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界四行業年報:74家有13家虧損 中國聖牧成乳業虧損王

來源:新京報

食界四行業年報:74家有13家虧損 中國聖牧成乳業虧損王

創意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眼下食品領域一些上市企業已陸續披露2018年年報。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在乳業、豬肉股、白酒、餐飲四個行業有74家上市(掛牌)公司公佈2018年業績,整體業績向好,但仍有13家虧損、27家淨利下滑。

就乳業而言,陷入有機困境的中國聖牧仍未擺脫鉅虧泥沼,而投資失利、違規違法成為行業新的虧損主因;就豬肉股而言,受非洲豬瘟疫情以及豬價下行等多重影響,6成豬肉股企業淨利同比下滑,但長期來看將加速行業洗牌調整。

與生豬市場的低迷相比,白酒行業業績一片向紅,中高端產品受追捧,*ST皇臺卻成唯一逆市虧損的A股白酒企業。在餐飲領域,海底撈、呷哺呷哺等火鍋股業績向好,老字號餐飲仍轉型乏力。

乳業

“虧損王”中國聖牧有機業務收縮

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共有25家乳業上市(掛牌)公司發佈了2018年業績。在6家業績虧損的乳企中,上游乳企佔比達2/3。

儘管2018年上半年國內奶價依然低迷、中美貿易摩擦導致飼料成本增加,但多數上游乳企依靠節本增效和調整業務結構取得了業績的正向增長。或許是船大難調頭,“中國最大的有機乳品公司”中國聖牧和“國內規模最大的奶牛養殖企業”現代牧業分別虧損22.25億元、4.96億元,為上游乳企中虧損最多的兩家公司。

現代牧業在控股股東蒙牛的協同效應下已步入業績上升通道,2018年淨利同比增長49.13%,下游液奶業務在交由蒙牛後實現扭虧為盈。與現代牧業相比,中國聖牧2018年虧損幅度同比增加119.17%,有機戰略進退兩難的尷尬再次體現在年報數據中。

受供求關係影響,中國聖牧去年有機原料奶單位售價同比下降了17.1%,有機牧場的減少、非有機原料奶的增加拉低了養殖板塊的整體收入。就下游液奶板塊而言,中國聖牧繼續實行“以產定銷”的穩價策略,但銷售額同比下降41.2%,液奶在集團的總收入佔比也從2017年的52.7%下降到29.1%。

對外投資失利牽連業績

25家公佈業績的乳企中有9家淨利下降,其中皇氏集團以1192.88%的降幅居各家之首,麥趣爾以969.05%的降幅緊隨其後。投資失利是這2家乳企業績下降甚至虧損的主因之一。

業績快報顯示,一直進行跨界嘗試的“水牛奶之王”皇氏集團2018年淨利潤為-6.2億元,為十年來首虧,而其虧損與2家非乳業子公司直接相關。

受行業市場環境變化影響,皇氏集團子公司御嘉影視2018年項目投資及發行計劃都未達預期,為此皇氏集團對收購御嘉影視計提約5.54億元的商譽減值準備。此外,皇氏集團轉讓全資子公司盛世驕陽也形成了9009.59萬元的資產處置損失。而盛世驕陽易主皇氏集團僅不到3年時間,且連續2年未完成業績承諾。

同樣承受“收購”之苦的還有新疆乳製品與烘焙品牌麥趣爾。業績快報顯示,2018年麥趣爾淨利潤為-1.64億元,為十年來首次虧損。鑑於行業競爭加劇及門店改造攤銷的影響等,麥趣爾預計其2015年收購的浙江新美心食品工業有限公司可能存在商譽減值風險。

此外,麥趣爾多個收購和融資項目無法如期進行,其間產生的中介費用也成為虧損原因之一。麥趣爾曾在2月26日在網上投資者說明會上坦言,公司在併購實施中發現自身產業併購整合提升能力還需加強。

違規違法行為加劇虧損

除投資失利外,違規違法問題成為拖累多家乳企業績下滑的另一大看點,涉及的3家乳企淨利下滑幅度均在60%以上。

2018年,廣東老牌乳企燕塘乳業淨利為4220.09萬元,同比下降65.06%。燕塘乳業全資子公司新澳牧場因在陸豐市銅鑼湖農場西南管區建設奶牛養殖場侵佔基本農田,被廣東省自然資源廳處以539.55萬元的罰款,進而減少了公司年度淨利潤。

同樣違規建場的還有港股上市乳企原生態牧業。今年3月,原生態牧業全資孫公司拜泉瑞信誠牧業因在溼地保護區違規建設奶牛場而被撤銷環評批覆。目前,黑龍江省雙陽河自然保護區管理處要求拜泉瑞信誠牧業限期從拜泉縣搬離,相應的減值虧損及應計費用達4.36億元。受此影響,原生態牧業2018年虧損幅度擴大719.23%至5.56億元。

而受違規對外擔保計提壞賬及淘汰牛影響,上陵牧業2018年虧損1.99億元,淨利同比下降達518.41%。2018年9月,上陵牧業發現募集資金專項賬戶中的1.95億元被黃河銀行劃轉,用於控股股東上陵集團的擔保貸款還本付息。而上陵牧業存在違規向上陵集團及其關聯方提供擔保合計3.292億元。在2018年業績快報中,上陵牧業對相關擔保和訴前保全共計提壞賬損失約2.31億元。

餐飲

火鍋股業績佳忙擴張

截至目前,共有11家餐飲上市公司公佈業績。2018年,海底撈實現收入169.69億元,同比增長59.53%;利潤為16.49億元,同比增長38.1%;全球門店數由2017年末的273家增至466家。此外,海底撈外賣收入同比增長47.9%,訂單量由2017年70.3萬單增至108.67萬單。

同樣做火鍋生意的呷哺呷哺也實現了營收、淨利雙增。2018年,呷哺呷哺營收47.34億元,同比增長29.2%;經調整純利4.75億元,同比增長10%。

與火鍋股的紅火相比,作為目前唯一虧損的上市餐飲企業,擁有“小南國”等中西餐多品牌的國際天食正忙於“瘦身”止損。2018年,國際天食虧損7603.2萬元,淨利下降174.78%。就業績下降,國際天食歸因於關店成本和資產撥備等一次性成本1.33億元,以及同店銷售下降3.8%帶來的毛利減少。

老字號轉型遇難題

“烤鴨第一股”全聚德賣不動了,2018年全聚德淨利潤為7304.22萬元,同比減少46.29%,為其上市11年以來的最低點。對此,全聚德解釋為受餐飲行業競爭加劇影響,公司年度接待人次同比減少。

為應對市場競爭,全聚德過去一年裡對菜品、環境、服務、管理等均進行了升級。為吸引更多年輕人,全聚德首次針對品牌系列化儲備新品,還以上海、蘇州的3家門店為試點,在裝修、檯面設計等方面做了調整。然而,2018年全聚德門店接待數量已從2017年的804.07萬人次降至770.47萬人次。

擁有“西安飯莊”等老字號的西安飲食也面臨轉型難題。2018年,西安飲食淨利為946.98萬元,扭虧為盈。然而新京報記者注意到,西安飲食分公司桃李村飯莊房屋拆遷取得補償性收益4298.3萬元,扣非後淨利潤實際為-1220.06萬元。

事實上,西安飲食也為轉型做了多項努力,如開設“深夜食堂”,開闢外賣市場,產品進商超、進市場,探索品牌多元化經營,藉助新媒體渠道進行營銷活動等,但效果並不理想。

豬肉股

六成企業淨利下滑

東方財富網數據顯示,截至4月4日,23家豬肉股中已有21家發佈2018年業績數據。整體而言,大部分企業營收都有所上升,排在前三的為新希望690.63億元、溫氏股份573.08億元、雙匯發展487.67億元。

營收增長最多的為益生股份,達120%,天邦股份、龍大肉食也分別同比增加47.65%、33.56%。另有5家企業營收同比下滑,其中雛鷹農牧下滑最為嚴重,幅度為30.60%;順鑫農業屠宰業務同比下滑20.23%,金新農同比下滑8.52%。

值得注意的是,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在豬肉股中普遍存在。2018年淨利同比下滑的有14家企業,佔比61%,有5家企業下滑幅度超100%以上。其中,雛鷹農牧淨利下滑超68倍,大康農業下滑近30倍,金新農下滑超5倍。

同時,23家豬肉股中有5家虧損,其中雛鷹農牧虧損最為嚴重,達30億元,大康農業虧損6.69億元,天邦股份虧損5.52億元,金新農虧損2.87億元,新五豐虧損3583.8萬元。

非洲豬瘟致行情低迷

從2018年價格走勢來看,上半年因壓欄生豬出欄,生豬價格下跌;5-7月生豬價格因消費提振而有所回暖;8月爆發的非洲豬瘟疫情使得活豬調運受限,南北生豬供給失衡導致區域價差逐步拉大,銷區由於供給減少價格維持高位,而北方疫情頻發省份豬價持續低迷。隨著四季度部分省份相繼解除封鎖,生豬調運的流通性增加,生豬集中出欄造成豬價普遍下跌。

基於上述情況,大部分豬肉股都將業績下滑歸於豬價下行、非洲豬瘟禁運等多重因素影響。雛鷹農牧表示,除自身公司現金流緊張引發一系列問題外,2018年生豬市場低迷,且受“非洲豬瘟”疫區封鎖、禁運等因素影響,生豬價格較上年同期大幅下跌,公司營業收入大幅下降。

金新農也在2018年報中提及,受豬價低位運行及非洲豬瘟禁運等因素影響,2018年公司養殖板塊出欄量和銷售均價均下降幅度較大,部分豬場在2018年末壓欄嚴重,生豬銷售及銷售價格均不達預期,特別是種豬銷售與預期差異較大,致使養殖業務虧損嚴重,而這也是金新農2011年上市以來首虧。

倒逼行業洗牌調整

儘管非洲豬瘟疫情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生豬產能下降,但也加快了行業調整的步伐。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促進生豬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正式出臺,計劃到2025年標準化規模養殖比重達90%,具備分割加工能力的屠宰企業佔比達50%等。

在政策和市場等多重影響下,今年3月,牧原股份宣佈擬設立河南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主營生豬收購、屠宰、加工等。此前,牧原股份還與河南省正陽縣政府簽署200萬頭生豬屠宰及食品加工項目投資意向書。

同期,溫氏股份也與浙江華統股份合資成立生豬屠宰業務公司,由華統股份控股,在部分區域共同推進生豬屠宰業務合作建設和管理。得利斯與大北農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就生豬養殖、屠宰業務等展開合作。雙方還稱,鑑於非洲豬瘟疫情擴大,合作可共同抵禦疫情衝擊、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順鑫農業年報中分析認為,非洲豬瘟疫情雖然短期給整個行業帶來一定困難,但也將倒逼行業在全國範圍內重新洗牌和調整。整體來看,2019年生豬供給自下半年開始將呈偏緊狀態,產能加速出清,豬價週期拐點有望提前,生豬養殖板塊配置價值凸顯。

牧原股份同樣認為,“規模養殖、就近屠宰、冷鏈運輸”將成為行業趨勢,會對居民的熱鮮豬肉消費習慣產生一定影響,也將改變生豬養殖行業的企業區域佈局和產業鏈佈局。

白酒

白酒股業績一片向紅

目前在A股上市的18家白酒企業中,共有15家披露了業績情況,淨利潤均呈現出增長態勢。

2018年貴州茅臺營收為736.39億元,同比增長26.49%,佔據首位。而受業績增長等因素推動,貴州茅臺股價再創新高,截至4月8日收盤報900.2元,上漲4.07%,市值也達到1.13萬億元。

除茅臺外,五糧液、洋河股份營收也突破百億“關口”。五糧液營收為400.3億元,同比增長32.61%,超額完成目標規劃。洋河股份營收為241.2億元,增速創造近6年來新高。從半年報看,汾酒、古井貢酒也有望交出百億答卷。

獲棚改補償的金種子酒,不出意外將成為淨利增速最快的A股白酒上市企業。2018年金種子酒淨利潤預計為1.14億元-1.2億元,增速為1194%-1268%。此外,捨得酒業淨利潤增長138.05%,老白乾酒同比增長113%。

針對白酒企業業績向好,酒水分析師蔡學飛認為,中國整體酒類絕對消費量下降,但消費品質上升,對品牌要求度變高,給上市酒企提供了發展機遇。另外,中國上市酒企近年來不斷拉高產品線,提高了消費價格,增加了企業利潤。儘管整體投資市場疲軟,但酒類作為高毛利剛需民生產品受到了社會追捧,也進一步刺激了實體企業的發展。

中高端產品普被看好

6家正式發佈財報的企業頻頻提到“中高端白酒”的增長。五糧液2018年高價位酒的收入為301.89億元,同比增長34.39%;金徽酒的中高檔酒營收超14億元,佔營收比重超過96%;進行產品梳理和渠道變革的捨得酒業,中高端白酒營收為17.89億元,同比增長28.3%。

體量較小的酒鬼酒也將發力中高端作為近年來的戰略之一。2018年底,酒鬼酒內參酒銷售公司成立,被業界視為其向高端市場發力的重要舉措,其主推的內參、酒鬼、湘泉三大白酒品牌增速達到30%以上。

據中國副食流通協會預測,到2020年,高端白酒仍將保持10%以上的增速,而次高端白酒擴容速度將達到15%左右,高端與次高端產品均將保持兩位數增長。這也是近年來中高端白酒備受上市酒企關注的原因之一。

蔡學飛表示,低端白酒市場萎縮嚴重,高端產品格局固定,雖然難有變化,但中高端白酒隨著消費人群與習慣的變化擴容明顯,未來會是白酒消費主流。

*ST皇臺逆市虧損

業績預告顯示,2018年*ST皇臺預虧7000萬元-9000萬元,面臨退市風險,將成為A股唯一虧損的白酒企業。

自2000年上市以來,*ST皇臺至今已被4次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早在2018年11月,*ST皇臺就曾以象徵性對價1元的價格向公司控股股東上海厚豐出售子公司甘肅涼州皇臺葡萄酒業有限公司100%的股權。隨後*ST皇臺籌劃了一攬子的葡萄酒業務整合與處置計劃,成立子公司“唐之彩”再出售給上海厚豐。但截至今年1月2日,上海厚豐仍未向*ST皇臺支付轉讓價款15719.37萬元,*ST皇臺稱其2018年“雙保”(保淨利潤為正、保淨資產為正)目標已不能實現。

另外,*ST皇臺自2017年起擬以2.5億元收購深圳市中幼國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控股權,試圖多元化發展挽救業績頹勢。令*ST皇臺措手不及的是,國務院2018年11月15日下發《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而幼兒園投資運營恰恰是中幼國際核心業務板塊之一,使得*ST皇臺發展再度增添變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