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在生活中學作文

論語 語文 讀書 歷史 葉聖陶 陶行知 語文報社 2019-04-09

在生活中學作文

徐 鵠

在生活中學作文,這不是一句口號、一種方法,而是一種理念、一種思想。

重新認識作文的本質

縱觀我國幾十年語文教育的歷史,作文教學始終是個大難題。時至今日,愈演愈烈的應試教育,越發膨脹的功利主義,已將作文異化為學生應付考試,獲取高分的工具。作文教學遠離學生的生活需要,與他們的精神成長無關,價值觀偏離了正確的方向,致使學生作文成為一種純技巧的文字遊戲,毫無實際意義。教學觀念滯後,教學方法陳舊,教學內容單一,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弊端種種,問題多多,作文教學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怎樣才能走出困境?敢問路在何方?

經 30 餘年的探索和研究,筆者以為,在生活中學作文,在閱讀中學表達,此乃作文教學之正道。其中,重新認識作文的本質,釐清作文教學的目標,轉變教學觀念,是取得作文教學改革成功的關鍵所在。

作文是什麼?

在許多人看來,作文只是教材規定的一項教學任務,是學生必須完成的一份作業。這,實在是一種誤解。

眾所周知,人是有語言的動物,人是生活在語言的世界裡的。語言不僅是人類思維的工具,更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從根本上說,一切語言活動都是人的精神活動,人的生命活動。

古人云:“言為心聲”。《文心雕龍》裡有兩句:“心生而言立”“情動而辭發”。可見,作文是與人的生命活動相聯繫的。作文,實實在在是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存狀態。人正是通過寫作活動(包括說和寫),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與人交流和溝通,從而參與社會,融入社會,使自己成為“社會人”的。

所以要問作文是什麼?筆者回答:作文,是流淌的生命。生命不息,作文不止。說話、作文,將伴隨人的一生!

為什麼要寫作文?

作文最本質的意義,是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用葉聖陶先生的話說:“作文就為的是要寫出自己想說的話”。此乃作文的本意。國家《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葉老在《作文論》中就曾說過:“語言發生的本身,是為著要在人群中表白自我,或要鳴發內心的感興,順著這兩個傾向,自然會不容自遏地高興地說。如果既不是表白,又無關感興,那就不必鼓動脣舌了。”可見,作文是每個人生活的需要,生存的需要。作文的目的,就在於與人交流。我們認為,學生是為了學會交際而學習表達的。他們學說話,學作文,就是為了學會與人交流,將來參與社會,融入社會,使自己成為合格的公民。

作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什麼?我們認為,不是為了讓學生寫好一篇篇作文,而在於他們學習表達的同時,在思維、精神和人格方面得到自我豐富和發展。所以,我們要在進行說、寫訓練的過程中,十分注意引導學生品嚐生活,感悟人生,淨化心靈,完善人格,把學作文和學做人和諧地統一起來,最終達到“立言”和“立人”的目的。

正確處理作文與生活的關係

我們倡導“生活中的作文”,主張在生活中學作文,其核心的基礎理論是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他的基本理念是: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要用生活來教育,要為生活而教育。他充分論述了生活中包含的教育意義,闡明瞭生活需要教育,教育必須作用於人的生活的辯證關係,他視“生活”為教育的源泉和中心。我們認為,這些基本理念對於當今作文教學乃至整個教育改革,仍然具有現實的和深遠的指導意義,理應成為改革作文教學的指導思想。

以“生活教育”理論來認識作文與生活的關係,可以用這樣三句話來概括:生活是作文之源,生活需要作文,作文要為生活所用。

生活是作文之源——這是我們研究作文教學的基礎。沒有生活,就沒有作文。立足於生活,是作文教學的出發點。作文教學必須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與他們的生活需要直接掛鉤。教師更要有意識,有目的地組織作文活動,開拓學生的生活內容,拓展他們的視野,拓展他們的心胸。

生活需要作文——人生在世,誰都需要與人交流,與人溝通。要交流,要溝通,就靠說,靠寫。作文是每個人生活的需要,生存的需要。生活需要作文,社會需要作文。要讓每個學生意識到,作文是他們自己的需要,絕非是教師強加於他們的作業。

作文要為生活所用——語文學科的職責是教人學會運用語文工具進行交際。“工具”的生命價值在於運用。作文教學要以實用為宗旨,注重作文的實用價值。葉老早在 20 世紀 30 年代就提出:“我謂實際作文,皆有所為而發,如作書信,草報告,乃至因事陳其所見,對敵斥其謬妄,言各有的,辭不徒作……”他又說:“所謂善寫,非為飾美,務切實用,工作所需,生活所遇,鹹能暢達,斯為善矣。”1958 年 5 月 9 日,他又在《教師報》撰文明白無誤地指出:“寫東西,全都有所為。如果無所為,就不會有寫東西這回事。”遺憾的是,葉老的這些正確主張,始終未能成為我國作文教學的主導思想。

反思我們的作文教學,絕大部分教師往往只關心學生作文的內容,只注意寫作方法的指導,卻很少考慮甚至從不過問他們的作文到底寫給誰看?寫了有什麼用處?學生只是奉命而作,應付了事。於是乎,鸚鵡學舌,人云亦云,甚至於照搬照套,胡編亂造,就成為必然。這樣的作文,為寫而寫,無病呻吟,又有什麼實際意義?作文教學要想走出困境,獲得新生,就必須堅持以生活為本位,以實用為宗旨,努力實現作文教學生活化。

如何實現作文教學生活化

1.以活動形式呈現,讓作文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

活動,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生活方式。孩子的天性就是活潑好動。把原本枯燥乏味的作文訓練變成一次有趣的作文活動,滿足了他們最大的願望,最為他們喜聞樂見。作文活動包括課內外,校內外的實踐活動、讀書活動、文體活動、社會活動等等,讓作文向生活開放與迴歸,如交朋友,玩遊戲,做實驗,剪報交流,收藏展示,採寫校園新聞,為社區做實事……這樣的作文課,他們怎麼會不喜歡?

作文教學以活動的形式呈現,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把“實踐”引入教學過程,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動口,親身經歷,在活動過程中獲得各自的體驗和感受,從而生成作文內容。這樣,學生作文“無米下鍋”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師的責任在於根據學生的實際,設計好各項作文活動,拓展學生的生活內容,拓展他們的視野,拓展他們的心胸,讓作文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帶領他們徜徉在“生活中的作文”的廣闊天地中。

舉例:《記錄自己成長的故事》。從瞭解自己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的開始,通過調查、採訪活動,生成作文內容,以自傳體記錄自己成長的故事。

2. 強調作文的對象和目的,讓作文變得有用。

發揮作文的交際功能,注重作文的實用價值,是一種帶有國際性的共同發展趨勢。以實用為宗旨,是改革作文教學的靈魂。

作文怎樣才真正有用?關鍵在於每次作文都要有特定的對象,要有明確動機,達到某種交際的目的。這樣的作文才變得有用。

因此,作文教學要讓學生明確:作文寫給誰看?要達到什麼交際目的?明確作文動機,寫有用的作文。

舉例:《邀請朋友來做客》。把寫邀請函、制訂活動計劃、記錄做客活動三篇作文,融入生活之中,讓每次作文都有特定的對象、明確的目的,讓作文真正為生活所用。

3. 追求個性化表達,讓孩子說自己想說的話。

作文最重要的,是要說自己想說的話。只有個性化的表達,才能達到交流的目的,才有實用價值。如果用自己的嘴說別人說過的話,或者說別人讓你說的話,那是毫無意義的。

如何實現個性化表達?

關鍵在於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提倡凡事獨立思考。作文,是個體的體驗,是個體的心靈創造,表達的是各人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獨立思考,至關重要。

作文指導中,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激活思維,打開思路上,尤其要變單向思維為多向思維,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打開思路,千萬不要求統求同,更不應用各種條條框框去限制學生的思維,束縛他們的思想。這種多向思維越活躍,學生的作文內容越豐富,千篇一律的現象就越容易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例如,寫名字的故事,可啟發學生從以下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思考和構思:名字是誰起的?有什麼含義?取名的過程怎樣?名字有無變化?用名字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煩惱?小名又是怎麼回事?……

考察家鄉的橋,同樣要打開思路,選擇不同的角度,如:上海最古老的橋是哪一座?現代化的橋又有哪些?外白渡橋的歷史變遷是怎樣的?九曲橋的造型如何別緻?鄉間小河上的石橋又有什麼故事……

(本文來源於《語文教學通訊•小學刊》2018.12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