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

東北的民族與國家(14)——鮮卑慕容


周武王滅商之後,封其弟召公姬奭(音“是”)於燕地(燕山之野),因此取名為“燕”國。

燕國在吞併薊國,消滅孤竹、令支、無終等國之後,將疆域擴張到今冀北、北京地區和遼西的大淩河流域。

自此,受封於此或在此區域所建立的獨立或半獨立諸侯國,大多承襲此稱呼而稱為“燕”國。其中最有名的,一是以“燕王”起家的朱棣;另一個則是金庸先生筆下一心想復國的鮮卑慕容家族所建立的“燕”國。

"

東北的民族與國家(14)——鮮卑慕容


周武王滅商之後,封其弟召公姬奭(音“是”)於燕地(燕山之野),因此取名為“燕”國。

燕國在吞併薊國,消滅孤竹、令支、無終等國之後,將疆域擴張到今冀北、北京地區和遼西的大淩河流域。

自此,受封於此或在此區域所建立的獨立或半獨立諸侯國,大多承襲此稱呼而稱為“燕”國。其中最有名的,一是以“燕王”起家的朱棣;另一個則是金庸先生筆下一心想復國的鮮卑慕容家族所建立的“燕”國。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檀石槐時的鮮卑

東漢末年,檀石槐一度統一了鮮卑各部,佔據了原匈奴的全部地盤。他將管轄區域分為西部、中部與東部三個部分,每部都設置一名大人“主領”管轄。

但是,這種以部落聯盟為基礎的統一,純粹是依靠著檀石槐個人的魅力來實現。在粗放的管理制度之下,其對各個區域的控制力是相當脆弱的。

東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檀石槐去世,鮮卑隨即分裂。各自獨立發展的鮮卑諸部,除了依然被稱為“鮮卑”之外,彼此之間已經沒有任何的依屬關係。

"

東北的民族與國家(14)——鮮卑慕容


周武王滅商之後,封其弟召公姬奭(音“是”)於燕地(燕山之野),因此取名為“燕”國。

燕國在吞併薊國,消滅孤竹、令支、無終等國之後,將疆域擴張到今冀北、北京地區和遼西的大淩河流域。

自此,受封於此或在此區域所建立的獨立或半獨立諸侯國,大多承襲此稱呼而稱為“燕”國。其中最有名的,一是以“燕王”起家的朱棣;另一個則是金庸先生筆下一心想復國的鮮卑慕容家族所建立的“燕”國。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檀石槐時的鮮卑

東漢末年,檀石槐一度統一了鮮卑各部,佔據了原匈奴的全部地盤。他將管轄區域分為西部、中部與東部三個部分,每部都設置一名大人“主領”管轄。

但是,這種以部落聯盟為基礎的統一,純粹是依靠著檀石槐個人的魅力來實現。在粗放的管理制度之下,其對各個區域的控制力是相當脆弱的。

東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檀石槐去世,鮮卑隨即分裂。各自獨立發展的鮮卑諸部,除了依然被稱為“鮮卑”之外,彼此之間已經沒有任何的依屬關係。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鮮卑慕容氏遷徒路線

曹魏初年,一支鮮卑部落在其首領莫護跋的率領下自大興安嶺北部南遷,入居遼西。因莫護跋跟隨司馬懿征伐公孫淵建功,被授“率義王”,莫護跋自此將族人安置在棘城(錦州附近)之北。

棘城之地,多有漢人居住。莫護跋很喜歡他們頭戴的“搖冠”,率眾斂發襲冠,其部族由此被稱為“步搖”。據說,“慕容”這兩個字就是“步搖”的變音。

不過慕容氏後人對這姓氏的來源還有更具文化味道的解釋:“雲慕二儀之德,繼三光之容”,因此,稱為慕容。

與烏桓一樣,鮮卑人習慣髡髮。不同的是,鮮卑男女都是於婚後開始髡頭。從髡頭到喜戴步搖冠,這是鮮卑慕容漢化的開始。

"

東北的民族與國家(14)——鮮卑慕容


周武王滅商之後,封其弟召公姬奭(音“是”)於燕地(燕山之野),因此取名為“燕”國。

燕國在吞併薊國,消滅孤竹、令支、無終等國之後,將疆域擴張到今冀北、北京地區和遼西的大淩河流域。

自此,受封於此或在此區域所建立的獨立或半獨立諸侯國,大多承襲此稱呼而稱為“燕”國。其中最有名的,一是以“燕王”起家的朱棣;另一個則是金庸先生筆下一心想復國的鮮卑慕容家族所建立的“燕”國。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檀石槐時的鮮卑

東漢末年,檀石槐一度統一了鮮卑各部,佔據了原匈奴的全部地盤。他將管轄區域分為西部、中部與東部三個部分,每部都設置一名大人“主領”管轄。

但是,這種以部落聯盟為基礎的統一,純粹是依靠著檀石槐個人的魅力來實現。在粗放的管理制度之下,其對各個區域的控制力是相當脆弱的。

東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檀石槐去世,鮮卑隨即分裂。各自獨立發展的鮮卑諸部,除了依然被稱為“鮮卑”之外,彼此之間已經沒有任何的依屬關係。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鮮卑慕容氏遷徒路線

曹魏初年,一支鮮卑部落在其首領莫護跋的率領下自大興安嶺北部南遷,入居遼西。因莫護跋跟隨司馬懿征伐公孫淵建功,被授“率義王”,莫護跋自此將族人安置在棘城(錦州附近)之北。

棘城之地,多有漢人居住。莫護跋很喜歡他們頭戴的“搖冠”,率眾斂發襲冠,其部族由此被稱為“步搖”。據說,“慕容”這兩個字就是“步搖”的變音。

不過慕容氏後人對這姓氏的來源還有更具文化味道的解釋:“雲慕二儀之德,繼三光之容”,因此,稱為慕容。

與烏桓一樣,鮮卑人習慣髡髮。不同的是,鮮卑男女都是於婚後開始髡頭。從髡頭到喜戴步搖冠,這是鮮卑慕容漢化的開始。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曹魏時的步搖冠

莫護跋死後,子木延、孫涉歸相後繼位。太康六年(285年),慕容氏部眾殺死篡位的慕容耐,迎慕容廆繼位。傾慕中原文化的慕容廆接受了晉武帝“鮮卑都督”的封號,率眾遷居大棘城(今遼寧義縣西)。鮮卑慕容開始進入飛速發展的時期。

此時,中原的(西)晉王朝剛剛平息“八王之亂”,又面臨著五胡爭食的混亂局面。相對於戰亂不止的中原,遼西反而成為一塊相對安寧的靜土。每當中原動盪之際,一些士大夫、豪族總是會舉家向遼西遼東遷移,期翼尋找一塊樂土以安身。如商末的箕子,漢末的公孫氏。

慕容氏趁此機會,在遼水流域設僑置郡縣,以安置族士族與北方流民,並採取免役制度以延攬人口。這些舉措使慕容氏轄區人口得到迅速的增加。

大量漢民的湧入,一方面帶來了發展經濟所必需的勞動力,另一方面也帶來的相對先進的文化。為了管理這些入遷的民眾,以使他們創造出更多的財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以漢法治漢人”。

在尊奉晉室的策略之下,慕容氏一方面扯著“大義”之旗征伐周邊部族,另一方面也獲得了遼西區域內漢人的大力支持。

通過招賢納士、安輯流民、尊崇儒學等措施,在慕容廆去世之時,原來東部鮮卑中勢力最弱的慕容氏,已經變成可以與段部、宇文部並列的三強之一。

"

東北的民族與國家(14)——鮮卑慕容


周武王滅商之後,封其弟召公姬奭(音“是”)於燕地(燕山之野),因此取名為“燕”國。

燕國在吞併薊國,消滅孤竹、令支、無終等國之後,將疆域擴張到今冀北、北京地區和遼西的大淩河流域。

自此,受封於此或在此區域所建立的獨立或半獨立諸侯國,大多承襲此稱呼而稱為“燕”國。其中最有名的,一是以“燕王”起家的朱棣;另一個則是金庸先生筆下一心想復國的鮮卑慕容家族所建立的“燕”國。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檀石槐時的鮮卑

東漢末年,檀石槐一度統一了鮮卑各部,佔據了原匈奴的全部地盤。他將管轄區域分為西部、中部與東部三個部分,每部都設置一名大人“主領”管轄。

但是,這種以部落聯盟為基礎的統一,純粹是依靠著檀石槐個人的魅力來實現。在粗放的管理制度之下,其對各個區域的控制力是相當脆弱的。

東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檀石槐去世,鮮卑隨即分裂。各自獨立發展的鮮卑諸部,除了依然被稱為“鮮卑”之外,彼此之間已經沒有任何的依屬關係。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鮮卑慕容氏遷徒路線

曹魏初年,一支鮮卑部落在其首領莫護跋的率領下自大興安嶺北部南遷,入居遼西。因莫護跋跟隨司馬懿征伐公孫淵建功,被授“率義王”,莫護跋自此將族人安置在棘城(錦州附近)之北。

棘城之地,多有漢人居住。莫護跋很喜歡他們頭戴的“搖冠”,率眾斂發襲冠,其部族由此被稱為“步搖”。據說,“慕容”這兩個字就是“步搖”的變音。

不過慕容氏後人對這姓氏的來源還有更具文化味道的解釋:“雲慕二儀之德,繼三光之容”,因此,稱為慕容。

與烏桓一樣,鮮卑人習慣髡髮。不同的是,鮮卑男女都是於婚後開始髡頭。從髡頭到喜戴步搖冠,這是鮮卑慕容漢化的開始。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曹魏時的步搖冠

莫護跋死後,子木延、孫涉歸相後繼位。太康六年(285年),慕容氏部眾殺死篡位的慕容耐,迎慕容廆繼位。傾慕中原文化的慕容廆接受了晉武帝“鮮卑都督”的封號,率眾遷居大棘城(今遼寧義縣西)。鮮卑慕容開始進入飛速發展的時期。

此時,中原的(西)晉王朝剛剛平息“八王之亂”,又面臨著五胡爭食的混亂局面。相對於戰亂不止的中原,遼西反而成為一塊相對安寧的靜土。每當中原動盪之際,一些士大夫、豪族總是會舉家向遼西遼東遷移,期翼尋找一塊樂土以安身。如商末的箕子,漢末的公孫氏。

慕容氏趁此機會,在遼水流域設僑置郡縣,以安置族士族與北方流民,並採取免役制度以延攬人口。這些舉措使慕容氏轄區人口得到迅速的增加。

大量漢民的湧入,一方面帶來了發展經濟所必需的勞動力,另一方面也帶來的相對先進的文化。為了管理這些入遷的民眾,以使他們創造出更多的財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以漢法治漢人”。

在尊奉晉室的策略之下,慕容氏一方面扯著“大義”之旗征伐周邊部族,另一方面也獲得了遼西區域內漢人的大力支持。

通過招賢納士、安輯流民、尊崇儒學等措施,在慕容廆去世之時,原來東部鮮卑中勢力最弱的慕容氏,已經變成可以與段部、宇文部並列的三強之一。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慕容皝雕像

公元333年,慕容廆去世,慕容皝繼位。慕容氏進一步重用長史河東人裴嶷等漢族管理者。

慕容皝不僅注重發展農桑與教育,他自己也勤於儒學,甚至親著《典誡》十五篇,用以教導慕容子弟。

遼西因此成為兩晉時期儒家文化對外傳播的主要地區之一。慕容皝也擁有了一大批精於儒學的輔臣,如韓恆、高詡、張怖、李績、黃泓、皇甫真、公孫固等。

依靠漢族官員的治理,逐漸強大的慕容氏,東破高句麗,北並宇文部,西平段部,拓地三千餘里,轄民十萬戶。成為東北地區最強之國。

337年,慕容皝自立為燕王,冊立太子,並得到東晉的策封。自此,慕容氏雖然名義上依舊向晉室稱臣,其實已經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王國了。史稱“前燕”。

"

東北的民族與國家(14)——鮮卑慕容


周武王滅商之後,封其弟召公姬奭(音“是”)於燕地(燕山之野),因此取名為“燕”國。

燕國在吞併薊國,消滅孤竹、令支、無終等國之後,將疆域擴張到今冀北、北京地區和遼西的大淩河流域。

自此,受封於此或在此區域所建立的獨立或半獨立諸侯國,大多承襲此稱呼而稱為“燕”國。其中最有名的,一是以“燕王”起家的朱棣;另一個則是金庸先生筆下一心想復國的鮮卑慕容家族所建立的“燕”國。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檀石槐時的鮮卑

東漢末年,檀石槐一度統一了鮮卑各部,佔據了原匈奴的全部地盤。他將管轄區域分為西部、中部與東部三個部分,每部都設置一名大人“主領”管轄。

但是,這種以部落聯盟為基礎的統一,純粹是依靠著檀石槐個人的魅力來實現。在粗放的管理制度之下,其對各個區域的控制力是相當脆弱的。

東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檀石槐去世,鮮卑隨即分裂。各自獨立發展的鮮卑諸部,除了依然被稱為“鮮卑”之外,彼此之間已經沒有任何的依屬關係。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鮮卑慕容氏遷徒路線

曹魏初年,一支鮮卑部落在其首領莫護跋的率領下自大興安嶺北部南遷,入居遼西。因莫護跋跟隨司馬懿征伐公孫淵建功,被授“率義王”,莫護跋自此將族人安置在棘城(錦州附近)之北。

棘城之地,多有漢人居住。莫護跋很喜歡他們頭戴的“搖冠”,率眾斂發襲冠,其部族由此被稱為“步搖”。據說,“慕容”這兩個字就是“步搖”的變音。

不過慕容氏後人對這姓氏的來源還有更具文化味道的解釋:“雲慕二儀之德,繼三光之容”,因此,稱為慕容。

與烏桓一樣,鮮卑人習慣髡髮。不同的是,鮮卑男女都是於婚後開始髡頭。從髡頭到喜戴步搖冠,這是鮮卑慕容漢化的開始。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曹魏時的步搖冠

莫護跋死後,子木延、孫涉歸相後繼位。太康六年(285年),慕容氏部眾殺死篡位的慕容耐,迎慕容廆繼位。傾慕中原文化的慕容廆接受了晉武帝“鮮卑都督”的封號,率眾遷居大棘城(今遼寧義縣西)。鮮卑慕容開始進入飛速發展的時期。

此時,中原的(西)晉王朝剛剛平息“八王之亂”,又面臨著五胡爭食的混亂局面。相對於戰亂不止的中原,遼西反而成為一塊相對安寧的靜土。每當中原動盪之際,一些士大夫、豪族總是會舉家向遼西遼東遷移,期翼尋找一塊樂土以安身。如商末的箕子,漢末的公孫氏。

慕容氏趁此機會,在遼水流域設僑置郡縣,以安置族士族與北方流民,並採取免役制度以延攬人口。這些舉措使慕容氏轄區人口得到迅速的增加。

大量漢民的湧入,一方面帶來了發展經濟所必需的勞動力,另一方面也帶來的相對先進的文化。為了管理這些入遷的民眾,以使他們創造出更多的財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以漢法治漢人”。

在尊奉晉室的策略之下,慕容氏一方面扯著“大義”之旗征伐周邊部族,另一方面也獲得了遼西區域內漢人的大力支持。

通過招賢納士、安輯流民、尊崇儒學等措施,在慕容廆去世之時,原來東部鮮卑中勢力最弱的慕容氏,已經變成可以與段部、宇文部並列的三強之一。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慕容皝雕像

公元333年,慕容廆去世,慕容皝繼位。慕容氏進一步重用長史河東人裴嶷等漢族管理者。

慕容皝不僅注重發展農桑與教育,他自己也勤於儒學,甚至親著《典誡》十五篇,用以教導慕容子弟。

遼西因此成為兩晉時期儒家文化對外傳播的主要地區之一。慕容皝也擁有了一大批精於儒學的輔臣,如韓恆、高詡、張怖、李績、黃泓、皇甫真、公孫固等。

依靠漢族官員的治理,逐漸強大的慕容氏,東破高句麗,北並宇文部,西平段部,拓地三千餘里,轄民十萬戶。成為東北地區最強之國。

337年,慕容皝自立為燕王,冊立太子,並得到東晉的策封。自此,慕容氏雖然名義上依舊向晉室稱臣,其實已經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王國了。史稱“前燕”。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348年,慕容皝去世,其子慕容儁(音俊)繼位。強大起來的慕容氏已經不滿足於遼西,開始將目光投向中原。

永和六年(公元350年),燕國發兵攻趙,佔薊城,將都城遷於薊,正式加入了逐鹿中原的行列。352年,燕軍大敗冉魏軍,俘冉閔,攻下鄴城(今河北臨漳縣),同年再次遷都至鄴城。十一月,慕容儁稱帝,建年號“元璽”,正式宣佈脫離晉朝而自立。

第二年,燕軍吞併了東晉的汝南、穎川、譙、沛諸郡。慕容燕國至此達到了極盛。

"

東北的民族與國家(14)——鮮卑慕容


周武王滅商之後,封其弟召公姬奭(音“是”)於燕地(燕山之野),因此取名為“燕”國。

燕國在吞併薊國,消滅孤竹、令支、無終等國之後,將疆域擴張到今冀北、北京地區和遼西的大淩河流域。

自此,受封於此或在此區域所建立的獨立或半獨立諸侯國,大多承襲此稱呼而稱為“燕”國。其中最有名的,一是以“燕王”起家的朱棣;另一個則是金庸先生筆下一心想復國的鮮卑慕容家族所建立的“燕”國。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檀石槐時的鮮卑

東漢末年,檀石槐一度統一了鮮卑各部,佔據了原匈奴的全部地盤。他將管轄區域分為西部、中部與東部三個部分,每部都設置一名大人“主領”管轄。

但是,這種以部落聯盟為基礎的統一,純粹是依靠著檀石槐個人的魅力來實現。在粗放的管理制度之下,其對各個區域的控制力是相當脆弱的。

東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檀石槐去世,鮮卑隨即分裂。各自獨立發展的鮮卑諸部,除了依然被稱為“鮮卑”之外,彼此之間已經沒有任何的依屬關係。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鮮卑慕容氏遷徒路線

曹魏初年,一支鮮卑部落在其首領莫護跋的率領下自大興安嶺北部南遷,入居遼西。因莫護跋跟隨司馬懿征伐公孫淵建功,被授“率義王”,莫護跋自此將族人安置在棘城(錦州附近)之北。

棘城之地,多有漢人居住。莫護跋很喜歡他們頭戴的“搖冠”,率眾斂發襲冠,其部族由此被稱為“步搖”。據說,“慕容”這兩個字就是“步搖”的變音。

不過慕容氏後人對這姓氏的來源還有更具文化味道的解釋:“雲慕二儀之德,繼三光之容”,因此,稱為慕容。

與烏桓一樣,鮮卑人習慣髡髮。不同的是,鮮卑男女都是於婚後開始髡頭。從髡頭到喜戴步搖冠,這是鮮卑慕容漢化的開始。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曹魏時的步搖冠

莫護跋死後,子木延、孫涉歸相後繼位。太康六年(285年),慕容氏部眾殺死篡位的慕容耐,迎慕容廆繼位。傾慕中原文化的慕容廆接受了晉武帝“鮮卑都督”的封號,率眾遷居大棘城(今遼寧義縣西)。鮮卑慕容開始進入飛速發展的時期。

此時,中原的(西)晉王朝剛剛平息“八王之亂”,又面臨著五胡爭食的混亂局面。相對於戰亂不止的中原,遼西反而成為一塊相對安寧的靜土。每當中原動盪之際,一些士大夫、豪族總是會舉家向遼西遼東遷移,期翼尋找一塊樂土以安身。如商末的箕子,漢末的公孫氏。

慕容氏趁此機會,在遼水流域設僑置郡縣,以安置族士族與北方流民,並採取免役制度以延攬人口。這些舉措使慕容氏轄區人口得到迅速的增加。

大量漢民的湧入,一方面帶來了發展經濟所必需的勞動力,另一方面也帶來的相對先進的文化。為了管理這些入遷的民眾,以使他們創造出更多的財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以漢法治漢人”。

在尊奉晉室的策略之下,慕容氏一方面扯著“大義”之旗征伐周邊部族,另一方面也獲得了遼西區域內漢人的大力支持。

通過招賢納士、安輯流民、尊崇儒學等措施,在慕容廆去世之時,原來東部鮮卑中勢力最弱的慕容氏,已經變成可以與段部、宇文部並列的三強之一。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慕容皝雕像

公元333年,慕容廆去世,慕容皝繼位。慕容氏進一步重用長史河東人裴嶷等漢族管理者。

慕容皝不僅注重發展農桑與教育,他自己也勤於儒學,甚至親著《典誡》十五篇,用以教導慕容子弟。

遼西因此成為兩晉時期儒家文化對外傳播的主要地區之一。慕容皝也擁有了一大批精於儒學的輔臣,如韓恆、高詡、張怖、李績、黃泓、皇甫真、公孫固等。

依靠漢族官員的治理,逐漸強大的慕容氏,東破高句麗,北並宇文部,西平段部,拓地三千餘里,轄民十萬戶。成為東北地區最強之國。

337年,慕容皝自立為燕王,冊立太子,並得到東晉的策封。自此,慕容氏雖然名義上依舊向晉室稱臣,其實已經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王國了。史稱“前燕”。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348年,慕容皝去世,其子慕容儁(音俊)繼位。強大起來的慕容氏已經不滿足於遼西,開始將目光投向中原。

永和六年(公元350年),燕國發兵攻趙,佔薊城,將都城遷於薊,正式加入了逐鹿中原的行列。352年,燕軍大敗冉魏軍,俘冉閔,攻下鄴城(今河北臨漳縣),同年再次遷都至鄴城。十一月,慕容儁稱帝,建年號“元璽”,正式宣佈脫離晉朝而自立。

第二年,燕軍吞併了東晉的汝南、穎川、譙、沛諸郡。慕容燕國至此達到了極盛。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360年,慕容儁去世,十一歲的太子慕容暐繼位。慕容燕國至此已傳至第四世。

因為接受了漢人的管理文化與體系,慕容氏得以迅速地發展而壯大。但是對於漢人管理文化中的一些糟粕,慕容氏卻毫無抵抗地一樣全盤接收,相比漢人來講,他們對此更加缺乏免疫力。

從中原歸附的百姓與人口,多依附於慕容氏貴族與漢士族之下,大量的編戶成為他們私家的佃客。與中原王朝發展到後期相類似的問題,早早地出現在慕容燕國內部。土地兼併與隱瞞戶口現象極其嚴重,造成燕國“國之戶口,少於私家”。

當尚書左僕射悅綰執著於清查隱戶時,因侵犯了利益團體而直接被殺。燕國國勢迅速衰弱。

慕容氏管理集團內部腐化、追求奢侈之風日盛,導致的結果就是高層近乎瘋狂的爭權奪勢。

367年,輔佐慕容儁的慕容恪去世。慕容垂在朝爭中被慕容評擊敗,率一群人投奔燕國的勁敵(前)秦。

370年,前秦苻堅在慕容垂幫助下,攻入鄴城,俘慕容暐,殺慕容評。燕國諸州牧及六夷渠帥盡降於秦,慕容前燕自此滅亡。

自慕容廆繼位至此,慕容燕國共存在了八十六年,而在中原立足,卻只不過短短的二十年。

"

東北的民族與國家(14)——鮮卑慕容


周武王滅商之後,封其弟召公姬奭(音“是”)於燕地(燕山之野),因此取名為“燕”國。

燕國在吞併薊國,消滅孤竹、令支、無終等國之後,將疆域擴張到今冀北、北京地區和遼西的大淩河流域。

自此,受封於此或在此區域所建立的獨立或半獨立諸侯國,大多承襲此稱呼而稱為“燕”國。其中最有名的,一是以“燕王”起家的朱棣;另一個則是金庸先生筆下一心想復國的鮮卑慕容家族所建立的“燕”國。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檀石槐時的鮮卑

東漢末年,檀石槐一度統一了鮮卑各部,佔據了原匈奴的全部地盤。他將管轄區域分為西部、中部與東部三個部分,每部都設置一名大人“主領”管轄。

但是,這種以部落聯盟為基礎的統一,純粹是依靠著檀石槐個人的魅力來實現。在粗放的管理制度之下,其對各個區域的控制力是相當脆弱的。

東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檀石槐去世,鮮卑隨即分裂。各自獨立發展的鮮卑諸部,除了依然被稱為“鮮卑”之外,彼此之間已經沒有任何的依屬關係。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鮮卑慕容氏遷徒路線

曹魏初年,一支鮮卑部落在其首領莫護跋的率領下自大興安嶺北部南遷,入居遼西。因莫護跋跟隨司馬懿征伐公孫淵建功,被授“率義王”,莫護跋自此將族人安置在棘城(錦州附近)之北。

棘城之地,多有漢人居住。莫護跋很喜歡他們頭戴的“搖冠”,率眾斂發襲冠,其部族由此被稱為“步搖”。據說,“慕容”這兩個字就是“步搖”的變音。

不過慕容氏後人對這姓氏的來源還有更具文化味道的解釋:“雲慕二儀之德,繼三光之容”,因此,稱為慕容。

與烏桓一樣,鮮卑人習慣髡髮。不同的是,鮮卑男女都是於婚後開始髡頭。從髡頭到喜戴步搖冠,這是鮮卑慕容漢化的開始。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曹魏時的步搖冠

莫護跋死後,子木延、孫涉歸相後繼位。太康六年(285年),慕容氏部眾殺死篡位的慕容耐,迎慕容廆繼位。傾慕中原文化的慕容廆接受了晉武帝“鮮卑都督”的封號,率眾遷居大棘城(今遼寧義縣西)。鮮卑慕容開始進入飛速發展的時期。

此時,中原的(西)晉王朝剛剛平息“八王之亂”,又面臨著五胡爭食的混亂局面。相對於戰亂不止的中原,遼西反而成為一塊相對安寧的靜土。每當中原動盪之際,一些士大夫、豪族總是會舉家向遼西遼東遷移,期翼尋找一塊樂土以安身。如商末的箕子,漢末的公孫氏。

慕容氏趁此機會,在遼水流域設僑置郡縣,以安置族士族與北方流民,並採取免役制度以延攬人口。這些舉措使慕容氏轄區人口得到迅速的增加。

大量漢民的湧入,一方面帶來了發展經濟所必需的勞動力,另一方面也帶來的相對先進的文化。為了管理這些入遷的民眾,以使他們創造出更多的財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以漢法治漢人”。

在尊奉晉室的策略之下,慕容氏一方面扯著“大義”之旗征伐周邊部族,另一方面也獲得了遼西區域內漢人的大力支持。

通過招賢納士、安輯流民、尊崇儒學等措施,在慕容廆去世之時,原來東部鮮卑中勢力最弱的慕容氏,已經變成可以與段部、宇文部並列的三強之一。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慕容皝雕像

公元333年,慕容廆去世,慕容皝繼位。慕容氏進一步重用長史河東人裴嶷等漢族管理者。

慕容皝不僅注重發展農桑與教育,他自己也勤於儒學,甚至親著《典誡》十五篇,用以教導慕容子弟。

遼西因此成為兩晉時期儒家文化對外傳播的主要地區之一。慕容皝也擁有了一大批精於儒學的輔臣,如韓恆、高詡、張怖、李績、黃泓、皇甫真、公孫固等。

依靠漢族官員的治理,逐漸強大的慕容氏,東破高句麗,北並宇文部,西平段部,拓地三千餘里,轄民十萬戶。成為東北地區最強之國。

337年,慕容皝自立為燕王,冊立太子,並得到東晉的策封。自此,慕容氏雖然名義上依舊向晉室稱臣,其實已經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王國了。史稱“前燕”。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348年,慕容皝去世,其子慕容儁(音俊)繼位。強大起來的慕容氏已經不滿足於遼西,開始將目光投向中原。

永和六年(公元350年),燕國發兵攻趙,佔薊城,將都城遷於薊,正式加入了逐鹿中原的行列。352年,燕軍大敗冉魏軍,俘冉閔,攻下鄴城(今河北臨漳縣),同年再次遷都至鄴城。十一月,慕容儁稱帝,建年號“元璽”,正式宣佈脫離晉朝而自立。

第二年,燕軍吞併了東晉的汝南、穎川、譙、沛諸郡。慕容燕國至此達到了極盛。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360年,慕容儁去世,十一歲的太子慕容暐繼位。慕容燕國至此已傳至第四世。

因為接受了漢人的管理文化與體系,慕容氏得以迅速地發展而壯大。但是對於漢人管理文化中的一些糟粕,慕容氏卻毫無抵抗地一樣全盤接收,相比漢人來講,他們對此更加缺乏免疫力。

從中原歸附的百姓與人口,多依附於慕容氏貴族與漢士族之下,大量的編戶成為他們私家的佃客。與中原王朝發展到後期相類似的問題,早早地出現在慕容燕國內部。土地兼併與隱瞞戶口現象極其嚴重,造成燕國“國之戶口,少於私家”。

當尚書左僕射悅綰執著於清查隱戶時,因侵犯了利益團體而直接被殺。燕國國勢迅速衰弱。

慕容氏管理集團內部腐化、追求奢侈之風日盛,導致的結果就是高層近乎瘋狂的爭權奪勢。

367年,輔佐慕容儁的慕容恪去世。慕容垂在朝爭中被慕容評擊敗,率一群人投奔燕國的勁敵(前)秦。

370年,前秦苻堅在慕容垂幫助下,攻入鄴城,俘慕容暐,殺慕容評。燕國諸州牧及六夷渠帥盡降於秦,慕容前燕自此滅亡。

自慕容廆繼位至此,慕容燕國共存在了八十六年,而在中原立足,卻只不過短短的二十年。

成也漢化,亡也漢化,對鮮卑慕容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

漢化,對於想入主中原的民族政權來說,是一條必由之路。然而,漢化可以助其攻取中原,卻無法助其解決王朝的延續問題。

漢人所秉承的儒家文化,以其完整的學說體系與治國理念,在維護君王的統治權力、培養順民方面具有極大的優勢。但是以儒治國,卻無法解決權力與利益分配的根本性矛盾。

所有的王朝在開國之初,有權分享利益的集團數量相對較少,可分配的資源也比較多,因此矛盾並不突出,便會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局面。

當政權發展到一定地步,舊的利益集團不可控制地膨脹,新的利益集團又源源不斷地產生,社會的矛盾便開始出現。當大部分利益集團對分配不滿時,矛盾就開始激化。

數千年來,應付這種局面唯一的辦法就是改革。雖然中國歷史上的改革無非是在權力集團內部對利益的重新分配,老百姓並不能真正得利。但改革還是可以有效地緩和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使政體減緩衰老的速度。

朱元璋所說的“胡人無百年國運”,並非指“胡人”所建立的國家不超過百年,而是“胡人”入主中原,沒有超過百年。這因為他們很難利用變革,在平衡自己內部的矛盾的同時,兼顧“胡、漢”之間完全不同的利益訴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