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北京青年報

◎陳晉

"

來源:北京青年報

◎陳晉

往事越千年有多少風流人物——毛澤東讀史、薦史和用史

毛澤東和女兒李敏(左)一起看書


"

來源:北京青年報

◎陳晉

往事越千年有多少風流人物——毛澤東讀史、薦史和用史

毛澤東和女兒李敏(左)一起看書


往事越千年有多少風流人物——毛澤東讀史、薦史和用史

毛澤東讀書同時愛做筆記


"

來源:北京青年報

◎陳晉

往事越千年有多少風流人物——毛澤東讀史、薦史和用史

毛澤東和女兒李敏(左)一起看書


往事越千年有多少風流人物——毛澤東讀史、薦史和用史

毛澤東讀書同時愛做筆記


往事越千年有多少風流人物——毛澤東讀史、薦史和用史


酷愛讀書的毛澤東

毛澤東一生嗜好讀書。逝世前的毛澤東,已經說不出話來,依然曾敲了三下木製床頭,表示要看參選日本自民黨總裁者三木武夫的書。工作人員隨即找來上海出版的《三木武夫及其政見》,捧著給他看。

出身農家的毛澤東,在韶山發矇之初,和當時其他農家孩子一樣,不過是略識之無,為謀生之備。他當時的讀物,無非是私塾必教的《三字經》《幼學瓊林》等蒙學讀本,以及《論語》《詩經》等典籍文本。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還陳列著他當時讀過的《詩經》和《曾文正公家書》。此外,毛澤東也像其他青少年一樣,喜歡讀《水滸傳》《精忠傳》《西遊記》等傳奇小說。這類讀物,屬於中國傳統文化在民間的普及和延伸。

毛澤東在湖南一師讀書時有個外號,叫毛奇。關於這個外號的來歷,一是說源於他崇拜當時的德國元帥毛奇,一是說他和同學們談論“立志”,常稱“讀書要為天下奇”,即“讀奇書,交奇友,創奇事,做奇男子”。按後一種說法,毛澤東把“讀奇書”,當作了成為“奇男子”的首要條件。

而在毛澤東“讀奇書”的追求中,讀史可謂重要一環。

閱讀研究歷史文化 賦予馬克思主義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 毛澤東讀史,首先是讀中國古代歷史,領略中國傳統文化。青年毛澤東曾經很敬佩曾國藩,甚至說出“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這類的話。許多人對此事不太理解,或者予以迴避。1917年8月23日,在給他的老師黎錦熙的一封長信中,毛澤東談到當時敬佩曾國藩的原因,是曾國藩所以能夠以一介書生平定洪楊,在於他學有“本源”,有了這個“本源”,曾國藩可以“動”湘軍之“心”,以傳統的大道理和信念來治理湘軍。毛澤東所敬者,唯在此耳。

在毛澤東的閱讀史上,1938年1月讀《鄉村建設理論》後同梁漱溟的一場學術討論,是一番不得不提的景象。

梁漱溟當時到訪延安,把自己的新著《鄉村建設理論》送給毛澤東,很厚的兩大本。毛澤東1月12日給艾思奇的信中提到,“梁漱溟到此”,他的《鄉村建設理論》“有許多怪議論,可去找他談談”。該書主要分析中國社會傳統結構,闡述近代以來中西方文化的關係。毛澤東讀此書,作了1500字左右的批註,還摘抄一些內容,同梁漱溟討論一夜。

梁漱溟是一個新舊雜糅的“中國文化至上論”者,長期徘徊於學術與政治之間。他主張“認識老中國,建設新中國”,不贊成中共用階級鬥爭的辦法改造中國,認為應該走鄉村建設的改良道路。他向毛澤東直言:中共的革命是外來思想引發的,不符合中國社會文化傳統這個國情。看來,改造中國的道路是革命還是改良,根子在怎樣認識中國社會文化傳統。正是在理解“老中國”的問題上,毛澤東和梁漱溟分歧很大。

和梁漱溟長談爭論那天晚上,毛澤東或許感到梁漱溟認識中西方文化的思想方法有問題,臨別時專門叮囑:“恩格斯寫了一本書,叫《反杜林論》。你要讀讀《反杜林論》。”在毛澤東看來,梁漱溟書中的缺憾,在於不懂歷史唯物主義。而毛澤東恰恰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來閱讀《鄉村建設理論》,從而在上述三個問題上得出不同於梁漱溟的觀點。

作為政治領袖,毛澤東為什麼要同學者爭論呢?我們當然可以說,這體現了他博古通今的學習習慣。但這還不足以說明這場爭論的意義。這場爭論的意義在於:要認識今天的中國,指導正在進行的抗日戰爭和民族解放運動,不僅要研究現實,也要研究歷史,瞭解昨天的中國。

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作的《論新階段》報告中,提出要學習中國的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都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

為推動延安幹部們瞭解中國的歷史,毛澤東還提議寫一部“供幹部學習的歷史讀本”,並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范文瀾。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於1942年出版時,毛澤東對他說:“我們黨在延安又做了一件大事……我們共產黨對於自己國家幾千年的歷史,不僅有我們的看法,而且寫出了一部系統的完整的中國通史。這表明我們中國共產黨對於自己國家幾千年的歷史有了發言權,也寫出了科學的著作了。”對該書出版的意義,看得何其重大。

毛澤東閱讀和研究歷史文化,在黨內領導層,無出其右。他的閱讀和研究,注重用歷史上的人和事來闡述一些道理,為現實服務;同時,也使他對馬克思主義一些基本觀點的理解和發揮,擁有鮮明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對這些特點,當時到延安採訪過的外國記者,也突出感受到了。美國記者史沫特萊在她的文章中說:“他(指毛澤東)在抗大和陝北公學上課,在群眾大會上作報告,和他的談話一樣,都以中國社會的日常生活和豐富歷史為根據。”“毛澤東以理論家聞名於世,而他的一套思想理論深深紮根於中國歷史和軍事經驗之中。”

研究中國近代史 不做外國經驗的“留聲機” 1941年,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曾感慨地說,在黨內,“特別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鴉片戰爭以來的中國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近百年的經濟史,近百年的政治史,近百年的軍事史,近百年的文化史,簡直還沒有人認真動手去研究”,從而使中國近代史“在許多黨員的心目中還是漆黑一團”。這就帶來一種惡果,有些留學回來的人,“只知生吞活剝地談外國。他們起了留聲機的作用”。所謂“留聲機”,事實上也是教條主義照搬外國經驗的一種體現。

為改變這種風氣,毛澤東大力提倡研究中國近代史,要求“對於近百年的中國史,應聚集人才,分工合作地去做,克服無組織的狀態”。提出這項要求,對不少幹部,警省非常。當時擔任中共中央統戰部祕書長的韓光回憶:“他(指毛澤東)號召要聚集人才,分工合作地去研究中國的經濟史、政治史、軍事史。我記得在莫斯科學習時,學過《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和社會發展史等,但那時教員講的大都是乾巴巴的一些條條,講的都是外國革命史,至於中國近代現代的革命歷史進程中包含著何等豐富的內容,那是不甚了了的。因此,我對於毛主席批評那種不懂自己歷史、不重視自己歷史的錯誤傾向,是心悅誠服的。”

在1939年1月17日給何干之的信中,毛澤東說自己“將來擬研究近代史”。但親自動筆,畢竟不現實。於是,在1943年3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他指定一些人先分別寫出中國近代的各種專題史,讓范文瀾負責政治,中央軍委總參謀部和總政治部負責軍事,陳伯達負責經濟,艾思奇作哲學史,周揚作文學史。這些安排,由於形勢的變化,除了范文瀾1946年出版了《中國近代史》外,多數後來沒有實現。但延安時期,朱德組織中央軍委高級參謀室確實編寫了一本《中國軍閥戰爭史》,同時還編寫了滇軍戰史、陝軍戰史、晉軍戰史和桂軍戰史等。為什麼編這些書,怎樣讀這些書,朱德的解釋很到位:自辛亥革命以來,軍閥混戰,連年不止,我們都親自經歷過。只有更好地進行總結,認清中國舊軍閥的產生、發展和衰亡,才能更好地認清新軍閥的本質和下場。

中國革命是在近代以來特殊的歷史背景下產生和發展的。把中國近代以來社會演變的邏輯搞清楚了,就會更加深切地明瞭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背景、性質、對象、動力和任務等等,進而有助於理解中共的歷史,有助於澄清黨史上的是非。這是毛澤東強調研究中國近百年曆史的一個重要原因。

《張魯傳》與人民公社化運動 以1956年《論十大關係》和中共八大為標誌,中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出現了令人喜悅的良好開端。但隨著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提前完成,隨著突破蘇聯模式的信心越來越足,隨著趕超英美的發展戰略的提出,中國在探索自己的經濟建設道路上,不久便進入“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的曲折時期。

曲折起伏的探索思考,不難在毛澤東當時的閱讀中看到一些線索。

毛澤東發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一個基本思路是通過提高生產關係的水平來促進生產力快速發展。於是,在1958年8月北戴河中央會議期間,他反覆談到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裡闡述的“資產階級法權”(今譯“資產階級權利”)這個概念,認為現行的以工資形式的分配製度,就屬於“資產階級法權”。在8月19日的會上,毛澤東說:要破除資產階級法權,例如爭地位,爭級別,要加班費,腦力勞動者工資多,體力勞動者工資少等。8月24日他在會上又說:搞等級制、薪水制,一是反映了中國資產階級思想,二是照搬蘇聯,我們對資產階級法權觀點不自覺。

在這以後,為了說明人民公社的做法破除了資產階級法權,毛澤東進一步把自己的閱讀延伸到中國古代歷史。1958年12月在武漢中央工作會議期間,他批示印發《三國志·魏書·張魯傳》,並寫了篇不短的批語,介紹張魯類似於人民公社的一些做法。諸如,張魯政權“不置長吏,皆以祭酒為治”,“近乎政社合一,勞武結合,但以小農經濟為基礎”;“這裡所說的群眾性醫療運動,有點像我們人民公社免費醫療的味道,不過那時是神道的”;“道路上飯鋪裡吃飯不要錢,最有意思,開了我們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先河”。總之,張魯的做法表明,“現在的人民公社運動,是有我國的歷史來源的”。

毛澤東在這些閱讀中獲取的思想資源,體現出對社會主義經濟法則的一些誤解,對當時的人民公社化運動,產生了消極影響。

藉助人物史傳 糾正“大躍進”領導作風 1958年“大躍進”運動的失誤,主要是違背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以搞群眾運動的方式來搞經濟建設。從領導作風和工作方法上講,反映出當時黨內領導幹部中存在的不良風氣,諸如,有的遇事不商量,在生產指標上給下面很大壓力;有的蠻橫壓制不同意見,只看“風向”作決策;有的對上不敢講真話,一味浮誇。這些,都屬於官僚主義、主觀主義、命令主義。毛澤東發現“大躍進”的錯誤後,下決心從領導作風和工作方法角度進行糾正,由此閱讀推薦三篇歷史人物傳記。

一是閱讀推薦《明史·海瑞傳》,提倡“海瑞精神”。

1959年,毛澤東在多次中央會議上宣傳海瑞精神,即敢講真話、說實情的精神。他專門把《明史·海瑞傳》推薦給周恩來、彭德懷等人閱讀。4月5日在上海召開的中共八屆七中全會上,毛澤東說:我們共產黨高級幹部很不勇敢,不肯尖銳。無非是怕穿小鞋,怕失掉職務,怕失掉選票。我就講透這些人的心事,連封建時代的人物都不如。接著,毛澤東把《明史·海瑞傳》的有關內容講了一遍,總結說:你看海瑞那麼尖銳,他寫給皇帝的那封信就很不客氣,我們的同志有海瑞那樣勇敢?毛澤東講海瑞精神,不只是一般性的倡導,還藉此對自己在發動“大躍進”過程中很少聽得到真話進行反思。在這次會議上,他還說:“現在搞成一種形勢,不大批評我的缺點。你用旁敲側擊的辦法來批評也可以嘛。”

二是閱讀推薦《三國志·郭嘉傳》,推崇“多謀善斷”。

毛澤東這期間閱讀推薦最多的是《三國志·郭嘉傳》,目的是希望領導幹部做事情、訂計劃,既要善於聽取不同意見,又要善於集中不同方面的意見,及時作出正確的決策,像曹操和郭嘉那樣“多謀善斷”。

1959年3月2日在鄭州會議上,毛澤東幾乎原原本本地把《郭嘉傳》的內容講了一遍。一個月後上海會議上,毛澤東又講《郭嘉傳》的故事,然後說:此人足智多謀,協助曹操南征北戰,策謀帷幄,出了許多好主意,值得我們學習。毛澤東由此聯想到“大躍進”運動中,一些領導幹部不是多端寡要、好謀無決,就是少謀武斷、獨斷專行,於是,進一步解釋說:多謀就是要聽取不同意見,沒有多謀,就不可能有善斷。人們對事情的判斷有三種情況:正確判斷,武斷,斷得不及時。要當機立斷,不能猶豫不決。反對黨內的一些不良傾向,也要當機立斷。一直到1959年廬山會議期間,毛澤東還講到郭嘉事蹟,說1958年經濟計劃搞亂了,要像郭嘉那樣多謀善斷,留有餘地,等等。

三是閱讀推薦《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呼籲“民主納諫”。

郭嘉和曹操遇合,也是謀與斷的結合,既成就了郭嘉,也成就了曹操。但歷史上並不是所有的領導團隊的決策者和謀劃者,都能像曹操和郭嘉這樣幸運遇合。最典型的悲劇,就是項羽和范增。1962年1月召開的七千人大會,目的是總結“大躍進”的經驗教訓,毛澤東在1月30日的大會講話中,談到《史記》記述劉邦善於納諫而取得勝利,項羽不聽意見而失敗的一些情況。他說:“從前有個項羽,叫做西楚霸王,他就不愛聽別人的不同意見。他那裡有個范增,給他出過些主意,可是項羽不聽范增的話。另外一個人叫劉邦,就是漢高祖,他比較能夠採納各種不同的意見。”接著詳細講了《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記載酈食其求見劉邦的故事,最後歸結為:“劉邦是在封建時代被歷史學家稱為‘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人物。劉邦同項羽打了好幾年仗,結果劉邦勝了,項羽敗了,不是偶然的。”

比較劉邦、項羽不同領導作風的成敗,針對的是“大躍進”運動期間一些領導幹部不講民主、不肯納諫的作風。毛澤東在講話中直面現實,提出告誡:“我們現在有些第一書記,連封建時代的劉邦都不如,倒有點像項羽。這些同志如果不改,最後要垮臺的。”向親友下屬薦史 表達期待的良苦用心

毛澤東在會議上公開向領導幹部們薦書,目的是倡導或糾正某些風氣。他私下向一些人薦書,也屬常態,用意卻更為具體,往往是根據特殊情況,希望對方能從所薦之書中有所領悟和借鑑。

先說向親屬薦書。這類事頗為頻繁。1954年夏天,毛澤東第一次到北戴河,在那裡給李敏、李訥寫信,讓她們讀曹操的《觀滄海》,大概是想讓孩子們通過此詩,和他一樣感受北戴河觀海的壯闊。李訥1958年曾生過一場病,毛澤東寫信讓她讀王昌齡的《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說“這裡有意志”,“意志可以克服病情”。1960年12月,他把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召集到一起,向他們推薦《史記·蘇秦張儀列傳》,還把這篇傳記的內容原原本本地講給他們聽,最後歸結為:“人沒有壓力不會進步”,希望他們善於接受批評幫助,樹立幹一番事業的志氣。1963年,他寫信給李訥,推薦《莊子·秋水》,說讀了這篇文章,就“不會再做河伯了”,意在避免像其他幹部子女那樣“翹尾巴”,完全是一副情細理微、循循善誘的家長模樣。

1958年4月,毛澤東把班固《漢書·賈誼傳》中的《治安策》推薦給田家英讀,並在信中說,“是西漢一代最好的政論,賈誼於南放歸來著此,除論太子一節近於迂腐以外,全文切中當時事理,有一種頗好的氣氛,值得一看。如伯達、喬木有興趣,可給一閱。”陳伯達、胡喬木、田家英都是經常寫政論的人,毛澤東向他們推薦“切中當時事理”的古代政論,期待之意,不言自明。

新中國成立後,許多部隊將領文化程度不高,毛澤東多次向他們推薦《三國志·呂蒙傳》。關於推薦的初衷,毛澤東1958年9月同張治中說得很明白:“呂蒙是行伍出身的,沒有文化,很感不便,後來孫權勸他讀書,他接受了勸告,勤讀苦讀,以後當了東吳的統帥。現在我們的高級軍官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行伍出身,參加革命後才學文化的,他們不可不讀《呂蒙傳》。”毛澤東還常常針對部隊一些將領的具體情況,向他們薦書。比如,李德生調任北京軍區司令員時,毛澤東和他第一次談話,就開了一批書目給他,特別讓他讀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說該書是一部軍事地理的參考書,可以先讀有關華北部分,意在讓李德生熟悉轄區地理形貌。對許世友這位傳奇將軍,毛澤東當面說他的特點是“厚重少文”,勸他讀《紅樓夢》,意在磨磨性子。

(作者為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大標題為編者所加,輯自毛澤東詞《浪淘沙·北戴河》和《賀新郎·讀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