杯子里加的糖之多,連湯匙都能立起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亞洲,糖一直是調製大麻的重要成分,有時候鴉片也會加上糖。

在美洲,美國人經常嚼的菸草絲中,加了糖蜜才會受人歡迎。

人類對糖的成癮歷史太長了,以至於絕大多數人都不會認為糖是一種具有成癮性的東西。

其實是我們人類對糖成癮太久,習慣成自然了。

擁有漫長曆史的成癮物、低廉的價格、再加上天才的營銷,才是可樂能帶著碳酸飲料席捲全球,成為統治人類夏天數十年的飲料的祕訣。

可口可樂公司曾有一位在拉丁美洲的主管,想要嘗試把可口可樂中的糖和咖啡因去掉,用更健康的成分替換。

在經過無數次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地離職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碳酸飲料的感覺慢慢變了,在中國人有錢之後,可樂不再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飲料了,也不再會買之前還要想一想了,而是想喝就買。

相反,自從碳酸飲料霸佔市場之後,針對碳酸飲料的各種科學研究和謠言就不絕於耳,什麼損害牙齒啊、導致骨質疏鬆啊、不利於消化啊、“可樂殺精”啊等等等等。

其中有一些是科學證實了,一些是流傳甚久的謠言。

但是甭管是真是假,這些傳聞都讓碳酸飲料被貼上了“不健康”的標籤。

而與此同時,其他飲料廠家也在努力研製新款飲料。

碳酸飲料開始逐漸走下坡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慢慢開始嶄露頭角。

第一款現代奶茶,源自香港的蘭芳園。相比可樂,奶茶的出身沒有什麼工業色彩,反而充滿了手工業的復古氣息。

1952年,在湧來香港的難民潮中,有個叫林木河的年輕人,來投奔開大排檔的親戚,幫著家裡人經營一個小餐館。

當時的香港,經濟還沒走出戰爭陰影,滿大街賺辛苦錢的人,吃飯點不起菜,只能吃米飯配菜的“碟頭飯”,賣得最火的,是那些頂肚子、吃了有力氣的食物。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林木河自己就是難民,太理解這些顧客的需求了,每次遇到碼頭工人和海員來光顧,他不僅多給工人送米飯,還會配上一杯提神的濃茶。

遇到這麼豪爽好客的夥計,工人兄弟也經常送些出海買的茶葉。看著這些廉價茶葉,林木河馬上想起,自己在報紙上看到的奶茶。

那會統治香港的英國人,喝的高級下午茶都會加牛奶。而賣苦力的碼頭工人,每到下午3、4點,也需要吃點東西補充體力,好扛到8點下班才吃晚飯。

英國人能喝下午茶,咱中國工人為啥就不能喝?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於是,林木河就把工人送他的斯里蘭卡茶葉,配上牛奶和糖,給老兄弟們品嚐。說來奇怪,劣質的斯里蘭卡茶,配上劣質的牛奶,味道居然還不錯。

因為工人幹體力活太多,喜歡吃味重的,林木河就反其道行之,把原本該清淡品嚐的茶,專門煮得特別濃郁,牛奶也用水分最少的濃縮奶。

濃濃的咖啡因,配上大勺白糖,林木河的“蘭芳園”奶茶,就這樣誕生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在工人圈子裡出名後,連辦公室的職員也開始喝了起來,加上英國人帶來的下午茶風俗,港式奶茶火遍全香港。

相比碳酸飲料的標準化生產,做奶茶沒啥祕訣,全靠老闆用料誠實、手藝經驗足,能熬得住鍋爐前反覆煮茶的高溫辛苦。

而當時,香港遍地流民,最不缺的就是能吃苦的人,他們學著林木河,推著小推車,到工廠、大廈外,賣著自己新鮮做的奶茶。

奶茶慢慢走入了大眾的視線。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為了滿足朱可夫的要求,專家們除去了可樂的深顏色,還把包裝換成透明瓶、五角星瓶蓋,怎麼看怎麼像二鍋……啊呸,怎麼看怎麼像伏特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靠著朱可夫這點口子,可樂悄悄地頂著蘇聯封鎖,在當地攢下了群眾基礎,1970年蘇聯開放商品限制時,百事公司也藉機打進了蘇聯。

蘇聯人對可樂著迷後,連軍艦都能拿去當了換可樂。

1990年,蘇聯已經窮得不行了,為了繼續喝到可樂,他們拿封存的17艘潛艇、1艘巡洋艦、1艘護衛艦、1艘驅逐艦,換了價值30億美元的可樂。

這些裝備,相當於世界第六大艦隊。百事可樂,曾經擁有過全球第六大海軍!

到這份上,誰也不會再質疑可樂的威力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剛建國時,因為被西方封鎖禁運,中國也喝不上可樂。

那會兒,為了讓大家喝上汽水,中國廠家陸續推出了自己的碳酸飲料——非常可樂、汾煌可樂、北冰洋山海關,還有如雷貫耳的健力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中的八家國產汽水廠,也就是老一輩熟知的“八大廠”,曾經一度風靡全國。

可惜,等改革開放後,可樂再次進入中國,帶著更先進的技術、營銷理念,還有更專業的供應鏈管理,我們的國產汽水就此衰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反轉從80年代開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94年開始的招商引資熱潮,外國資本對國產的碳酸飲料帶來了巨大沖擊。

八王寺、北冰洋、正廣和、山海關、冰峰等本土汽水品牌逐漸式微,失去了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的可能性,只能在各自起家的地方賣賣情懷維持生存。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的中國飲料廠家,推出了很多運動飲料、果汁飲料。

然而,這些飲料都沒能擊敗碳酸飲料,他們能小範圍地流行,但是再也沒有到達過可比健力寶的霸主地位。

因為這些飲料不能讓人喝了還想喝。

可樂、汽水這類碳酸飲料,真正讓人慾罷不能的,是糖和咖啡因。

全世界一共有13億菸民,每天都有1.34萬人因為吸菸而死去。

但是,菸草的主要刺激成分——尼古丁,卻不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癮品,它只能排到第三位。

第二位是酒精,第一位是咖啡因——全世界每人每天都要消耗70毫克咖啡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早在被做成碳酸飲料之前,可樂果就因為咖啡因含量比咖啡要高,被用作提神的藥物,但是那時候就是敲碎了直接嚼而已。

1860年,有人把可樂果摻入葡萄酒裡,做成了一種全新的提神飲料,“哪怕是一個爛醉如泥的黑人,喝了一口這個酒,也會在半小時內醒過來”。

可口可樂最早的做法和這種酒類似,當時可口可樂的名字,叫做“彭氏法國古柯酒”。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次是糖。

從遠古開始,糖就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那會缺吃少穿,誰給自己補充的糖多,誰就能有更多熱量活下來。

只不過,古代生產力很有限,就算你是皇帝,也只能吃上口味單一、做工粗糙的糖。幾千年來,人類吃糖的慾望,都被生活水平死死壓住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然而,工業革命的出現,給人類吃糖帶來了曙光。甘蔗、甜菜這些糖料作物,在機器的碾壓下,以飛快的速度提供了無數的糖漿。

一時間,歐美老百姓再也不愁吃糖了,英國人端起茶杯,放糖時再也不用精打細算了,法國人做的甜點,一口能把小孩甜哭。

強大的工業能力,讓“肥宅快樂糖”迅速普及,當時的中產階級看來,在喝茶、喝奶、喝可可的時候加糖,是一種極致的享受。

“不加糖的茶,喝起來就像淡而無味的酒。”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居民,在喝巴西咖啡時在杯子里加的糖之多,連湯匙都能立起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亞洲,糖一直是調製大麻的重要成分,有時候鴉片也會加上糖。

在美洲,美國人經常嚼的菸草絲中,加了糖蜜才會受人歡迎。

人類對糖的成癮歷史太長了,以至於絕大多數人都不會認為糖是一種具有成癮性的東西。

其實是我們人類對糖成癮太久,習慣成自然了。

擁有漫長曆史的成癮物、低廉的價格、再加上天才的營銷,才是可樂能帶著碳酸飲料席捲全球,成為統治人類夏天數十年的飲料的祕訣。

可口可樂公司曾有一位在拉丁美洲的主管,想要嘗試把可口可樂中的糖和咖啡因去掉,用更健康的成分替換。

在經過無數次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地離職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碳酸飲料的感覺慢慢變了,在中國人有錢之後,可樂不再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飲料了,也不再會買之前還要想一想了,而是想喝就買。

相反,自從碳酸飲料霸佔市場之後,針對碳酸飲料的各種科學研究和謠言就不絕於耳,什麼損害牙齒啊、導致骨質疏鬆啊、不利於消化啊、“可樂殺精”啊等等等等。

其中有一些是科學證實了,一些是流傳甚久的謠言。

但是甭管是真是假,這些傳聞都讓碳酸飲料被貼上了“不健康”的標籤。

而與此同時,其他飲料廠家也在努力研製新款飲料。

碳酸飲料開始逐漸走下坡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慢慢開始嶄露頭角。

第一款現代奶茶,源自香港的蘭芳園。相比可樂,奶茶的出身沒有什麼工業色彩,反而充滿了手工業的復古氣息。

1952年,在湧來香港的難民潮中,有個叫林木河的年輕人,來投奔開大排檔的親戚,幫著家裡人經營一個小餐館。

當時的香港,經濟還沒走出戰爭陰影,滿大街賺辛苦錢的人,吃飯點不起菜,只能吃米飯配菜的“碟頭飯”,賣得最火的,是那些頂肚子、吃了有力氣的食物。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林木河自己就是難民,太理解這些顧客的需求了,每次遇到碼頭工人和海員來光顧,他不僅多給工人送米飯,還會配上一杯提神的濃茶。

遇到這麼豪爽好客的夥計,工人兄弟也經常送些出海買的茶葉。看著這些廉價茶葉,林木河馬上想起,自己在報紙上看到的奶茶。

那會統治香港的英國人,喝的高級下午茶都會加牛奶。而賣苦力的碼頭工人,每到下午3、4點,也需要吃點東西補充體力,好扛到8點下班才吃晚飯。

英國人能喝下午茶,咱中國工人為啥就不能喝?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於是,林木河就把工人送他的斯里蘭卡茶葉,配上牛奶和糖,給老兄弟們品嚐。說來奇怪,劣質的斯里蘭卡茶,配上劣質的牛奶,味道居然還不錯。

因為工人幹體力活太多,喜歡吃味重的,林木河就反其道行之,把原本該清淡品嚐的茶,專門煮得特別濃郁,牛奶也用水分最少的濃縮奶。

濃濃的咖啡因,配上大勺白糖,林木河的“蘭芳園”奶茶,就這樣誕生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在工人圈子裡出名後,連辦公室的職員也開始喝了起來,加上英國人帶來的下午茶風俗,港式奶茶火遍全香港。

相比碳酸飲料的標準化生產,做奶茶沒啥祕訣,全靠老闆用料誠實、手藝經驗足,能熬得住鍋爐前反覆煮茶的高溫辛苦。

而當時,香港遍地流民,最不缺的就是能吃苦的人,他們學著林木河,推著小推車,到工廠、大廈外,賣著自己新鮮做的奶茶。

奶茶慢慢走入了大眾的視線。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類似的奶茶也在臺灣出現了,還誕生了春水堂等臺灣老字號,臺灣老闆們把港式奶茶的白糖,換成更甜的黑糖,用的茶葉味道則稍淡一些。

為了加強口感,春水堂還在奶茶里加了木薯粉圓,做成了現在的“珍珠奶茶”

這時的奶茶界裡,香港奶茶以茶味醇厚著稱,臺灣則以鮮甜、配料豐富見長。兩派各有千秋,難分高下。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為了滿足朱可夫的要求,專家們除去了可樂的深顏色,還把包裝換成透明瓶、五角星瓶蓋,怎麼看怎麼像二鍋……啊呸,怎麼看怎麼像伏特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靠著朱可夫這點口子,可樂悄悄地頂著蘇聯封鎖,在當地攢下了群眾基礎,1970年蘇聯開放商品限制時,百事公司也藉機打進了蘇聯。

蘇聯人對可樂著迷後,連軍艦都能拿去當了換可樂。

1990年,蘇聯已經窮得不行了,為了繼續喝到可樂,他們拿封存的17艘潛艇、1艘巡洋艦、1艘護衛艦、1艘驅逐艦,換了價值30億美元的可樂。

這些裝備,相當於世界第六大艦隊。百事可樂,曾經擁有過全球第六大海軍!

到這份上,誰也不會再質疑可樂的威力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剛建國時,因為被西方封鎖禁運,中國也喝不上可樂。

那會兒,為了讓大家喝上汽水,中國廠家陸續推出了自己的碳酸飲料——非常可樂、汾煌可樂、北冰洋山海關,還有如雷貫耳的健力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中的八家國產汽水廠,也就是老一輩熟知的“八大廠”,曾經一度風靡全國。

可惜,等改革開放後,可樂再次進入中國,帶著更先進的技術、營銷理念,還有更專業的供應鏈管理,我們的國產汽水就此衰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反轉從80年代開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94年開始的招商引資熱潮,外國資本對國產的碳酸飲料帶來了巨大沖擊。

八王寺、北冰洋、正廣和、山海關、冰峰等本土汽水品牌逐漸式微,失去了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的可能性,只能在各自起家的地方賣賣情懷維持生存。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的中國飲料廠家,推出了很多運動飲料、果汁飲料。

然而,這些飲料都沒能擊敗碳酸飲料,他們能小範圍地流行,但是再也沒有到達過可比健力寶的霸主地位。

因為這些飲料不能讓人喝了還想喝。

可樂、汽水這類碳酸飲料,真正讓人慾罷不能的,是糖和咖啡因。

全世界一共有13億菸民,每天都有1.34萬人因為吸菸而死去。

但是,菸草的主要刺激成分——尼古丁,卻不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癮品,它只能排到第三位。

第二位是酒精,第一位是咖啡因——全世界每人每天都要消耗70毫克咖啡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早在被做成碳酸飲料之前,可樂果就因為咖啡因含量比咖啡要高,被用作提神的藥物,但是那時候就是敲碎了直接嚼而已。

1860年,有人把可樂果摻入葡萄酒裡,做成了一種全新的提神飲料,“哪怕是一個爛醉如泥的黑人,喝了一口這個酒,也會在半小時內醒過來”。

可口可樂最早的做法和這種酒類似,當時可口可樂的名字,叫做“彭氏法國古柯酒”。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次是糖。

從遠古開始,糖就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那會缺吃少穿,誰給自己補充的糖多,誰就能有更多熱量活下來。

只不過,古代生產力很有限,就算你是皇帝,也只能吃上口味單一、做工粗糙的糖。幾千年來,人類吃糖的慾望,都被生活水平死死壓住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然而,工業革命的出現,給人類吃糖帶來了曙光。甘蔗、甜菜這些糖料作物,在機器的碾壓下,以飛快的速度提供了無數的糖漿。

一時間,歐美老百姓再也不愁吃糖了,英國人端起茶杯,放糖時再也不用精打細算了,法國人做的甜點,一口能把小孩甜哭。

強大的工業能力,讓“肥宅快樂糖”迅速普及,當時的中產階級看來,在喝茶、喝奶、喝可可的時候加糖,是一種極致的享受。

“不加糖的茶,喝起來就像淡而無味的酒。”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居民,在喝巴西咖啡時在杯子里加的糖之多,連湯匙都能立起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亞洲,糖一直是調製大麻的重要成分,有時候鴉片也會加上糖。

在美洲,美國人經常嚼的菸草絲中,加了糖蜜才會受人歡迎。

人類對糖的成癮歷史太長了,以至於絕大多數人都不會認為糖是一種具有成癮性的東西。

其實是我們人類對糖成癮太久,習慣成自然了。

擁有漫長曆史的成癮物、低廉的價格、再加上天才的營銷,才是可樂能帶著碳酸飲料席捲全球,成為統治人類夏天數十年的飲料的祕訣。

可口可樂公司曾有一位在拉丁美洲的主管,想要嘗試把可口可樂中的糖和咖啡因去掉,用更健康的成分替換。

在經過無數次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地離職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碳酸飲料的感覺慢慢變了,在中國人有錢之後,可樂不再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飲料了,也不再會買之前還要想一想了,而是想喝就買。

相反,自從碳酸飲料霸佔市場之後,針對碳酸飲料的各種科學研究和謠言就不絕於耳,什麼損害牙齒啊、導致骨質疏鬆啊、不利於消化啊、“可樂殺精”啊等等等等。

其中有一些是科學證實了,一些是流傳甚久的謠言。

但是甭管是真是假,這些傳聞都讓碳酸飲料被貼上了“不健康”的標籤。

而與此同時,其他飲料廠家也在努力研製新款飲料。

碳酸飲料開始逐漸走下坡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慢慢開始嶄露頭角。

第一款現代奶茶,源自香港的蘭芳園。相比可樂,奶茶的出身沒有什麼工業色彩,反而充滿了手工業的復古氣息。

1952年,在湧來香港的難民潮中,有個叫林木河的年輕人,來投奔開大排檔的親戚,幫著家裡人經營一個小餐館。

當時的香港,經濟還沒走出戰爭陰影,滿大街賺辛苦錢的人,吃飯點不起菜,只能吃米飯配菜的“碟頭飯”,賣得最火的,是那些頂肚子、吃了有力氣的食物。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林木河自己就是難民,太理解這些顧客的需求了,每次遇到碼頭工人和海員來光顧,他不僅多給工人送米飯,還會配上一杯提神的濃茶。

遇到這麼豪爽好客的夥計,工人兄弟也經常送些出海買的茶葉。看著這些廉價茶葉,林木河馬上想起,自己在報紙上看到的奶茶。

那會統治香港的英國人,喝的高級下午茶都會加牛奶。而賣苦力的碼頭工人,每到下午3、4點,也需要吃點東西補充體力,好扛到8點下班才吃晚飯。

英國人能喝下午茶,咱中國工人為啥就不能喝?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於是,林木河就把工人送他的斯里蘭卡茶葉,配上牛奶和糖,給老兄弟們品嚐。說來奇怪,劣質的斯里蘭卡茶,配上劣質的牛奶,味道居然還不錯。

因為工人幹體力活太多,喜歡吃味重的,林木河就反其道行之,把原本該清淡品嚐的茶,專門煮得特別濃郁,牛奶也用水分最少的濃縮奶。

濃濃的咖啡因,配上大勺白糖,林木河的“蘭芳園”奶茶,就這樣誕生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在工人圈子裡出名後,連辦公室的職員也開始喝了起來,加上英國人帶來的下午茶風俗,港式奶茶火遍全香港。

相比碳酸飲料的標準化生產,做奶茶沒啥祕訣,全靠老闆用料誠實、手藝經驗足,能熬得住鍋爐前反覆煮茶的高溫辛苦。

而當時,香港遍地流民,最不缺的就是能吃苦的人,他們學著林木河,推著小推車,到工廠、大廈外,賣著自己新鮮做的奶茶。

奶茶慢慢走入了大眾的視線。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類似的奶茶也在臺灣出現了,還誕生了春水堂等臺灣老字號,臺灣老闆們把港式奶茶的白糖,換成更甜的黑糖,用的茶葉味道則稍淡一些。

為了加強口感,春水堂還在奶茶里加了木薯粉圓,做成了現在的“珍珠奶茶”

這時的奶茶界裡,香港奶茶以茶味醇厚著稱,臺灣則以鮮甜、配料豐富見長。兩派各有千秋,難分高下。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兩派奶茶雖然更高大上,也有了糖和咖啡因,但做一杯奶茶的功夫,流水線上能造百罐碳酸飲料,奶茶在速度上還不如碳酸飲料。

然而,到90年代,遇上了工業化的奶茶,終於在碳酸飲料霸佔的江湖中,創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先是在臺灣,出現了手搖杯封口機、耐高溫塑料杯。原本只能在店裡喝的奶茶,現在一灌裝封口,馬上就可以帶著走了。

有了外帶,茶餐廳可以不設座位,免去了許多鋪租,奶茶成本也大大壓低了。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為了滿足朱可夫的要求,專家們除去了可樂的深顏色,還把包裝換成透明瓶、五角星瓶蓋,怎麼看怎麼像二鍋……啊呸,怎麼看怎麼像伏特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靠著朱可夫這點口子,可樂悄悄地頂著蘇聯封鎖,在當地攢下了群眾基礎,1970年蘇聯開放商品限制時,百事公司也藉機打進了蘇聯。

蘇聯人對可樂著迷後,連軍艦都能拿去當了換可樂。

1990年,蘇聯已經窮得不行了,為了繼續喝到可樂,他們拿封存的17艘潛艇、1艘巡洋艦、1艘護衛艦、1艘驅逐艦,換了價值30億美元的可樂。

這些裝備,相當於世界第六大艦隊。百事可樂,曾經擁有過全球第六大海軍!

到這份上,誰也不會再質疑可樂的威力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剛建國時,因為被西方封鎖禁運,中國也喝不上可樂。

那會兒,為了讓大家喝上汽水,中國廠家陸續推出了自己的碳酸飲料——非常可樂、汾煌可樂、北冰洋山海關,還有如雷貫耳的健力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中的八家國產汽水廠,也就是老一輩熟知的“八大廠”,曾經一度風靡全國。

可惜,等改革開放後,可樂再次進入中國,帶著更先進的技術、營銷理念,還有更專業的供應鏈管理,我們的國產汽水就此衰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反轉從80年代開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94年開始的招商引資熱潮,外國資本對國產的碳酸飲料帶來了巨大沖擊。

八王寺、北冰洋、正廣和、山海關、冰峰等本土汽水品牌逐漸式微,失去了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的可能性,只能在各自起家的地方賣賣情懷維持生存。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的中國飲料廠家,推出了很多運動飲料、果汁飲料。

然而,這些飲料都沒能擊敗碳酸飲料,他們能小範圍地流行,但是再也沒有到達過可比健力寶的霸主地位。

因為這些飲料不能讓人喝了還想喝。

可樂、汽水這類碳酸飲料,真正讓人慾罷不能的,是糖和咖啡因。

全世界一共有13億菸民,每天都有1.34萬人因為吸菸而死去。

但是,菸草的主要刺激成分——尼古丁,卻不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癮品,它只能排到第三位。

第二位是酒精,第一位是咖啡因——全世界每人每天都要消耗70毫克咖啡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早在被做成碳酸飲料之前,可樂果就因為咖啡因含量比咖啡要高,被用作提神的藥物,但是那時候就是敲碎了直接嚼而已。

1860年,有人把可樂果摻入葡萄酒裡,做成了一種全新的提神飲料,“哪怕是一個爛醉如泥的黑人,喝了一口這個酒,也會在半小時內醒過來”。

可口可樂最早的做法和這種酒類似,當時可口可樂的名字,叫做“彭氏法國古柯酒”。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次是糖。

從遠古開始,糖就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那會缺吃少穿,誰給自己補充的糖多,誰就能有更多熱量活下來。

只不過,古代生產力很有限,就算你是皇帝,也只能吃上口味單一、做工粗糙的糖。幾千年來,人類吃糖的慾望,都被生活水平死死壓住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然而,工業革命的出現,給人類吃糖帶來了曙光。甘蔗、甜菜這些糖料作物,在機器的碾壓下,以飛快的速度提供了無數的糖漿。

一時間,歐美老百姓再也不愁吃糖了,英國人端起茶杯,放糖時再也不用精打細算了,法國人做的甜點,一口能把小孩甜哭。

強大的工業能力,讓“肥宅快樂糖”迅速普及,當時的中產階級看來,在喝茶、喝奶、喝可可的時候加糖,是一種極致的享受。

“不加糖的茶,喝起來就像淡而無味的酒。”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居民,在喝巴西咖啡時在杯子里加的糖之多,連湯匙都能立起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亞洲,糖一直是調製大麻的重要成分,有時候鴉片也會加上糖。

在美洲,美國人經常嚼的菸草絲中,加了糖蜜才會受人歡迎。

人類對糖的成癮歷史太長了,以至於絕大多數人都不會認為糖是一種具有成癮性的東西。

其實是我們人類對糖成癮太久,習慣成自然了。

擁有漫長曆史的成癮物、低廉的價格、再加上天才的營銷,才是可樂能帶著碳酸飲料席捲全球,成為統治人類夏天數十年的飲料的祕訣。

可口可樂公司曾有一位在拉丁美洲的主管,想要嘗試把可口可樂中的糖和咖啡因去掉,用更健康的成分替換。

在經過無數次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地離職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碳酸飲料的感覺慢慢變了,在中國人有錢之後,可樂不再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飲料了,也不再會買之前還要想一想了,而是想喝就買。

相反,自從碳酸飲料霸佔市場之後,針對碳酸飲料的各種科學研究和謠言就不絕於耳,什麼損害牙齒啊、導致骨質疏鬆啊、不利於消化啊、“可樂殺精”啊等等等等。

其中有一些是科學證實了,一些是流傳甚久的謠言。

但是甭管是真是假,這些傳聞都讓碳酸飲料被貼上了“不健康”的標籤。

而與此同時,其他飲料廠家也在努力研製新款飲料。

碳酸飲料開始逐漸走下坡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慢慢開始嶄露頭角。

第一款現代奶茶,源自香港的蘭芳園。相比可樂,奶茶的出身沒有什麼工業色彩,反而充滿了手工業的復古氣息。

1952年,在湧來香港的難民潮中,有個叫林木河的年輕人,來投奔開大排檔的親戚,幫著家裡人經營一個小餐館。

當時的香港,經濟還沒走出戰爭陰影,滿大街賺辛苦錢的人,吃飯點不起菜,只能吃米飯配菜的“碟頭飯”,賣得最火的,是那些頂肚子、吃了有力氣的食物。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林木河自己就是難民,太理解這些顧客的需求了,每次遇到碼頭工人和海員來光顧,他不僅多給工人送米飯,還會配上一杯提神的濃茶。

遇到這麼豪爽好客的夥計,工人兄弟也經常送些出海買的茶葉。看著這些廉價茶葉,林木河馬上想起,自己在報紙上看到的奶茶。

那會統治香港的英國人,喝的高級下午茶都會加牛奶。而賣苦力的碼頭工人,每到下午3、4點,也需要吃點東西補充體力,好扛到8點下班才吃晚飯。

英國人能喝下午茶,咱中國工人為啥就不能喝?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於是,林木河就把工人送他的斯里蘭卡茶葉,配上牛奶和糖,給老兄弟們品嚐。說來奇怪,劣質的斯里蘭卡茶,配上劣質的牛奶,味道居然還不錯。

因為工人幹體力活太多,喜歡吃味重的,林木河就反其道行之,把原本該清淡品嚐的茶,專門煮得特別濃郁,牛奶也用水分最少的濃縮奶。

濃濃的咖啡因,配上大勺白糖,林木河的“蘭芳園”奶茶,就這樣誕生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在工人圈子裡出名後,連辦公室的職員也開始喝了起來,加上英國人帶來的下午茶風俗,港式奶茶火遍全香港。

相比碳酸飲料的標準化生產,做奶茶沒啥祕訣,全靠老闆用料誠實、手藝經驗足,能熬得住鍋爐前反覆煮茶的高溫辛苦。

而當時,香港遍地流民,最不缺的就是能吃苦的人,他們學著林木河,推著小推車,到工廠、大廈外,賣著自己新鮮做的奶茶。

奶茶慢慢走入了大眾的視線。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類似的奶茶也在臺灣出現了,還誕生了春水堂等臺灣老字號,臺灣老闆們把港式奶茶的白糖,換成更甜的黑糖,用的茶葉味道則稍淡一些。

為了加強口感,春水堂還在奶茶里加了木薯粉圓,做成了現在的“珍珠奶茶”

這時的奶茶界裡,香港奶茶以茶味醇厚著稱,臺灣則以鮮甜、配料豐富見長。兩派各有千秋,難分高下。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兩派奶茶雖然更高大上,也有了糖和咖啡因,但做一杯奶茶的功夫,流水線上能造百罐碳酸飲料,奶茶在速度上還不如碳酸飲料。

然而,到90年代,遇上了工業化的奶茶,終於在碳酸飲料霸佔的江湖中,創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先是在臺灣,出現了手搖杯封口機、耐高溫塑料杯。原本只能在店裡喝的奶茶,現在一灌裝封口,馬上就可以帶著走了。

有了外帶,茶餐廳可以不設座位,免去了許多鋪租,奶茶成本也大大壓低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第一個把封口塑料杯奶茶引入大陸地區的,是臺灣奶茶“快可立”,第一家內地分店設在首都北京,這也是大部分90後喝的第一杯正宗奶茶。

那時,快可立奶茶是個新鮮玩意,他們一改用新鮮茶葉的奶茶傳統,用的是茶葉粉和奶精,不僅速度快,一杯只要2元,價格並不比汽水貴多少。

況且“奶茶”兩個字,怎麼聽著都比碳酸飲料健康,不少家長還帶著孩子一起喝。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為了滿足朱可夫的要求,專家們除去了可樂的深顏色,還把包裝換成透明瓶、五角星瓶蓋,怎麼看怎麼像二鍋……啊呸,怎麼看怎麼像伏特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靠著朱可夫這點口子,可樂悄悄地頂著蘇聯封鎖,在當地攢下了群眾基礎,1970年蘇聯開放商品限制時,百事公司也藉機打進了蘇聯。

蘇聯人對可樂著迷後,連軍艦都能拿去當了換可樂。

1990年,蘇聯已經窮得不行了,為了繼續喝到可樂,他們拿封存的17艘潛艇、1艘巡洋艦、1艘護衛艦、1艘驅逐艦,換了價值30億美元的可樂。

這些裝備,相當於世界第六大艦隊。百事可樂,曾經擁有過全球第六大海軍!

到這份上,誰也不會再質疑可樂的威力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剛建國時,因為被西方封鎖禁運,中國也喝不上可樂。

那會兒,為了讓大家喝上汽水,中國廠家陸續推出了自己的碳酸飲料——非常可樂、汾煌可樂、北冰洋山海關,還有如雷貫耳的健力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中的八家國產汽水廠,也就是老一輩熟知的“八大廠”,曾經一度風靡全國。

可惜,等改革開放後,可樂再次進入中國,帶著更先進的技術、營銷理念,還有更專業的供應鏈管理,我們的國產汽水就此衰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反轉從80年代開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94年開始的招商引資熱潮,外國資本對國產的碳酸飲料帶來了巨大沖擊。

八王寺、北冰洋、正廣和、山海關、冰峰等本土汽水品牌逐漸式微,失去了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的可能性,只能在各自起家的地方賣賣情懷維持生存。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的中國飲料廠家,推出了很多運動飲料、果汁飲料。

然而,這些飲料都沒能擊敗碳酸飲料,他們能小範圍地流行,但是再也沒有到達過可比健力寶的霸主地位。

因為這些飲料不能讓人喝了還想喝。

可樂、汽水這類碳酸飲料,真正讓人慾罷不能的,是糖和咖啡因。

全世界一共有13億菸民,每天都有1.34萬人因為吸菸而死去。

但是,菸草的主要刺激成分——尼古丁,卻不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癮品,它只能排到第三位。

第二位是酒精,第一位是咖啡因——全世界每人每天都要消耗70毫克咖啡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早在被做成碳酸飲料之前,可樂果就因為咖啡因含量比咖啡要高,被用作提神的藥物,但是那時候就是敲碎了直接嚼而已。

1860年,有人把可樂果摻入葡萄酒裡,做成了一種全新的提神飲料,“哪怕是一個爛醉如泥的黑人,喝了一口這個酒,也會在半小時內醒過來”。

可口可樂最早的做法和這種酒類似,當時可口可樂的名字,叫做“彭氏法國古柯酒”。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次是糖。

從遠古開始,糖就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那會缺吃少穿,誰給自己補充的糖多,誰就能有更多熱量活下來。

只不過,古代生產力很有限,就算你是皇帝,也只能吃上口味單一、做工粗糙的糖。幾千年來,人類吃糖的慾望,都被生活水平死死壓住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然而,工業革命的出現,給人類吃糖帶來了曙光。甘蔗、甜菜這些糖料作物,在機器的碾壓下,以飛快的速度提供了無數的糖漿。

一時間,歐美老百姓再也不愁吃糖了,英國人端起茶杯,放糖時再也不用精打細算了,法國人做的甜點,一口能把小孩甜哭。

強大的工業能力,讓“肥宅快樂糖”迅速普及,當時的中產階級看來,在喝茶、喝奶、喝可可的時候加糖,是一種極致的享受。

“不加糖的茶,喝起來就像淡而無味的酒。”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居民,在喝巴西咖啡時在杯子里加的糖之多,連湯匙都能立起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亞洲,糖一直是調製大麻的重要成分,有時候鴉片也會加上糖。

在美洲,美國人經常嚼的菸草絲中,加了糖蜜才會受人歡迎。

人類對糖的成癮歷史太長了,以至於絕大多數人都不會認為糖是一種具有成癮性的東西。

其實是我們人類對糖成癮太久,習慣成自然了。

擁有漫長曆史的成癮物、低廉的價格、再加上天才的營銷,才是可樂能帶著碳酸飲料席捲全球,成為統治人類夏天數十年的飲料的祕訣。

可口可樂公司曾有一位在拉丁美洲的主管,想要嘗試把可口可樂中的糖和咖啡因去掉,用更健康的成分替換。

在經過無數次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地離職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碳酸飲料的感覺慢慢變了,在中國人有錢之後,可樂不再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飲料了,也不再會買之前還要想一想了,而是想喝就買。

相反,自從碳酸飲料霸佔市場之後,針對碳酸飲料的各種科學研究和謠言就不絕於耳,什麼損害牙齒啊、導致骨質疏鬆啊、不利於消化啊、“可樂殺精”啊等等等等。

其中有一些是科學證實了,一些是流傳甚久的謠言。

但是甭管是真是假,這些傳聞都讓碳酸飲料被貼上了“不健康”的標籤。

而與此同時,其他飲料廠家也在努力研製新款飲料。

碳酸飲料開始逐漸走下坡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慢慢開始嶄露頭角。

第一款現代奶茶,源自香港的蘭芳園。相比可樂,奶茶的出身沒有什麼工業色彩,反而充滿了手工業的復古氣息。

1952年,在湧來香港的難民潮中,有個叫林木河的年輕人,來投奔開大排檔的親戚,幫著家裡人經營一個小餐館。

當時的香港,經濟還沒走出戰爭陰影,滿大街賺辛苦錢的人,吃飯點不起菜,只能吃米飯配菜的“碟頭飯”,賣得最火的,是那些頂肚子、吃了有力氣的食物。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林木河自己就是難民,太理解這些顧客的需求了,每次遇到碼頭工人和海員來光顧,他不僅多給工人送米飯,還會配上一杯提神的濃茶。

遇到這麼豪爽好客的夥計,工人兄弟也經常送些出海買的茶葉。看著這些廉價茶葉,林木河馬上想起,自己在報紙上看到的奶茶。

那會統治香港的英國人,喝的高級下午茶都會加牛奶。而賣苦力的碼頭工人,每到下午3、4點,也需要吃點東西補充體力,好扛到8點下班才吃晚飯。

英國人能喝下午茶,咱中國工人為啥就不能喝?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於是,林木河就把工人送他的斯里蘭卡茶葉,配上牛奶和糖,給老兄弟們品嚐。說來奇怪,劣質的斯里蘭卡茶,配上劣質的牛奶,味道居然還不錯。

因為工人幹體力活太多,喜歡吃味重的,林木河就反其道行之,把原本該清淡品嚐的茶,專門煮得特別濃郁,牛奶也用水分最少的濃縮奶。

濃濃的咖啡因,配上大勺白糖,林木河的“蘭芳園”奶茶,就這樣誕生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在工人圈子裡出名後,連辦公室的職員也開始喝了起來,加上英國人帶來的下午茶風俗,港式奶茶火遍全香港。

相比碳酸飲料的標準化生產,做奶茶沒啥祕訣,全靠老闆用料誠實、手藝經驗足,能熬得住鍋爐前反覆煮茶的高溫辛苦。

而當時,香港遍地流民,最不缺的就是能吃苦的人,他們學著林木河,推著小推車,到工廠、大廈外,賣著自己新鮮做的奶茶。

奶茶慢慢走入了大眾的視線。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類似的奶茶也在臺灣出現了,還誕生了春水堂等臺灣老字號,臺灣老闆們把港式奶茶的白糖,換成更甜的黑糖,用的茶葉味道則稍淡一些。

為了加強口感,春水堂還在奶茶里加了木薯粉圓,做成了現在的“珍珠奶茶”

這時的奶茶界裡,香港奶茶以茶味醇厚著稱,臺灣則以鮮甜、配料豐富見長。兩派各有千秋,難分高下。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兩派奶茶雖然更高大上,也有了糖和咖啡因,但做一杯奶茶的功夫,流水線上能造百罐碳酸飲料,奶茶在速度上還不如碳酸飲料。

然而,到90年代,遇上了工業化的奶茶,終於在碳酸飲料霸佔的江湖中,創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先是在臺灣,出現了手搖杯封口機、耐高溫塑料杯。原本只能在店裡喝的奶茶,現在一灌裝封口,馬上就可以帶著走了。

有了外帶,茶餐廳可以不設座位,免去了許多鋪租,奶茶成本也大大壓低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第一個把封口塑料杯奶茶引入大陸地區的,是臺灣奶茶“快可立”,第一家內地分店設在首都北京,這也是大部分90後喝的第一杯正宗奶茶。

那時,快可立奶茶是個新鮮玩意,他們一改用新鮮茶葉的奶茶傳統,用的是茶葉粉和奶精,不僅速度快,一杯只要2元,價格並不比汽水貴多少。

況且“奶茶”兩個字,怎麼聽著都比碳酸飲料健康,不少家長還帶著孩子一起喝。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1998~1999兩年間,快可立以每天平均兩家加盟店的速度,在中國迅速擴張。除了臺灣奶茶,還陸續推出港式奶茶。

然而,快可立趕上了大陸經濟跑馬圈地的飛速時代,大陸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模仿者,大卡司、蜜雪冰城、地下鐵陸續出現。

儘管他們用著更粗糙的茶渣、價格更廉價的奶精,但卻不妨礙他們把奶茶店鋪滿全國,生意賺得盆滿缽滿。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為了滿足朱可夫的要求,專家們除去了可樂的深顏色,還把包裝換成透明瓶、五角星瓶蓋,怎麼看怎麼像二鍋……啊呸,怎麼看怎麼像伏特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靠著朱可夫這點口子,可樂悄悄地頂著蘇聯封鎖,在當地攢下了群眾基礎,1970年蘇聯開放商品限制時,百事公司也藉機打進了蘇聯。

蘇聯人對可樂著迷後,連軍艦都能拿去當了換可樂。

1990年,蘇聯已經窮得不行了,為了繼續喝到可樂,他們拿封存的17艘潛艇、1艘巡洋艦、1艘護衛艦、1艘驅逐艦,換了價值30億美元的可樂。

這些裝備,相當於世界第六大艦隊。百事可樂,曾經擁有過全球第六大海軍!

到這份上,誰也不會再質疑可樂的威力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剛建國時,因為被西方封鎖禁運,中國也喝不上可樂。

那會兒,為了讓大家喝上汽水,中國廠家陸續推出了自己的碳酸飲料——非常可樂、汾煌可樂、北冰洋山海關,還有如雷貫耳的健力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中的八家國產汽水廠,也就是老一輩熟知的“八大廠”,曾經一度風靡全國。

可惜,等改革開放後,可樂再次進入中國,帶著更先進的技術、營銷理念,還有更專業的供應鏈管理,我們的國產汽水就此衰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反轉從80年代開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94年開始的招商引資熱潮,外國資本對國產的碳酸飲料帶來了巨大沖擊。

八王寺、北冰洋、正廣和、山海關、冰峰等本土汽水品牌逐漸式微,失去了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的可能性,只能在各自起家的地方賣賣情懷維持生存。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的中國飲料廠家,推出了很多運動飲料、果汁飲料。

然而,這些飲料都沒能擊敗碳酸飲料,他們能小範圍地流行,但是再也沒有到達過可比健力寶的霸主地位。

因為這些飲料不能讓人喝了還想喝。

可樂、汽水這類碳酸飲料,真正讓人慾罷不能的,是糖和咖啡因。

全世界一共有13億菸民,每天都有1.34萬人因為吸菸而死去。

但是,菸草的主要刺激成分——尼古丁,卻不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癮品,它只能排到第三位。

第二位是酒精,第一位是咖啡因——全世界每人每天都要消耗70毫克咖啡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早在被做成碳酸飲料之前,可樂果就因為咖啡因含量比咖啡要高,被用作提神的藥物,但是那時候就是敲碎了直接嚼而已。

1860年,有人把可樂果摻入葡萄酒裡,做成了一種全新的提神飲料,“哪怕是一個爛醉如泥的黑人,喝了一口這個酒,也會在半小時內醒過來”。

可口可樂最早的做法和這種酒類似,當時可口可樂的名字,叫做“彭氏法國古柯酒”。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次是糖。

從遠古開始,糖就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那會缺吃少穿,誰給自己補充的糖多,誰就能有更多熱量活下來。

只不過,古代生產力很有限,就算你是皇帝,也只能吃上口味單一、做工粗糙的糖。幾千年來,人類吃糖的慾望,都被生活水平死死壓住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然而,工業革命的出現,給人類吃糖帶來了曙光。甘蔗、甜菜這些糖料作物,在機器的碾壓下,以飛快的速度提供了無數的糖漿。

一時間,歐美老百姓再也不愁吃糖了,英國人端起茶杯,放糖時再也不用精打細算了,法國人做的甜點,一口能把小孩甜哭。

強大的工業能力,讓“肥宅快樂糖”迅速普及,當時的中產階級看來,在喝茶、喝奶、喝可可的時候加糖,是一種極致的享受。

“不加糖的茶,喝起來就像淡而無味的酒。”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居民,在喝巴西咖啡時在杯子里加的糖之多,連湯匙都能立起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亞洲,糖一直是調製大麻的重要成分,有時候鴉片也會加上糖。

在美洲,美國人經常嚼的菸草絲中,加了糖蜜才會受人歡迎。

人類對糖的成癮歷史太長了,以至於絕大多數人都不會認為糖是一種具有成癮性的東西。

其實是我們人類對糖成癮太久,習慣成自然了。

擁有漫長曆史的成癮物、低廉的價格、再加上天才的營銷,才是可樂能帶著碳酸飲料席捲全球,成為統治人類夏天數十年的飲料的祕訣。

可口可樂公司曾有一位在拉丁美洲的主管,想要嘗試把可口可樂中的糖和咖啡因去掉,用更健康的成分替換。

在經過無數次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地離職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碳酸飲料的感覺慢慢變了,在中國人有錢之後,可樂不再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飲料了,也不再會買之前還要想一想了,而是想喝就買。

相反,自從碳酸飲料霸佔市場之後,針對碳酸飲料的各種科學研究和謠言就不絕於耳,什麼損害牙齒啊、導致骨質疏鬆啊、不利於消化啊、“可樂殺精”啊等等等等。

其中有一些是科學證實了,一些是流傳甚久的謠言。

但是甭管是真是假,這些傳聞都讓碳酸飲料被貼上了“不健康”的標籤。

而與此同時,其他飲料廠家也在努力研製新款飲料。

碳酸飲料開始逐漸走下坡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慢慢開始嶄露頭角。

第一款現代奶茶,源自香港的蘭芳園。相比可樂,奶茶的出身沒有什麼工業色彩,反而充滿了手工業的復古氣息。

1952年,在湧來香港的難民潮中,有個叫林木河的年輕人,來投奔開大排檔的親戚,幫著家裡人經營一個小餐館。

當時的香港,經濟還沒走出戰爭陰影,滿大街賺辛苦錢的人,吃飯點不起菜,只能吃米飯配菜的“碟頭飯”,賣得最火的,是那些頂肚子、吃了有力氣的食物。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林木河自己就是難民,太理解這些顧客的需求了,每次遇到碼頭工人和海員來光顧,他不僅多給工人送米飯,還會配上一杯提神的濃茶。

遇到這麼豪爽好客的夥計,工人兄弟也經常送些出海買的茶葉。看著這些廉價茶葉,林木河馬上想起,自己在報紙上看到的奶茶。

那會統治香港的英國人,喝的高級下午茶都會加牛奶。而賣苦力的碼頭工人,每到下午3、4點,也需要吃點東西補充體力,好扛到8點下班才吃晚飯。

英國人能喝下午茶,咱中國工人為啥就不能喝?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於是,林木河就把工人送他的斯里蘭卡茶葉,配上牛奶和糖,給老兄弟們品嚐。說來奇怪,劣質的斯里蘭卡茶,配上劣質的牛奶,味道居然還不錯。

因為工人幹體力活太多,喜歡吃味重的,林木河就反其道行之,把原本該清淡品嚐的茶,專門煮得特別濃郁,牛奶也用水分最少的濃縮奶。

濃濃的咖啡因,配上大勺白糖,林木河的“蘭芳園”奶茶,就這樣誕生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在工人圈子裡出名後,連辦公室的職員也開始喝了起來,加上英國人帶來的下午茶風俗,港式奶茶火遍全香港。

相比碳酸飲料的標準化生產,做奶茶沒啥祕訣,全靠老闆用料誠實、手藝經驗足,能熬得住鍋爐前反覆煮茶的高溫辛苦。

而當時,香港遍地流民,最不缺的就是能吃苦的人,他們學著林木河,推著小推車,到工廠、大廈外,賣著自己新鮮做的奶茶。

奶茶慢慢走入了大眾的視線。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類似的奶茶也在臺灣出現了,還誕生了春水堂等臺灣老字號,臺灣老闆們把港式奶茶的白糖,換成更甜的黑糖,用的茶葉味道則稍淡一些。

為了加強口感,春水堂還在奶茶里加了木薯粉圓,做成了現在的“珍珠奶茶”

這時的奶茶界裡,香港奶茶以茶味醇厚著稱,臺灣則以鮮甜、配料豐富見長。兩派各有千秋,難分高下。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兩派奶茶雖然更高大上,也有了糖和咖啡因,但做一杯奶茶的功夫,流水線上能造百罐碳酸飲料,奶茶在速度上還不如碳酸飲料。

然而,到90年代,遇上了工業化的奶茶,終於在碳酸飲料霸佔的江湖中,創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先是在臺灣,出現了手搖杯封口機、耐高溫塑料杯。原本只能在店裡喝的奶茶,現在一灌裝封口,馬上就可以帶著走了。

有了外帶,茶餐廳可以不設座位,免去了許多鋪租,奶茶成本也大大壓低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第一個把封口塑料杯奶茶引入大陸地區的,是臺灣奶茶“快可立”,第一家內地分店設在首都北京,這也是大部分90後喝的第一杯正宗奶茶。

那時,快可立奶茶是個新鮮玩意,他們一改用新鮮茶葉的奶茶傳統,用的是茶葉粉和奶精,不僅速度快,一杯只要2元,價格並不比汽水貴多少。

況且“奶茶”兩個字,怎麼聽著都比碳酸飲料健康,不少家長還帶著孩子一起喝。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1998~1999兩年間,快可立以每天平均兩家加盟店的速度,在中國迅速擴張。除了臺灣奶茶,還陸續推出港式奶茶。

然而,快可立趕上了大陸經濟跑馬圈地的飛速時代,大陸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模仿者,大卡司、蜜雪冰城、地下鐵陸續出現。

儘管他們用著更粗糙的茶渣、價格更廉價的奶精,但卻不妨礙他們把奶茶店鋪滿全國,生意賺得盆滿缽滿。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很快,快可立和麥當勞、肯德基一起,成了爸媽獎勵小孩考好成績的禮物。

但是實際上,奶茶讓人覺得“好喝”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用茶粉和奶精沖泡的工業奶茶,少不了咖啡因和糖:


1杯奶茶的咖啡因含量=4杯咖啡=8罐紅牛。

1杯奶茶的糖分含量=5罐可樂=13塊方糖。

多倍的糖和咖啡因=多倍的快樂。

人類的飲品發展了數百年,終於從一份簡單的快樂,發展到了各種糖類和咖啡因的花式多重疊加快樂。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為了滿足朱可夫的要求,專家們除去了可樂的深顏色,還把包裝換成透明瓶、五角星瓶蓋,怎麼看怎麼像二鍋……啊呸,怎麼看怎麼像伏特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靠著朱可夫這點口子,可樂悄悄地頂著蘇聯封鎖,在當地攢下了群眾基礎,1970年蘇聯開放商品限制時,百事公司也藉機打進了蘇聯。

蘇聯人對可樂著迷後,連軍艦都能拿去當了換可樂。

1990年,蘇聯已經窮得不行了,為了繼續喝到可樂,他們拿封存的17艘潛艇、1艘巡洋艦、1艘護衛艦、1艘驅逐艦,換了價值30億美元的可樂。

這些裝備,相當於世界第六大艦隊。百事可樂,曾經擁有過全球第六大海軍!

到這份上,誰也不會再質疑可樂的威力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剛建國時,因為被西方封鎖禁運,中國也喝不上可樂。

那會兒,為了讓大家喝上汽水,中國廠家陸續推出了自己的碳酸飲料——非常可樂、汾煌可樂、北冰洋山海關,還有如雷貫耳的健力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中的八家國產汽水廠,也就是老一輩熟知的“八大廠”,曾經一度風靡全國。

可惜,等改革開放後,可樂再次進入中國,帶著更先進的技術、營銷理念,還有更專業的供應鏈管理,我們的國產汽水就此衰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反轉從80年代開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94年開始的招商引資熱潮,外國資本對國產的碳酸飲料帶來了巨大沖擊。

八王寺、北冰洋、正廣和、山海關、冰峰等本土汽水品牌逐漸式微,失去了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的可能性,只能在各自起家的地方賣賣情懷維持生存。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的中國飲料廠家,推出了很多運動飲料、果汁飲料。

然而,這些飲料都沒能擊敗碳酸飲料,他們能小範圍地流行,但是再也沒有到達過可比健力寶的霸主地位。

因為這些飲料不能讓人喝了還想喝。

可樂、汽水這類碳酸飲料,真正讓人慾罷不能的,是糖和咖啡因。

全世界一共有13億菸民,每天都有1.34萬人因為吸菸而死去。

但是,菸草的主要刺激成分——尼古丁,卻不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癮品,它只能排到第三位。

第二位是酒精,第一位是咖啡因——全世界每人每天都要消耗70毫克咖啡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早在被做成碳酸飲料之前,可樂果就因為咖啡因含量比咖啡要高,被用作提神的藥物,但是那時候就是敲碎了直接嚼而已。

1860年,有人把可樂果摻入葡萄酒裡,做成了一種全新的提神飲料,“哪怕是一個爛醉如泥的黑人,喝了一口這個酒,也會在半小時內醒過來”。

可口可樂最早的做法和這種酒類似,當時可口可樂的名字,叫做“彭氏法國古柯酒”。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次是糖。

從遠古開始,糖就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那會缺吃少穿,誰給自己補充的糖多,誰就能有更多熱量活下來。

只不過,古代生產力很有限,就算你是皇帝,也只能吃上口味單一、做工粗糙的糖。幾千年來,人類吃糖的慾望,都被生活水平死死壓住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然而,工業革命的出現,給人類吃糖帶來了曙光。甘蔗、甜菜這些糖料作物,在機器的碾壓下,以飛快的速度提供了無數的糖漿。

一時間,歐美老百姓再也不愁吃糖了,英國人端起茶杯,放糖時再也不用精打細算了,法國人做的甜點,一口能把小孩甜哭。

強大的工業能力,讓“肥宅快樂糖”迅速普及,當時的中產階級看來,在喝茶、喝奶、喝可可的時候加糖,是一種極致的享受。

“不加糖的茶,喝起來就像淡而無味的酒。”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居民,在喝巴西咖啡時在杯子里加的糖之多,連湯匙都能立起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亞洲,糖一直是調製大麻的重要成分,有時候鴉片也會加上糖。

在美洲,美國人經常嚼的菸草絲中,加了糖蜜才會受人歡迎。

人類對糖的成癮歷史太長了,以至於絕大多數人都不會認為糖是一種具有成癮性的東西。

其實是我們人類對糖成癮太久,習慣成自然了。

擁有漫長曆史的成癮物、低廉的價格、再加上天才的營銷,才是可樂能帶著碳酸飲料席捲全球,成為統治人類夏天數十年的飲料的祕訣。

可口可樂公司曾有一位在拉丁美洲的主管,想要嘗試把可口可樂中的糖和咖啡因去掉,用更健康的成分替換。

在經過無數次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地離職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碳酸飲料的感覺慢慢變了,在中國人有錢之後,可樂不再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飲料了,也不再會買之前還要想一想了,而是想喝就買。

相反,自從碳酸飲料霸佔市場之後,針對碳酸飲料的各種科學研究和謠言就不絕於耳,什麼損害牙齒啊、導致骨質疏鬆啊、不利於消化啊、“可樂殺精”啊等等等等。

其中有一些是科學證實了,一些是流傳甚久的謠言。

但是甭管是真是假,這些傳聞都讓碳酸飲料被貼上了“不健康”的標籤。

而與此同時,其他飲料廠家也在努力研製新款飲料。

碳酸飲料開始逐漸走下坡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慢慢開始嶄露頭角。

第一款現代奶茶,源自香港的蘭芳園。相比可樂,奶茶的出身沒有什麼工業色彩,反而充滿了手工業的復古氣息。

1952年,在湧來香港的難民潮中,有個叫林木河的年輕人,來投奔開大排檔的親戚,幫著家裡人經營一個小餐館。

當時的香港,經濟還沒走出戰爭陰影,滿大街賺辛苦錢的人,吃飯點不起菜,只能吃米飯配菜的“碟頭飯”,賣得最火的,是那些頂肚子、吃了有力氣的食物。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林木河自己就是難民,太理解這些顧客的需求了,每次遇到碼頭工人和海員來光顧,他不僅多給工人送米飯,還會配上一杯提神的濃茶。

遇到這麼豪爽好客的夥計,工人兄弟也經常送些出海買的茶葉。看著這些廉價茶葉,林木河馬上想起,自己在報紙上看到的奶茶。

那會統治香港的英國人,喝的高級下午茶都會加牛奶。而賣苦力的碼頭工人,每到下午3、4點,也需要吃點東西補充體力,好扛到8點下班才吃晚飯。

英國人能喝下午茶,咱中國工人為啥就不能喝?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於是,林木河就把工人送他的斯里蘭卡茶葉,配上牛奶和糖,給老兄弟們品嚐。說來奇怪,劣質的斯里蘭卡茶,配上劣質的牛奶,味道居然還不錯。

因為工人幹體力活太多,喜歡吃味重的,林木河就反其道行之,把原本該清淡品嚐的茶,專門煮得特別濃郁,牛奶也用水分最少的濃縮奶。

濃濃的咖啡因,配上大勺白糖,林木河的“蘭芳園”奶茶,就這樣誕生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在工人圈子裡出名後,連辦公室的職員也開始喝了起來,加上英國人帶來的下午茶風俗,港式奶茶火遍全香港。

相比碳酸飲料的標準化生產,做奶茶沒啥祕訣,全靠老闆用料誠實、手藝經驗足,能熬得住鍋爐前反覆煮茶的高溫辛苦。

而當時,香港遍地流民,最不缺的就是能吃苦的人,他們學著林木河,推著小推車,到工廠、大廈外,賣著自己新鮮做的奶茶。

奶茶慢慢走入了大眾的視線。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類似的奶茶也在臺灣出現了,還誕生了春水堂等臺灣老字號,臺灣老闆們把港式奶茶的白糖,換成更甜的黑糖,用的茶葉味道則稍淡一些。

為了加強口感,春水堂還在奶茶里加了木薯粉圓,做成了現在的“珍珠奶茶”

這時的奶茶界裡,香港奶茶以茶味醇厚著稱,臺灣則以鮮甜、配料豐富見長。兩派各有千秋,難分高下。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兩派奶茶雖然更高大上,也有了糖和咖啡因,但做一杯奶茶的功夫,流水線上能造百罐碳酸飲料,奶茶在速度上還不如碳酸飲料。

然而,到90年代,遇上了工業化的奶茶,終於在碳酸飲料霸佔的江湖中,創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先是在臺灣,出現了手搖杯封口機、耐高溫塑料杯。原本只能在店裡喝的奶茶,現在一灌裝封口,馬上就可以帶著走了。

有了外帶,茶餐廳可以不設座位,免去了許多鋪租,奶茶成本也大大壓低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第一個把封口塑料杯奶茶引入大陸地區的,是臺灣奶茶“快可立”,第一家內地分店設在首都北京,這也是大部分90後喝的第一杯正宗奶茶。

那時,快可立奶茶是個新鮮玩意,他們一改用新鮮茶葉的奶茶傳統,用的是茶葉粉和奶精,不僅速度快,一杯只要2元,價格並不比汽水貴多少。

況且“奶茶”兩個字,怎麼聽著都比碳酸飲料健康,不少家長還帶著孩子一起喝。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1998~1999兩年間,快可立以每天平均兩家加盟店的速度,在中國迅速擴張。除了臺灣奶茶,還陸續推出港式奶茶。

然而,快可立趕上了大陸經濟跑馬圈地的飛速時代,大陸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模仿者,大卡司、蜜雪冰城、地下鐵陸續出現。

儘管他們用著更粗糙的茶渣、價格更廉價的奶精,但卻不妨礙他們把奶茶店鋪滿全國,生意賺得盆滿缽滿。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很快,快可立和麥當勞、肯德基一起,成了爸媽獎勵小孩考好成績的禮物。

但是實際上,奶茶讓人覺得“好喝”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用茶粉和奶精沖泡的工業奶茶,少不了咖啡因和糖:


1杯奶茶的咖啡因含量=4杯咖啡=8罐紅牛。

1杯奶茶的糖分含量=5罐可樂=13塊方糖。

多倍的糖和咖啡因=多倍的快樂。

人類的飲品發展了數百年,終於從一份簡單的快樂,發展到了各種糖類和咖啡因的花式多重疊加快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大夥兒因為“不健康”的理由拋棄了碳酸飲料,然後愛上了奶茶——一種更不健康的飲料。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為了滿足朱可夫的要求,專家們除去了可樂的深顏色,還把包裝換成透明瓶、五角星瓶蓋,怎麼看怎麼像二鍋……啊呸,怎麼看怎麼像伏特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靠著朱可夫這點口子,可樂悄悄地頂著蘇聯封鎖,在當地攢下了群眾基礎,1970年蘇聯開放商品限制時,百事公司也藉機打進了蘇聯。

蘇聯人對可樂著迷後,連軍艦都能拿去當了換可樂。

1990年,蘇聯已經窮得不行了,為了繼續喝到可樂,他們拿封存的17艘潛艇、1艘巡洋艦、1艘護衛艦、1艘驅逐艦,換了價值30億美元的可樂。

這些裝備,相當於世界第六大艦隊。百事可樂,曾經擁有過全球第六大海軍!

到這份上,誰也不會再質疑可樂的威力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剛建國時,因為被西方封鎖禁運,中國也喝不上可樂。

那會兒,為了讓大家喝上汽水,中國廠家陸續推出了自己的碳酸飲料——非常可樂、汾煌可樂、北冰洋山海關,還有如雷貫耳的健力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中的八家國產汽水廠,也就是老一輩熟知的“八大廠”,曾經一度風靡全國。

可惜,等改革開放後,可樂再次進入中國,帶著更先進的技術、營銷理念,還有更專業的供應鏈管理,我們的國產汽水就此衰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反轉從80年代開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94年開始的招商引資熱潮,外國資本對國產的碳酸飲料帶來了巨大沖擊。

八王寺、北冰洋、正廣和、山海關、冰峰等本土汽水品牌逐漸式微,失去了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的可能性,只能在各自起家的地方賣賣情懷維持生存。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的中國飲料廠家,推出了很多運動飲料、果汁飲料。

然而,這些飲料都沒能擊敗碳酸飲料,他們能小範圍地流行,但是再也沒有到達過可比健力寶的霸主地位。

因為這些飲料不能讓人喝了還想喝。

可樂、汽水這類碳酸飲料,真正讓人慾罷不能的,是糖和咖啡因。

全世界一共有13億菸民,每天都有1.34萬人因為吸菸而死去。

但是,菸草的主要刺激成分——尼古丁,卻不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癮品,它只能排到第三位。

第二位是酒精,第一位是咖啡因——全世界每人每天都要消耗70毫克咖啡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早在被做成碳酸飲料之前,可樂果就因為咖啡因含量比咖啡要高,被用作提神的藥物,但是那時候就是敲碎了直接嚼而已。

1860年,有人把可樂果摻入葡萄酒裡,做成了一種全新的提神飲料,“哪怕是一個爛醉如泥的黑人,喝了一口這個酒,也會在半小時內醒過來”。

可口可樂最早的做法和這種酒類似,當時可口可樂的名字,叫做“彭氏法國古柯酒”。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次是糖。

從遠古開始,糖就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那會缺吃少穿,誰給自己補充的糖多,誰就能有更多熱量活下來。

只不過,古代生產力很有限,就算你是皇帝,也只能吃上口味單一、做工粗糙的糖。幾千年來,人類吃糖的慾望,都被生活水平死死壓住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然而,工業革命的出現,給人類吃糖帶來了曙光。甘蔗、甜菜這些糖料作物,在機器的碾壓下,以飛快的速度提供了無數的糖漿。

一時間,歐美老百姓再也不愁吃糖了,英國人端起茶杯,放糖時再也不用精打細算了,法國人做的甜點,一口能把小孩甜哭。

強大的工業能力,讓“肥宅快樂糖”迅速普及,當時的中產階級看來,在喝茶、喝奶、喝可可的時候加糖,是一種極致的享受。

“不加糖的茶,喝起來就像淡而無味的酒。”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居民,在喝巴西咖啡時在杯子里加的糖之多,連湯匙都能立起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亞洲,糖一直是調製大麻的重要成分,有時候鴉片也會加上糖。

在美洲,美國人經常嚼的菸草絲中,加了糖蜜才會受人歡迎。

人類對糖的成癮歷史太長了,以至於絕大多數人都不會認為糖是一種具有成癮性的東西。

其實是我們人類對糖成癮太久,習慣成自然了。

擁有漫長曆史的成癮物、低廉的價格、再加上天才的營銷,才是可樂能帶著碳酸飲料席捲全球,成為統治人類夏天數十年的飲料的祕訣。

可口可樂公司曾有一位在拉丁美洲的主管,想要嘗試把可口可樂中的糖和咖啡因去掉,用更健康的成分替換。

在經過無數次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地離職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碳酸飲料的感覺慢慢變了,在中國人有錢之後,可樂不再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飲料了,也不再會買之前還要想一想了,而是想喝就買。

相反,自從碳酸飲料霸佔市場之後,針對碳酸飲料的各種科學研究和謠言就不絕於耳,什麼損害牙齒啊、導致骨質疏鬆啊、不利於消化啊、“可樂殺精”啊等等等等。

其中有一些是科學證實了,一些是流傳甚久的謠言。

但是甭管是真是假,這些傳聞都讓碳酸飲料被貼上了“不健康”的標籤。

而與此同時,其他飲料廠家也在努力研製新款飲料。

碳酸飲料開始逐漸走下坡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慢慢開始嶄露頭角。

第一款現代奶茶,源自香港的蘭芳園。相比可樂,奶茶的出身沒有什麼工業色彩,反而充滿了手工業的復古氣息。

1952年,在湧來香港的難民潮中,有個叫林木河的年輕人,來投奔開大排檔的親戚,幫著家裡人經營一個小餐館。

當時的香港,經濟還沒走出戰爭陰影,滿大街賺辛苦錢的人,吃飯點不起菜,只能吃米飯配菜的“碟頭飯”,賣得最火的,是那些頂肚子、吃了有力氣的食物。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林木河自己就是難民,太理解這些顧客的需求了,每次遇到碼頭工人和海員來光顧,他不僅多給工人送米飯,還會配上一杯提神的濃茶。

遇到這麼豪爽好客的夥計,工人兄弟也經常送些出海買的茶葉。看著這些廉價茶葉,林木河馬上想起,自己在報紙上看到的奶茶。

那會統治香港的英國人,喝的高級下午茶都會加牛奶。而賣苦力的碼頭工人,每到下午3、4點,也需要吃點東西補充體力,好扛到8點下班才吃晚飯。

英國人能喝下午茶,咱中國工人為啥就不能喝?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於是,林木河就把工人送他的斯里蘭卡茶葉,配上牛奶和糖,給老兄弟們品嚐。說來奇怪,劣質的斯里蘭卡茶,配上劣質的牛奶,味道居然還不錯。

因為工人幹體力活太多,喜歡吃味重的,林木河就反其道行之,把原本該清淡品嚐的茶,專門煮得特別濃郁,牛奶也用水分最少的濃縮奶。

濃濃的咖啡因,配上大勺白糖,林木河的“蘭芳園”奶茶,就這樣誕生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在工人圈子裡出名後,連辦公室的職員也開始喝了起來,加上英國人帶來的下午茶風俗,港式奶茶火遍全香港。

相比碳酸飲料的標準化生產,做奶茶沒啥祕訣,全靠老闆用料誠實、手藝經驗足,能熬得住鍋爐前反覆煮茶的高溫辛苦。

而當時,香港遍地流民,最不缺的就是能吃苦的人,他們學著林木河,推著小推車,到工廠、大廈外,賣著自己新鮮做的奶茶。

奶茶慢慢走入了大眾的視線。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類似的奶茶也在臺灣出現了,還誕生了春水堂等臺灣老字號,臺灣老闆們把港式奶茶的白糖,換成更甜的黑糖,用的茶葉味道則稍淡一些。

為了加強口感,春水堂還在奶茶里加了木薯粉圓,做成了現在的“珍珠奶茶”

這時的奶茶界裡,香港奶茶以茶味醇厚著稱,臺灣則以鮮甜、配料豐富見長。兩派各有千秋,難分高下。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兩派奶茶雖然更高大上,也有了糖和咖啡因,但做一杯奶茶的功夫,流水線上能造百罐碳酸飲料,奶茶在速度上還不如碳酸飲料。

然而,到90年代,遇上了工業化的奶茶,終於在碳酸飲料霸佔的江湖中,創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先是在臺灣,出現了手搖杯封口機、耐高溫塑料杯。原本只能在店裡喝的奶茶,現在一灌裝封口,馬上就可以帶著走了。

有了外帶,茶餐廳可以不設座位,免去了許多鋪租,奶茶成本也大大壓低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第一個把封口塑料杯奶茶引入大陸地區的,是臺灣奶茶“快可立”,第一家內地分店設在首都北京,這也是大部分90後喝的第一杯正宗奶茶。

那時,快可立奶茶是個新鮮玩意,他們一改用新鮮茶葉的奶茶傳統,用的是茶葉粉和奶精,不僅速度快,一杯只要2元,價格並不比汽水貴多少。

況且“奶茶”兩個字,怎麼聽著都比碳酸飲料健康,不少家長還帶著孩子一起喝。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1998~1999兩年間,快可立以每天平均兩家加盟店的速度,在中國迅速擴張。除了臺灣奶茶,還陸續推出港式奶茶。

然而,快可立趕上了大陸經濟跑馬圈地的飛速時代,大陸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模仿者,大卡司、蜜雪冰城、地下鐵陸續出現。

儘管他們用著更粗糙的茶渣、價格更廉價的奶精,但卻不妨礙他們把奶茶店鋪滿全國,生意賺得盆滿缽滿。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很快,快可立和麥當勞、肯德基一起,成了爸媽獎勵小孩考好成績的禮物。

但是實際上,奶茶讓人覺得“好喝”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用茶粉和奶精沖泡的工業奶茶,少不了咖啡因和糖:


1杯奶茶的咖啡因含量=4杯咖啡=8罐紅牛。

1杯奶茶的糖分含量=5罐可樂=13塊方糖。

多倍的糖和咖啡因=多倍的快樂。

人類的飲品發展了數百年,終於從一份簡單的快樂,發展到了各種糖類和咖啡因的花式多重疊加快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大夥兒因為“不健康”的理由拋棄了碳酸飲料,然後愛上了奶茶——一種更不健康的飲料。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現在,不同的奶茶店還在不斷推出新的奶茶品種,不斷突破新的“快樂”極限,芝士奶蓋、鮮萃茶、軟歐包、加奶霜、加布丁。

2018年,是中國的奶茶市場瘋狂增長的一年。

根據美團點評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全國現製茶飲門店數量達到41萬家,一年之內增長了74%。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為了滿足朱可夫的要求,專家們除去了可樂的深顏色,還把包裝換成透明瓶、五角星瓶蓋,怎麼看怎麼像二鍋……啊呸,怎麼看怎麼像伏特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靠著朱可夫這點口子,可樂悄悄地頂著蘇聯封鎖,在當地攢下了群眾基礎,1970年蘇聯開放商品限制時,百事公司也藉機打進了蘇聯。

蘇聯人對可樂著迷後,連軍艦都能拿去當了換可樂。

1990年,蘇聯已經窮得不行了,為了繼續喝到可樂,他們拿封存的17艘潛艇、1艘巡洋艦、1艘護衛艦、1艘驅逐艦,換了價值30億美元的可樂。

這些裝備,相當於世界第六大艦隊。百事可樂,曾經擁有過全球第六大海軍!

到這份上,誰也不會再質疑可樂的威力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剛建國時,因為被西方封鎖禁運,中國也喝不上可樂。

那會兒,為了讓大家喝上汽水,中國廠家陸續推出了自己的碳酸飲料——非常可樂、汾煌可樂、北冰洋山海關,還有如雷貫耳的健力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中的八家國產汽水廠,也就是老一輩熟知的“八大廠”,曾經一度風靡全國。

可惜,等改革開放後,可樂再次進入中國,帶著更先進的技術、營銷理念,還有更專業的供應鏈管理,我們的國產汽水就此衰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反轉從80年代開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94年開始的招商引資熱潮,外國資本對國產的碳酸飲料帶來了巨大沖擊。

八王寺、北冰洋、正廣和、山海關、冰峰等本土汽水品牌逐漸式微,失去了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的可能性,只能在各自起家的地方賣賣情懷維持生存。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的中國飲料廠家,推出了很多運動飲料、果汁飲料。

然而,這些飲料都沒能擊敗碳酸飲料,他們能小範圍地流行,但是再也沒有到達過可比健力寶的霸主地位。

因為這些飲料不能讓人喝了還想喝。

可樂、汽水這類碳酸飲料,真正讓人慾罷不能的,是糖和咖啡因。

全世界一共有13億菸民,每天都有1.34萬人因為吸菸而死去。

但是,菸草的主要刺激成分——尼古丁,卻不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癮品,它只能排到第三位。

第二位是酒精,第一位是咖啡因——全世界每人每天都要消耗70毫克咖啡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早在被做成碳酸飲料之前,可樂果就因為咖啡因含量比咖啡要高,被用作提神的藥物,但是那時候就是敲碎了直接嚼而已。

1860年,有人把可樂果摻入葡萄酒裡,做成了一種全新的提神飲料,“哪怕是一個爛醉如泥的黑人,喝了一口這個酒,也會在半小時內醒過來”。

可口可樂最早的做法和這種酒類似,當時可口可樂的名字,叫做“彭氏法國古柯酒”。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次是糖。

從遠古開始,糖就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那會缺吃少穿,誰給自己補充的糖多,誰就能有更多熱量活下來。

只不過,古代生產力很有限,就算你是皇帝,也只能吃上口味單一、做工粗糙的糖。幾千年來,人類吃糖的慾望,都被生活水平死死壓住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然而,工業革命的出現,給人類吃糖帶來了曙光。甘蔗、甜菜這些糖料作物,在機器的碾壓下,以飛快的速度提供了無數的糖漿。

一時間,歐美老百姓再也不愁吃糖了,英國人端起茶杯,放糖時再也不用精打細算了,法國人做的甜點,一口能把小孩甜哭。

強大的工業能力,讓“肥宅快樂糖”迅速普及,當時的中產階級看來,在喝茶、喝奶、喝可可的時候加糖,是一種極致的享受。

“不加糖的茶,喝起來就像淡而無味的酒。”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居民,在喝巴西咖啡時在杯子里加的糖之多,連湯匙都能立起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亞洲,糖一直是調製大麻的重要成分,有時候鴉片也會加上糖。

在美洲,美國人經常嚼的菸草絲中,加了糖蜜才會受人歡迎。

人類對糖的成癮歷史太長了,以至於絕大多數人都不會認為糖是一種具有成癮性的東西。

其實是我們人類對糖成癮太久,習慣成自然了。

擁有漫長曆史的成癮物、低廉的價格、再加上天才的營銷,才是可樂能帶著碳酸飲料席捲全球,成為統治人類夏天數十年的飲料的祕訣。

可口可樂公司曾有一位在拉丁美洲的主管,想要嘗試把可口可樂中的糖和咖啡因去掉,用更健康的成分替換。

在經過無數次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地離職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碳酸飲料的感覺慢慢變了,在中國人有錢之後,可樂不再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飲料了,也不再會買之前還要想一想了,而是想喝就買。

相反,自從碳酸飲料霸佔市場之後,針對碳酸飲料的各種科學研究和謠言就不絕於耳,什麼損害牙齒啊、導致骨質疏鬆啊、不利於消化啊、“可樂殺精”啊等等等等。

其中有一些是科學證實了,一些是流傳甚久的謠言。

但是甭管是真是假,這些傳聞都讓碳酸飲料被貼上了“不健康”的標籤。

而與此同時,其他飲料廠家也在努力研製新款飲料。

碳酸飲料開始逐漸走下坡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慢慢開始嶄露頭角。

第一款現代奶茶,源自香港的蘭芳園。相比可樂,奶茶的出身沒有什麼工業色彩,反而充滿了手工業的復古氣息。

1952年,在湧來香港的難民潮中,有個叫林木河的年輕人,來投奔開大排檔的親戚,幫著家裡人經營一個小餐館。

當時的香港,經濟還沒走出戰爭陰影,滿大街賺辛苦錢的人,吃飯點不起菜,只能吃米飯配菜的“碟頭飯”,賣得最火的,是那些頂肚子、吃了有力氣的食物。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林木河自己就是難民,太理解這些顧客的需求了,每次遇到碼頭工人和海員來光顧,他不僅多給工人送米飯,還會配上一杯提神的濃茶。

遇到這麼豪爽好客的夥計,工人兄弟也經常送些出海買的茶葉。看著這些廉價茶葉,林木河馬上想起,自己在報紙上看到的奶茶。

那會統治香港的英國人,喝的高級下午茶都會加牛奶。而賣苦力的碼頭工人,每到下午3、4點,也需要吃點東西補充體力,好扛到8點下班才吃晚飯。

英國人能喝下午茶,咱中國工人為啥就不能喝?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於是,林木河就把工人送他的斯里蘭卡茶葉,配上牛奶和糖,給老兄弟們品嚐。說來奇怪,劣質的斯里蘭卡茶,配上劣質的牛奶,味道居然還不錯。

因為工人幹體力活太多,喜歡吃味重的,林木河就反其道行之,把原本該清淡品嚐的茶,專門煮得特別濃郁,牛奶也用水分最少的濃縮奶。

濃濃的咖啡因,配上大勺白糖,林木河的“蘭芳園”奶茶,就這樣誕生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在工人圈子裡出名後,連辦公室的職員也開始喝了起來,加上英國人帶來的下午茶風俗,港式奶茶火遍全香港。

相比碳酸飲料的標準化生產,做奶茶沒啥祕訣,全靠老闆用料誠實、手藝經驗足,能熬得住鍋爐前反覆煮茶的高溫辛苦。

而當時,香港遍地流民,最不缺的就是能吃苦的人,他們學著林木河,推著小推車,到工廠、大廈外,賣著自己新鮮做的奶茶。

奶茶慢慢走入了大眾的視線。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類似的奶茶也在臺灣出現了,還誕生了春水堂等臺灣老字號,臺灣老闆們把港式奶茶的白糖,換成更甜的黑糖,用的茶葉味道則稍淡一些。

為了加強口感,春水堂還在奶茶里加了木薯粉圓,做成了現在的“珍珠奶茶”

這時的奶茶界裡,香港奶茶以茶味醇厚著稱,臺灣則以鮮甜、配料豐富見長。兩派各有千秋,難分高下。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兩派奶茶雖然更高大上,也有了糖和咖啡因,但做一杯奶茶的功夫,流水線上能造百罐碳酸飲料,奶茶在速度上還不如碳酸飲料。

然而,到90年代,遇上了工業化的奶茶,終於在碳酸飲料霸佔的江湖中,創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先是在臺灣,出現了手搖杯封口機、耐高溫塑料杯。原本只能在店裡喝的奶茶,現在一灌裝封口,馬上就可以帶著走了。

有了外帶,茶餐廳可以不設座位,免去了許多鋪租,奶茶成本也大大壓低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第一個把封口塑料杯奶茶引入大陸地區的,是臺灣奶茶“快可立”,第一家內地分店設在首都北京,這也是大部分90後喝的第一杯正宗奶茶。

那時,快可立奶茶是個新鮮玩意,他們一改用新鮮茶葉的奶茶傳統,用的是茶葉粉和奶精,不僅速度快,一杯只要2元,價格並不比汽水貴多少。

況且“奶茶”兩個字,怎麼聽著都比碳酸飲料健康,不少家長還帶著孩子一起喝。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1998~1999兩年間,快可立以每天平均兩家加盟店的速度,在中國迅速擴張。除了臺灣奶茶,還陸續推出港式奶茶。

然而,快可立趕上了大陸經濟跑馬圈地的飛速時代,大陸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模仿者,大卡司、蜜雪冰城、地下鐵陸續出現。

儘管他們用著更粗糙的茶渣、價格更廉價的奶精,但卻不妨礙他們把奶茶店鋪滿全國,生意賺得盆滿缽滿。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很快,快可立和麥當勞、肯德基一起,成了爸媽獎勵小孩考好成績的禮物。

但是實際上,奶茶讓人覺得“好喝”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用茶粉和奶精沖泡的工業奶茶,少不了咖啡因和糖:


1杯奶茶的咖啡因含量=4杯咖啡=8罐紅牛。

1杯奶茶的糖分含量=5罐可樂=13塊方糖。

多倍的糖和咖啡因=多倍的快樂。

人類的飲品發展了數百年,終於從一份簡單的快樂,發展到了各種糖類和咖啡因的花式多重疊加快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大夥兒因為“不健康”的理由拋棄了碳酸飲料,然後愛上了奶茶——一種更不健康的飲料。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現在,不同的奶茶店還在不斷推出新的奶茶品種,不斷突破新的“快樂”極限,芝士奶蓋、鮮萃茶、軟歐包、加奶霜、加布丁。

2018年,是中國的奶茶市場瘋狂增長的一年。

根據美團點評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全國現製茶飲門店數量達到41萬家,一年之內增長了74%。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行業的利潤非常高,根據中國人口、城鎮化率、奶茶價格等因素的綜合估算,預計我國奶茶市場容量能夠達到986億元,接近千億元。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為了滿足朱可夫的要求,專家們除去了可樂的深顏色,還把包裝換成透明瓶、五角星瓶蓋,怎麼看怎麼像二鍋……啊呸,怎麼看怎麼像伏特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靠著朱可夫這點口子,可樂悄悄地頂著蘇聯封鎖,在當地攢下了群眾基礎,1970年蘇聯開放商品限制時,百事公司也藉機打進了蘇聯。

蘇聯人對可樂著迷後,連軍艦都能拿去當了換可樂。

1990年,蘇聯已經窮得不行了,為了繼續喝到可樂,他們拿封存的17艘潛艇、1艘巡洋艦、1艘護衛艦、1艘驅逐艦,換了價值30億美元的可樂。

這些裝備,相當於世界第六大艦隊。百事可樂,曾經擁有過全球第六大海軍!

到這份上,誰也不會再質疑可樂的威力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剛建國時,因為被西方封鎖禁運,中國也喝不上可樂。

那會兒,為了讓大家喝上汽水,中國廠家陸續推出了自己的碳酸飲料——非常可樂、汾煌可樂、北冰洋山海關,還有如雷貫耳的健力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中的八家國產汽水廠,也就是老一輩熟知的“八大廠”,曾經一度風靡全國。

可惜,等改革開放後,可樂再次進入中國,帶著更先進的技術、營銷理念,還有更專業的供應鏈管理,我們的國產汽水就此衰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反轉從80年代開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94年開始的招商引資熱潮,外國資本對國產的碳酸飲料帶來了巨大沖擊。

八王寺、北冰洋、正廣和、山海關、冰峰等本土汽水品牌逐漸式微,失去了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的可能性,只能在各自起家的地方賣賣情懷維持生存。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的中國飲料廠家,推出了很多運動飲料、果汁飲料。

然而,這些飲料都沒能擊敗碳酸飲料,他們能小範圍地流行,但是再也沒有到達過可比健力寶的霸主地位。

因為這些飲料不能讓人喝了還想喝。

可樂、汽水這類碳酸飲料,真正讓人慾罷不能的,是糖和咖啡因。

全世界一共有13億菸民,每天都有1.34萬人因為吸菸而死去。

但是,菸草的主要刺激成分——尼古丁,卻不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癮品,它只能排到第三位。

第二位是酒精,第一位是咖啡因——全世界每人每天都要消耗70毫克咖啡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早在被做成碳酸飲料之前,可樂果就因為咖啡因含量比咖啡要高,被用作提神的藥物,但是那時候就是敲碎了直接嚼而已。

1860年,有人把可樂果摻入葡萄酒裡,做成了一種全新的提神飲料,“哪怕是一個爛醉如泥的黑人,喝了一口這個酒,也會在半小時內醒過來”。

可口可樂最早的做法和這種酒類似,當時可口可樂的名字,叫做“彭氏法國古柯酒”。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次是糖。

從遠古開始,糖就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那會缺吃少穿,誰給自己補充的糖多,誰就能有更多熱量活下來。

只不過,古代生產力很有限,就算你是皇帝,也只能吃上口味單一、做工粗糙的糖。幾千年來,人類吃糖的慾望,都被生活水平死死壓住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然而,工業革命的出現,給人類吃糖帶來了曙光。甘蔗、甜菜這些糖料作物,在機器的碾壓下,以飛快的速度提供了無數的糖漿。

一時間,歐美老百姓再也不愁吃糖了,英國人端起茶杯,放糖時再也不用精打細算了,法國人做的甜點,一口能把小孩甜哭。

強大的工業能力,讓“肥宅快樂糖”迅速普及,當時的中產階級看來,在喝茶、喝奶、喝可可的時候加糖,是一種極致的享受。

“不加糖的茶,喝起來就像淡而無味的酒。”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居民,在喝巴西咖啡時在杯子里加的糖之多,連湯匙都能立起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亞洲,糖一直是調製大麻的重要成分,有時候鴉片也會加上糖。

在美洲,美國人經常嚼的菸草絲中,加了糖蜜才會受人歡迎。

人類對糖的成癮歷史太長了,以至於絕大多數人都不會認為糖是一種具有成癮性的東西。

其實是我們人類對糖成癮太久,習慣成自然了。

擁有漫長曆史的成癮物、低廉的價格、再加上天才的營銷,才是可樂能帶著碳酸飲料席捲全球,成為統治人類夏天數十年的飲料的祕訣。

可口可樂公司曾有一位在拉丁美洲的主管,想要嘗試把可口可樂中的糖和咖啡因去掉,用更健康的成分替換。

在經過無數次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地離職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碳酸飲料的感覺慢慢變了,在中國人有錢之後,可樂不再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飲料了,也不再會買之前還要想一想了,而是想喝就買。

相反,自從碳酸飲料霸佔市場之後,針對碳酸飲料的各種科學研究和謠言就不絕於耳,什麼損害牙齒啊、導致骨質疏鬆啊、不利於消化啊、“可樂殺精”啊等等等等。

其中有一些是科學證實了,一些是流傳甚久的謠言。

但是甭管是真是假,這些傳聞都讓碳酸飲料被貼上了“不健康”的標籤。

而與此同時,其他飲料廠家也在努力研製新款飲料。

碳酸飲料開始逐漸走下坡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慢慢開始嶄露頭角。

第一款現代奶茶,源自香港的蘭芳園。相比可樂,奶茶的出身沒有什麼工業色彩,反而充滿了手工業的復古氣息。

1952年,在湧來香港的難民潮中,有個叫林木河的年輕人,來投奔開大排檔的親戚,幫著家裡人經營一個小餐館。

當時的香港,經濟還沒走出戰爭陰影,滿大街賺辛苦錢的人,吃飯點不起菜,只能吃米飯配菜的“碟頭飯”,賣得最火的,是那些頂肚子、吃了有力氣的食物。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林木河自己就是難民,太理解這些顧客的需求了,每次遇到碼頭工人和海員來光顧,他不僅多給工人送米飯,還會配上一杯提神的濃茶。

遇到這麼豪爽好客的夥計,工人兄弟也經常送些出海買的茶葉。看著這些廉價茶葉,林木河馬上想起,自己在報紙上看到的奶茶。

那會統治香港的英國人,喝的高級下午茶都會加牛奶。而賣苦力的碼頭工人,每到下午3、4點,也需要吃點東西補充體力,好扛到8點下班才吃晚飯。

英國人能喝下午茶,咱中國工人為啥就不能喝?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於是,林木河就把工人送他的斯里蘭卡茶葉,配上牛奶和糖,給老兄弟們品嚐。說來奇怪,劣質的斯里蘭卡茶,配上劣質的牛奶,味道居然還不錯。

因為工人幹體力活太多,喜歡吃味重的,林木河就反其道行之,把原本該清淡品嚐的茶,專門煮得特別濃郁,牛奶也用水分最少的濃縮奶。

濃濃的咖啡因,配上大勺白糖,林木河的“蘭芳園”奶茶,就這樣誕生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在工人圈子裡出名後,連辦公室的職員也開始喝了起來,加上英國人帶來的下午茶風俗,港式奶茶火遍全香港。

相比碳酸飲料的標準化生產,做奶茶沒啥祕訣,全靠老闆用料誠實、手藝經驗足,能熬得住鍋爐前反覆煮茶的高溫辛苦。

而當時,香港遍地流民,最不缺的就是能吃苦的人,他們學著林木河,推著小推車,到工廠、大廈外,賣著自己新鮮做的奶茶。

奶茶慢慢走入了大眾的視線。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類似的奶茶也在臺灣出現了,還誕生了春水堂等臺灣老字號,臺灣老闆們把港式奶茶的白糖,換成更甜的黑糖,用的茶葉味道則稍淡一些。

為了加強口感,春水堂還在奶茶里加了木薯粉圓,做成了現在的“珍珠奶茶”

這時的奶茶界裡,香港奶茶以茶味醇厚著稱,臺灣則以鮮甜、配料豐富見長。兩派各有千秋,難分高下。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兩派奶茶雖然更高大上,也有了糖和咖啡因,但做一杯奶茶的功夫,流水線上能造百罐碳酸飲料,奶茶在速度上還不如碳酸飲料。

然而,到90年代,遇上了工業化的奶茶,終於在碳酸飲料霸佔的江湖中,創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先是在臺灣,出現了手搖杯封口機、耐高溫塑料杯。原本只能在店裡喝的奶茶,現在一灌裝封口,馬上就可以帶著走了。

有了外帶,茶餐廳可以不設座位,免去了許多鋪租,奶茶成本也大大壓低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第一個把封口塑料杯奶茶引入大陸地區的,是臺灣奶茶“快可立”,第一家內地分店設在首都北京,這也是大部分90後喝的第一杯正宗奶茶。

那時,快可立奶茶是個新鮮玩意,他們一改用新鮮茶葉的奶茶傳統,用的是茶葉粉和奶精,不僅速度快,一杯只要2元,價格並不比汽水貴多少。

況且“奶茶”兩個字,怎麼聽著都比碳酸飲料健康,不少家長還帶著孩子一起喝。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1998~1999兩年間,快可立以每天平均兩家加盟店的速度,在中國迅速擴張。除了臺灣奶茶,還陸續推出港式奶茶。

然而,快可立趕上了大陸經濟跑馬圈地的飛速時代,大陸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模仿者,大卡司、蜜雪冰城、地下鐵陸續出現。

儘管他們用著更粗糙的茶渣、價格更廉價的奶精,但卻不妨礙他們把奶茶店鋪滿全國,生意賺得盆滿缽滿。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很快,快可立和麥當勞、肯德基一起,成了爸媽獎勵小孩考好成績的禮物。

但是實際上,奶茶讓人覺得“好喝”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用茶粉和奶精沖泡的工業奶茶,少不了咖啡因和糖:


1杯奶茶的咖啡因含量=4杯咖啡=8罐紅牛。

1杯奶茶的糖分含量=5罐可樂=13塊方糖。

多倍的糖和咖啡因=多倍的快樂。

人類的飲品發展了數百年,終於從一份簡單的快樂,發展到了各種糖類和咖啡因的花式多重疊加快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大夥兒因為“不健康”的理由拋棄了碳酸飲料,然後愛上了奶茶——一種更不健康的飲料。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現在,不同的奶茶店還在不斷推出新的奶茶品種,不斷突破新的“快樂”極限,芝士奶蓋、鮮萃茶、軟歐包、加奶霜、加布丁。

2018年,是中國的奶茶市場瘋狂增長的一年。

根據美團點評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全國現製茶飲門店數量達到41萬家,一年之內增長了74%。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行業的利潤非常高,根據中國人口、城鎮化率、奶茶價格等因素的綜合估算,預計我國奶茶市場容量能夠達到986億元,接近千億元。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美國的戴維·考特萊特曾寫過一本《上癮500年:癮品與現代世界的形成》,在書裡,他非常直白地寫道:

資本走向全球化的制度,會大量利用人的固有慾望推出產品,從性慾到口腹之慾都有。

消費者對於可能的危害,可以自願選擇視而不見,或者承受下來,或者僥倖躲過。

但是,廣告商卻處心積慮地要鼓勵人們,為了得到一時的快感,忘掉那些危害,就像伊甸園裡鼓勵大家去吃禁果的蛇。

亞當和夏娃都不曾成功拒絕誘惑,而現代文化的精髓就是:個人為了追求自我滿足,拋開傳統束縛。

毫無疑問,處在這種文化裡的人們想要做到拒絕誘惑,那更是難上加難。

所以,哪怕奶茶哪一天也成為了“不健康”的代言人,人類肯定還會發明出咖啡因和糖分更多,更具有成癮性,讓人感覺更“快樂”的飲料。

所以,別騙自己了,想喝奶茶的時候,就老老實實說一聲“真香”吧!


"

我們酷玩實驗室的格局,是與別處不同的,夏天熱得不行時,下午2點半,蛋蛋姐就會喊一嗓子:“誰要上車”?便甩出一個奶茶店的鏈接。

一聽到這個口號,我們就會掏出手機點奶茶,默契地一起長肉

每當這時,我就忍不住想起小時候放學時,和同學結伴去買可樂的場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夏天組團一起喝冰汽水,是多少90後的童年回憶啊。

在那個時候,碳酸飲料毫無疑問就是夏日飲料的霸主,然而,在十幾年後的現在,碳酸飲料再也不是夏日首選了。

2016年,美國飲料行業刊物《飲料文摘》報告顯示,美國的碳酸飲料銷量,已經連續11年下跌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中國也一樣,中國質量協會發布的《飲料行業整體綜合滿意度指數》顯示,在消費者偏好度這個選項上,碳酸飲料的偏好度已經成了最低的。

反而是奶茶行業不斷壯大,隱隱有取代碳酸飲料,成為一代霸主的趨勢。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上個時代,“可口可樂”為首的碳酸飲料之所以能統治世界,和美國當時強大的工業能力和宣傳能力是分不開的。

相比其他飲料,可樂是當時工業水準的巔峰。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機器灌裝的可樂,都是330毫升、35g的蔗糖,每罐都不多不少。為了減輕喝糖水的膩,裡面還加了氣泡,讓人喝下很多還渾然不覺。

為了不讓氣泡跑掉,工廠開發出了祕製灌裝方法,為了能更快地銷往遠處,工廠還發明瞭可樂濃縮技術,方便運輸。

就連可樂的瓶子,設計標準就是“一摸就能辨認,摔碎了也看得出是可樂瓶”。你喝過一次可樂,就根本不可能忘掉。

更恐怖的是,可樂承諾“全世界的可樂,永遠是一個味道”,不管工廠是在北美還是遠東,可樂就沒有不正宗的可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如果光是這樣,可樂充其量只是“國民飲料”,但是,美國通過強大的運輸能力,讓可樂成了世界上唯一能打出國門、走遍全球的飲料。

在山高林密的東南亞戰場,可樂頂著日本人的炮火,一瓶瓶送到前線美軍手裡。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炮火連天的諾曼底戰場,一眼看不到頭的軍艦,順帶給可樂當起了運輸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相比之下,蹲在戰壕裡的蘇聯士兵,難得搞了點伏特加,還得幾個人端著杯子輪流喝,誰多喝了一口,搞不好還得打一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更牛的是,美軍在戰場上刀兵相見的敵人,也都喜歡喝可樂。

在納粹德國,因為德國人種族主義氾濫,為了用德國人的種族主義心態賺錢,從“劣等民族”來的可口可樂,搞了個一聽就很牛的營銷——讓德國人相信,可樂是德國發明的。

當時可口可樂的海報裡,滿滿的納粹畫風: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做的開瓶器,讓德國人看到就忍不住喊“希特勒萬歲”。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就連納粹最著名的口號“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 ,也被可口可樂改成了“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杯可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因為裝得比德國人還“德國”,可樂在希特勒眼皮底下,混進了1936年柏林奧運會,成了三大讚助商之一。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甚至到了二戰開打,可樂暴露身份被趕出德國後,納粹還艱難地發明了芬達,用來替代可口可樂。

後來,可口可樂又用同樣的招數,混進了蘇聯。

二戰期間,蘇聯的朱可夫元帥在跟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見面時,偶然嚐了一口可樂,這個以前只會拿伏特加吹瓶的漢子,瞬間就被可樂種草了。

可樂不上頭,可是上癮啊!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朱可夫沒喝幾次就被召回蘇聯了,在斯大林眼皮底下,他也不能再享用“美帝國主義的毒草”了。

但是朱可夫很嘴饞,他找到艾森豪威爾:“小老弟,我想喝冰闊樂,你幫我把可樂做成伏特加的樣子,想辦法運進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為了滿足朱可夫的要求,專家們除去了可樂的深顏色,還把包裝換成透明瓶、五角星瓶蓋,怎麼看怎麼像二鍋……啊呸,怎麼看怎麼像伏特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靠著朱可夫這點口子,可樂悄悄地頂著蘇聯封鎖,在當地攢下了群眾基礎,1970年蘇聯開放商品限制時,百事公司也藉機打進了蘇聯。

蘇聯人對可樂著迷後,連軍艦都能拿去當了換可樂。

1990年,蘇聯已經窮得不行了,為了繼續喝到可樂,他們拿封存的17艘潛艇、1艘巡洋艦、1艘護衛艦、1艘驅逐艦,換了價值30億美元的可樂。

這些裝備,相當於世界第六大艦隊。百事可樂,曾經擁有過全球第六大海軍!

到這份上,誰也不會再質疑可樂的威力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剛建國時,因為被西方封鎖禁運,中國也喝不上可樂。

那會兒,為了讓大家喝上汽水,中國廠家陸續推出了自己的碳酸飲料——非常可樂、汾煌可樂、北冰洋山海關,還有如雷貫耳的健力寶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中的八家國產汽水廠,也就是老一輩熟知的“八大廠”,曾經一度風靡全國。

可惜,等改革開放後,可樂再次進入中國,帶著更先進的技術、營銷理念,還有更專業的供應鏈管理,我們的國產汽水就此衰落。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反轉從80年代開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重新進入中國市場。

94年開始的招商引資熱潮,外國資本對國產的碳酸飲料帶來了巨大沖擊。

八王寺、北冰洋、正廣和、山海關、冰峰等本土汽水品牌逐漸式微,失去了和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競爭的可能性,只能在各自起家的地方賣賣情懷維持生存。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的中國飲料廠家,推出了很多運動飲料、果汁飲料。

然而,這些飲料都沒能擊敗碳酸飲料,他們能小範圍地流行,但是再也沒有到達過可比健力寶的霸主地位。

因為這些飲料不能讓人喝了還想喝。

可樂、汽水這類碳酸飲料,真正讓人慾罷不能的,是糖和咖啡因。

全世界一共有13億菸民,每天都有1.34萬人因為吸菸而死去。

但是,菸草的主要刺激成分——尼古丁,卻不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癮品,它只能排到第三位。

第二位是酒精,第一位是咖啡因——全世界每人每天都要消耗70毫克咖啡因。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早在被做成碳酸飲料之前,可樂果就因為咖啡因含量比咖啡要高,被用作提神的藥物,但是那時候就是敲碎了直接嚼而已。

1860年,有人把可樂果摻入葡萄酒裡,做成了一種全新的提神飲料,“哪怕是一個爛醉如泥的黑人,喝了一口這個酒,也會在半小時內醒過來”。

可口可樂最早的做法和這種酒類似,當時可口可樂的名字,叫做“彭氏法國古柯酒”。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其次是糖。

從遠古開始,糖就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那會缺吃少穿,誰給自己補充的糖多,誰就能有更多熱量活下來。

只不過,古代生產力很有限,就算你是皇帝,也只能吃上口味單一、做工粗糙的糖。幾千年來,人類吃糖的慾望,都被生活水平死死壓住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然而,工業革命的出現,給人類吃糖帶來了曙光。甘蔗、甜菜這些糖料作物,在機器的碾壓下,以飛快的速度提供了無數的糖漿。

一時間,歐美老百姓再也不愁吃糖了,英國人端起茶杯,放糖時再也不用精打細算了,法國人做的甜點,一口能把小孩甜哭。

強大的工業能力,讓“肥宅快樂糖”迅速普及,當時的中產階級看來,在喝茶、喝奶、喝可可的時候加糖,是一種極致的享受。

“不加糖的茶,喝起來就像淡而無味的酒。”

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居民,在喝巴西咖啡時在杯子里加的糖之多,連湯匙都能立起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在亞洲,糖一直是調製大麻的重要成分,有時候鴉片也會加上糖。

在美洲,美國人經常嚼的菸草絲中,加了糖蜜才會受人歡迎。

人類對糖的成癮歷史太長了,以至於絕大多數人都不會認為糖是一種具有成癮性的東西。

其實是我們人類對糖成癮太久,習慣成自然了。

擁有漫長曆史的成癮物、低廉的價格、再加上天才的營銷,才是可樂能帶著碳酸飲料席捲全球,成為統治人類夏天數十年的飲料的祕訣。

可口可樂公司曾有一位在拉丁美洲的主管,想要嘗試把可口可樂中的糖和咖啡因去掉,用更健康的成分替換。

在經過無數次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後,他終於如願以償地離職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碳酸飲料的感覺慢慢變了,在中國人有錢之後,可樂不再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飲料了,也不再會買之前還要想一想了,而是想喝就買。

相反,自從碳酸飲料霸佔市場之後,針對碳酸飲料的各種科學研究和謠言就不絕於耳,什麼損害牙齒啊、導致骨質疏鬆啊、不利於消化啊、“可樂殺精”啊等等等等。

其中有一些是科學證實了,一些是流傳甚久的謠言。

但是甭管是真是假,這些傳聞都讓碳酸飲料被貼上了“不健康”的標籤。

而與此同時,其他飲料廠家也在努力研製新款飲料。

碳酸飲料開始逐漸走下坡路。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慢慢開始嶄露頭角。

第一款現代奶茶,源自香港的蘭芳園。相比可樂,奶茶的出身沒有什麼工業色彩,反而充滿了手工業的復古氣息。

1952年,在湧來香港的難民潮中,有個叫林木河的年輕人,來投奔開大排檔的親戚,幫著家裡人經營一個小餐館。

當時的香港,經濟還沒走出戰爭陰影,滿大街賺辛苦錢的人,吃飯點不起菜,只能吃米飯配菜的“碟頭飯”,賣得最火的,是那些頂肚子、吃了有力氣的食物。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林木河自己就是難民,太理解這些顧客的需求了,每次遇到碼頭工人和海員來光顧,他不僅多給工人送米飯,還會配上一杯提神的濃茶。

遇到這麼豪爽好客的夥計,工人兄弟也經常送些出海買的茶葉。看著這些廉價茶葉,林木河馬上想起,自己在報紙上看到的奶茶。

那會統治香港的英國人,喝的高級下午茶都會加牛奶。而賣苦力的碼頭工人,每到下午3、4點,也需要吃點東西補充體力,好扛到8點下班才吃晚飯。

英國人能喝下午茶,咱中國工人為啥就不能喝?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於是,林木河就把工人送他的斯里蘭卡茶葉,配上牛奶和糖,給老兄弟們品嚐。說來奇怪,劣質的斯里蘭卡茶,配上劣質的牛奶,味道居然還不錯。

因為工人幹體力活太多,喜歡吃味重的,林木河就反其道行之,把原本該清淡品嚐的茶,專門煮得特別濃郁,牛奶也用水分最少的濃縮奶。

濃濃的咖啡因,配上大勺白糖,林木河的“蘭芳園”奶茶,就這樣誕生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在工人圈子裡出名後,連辦公室的職員也開始喝了起來,加上英國人帶來的下午茶風俗,港式奶茶火遍全香港。

相比碳酸飲料的標準化生產,做奶茶沒啥祕訣,全靠老闆用料誠實、手藝經驗足,能熬得住鍋爐前反覆煮茶的高溫辛苦。

而當時,香港遍地流民,最不缺的就是能吃苦的人,他們學著林木河,推著小推車,到工廠、大廈外,賣著自己新鮮做的奶茶。

奶茶慢慢走入了大眾的視線。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後來,類似的奶茶也在臺灣出現了,還誕生了春水堂等臺灣老字號,臺灣老闆們把港式奶茶的白糖,換成更甜的黑糖,用的茶葉味道則稍淡一些。

為了加強口感,春水堂還在奶茶里加了木薯粉圓,做成了現在的“珍珠奶茶”

這時的奶茶界裡,香港奶茶以茶味醇厚著稱,臺灣則以鮮甜、配料豐富見長。兩派各有千秋,難分高下。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不過,兩派奶茶雖然更高大上,也有了糖和咖啡因,但做一杯奶茶的功夫,流水線上能造百罐碳酸飲料,奶茶在速度上還不如碳酸飲料。

然而,到90年代,遇上了工業化的奶茶,終於在碳酸飲料霸佔的江湖中,創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先是在臺灣,出現了手搖杯封口機、耐高溫塑料杯。原本只能在店裡喝的奶茶,現在一灌裝封口,馬上就可以帶著走了。

有了外帶,茶餐廳可以不設座位,免去了許多鋪租,奶茶成本也大大壓低了。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第一個把封口塑料杯奶茶引入大陸地區的,是臺灣奶茶“快可立”,第一家內地分店設在首都北京,這也是大部分90後喝的第一杯正宗奶茶。

那時,快可立奶茶是個新鮮玩意,他們一改用新鮮茶葉的奶茶傳統,用的是茶葉粉和奶精,不僅速度快,一杯只要2元,價格並不比汽水貴多少。

況且“奶茶”兩個字,怎麼聽著都比碳酸飲料健康,不少家長還帶著孩子一起喝。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1998~1999兩年間,快可立以每天平均兩家加盟店的速度,在中國迅速擴張。除了臺灣奶茶,還陸續推出港式奶茶。

然而,快可立趕上了大陸經濟跑馬圈地的飛速時代,大陸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模仿者,大卡司、蜜雪冰城、地下鐵陸續出現。

儘管他們用著更粗糙的茶渣、價格更廉價的奶精,但卻不妨礙他們把奶茶店鋪滿全國,生意賺得盆滿缽滿。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很快,快可立和麥當勞、肯德基一起,成了爸媽獎勵小孩考好成績的禮物。

但是實際上,奶茶讓人覺得“好喝”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用茶粉和奶精沖泡的工業奶茶,少不了咖啡因和糖:


1杯奶茶的咖啡因含量=4杯咖啡=8罐紅牛。

1杯奶茶的糖分含量=5罐可樂=13塊方糖。

多倍的糖和咖啡因=多倍的快樂。

人類的飲品發展了數百年,終於從一份簡單的快樂,發展到了各種糖類和咖啡因的花式多重疊加快樂。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大夥兒因為“不健康”的理由拋棄了碳酸飲料,然後愛上了奶茶——一種更不健康的飲料。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現在,不同的奶茶店還在不斷推出新的奶茶品種,不斷突破新的“快樂”極限,芝士奶蓋、鮮萃茶、軟歐包、加奶霜、加布丁。

2018年,是中國的奶茶市場瘋狂增長的一年。

根據美團點評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全國現製茶飲門店數量達到41萬家,一年之內增長了74%。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奶茶行業的利潤非常高,根據中國人口、城鎮化率、奶茶價格等因素的綜合估算,預計我國奶茶市場容量能夠達到986億元,接近千億元。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美國的戴維·考特萊特曾寫過一本《上癮500年:癮品與現代世界的形成》,在書裡,他非常直白地寫道:

資本走向全球化的制度,會大量利用人的固有慾望推出產品,從性慾到口腹之慾都有。

消費者對於可能的危害,可以自願選擇視而不見,或者承受下來,或者僥倖躲過。

但是,廣告商卻處心積慮地要鼓勵人們,為了得到一時的快感,忘掉那些危害,就像伊甸園裡鼓勵大家去吃禁果的蛇。

亞當和夏娃都不曾成功拒絕誘惑,而現代文化的精髓就是:個人為了追求自我滿足,拋開傳統束縛。

毫無疑問,處在這種文化裡的人們想要做到拒絕誘惑,那更是難上加難。

所以,哪怕奶茶哪一天也成為了“不健康”的代言人,人類肯定還會發明出咖啡因和糖分更多,更具有成癮性,讓人感覺更“快樂”的飲料。

所以,別騙自己了,想喝奶茶的時候,就老老實實說一聲“真香”吧!


可樂到奶茶,飲品是如何變“癮品”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