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城中去看海

如果有人邀請您到北京城裡去看海,您會不會以為他“瘋了”?北京哪兒有海呀?北京是內陸,三面環山、一面朝向平原,怎麼能有海呢?那就下雨的時候去看?一下大雨北京不就開啟看海模式嗎?這是玩笑,道路積水有什麼可看的?又不是風景!說到這看風景呢,北京還真有“海景”可看,而且還是六片海。這“六海”分別是中海、南海、北海、前海、後海和西海,其中中海、南海、北海合稱“前三海”,前海、後海和西海合稱“後三海”,也就是北京城裡最著名的風景區:什剎海。

"
北京城中去看海

如果有人邀請您到北京城裡去看海,您會不會以為他“瘋了”?北京哪兒有海呀?北京是內陸,三面環山、一面朝向平原,怎麼能有海呢?那就下雨的時候去看?一下大雨北京不就開啟看海模式嗎?這是玩笑,道路積水有什麼可看的?又不是風景!說到這看風景呢,北京還真有“海景”可看,而且還是六片海。這“六海”分別是中海、南海、北海、前海、後海和西海,其中中海、南海、北海合稱“前三海”,前海、後海和西海合稱“後三海”,也就是北京城裡最著名的風景區:什剎海。

北京城中去看海


不過這個海不是真的大海,而是湖。其實六海的總面積加在一起不過1.5平方公里左右,這樣的規模與真正的大海的可差遠了,那為什麼要叫海呢?這是打元朝留下來的傳統。北京在元朝時就是帝都,而元朝的執政者是蒙古族,遊牧民族把寬闊的水面統稱為海子,您看除了六海,您看北京郊區還有南海子、海子角、西海子等地名兒,大致都是那時候留下的。但是說起六海的起源,可比元朝早多了,要追溯到遠古時期的永定河。北京是古時候永定河的衝擊平原,這事兒大家都知道。而六海地區原是永定河故道的窪地,在此後的地質變遷、河水改道的過程中瀦積成湖泊。後漢三國時期,曹魏嘉平二年,曹芳(曹操的曾孫)派徵北將軍劉靖駐守薊城,也就是現在的北京一帶。那個時候的北京就是軍事要塞,劉靖在此駐守時,不但屯據險要,而且開拓邊守、興修水利,引高梁河水灌溉農田,如今的什剎海,系當時高梁河下游。也就是說什剎海水系在那時已經初具規模。


"
北京城中去看海

如果有人邀請您到北京城裡去看海,您會不會以為他“瘋了”?北京哪兒有海呀?北京是內陸,三面環山、一面朝向平原,怎麼能有海呢?那就下雨的時候去看?一下大雨北京不就開啟看海模式嗎?這是玩笑,道路積水有什麼可看的?又不是風景!說到這看風景呢,北京還真有“海景”可看,而且還是六片海。這“六海”分別是中海、南海、北海、前海、後海和西海,其中中海、南海、北海合稱“前三海”,前海、後海和西海合稱“後三海”,也就是北京城裡最著名的風景區:什剎海。

北京城中去看海


不過這個海不是真的大海,而是湖。其實六海的總面積加在一起不過1.5平方公里左右,這樣的規模與真正的大海的可差遠了,那為什麼要叫海呢?這是打元朝留下來的傳統。北京在元朝時就是帝都,而元朝的執政者是蒙古族,遊牧民族把寬闊的水面統稱為海子,您看除了六海,您看北京郊區還有南海子、海子角、西海子等地名兒,大致都是那時候留下的。但是說起六海的起源,可比元朝早多了,要追溯到遠古時期的永定河。北京是古時候永定河的衝擊平原,這事兒大家都知道。而六海地區原是永定河故道的窪地,在此後的地質變遷、河水改道的過程中瀦積成湖泊。後漢三國時期,曹魏嘉平二年,曹芳(曹操的曾孫)派徵北將軍劉靖駐守薊城,也就是現在的北京一帶。那個時候的北京就是軍事要塞,劉靖在此駐守時,不但屯據險要,而且開拓邊守、興修水利,引高梁河水灌溉農田,如今的什剎海,系當時高梁河下游。也就是說什剎海水系在那時已經初具規模。


北京城中去看海


到了元朝建立、忽必烈遷都北京的時候,水利專家郭守敬主持治理河道,自昌平白浮泉,一路打通水脈引致西山,水從玉泉山湧出後向東流入甕山泊(昆明湖的前身),然後再向東的那一支流改道向南,注入高粱河,為下游的什剎海提供了水源。那時的西海與後海是連著一起的,統稱積水潭,直到明朝中葉,什剎海水面稻田增加而湖面銳減,於是在德勝橋東南,開挖一條直通下游水面的渠道岔河,與後海隔開,至此才形成後三海格局。積水潭水由岔河直流到前海,南經西壓閘入皇城,與前三海相通。前三海即中海、南海和北海,中海與南海又合稱中南海,由於地處皇城,自古就是皇家禁苑,一般人是看不到的,如今北海已經闢為公園,向遊人開放。而中南海,一般人還是看不到。

"
北京城中去看海

如果有人邀請您到北京城裡去看海,您會不會以為他“瘋了”?北京哪兒有海呀?北京是內陸,三面環山、一面朝向平原,怎麼能有海呢?那就下雨的時候去看?一下大雨北京不就開啟看海模式嗎?這是玩笑,道路積水有什麼可看的?又不是風景!說到這看風景呢,北京還真有“海景”可看,而且還是六片海。這“六海”分別是中海、南海、北海、前海、後海和西海,其中中海、南海、北海合稱“前三海”,前海、後海和西海合稱“後三海”,也就是北京城裡最著名的風景區:什剎海。

北京城中去看海


不過這個海不是真的大海,而是湖。其實六海的總面積加在一起不過1.5平方公里左右,這樣的規模與真正的大海的可差遠了,那為什麼要叫海呢?這是打元朝留下來的傳統。北京在元朝時就是帝都,而元朝的執政者是蒙古族,遊牧民族把寬闊的水面統稱為海子,您看除了六海,您看北京郊區還有南海子、海子角、西海子等地名兒,大致都是那時候留下的。但是說起六海的起源,可比元朝早多了,要追溯到遠古時期的永定河。北京是古時候永定河的衝擊平原,這事兒大家都知道。而六海地區原是永定河故道的窪地,在此後的地質變遷、河水改道的過程中瀦積成湖泊。後漢三國時期,曹魏嘉平二年,曹芳(曹操的曾孫)派徵北將軍劉靖駐守薊城,也就是現在的北京一帶。那個時候的北京就是軍事要塞,劉靖在此駐守時,不但屯據險要,而且開拓邊守、興修水利,引高梁河水灌溉農田,如今的什剎海,系當時高梁河下游。也就是說什剎海水系在那時已經初具規模。


北京城中去看海


到了元朝建立、忽必烈遷都北京的時候,水利專家郭守敬主持治理河道,自昌平白浮泉,一路打通水脈引致西山,水從玉泉山湧出後向東流入甕山泊(昆明湖的前身),然後再向東的那一支流改道向南,注入高粱河,為下游的什剎海提供了水源。那時的西海與後海是連著一起的,統稱積水潭,直到明朝中葉,什剎海水面稻田增加而湖面銳減,於是在德勝橋東南,開挖一條直通下游水面的渠道岔河,與後海隔開,至此才形成後三海格局。積水潭水由岔河直流到前海,南經西壓閘入皇城,與前三海相通。前三海即中海、南海和北海,中海與南海又合稱中南海,由於地處皇城,自古就是皇家禁苑,一般人是看不到的,如今北海已經闢為公園,向遊人開放。而中南海,一般人還是看不到。

北京城中去看海


元朝以前,今日中南海的北半部是金代的太液池和大寧宮,元朝修築大都時,將太液池包入皇城之中,在其周圍佈置了三組宮殿,即大內、隆福宮和興聖宮,元朝的太液池範圍相當於今日的北海和中海。而南海是明成祖定都北京後開挖的,永樂遷都修建新皇宮時,明朝宮城在元朝宮殿的位置基礎上向南移動,因此皇城城牆也隨之南移,為豐富皇城園林景觀,於是開挖了南海,形成前三海格局。六海的稱謂,在歷史上多有變化,金代稱白蓮潭;元代,北部稱海子或積水潭,南部稱太液池;明、清時期,北部稱什剎海,南部仍稱太液池;到了民國,北部稱什剎前海、什剎後海、什剎西海,簡稱前海、後海、西海(也叫積水潭,這個稱呼一直都在),南部稱中海、南海和北海,等於說六片海的稱謂是這個時期確定的,並一直延續至今。


"
北京城中去看海

如果有人邀請您到北京城裡去看海,您會不會以為他“瘋了”?北京哪兒有海呀?北京是內陸,三面環山、一面朝向平原,怎麼能有海呢?那就下雨的時候去看?一下大雨北京不就開啟看海模式嗎?這是玩笑,道路積水有什麼可看的?又不是風景!說到這看風景呢,北京還真有“海景”可看,而且還是六片海。這“六海”分別是中海、南海、北海、前海、後海和西海,其中中海、南海、北海合稱“前三海”,前海、後海和西海合稱“後三海”,也就是北京城裡最著名的風景區:什剎海。

北京城中去看海


不過這個海不是真的大海,而是湖。其實六海的總面積加在一起不過1.5平方公里左右,這樣的規模與真正的大海的可差遠了,那為什麼要叫海呢?這是打元朝留下來的傳統。北京在元朝時就是帝都,而元朝的執政者是蒙古族,遊牧民族把寬闊的水面統稱為海子,您看除了六海,您看北京郊區還有南海子、海子角、西海子等地名兒,大致都是那時候留下的。但是說起六海的起源,可比元朝早多了,要追溯到遠古時期的永定河。北京是古時候永定河的衝擊平原,這事兒大家都知道。而六海地區原是永定河故道的窪地,在此後的地質變遷、河水改道的過程中瀦積成湖泊。後漢三國時期,曹魏嘉平二年,曹芳(曹操的曾孫)派徵北將軍劉靖駐守薊城,也就是現在的北京一帶。那個時候的北京就是軍事要塞,劉靖在此駐守時,不但屯據險要,而且開拓邊守、興修水利,引高梁河水灌溉農田,如今的什剎海,系當時高梁河下游。也就是說什剎海水系在那時已經初具規模。


北京城中去看海


到了元朝建立、忽必烈遷都北京的時候,水利專家郭守敬主持治理河道,自昌平白浮泉,一路打通水脈引致西山,水從玉泉山湧出後向東流入甕山泊(昆明湖的前身),然後再向東的那一支流改道向南,注入高粱河,為下游的什剎海提供了水源。那時的西海與後海是連著一起的,統稱積水潭,直到明朝中葉,什剎海水面稻田增加而湖面銳減,於是在德勝橋東南,開挖一條直通下游水面的渠道岔河,與後海隔開,至此才形成後三海格局。積水潭水由岔河直流到前海,南經西壓閘入皇城,與前三海相通。前三海即中海、南海和北海,中海與南海又合稱中南海,由於地處皇城,自古就是皇家禁苑,一般人是看不到的,如今北海已經闢為公園,向遊人開放。而中南海,一般人還是看不到。

北京城中去看海


元朝以前,今日中南海的北半部是金代的太液池和大寧宮,元朝修築大都時,將太液池包入皇城之中,在其周圍佈置了三組宮殿,即大內、隆福宮和興聖宮,元朝的太液池範圍相當於今日的北海和中海。而南海是明成祖定都北京後開挖的,永樂遷都修建新皇宮時,明朝宮城在元朝宮殿的位置基礎上向南移動,因此皇城城牆也隨之南移,為豐富皇城園林景觀,於是開挖了南海,形成前三海格局。六海的稱謂,在歷史上多有變化,金代稱白蓮潭;元代,北部稱海子或積水潭,南部稱太液池;明、清時期,北部稱什剎海,南部仍稱太液池;到了民國,北部稱什剎前海、什剎後海、什剎西海,簡稱前海、後海、西海(也叫積水潭,這個稱呼一直都在),南部稱中海、南海和北海,等於說六片海的稱謂是這個時期確定的,並一直延續至今。


北京城中去看海


六海自古便是北京的遊覽勝地,前三海供皇家遊玩,什剎海則面向大眾,是北京最早的不收門票的“公園”。不僅如此,在元朝建設大都城的時候,中軸線就是依什剎海的東岸而確定的,明清時期的皇城,雖然都城核心位置有所變化,但也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修建的。因此,六海不但是遊覽之地,還是元、明、清三代城市規劃和水系的核心。說的六海的景色,那真得說是名勝古蹟眾多、景觀數不勝數、無數名人雅士蜂擁而至。古有燕京十六景(燕京八景與燕京小八景),六海地區就佔了五個: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銀錠觀山、白塔晴雲、西涯晚晴。


"
北京城中去看海

如果有人邀請您到北京城裡去看海,您會不會以為他“瘋了”?北京哪兒有海呀?北京是內陸,三面環山、一面朝向平原,怎麼能有海呢?那就下雨的時候去看?一下大雨北京不就開啟看海模式嗎?這是玩笑,道路積水有什麼可看的?又不是風景!說到這看風景呢,北京還真有“海景”可看,而且還是六片海。這“六海”分別是中海、南海、北海、前海、後海和西海,其中中海、南海、北海合稱“前三海”,前海、後海和西海合稱“後三海”,也就是北京城裡最著名的風景區:什剎海。

北京城中去看海


不過這個海不是真的大海,而是湖。其實六海的總面積加在一起不過1.5平方公里左右,這樣的規模與真正的大海的可差遠了,那為什麼要叫海呢?這是打元朝留下來的傳統。北京在元朝時就是帝都,而元朝的執政者是蒙古族,遊牧民族把寬闊的水面統稱為海子,您看除了六海,您看北京郊區還有南海子、海子角、西海子等地名兒,大致都是那時候留下的。但是說起六海的起源,可比元朝早多了,要追溯到遠古時期的永定河。北京是古時候永定河的衝擊平原,這事兒大家都知道。而六海地區原是永定河故道的窪地,在此後的地質變遷、河水改道的過程中瀦積成湖泊。後漢三國時期,曹魏嘉平二年,曹芳(曹操的曾孫)派徵北將軍劉靖駐守薊城,也就是現在的北京一帶。那個時候的北京就是軍事要塞,劉靖在此駐守時,不但屯據險要,而且開拓邊守、興修水利,引高梁河水灌溉農田,如今的什剎海,系當時高梁河下游。也就是說什剎海水系在那時已經初具規模。


北京城中去看海


到了元朝建立、忽必烈遷都北京的時候,水利專家郭守敬主持治理河道,自昌平白浮泉,一路打通水脈引致西山,水從玉泉山湧出後向東流入甕山泊(昆明湖的前身),然後再向東的那一支流改道向南,注入高粱河,為下游的什剎海提供了水源。那時的西海與後海是連著一起的,統稱積水潭,直到明朝中葉,什剎海水面稻田增加而湖面銳減,於是在德勝橋東南,開挖一條直通下游水面的渠道岔河,與後海隔開,至此才形成後三海格局。積水潭水由岔河直流到前海,南經西壓閘入皇城,與前三海相通。前三海即中海、南海和北海,中海與南海又合稱中南海,由於地處皇城,自古就是皇家禁苑,一般人是看不到的,如今北海已經闢為公園,向遊人開放。而中南海,一般人還是看不到。

北京城中去看海


元朝以前,今日中南海的北半部是金代的太液池和大寧宮,元朝修築大都時,將太液池包入皇城之中,在其周圍佈置了三組宮殿,即大內、隆福宮和興聖宮,元朝的太液池範圍相當於今日的北海和中海。而南海是明成祖定都北京後開挖的,永樂遷都修建新皇宮時,明朝宮城在元朝宮殿的位置基礎上向南移動,因此皇城城牆也隨之南移,為豐富皇城園林景觀,於是開挖了南海,形成前三海格局。六海的稱謂,在歷史上多有變化,金代稱白蓮潭;元代,北部稱海子或積水潭,南部稱太液池;明、清時期,北部稱什剎海,南部仍稱太液池;到了民國,北部稱什剎前海、什剎後海、什剎西海,簡稱前海、後海、西海(也叫積水潭,這個稱呼一直都在),南部稱中海、南海和北海,等於說六片海的稱謂是這個時期確定的,並一直延續至今。


北京城中去看海


六海自古便是北京的遊覽勝地,前三海供皇家遊玩,什剎海則面向大眾,是北京最早的不收門票的“公園”。不僅如此,在元朝建設大都城的時候,中軸線就是依什剎海的東岸而確定的,明清時期的皇城,雖然都城核心位置有所變化,但也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修建的。因此,六海不但是遊覽之地,還是元、明、清三代城市規劃和水系的核心。說的六海的景色,那真得說是名勝古蹟眾多、景觀數不勝數、無數名人雅士蜂擁而至。古有燕京十六景(燕京八景與燕京小八景),六海地區就佔了五個: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銀錠觀山、白塔晴雲、西涯晚晴。


北京城中去看海


特別是什剎海,這裡風景秀麗、歷史底蘊深厚,元朝時的漕運碼頭就是積水潭,所以商業發達、繁華異常,被稱為“北京古海港”。歷史上很多名人都喜歡到什剎海周邊購宅居住,像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明代內閣首輔、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清代大詞人納蘭性德等。特別是李東陽最喜歡什剎海,那時候什剎海別稱西涯,李東陽給自己取號:西涯居士。後來清朝乾隆年間的國子監祭酒法式善,曾移居李東陽寓所,他很仰慕李東陽,給自己取號:小西涯居士。而納蘭性德居住過的大學士明珠府,後來作為醇親王府,如今部分宅院是宋慶齡同志故居。還有恭王府(曾是和珅府邸),慶王府、濤貝勒府、郭沫若故居、梅蘭芳故居等都在這附近。由此您就能看出,號稱北方水鄉的什剎海景色是多麼宜人,不然也不會吸引這麼多名人。


"
北京城中去看海

如果有人邀請您到北京城裡去看海,您會不會以為他“瘋了”?北京哪兒有海呀?北京是內陸,三面環山、一面朝向平原,怎麼能有海呢?那就下雨的時候去看?一下大雨北京不就開啟看海模式嗎?這是玩笑,道路積水有什麼可看的?又不是風景!說到這看風景呢,北京還真有“海景”可看,而且還是六片海。這“六海”分別是中海、南海、北海、前海、後海和西海,其中中海、南海、北海合稱“前三海”,前海、後海和西海合稱“後三海”,也就是北京城裡最著名的風景區:什剎海。

北京城中去看海


不過這個海不是真的大海,而是湖。其實六海的總面積加在一起不過1.5平方公里左右,這樣的規模與真正的大海的可差遠了,那為什麼要叫海呢?這是打元朝留下來的傳統。北京在元朝時就是帝都,而元朝的執政者是蒙古族,遊牧民族把寬闊的水面統稱為海子,您看除了六海,您看北京郊區還有南海子、海子角、西海子等地名兒,大致都是那時候留下的。但是說起六海的起源,可比元朝早多了,要追溯到遠古時期的永定河。北京是古時候永定河的衝擊平原,這事兒大家都知道。而六海地區原是永定河故道的窪地,在此後的地質變遷、河水改道的過程中瀦積成湖泊。後漢三國時期,曹魏嘉平二年,曹芳(曹操的曾孫)派徵北將軍劉靖駐守薊城,也就是現在的北京一帶。那個時候的北京就是軍事要塞,劉靖在此駐守時,不但屯據險要,而且開拓邊守、興修水利,引高梁河水灌溉農田,如今的什剎海,系當時高梁河下游。也就是說什剎海水系在那時已經初具規模。


北京城中去看海


到了元朝建立、忽必烈遷都北京的時候,水利專家郭守敬主持治理河道,自昌平白浮泉,一路打通水脈引致西山,水從玉泉山湧出後向東流入甕山泊(昆明湖的前身),然後再向東的那一支流改道向南,注入高粱河,為下游的什剎海提供了水源。那時的西海與後海是連著一起的,統稱積水潭,直到明朝中葉,什剎海水面稻田增加而湖面銳減,於是在德勝橋東南,開挖一條直通下游水面的渠道岔河,與後海隔開,至此才形成後三海格局。積水潭水由岔河直流到前海,南經西壓閘入皇城,與前三海相通。前三海即中海、南海和北海,中海與南海又合稱中南海,由於地處皇城,自古就是皇家禁苑,一般人是看不到的,如今北海已經闢為公園,向遊人開放。而中南海,一般人還是看不到。

北京城中去看海


元朝以前,今日中南海的北半部是金代的太液池和大寧宮,元朝修築大都時,將太液池包入皇城之中,在其周圍佈置了三組宮殿,即大內、隆福宮和興聖宮,元朝的太液池範圍相當於今日的北海和中海。而南海是明成祖定都北京後開挖的,永樂遷都修建新皇宮時,明朝宮城在元朝宮殿的位置基礎上向南移動,因此皇城城牆也隨之南移,為豐富皇城園林景觀,於是開挖了南海,形成前三海格局。六海的稱謂,在歷史上多有變化,金代稱白蓮潭;元代,北部稱海子或積水潭,南部稱太液池;明、清時期,北部稱什剎海,南部仍稱太液池;到了民國,北部稱什剎前海、什剎後海、什剎西海,簡稱前海、後海、西海(也叫積水潭,這個稱呼一直都在),南部稱中海、南海和北海,等於說六片海的稱謂是這個時期確定的,並一直延續至今。


北京城中去看海


六海自古便是北京的遊覽勝地,前三海供皇家遊玩,什剎海則面向大眾,是北京最早的不收門票的“公園”。不僅如此,在元朝建設大都城的時候,中軸線就是依什剎海的東岸而確定的,明清時期的皇城,雖然都城核心位置有所變化,但也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修建的。因此,六海不但是遊覽之地,還是元、明、清三代城市規劃和水系的核心。說的六海的景色,那真得說是名勝古蹟眾多、景觀數不勝數、無數名人雅士蜂擁而至。古有燕京十六景(燕京八景與燕京小八景),六海地區就佔了五個: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銀錠觀山、白塔晴雲、西涯晚晴。


北京城中去看海


特別是什剎海,這裡風景秀麗、歷史底蘊深厚,元朝時的漕運碼頭就是積水潭,所以商業發達、繁華異常,被稱為“北京古海港”。歷史上很多名人都喜歡到什剎海周邊購宅居住,像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明代內閣首輔、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清代大詞人納蘭性德等。特別是李東陽最喜歡什剎海,那時候什剎海別稱西涯,李東陽給自己取號:西涯居士。後來清朝乾隆年間的國子監祭酒法式善,曾移居李東陽寓所,他很仰慕李東陽,給自己取號:小西涯居士。而納蘭性德居住過的大學士明珠府,後來作為醇親王府,如今部分宅院是宋慶齡同志故居。還有恭王府(曾是和珅府邸),慶王府、濤貝勒府、郭沫若故居、梅蘭芳故居等都在這附近。由此您就能看出,號稱北方水鄉的什剎海景色是多麼宜人,不然也不會吸引這麼多名人。


北京城中去看海


此外,什剎海地區還雲集了廣化寺、匯通祠(郭守敬紀念館)、關岳廟、銀錠橋、菸袋斜街等等古建及名勝,周邊還有尋覓老北京味道的衚衕遊,實在是身在北京,不得不去的遊覽勝地!那麼前三海呢?中南海您是甭惦記了,那裡是無法接受民眾參觀的,唯獨北海可以參觀,無非花些門票錢而已,一睹皇家園林風采花點兒錢也是值得的(多目睹幾回也值)。關鍵是什剎海不收門票,隨時可以遊覽。至於六海的景緻,一時間無法一一介紹,總之四季各有各的美,甚至有人用“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來盛讚什剎海的美景。尤其是夏天,有水的地方總要涼快些,微風習習、水波盪漾、荷花盛開、野鴨歡遊,沿岸還有數不過來的北京小吃,說是北京城的消夏聖地絲毫也不為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