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孩子只知道端午節吃粽子,這些傳統文化應該讓孩子知道

明天就是端午節,今天中午我問沛澤,你知道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嗎?沛澤說:“吃粽子啊”,然後含含糊糊地說了一些傳統習俗,看樣子不是很確定。一提到端午節,很多孩子都會想到吃粽子。其實,關於端午節還有很多可讓孩子知道的傳統文化。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名“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下面我們就從端午節的由來與習俗兩個方面來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一、端午節的由來

傳說一:紀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十分痛心,心如刀絞,但始終不忍捨棄祖國,便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十分悲傷,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打撈他的屍身,有一位漁夫還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投入江中,意思是說,讓魚龍蝦蟹都吃飽了,就不會去啃食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有一位老醫師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這樣可以藥暈蛟龍水獸,防止他們傷害屈大夫。後來人們怕飯糰被蛟龍吃掉,就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從此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別讓孩子只知道端午節吃粽子,這些傳統文化應該讓孩子知道

傳說二:紀念伍子胥

紀念伍子胥的傳來在江浙一帶流傳甚廣。伍子胥是楚國人,他的父親、兄弟都被楚王所殺,後來,他逃往了吳國,並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此來報仇。

吳王闔廬死後,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屢戰屢勝,越王勾踐請和,夫差應允了。伍子胥則建議徹底消滅越過,但夫差不為所動,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聽信讒言,賜子胥寶劍,以此死。

子胥視死如歸,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請將我的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的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說完,便自刎而死,夫差得知後非常生氣,令人取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裡,在五月五日這一天,投入大江,由此相傳端午節是紀念伍子胥之日。

別讓孩子只知道端午節吃粽子,這些傳統文化應該讓孩子知道

傳說三:紀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不幸溺死在了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才僅僅十四歲,不分晝夜的在江邊嚎啕痛哭,過了十七天後,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後來,縣府知道了此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的地方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傳說四:古越民族圖騰祭

據考古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表明,該族人有斷髮紋身的習俗,生活在水鄉,自稱龍的子孫,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後因多數百越人已融合到漢族中去,其餘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所以,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二、端午節的習俗

關於端午節,民間有很多習俗,有些習俗流傳至今日,依然盛行,如吃粽子、賽龍舟,下面就讓細說一下端午節的習俗。

(一)吃粽子

在端午節這一天有吃粽子的習俗。吃粽子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因為,包粽子的葦葉和荷葉都有具有清熱解暑的效用,棕子的主料是糯米,它可以益氣、生津、清熱。

以紅棗和栗子做餡的粽子更是一種解暑的佳品,棗味甘、性溫,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栗子則具有補氣健脾、益腎的功效。夏日裡,酷熱難耐,很多人會上火、中暑,時常吃一些粽子,能夠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只是糯米黏性大,性溫滯氣,因此,老年人、兒童以及有胃腸道疾病的患者要儘量少吃。

別讓孩子只知道端午節吃粽子,這些傳統文化應該讓孩子知道

(二)喝雄黃酒

端午節這一天,很多地方還有飲雄黃酒的習俗,大家認為雄黃酒能殺毒、殺蟲。但事實上,這是不科學的,而且很危險。

雄黃雖然能殺蟲、除溼止癢,但它本身帶有劇毒,日服0.3克便可以使人中毒,輕者出現嘔吐、噁心、腹痛、大小便不通暢以及喉炎、頭痛等,嚴重的還會使心、肝、腎、腸受損。所以,這種飲雄黃酒的習俗應該儘量的拋棄。

(三)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古時盛行於吳、越、楚,現在我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流行。相傳,在南宋景炎二年,宋帝趙罡被元軍前截後追,從失守的宋都臨安,經福建倉皇逃至新安縣九龍土瓜灣,期間正好趕上端午節,趙罡觀看了當地的龍舟比賽,一時興起,以護駕有功為名,御賜黃緞巨型羅傘給鄉民。從此,賽龍舟從休閒娛樂活動演變成競賽運動項目。

別讓孩子只知道端午節吃粽子,這些傳統文化應該讓孩子知道

(四)祭河神、搶青

賽龍舟開始前,所有隊伍都會焚香點燭、放鞭炮,用一頭全燒豬來拜祭河神。禮畢,參加賽龍舟的人吃燒豬,吃完才放龍舟入水,之後會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活動“搶青”,就是把一根掛著一紮樹葉的竹竿放在河中央,參賽的隊伍各派出一個人去搶,這是一種求吉祥的儀式。

(五)端午三友

端午節民間還有懸艾葉、菖蒲、蒜頭的習俗。艾、菖蒲和蒜被稱做為是“端午三友”。

艾與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們和大蒜一樣都有很好地殺菌作用。艾與菖蒲可以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由此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道理的。

端午節過了就快進入到夏至了,在這段寒署交替,蚊蠅滋生,細菌生長繁殖速度的時間裡,懸艾葉、菖蒲、蒜頭具有很好地驅蟲殺菌的作用,值得提倡。

(六)燒艾條

端午時點艾條是廣東惠州的傳統習俗,當地人將艾條又叫做“午時香”,按照當地習俗,以前每家每戶都會在端午節當天正午時分,將艾條放在在家裡大門、廚房、陽臺等地點燃,辟邪驅蟲,艾條裡包有硫黃、艾葉、香料、鋸末等物。

別讓孩子只知道端午節吃粽子,這些傳統文化應該讓孩子知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