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李小璐,趙薇是這樣對孩子,請尊重孩子的磨蹭

李小璐 趙薇 睡眠 拖延症 娛樂時尚小綠 娛樂時尚小綠 2017-10-31

不少父母會為孩子的磨蹭、拖拉頭疼,因為從早晨起床、穿衣服到晚上寫作業、睡覺一直需要催著孩子……

到底為什麼孩子們都這麼磨蹭?這裡面到底有什麼祕密呢?

李小璐她有感而發地說:“從小媽媽就教導我要善良的做人,憑良心做事,嫁人後婆婆教我要愛,要寬容,如今我也會這樣教導我的女兒,無論天空頭頂有多少黑暗的霧霾,心中都要留有乾淨和溫暖的陽光。

你知道嗎?李小璐,趙薇是這樣對孩子,請尊重孩子的磨蹭

媽媽趙薇把女兒保護的也很好,很少會晒出女兒的照片,更加不會讓女兒去接一些商業演出,廣告代言,真人秀節目了。

你知道嗎?李小璐,趙薇是這樣對孩子,請尊重孩子的磨蹭

很多時候,我們怪孩子動手能力差,磨磨蹭蹭。你有沒有想過,是不是自己不敢放手造成的呢?

為什麼一見孩子做的不好,就趕緊迎合上去幫忙,打破規則呢?很多時候,孩子並不需要你的幫助,而是需要你溫和的堅持。

因為當他們看到了父母的態度,就會調整自己的行為。很多時候的磨蹭,只是一種換來父母包辦的手段。

你知道嗎?李小璐,趙薇是這樣對孩子,請尊重孩子的磨蹭

2

從起床到出門,小孩兒總共只需要做幾件事,一隻手就能數得過來,卻需要大人不停地提醒、下指令:

疊被子了嗎?沒有。——催。

裝書包了嗎?沒有。——催。

鏟貓砂了嗎?沒有。——催。

……

每催一次,大人的火氣就往上躥一分,到最後,往往以吼來為這部“催催催”交響曲壓軸。這一早晨下來,弄得大人煩躁惱火,小孩兒心情沮喪。然而第二天,歷史又一次重演……

其實,催的多了,孩子就對催促產生了免疫。那時,常規性的催促已經不管用了,孩子會想:

嗯,大人剛開始催,看來時間還早,還可以玩一會兒。直到動用重量級的“催促+發怒”,孩子就知道:嗯,這回來真的了,看來是到時間了。

慢慢地,催促的大人和磨蹭的孩子在無意識中形成了默契:不催——不動;小催——小動;吼著催——才動。

所以,第一步需要改變的,就是停止催促和嘮叨,給自控力的小芽一點時間,讓它慢慢破土長大。

這個等待的過程其實挺考驗耐心的。

也許孩子習慣了被催促,一下子沒人管了,會有一個反彈,磨蹭的情況會更嚴重,也很正常,需要我們多一些耐心和引導給孩子。

你知道嗎?李小璐,趙薇是這樣對孩子,請尊重孩子的磨蹭

3

很多時候,父母的催促,往往來自內心的焦慮。一個磨蹭的孩子會讓父母感到不舒服,甚至感到害怕。

因為慢了不行,落後了就晚了,這是很多的父母內心的擔憂。

所以有很多媽媽跟我說孩子都一歲了,牙齒沒長几顆,是不是有問題?

孩子1歲半了,還只會叫媽媽,不會說其他的話,是不是有問題?

孩子讀中班了,還不會寫自己的名字,是不是落後了?

孩子讀小學二年級,要不要給他報一個課後提升班?班上的同學大部分都報了。

焦慮的父母,是當下教育的一個通病。很多人一邊指責著應試教育,一邊又給孩子不斷地加碼培訓,一個班又一個班的補課。

當父母無法克服這些焦慮,將這些焦慮轉嫁給孩子時,傷害就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很多興趣班不是孩子的興趣,很多的提升班讓孩子除了分數提升,其他能力一概不問。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父母應該尊重孩子成長的規律。

慢一點,不著急,就算給孩子選擇特長培訓,也一定要客觀理智的選擇,而不是盲目跟風。

你知道嗎?李小璐,趙薇是這樣對孩子,請尊重孩子的磨蹭

4

當有了父母的尊重,很多改變就會發生。沒有什麼比讓孩子自己去嘗試獲得的經驗更有效了。父母說了什麼,教孩子如何做麼,孩子往往不會有很深的印象;但是孩子自己做的事,取得的經驗會一直記得。

簡簡單單四步,面對孩子的磨蹭。

  • 當孩子嘗試著去做的時候,請放手。這是父母應有的一個態度,學會放手,在孩子需要獨立的時候,你不要緊緊拉住。

  • 當孩子在做的時候,請守望著,不要替代。幫孩子完成,肯定能贏得一時的方便,可養一個沒有主見,凡事都要爸媽做主的孩子,長久看未必是好事。

  • 當孩子有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或者給孩子示範。放手不是放養,不是不問不管,父母在成長中找到真正的自己,也幫孩子一起,追尋理想。在需要樹立規矩意識的時候,請不要說放手。

  • 當孩子獲得成功後,給予鼓勵。自信地孩子更能勇敢地嘗試,允許孩子犯錯, 積極地給予孩子鼓勵。

當孩子的正向行為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他們就會在自己的軌道上自覺地運行著,就好像每個行星都有自己的軌道一樣,你不能去用外力粗暴地干擾。

孩子的磨蹭,大部分跟父母的引導有關。面對孩子,要問問自己,是不是自己太焦慮了?孩子真的準備好了嗎?

父母多一些反省,就多幾分平靜。

其實,孩子之所以磨磨蹭蹭,有一大半的“功勞”在家長身上,每個磨蹭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不停催促嘮叨的家長。孩子一磨蹭,家長第一反應就是催催催,越催促,越磨蹭,最終成為一個惡性循環。

等他長大了,開始獨立生活,沒有了父母的催促和控制,自控力又沒發展起來,很容易放縱自己,看看那些在宿舍裡逃課通宵玩遊戲的大學生,看看那麼多為拖延症而苦惱的成年人,就知道自控力有多重要了。

想讓孩子不再磨蹭,就要先從改變自己入手,用自己的言行去引導孩子、影響孩子。說起來,這比催促、訓斥、發火要難很多,需要大人對自己有覺察,對孩子有同理心,還要有足夠的耐心——你,願意做出這樣的改變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