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主要論點

《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一書重點探討了三個方面的內容:

(1)緣起與形成:探索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的哲學認識論框架與政治社會學方法;

(2)傳播與流變:追溯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的“正統”(第二國際理論家的理解)、“傳統”(前蘇聯官方教科書體系的理解)、“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解)與“中國模式”的解讀;

(3)歷史與現實:呈現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背後的問題意識與現實意義。

本書著眼於當下中國社會發展與轉型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力圖通過對“意識形態”概念進行全面和歷史的理解的條件下,對意識形態介入現實的方式和作為克服社會衝突之手段的本質及其積極功能界限做出說明;以理論自身的力量來有力抵制“意識形態終結論”、“淡化論”和“泛化論”等種種錯誤思潮的不良影響,從而為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的意識形態重建提供基礎理論資源和學理支撐。

"「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主要論點

《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一書重點探討了三個方面的內容:

(1)緣起與形成:探索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的哲學認識論框架與政治社會學方法;

(2)傳播與流變:追溯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的“正統”(第二國際理論家的理解)、“傳統”(前蘇聯官方教科書體系的理解)、“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解)與“中國模式”的解讀;

(3)歷史與現實:呈現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背後的問題意識與現實意義。

本書著眼於當下中國社會發展與轉型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力圖通過對“意識形態”概念進行全面和歷史的理解的條件下,對意識形態介入現實的方式和作為克服社會衝突之手段的本質及其積極功能界限做出說明;以理論自身的力量來有力抵制“意識形態終結論”、“淡化論”和“泛化論”等種種錯誤思潮的不良影響,從而為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的意識形態重建提供基礎理論資源和學理支撐。

「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在馬克思主義的論域中,意識形態概念是一個既具有深刻的實踐向度,又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的術語。在階級鬥爭的背景中,它與資本主義批判和社會主義運動密不可分,呈現出強烈的現實性;同時在馬克思和恩格斯那裡,意識形態概念又與哲學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相向而存,具有內涵的多義性。因此,只有當我們將意識形態置於理論、制度和實踐的考量中,才能透過其朦朧的面龐把握其實質。

"「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主要論點

《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一書重點探討了三個方面的內容:

(1)緣起與形成:探索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的哲學認識論框架與政治社會學方法;

(2)傳播與流變:追溯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的“正統”(第二國際理論家的理解)、“傳統”(前蘇聯官方教科書體系的理解)、“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解)與“中國模式”的解讀;

(3)歷史與現實:呈現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背後的問題意識與現實意義。

本書著眼於當下中國社會發展與轉型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力圖通過對“意識形態”概念進行全面和歷史的理解的條件下,對意識形態介入現實的方式和作為克服社會衝突之手段的本質及其積極功能界限做出說明;以理論自身的力量來有力抵制“意識形態終結論”、“淡化論”和“泛化論”等種種錯誤思潮的不良影響,從而為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的意識形態重建提供基礎理論資源和學理支撐。

「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在馬克思主義的論域中,意識形態概念是一個既具有深刻的實踐向度,又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的術語。在階級鬥爭的背景中,它與資本主義批判和社會主義運動密不可分,呈現出強烈的現實性;同時在馬克思和恩格斯那裡,意識形態概念又與哲學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相向而存,具有內涵的多義性。因此,只有當我們將意識形態置於理論、制度和實踐的考量中,才能透過其朦朧的面龐把握其實質。

「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本書力圖通過展示馬克思意識形態論研究,確立一種如何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對問題深入的具體的分析方法:即在一個術語(意識形態)、兩種類別(意識形態一般與意識形態具體)、三重論域(意識形態概念、理論、實踐)、四維向度(上層建築說、虛假意識說、階級意識說、文化載體說)、五大階段(馬恩創立時期、第二國際時期、蘇東、歐美、中國的傳播時期)的宏觀視域下,藉助於橫向和縱向相結合的歷史的辯證的具體分析,以期成就一種邏輯和歷史相統一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框架。

學術創新

本書以史論結合為主,主要有以下幾處創新性的呈現:

(1)展示了敘事性與評價性相結合,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以及基本方法。本書對於國內外眾多意識形態研究者的代表性觀點和思想流派都有所關照和迴應,從而使得整體的意識形態史研究,既有強烈的實踐批判性,又有理論深刻性,並且力圖為每一個論斷提供詳實的文獻依據,符合學術規範要求。

(2)凸顯問題域的意識形態專題研究。本書在論述意識形態要領流變中,同時展示了對於意識形態概念這一專題的馬克思主義理解史,並且將文化、啟蒙理性、階級意識等現代性辯證法所聚焦的諸多問題都納入考察範圍,大大拓展了有關意識形態論的廣博的內涵和深邃的探討空間。

(3)兼顧國別化特徵的傳播史研究。本書研究範圍涉及馬克思主義發展史譜系中的歐洲、蘇聯和中國,因此它又是一部聚焦意識形態概念理解與傳播的區域化的國別史,通過意識形態概念這一詞源學的考察及其傳播學路徑的分析,詳實展現意識形態概念的各種翻譯體、版本學和其內涵遷移的軌跡,將史學研究帶入到文獻學的語境之中。

"「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主要論點

《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一書重點探討了三個方面的內容:

(1)緣起與形成:探索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的哲學認識論框架與政治社會學方法;

(2)傳播與流變:追溯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的“正統”(第二國際理論家的理解)、“傳統”(前蘇聯官方教科書體系的理解)、“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解)與“中國模式”的解讀;

(3)歷史與現實:呈現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背後的問題意識與現實意義。

本書著眼於當下中國社會發展與轉型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力圖通過對“意識形態”概念進行全面和歷史的理解的條件下,對意識形態介入現實的方式和作為克服社會衝突之手段的本質及其積極功能界限做出說明;以理論自身的力量來有力抵制“意識形態終結論”、“淡化論”和“泛化論”等種種錯誤思潮的不良影響,從而為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的意識形態重建提供基礎理論資源和學理支撐。

「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在馬克思主義的論域中,意識形態概念是一個既具有深刻的實踐向度,又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的術語。在階級鬥爭的背景中,它與資本主義批判和社會主義運動密不可分,呈現出強烈的現實性;同時在馬克思和恩格斯那裡,意識形態概念又與哲學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相向而存,具有內涵的多義性。因此,只有當我們將意識形態置於理論、制度和實踐的考量中,才能透過其朦朧的面龐把握其實質。

「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本書力圖通過展示馬克思意識形態論研究,確立一種如何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對問題深入的具體的分析方法:即在一個術語(意識形態)、兩種類別(意識形態一般與意識形態具體)、三重論域(意識形態概念、理論、實踐)、四維向度(上層建築說、虛假意識說、階級意識說、文化載體說)、五大階段(馬恩創立時期、第二國際時期、蘇東、歐美、中國的傳播時期)的宏觀視域下,藉助於橫向和縱向相結合的歷史的辯證的具體分析,以期成就一種邏輯和歷史相統一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框架。

學術創新

本書以史論結合為主,主要有以下幾處創新性的呈現:

(1)展示了敘事性與評價性相結合,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以及基本方法。本書對於國內外眾多意識形態研究者的代表性觀點和思想流派都有所關照和迴應,從而使得整體的意識形態史研究,既有強烈的實踐批判性,又有理論深刻性,並且力圖為每一個論斷提供詳實的文獻依據,符合學術規範要求。

(2)凸顯問題域的意識形態專題研究。本書在論述意識形態要領流變中,同時展示了對於意識形態概念這一專題的馬克思主義理解史,並且將文化、啟蒙理性、階級意識等現代性辯證法所聚焦的諸多問題都納入考察範圍,大大拓展了有關意識形態論的廣博的內涵和深邃的探討空間。

(3)兼顧國別化特徵的傳播史研究。本書研究範圍涉及馬克思主義發展史譜系中的歐洲、蘇聯和中國,因此它又是一部聚焦意識形態概念理解與傳播的區域化的國別史,通過意識形態概念這一詞源學的考察及其傳播學路徑的分析,詳實展現意識形態概念的各種翻譯體、版本學和其內涵遷移的軌跡,將史學研究帶入到文獻學的語境之中。

「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本書不僅創新性地為我們呈現瞭如上所述的意識形態論三重視域,而且還為後學者提供了嶄新的研究內容和研究向度(如對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意識形態觀的基於文獻考證的呈現;對第二、三國際理論家意識形態觀的梳理;對西方馬克思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與接受時期意識形態概念的理解史的系統梳理等)。

本書在介紹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各個時期的代表人物的思想時,梳理了大量俄文、英文、法文、日文以及中國的文言文、早期白話文等文獻,提供了對意識形態概念的多視角、交叉性的理解,呈現了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的立體視域。

"「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主要論點

《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一書重點探討了三個方面的內容:

(1)緣起與形成:探索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的哲學認識論框架與政治社會學方法;

(2)傳播與流變:追溯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的“正統”(第二國際理論家的理解)、“傳統”(前蘇聯官方教科書體系的理解)、“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解)與“中國模式”的解讀;

(3)歷史與現實:呈現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背後的問題意識與現實意義。

本書著眼於當下中國社會發展與轉型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力圖通過對“意識形態”概念進行全面和歷史的理解的條件下,對意識形態介入現實的方式和作為克服社會衝突之手段的本質及其積極功能界限做出說明;以理論自身的力量來有力抵制“意識形態終結論”、“淡化論”和“泛化論”等種種錯誤思潮的不良影響,從而為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的意識形態重建提供基礎理論資源和學理支撐。

「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在馬克思主義的論域中,意識形態概念是一個既具有深刻的實踐向度,又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的術語。在階級鬥爭的背景中,它與資本主義批判和社會主義運動密不可分,呈現出強烈的現實性;同時在馬克思和恩格斯那裡,意識形態概念又與哲學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相向而存,具有內涵的多義性。因此,只有當我們將意識形態置於理論、制度和實踐的考量中,才能透過其朦朧的面龐把握其實質。

「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本書力圖通過展示馬克思意識形態論研究,確立一種如何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對問題深入的具體的分析方法:即在一個術語(意識形態)、兩種類別(意識形態一般與意識形態具體)、三重論域(意識形態概念、理論、實踐)、四維向度(上層建築說、虛假意識說、階級意識說、文化載體說)、五大階段(馬恩創立時期、第二國際時期、蘇東、歐美、中國的傳播時期)的宏觀視域下,藉助於橫向和縱向相結合的歷史的辯證的具體分析,以期成就一種邏輯和歷史相統一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框架。

學術創新

本書以史論結合為主,主要有以下幾處創新性的呈現:

(1)展示了敘事性與評價性相結合,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以及基本方法。本書對於國內外眾多意識形態研究者的代表性觀點和思想流派都有所關照和迴應,從而使得整體的意識形態史研究,既有強烈的實踐批判性,又有理論深刻性,並且力圖為每一個論斷提供詳實的文獻依據,符合學術規範要求。

(2)凸顯問題域的意識形態專題研究。本書在論述意識形態要領流變中,同時展示了對於意識形態概念這一專題的馬克思主義理解史,並且將文化、啟蒙理性、階級意識等現代性辯證法所聚焦的諸多問題都納入考察範圍,大大拓展了有關意識形態論的廣博的內涵和深邃的探討空間。

(3)兼顧國別化特徵的傳播史研究。本書研究範圍涉及馬克思主義發展史譜系中的歐洲、蘇聯和中國,因此它又是一部聚焦意識形態概念理解與傳播的區域化的國別史,通過意識形態概念這一詞源學的考察及其傳播學路徑的分析,詳實展現意識形態概念的各種翻譯體、版本學和其內涵遷移的軌跡,將史學研究帶入到文獻學的語境之中。

「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本書不僅創新性地為我們呈現瞭如上所述的意識形態論三重視域,而且還為後學者提供了嶄新的研究內容和研究向度(如對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意識形態觀的基於文獻考證的呈現;對第二、三國際理論家意識形態觀的梳理;對西方馬克思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與接受時期意識形態概念的理解史的系統梳理等)。

本書在介紹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各個時期的代表人物的思想時,梳理了大量俄文、英文、法文、日文以及中國的文言文、早期白話文等文獻,提供了對意識形態概念的多視角、交叉性的理解,呈現了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的立體視域。

「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作者簡介

張秀琴,先後畢業於安徽大學哲學系和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並獲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博士學位。現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首批傑出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國外馬克思主義特別是意識形態概念、理論與實踐專題。現擔任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全國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副會長。

"「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主要論點

《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一書重點探討了三個方面的內容:

(1)緣起與形成:探索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的哲學認識論框架與政治社會學方法;

(2)傳播與流變:追溯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的“正統”(第二國際理論家的理解)、“傳統”(前蘇聯官方教科書體系的理解)、“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解)與“中國模式”的解讀;

(3)歷史與現實:呈現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背後的問題意識與現實意義。

本書著眼於當下中國社會發展與轉型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力圖通過對“意識形態”概念進行全面和歷史的理解的條件下,對意識形態介入現實的方式和作為克服社會衝突之手段的本質及其積極功能界限做出說明;以理論自身的力量來有力抵制“意識形態終結論”、“淡化論”和“泛化論”等種種錯誤思潮的不良影響,從而為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的意識形態重建提供基礎理論資源和學理支撐。

「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在馬克思主義的論域中,意識形態概念是一個既具有深刻的實踐向度,又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的術語。在階級鬥爭的背景中,它與資本主義批判和社會主義運動密不可分,呈現出強烈的現實性;同時在馬克思和恩格斯那裡,意識形態概念又與哲學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相向而存,具有內涵的多義性。因此,只有當我們將意識形態置於理論、制度和實踐的考量中,才能透過其朦朧的面龐把握其實質。

「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本書力圖通過展示馬克思意識形態論研究,確立一種如何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對問題深入的具體的分析方法:即在一個術語(意識形態)、兩種類別(意識形態一般與意識形態具體)、三重論域(意識形態概念、理論、實踐)、四維向度(上層建築說、虛假意識說、階級意識說、文化載體說)、五大階段(馬恩創立時期、第二國際時期、蘇東、歐美、中國的傳播時期)的宏觀視域下,藉助於橫向和縱向相結合的歷史的辯證的具體分析,以期成就一種邏輯和歷史相統一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框架。

學術創新

本書以史論結合為主,主要有以下幾處創新性的呈現:

(1)展示了敘事性與評價性相結合,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以及基本方法。本書對於國內外眾多意識形態研究者的代表性觀點和思想流派都有所關照和迴應,從而使得整體的意識形態史研究,既有強烈的實踐批判性,又有理論深刻性,並且力圖為每一個論斷提供詳實的文獻依據,符合學術規範要求。

(2)凸顯問題域的意識形態專題研究。本書在論述意識形態要領流變中,同時展示了對於意識形態概念這一專題的馬克思主義理解史,並且將文化、啟蒙理性、階級意識等現代性辯證法所聚焦的諸多問題都納入考察範圍,大大拓展了有關意識形態論的廣博的內涵和深邃的探討空間。

(3)兼顧國別化特徵的傳播史研究。本書研究範圍涉及馬克思主義發展史譜系中的歐洲、蘇聯和中國,因此它又是一部聚焦意識形態概念理解與傳播的區域化的國別史,通過意識形態概念這一詞源學的考察及其傳播學路徑的分析,詳實展現意識形態概念的各種翻譯體、版本學和其內涵遷移的軌跡,將史學研究帶入到文獻學的語境之中。

「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本書不僅創新性地為我們呈現瞭如上所述的意識形態論三重視域,而且還為後學者提供了嶄新的研究內容和研究向度(如對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意識形態觀的基於文獻考證的呈現;對第二、三國際理論家意識形態觀的梳理;對西方馬克思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與接受時期意識形態概念的理解史的系統梳理等)。

本書在介紹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各個時期的代表人物的思想時,梳理了大量俄文、英文、法文、日文以及中國的文言文、早期白話文等文獻,提供了對意識形態概念的多視角、交叉性的理解,呈現了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的立體視域。

「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作者簡介

張秀琴,先後畢業於安徽大學哲學系和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並獲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博士學位。現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首批傑出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國外馬克思主義特別是意識形態概念、理論與實踐專題。現擔任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全國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副會長。

「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主要論點

《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一書重點探討了三個方面的內容:

(1)緣起與形成:探索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的哲學認識論框架與政治社會學方法;

(2)傳播與流變:追溯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的“正統”(第二國際理論家的理解)、“傳統”(前蘇聯官方教科書體系的理解)、“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解)與“中國模式”的解讀;

(3)歷史與現實:呈現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背後的問題意識與現實意義。

本書著眼於當下中國社會發展與轉型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力圖通過對“意識形態”概念進行全面和歷史的理解的條件下,對意識形態介入現實的方式和作為克服社會衝突之手段的本質及其積極功能界限做出說明;以理論自身的力量來有力抵制“意識形態終結論”、“淡化論”和“泛化論”等種種錯誤思潮的不良影響,從而為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的意識形態重建提供基礎理論資源和學理支撐。

「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在馬克思主義的論域中,意識形態概念是一個既具有深刻的實踐向度,又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的術語。在階級鬥爭的背景中,它與資本主義批判和社會主義運動密不可分,呈現出強烈的現實性;同時在馬克思和恩格斯那裡,意識形態概念又與哲學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相向而存,具有內涵的多義性。因此,只有當我們將意識形態置於理論、制度和實踐的考量中,才能透過其朦朧的面龐把握其實質。

「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本書力圖通過展示馬克思意識形態論研究,確立一種如何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對問題深入的具體的分析方法:即在一個術語(意識形態)、兩種類別(意識形態一般與意識形態具體)、三重論域(意識形態概念、理論、實踐)、四維向度(上層建築說、虛假意識說、階級意識說、文化載體說)、五大階段(馬恩創立時期、第二國際時期、蘇東、歐美、中國的傳播時期)的宏觀視域下,藉助於橫向和縱向相結合的歷史的辯證的具體分析,以期成就一種邏輯和歷史相統一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框架。

學術創新

本書以史論結合為主,主要有以下幾處創新性的呈現:

(1)展示了敘事性與評價性相結合,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以及基本方法。本書對於國內外眾多意識形態研究者的代表性觀點和思想流派都有所關照和迴應,從而使得整體的意識形態史研究,既有強烈的實踐批判性,又有理論深刻性,並且力圖為每一個論斷提供詳實的文獻依據,符合學術規範要求。

(2)凸顯問題域的意識形態專題研究。本書在論述意識形態要領流變中,同時展示了對於意識形態概念這一專題的馬克思主義理解史,並且將文化、啟蒙理性、階級意識等現代性辯證法所聚焦的諸多問題都納入考察範圍,大大拓展了有關意識形態論的廣博的內涵和深邃的探討空間。

(3)兼顧國別化特徵的傳播史研究。本書研究範圍涉及馬克思主義發展史譜系中的歐洲、蘇聯和中國,因此它又是一部聚焦意識形態概念理解與傳播的區域化的國別史,通過意識形態概念這一詞源學的考察及其傳播學路徑的分析,詳實展現意識形態概念的各種翻譯體、版本學和其內涵遷移的軌跡,將史學研究帶入到文獻學的語境之中。

「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本書不僅創新性地為我們呈現瞭如上所述的意識形態論三重視域,而且還為後學者提供了嶄新的研究內容和研究向度(如對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意識形態觀的基於文獻考證的呈現;對第二、三國際理論家意識形態觀的梳理;對西方馬克思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與接受時期意識形態概念的理解史的系統梳理等)。

本書在介紹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各個時期的代表人物的思想時,梳理了大量俄文、英文、法文、日文以及中國的文言文、早期白話文等文獻,提供了對意識形態概念的多視角、交叉性的理解,呈現了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的立體視域。

「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作者簡介

張秀琴,先後畢業於安徽大學哲學系和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並獲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博士學位。現任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首批傑出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國外馬克思主義特別是意識形態概念、理論與實踐專題。現擔任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常務理事、全國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副會長。

「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薦書」《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史》:呈現馬克思研究的立體視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