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5次換帥,被中糧收購後的蒙牛,為何與伊利差距越來越大?

新任董事長上任三個月後,蒙牛又開始換帥了……

自2011年6月蒙牛集團創始人牛根生辭職以來,蒙牛一直徘徊在選帥、換帥的循環當中。

盧敏放、馬建平、寧高寧、於旭波,一個個響噹噹的名字,如走馬觀花一般出現在蒙牛董事長的名單上,長則三年短則三個月的換帥週期,讓外界越來越看不懂蒙牛想要幹什麼了。

10年5次換帥,被中糧收購後的蒙牛,為何與伊利差距越來越大?

據蒙牛官方公告,此次新任主帥是53歲的中糧副總裁陳朗,他將接替上任僅三個月的中糧集團總裁於旭波,正式出任蒙牛非執行董事及董事會主席。

此次蒙牛換帥,在外界看來似乎是中糧集團的一次內部人士調動,但我們注意到,陳朗除了任職中糧副總裁之前,是根正苗紅的“華潤系”人士。

1986年加入華潤集團的陳朗,直到2019年4月仍舊擔任華潤創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的職位。此次由“華潤系”人士正式掛帥蒙牛,對外界來說,是一個值得深思的消息。

被對手甩在身後的蒙牛

在此次換帥之前,手握蒙牛乳業約31.39%股權的中糧集團,一直扮演著財務管理者的角色。中糧集團對於蒙牛集團具體的經營策略,大多都交給蒙牛總裁盧敏放抉擇。

2016年9月出任蒙牛總裁的盧敏放,作為專注於快消品行業的“業內人士”,盧敏放從上任開始,就面臨各種泥潭。特別是自2011年創始人牛根生辭職之後,蒙牛在乳品行業“老大哥”的位置,逐漸被競爭對手伊利搶去。

10年5次換帥,被中糧收購後的蒙牛,為何與伊利差距越來越大?

在2010年之前,蒙牛不管是利潤還是營收,全部遠超伊利。但到了2016年盧敏放上任前夕,蒙牛上半年營收、淨利潤為273億元、11億元,同期伊利營收利潤高達299億元、32億元。

被競爭對手迎頭趕上並拋在身後,這是蒙牛管理層無法容忍的狀況。也就是從此時開始,諸多中糧系高管,輪番前往蒙牛負責市場併購、資產調整及戰略目標實施等方向性業務。

華潤系走上臺前

被中糧寄以厚望的盧敏放,在接管蒙牛之後,連續2年實現了營收、利潤兩位數增長。根據財報顯示,2018年蒙牛乳業營收689.77億元,同比增長14.66,淨利潤32.03億元,同比增長57.77%。這份成績單對於蒙牛來說,自然是十分優秀,特別是高達57.77%的利潤增長率,足以看出盧敏放對快消市場獨特的認識。

但作為曾經的龍頭企業,蒙牛不可避免的要同競爭對手伊利做比較。2018年伊利股份總營收795.53億元,同比增長16.89%,淨利潤64.4億元,同比增長7.32%。從結果來看,蒙牛2018年營收比伊利少了整整100億,縱使營收在同比增長,但是與伊利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還在進一步拉大。

10年5次換帥,被中糧收購後的蒙牛,為何與伊利差距越來越大?

蒙牛究竟做錯了什麼?

從2011年至今,不到十年時間,蒙牛管理層幾乎全部換了面孔。在人員頻繁變更的背後,蒙牛被伊利反超,並拉開差距是不爭的事實。這十年時間究竟發生了什麼,曾經的乳製品龍頭企業為何被競爭對手伊利越甩越遠?

從根源上分析,兩家企業的發展戰略決定了如今的差距。自牛根生辭職以後,中糧集團逐漸全面接盤蒙牛,併購擴張成為其發展的主要戰略。蒙牛前後陸續收購了君樂寶、雅士利、現代牧業等乳製品企業的股權,希望以此增強自身在市場的競爭力。

10年5次換帥,被中糧收購後的蒙牛,為何與伊利差距越來越大?

但是這些企業在被收購之初多數處於虧損狀態,雖然有蒙牛強大的奶源地和營銷渠道支持,但是分攤到各個企業身上時就顯得“散而不聚”。截止到目前,大多數被收購企業仍然處於虧損狀態,而這一票公司的慘淡業績,也直接拖垮了蒙牛的淨利潤。

而頻繁的換帥也直接影響了產品的市場表現。當年牛根生在位時,大手筆佈局高端奶製品市場,中糧進場後卻認為牛根生的做法過於激進,選擇保守的發展現有產品線。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升,對於奶製品的口感和品質要求愈發之高,在市場變化的浪潮下,蒙牛單一的產品模式逐漸被用戶邊緣化。待到後續醒悟過來再去發力時,市場已經被競爭對手搶佔了先機。

10年5次換帥,被中糧收購後的蒙牛,為何與伊利差距越來越大?

在蒙牛大舉併購的同時,伊利則專注引進先進技術,實現產品創新,完善產業鏈佈局。用超過20年的時間佈局“液態奶”、” 中國乳業國際化進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這當中的每一項變革,都是以五年甚至十年為週期的長遠計劃。

而且和蒙牛不同,伊利如今的“掌門人”潘剛,早在2002年就以擔任伊利集團總裁,並於2005年當選伊利集團董事長。當蒙牛還在為“選誰”而發愁的時候,伊利已經開啟“永不停歇的自我超越”的發展道路。此消彼長,蒙牛與伊利之間的差距一點一點被拉大,時至今日伊利市值已經高達1884億元,反觀蒙牛則是隻有1210億港元。

10年5次換帥,被中糧收購後的蒙牛,為何與伊利差距越來越大?

細數蒙牛歷次換帥的人物,盧敏放、馬建平、寧高寧、於旭波,這當中每一個名字都是響噹噹的商業大牛。但將這麼多商業理念全部揉進一家企業當中,中糧、華潤輪番進場,以“千億營收”為目標的蒙牛,又能否全部消化他們的商業理念?10年5次換帥,和競爭對手的差距越來越大,蒙牛現如今的發展困局,早已不是“換帥”二字就能解決的。

本文由陸水新知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