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尼教(中國史稱明教、二尊教等),是公元3世紀中葉薩珊王朝時期波斯人摩尼(Mani,公元216~277年)在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教義基礎上,吸收了猶太教、基督教、佛教等部分教義所創立的一種宗教。

摩尼出生在底格里斯河畔的瑪第奴(位於今伊拉克境內),父親是當地基督教異端教派諾斯替派中一支浸禮教派的信徒。摩尼從小深受諾斯替教派善惡二元論思想的薰陶。據稱他在12歲和24歲時,受到推茵神的點化,命他在人世間傳授一種新的宗教,以拯救這個充滿罪惡和苦難的世界。從此,他自命是推茵神派遣到塵世來的“光明使者”,開始傳教活動。25歲時到印度河流域和中亞地區傳播新的“救世真理”,並受到了佛教的深刻影響。兩年以後,摩尼迴歸波斯,在薩珊王朝沙普爾國王的支持下,向國人宣講他的“二宗三際”教義,標誌著摩尼教正式誕生。由於政權更迭,王宮對摩尼教的態度也截然相反。在瓦赫蘭一世登基後,尊拜火教為國教,摩尼教被定為異端,摩尼本人被投入監獄,於公元277年2月26日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其屍體被剝皮充草,懸掛在城門之上。後來,這座城門被後人稱為摩尼門。大批摩尼教徒也同時遭到屠殺。倖存的摩尼教徒則轉向羅馬東部、印度北部擴張影響,形成世界性宗教。

"

摩尼教(中國史稱明教、二尊教等),是公元3世紀中葉薩珊王朝時期波斯人摩尼(Mani,公元216~277年)在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教義基礎上,吸收了猶太教、基督教、佛教等部分教義所創立的一種宗教。

摩尼出生在底格里斯河畔的瑪第奴(位於今伊拉克境內),父親是當地基督教異端教派諾斯替派中一支浸禮教派的信徒。摩尼從小深受諾斯替教派善惡二元論思想的薰陶。據稱他在12歲和24歲時,受到推茵神的點化,命他在人世間傳授一種新的宗教,以拯救這個充滿罪惡和苦難的世界。從此,他自命是推茵神派遣到塵世來的“光明使者”,開始傳教活動。25歲時到印度河流域和中亞地區傳播新的“救世真理”,並受到了佛教的深刻影響。兩年以後,摩尼迴歸波斯,在薩珊王朝沙普爾國王的支持下,向國人宣講他的“二宗三際”教義,標誌著摩尼教正式誕生。由於政權更迭,王宮對摩尼教的態度也截然相反。在瓦赫蘭一世登基後,尊拜火教為國教,摩尼教被定為異端,摩尼本人被投入監獄,於公元277年2月26日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其屍體被剝皮充草,懸掛在城門之上。後來,這座城門被後人稱為摩尼門。大批摩尼教徒也同時遭到屠殺。倖存的摩尼教徒則轉向羅馬東部、印度北部擴張影響,形成世界性宗教。

深入中國民間的古老宗教-摩尼教(明教)

摩尼教教義核心是“二宗三際論”。“二宗”指光明與黑暗(即善與惡),認為宇宙間充滿善與惡、光明與黑暗的鬥爭。“三際”指初際、中際、後際。初際時,光明與黑暗是兩個相鄰的王國,光明國領轄東、西、北三方,而黑暗國則佔據南方,彼此相安,互不侵犯。中際時,黑暗國偶然撞入光明國的領地,從而引發了一場光明與黑暗的長期大戰。摩尼是諸明使中最重要且是最後一個。當摩尼教獲得大部分人類信奉後,殘留於世間的光明分子也逐漸得到拯救,而當大地只剩下惡魔和物質時,將會爆發一場大火。此時生命之母將帶領最後一批階級(新人)和收集其餘光明碎屑,一同升入新樂園。而黑暗魔王和惡魔將被拋入大坑,用巨石封死。後際時,新樂園併入光明國中,光明與黑暗再次被永遠分隔。

摩尼教奉大明神為最高主神,崇尚光明,認為大明神是光明、威力和智慧的集中體現者,是“永遠之父”。只有他才能教化眾生,拯救靈魂,脫離苦難,不墮地獄。

摩尼教的組織嚴密而又龐大 ,其教會內部分有5個等級:第一級是12慕闍(承法教道者,或稱大師),第二級是72薩婆塞(侍法者,亦稱拂多延),第三級是 360默奚悉德(法堂主),第四級是阿羅緩(純善人,即電那勿),第五級是耨沙(淨信聽者)。四、五兩級屬教會中的基層,人數沒有限制。

摩尼教的經典,大部分由摩尼本人用古敘利亞文親自撰寫,據說有七部大經:《徹盡萬法根源智經》(或《大福音書》)、《淨命寶藏經》、《律藏經》、《祕密法藏經》、《證明過去經》、《大力士經》、《贊願經》。現已大部分失傳,有的還能找到一些斷簡殘篇。此外,摩尼還制定了嚴格的清規戒律。主要內容有四不:不吃葷、不喝酒、不結婚、不積聚財物。懺悔十不正當,即懺悔虛偽、妄誓、為惡人作證、迫害善人、撥弄是非、行邪術、殺生、欺詐、不能信託及不使日月喜歡的行為。遵守十戒:不拜偶像、不謊語、不貪、不殺、不淫、不盜、不行邪道巫術、不二見、不惰、每日四時祈禱。

"

摩尼教(中國史稱明教、二尊教等),是公元3世紀中葉薩珊王朝時期波斯人摩尼(Mani,公元216~277年)在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教義基礎上,吸收了猶太教、基督教、佛教等部分教義所創立的一種宗教。

摩尼出生在底格里斯河畔的瑪第奴(位於今伊拉克境內),父親是當地基督教異端教派諾斯替派中一支浸禮教派的信徒。摩尼從小深受諾斯替教派善惡二元論思想的薰陶。據稱他在12歲和24歲時,受到推茵神的點化,命他在人世間傳授一種新的宗教,以拯救這個充滿罪惡和苦難的世界。從此,他自命是推茵神派遣到塵世來的“光明使者”,開始傳教活動。25歲時到印度河流域和中亞地區傳播新的“救世真理”,並受到了佛教的深刻影響。兩年以後,摩尼迴歸波斯,在薩珊王朝沙普爾國王的支持下,向國人宣講他的“二宗三際”教義,標誌著摩尼教正式誕生。由於政權更迭,王宮對摩尼教的態度也截然相反。在瓦赫蘭一世登基後,尊拜火教為國教,摩尼教被定為異端,摩尼本人被投入監獄,於公元277年2月26日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其屍體被剝皮充草,懸掛在城門之上。後來,這座城門被後人稱為摩尼門。大批摩尼教徒也同時遭到屠殺。倖存的摩尼教徒則轉向羅馬東部、印度北部擴張影響,形成世界性宗教。

深入中國民間的古老宗教-摩尼教(明教)

摩尼教教義核心是“二宗三際論”。“二宗”指光明與黑暗(即善與惡),認為宇宙間充滿善與惡、光明與黑暗的鬥爭。“三際”指初際、中際、後際。初際時,光明與黑暗是兩個相鄰的王國,光明國領轄東、西、北三方,而黑暗國則佔據南方,彼此相安,互不侵犯。中際時,黑暗國偶然撞入光明國的領地,從而引發了一場光明與黑暗的長期大戰。摩尼是諸明使中最重要且是最後一個。當摩尼教獲得大部分人類信奉後,殘留於世間的光明分子也逐漸得到拯救,而當大地只剩下惡魔和物質時,將會爆發一場大火。此時生命之母將帶領最後一批階級(新人)和收集其餘光明碎屑,一同升入新樂園。而黑暗魔王和惡魔將被拋入大坑,用巨石封死。後際時,新樂園併入光明國中,光明與黑暗再次被永遠分隔。

摩尼教奉大明神為最高主神,崇尚光明,認為大明神是光明、威力和智慧的集中體現者,是“永遠之父”。只有他才能教化眾生,拯救靈魂,脫離苦難,不墮地獄。

摩尼教的組織嚴密而又龐大 ,其教會內部分有5個等級:第一級是12慕闍(承法教道者,或稱大師),第二級是72薩婆塞(侍法者,亦稱拂多延),第三級是 360默奚悉德(法堂主),第四級是阿羅緩(純善人,即電那勿),第五級是耨沙(淨信聽者)。四、五兩級屬教會中的基層,人數沒有限制。

摩尼教的經典,大部分由摩尼本人用古敘利亞文親自撰寫,據說有七部大經:《徹盡萬法根源智經》(或《大福音書》)、《淨命寶藏經》、《律藏經》、《祕密法藏經》、《證明過去經》、《大力士經》、《贊願經》。現已大部分失傳,有的還能找到一些斷簡殘篇。此外,摩尼還制定了嚴格的清規戒律。主要內容有四不:不吃葷、不喝酒、不結婚、不積聚財物。懺悔十不正當,即懺悔虛偽、妄誓、為惡人作證、迫害善人、撥弄是非、行邪術、殺生、欺詐、不能信託及不使日月喜歡的行為。遵守十戒:不拜偶像、不謊語、不貪、不殺、不淫、不盜、不行邪道巫術、不二見、不惰、每日四時祈禱。

深入中國民間的古老宗教-摩尼教(明教)

唐武則天時,摩尼教開始傳入中國,並一度在中原地區公開建寺傳教,但也一直受到傳統文化和正統宗教勢力的抵制。公元732年唐玄宗曾下詔:“摩尼法本是邪見,妄稱佛教,誑惑黎元,宜嚴加禁斷。”安史之亂後,摩尼教傳入回鶻國(唐宋時期北方遊牧民族回鶻人在河西一帶建立的民族政權),並受到回鶻統治者的大力扶持,回鶻人由薩滿教改信摩尼教,摩尼教逐步成為國教。因為唐王朝實行回鶻和親政策,從而也使摩尼教重返中土。公元768年,唐代宗發佈敕令,允許摩尼師在中國設置寺院,從此摩尼寺幾乎佈滿全國各大州府,教勢迅猛擴大。公元840年,回鶻人大舉西遷,失去護法的摩尼教風光不再。845年,唐武宗正式下詔毀法滅佛(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這三次事件的合稱,史稱“三武滅佛”),摩尼教也隨之遭到禁斷,轉為民間祕密宗教,並演化出許多支派流裔。

北宋時期,摩尼教被准許公開活動。隨後,中國南方出現許多摩尼教組織,並對摩尼教進行漢化,改稱明教(或明尊教)。明教就是漢化的摩尼教。宋代明教將原摩尼教教義要旨簡單地歸納為“ 清淨 、光明、大力、智慧”8 個字,提倡光明、善良、儉樸、友愛的道德觀念,因而頗得人心,成為動員和組織群眾的紐帶。這一點逐步為農民起義的領袖所利用,以摩尼教為宗教外衣的農民起義也多有發生。影響較大者有:方臘起義、王唸經的衡州起義、東陽縣和信州貴溪的“魔賊”起義等。

到元朝時期,摩尼教更進一步通俗化、世俗化,並與彌勒、白蓮兩教相融合,甚至合為一體。紅巾軍的“彌勒降生,明王出世”就源出摩尼教。

"

摩尼教(中國史稱明教、二尊教等),是公元3世紀中葉薩珊王朝時期波斯人摩尼(Mani,公元216~277年)在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教義基礎上,吸收了猶太教、基督教、佛教等部分教義所創立的一種宗教。

摩尼出生在底格里斯河畔的瑪第奴(位於今伊拉克境內),父親是當地基督教異端教派諾斯替派中一支浸禮教派的信徒。摩尼從小深受諾斯替教派善惡二元論思想的薰陶。據稱他在12歲和24歲時,受到推茵神的點化,命他在人世間傳授一種新的宗教,以拯救這個充滿罪惡和苦難的世界。從此,他自命是推茵神派遣到塵世來的“光明使者”,開始傳教活動。25歲時到印度河流域和中亞地區傳播新的“救世真理”,並受到了佛教的深刻影響。兩年以後,摩尼迴歸波斯,在薩珊王朝沙普爾國王的支持下,向國人宣講他的“二宗三際”教義,標誌著摩尼教正式誕生。由於政權更迭,王宮對摩尼教的態度也截然相反。在瓦赫蘭一世登基後,尊拜火教為國教,摩尼教被定為異端,摩尼本人被投入監獄,於公元277年2月26日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其屍體被剝皮充草,懸掛在城門之上。後來,這座城門被後人稱為摩尼門。大批摩尼教徒也同時遭到屠殺。倖存的摩尼教徒則轉向羅馬東部、印度北部擴張影響,形成世界性宗教。

深入中國民間的古老宗教-摩尼教(明教)

摩尼教教義核心是“二宗三際論”。“二宗”指光明與黑暗(即善與惡),認為宇宙間充滿善與惡、光明與黑暗的鬥爭。“三際”指初際、中際、後際。初際時,光明與黑暗是兩個相鄰的王國,光明國領轄東、西、北三方,而黑暗國則佔據南方,彼此相安,互不侵犯。中際時,黑暗國偶然撞入光明國的領地,從而引發了一場光明與黑暗的長期大戰。摩尼是諸明使中最重要且是最後一個。當摩尼教獲得大部分人類信奉後,殘留於世間的光明分子也逐漸得到拯救,而當大地只剩下惡魔和物質時,將會爆發一場大火。此時生命之母將帶領最後一批階級(新人)和收集其餘光明碎屑,一同升入新樂園。而黑暗魔王和惡魔將被拋入大坑,用巨石封死。後際時,新樂園併入光明國中,光明與黑暗再次被永遠分隔。

摩尼教奉大明神為最高主神,崇尚光明,認為大明神是光明、威力和智慧的集中體現者,是“永遠之父”。只有他才能教化眾生,拯救靈魂,脫離苦難,不墮地獄。

摩尼教的組織嚴密而又龐大 ,其教會內部分有5個等級:第一級是12慕闍(承法教道者,或稱大師),第二級是72薩婆塞(侍法者,亦稱拂多延),第三級是 360默奚悉德(法堂主),第四級是阿羅緩(純善人,即電那勿),第五級是耨沙(淨信聽者)。四、五兩級屬教會中的基層,人數沒有限制。

摩尼教的經典,大部分由摩尼本人用古敘利亞文親自撰寫,據說有七部大經:《徹盡萬法根源智經》(或《大福音書》)、《淨命寶藏經》、《律藏經》、《祕密法藏經》、《證明過去經》、《大力士經》、《贊願經》。現已大部分失傳,有的還能找到一些斷簡殘篇。此外,摩尼還制定了嚴格的清規戒律。主要內容有四不:不吃葷、不喝酒、不結婚、不積聚財物。懺悔十不正當,即懺悔虛偽、妄誓、為惡人作證、迫害善人、撥弄是非、行邪術、殺生、欺詐、不能信託及不使日月喜歡的行為。遵守十戒:不拜偶像、不謊語、不貪、不殺、不淫、不盜、不行邪道巫術、不二見、不惰、每日四時祈禱。

深入中國民間的古老宗教-摩尼教(明教)

唐武則天時,摩尼教開始傳入中國,並一度在中原地區公開建寺傳教,但也一直受到傳統文化和正統宗教勢力的抵制。公元732年唐玄宗曾下詔:“摩尼法本是邪見,妄稱佛教,誑惑黎元,宜嚴加禁斷。”安史之亂後,摩尼教傳入回鶻國(唐宋時期北方遊牧民族回鶻人在河西一帶建立的民族政權),並受到回鶻統治者的大力扶持,回鶻人由薩滿教改信摩尼教,摩尼教逐步成為國教。因為唐王朝實行回鶻和親政策,從而也使摩尼教重返中土。公元768年,唐代宗發佈敕令,允許摩尼師在中國設置寺院,從此摩尼寺幾乎佈滿全國各大州府,教勢迅猛擴大。公元840年,回鶻人大舉西遷,失去護法的摩尼教風光不再。845年,唐武宗正式下詔毀法滅佛(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這三次事件的合稱,史稱“三武滅佛”),摩尼教也隨之遭到禁斷,轉為民間祕密宗教,並演化出許多支派流裔。

北宋時期,摩尼教被准許公開活動。隨後,中國南方出現許多摩尼教組織,並對摩尼教進行漢化,改稱明教(或明尊教)。明教就是漢化的摩尼教。宋代明教將原摩尼教教義要旨簡單地歸納為“ 清淨 、光明、大力、智慧”8 個字,提倡光明、善良、儉樸、友愛的道德觀念,因而頗得人心,成為動員和組織群眾的紐帶。這一點逐步為農民起義的領袖所利用,以摩尼教為宗教外衣的農民起義也多有發生。影響較大者有:方臘起義、王唸經的衡州起義、東陽縣和信州貴溪的“魔賊”起義等。

到元朝時期,摩尼教更進一步通俗化、世俗化,並與彌勒、白蓮兩教相融合,甚至合為一體。紅巾軍的“彌勒降生,明王出世”就源出摩尼教。

深入中國民間的古老宗教-摩尼教(明教)

明朝的朱元璋更是借摩尼教(明教)起家,但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後,因“明”字犯衝國號,同時朱元璋也深知摩尼教(明教)對民眾的蠱惑力,便下令禁絕摩尼教(明教)。

進入清代,明教受到了更為嚴厲的禁絕,摩尼教逐步在中國絕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