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排名超阿里?美團成了“虧損王”?財富500強排名有玄機'

"


"


京東排名超阿里?美團成了“虧損王”?財富500強排名有玄機

不要誤解

財富中文網在7月10號發佈了最新的《中國500強排行榜》,同時發佈的還有《2019年中國500強最賺錢的40家公司》、《2019年中國500強虧損公司》等子榜單。

2018年,中國新經濟公司經歷了轟轟烈烈的上市潮,招股書和財報的相繼披露使得這些公司真實的財務數據被呈現出來。在今年的中國500強榜單中,小米、美團等新上市的明星公司首次被納入榜單,新經濟公司上榜數量增加到36家。

由於各個公司所屬的業態不同,每個人對財務數據指標的理解不同,今年的榜單就給很多人帶來了誤解。比如,為何京東的排名比阿里高,為何美團虧損如此嚴重?

京東超阿里?

在財富《2019年中國500強排行榜》總榜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數據是:京東排在總榜的第17位,在新經濟領域同樣排名第一,而阿里巴巴僅排在了第24位。這意味著虧損了近25億元的京東,要比利潤近700億的阿里巴巴更強嗎?

"


京東排名超阿里?美團成了“虧損王”?財富500強排名有玄機

不要誤解

財富中文網在7月10號發佈了最新的《中國500強排行榜》,同時發佈的還有《2019年中國500強最賺錢的40家公司》、《2019年中國500強虧損公司》等子榜單。

2018年,中國新經濟公司經歷了轟轟烈烈的上市潮,招股書和財報的相繼披露使得這些公司真實的財務數據被呈現出來。在今年的中國500強榜單中,小米、美團等新上市的明星公司首次被納入榜單,新經濟公司上榜數量增加到36家。

由於各個公司所屬的業態不同,每個人對財務數據指標的理解不同,今年的榜單就給很多人帶來了誤解。比如,為何京東的排名比阿里高,為何美團虧損如此嚴重?

京東超阿里?

在財富《2019年中國500強排行榜》總榜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數據是:京東排在總榜的第17位,在新經濟領域同樣排名第一,而阿里巴巴僅排在了第24位。這意味著虧損了近25億元的京東,要比利潤近700億的阿里巴巴更強嗎?

京東排名超阿里?美團成了“虧損王”?財富500強排名有玄機

財富中文網《2019年中國500強排行榜》

其實這裡面有一個統計口徑的誤會。

京東是自營起家,如今最主要的模式是自營的B2C電商部分,所以其財報中的營業收入主要為商品銷售收入,而阿里巴巴是電商平臺,其收入主要為廣告和抽傭,商品銷售所得主要歸平臺上商家。

這也就是為什麼京東營業收入4620億元高於阿里巴巴的3453億元,但是利潤是虧損25億元,遠低於阿里巴巴近700億元的利潤。

具體數據我們可以對比2018年京東財報和阿里巴巴的2019財年(2018年3月31日-2019年3月31日)相關數據。

"


京東排名超阿里?美團成了“虧損王”?財富500強排名有玄機

不要誤解

財富中文網在7月10號發佈了最新的《中國500強排行榜》,同時發佈的還有《2019年中國500強最賺錢的40家公司》、《2019年中國500強虧損公司》等子榜單。

2018年,中國新經濟公司經歷了轟轟烈烈的上市潮,招股書和財報的相繼披露使得這些公司真實的財務數據被呈現出來。在今年的中國500強榜單中,小米、美團等新上市的明星公司首次被納入榜單,新經濟公司上榜數量增加到36家。

由於各個公司所屬的業態不同,每個人對財務數據指標的理解不同,今年的榜單就給很多人帶來了誤解。比如,為何京東的排名比阿里高,為何美團虧損如此嚴重?

京東超阿里?

在財富《2019年中國500強排行榜》總榜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數據是:京東排在總榜的第17位,在新經濟領域同樣排名第一,而阿里巴巴僅排在了第24位。這意味著虧損了近25億元的京東,要比利潤近700億的阿里巴巴更強嗎?

京東排名超阿里?美團成了“虧損王”?財富500強排名有玄機

財富中文網《2019年中國500強排行榜》

其實這裡面有一個統計口徑的誤會。

京東是自營起家,如今最主要的模式是自營的B2C電商部分,所以其財報中的營業收入主要為商品銷售收入,而阿里巴巴是電商平臺,其收入主要為廣告和抽傭,商品銷售所得主要歸平臺上商家。

這也就是為什麼京東營業收入4620億元高於阿里巴巴的3453億元,但是利潤是虧損25億元,遠低於阿里巴巴近700億元的利潤。

具體數據我們可以對比2018年京東財報和阿里巴巴的2019財年(2018年3月31日-2019年3月31日)相關數據。

京東排名超阿里?美團成了“虧損王”?財富500強排名有玄機

京東2018年財報

京東在2018年全年Net revenues(淨收入)為4620億元,但是另外還有3961億元的 Cost of revenues(銷售成本,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進價),320億Fulfillment(履約成本,可以認為是物流配送費用),192億元Marketing(營銷費用,可以理解為廣告費用)。

"


京東排名超阿里?美團成了“虧損王”?財富500強排名有玄機

不要誤解

財富中文網在7月10號發佈了最新的《中國500強排行榜》,同時發佈的還有《2019年中國500強最賺錢的40家公司》、《2019年中國500強虧損公司》等子榜單。

2018年,中國新經濟公司經歷了轟轟烈烈的上市潮,招股書和財報的相繼披露使得這些公司真實的財務數據被呈現出來。在今年的中國500強榜單中,小米、美團等新上市的明星公司首次被納入榜單,新經濟公司上榜數量增加到36家。

由於各個公司所屬的業態不同,每個人對財務數據指標的理解不同,今年的榜單就給很多人帶來了誤解。比如,為何京東的排名比阿里高,為何美團虧損如此嚴重?

京東超阿里?

在財富《2019年中國500強排行榜》總榜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數據是:京東排在總榜的第17位,在新經濟領域同樣排名第一,而阿里巴巴僅排在了第24位。這意味著虧損了近25億元的京東,要比利潤近700億的阿里巴巴更強嗎?

京東排名超阿里?美團成了“虧損王”?財富500強排名有玄機

財富中文網《2019年中國500強排行榜》

其實這裡面有一個統計口徑的誤會。

京東是自營起家,如今最主要的模式是自營的B2C電商部分,所以其財報中的營業收入主要為商品銷售收入,而阿里巴巴是電商平臺,其收入主要為廣告和抽傭,商品銷售所得主要歸平臺上商家。

這也就是為什麼京東營業收入4620億元高於阿里巴巴的3453億元,但是利潤是虧損25億元,遠低於阿里巴巴近700億元的利潤。

具體數據我們可以對比2018年京東財報和阿里巴巴的2019財年(2018年3月31日-2019年3月31日)相關數據。

京東排名超阿里?美團成了“虧損王”?財富500強排名有玄機

京東2018年財報

京東在2018年全年Net revenues(淨收入)為4620億元,但是另外還有3961億元的 Cost of revenues(銷售成本,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進價),320億Fulfillment(履約成本,可以認為是物流配送費用),192億元Marketing(營銷費用,可以理解為廣告費用)。

京東排名超阿里?美團成了“虧損王”?財富500強排名有玄機

阿里巴巴2019財年財報

阿里巴巴的財報數據是,以2019財年的財報為例,Revenues(收入)為3768億元,成本是2069億元,再去除產品開發、營銷等費用,Net income(淨收入)為802億元。

除了財報的收入和利潤,我們還可以對比兩家的市值,截至7月11日收盤,京東的市值為441.64億美元(3034.28億元),而阿里巴巴的市值為4317.28億美元(2.97萬億元),大約是京東的10倍。

所以,這才是兩家公司的真正實力。

美團虧損千億?

另一個與新經濟公司密切相關的子榜單是《2019年中國500強虧損公司》。2018年大批的新經濟公司赴美赴港上市,但是由於普遍採用“先建立規模後盈利”的模式,很多公司至今都處於虧損狀態。

榜單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500強企業中共計有30家未能盈利,虧損總額達到1771億元。而今年首次被納入500強榜單的美團點評居虧損榜首位。

在虧損子榜單中,美團的虧損令人不可思議,達到驚人的1155億,是第二名愛奇藝的12倍,是榜單中其餘29家虧損總數的1.5倍。這其實是對美團財務數據的一個誤解,這個誤會最早在美團上市後首次披露年報時就曾經引起熱議。

美團之所以會出現“財務上虧損千億”的表象,是因為涉及“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

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是一種融資方式,由於新經濟公司在發展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不確定性,直接股權融資對於資本方來說是一種高風險投資。尤其在企業發展的後期,大額度的融資/合併需求,對於投資方來說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是一種比股權融資更有保證的方式。

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實際上是名股實債:上市後公司業績好,可以轉換為普通股享受收益;如果業績不好,可以要求企業以當初約定的回報率按債贖回。因此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在財務上被計入金融負債。

美團2018年財報顯示,2018年全年虧損1155億元,其中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之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虧損為1046億元。

而主營業務其實全年虧損為110億元,經調整後虧損淨額85億,同比增加57億。而這些成本主要來自於網約車司機相關成本的增加、由於收購摩拜而產生的物業、廠房及設備折舊,美團財報顯示,新業務的銷售成本由2017年的11億增加到2018年的155億。

也就是說這1000多億的“虧損”,並非美團主營業務的經營虧損,而是由於公司上市前估值/市值增長,優先股所對應的負債增長反應在財報上變成了公司的虧損。

"


京東排名超阿里?美團成了“虧損王”?財富500強排名有玄機

不要誤解

財富中文網在7月10號發佈了最新的《中國500強排行榜》,同時發佈的還有《2019年中國500強最賺錢的40家公司》、《2019年中國500強虧損公司》等子榜單。

2018年,中國新經濟公司經歷了轟轟烈烈的上市潮,招股書和財報的相繼披露使得這些公司真實的財務數據被呈現出來。在今年的中國500強榜單中,小米、美團等新上市的明星公司首次被納入榜單,新經濟公司上榜數量增加到36家。

由於各個公司所屬的業態不同,每個人對財務數據指標的理解不同,今年的榜單就給很多人帶來了誤解。比如,為何京東的排名比阿里高,為何美團虧損如此嚴重?

京東超阿里?

在財富《2019年中國500強排行榜》總榜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個數據是:京東排在總榜的第17位,在新經濟領域同樣排名第一,而阿里巴巴僅排在了第24位。這意味著虧損了近25億元的京東,要比利潤近700億的阿里巴巴更強嗎?

京東排名超阿里?美團成了“虧損王”?財富500強排名有玄機

財富中文網《2019年中國500強排行榜》

其實這裡面有一個統計口徑的誤會。

京東是自營起家,如今最主要的模式是自營的B2C電商部分,所以其財報中的營業收入主要為商品銷售收入,而阿里巴巴是電商平臺,其收入主要為廣告和抽傭,商品銷售所得主要歸平臺上商家。

這也就是為什麼京東營業收入4620億元高於阿里巴巴的3453億元,但是利潤是虧損25億元,遠低於阿里巴巴近700億元的利潤。

具體數據我們可以對比2018年京東財報和阿里巴巴的2019財年(2018年3月31日-2019年3月31日)相關數據。

京東排名超阿里?美團成了“虧損王”?財富500強排名有玄機

京東2018年財報

京東在2018年全年Net revenues(淨收入)為4620億元,但是另外還有3961億元的 Cost of revenues(銷售成本,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進價),320億Fulfillment(履約成本,可以認為是物流配送費用),192億元Marketing(營銷費用,可以理解為廣告費用)。

京東排名超阿里?美團成了“虧損王”?財富500強排名有玄機

阿里巴巴2019財年財報

阿里巴巴的財報數據是,以2019財年的財報為例,Revenues(收入)為3768億元,成本是2069億元,再去除產品開發、營銷等費用,Net income(淨收入)為802億元。

除了財報的收入和利潤,我們還可以對比兩家的市值,截至7月11日收盤,京東的市值為441.64億美元(3034.28億元),而阿里巴巴的市值為4317.28億美元(2.97萬億元),大約是京東的10倍。

所以,這才是兩家公司的真正實力。

美團虧損千億?

另一個與新經濟公司密切相關的子榜單是《2019年中國500強虧損公司》。2018年大批的新經濟公司赴美赴港上市,但是由於普遍採用“先建立規模後盈利”的模式,很多公司至今都處於虧損狀態。

榜單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500強企業中共計有30家未能盈利,虧損總額達到1771億元。而今年首次被納入500強榜單的美團點評居虧損榜首位。

在虧損子榜單中,美團的虧損令人不可思議,達到驚人的1155億,是第二名愛奇藝的12倍,是榜單中其餘29家虧損總數的1.5倍。這其實是對美團財務數據的一個誤解,這個誤會最早在美團上市後首次披露年報時就曾經引起熱議。

美團之所以會出現“財務上虧損千億”的表象,是因為涉及“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

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是一種融資方式,由於新經濟公司在發展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不確定性,直接股權融資對於資本方來說是一種高風險投資。尤其在企業發展的後期,大額度的融資/合併需求,對於投資方來說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是一種比股權融資更有保證的方式。

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實際上是名股實債:上市後公司業績好,可以轉換為普通股享受收益;如果業績不好,可以要求企業以當初約定的回報率按債贖回。因此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在財務上被計入金融負債。

美團2018年財報顯示,2018年全年虧損1155億元,其中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之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虧損為1046億元。

而主營業務其實全年虧損為110億元,經調整後虧損淨額85億,同比增加57億。而這些成本主要來自於網約車司機相關成本的增加、由於收購摩拜而產生的物業、廠房及設備折舊,美團財報顯示,新業務的銷售成本由2017年的11億增加到2018年的155億。

也就是說這1000多億的“虧損”,並非美團主營業務的經營虧損,而是由於公司上市前估值/市值增長,優先股所對應的負債增長反應在財報上變成了公司的虧損。

京東排名超阿里?美團成了“虧損王”?財富500強排名有玄機

美團2018年財報

這種現象在新經濟公司上市的過程中非常普遍,比美團較早,“同股不同權”的港股新經濟第一股小米之前也遭受過同樣的誤會。

小米的招股書中,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在2017年裡就達540億元。而到了2018年,小米在財報中寫道,“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由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虧損人民幣541億元變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收益人民幣125億元,主要是由於按全球發售的發售價計算的本公司股權價值重估所致。全球發售完成後,所有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已自動轉換為B類普通股。”

其實,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作帶來的公允價值的虧損高,反而證明企業在過於一個時期內增長性好,給股東帶來了大幅的資本回報。

而實際上,美團的主營業務確實在高速增長,美團在2018年整體變現率由2017年的9.5%升至12.6%,收入652億元同比增長92.3%。而更重要的是,在2019年第一季度,美團的經調整EBITDA為4.59億元實現首次為正。

事實上,美團自2019年以來在資本市場上表現可謂亮眼,股價逆勢上揚,在7月重回發行價,並受到多家大行的追捧,給予“買入”評級。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