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山東威海的劉公島,是中國近代歷史的見證和縮影。在100多年前,這裡曾是清朝北洋海軍的基地,也是中日甲午戰爭的主戰場,還曾蒙受英租殖民統治的恥辱。甲午戰爭給中國人帶來了深深的傷害,讓每一位中國人都記住了這個恥辱,劉公島位於山東省威海市威海灣內,東西長約4公里,南北寬 1.5公里,面積3.1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53.5米。與遼東半島的旅順共扼渤海咽喉。曾是甲午戰爭的指揮營,現在的博物館曾為北洋海軍提督署。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陳列館是一座全面展示中日甲午戰爭歷史的綜合性展館。該建築構思大膽,造型獨特,創造性地將象徵北洋海軍艦船的主體建築與巍然矗立的北洋海軍將領塑像融為一體,被譽為“20世紀中華百年建築經典”。這尊15米高的北洋海軍將領像屹立在展館頂端,高舉望遠鏡昂首屹立、遙望遠方。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該館以《甲午戰爭:1894—1895》為基本陳列,共展出珍貴甲午戰爭歷史圖片650多幅,複製了大量甲午戰爭時期的武器裝備,還原再現了多個超寫實人物塑像場景,如:“金州曲氏一家投井場景”、“李鴻章在馬關談判場景”等,還有大量反映甲午戰爭的巨幅油畫和巨型雕塑。整個展館分為“序廳”、“甲午戰前的中國和日本”、“甲午戰爭”、“深淵與抗爭”、“尾廳”這五個部分。融真實性、可觀性、參與性、趣味性於一體,極具視覺衝擊力、精神震撼力和感染力。這是展館入口處巨大的浮雕。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浮雕上鐫刻著“不沉的戰艦--劉公島”等內容。雖然今天我們的國家經濟高速發展、人民生活幸福美滿,但在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期,因為甲午戰爭的失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華民族四面楚歌,面臨各方列強的瓜分的苦難景象,讓每一位國人都牢記於心。今日之中國雖已躍升為世界大國,那一句“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時刻的在提醒著我們,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入口處巨大的圓柱型建築上寫著“國殤 . 1894-1895,甲午戰爭史實展”。關於劉公島,有這麼一句話:劉公島,不僅僅是個島。。。這個歷史悠久文化多元,風光秀美的小島,面積不過3.15平方公里,就是這麼一個小島,卻成了國人心中一個永遠的痛。初到劉公島的人,除了欣賞這裡迷人的風光之外,心裡多少都會有些沉重,那就是因為這裡曾發生過的那段歷史。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光緒十四年(1888)北洋艦隊正式編成,設北洋海軍提督署於劉公島,丁汝昌任提督,擁有大小近50艘艦艇。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爭爆發。9 月17日,北洋艦隊與日本聯合艦隊在鴨綠江口外黃海海面進行主力決戰,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壯烈犧牲。1895年1月20日,日軍分水陸兩路圍攻威海衛,北洋艦隊在劉公島外海面與日軍激戰數日,力戰不敵,全軍覆沒,丁汝昌殉國。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館內收藏展示著許多珍貴的歷史文物,"濟遠"艦前雙主炮、"濟遠"鐵錨、英國皇家海軍訓練用魚雷等海底出水巨型文物,北洋海軍將士委任狀、望遠鏡、指南針、懷錶等珍稀遺物,使觀者重溫歷史,睹物思人,炮臺上覆制的甲午戰爭時期克虜伯大炮,外觀逼真,功能齊備,可以操縱演練,再現北洋海軍輝煌歷史,增進國防海防知識。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這是按比例複製的北洋水師的定遠艦模型。在整個展廳的這一側,整齊的擺放著整個北洋艦隊的戰艦模型。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這門大炮由德國克虜伯兵工廠製造的1880式艦炮,炮身長520釐米,口徑15釐米,有效射程達11公里,射速每分鐘一發。是當時非常先進的武器。(展品為複製品)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1894年7月25日,日本挑起了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次年2月17日,實力曾經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海軍在劉公島全軍覆沒,腐敗的清政府全面戰敗。4月17日,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 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對於這個條約的影響,人們大都將注意力集中在賠款、割臺、通商和後來的“三國干涉還遼”上。而對甲午戰爭後日軍根據不平等條約繼續佔領威海衛兩年半,並在佔領期間犯下的累累罪行卻少有提及。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據日本《威海衛佔領軍紀事本末》等有關記載中,日本方面竟肆意歪曲這段歷史,硬是把日軍犯下的罪行美化成造福威海百姓的所謂文明治理。照片上物品為1988年出水的濟遠艦右舷觀察口。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當年日本對侵華戰爭早就做好了處心積慮的準備,並做了精心的策劃,先佔領朝鮮,再把朝鮮作為進攻大清朝的基地和跳板。圖為北洋提督丁汝昌的雕塑,甲午戰爭的威海衛之戰中,丁汝昌坐鎮指揮的劉公島成為孤島,眼見迴天無力,拒絕勸降,服食鴉片自盡以謝國人。劉公島基地自此陷落,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博物館從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到威海衛之戰,通過文物、雕像、歷史照片、多媒體屏幕等,全面詳細地介紹了甲午戰爭中日本侵略者攻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大清失去海洋控制權後,日本進佔金州、並在榮成龍鬚島登陸,清軍遼河東岸全線潰退。照片上為當時清政府關於探索富國強兵之路的一些記載。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照片為當年旅順魚雷分廠的部分官兵合影。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當年的日本以天皇為首舉國捐款,擴充海軍,戰前日本的海軍總噸位已7萬餘噸。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當時中國北洋水師被譽為亞洲第一,清政府便以為可以高枕無憂了,於是便對北洋海軍壓縮開支,1891年戶部奏請因部庫空虛,海疆無事,奏明將南北洋購槍炮船員以機器暫停三年,是月起,停購外洋船械三年,而當時的日本海軍卻不斷增加更先進的武器。李鴻章嘆曰:“北洋海軍自開辦以後,迄今為止未添一船. . . ,竅慮後難為繼”。此時的中日雙方,一方是極力擴充海軍,一方是停購外船三年,雙方實力高下立見。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於是就出現了後來的中日海軍實力易位的的現實,中方海軍總噸位4萬多噸,日方7萬多噸反超中國。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由於中日雙方的實力易位,於是這個可怕的戰爭魔盒終於被日本打開了。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這門炮是當時中國陸軍裝備的克虜伯75mm後膛行營炮,由德國生產,炮長1500mm,有效射程5000米,射速每分鐘一發。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1894年11月6日,日軍攻破金州城後,城內西街曲氏一家婦幼十口為免遭日軍凌辱,毅然投井自盡,此處為當年的場景還原。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當年海戰時的場景還原,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軍主力決戰於黃海海域,雙方各12艦參戰,激戰5個多小時,北洋海軍4艦戰沉,750多名官兵犧牲,日方4艦被重創,300多人傷亡。炮火連天空前慘烈。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遇難同胞20000,這個紅色的數字異常醒目,讓人心情沉重。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當時北洋海軍戰艦內部的場景還原。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甲午戰爭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朝廷議和派主張賠款求和。圖為李鴻章在1895年4月17日,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場景。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這份不平等條約,給近代中國帶來了嚴重的危害,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其次,鉅額賠款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發展,擴軍備戰,迅速成為世界級的強國,為之後再次侵略中國埋下了伏筆。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歷屇領導人的題詞。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歷史在這裡沉思,雖然昔日落後的中國飽受屈辱,對比今日中國的富強與繁華,也許那註定是成長中必經的磨難。陳列館內最後的幾個大字:歷史在這裡沉思,彷彿警告著每一個華夏子孫要不忘國恥,振興中華!

劉公島,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歷史在這裡沉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