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推薦:這五部紀錄片,足以刷新你的三觀

美劇 美國 阿曼達 文章 美劇分享匯 美劇分享匯 2017-11-01

昨天給大家推薦了10部醫務類的美劇,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五部犯罪紀錄片。相信看過美劇《心靈獵人》的朋友都會對劇中的連環殺手產生興趣,他們的動機是什麼?他們具體做了什麼?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些紀錄片可能沒有《心靈獵人》中的殺手那麼變態,但是每一部都有其獨特之處。


一、《阿曼達·諾克斯》(Amanda Knox)

影片推薦:這五部紀錄片,足以刷新你的三觀

《阿曼達·諾克斯》海報

本片是Netflix出品的紀錄片,影片聚焦著名的“天使臉孔殺手”阿曼達·諾克斯。本片的主人公,也就是阿曼達·諾克斯,出生於美國,在華盛頓大學攻讀語言學期間受校方資助,以交換生的身份前往意大利留學。2007年,阿曼達的室友梅雷迪思·克爾徹遭性侵犯後被人割喉致死。

影片推薦:這五部紀錄片,足以刷新你的三觀

紀錄片中的阿曼達·諾克斯

警方經過排查之後確定嫌疑人為阿曼達和她的男友拉法埃萊·索萊西託,在證據面前阿曼達認罪並供認出另一位嫌疑人酒吧老闆蓋德。檢方陳述作案過程時認為阿曼達與梅雷迪思不和,案發當晚教唆索萊西託和蓋德與克爾徹玩“多人性遊戲”,但這一“遊戲”最後變成性侵犯與血腥殺戮,並指控阿曼達殺人。但是阿曼達否認了這一指控,聲稱酒吧老闆蓋德才是殺人凶手。

影片推薦:這五部紀錄片,足以刷新你的三觀

阿曼達·諾克斯獲釋後接受電視臺採訪

隨後案件又經歷多次“上訴——定罪——無罪——上訴”這一過程,最終在2015年意大利最高法院終審判決阿曼達·諾克斯無罪釋放(主要原因是物證上的DNA信息無法明確指向嫌疑人)。

二、《販毒之地》(Cartel Land)

影片推薦:這五部紀錄片,足以刷新你的三觀

《販毒之地》海報

相信大家對Netflix出品的美劇《毒梟》都不陌生吧,《毒梟》講述的是毒品在哥倫比亞的故事,而這部《販毒之地》則是在講述墨西哥與美國邊境的故事。這部紀錄片的精彩程度可以這麼說,很多人看完之後都會懷疑這到底是一部紀錄片還是一部“偽紀錄片”。

影片推薦:這五部紀錄片,足以刷新你的三觀

José Mireles

這當然是一部紀錄片,影片中的兩條線:美國的退役老兵Tim Nailer Foley與墨西哥的José Mireles兩位致力於消滅毒品的“英雄”都是真實的,在拍攝期間發生的故事也全部都是真實的。看完這部紀錄片你會產生這樣一個想法:拉丁美洲真的是一片非常神奇的土地,竟然能夠孕育出這麼多奇葩的故事。

三、《沉默的證人》(The Witness)

影片推薦:這五部紀錄片,足以刷新你的三觀

《沉默的證人》DVD封套

這部紀錄片與上面的兩部不同,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基蒂·吉諾維斯,1964年的某一天她在下班回家的途中被人殺死,凶手行凶的過程持續了長達35分鐘,在這期間共有38名目擊證人,但是除了最初有人出聲制止以及最後一個報警之外,更多的人選擇了沉默。

影片推薦:這五部紀錄片,足以刷新你的三觀

基蒂·吉諾維斯的生活照

本片通過死者弟弟的視角去還原了當時發生的事情,通過比爾·吉諾維斯的走訪,我們才知道原來當時並非是有38名目擊證人,並且當時有人報案但是接警員說已經接到過相同的報案等等。這個“沉默的38名證人”的說法只是《紐約時報》記者為了引人注目而創造出來的,轉載的媒體也從來沒有考證過這篇文章的真實性。

三、《製造殺人犯》(Making a Murderer )

影片推薦:這五部紀錄片,足以刷新你的三觀

《製造殺人犯》海報

相比很多朋友都聽說過這部片子,在美國引起了廣泛的轟動。故事的主角名為Steven Avery,1985年他被指控殺人並被判處了32年監禁。十年後,即1995年,當年的真凶被逮捕,警方意識到自己可能抓錯了人,但是他們保持了沉默。直到2001年,Steven在“清白組織”的幫助下利用DNA檢測技術證明了自己的清白並於2003年出獄。

影片推薦:這五部紀錄片,足以刷新你的三觀

Steven Avery獲釋

他被無罪釋放並且起訴當地警局以及檢察機構,要求賠償3600萬美元。本以為Steven從此可以過上安靜平和的生活時,2005年他再次因被指控謀殺罪而被捕。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是這18年的牢獄生涯導致Steven性格扭曲從而犯下重罪,但是通過影片我們發現所有指向Steven的證據有可能是警方再一次陷害了Steven。

影片推薦:這五部紀錄片,足以刷新你的三觀

Steven Avery再次被捕

Steven最終因謀殺罪成立被判處終身監禁。這部紀錄片播出之後引起了公眾對美國司法體系的廣泛討論,甚至當年有超過10萬人去美國白宮網站請願要求總統特赦Steven Avery。

四、《奧德里與戴茜》(Audrie & Daisy)

影片推薦:這五部紀錄片,足以刷新你的三觀

《奧德里與戴茜》海報

這部紀錄片對現在的“網絡暴力”敲響了警鐘,作為普通網民的我們,可以通過這部紀錄片看到很多東西。這部記錄片講述的是兩位姑娘(即片名“奧德里與戴茜”)在被她們視為朋友的人性侵之後,相關的視頻被放到了網絡上,最終兩人均因為承受不了壓力選擇了自殺其中戴茜被救下,而奧德里則離開了這個世界。

影片推薦:這五部紀錄片,足以刷新你的三觀

奧德里只能出現在影像中了

美叔之所以選擇推薦這部紀錄片,就是因為現在的網絡環境浮躁且盲目,網絡中充斥著“鍵盤俠”、“人肉黨”,一言不合就開噴,甚至有些時候僅僅是因為心情不好,便將負面情緒發洩給網絡上與自己完全無關的人。“網絡正義”更是可怕,對於某些互聯網用戶(這部分人美叔認為其不配稱為網民),為了自己的某些利益去構陷誹謗他人,煽動無知的網民去詆譭、謾罵對手,使自己從中獲益,堪稱無恥之極。

影片推薦:這五部紀錄片,足以刷新你的三觀

戴茜

紙板上的文字:欺凌我的人在離開學校之後並沒有停止,他們來到了網絡上。所以,但凡遇到類似的“互聯網狂歡”,記住一定要冷靜,不要過早的下結論。最近網絡上頻頻出現的“反轉”、“打臉”就是很好的證明,如果我們只能聽取一家之言,那麼當相同的情境落到你自己身上的時候,你又應該如何自處呢?

五、《童心無歸處》(Casting JonBenet)

影片推薦:這五部紀錄片,足以刷新你的三觀

《童心無歸處》海報

本片名為《童心無歸處》,可能很多朋友會讓這個名字弄得一頭霧水,如果將英文直譯的話,其實是“扮演瓊貝妮特”。說起瓊貝妮特,大家可能沒有什麼印象,但是如果提起那個“美國小選美皇后遇害案”的話,相信大家都會有些印象的。本片並不是講述瓊貝妮特·拉姆齊遇害案的,而是通過另一個視角:讓小鎮居民扮演受害人一家來讓他們分析案情。

影片推薦:這五部紀錄片,足以刷新你的三觀

瓊貝妮特·拉姆齊生活照

可能有些朋友會覺得這不扯麼,他們能分析出個什麼來。是的,主創就是這個意思。美叔先給大家科普一下這個案子:該案件發生於1996年,年僅六歲但是已經獲得過“美國小小姐”、“科羅拉多小小姐”等選美賽事桂冠的瓊貝妮特·拉姆齊被發現死於自家地下室,屍檢表面死者生前曾遭受毆打和性侵,最終死於窒息。

影片推薦:這五部紀錄片,足以刷新你的三觀

小演員參加選角

這是美國曆史上一起非常轟動的案件,媒體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蜂擁而至,爭相報道。而各路“專家”也在發表自己對於本案的看法。在這期間,拉姆齊一家並未如願以償的獲得“公正”,反倒是傳言四起,甚至在警方已經明確凶手DNA與瓊貝妮特父親以及兄長不符的情況下,還有很多人惡意揣測凶手正是其父兄。

影片推薦:這五部紀錄片,足以刷新你的三觀

每個人都在發表自己的看法

在2006年,本案的嫌疑人,一名叫做約翰·馬克·卡爾的教師在泰國曼谷落網。不過事情並沒有這麼結束,在同年10月份,嫌疑人因證據不足被釋放。於是這一案件再次成為懸案。美國CBS廣播電視網於2016年曾經拍攝過一部名為《瓊貝妮特拉姆西懸案》紀錄片,並邀請了包括刑事鑑識專家李昌鈺在內的眾多專家來解開這個懸案。

影片推薦:這五部紀錄片,足以刷新你的三觀

扮演約翰的人認為他不是凶手

《童心無歸處》正是記錄《瓊貝妮特拉姆西懸案》這部紀錄片的記錄片,好吧,有些拗口,這樣來解釋:《童心無歸處》拍攝的是《瓊貝妮特拉姆西懸案》在選角時發生的故事,主創與試鏡的人們溝通、交流,打聽他們對於案件的看法,並請他們說出他們心目中的“真相”。

通過本片我們可以看到,每個人對於該案的看法都不相同,每個受訪者都會根據自己的閱歷、經驗、對案件的瞭解程度去主觀的分析並得出結論。所謂人言可畏、眾口鑠金積毀銷骨,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