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端午節期間,中山人的吃喝玩樂原來是這些!

民俗 端午節 賽龍舟 屈原 中山印象 2017-05-28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端午節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 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划龍舟及食粽等節日活動。中山市作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帶),在端午節這天自然少不了划龍舟和食粽子。但是也有中山人自己的文化特色哦,端午節期間,中山各鎮區都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哦。

一、石岐賽龍舟。

每年,中山市的南頭、東鳳、小欖、板芙等鎮區都會舉辦大型的賽龍舟活動,而在端午節期間,龍舟比賽最大型還是要數石岐賽龍舟。

賽龍舟是石岐一項源遠流長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早在明代嘉靖年間出版的《香山縣誌》,就開始了有本邑端午節賽龍舟的記載,到了清代同治年間出版的《香山縣誌》中,更有了有關賽龍舟的生動描述:“五月端陽以粽祀神(各鄉皆五月以粽祀神較邑城尤盛)。龍舟競渡,畫船彩色……”,並稱“龍舟競渡盛行”。可見端午節“賽龍舟”在石岐一帶歷史悠久。 在石岐的賽龍舟活動中,以緊鄰河湧的張溪、南下、基邊、員峰、西廠、上基、大墩、岐頭、厚興等最為活躍。其中,石岐的龍舟以員峰牛根、員峰長龍、基邊康龍、張溪祖廟、南下城南武侯廟,以及民國時期的建造的大墩北龍、上基康龍為等較有代表性。解放前石岐的龍舟分別參加中山和澳門舉辦的龍舟賽中獲一、二名。石岐龍舟代表隊在參加1993年中山市龍舟賽和1998年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中均獲第一名。

每年端午節期間,中山人的吃喝玩樂原來是這些!

二、吃蘆兜粽。

端午節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中山的粽也有自己的特色,他們包的是蘆兜粽!特點是圓棒形、粗如手臂。古時,村民覺得郊野多蘆兜,認為這種百合科野生植物別無用途,不妨用以試作裹粽。果然,蘆兜葉味融入於粽,別有風味。故此,日久成為家鄉特色的蘆兜粽。蘆兜粽,配料也分甜鹹兩種。甜的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有鹹肉、燒雞、蛋黃、甘貝、冬菇、綠豆、叉燒等。

每年端午節期間,中山人的吃喝玩樂原來是這些!

每年端午節期間,中山人的吃喝玩樂原來是這些!

三、看崖口飄色。

端午節過後第二天還是假期哦,小夥伴們都會去哪兒?很多人都會選擇去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崖口飄色”。崖口飄色是南朗鎮崖口村的歲時節令民俗活動,源於唐代“耍菩薩”祭祀民俗,後稱為“出會景”“梟色”“飄色”等,每年農曆五月初六“龍王誕”舉行。2008年,崖口飄色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每年端午節期間,中山人的吃喝玩樂原來是這些!

每年端午節期間,中山人的吃喝玩樂原來是這些!

每年端午節期間,中山人的吃喝玩樂原來是這些!

每年端午節期間,中山人的吃喝玩樂原來是這些!


四、睇龍獅比賽。

每年端午節期間,中山很多鎮區也會舉辦大型的龍獅邀請賽等,精彩刺激的高樁南獅、舞龍等比賽,讓廣大市民大呼過癮。

南獅文化是嶺南文化的優秀代表,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曆史,歷代相傳,鼎盛不衰。舞獅文化內涵豐富,獅是一種雄健、威武、勇敢和力量的象徵,更是一種文化的載體。這項運動集武術、舞蹈、編織、刺繡、繪畫和音樂等多種藝術於一身,通過人體之間的搭配連接、密切合作,模仿獅的各種形態動物,來表現體意,是最能體現我國民俗民風的傳統體育項目之一。

每年端午節期間,中山人的吃喝玩樂原來是這些!

每年端午節期間,中山人的吃喝玩樂原來是這些!

每年端午節期間,中山人的吃喝玩樂原來是這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