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道元,大家只記住他的《水經注》,卻忘記了他的熱血和道義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大家好,我是青史回聲,解讀千年歷史。今天講的是北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不為人知的剛正不阿的故事。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迴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是不是覺得很熟悉?不錯,該篇正是初中生語文課本里必背篇目《三峽》。而這篇《三峽》正出自於地理學鉅著《水經注》。想起《水經注》,我們自然就想起了酈道元。可以這麼說,有《水經注》的出現,就有酈道元的地方。不過有提及酈道元的地方,可不一定出現《水經注》。

酈道元,大家只記住他的《水經注》,卻忘記了他的熱血和道義

《水經注》

在我們印象裡,好像酈道元除了一個“南北朝著名地理學家”的帽子,加上著作《水經注》外,也沒有什麼可以去聊。這也難怪,畢竟要充分了解酈道元的生平事蹟,也只有《魏書》和《北史》這兩本正史了。

而在《魏書》裡,對於酈道元的生平事蹟僅區區309字,更讓人可氣的是,酈道元不僅沒被獨立列傳,而且還被列在了《酷吏傳》裡頭,這不明擺著把“酷吏”這頂帽子往酈道元身上扣嘛?一個著名地理學家怎麼可能跟“酷吏”掛鉤呢?很明顯不可能,因為關於他的生平,通篇下來和“酷吏”有關係的,僅僅只有四個字:威猛為治。這一聽,哪點和酷吏掛鉤,這不就是說明酈道元嚴格執法嘛!如果嚴格執法都算酷吏,那天底下的官員基本上都能列為“酷吏”了。

酈道元,大家只記住他的《水經注》,卻忘記了他的熱血和道義

酈道元

誒,我們就發現,酈道元除了一個“著名地理學家”的名號以外,還是一個嚴格執法的好官。他怎麼嚴格執法了?剛正不阿的他,嚴格執法到都把自己的命給丟了。

酈道元可不是個普通家庭出身,他老爸可是北魏青州刺史酈範,曾經跟隨北魏徵南將軍慕容白曜攻打南朝宋,而且憑藉酈範的計策,順利就拿下了山東,這個青州刺史就是其功勳。

按道理,像這麼深謀遠慮的老爸,兒子也應該能繼承一部分腹黑的基因吧。可事實卻相反,酈道元就是個不安分的主兒,他的做事宗旨是:作奸犯科千萬別犯在我手上,我可不管是啥顯貴之人一旦我遇到,分分鐘鍾處理,不留情面。

自從他老爸酈範死後,也沒啥靠山,自然就被派到邊遠地區,而當時北魏的邊遠地區就是和柔然交界的北方了,那裡胡漢混雜,就連官員都不敢去任職,怕哪一天就被當地人給殺了。可酈道元這個不怕死的主兒就敢去了,他可不管這麼多,誰觸犯了法律,就處置了誰。在他任職的三年內,一大群作奸犯科的人都不敢在他的轄地“混”了,不論是本地來的,還是外地來的,只要聽到酈道元這個名字,腦海中就只有一個字:溜。而這時,他還是一個躊躇滿志的大好青年,因為他在邊遠地區的才幹,讓朝廷注意到了。這是個人才呀,讓他去得罪那些權貴豪強最適合不過了。於是朝廷就把他調回內地(這裡的內地指的是黃河中下游一帶)。

他也沒負朝廷對他的“器重”,在地方上幹得有聲有色。不過也得罪了不少人,朝廷一想,乾脆把他拉出去先背個鍋。於是酈道元就這樣被“拋棄了”。被罷了官的酈道元心情很低落,低落歸低落,他在到處周遊天下的時候,還抽空寫了一本書,這本書就是《水經注》。(遊個玩,也能寫出驚世駭俗的著作出來,兩個字:厲害。

玩了幾年後,朝廷終於想起他了。因為一場叛亂,需要酈道元處理一下後勤事務,可是帶兵平叛的統帥不給力,就輪到酈道元親自領兵殺敵了。而這一打,還打贏了!

人才呀,既能為官,又能打仗,調回京城最合適。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年),酈道元擔任河南尹,負責治理京城洛陽。後來又因平邊疆叛亂之功,被授任御史中尉。

酈道元,大家只記住他的《水經注》,卻忘記了他的熱血和道義

北魏疆域

而問題就出來了,以酈道元這種剛正不阿的性格,讓即是洛陽的父母官,又是朝廷“反腐”前鋒,自然就深得那些皇族和權貴“掛念”。誰叫這些人犯在了“鐵血無情”的酈御史呢!

很快,就有人犯在了酈道元手上。汝南王元悅寵信的手下丘念念十分跋扈:不僅在選拔州官時營私舞弊,而且在負責治理黃河時大肆侵吞工程款。這就導致民怨沸騰,最後就被舉報到了御史中尉酈道元那裡。

酈道元一聽,這還得了!立馬就要將丘念這只“大老虎”繩之以法。身邊的官員小聲說了一句:丘念是汝南王身邊的“愛將”,動不得呀,御史大人,你三思!酈道元不聽還好,一聽更大怒:我還不知道他是誰的人嗎?管他是誰的人,就算是陛下身邊的人,我也照抓不誤!

或許丘念聽到什麼風聲,他也知道酈道元是什麼樣的人,被他抓到,那絕對逃不了好。於是他躲到了汝南王府,以為這樣酈道元就不敢抓他。可是他低估了酈道元,他不急,很快就摸清了丘念每隔幾天就會趁著半夜偷偷溜回自己家過兩天,於是酈道元利用這個機會,在他回家呢路上,就將其緝捕入獄。

汝南王知道後,頓時氣不打一處來。你抓我的人,這不是打我的臉嗎?於是他入宮求見垂簾聽政的胡太后,希望利用胡太后來逼酈道元放人。可惜不巧,酈道元早料到了,這人我就處置了!他先斬後奏,等胡太后赦免令到了,人早已經就人頭落地了!

這下子就徹底讓汝南王忌恨酈道元了,汝南王很想要置他於死地。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南齊皇族、北魏雍州刺史蕭寶夤在長安發動叛亂,當時的雍州刺史蕭寶夤雖然沒有參與,但要謀反的念頭卻已經有了。朝廷怕出事,便想派官員去安撫蕭寶夤。而這時汝南王一聽,時機來了,於是他聯合其他宗親,慫恿胡太后任命酈道元為關右大使,去監視蕭寶夤。胡太后也覺得尚可。

酈道元接到聖旨後,只得前去履職。

而汝南王為了借刀殺人,提前一步到雍州散佈謠言:說是酈道元專門是來雍州處置蕭寶夤的。蕭寶夤果然中計,根本就沒讓酈道元進城,就在半路上襲擊酈道元一干人等。寡不敵眾的酈道元被困在陰盤驛亭的山岡上,沒有水源的他們,最後被殺害。只剩下酈道元,他在死前怒罵賊人,最後力竭而死。念其英勇,蕭寶夤派人殯殮酈道元等人,並埋葬在長安城東。後來叛亂被平定後,朝廷將靈柩送回了長安城,並追贈為吏部尚書、冀州刺史、安定縣男。

表面上看,酈道元死於在了意圖謀反的雍州刺史手上,可實際上卻是汝南王這些皇族的忌恨。可惜那個世道不太平,為了心中那個“道義”而死。可惜!可嘆!

參考資料:

《北史·卷二十七·列傳第十五》·李延壽著

《魏書·卷八十九·列傳第七十七》·魏收著

相關推薦

推薦中...