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歷史的女人——第733期)法國的巴黎聖母院著火了,引起全世界的震動,如果你是個基督徒,你肯定感到痛心,這沒的說;但如果你是位非基督徒,或者是無神論者,你會怎麼想?我們中國人都是怎麼想的?這兩天,從微博、微信等各大網絡平臺上傳出的最“經典”的一句就是:“天道有輪迴,蒼天繞過誰?”說這話的人自然把巴黎聖母院的大火跟159年前圓明園那場大火聯繫到了一起,說那時候法國人燒了我們的圓明園,而今天他們的聖母院也被燒了,活該!這就是報應啊!

兩天來,圍繞這這兩場大火,網絡上又燒起了大火。有對法國同情的,有冷漠的、無所謂的,也有冷嘲熱諷甚至幸災樂禍的。那麼我們做為一個普通的中國人究竟該如何看待聖母院這場火災?筆者以為,先不要下結論,咱們先來看看圓明園當年被英法聯軍燒燬時,一個法國人,著名作家雨果是怎麼做的。

從巴黎聖母院被燒,回看圓明園被燒!

一、歷史不會忘記,圓明園的沖天火光

巴黎聖母院前後建造了180多年,它施工時間之長,工程難度之大,以及它巧奪天工的精雕細刻,這在世界上都是無與倫比的。

不過,撇開宗教或神學意義,單就歷史文化或者僅是建築技藝上來說,圓明園也許比巴黎聖母院更加輝煌,因為聖母院只是一座建築,說白了只是一棟房子,而圓明園是什麼呢?它是一座園,確切的說是一系列園,而且是被稱為“萬園之園”的園。

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區,它始建於康熙46年(1709年),由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三園組成。當時是康熙帝賜給四子胤禛(雍正帝)的園林,後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經營,花費了大批人力物力,役使了無數能工巧匠,傾注了千百萬人的血汗,才最終打造成功的。它規模之宏大,景色之壯美,在當時的世界上也是無與倫比的。

圓明園建築風格中西合璧,無疑是中國古代園林藝術的巔峰之作,而且它珍藏文物之多,也是舉世罕有。

然而,偉大的圓明園卻像當年的項羽焚燒阿房宮一樣,被付之一炬了。它為什麼會被燒燬?出於對歷史的尊重,這是我們必須要明白的。我們知道,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始,西方列強的戰艦便轟開了清朝閉關鎖國的大門。先是清朝政府跟英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從中國得到了許多權利和好處。但後來英國不滿足,提出修改條約,遭到清政府拒絕。於是英國聯合法國、美國等列強侵入中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英法聯軍一路打過來,清朝只有捱打的份,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落後必然捱打。他們攻陷廣州,又打到天津,劍指北京。清政府慌了,拿出看家本事,求和,地點在通州。但在雙方談判時,中英代表為一些枝節問題產生了劇烈的爭議。清政府雖無能,但還是有一些血性的人的,對英國的一些無理要求不予答應,這應該給予充分肯定。愛國主義在這裡表現的還算完美,但接下來的事情就出現問題了。

談判不成,清政府的代表就將英國一行39人扣押下來,並當做人質送往北京。這也似乎沒有多大錯誤,你們外國人來我們的地盤上胡來,得給點顏色看看,以壯我大清國威。這在歷史上不算罕見。可扣押就扣押,但你不該虐待人質。但清政府可能是失誤,所派人不守規矩,就像虐待俘虜一樣,對人家動刑。這就給了英國藉口。於是,1860年8月,英國夥同法國以解救人質為藉口,堂而皇之進入北京。

清政府當然要歸還人質了,可這時候大問題出來了。人家被扣押了39人,可歸還時就剩下18人了,少了一大半,哪去了?殺了。被殺的還包括7名泰晤士報記者。不但殺了,還有幾個被肢解碎屍。這就過分了,虐待人質就不對,還殺人,還肢解,這擱哪都說不過去。自古至今,扣押人質都存在,但人質是不能殺的,因為人質本身就是一種被動的信用體現。就像銀行貸款時,要讓借款人抵押房子一樣,銀行是不能把人家的房子隨便賣掉或者拆掉的,若拆了,就首先就失去信用了,借款者還會還錢嗎?

這不是為侵略者辯護,一碼歸一碼,殺人者和燒園子是兩碼事,但問題是給了人家藉口。他們本就是來搞事情的,這下有藉口了。一看人質被殺,於是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便出手了。為了迫使清政府儘快接受議和條件,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英軍統帥格蘭特,以清政府曾將英法被俘人員囚禁在圓明園為藉口,命令米啟爾中將於1860年10月18日率領侵略軍3500餘人直奔圓明園。

從巴黎聖母院被燒,回看圓明園被燒!

英法聯軍進園後,圓明園總管大臣文豐便投福海(就是一個湖)自盡,是不敢抵抗,還是無力抵抗以身殉國,史書記載不明,不提。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便下令燒燬圓明園。3500名英法聯軍衝入圓明園,瘋狂縱火,大火三日不滅,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還有近300名太監、宮女、工匠葬身火海。這是世界歷史上罕見的暴行。

英法聯軍還劫掠了圓明園大量文物,大約有150萬件,上至中國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都被盜走。中國的損失不可挽回,這段歷史國人絕不能忘記!

二、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之後,法國作家雨果的做法。

做為具有偉大的人道主義情懷的作家,雨果對於巴黎聖母院的熱愛和崇敬是毋庸置疑的,他甚至為之創作了不朽的作品《巴黎聖母院》。書中他對聖母院做了充滿激情的濃墨重彩的描述,說它是一部“規模宏大的石頭製造的交響詩”。此言不差,筆者很早以前就看過《巴黎聖母院》電影,儘管是黑白片,但也充分感到那座教堂的偉大和輝煌。

也許對於不少人來說,他們對於巴黎聖母院這座教堂的認識都來自這部電影或者雨果的原著作品。雨果熱愛他們祖國的巴黎聖母院,但他對遠在中國的圓明園是什麼態度呢?圓明園被他的同胞焚燬之後,他是怎麼做的呢?

在英法侵略者縱火焚燬圓明園之後的第二年,即1861年11月,一位法國軍官,巴特勒上尉(他可能是雨果的粉絲),就給雨果寫了封信,炫耀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壯舉,或者是想借助雨果的顯赫聲望,讓他為英法遠征軍在中國取得的勝利捧場。但雨果接到這封信後,如何反應的呢?他毫不猶豫,立馬回了一封信,怒斥英法聯軍這一醜行。

在信中,雨果首先肯定了圓明園是世界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蹟。他說:“藝術有兩種淵源:一為理念──從中產生歐洲藝術;一為幻想──從中產生東方藝術。圓明園屬於幻想藝術。一個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薈集於圓明園”。他對圓明園是讚賞有加,說它是一種無法描繪的建築物,一種如同月宮似的仙境,說圓明園是“集人類想象力之大成的寶島”!

他還把圓明園同希臘的巴特農神廟、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競技場、巴黎的聖母院相提並論,並且還以人道主義精神的眼光指出,圓明園是為人民而建。而不像有的人認為的那樣,圓明園只是個皇家園林,跟老百姓無關。他說隨著時光的流逝,當所謂的皇家成為歷史之後,圓明園總歸是人民的。他把圓明園視為人類的財產。可見其遠見卓識。

最後他筆鋒一轉:“但是,這一奇蹟現已蕩然無存。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大肆掠劫,另一個強盜縱火焚燒……在歷史面前,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國,另一個叫英國。對他們我要提出抗議!”最後他針對法國人搶劫了中國的財寶,極為憤怒,他提出,“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國能擺脫重負,清洗罪惡,把這些財富歸還被劫掠的中國。”

從巴黎聖母院被燒,回看圓明園被燒!

這就是雨果,一個法國人在100多年前對圓明園被焚燒後的態度。圓明園被燒,雨果這樣說,巴黎聖母院被燒,我們該怎麼說?

做為一個大國,做為一箇中國的國民,是不是應該有大國的胸懷?是不是應該有雨果的良知?文化是屬於人類的,而良心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裡。而今,當巴黎聖母院的大火燃燒的時候,我們該怎麼做?究竟應該怎麼看待這次火災,還用多說嗎?如今是互聯網的時代,全球已經成為一體,每個地方的不幸都跟自己有關,關起門來自我逍遙已經行不通了。(文/一米暖陽)

參考資料:《究竟是誰毀了圓明園?》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