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事 |古代潮汕人都去哪裡坐船?碼頭和港口還真不少

潮汕地區的韓江、榕江流域通航條件十分優越,

因此歷史上也哺育了不少的碼頭和港口,

帶動了沿岸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這裡我們列舉了潮州意溪、龍湖、澄海樟林、

揭陽北門和汕頭等5個碼頭和港口,

回望前人從此下水、出洋打拼的歲月。

你不知道的事 |古代潮汕人都去哪裡坐船?碼頭和港口還真不少

(潮汕歷史上各碼頭港口分佈情況 小編注)

1 鐵路上的意溪碼頭

古代的意溪碼頭處於韓江東岸,

與潮州府城隔江相望。

意溪歷史悠久,唐代以前是澤、渚荒涼地帶,

鱷魚肆虐故有"惡溪"、"鱷溪"、"鱷渚"諸稱。

據《讀史方輿紀要》載:

"惡溪一名鱷溪,亦稱意溪,即韓江之別稱。

相傳韓愈刺潮,鱷魚為害,稱鱷溪,韓愈驅鱷,

鱷魚南徙大誨,稱意溪,村以溪為名。"

意溪的地理條件相對比較優越,

又由於東北與饒平、文祠和歸湖交界,

東南與磷溪一帶毗鄰,

自古以來水運發達,是廣東、福建、江西24縣

杉、竹、木集散地,

逐漸成為潮州韓江流域比較重要的碼頭之一。

據載,修建於清末的“潮汕鐵路”,

除了在潮州府城設立始發站之外,

還有鐵路支線直達東岸的意溪碼頭,

其交通地位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你不知道的事 |古代潮汕人都去哪裡坐船?碼頭和港口還真不少

(潮汕鐵路線路圖 圖上可見鐵路北端延伸至意溪 小編注)

2得天獨厚龍湖寨

龍湖古寨的興起與韓江水運的發展息息相關。

歷史上的龍湖寨水陸交通便利,

是它後來成為繁榮的商埠

的一個重要的條件。

你不知道的事 |古代潮汕人都去哪裡坐船?碼頭和港口還真不少

(龍湖古寨)

創鄉之初,龍湖寨東有韓江西溪,

西臨尚未湮沒的古彩塘溪,陸路又是通往府城的要道。

周圍十里沃土。龍湖恰處於韓江的出海口,

古時陸路交通不便,大宗貨物運輸多通過水運,

由於龍湖具備水陸交通的特殊位置,

自然而然地成為歷史上潮州的物資集散地之一,

16世紀以後,海運業逐步有所發展,潮州後來興起的小港口如東港、西港、溪東、南隴、東里及沙汕頭,共同組成了當時聯運的港口群,

其中的西港即是龍湖東南方的西溪出口處,

故龍湖歷史上一直是潮州商業貿易十分活躍的墟市。

3“過番”出處是樟林

說到樟林古港,則不得不提起

“紅頭船”的風雨歷史。

樟林古港位於古代的

澄海縣東北部,北與饒平、潮安接壤;

與閩西南、贛東南為咫尺之鄰;

東北逕通南海,暢達五洲重洋;

其港埠面積約兩平方公里,

古時因“遍地樟木,樅灌成林”而得名。

在清末以前,這裡海闊江寬,

宋代就已是潮州東部的鹽業中心。

明萬曆年間近海漁業大有發展,

這裡迅速成為“漁鮮盈市”的埠頭。

樟林開始名播潮州。

清朝開放海禁,沿海各省商賈漁船,來往更加頻繁。

因廣東商船大桅杆上部及

船頭均油紅漆,故有“紅頭船”之稱。

你不知道的事 |古代潮汕人都去哪裡坐船?碼頭和港口還真不少

當時,紅頭船隊從這裡出發,浩浩蕩蕩,

揚帆遠征,成為樟林港的一大特色。

時至今日,人們提到紅頭船,

仍可以聯想到當年樟林港碼頭上,

千千萬萬華僑先輩漂洋過海,

遠赴南洋及世界各地謀生的情景。

你不知道的事 |古代潮汕人都去哪裡坐船?碼頭和港口還真不少

(樟林古港遺蹟)

意溪、龍湖和樟林古港屬韓江沿岸港口,

而榕江沿岸的碼頭和沿海港口同樣在潮汕航運史上

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甚至在中國近代史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這裡不得不提到的是揭陽的北門碼頭

和清末中英簽訂《北京條約》開埠後的汕頭港

4 粵贛通衢“火船頭”

揭陽北門碼頭,又稱“火船頭”。

北門碼頭是揭陽古時一處重要的客運、貨運碼頭。

榕江航運線西達棉湖、普寧,北抵豐順、江西,

南下可通過汕頭港出海,而北門碼頭恰好處於

榕江南北航線的關隘處,

古時的杉船和近代的火船(輪船的舊稱)

由這裡出發與豐順、炮臺、汕頭等地往來,

是舊時潮汕西北部人們外出謀生,

以及旅外鄉賢、華僑回鄉探親的必經之路。

另一方面,水運交通的重要地位,

使得北門碼頭歷來就是

潮梅乃至閩粵贛間各種礦產和土特產資源的集散地,

從北方江西、梅州一帶運來的山貨

以及揭西棉湖、普寧一帶運來

的特產通常都在這裡裝卸,

再通過船隻發往各個目的地。

你不知道的事 |古代潮汕人都去哪裡坐船?碼頭和港口還真不少

(北門碼頭遺蹟和現存的揭陽至汕頭船票)

而據饒宗頤《潮州志·交通志·水運》記載,

歷史上營運於揭陽北門碼頭與汕頭西堤碼頭

之間的輪船航線也是近代潮汕內河航運最早開闢的輪船航線。

從清末民初開始,這裡開始行駛新式火船(輪船),

火船碼頭每天有4班載人的火船出發,

4個小時到達終點站汕頭西堤,

而汕頭也有相應4班火船開往這裡,

據小編家中老人回憶,當時每艘火船能載客百來人,

可見北門碼頭的吞吐量在當時算是相當大的。

5 百載商埠汕頭港

相比較以上四個碼頭和港口,

汕頭港的歷史是最短的,

然而卻也是崛起最快、並且對潮汕地區

經濟、文化和政治

都產生了深刻影響的一個國際性海港。

汕頭港是中國近代史上

最早對外開放的港口之一,於1860年開埠。

港口所在的汕頭是我國沿海最早設關的口岸之一。

據《汕頭海關志》記載,

早在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粵海關成立後,

即在庵埠設立“庵埠正稅口”,

後又相繼稱庵埠總口、潮州總口。

1853年(清咸豐三年),

粵海關在汕頭媽嶼島設立海關,稱潮州新關,

轄原庵埠總口及其所轄各口。

1860年(清咸豐十年)1月,

被洋稅務司控制的“潮海關”成立,亦稱洋關,

是近代中國繼“江海關”、“粵海關”之後

設立的第3個實行外籍稅務司制度的海關。

你不知道的事 |古代潮汕人都去哪裡坐船?碼頭和港口還真不少

(原日本駐汕領事館 今位於金平區大華路)

汕頭港北部(今汕頭市區)古為濱海沖積地。

宋時砂尾(今金砂鄉)已形成村落,屬潮州揭陽縣。

南片濠江古為潮陽縣的招收都,

元代光華埠一帶已有較大漁村,稱廈嶺。

明初設蓬州守禦千戶所,

嘉靖年間潮州府置澄海縣時隨屬澄海。

因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設柵捕魚,稱沙汕。

清康熙年間潮州府建沙汕頭炮臺。

雍正年間簡稱汕頭。

清末,西方列強與清政府簽訂了《中美天津條約》,

其中增開潮州(後改汕頭)、臺南為通商口岸 。

隨著溝通國內外的水運航線越來越密集,

汕頭港的商業地位也不斷提高,

恩格斯就曾在《俄國在遠東的成功》中指出:

汕頭是“遠東地區唯一有一點商業意義的口岸。”

因為地理位置的優越性,

汕頭港自開埠起就具有較強的國際性,

這種優勢是潮汕地區其他碼頭和港口無法比擬的。

因此,在近代史上,

包括英國、日本在內的許多列強國家為了

便於對粵東的海運貿易進行控制,

都在汕頭港附近設立了駐汕領事館。

汕頭港至今已與世界57個國家和地區的

268個港口有貨物往來,

其航運地位可見一斑。

你不知道的事 |古代潮汕人都去哪裡坐船?碼頭和港口還真不少

(百年汕頭港)

從以上五個港口出發,

潮汕先民不止可以通過水路到達省城、京城,

甚至可以通過國際航線到達世界各地,

今天遍佈全球的潮汕華僑便足以證明這一點。

而事實上,潮汕地區並不僅僅

只有這五個碼頭和港口,

其他港口,諸如惠來神泉港、潮陽海門港等大港

也都在歷史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來源:自圓其說HD

免責聲明:本內容來源於網絡,僅做分享交流之用,無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於後臺聯系責編,我們將及時處理。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